石头寨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布依族蜡染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基于贵州省镇宁县石头寨的调研分析

“ 蛮僚” 俚僚 ” 夷僚 ” “ “ 称谓 的来源。在 魏晋南北 朝 至唐 代 , 依 族 、 族 都 称 为 “ 僚 ” 蛮僚 ” 布 壮 俚 “ 或 “ 夷僚” 五代 以后 , , 布依族称 “ 仲家” 目前全 国 。 布 依 族 人 口大 约 有 20多 万 , 中贵 州 省 的 布依 0 其 族人 口占布依族总人 口的 9 %左右。主要聚居在 5
“ 饶” 布曼”这可能是古代“ ” 蛮” 仲家” 布 “ , 僚 “ “
贵州蜡染的中心 , 而安顺市境 内所属镇宁布依族
苗 族 自治县 下 辖 的石 头 寨 , 直 代 表 着 安 顺 蜡 染 一 的最 高水准 。 石头寨 素有 “ 州蜡 染 甲天下 , 头 贵 石 寨蜡染甲贵 州” 之称 , 并且在 19 95年被贵州省文
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 主要 研究方 向为 民族法学 、 人权法学。
201 年 1 第 3卷 第 4期
J U n lo i i a Ec l g c lN ai n lCu t r o r a fOrg n l o o ia to a lu c
都匀 、 荔波 、 山、 独 平塘 、 宁等 1 县 ( ) 其 余 镇 0个 市 , 散 居于 云南 、 四川 、 广西 等 省 ( ) 区 。在 历 史 上 , 布 依 族是 一个 崇 尚男耕 女织 的 民族 , 生活 生产 、 其 风 俗 习惯 决定 了布 依族 蜡染 的特点 。 蜡 染作 为我 国古老 的 民间传 统 纺 织 印染 手 工 艺 , 称蜡 缬 , 古 与交缬 ( 染 ) 夹缬 ( 花 ) 扎 、 印 并称 为 我 国古代 三大 印花技 艺 。 目前 蜡染 的 产地 主 要 集
承
与 保
护
染和扎染制品, 供游客观赏或选购。在寨 子里 , 还 有“ 蜡染一条街” 街的两旁有农家 自己开的蜡染 , 店铺, 挂满了典雅美丽的蜡染 , 当然有些蜡染是村 民 自己做 的 , 有些蜡 染 是从 外 面 购 回来 再 销售 的 。 通过对石头寨的实地考察发现 , 总体上而言, 石头 寨 的蜡 染充 满 了布 依 族 的 特 色 , 持 着 本 民族 传 保 统的画、 染工艺 , 在选材、 纹样 以及成 品的用途上 , 沿袭着布依族传统的样式。 二、 布依 族蜡 染 的总体 特 色 历 史上 。 布依族 自称 “ 布依 ” 布 雅 依 ” 布 仲 ” “ “
秦皇岛石门寨综合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门寨综合地质实习报告第⼀章:绪⾔ (1)1、实习的⽬的和要求 (1)2、实习概况及成果 (1)4、实习区地质调查简史 (4)第⼆章:地层 (5)1、柳江盆地地层概况 (5)2、地层(从⽼到新) (6)(1)、太古界(Ar) (6)(2)、元古界青⽩⼝系(Qb) (6)(3)、古⽣界(Pz) (8)(4)中⽣界(Mz) (15)第三章:岩⽯ (17)1、岩浆岩 (17)(1)深成侵⼊岩 (17)(2)浅成侵⼊岩 (19)(3)脉岩 (22)(4)⽕⼭岩 (23)2、变质岩 (24)(1)接触变质作⽤ (24)(2)动⼒变质作⽤ (24)(3)区域变质岩 (25)(4)混合花岗岩 (25)第四章:构造 (26)1、褶皱 (26)(1)柳江向斜 (26)(2)⿊⼭窑前村柳江向斜叠加褶皱 (29)(3)义院⼝背斜 (30)(4)吴庄垭⼝牵引褶皱构造 (30)2、断层 (31)(1)吴庄垭⼝断层 (31)(2)潮⽔峪断层 (32)(3)汤河地堑 (32)(4)⼭⽺寨地区断层 (33)3、节理 (33)(1)岩溶 (33)(2)溶洞 (34)第五章:构造发展史 (35)第六章:矿产概况 (37)第七章:结束语 (38)第⼀章:绪⾔1、实习的⽬的和要求在去年北京周边基础地质认识性野外实习的基础上,我们进⾏了这次柳江盆地综合地质实习。
通过野外地质实习可以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地址问题的初步能⼒;进⾏地质⼯作基本⽅法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实习概况及成果柳江盆地地层记录了新元古代⾄新⽣代中国华北地台在地球演化中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环境变化及⽣物进化等各种重要地质事件与地质现象。
在不⾜190km’的柳江向斜范围内,荟萃了中国北⽅20多亿年以来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26个组级地层单位、六⼤地壳运动不整合⾯、多种典型地质构造。
“石头寨”里看石头

封 闭 式 石 小建 筑 ,用 } 过 紫红 油 漆 的 木材 做 梁架 、门 窗 , 外墙 用石 板 、石块 垒 砌 ,内端 用石 灰 粉刷 ,层 顶
铺 厄盖 简瓦 。 糯 黑 村 咀常 人 ]一板 材 j天 然 薄层 状 岩石 组 合 一
处 .浑 然 灭 成 , 6一所 IIj村 ,有 山有 村 ,依 … 建 村 ,1 村 奉H连 , 人在 屋 中 .屋 在 石 卜,石 在 【II _J , 自然 与 人类 的和 喈体 现 得 淋漓 尽 致 。木 制 的 门窗
· 54 · ST0 NE 2018№8
头寨 ” 村 内绝 大 部 分 建筑 物 都是 板 房 ,是 -个 j_fj 本 土 石 头 构 建 的 彝 察 、石 板 房 足 由 当地 T 经 过 世 代 的经 验 积 累创 造 f“来 的建 筑 形式 .不 追求 形 式 的 复 杂 ,依 循 的 足地 方 的技 术 和材 料 ,『州f1、f适 应地 力‘的环 境 ,顺 着 山势 展 开 , 错 落 有 致 ,成 为 一道 独 特 的 风 景 住 房 、烤炯 房 、裔 厩 、厕 所 等均 用 板 、 块 构 建 而成 (薄 的 是石 扳 ,厚 的 为石块 ),路 、端 、门 、 缸 、磨 全 为石 质 , 冈3、陶4、 5 独 特 的 头 景 观 为糯 黑 村 赢 得 了 “7』头凝 同成 的 村 寨 ” 、 “ 中精 灵 ” 等美 誉 ,深受 l 家 、摄 影 家 及众 多旅 游爱 好 者的 青 睐 .一 年 四季 到这 采 风 的文 化人 L络绎 小绝 ,
敌 化史
石头 寨" 里看 石 头
马 文 昆
(中 国建筑材 料 工业地 质勘 查 中心 云 南总 队 ,云 南 昆明 650118)
摘 要 :本 文 简述 了 昆明 市 石林 县 圭 山镇 糯 黑村 作 为历 史悠 久 的 “石 头 寨” ,拥 有 独 具 特 色的 石 头 文 化 ,与彝 族 文化 相 映 衬 ,体 现 了 “云 南 民族特 色旅 游村 寨 ” 的特 点 石 头 文化 的 产生 与 当地 丰 富的石 材 资源密切相 关,本文介绍 了薄一 中层状含泥质灰岩的赋存层位 (泥盆 系上统一打得群 )及地质特 征 ,简述 了开发利 用情 况 ,对矿 石 成分及 物 理 力学性 能进 行 了详 细说 明 关 键词 : “石 头 寨” 矿床地 质特 征 开发 利 用 矿 石 成分及 物 理 力学性 能
五大连池实习报告

一、对比五大连池与长白山、镜泊湖地质景观,谈谈五大连池地质公园在科考价值和旅游价值上的独特性。
(一)科考价值的独特性五大连池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时代最新的火山群。
园区内有规律地分布着14座火山,其中12座形成于1200万年-100万年的地质时期,2座火山喷发于1719年-1721年,占地60多平方米,是中国最新的火山。
老期火山与新期火山相间排列,规模较大的圆台形火山与规模较小的岩渣堆、盾火山相依偎,圆盆状火山口、圆椅状火山口、漏斗状火山口、破裂状火山口、复合状火山口应有尽有,新期火山喷发形成的翻花熔岩、结壳熔岩交替出现,数量众多、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喷气锥、喷气碟世界罕见。
最新的火山喷发堵塞了当年的河道,形成了五个串珠状溪水相连、倒映山色的火山堰塞湖泊—五大连池,享有“天然的火山博物馆”的美誉。
五大连池火山群各火山的熔岩岩性都基本相似,故我们将五大连池火山群富钾的碱性基—中基性火山熔岩都统称为“石龙岩”,五大连池位于东亚大陆裂谷系的轴部,它的形成很可能是在裂谷作用下的地幔柱上隆产生的。
因此,五大连池火山岩对探讨地球板块活动和岩浆演化都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对检测当地火山地震活动也非常重要。
据地质学家考察,镜泊火山群在距今1.2 万年、8300 年和5140 年有过三次喷溢活动。
其喷出的熔浆奔泻于山谷之间,形成了23 余公里长的熔岩隧道,并堵塞了牡丹江河谷,形成了世界第一大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以及众多的小型堰塞湖。
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吉林省的东部边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授予的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
在长白山周围分布着100多座火山。
最大的火山口海拔2600米左右,直径达4.5公里,是漏斗型,深达800多米。
其景观独特,国内罕见。
周围小的锥体,海拔高在1000米左右。
火口多为溢出口,呈椅形、新月形,山顶平坦。
著名的有西鹅毛顶子、东鹅毛顶子、西土顶子,东土顶子、西马鞍山、东马鞍山、赤峰、老房子小山等。
贵州之黄果树边石头寨

贵州之黄果树边石头寨
P1距离黄果树瀑布6公里有一座石头寨,因这里的苗族民居都是用石头砌成的而得名。
游览完黄果树景区,我们在返回安顺的路上,顺便去了距离黄果树景区6公里的石头寨。这里原来是一个普通的苗寨,民居多用石头砌成而得名。传说中的苗族蜡染也只有一户人家在经营,倒是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不错,这里的居民非常淳朴热情,但特色不足。围着寨子转了一圈,我们就离开了。
P2
P3
P4
P5P6P7 NhomakorabeaP8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石头寨”的转型发展与其民俗民风的传承与保护

“石头寨”的转型发展与其民俗民风的传承与保护作者:袁仁钢来源:《大观》2015年第06期基金项目:2013年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型工程建设与黔中聚落文化保存对策研究”(13ZC168)成果摘要:位于贵州省镇宁县扁担山乡的“石头寨”,是贵州省民族风情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村寨之一。
它是从重要公路干线进入扁担山乡48个布依族村寨所必须经过的第一个布依族村寨。
随着人们逐步将都市文明对古老历史的向往慢慢演变成一种时尚的追求之后,“石头寨”受到了众多城市人的青睐,这种现象一方面推动了“石头寨”的转型发展,同时也对“石头寨”民俗民风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石头寨” 转型发展;民俗民风;传承保护镇宁“石头寨”是一个典型的民族村寨,它不但具有典型布依族独特的民俗民风,同时还因整个村寨建筑均用石头为建筑材料来完成而独具特色。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拉动。
因此,独具魅力的“石头寨”自然越来越受得了人们的喜爱,加之“石头寨”距国家五A级景区“黄果树”较近,所以,到“石头寨”游玩的人逐年都在增加。
当城市文明在向往着古老历史的同时,数百年来一成不变的古老村寨同时也在深受着城市文明的强烈影响,有的影响甚至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古老历史的痕迹消失殆尽。
因此,如何在发展中建立起传承和保护聚落传统文化的意识,是我国当前经济高速发展、旅游业欣欣向荣形势下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一、“石头寨”的特色(一)石头“石头寨”之所以叫“石头寨”,是因为石头对于这个村寨来说具有非常特殊和重要的意义,“石头寨”整个村寨的建筑都是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来修建完成的。
“石头寨”的街道是用薄厚适宜的石块铺就而成,院墙及房屋是用各种不同规格的石头垒就而成,一般都不用粘石剂也能垒砌得很稳固,屋顶上盖着的是铺盖成菱形或鱼形的薄薄的石板,就连家中使用的桌、凳、盆、磨、灶等也都是用石头造就而成的。
“石头寨”的石头房,房间一般成单数,因为布依民族建房喜欢在房屋的正中间建一间堂屋,堂屋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祭祖和招待客人,堂屋的中间顶上就是建房人最看中的房梁。
贵州镇宁石头寨布依族蜡染旅游开发研究

贵州镇宁石头寨布依族蜡染旅游开发研究【摘要】本文概述了贵州镇宁石头寨布依族蜡染的历史沿革与价值,在分析石头寨布依族蜡染旅游开发现状及其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其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贵州镇宁;石头寨;布依族蜡染;旅游开发一、石头寨布依族蜡染的历史沿革及其价值(一)石头寨布依族蜡染的历史沿革石头寨布依族蜡染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在很久以前,石头寨有个美丽聪明的姑娘叫妹蜡,她常用蓝靛将自己织的白布染成蓝布、青布来穿。
有一天她正在晒布入缸时,突然飞来一只蜜蜂叮在雪白的布上,当她举手要赶蜜蜂时,蜜蜂“嗡嗡”地飞走了。
结果,这块布染出来后,上面留着粒白点,聪明的妹蜡据此发现蜡能抗染,从而发明了蜡染并将之传授给其他的年轻女孩们。
从此,妹蜡就在石头寨及整个扁担山的布依寨子里世代相传。
传说故事有虚构的成分,而从石头寨的蜡染传说中,我们能找寻到布依族蜡染的历史点滴[1]。
历史悠久的传统蜡染,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识,是布依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二)石头寨布依族蜡染的价值1、观赏价值。
布依族蜡染是布依族民间传统印染工艺,布依族称蜡染作“读典”,又叫“古典”。
经过600多年的传承,如今聪慧的布依族人民也将蜡染文化展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布依族蜡染图案上有众多自然物象和几何形花纹图案,它们正是布依族的民族符号和文化图腾。
色彩多变的传统服饰比如头巾、腰带、手绢等,以及绘制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美丽的床单、窗帘、被面、枕套、桌布等,它们当中的每一件制品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凝结了古今布依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同时也蕴藏着许许多多生动的历史故事,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2、教育价值。
普及布依族蜡染文化的教育,对布依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的提升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这方面石头寨村委会主任伍启锦亲力亲为,不仅编写了《布依族蜡染工艺美术》和《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两套教材,而且还亲自到学校授课和讲座,目前石头寨周边的中小学都开设了布依族文化美术课程。
秦皇岛石门寨地区实习报告

总成绩:石门寨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姓名:xx专业班级:xx学号:xx带队教师:xx编写日期:x年x月x日目录前言 (1)第一章实习工区地质概况 (2)第二章地层 (4)第三章岩石 (13)第四章地质构造 (20)第五章地质作用 (30)第六章地质发展简史 (36)目录前言 (5)第一章实习工区概况 (6)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 (6)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 (6)3、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
(7)4、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
(7)第二章地层 (8)第一节中元古界(Pt2) (9)第二节上元古界(Pt3) (9)第三节古生界(Pz) (9)一、寒武系(Є) (10)二、奥陶系(O) (11)三、石炭系(C) (11)四、二叠系(P) (12)第三节中生界(Mz) (13)一、三叠系(T) (13)二、侏罗系(J) (13)第三章岩石 (15)第一节沉积岩 (15)一、碎屑岩及其特征 (15)二、碳酸盐岩及其特征 (17)第二节岩浆岩 (19)一、基性岩类 (19)二、中性岩类 (20)三、酸性岩类 (20)四、火山碎屑岩 (20)第三节变质岩 (21)一、接触变质岩 (21)二、混合岩化变质岩 (22)第四章地质构造 (23)一、褶皱构造 (23)二、断层特征及其识别标志 (24)三、节理识别特征 (25)第五章地质作用 (26)第一节内动力地质作用 (26)一、岩浆作用 (26)二、变质作用 (26)第二节外动力地质作用 (26)一、风化作用 (26)二、河流地质作用 (28)第六章地质发展简史 (32)结束语 (34)前言1、时间:2013年7月2日——2013年7月11日2、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柳江地质实习基地3、目的:①巩固地球科学概论所讲内容。
②锻炼地质思维方法。
③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
④磨练意志。
⑤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⑥增强体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头寨调研报告调研小组:韦爱群、岑珊、蒋常姣、赵长秀、黎德荣、李珍秀为了借鉴各地农业观光旅游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为项目的研究提供参考,调研小组于2016年10月21日至23日从桂林出发前往贵州安顺市镇宁县黄果树镇石头寨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走访观察、采访相关人员等形式了解石头寨景区的经营管理情况,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调研方式及内容本次调研首先通过网络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对石头寨景区形成初步认识,第二步则根据调研目的进行实地考察,以调研小组成员走访观察并对当地导游、景区村民、景区工作人员、周边农家乐老板进行访谈的形式了解获取相关信息,调研内容包括石头寨当前的经营管理情况,特别是政府部门对景区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及餐饮卫生方面的管理、农家乐建设资金来源、景区各类人员参与培训情况等内容,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形成调研结果。
二、石头寨景区概况1、石头寨是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是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
国家旅游局的文件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进一步激发旅游景区和各方面力量投入旅游扶贫工作中,经各省区市旅游部门推荐,国家旅游局审核确定河北省保定市野三坡景区等280个项目为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贵州省共有4个景区入选,分别是毕节市百里杜鹃旅游景区、铜仁市梵净山景区、安顺市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石头寨景区和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
是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
近年来,石头寨村大力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村内民居风貌得到改观。
2、石头寨居民房屋极具特色,具有典型石头建筑的布依族村寨石头寨是具有典型石头建筑的布依族村寨,南距黄果树大瀑布约6公里,以伍姓为主体。
传说600年前,有一姓伍的布依人到此开发逐步繁衍而成寨的。
现在全寨共有200户人家,1000多口人。
石头寨街道是石块铺就的,院墙房屋是石头垒就的,屋顶上盖着的是薄石板,就连家中使用的桌、凳、盆、磨、礁、灶等也都是石头造就的。
在寨内参观,处处与石头相亲:登石级、穿石门、进石屋、坐石凳。
这个村寨里的男子人人都会石工活,手艺代代相传。
如果有一家盖房子,全寨人都来帮忙。
他们砌的几米,甚至十几米的石头墙壁不用粘石剂也垒砌的很稳固。
屋顶的薄石片铺盖成菱形或鱼形,结构严谨,富有装饰性。
在工艺要求高的地方,由著名的老石匠施工,有的地方还要雕龙刻凤。
石屋的主人大都是布依族。
整村整寨不见一砖一瓦,房屋四周用石块砌墙,房顶以片石为瓦,室内间隔也以石砌成,院落的墙垣、寨中的通道、村前的小桥、梯田的保坎也都用石头修筑,家中的用具,如碓、磨、钵、槽、缸,全是用石做成。
到了这里仿佛进入“石头王国”。
石头寨依山傍水,四周有秀丽挺拔的群山,寨前田连阡陌,寨后绿树成荫,寨边有宽阔的石头河,河水清澈见底,常见游鱼成群,互相追逐。
河上有座30多米长、5米宽的五孔石桥,弧形石拱与倒影连成一个个圆的洞门,对岸绿水青山,分别映在圆洞里,正如五幅不同画面的山水彩屏。
竹林、果树相间的岸边石屋村寨,在阳光辉映下,如片片白云,散落在青山绿水间,形成一派独特的山村美景。
石头寨的石屋建筑极有特色:石屋沿着一座岩石嶙峋的山坡自上而下修建。
石屋层层叠叠,鳞次栉比,依山林立,布局井然有序。
有的石屋房门朝向一致,一排排参差并列;有的组成一正两厢院落,一幢幢纵横交错;有的石屋是石砌围墙,由一石拱朝门进出的单独院落。
村头寨边的竹林柳荫下,还安置了许多的石凳石椅。
房屋为木石结构,不用一瓦一砖。
用木料穿榫作屋架,屋架有 7柱、9柱、11柱不等,无论是三间或五间一幢,中间多作堂屋,下为实地地面;左右两边多作卧室上铺地板,下为“地下室”关牲口。
在建房时,首先用石头砌好二个较高的屋基,一般在2米以上,然后将木柱房架立在上边。
正因为屋基较高,家家都得砌石阶进门。
房架立好后,就砌石墙四面封山,用薄石板盖房,有的用石料间隔,石柱支撑。
这些房屋的墙,有的用块石、垫石垒砌或浆砌,有的用锤针剔打平整的料石安砌,有的用乱石堆砌再用石灰或混凝土在墙面勾缝成虎皮墙。
砌石接缝紧密,线条层次匀称,工艺精湛,房屋造型美观大方。
由于附近多石山和水层页岩,提供了天然的石料资源,加上长期建筑实践中造就了大批的能工巧匠,石木建筑得以不断提高。
就地取材盖成的这些石屋,不仅造价低廉,节约木材,不怕火灾,而且舒适耐用,冬暖夏凉,隔间性强。
特别是不用烧砖瓦,节约土地、节约能源等优点,一直受到专家们的称赞。
3、石头寨是著名的蜡染之乡贵州蜡染名扬中外,石头寨是著名的蜡梁之乡,寨里寨外,桥上河,随时可见点蜡、漂蜡的女性。
全寨约百分之八十的成年妇女都会这种传统的民间工艺,有一半人家有染缸;可以说,她们的一生都有蜡染制品伴随;刚出世的婴儿所用的小被巾、襁褓服、童装、花帽、口水兜、花背扇都是蜡染制品,青年人恋爱、婚嫁时的手绢、腰带、头巾、披肩、背心、脚笼、便装、礼蜡染制品;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床单、被面、枕套、帐幔、桌布、包袱布、围腰帕、伞套、蓝头巾、钱包都是蜡染制品:辞世时专用的老衣、长寿被面、长寿鞋、盖灵巾和招魂幡巾也是蜡染制品。
石头寨是蜡染文化的世界。
4、石头寨景区经营管理方法先进,采取公司制、合作社等现代化管理机制黄果树景区旅游集团公司设立石头寨子公司,负责政府重大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对优质资源资产的运营和保值增值。
村级创办集体企业波升公司,负责为政府项目提供项目实施和劳务输出,成为集体经济收入的稳定来源,通过承接“三道合一”湿地公园工程、参与布依风情长廊管理经营等为集体创收,同时还解决保安保洁岗位和阶段性的劳务用工。
波升公司主动争取黔中商贸物流城支持开办黔中速购直营店。
村民牵头成立脱贫合作社,全村全部贫困户及致富能手13户积极主动加入合作社,增强经营管理力量。
5、多方资金投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协调小额扶贫贷款、“三个十五万”支持村民开办农家餐馆18家、乡村客栈12家、布依蜡染作坊2家、组织进入布依风情长廊开展经营113户、根雕艺术作坊1家。
争取上级扶贫资金138万元,支持石头寨青年创业带头人、入党积极分子伍德华牵头领办“小康石头”贫困户抱团脱贫合作社,全村37户贫困户全部组织入社,每户2万元政策支持资金作为股金享有分红,组织致富能手13户入社增强经营管理力量。
同时,采取政府贴息两年的方式与农业银行签订500万元贷款支持协议,与清华·安顺企业高管班签订人才培养、商务合作、产品购销长期协议,支持合作社及社员产品开发和业态升级,实现贫困家庭户户有稳定收入,脱贫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三、石头寨景区开发经营值得借鉴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一)石头寨景区值得借鉴之处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石头寨景区在全国范围享有较高的美誉,许多到黄果树景区游玩的游客都不惜花时间在此停留驻足,为的是一睹传说中石头寨的尊容。
之所以有如此吸引力,笔者认为景区在以下几方面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1、石头寨准确定位了该景区与众不同的特点,并大力宣传。
以石头为特色,石墙石瓦,家中的用具,如碓、磨、钵、槽、缸,全是用石做成。
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到了这里仿佛进入“石头王国”。
2、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进行了较深的挖掘—布依族蜡染文化的旅游开发。
石头寨的蜡染和纳绵素以古朴、典雅的风韵著称,工艺精湛、制品精美,锦面鲜艳夺目,蜡花冰纹清秀。
近年来随着黄果树风景区的不断发展,石头寨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传统精湛的蜡染、织绵民族工艺,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3、石头寨从建设初期发展到现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一个旅游项目的开发如果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那么在资金方面就有了可靠的保障,有了政府的监管在管理上也会更加规范。
有了“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这块招牌在宣传推广方面也会顺风顺水。
4、石头寨景区对本村寨及周边地区的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
景区开发以后,游客到村寨游玩消费,给村民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景区内的所有的保洁员、保安及阶段性用工人员都是从村民中聘请而来的,为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增加了收入;同时,村级创办集体企业波升公司,负责为政府项目提供项目实施和劳务输出,成为集体经济收入的稳定来源,通过承接“三道合一”湿地公园工程、参与布依风情长廊管理经营等为集体创收。
(二)石头寨景区经营管理存在的不足发现景区在经营管理方面优势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存在的一些不足。
1、后期监督管理不到位,管理不规范。
石头寨景区前期的开发建设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但在投入经营以后,特别是旅游淡季时期,由于游客少,效益不景气,景区疏于管理,相关部门监管不严。
在实地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路边的太阳能路灯已锈迹斑斑,河面上还漂浮着不少的白色垃圾,这说明景区的日常管理不到位,缺少相关部门的监督。
2、服务管理理念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相关培训少。
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年龄偏大,服务意识弱,这与城市居民所要求的服务质量还有较大的差距。
特别是缺少一些善于经营、策划的农业观光旅游专门人才和管理人员,缺乏对当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职校培训,以及组织休闲观光和“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民俗风情、乡土文化知识及礼仪礼貌、餐饮服务、市场促销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从业人员整体对服务意识和服务技术的把握还不够成熟,难以适应现代消费需求3、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够大。
投入和预期的相去甚远。
这主要是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够大,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再加上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存在投资大、见效慢的问题,制约了开发商的投资热情。
4、休闲体验项目需深度开发通过走访咨询,我们了解到石头寨的游客停留时间一般不超过1天,大多都是以看村寨家风情,吃农家菜,或者参加各种节庆活动等旅游方式,超过一天以上的大都是游览传统游线。
因此,从总体来看,游客逗留时间比较短,其主要原因还是各种休闲体验参与性的项目开发过于粗糙,不能够吸引游客长时间逗留。
5、民间自我约束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重要作用就是是让农民能从中受益。
农业观光旅游的管理大都停留在一般景区管理模式,从旅游局或其它相关部门至上而下的指导、监督、管理等,缺乏农民自身组织的各种协会形式的保障和规范自己利益。
这既给相关管理部门增加了管理负担,也让农民产生一定抵触情绪。
因此,在今后农业观光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积极引导、帮助农民参与到休闲旅游开发、管理、经营和服务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朋友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在增强旅游产品特有的地方文化气息,提高旅游吸引力的同时,让当地农民从旅游产业中直接获益。
四、措施建议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研小组成员提出了一些建议,汇总如下,仅供参考。
1.规范管理,统一标准。
实施标准化是规范乡村旅游经营服务行为,促进其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实施标准化管理应包括:乡村旅游服务基础、管理、资质、设施、卫生安全等标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