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获奖名单

合集下载

枣粉对蛋鸡产蛋性能、鸡蛋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枣粉对蛋鸡产蛋性能、鸡蛋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08期动物科学作者简介 李泽颖(1998—),女,山西寿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畜牧业经济管理研究。

通信作者 李艳红(1980—),女,山西娄烦人,硕士,副教授,从事畜牧业经济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1-23枣粉对蛋鸡产蛋性能、鸡蛋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李泽颖 吴 森 李艳红(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山西晋中 030800)摘要 将枣粉添加到基础日粮中可以提高产蛋鸡的生产性能、鸡蛋品质和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增加养殖户收益,提高鸡蛋的营养价值,本研究在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枣粉,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枣粉添加比例。

研究结果表明,试验4组(枣粉添加比例8%)下蛋鸡产蛋性能更好、鸡蛋品质更好且蛋鸡产业经济效益更高,可最大程度地增加鸡蛋的营养和价值,该枣粉添加比例值得推广。

关键词 枣粉;蛋鸡;生产性能;鸡蛋品质;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08-0044-03近年来,红枣产量大幅度上涨,市场供给增加,优质枣出售之后,会留下部分残次枣和红枣残渣等副产物[1-2]。

为减少资源浪费,部分学者将红枣应用于蛋鸡饲料中,分析其对蛋鸡的产蛋性能和鸡蛋品质的影响,并探究枣粉作为蛋鸡饲料的开发价值[3-4]。

研究表明,红枣粉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均符合能量饲料标准,粗蛋白含量略低于玉米,而其脂肪、粗纤维和微量元素等均高于玉米[5]。

因此,红枣不仅对人体有一定益处,还可作为部分能量饲料替换玉米,应用到畜禽养殖中[6]。

为进一步增加养殖户收益,提高鸡蛋的营养价值,本研究在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枣粉,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枣粉添加比例。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山西吕梁兴县,研究对象为乌鸡,采取笼养方式,全自动喂料、饮水以及通风降温,光照时长约为16 h/d ,定期进行防疫工作,混合型捡蛋[7]。

1.2 试验设计本试验选取360只420日龄蛋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重复3次,每重复组20只蛋鸡。

科技集团助推农业发展——第六届“大北农科技奖”回望

科技集团助推农业发展——第六届“大北农科技奖”回望

占国 民 经 济 总产 值 的 0 2 。目前 农 .% 业 高 校 的科 研 经 费 短 缺 , 研 成 果 科
第 六届 大 北 农 科 技 奖颁 奖 大 会 。
满 足不 了市场 需 求 , 技 成 果 推广 经 科 费就 更 少, 以支 撑农 业科 技 成 果 的 难
顾 问团对2 1 7 个项 目经 行初 审, 选 出 评
涉农 科研 院所及农 业高校 知名专 家信 息 , 内包含4 0 位专 家的信 息 , 库 00 为 奖励 的宣传工作奠定 了重要基 础。
项 目征集 、 审、 审等 工作 , 0 9 初 终 2 0 年
1 月1 日, 2 9 第六届 “ 大北 农科技 奖” 颁 奖大会成功召开。
严把评审关
农业 企业 的3 位专 家获 得第 六届 “ 1 大 北农科技 奖 ”, 奖成 果水平 高、 力 获 潜 大, 有些获 奖项 目已经 解决 了农 业生产 中重大 问题 并已创造 了可 观 的经济 效 益, 有些 项 目具有 巨大的产业化 潜力,
奖 ”, 到 了社 会各 界 的广 泛 赞 誉。 受 作 为 有 强 烈 社 会 责 任 感 的 农 业 高
1 8 中 国 科 技 赘 5 CHI AW ARDS F 2 西 NA OR SCl ENCE AND TECHNOLOGY
To r f ce a u it I o So Awa d l r 社会奖巡礼
平 台解 析
高等农 业院校 和农 业科研 院所是
我 国现 代农 业科技 进步 的重要促 进 力 量 。自1 9 年设 立 以来 , 届 “ 9 9 六 大北
农科 技 奖”1 5 获 奖专 家中有 5 位 5位 7
来 自全 国各地 农 业高 校 ,占全 部 获奖

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的历史演变与理论创新

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的历史演变与理论创新

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的历史演变与理论创新作者:魏后凯苑鹏芦千文来源:《改革》2020年第10期摘 ; 要:走中国特色农业农村发展道路,需要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深刻把握历史脉络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面加强和深化农业农村发展理论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发展研究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根据体制背景和研究重点的变化,大体可分为建立对传统小农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949—1957年)、探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经济理论(1958—1977年)、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农村发展理论(1978—2001年)、构建城乡融合的农业农村发展理论(2002年至今)四个阶段,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农村发展理论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原创性的重要贡献,为促进中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展望未来,应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和改革发展需要,回应时代呼唤,加快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农村发展理论体系,为走中国特色农业农村发展道路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研究;理论创新中图分类号:F32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7543(2020)10-0005-1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经历了沧桑巨变,取得了辉煌成就。

1952—2019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实际增长4.5%,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年均提高5.1%①。

其中,1979—2019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实际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7%,比城镇居民高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年均提高7.3%,比城镇居民高1.0个百分点。

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底的77 039万人减少至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0.6%。

经过7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不断发展,中国已经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农业极端落后、农村普遍贫困的状况,目前农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即将实现,正在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转型,开始走上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doc

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doc
厦门大学
法学
徐国栋
共和晚期希腊哲学对罗马法之技术和内容的影响
论文
厦门大学
社会学
陈支平、詹石窗主编
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上、下)
专著
厦门大学
社会学
汪毅夫
闽台区域社会研究
专著
省人民政府
历史考古学
汪征鲁
唯物史观的历史命运——关于马克思主义文本解读的思考
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
历史考古学
刘钊
郭店楚简校释
语文:表现与存在(上、下卷)
专著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
许明主编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国际比较
专著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
黄新宪
闽台教育的交融与发展
专著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育学
连榕
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心理特征的比较
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
王豫生主编
福建教育史
专著
福建农林大学
教育学
黄鸿鸿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研究
专著
厦门大学
外国语言学
吴松江、陈卫斌译
启蒙的面具——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译著
福州大学
新闻学
黄鸣奋
网络媒体与艺术发展
专著
厦门大学
图书情报
方宝川执行主编
曹学佺集
古籍整理
福建师范大学
图书情报
张嘉星
闽方言研究专题文献辑目索引
工具书
漳州师范学院
图书情报
萧德洪等
学术图书馆学科导航门户资源类型表的设定
论文
论文
福建省社科联
党史党建
李烈满

农村发展研究所二十年获奖科研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农村发展研究所二十年获奖科研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农村发展研究所1982年以来获奖科研成果1982年王松霈等《农村经济概况》专著,获1979-1982年全国农村读物二等奖。

1983年何乃维《长江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危险》论文,获全国林业好新闻奖。

陈吉元《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优越性》专著,获全国政治读物二等奖。

1984年王贵宸、魏道南《联系产量的生产责任制是一种好办法》论文,获1984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陈吉元等《论经济结构对策》论文,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刘文璞《对党员雇工经营情况的初步分析》研究报告,获社科院内部研究报告奖。

宋国青、邓英淘、罗小朋《国民经济的结构矛盾与经济改革》研究报告,获社科院内部研究报告奖。

王贵宸、魏道南、陈一咨《关于安徽包产到户情况的调查报告》获社科院内部研究报告奖。

庾德昌、孙秀禄、邓一鸣、姚梅、周宝生《当前国营农场的几个问题》研究报告,获社科院内部研究报告奖。

陈吉元《二十个国营企业调查报告》获社科院内部研究报告奖。

詹武《完整地执行农林牧副渔并举方针》论文,获所级优秀成果奖。

张保民《对南水北调的几点意见和看法》论文,获所级优秀成果奖。

何乃维《长江有变成第二黄河的危险》论文,获所级优秀成果奖。

王贵宸、魏道南《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经济关系初探》论文,获所级优秀成果奖。

秦其明《树立现代化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经营思想促进我国农业发展》论文,获所级优秀成果奖。

庾德昌《改革国营农场工资制度实行联产计酬所有制》论文,获所级优秀成果奖。

夏德芳《桃源综合考察报告》论文,获所级优秀成果奖。

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双包到户”地区农村发展的问题和趋势》论文,获所级优秀成果奖。

刘福垣《农产品活劳动成本初探》论文,获所级优秀成果奖。

张留征《试论农产品超购加价的改革》论文,获所级优秀成果奖。

丁泽霁《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农业》论文,获所级优秀成果奖。

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以农村为突破口实行分区立体开发改革战略》论文,获所级优秀成果奖。

田信群、韩伐贵《重视与发挥淡水养殖的巨大优势》论文,获所级优秀成果奖。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安利苦心钻研,创造现代农业奇迹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安利苦心钻研,创造现代农业奇迹

2021年第01期18中国高新科技创新达人 | INNOVATING TALENT生态循环型超有机功能农业产业化的领路人王安利积极践行国家战略,他多年坚持致力于国家战略落实、食品安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工作,创新生态养殖方式,研发颠覆性技术,为我国生态循环型超有机功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现代农业发展势在必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一段时间内我国农村建设发展的关键词。

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发布的《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中提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工业原料需求、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均具有重大意义。

一路走来,取得瞩目成果王安利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华南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主任、生态与环境科学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市超有机循环农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著名生态学家和动物营养学家,世界华人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第一完成人。

他长期致力于营养免疫学、生态营养学和生态循环农业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2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件;荣获河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苦心钻研,创造现代农业奇迹■ 文 / 田 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安利:2021年第01期19中国高新科技INNOVATING TALENT | 创新达人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3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和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1项。

1957年,王安利出生于河北滦南,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自本科起便踏入微生物与生物化学领域,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多个领域潜心研发关键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

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17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黄祖辉1 刘慧波2 邵 峰1(11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9;21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9) 摘要:城乡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文章归纳了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区域不断协调发展的历程,并加以详尽分析。

同时对区域经济发展,弱化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揭示了区域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城乡差异;二元结构;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F06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8)08-0071-08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种自然、历史、经济和政治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各区域内部之间的合作也有所加强,但区域之间的增长差距也在扩大,主要表现在经济差距、社会发展差距、科技差距、区域开放差距等方面。

①虽然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城乡二元结构表现依然明显,城镇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等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大多数农村地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滞后,使得区域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将会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因此,加快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基础 11城乡分化促使城乡二元结构形成迄今为止,人类世界在聚居的形式和聚居组织上已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

第一次大的变化是渔猎到农业的革命,发生在新石器时代。

它使人类从根本没有聚落到出现半永久性的农牧业村舍,然后过渡到定居的乡村聚落(村庄);第二次大的变动是城市的出现;第三次大变动就是城市化。

从城市的最初形成来看,只有在农业生产力发展能够提供剩余产品的前提下,少数人完全脱离农业生产而专门从事非农活动时,才开始了城市发展的历史。

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它本身就是变落后的乡村社会和自然经济为先进的城市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历史过程。

浙鲜86_在龙游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浙鲜86_在龙游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920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收稿日期:2023-05-20基金项目: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CARS-04-CES26)作者简介:夏英(1995 ),女,浙江云和人,助理农艺师,学士,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E-mail:125146578@㊂通信作者:袁敏良(1965 ),男,浙江龙游人,高级农艺师,学士,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E-mail:815729951@㊂文献著录格式:夏英,李正泉,傅旭军,等.浙鲜86在龙游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24,65(4):920-924.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322浙鲜86在龙游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夏英1,李正泉2,傅旭军3,袁敏良1∗(1.龙游县种植业发展中心,浙江龙游㊀324400;2.龙游涵萱家庭农场,浙江龙游㊀324405;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杭州㊀310021)㊀㊀摘㊀要:论文阐述了鲜食秋大豆浙鲜86在龙游县种植的生育期㊁产量和特征特性等,该品种高产稳产㊁适应性广㊁农艺性状优良㊁抗逆性较好㊁品质较好㊂根据栽培试验,总结出浙鲜86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适期播种㊁适当稀植㊁增施氮肥㊁管好水分和病虫草害㊁喷施生长调节剂和硼㊁钼肥㊁及时采收等,为今后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㊂关键词:鲜食秋大豆;浙鲜86;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643.7㊀㊀㊀文献标志码:B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4)04-0920-05The planting performance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Zhexian 86in LongyouXIA Ying 1,LI Zhengquan 2,FU Xujun 3,YUAN Minliang 1∗(1.Longyou County Plant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Longyou 324400,Zhejiang;2.Longyou Hanxuan FamilyFarm,Longyou 324405,Zhejiang;3.Institute of Crops and Nuclear Technology Utilization,Zhejiang Academy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ngzhou 310021,Zhejiang)㊀㊀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growth period,yiel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resh-eating autumn soybean variety Zhexian86planted in Longyou County were described,and the variety had high and stable yield,wide adaptability,excellentagronomic traits,good stress resistance and good quality.According to the cultivation experiment,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green high-yield and high-efficienc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Zhexian 86was summarized as appropriate sowing,appropriatethinning planting,increasing nitrogen fertilizer,managing water and diseases,insects and weeds,spraying growthregulators,boron and molybdenum fertilizers,and timely harvesting,etc.,which provided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in the future.Keywords :fresh-eating autumn soybean;Zhexian 86;green high-yield and high-efficiency cultivation technology㊀㊀浙鲜86是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培育的大豆品种,2020年4月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52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为浙审豆2020003,该品种属于优质鲜食秋大豆,结荚性好且集中,标准荚率较高,商品性好,适宜在浙江省作鲜食秋大豆种植㊂龙游县于2021年8月引进该品种作鲜食秋大豆示范种植,并开展了不同播种期㊁不同种植密度㊁不同肥料使用量等一系列栽培试验和高产攻关,取得了成功㊂该品种表现为适应性广㊁好种㊁高产稳产;株高适中,有效分枝数多;结荚性好,标准荚率较高,荚形较直,鲜荚绿色,荚型较大,商品性好,口感好等特点,深受广大粮农和居民欢迎㊂1㊀特征特性1.1㊀高产稳产㊀㊀2021年在龙游县横山镇项家村小殿下畈龙游涵萱家庭农场承包田试种26680m 2浙鲜86,鲜荚平均667m 2产845.6kg,同地点㊁同期播种㊁同样管理的56695m 2萧农秋艳鲜荚平均667m 2产789.5kg,浙鲜86比萧农秋艳667m 2增产56.1kg,增产幅度为7.1%㊂2022年塔石镇8个种植大户示范种植506920m 2浙鲜86,鲜荚平均667m 2产842.25kg,同地点㊁同期播种㊁同样管理的833750m 2萧农秋艳鲜荚平均667m 2产705.00kg,浙鲜86比萧农秋艳667m 2增产137.25kg,增产幅度为19.47%(表1)㊂表1㊀2022年浙鲜86示范种植情况Table 1㊀Demonstration planting of Zhexian 86in 2022序号姓名品种面积/m 2667m 2产量/kg播种日期(月-日)收获日期(月-日)1徐有华浙鲜863335092508-0510-29萧农秋艳5336078008-1010-272钱国良浙鲜864002063508-1610-31萧农秋艳10672062008-1010-263柯红标浙鲜863335095608-0710-28萧农秋艳5336078008-0810-264包莲浙鲜864669063208-1710-31萧农秋艳10672067008-1711-045夏根松浙鲜864669085008-0610-28萧农秋艳10005068008-1711-046柯国清浙鲜865336088008-0810-29萧农秋艳8671078008-1010-287卓冬良浙鲜865336085008-0910-30萧农秋艳11339068008-1711-048李煜浙鲜86200100101008-0910-27萧农秋艳21344065008-1511-03㊀㊀龙游涵萱家庭农场在龙游县塔石镇勤裕村蒲塘下畈的77372m 2浙鲜86,经浙江省农业之最办公室组织专家验收,鲜荚平均667m 2产1096.69kg,1000.5m 2攻关田667m 2产1169.53kg,双双创下了 浙江农业之最 鲜食秋大豆新纪录㊂1.2㊀主要农艺性状优良㊀㊀浙鲜86,亲本来源于萧农秋艳和南农99c-5的杂交组合,是根据熟期㊁荚形㊁茸毛等性状选择出的优良单株[1]㊂龙游县经2a 试验㊁示范,浙鲜86生育期平均82.5d,比萧农秋艳长3.0d,主要是鼓粒时间较长㊂浙鲜86品种为有限结荚习性,株形收敛,耐荫性较好,株高61.6cm,主茎节数12.8个,有效分枝数2.83个㊂叶片卵圆形,荚形较直,鲜荚绿色,荚较大,茸毛灰色㊂单株有效荚数32.9个,每荚粒数1.89个,百荚鲜重345g,百粒鲜重88g,标准荚率78.4%(表2)㊂表2㊀2021—2022年鲜食秋大豆主要性状比较Table 2㊀Comparison of the main traits of fresh-eating autumn soybean from 2021to 2022品种食味评分荚形荚色鲜豆包衣性株高/cm 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每荚粒数百荚鲜重/g 百粒鲜重/g 标准荚率/%播种至终花/d 鼓粒期/d 全生育期/d 衢鲜5号80.0镰刀形绿色较差62.312.8 2.1328.0 2.103608483.54238.580.5衢鲜8号80.6镰刀形浅绿一般68.014.8 3.2034.0 2.083508882.44339.582.5衢鲜11号82.1镰刀形绿色一般62.112.8 3.0029.5 1.823608976.54340.583.5浙鲜8492.0镰刀形绿色较好65.313.2 2.4031.0 1.803508474.04340.083.0浙鲜8692.0较直绿色一般61.612.8 2.8332.9 1.893458878.44339.582.5浙农秋丰2号94.5镰刀形绿色较好58.012.5 3.1035.0 1.913309080.04339.582.5浙农秋丰3号92.0镰刀形绿色较好63.813.1 2.1030.0 1.903709274.04337.080.0浙农秋丰4号96.7镰刀形深绿较好62.513.3 2.2028.5 2.043708881.04342.085.0萧农秋艳93.2镰刀形深绿好64.013.12.0028.61.823309077.04336.579.51.3㊀抗逆性较好㊀㊀经南京农业大学2018 2019年接种鉴定,大豆花叶病毒病SC15株系最高病指63,为感病,SC18株系最高病指29,为中抗㊂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8 2019年接种鉴定,炭疽病最高病指32.91,为中感㊂该品种鼓粒期抗低922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温能力强于萧农秋艳,2022年10月4 11日,龙游连续受2股冷空气影响,持续阴雨天气,气温大幅下降,平均气温低于15ħ,造成8月12日以后播种的萧农秋艳鼓粒受阻而大幅度减产,8月17日以后播种的甚至绝收,8月18日播种的鲜荚平均667m2产量只有85kg,比8月8日播种的鲜荚平均667m2产量(760kg)减产88.8%;但低温对浙鲜86影响相对较小,8月16日播种的鲜荚平均667m2产量480kg,比8月6日播种的鲜荚平均667m2产量(790kg)减产39.2%(表3)㊂表3㊀2022年不同播种期的鲜食秋大豆产量Table3㊀Fresh autumn soybean production at different sowing dates in2022序号姓名种植地点品种播种期(月-日)面积/m2667m2产量/kg 1苏夏飞龙洲街道寺后村官村祝畈萧农秋艳08-0817*******08-1840020852钱国良塔石镇钱家畈萧农秋艳08-058004075208-1326680226浙鲜8608-062001079008-16200104803包莲塔石镇钱家畈萧农秋艳08-058004081008-1726680250浙鲜8608-062668081408-17200103904卓冬良塔石镇真武山下村叶村畈萧农秋艳08-1010005074008-17133402305李煜横山镇项家村小殿下畈萧农秋艳08-0516*******08-17533602006柯国清塔石镇柯泉村柯家畈萧农秋艳08-067670575608-16100052101.4㊀品质与商品性较好㊀㊀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转基因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2018 2019年检测,浙鲜86平均淀粉含量 4.7%,可溶性总糖含量2.2%,品质品尝评分平均92.0㊂我们组织海南㊁湖北㊁福建㊁广东㊁江苏㊁上海等地10名毛豆批发商㊁5名农技专家和10名消费者进行毛豆品质与商品性评分,浙鲜86的荚形好㊁商品性佳,但荚色和鲜豆包衣性及口感不如萧农秋艳,优于衢鲜系列,鲜豆荚适宜鲜销㊁不适宜加工(表2)㊂在衢州地区,秋季菜用大豆播种日期不宜迟于8月25日,并且浙江省菜用鲜食秋大豆收获上市主要高峰期在10月上中旬,10月下旬以后菜用鲜食秋大豆供应量减少导致价格上升,浙鲜86能够获得较好的销售价格,提高种植效益[2-3]㊂2㊀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1㊀适期播种㊀㊀鲜食秋大豆萧农秋艳的播种期在衢州地区以8月10日左右为宜,667m2种植10000株为宜[4]㊂浙鲜86的适宜播种期为8月5 15日,播种过早或过迟均不利于高产优质,播种过早则气温过高,易造成高温逼熟,鲜荚鼓粒不饱满,百荚鲜重和百粒鲜重低;播种过迟,气温过低,前期难以形成高产需要的苗架,有效分枝少㊁单株荚数少,后期鼓粒不充分㊁不饱满,荚厚㊁粒小,百粒鲜重低㊂根据2021年浙鲜86的不同播种期试验,在7月26日至8月20日播种,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每667m2鲜荚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667m2鲜荚产量以8月15日播种的最高,8月10日播种的次之,8月5日播种的第3,鲜荚产量与播种时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㊂2022年浙鲜86创造浙江农业之最的高产示范方的播种期为8月15日㊂2.2㊀适当稀植㊀㊀综合浙鲜86的不同播种期㊁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结果,在适期播种的情况下,行株距以50cmˑ25~30cm为宜,保证每667m2有9000~10000株苗,易获高产㊂2022年创造浙江农业之最的高产示范方的播种密度行株距是50cmˑ27.5cm,如果在8月15日以后播种的,行株距控制在50cmˑ20cm㊂2.3㊀增施氮肥㊀㊀根据大豆需肥规律,NʒP2O5ʒK2O使用比例为1ʒ0.5ʒ1,每667m2纯氮量控制在12kg为宜㊂浙鲜86的不同肥料使用量和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667m2施足6kg P2O5和12kg K2O的基础上,浙鲜86的鲜荚产量随氮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667m2施10和15kg氮肥处理产量没有显著差异㊂所以,从经济效益考虑, 667m2纯氮用量控制在12kg为宜,也可以使用一次性基施45%大豆缓释肥(NʒP2O5ʒK2O=18ʒ9ʒ18),以667m2施用67kg为宜㊂根据浙鲜86的不同肥料使用方法试验结果,在适期播种的前提下,667m2纯氮用量控制在12kg,其基苗肥㊁花荚肥㊁鼓粒肥的氮肥用量在不同的施用比例(6ʒ3ʒ1㊁4ʒ4ʒ2㊁3ʒ6ʒ1)和一次性基施45%大豆缓释肥(NʒP2O5ʒK2O=18ʒ9ʒ18)对鲜荚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在迟播的情况下,基苗肥㊁花荚肥㊁鼓粒肥的氮肥施用比例以6ʒ3ʒ1或基肥667m2施缓释肥(18ʒ10ʒ18)50kg和苗肥667m2施尿素6.52kg较好,即增加基苗肥中氮肥的使用量,促使苗期搭好丰产架子,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㊂2.4㊀管好水㊀㊀水分管理,是鲜食秋大豆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关键环节㊂干旱时期,灌水要透;雨水多的时期,排水要尽;保持沟里不积水㊂湿润播种,保齐苗㊂播种前先要开好沟(田内沟和田外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70%㊂如果土壤过湿,要清沟排水㊁晒垡,达到土不黏手再播种;如果土壤干燥,开沟后㊁播种前灌半沟水,保持至畦面湿润再排水,等土壤中水落干至土壤中部土不黏手再播种㊂发芽期要保持畦面湿润,利出苗㊂如畦面过干㊁板结,灌半沟走马水,利于出苗㊂苗期(第二复叶展开至第四复叶展开)注意控水,促长根㊂苗期正值毛豆蹲苗扎根,若土壤水分过多,根系不下扎,仅在土壤表层生长,茎节细长,茎叶柔嫩,中后期容易发生倒伏㊂因此,苗期应适当控制水分,以促进根系向深层发展,形成强大的根系,增强后期抗倒伏能力㊂分枝期及以后,应掌握旱灌涝排原则,保持土壤充分湿润,但沟里不能有积水㊂分枝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对水分的要求开始增长,及时灌水对毛豆生长㊁发育均有促进作用;花荚期需水最多,是毛豆需水的关键时期,蒸腾作用达到高峰,干物质积累也直线上升;鼓粒期也一样需要足够的水分;因此,这段时期遇旱要及时灌跑马水,保持土壤充分湿润,但沟里不能有积水,否则会影响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㊂追肥时,灌半沟走马水,利于肥料吸收㊂2.5㊀治好虫,控好草,防好病㊀㊀浙鲜86病虫草害防治要遵循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方针㊂2.5.1㊀治好虫,防好病㊀㊀应选择高效㊁低毒㊁低残留的不同农药交替使用㊂播种后至出苗前第1次喷药,667m2喷施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混在封闭除草剂中) 40kg,均匀喷施于畦面,既能有效控制豆秆黑潜蝇,又能防治地下害虫㊂出苗后4~5d第2次喷药,预防和防治大豆根腐病㊁疫病和豆秆黑潜蝇㊁跳甲和蚜虫,药剂可选用68%甲霜灵㊃锰锌600倍液㊁75%灭蝇胺5000倍液㊁25g㊃L-1高效氟氯氰菊酯1000倍液㊁35%吡虫啉悬浮液3000倍液喷雾㊂隔15~20d同样防治上述病虫害兼治夜蛾科害虫,进行第3次喷防,药剂可选用克露(72%霜脲锰锌)或百菌清600~800倍液㊁24%甲氧虫酰肼800~1000倍液㊁25g㊃L-1高效氟氯氰菊酯1000倍液喷雾㊂在初花期至盛花期,斜纹夜蛾㊁甜菜夜蛾㊁蚜虫达防治指标时,进行第4次喷药,选用爱利可多即溴虫氟苯双酰胺800倍液㊁10%吡虫啉1500倍液㊁32.5%苯甲㊃嘧菌酯1000倍液喷雾㊂在结荚初期,要以预防炭疽病㊁豆荚螟为主,兼治其他病虫,结合根外追肥,进行第5次喷药,可选用30%苯甲㊃吡唑1000倍液+百菌清600~800倍液㊁12%甲维㊃氟苯虫酰胺1500倍液㊁10%吡虫啉1500倍液㊁磷酸二氢钾400倍液等喷施㊂如果已发生炭疽病,需用龙灯福卓(50%唑醚㊃咪酰胺)1500倍液防治㊂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分枝期前要喷足40kg药液,分枝期后要喷足60kg 药液㊂2.5.2㊀控好草㊀㊀翻耕做畦前667m2用20%草铵膦150g,兑水50kg喷雾,灭除老草㊂播后苗前以封闭为主,一般667m2用异丙甲草胺(都尔)或精异丙甲草胺(精都尔)100~120mL兑水50kg喷雾㊂一对真叶展开后,667m2用精稳杀得(15%精吡氟禾草灵) 50~70mL或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 40mL或5%~10%精喹禾灵乳油70~100mL兑水50kg喷雾防治禾本科杂草㊂在第二张复叶展开后,667m2用20%乙羧氟草醚20~25mL或25%氟924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磺胺草醚70~100mL兑水50kg喷雾,选择晴天傍晚施药,防治阔叶杂草;也可以在第二张复叶展开后,选用禾阔双除除草剂,同时防治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如索盖(30%乙羧㊃高氟吡)㊁妙斩(35%精喹㊃氟磺胺)等㊂选用阔叶和禾阔双除除草剂防治杂草时,要定向喷雾(采取压低喷头㊁行间喷雾),不要喷到大豆心叶,否则会影响大豆生长㊂2.6㊀喷施生长调节剂和硼㊁钼肥㊀㊀喷施生长调节剂和硼㊁钼肥对提高大豆结荚率㊁产量和品质有良好的效果㊂在大豆苗期667m2喷施0.05%钼酸铵溶液30kg㊁初花期喷施0.1%钼酸铵溶液50kg,可以显著增加株高㊁根瘤数㊁一次分枝数㊁单株结荚数;在大豆分枝期叶面喷施0.15%芸苔素内酯乳油15000~20000倍液和0.05%~0.2%硼砂或0.02%~0.1%硼酸溶液50kg,促进侧枝和花芽分化,多开花,增加单株结荚数;在大豆初花期再喷施一次硼肥,促进花芽分化㊁多开花,增加单株结荚数和结荚率㊂在大豆盛花期(不要过早或过迟㊁弱苗不喷)喷施矮丰(10%多效唑㊃甲哌鎓),667m2用量65~80g,兑水50~60kg叶面喷施,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增加花荚量㊂2.7㊀及时采收㊀㊀当豆粒饱满㊁豆荚鲜绿色时采收(开花后45~50d),这时豆粒鲜重占鲜豆荚的45%~55%㊂采收时应该选择早晨或傍晚,此时气温较低,营养物质倾向于籽粒集聚,品质最佳;若中午采摘,要采取遮阴措施,避免太阳直晒㊂参考文献:[1]㊀傅旭军,朱丹华,袁凤杰,等.菜用秋大豆浙鲜85的选育与栽培要点[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5):855-856.[2]㊀陈润兴,雷俊,汪寿根,等.秋季菜用大豆延后播种对鲜荚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3,32(5):625-628.[3]㊀吴美娟,黄洪明,汪暖,等.播种期对浙鲜85秋季延后栽培生育和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技,2020(1):28-31.[4]㊀李诚永,袁敏良,李韵,等.不同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鲜食秋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2022,20(13):4506-4512.(责任编辑:王新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年12月版
臧得顺
上海社会科学院
第六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论文奖获奖名单
序号
作品名称
刊发处及发表时间
姓名
作者单位
1
中国的民工荒与农村剩余劳动力
《管理世界》
2011年第11期
李实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
产业组织模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来自奶业的例证
《管理世界》
2012年第1期
第六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专著奖获奖名单
序号
作品名称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姓名
作者单位
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3月版
丁关良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2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与政策选择》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年12月版
韩一军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谋地型乡村精英”的生成——巨变中的农地产权制度研究》
《经济研究》
2011年第3期
许庆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6
农村工业化还能走多远?
《经济研究》
2011年第1期
钟宁桦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7
合约的不稳定与合约治理——以广东东进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的土地承租为例
《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8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1年10月版
罗必良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孔祥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3
农民政治参与的行为逻辑
《中国农村观察》
2011年第3期
党Hale Waihona Puke 英(课题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4
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变动因素估测:1990~2030年
《中国人口科学》
2012年第8期
卢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5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证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