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的联系与区别 艺术学概论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考研真题821艺术学概论(2013-2007)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适用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考试科目名称:艺术学概论科目代码: 821注意事项:1、请将答案直接做到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无效。
2、除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外,不得在卷面上出现姓名、考生编号或其它标志,否则按违纪处理。
3、本试题共 1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艺术2.艺术流派3.艺术典型4.意境5.形象思维6.语言艺术二.问答(每小题15分,共60分)1.列举关于艺术起源最具代表性的五种观点及代表人物?2.艺术批评的特点?3.何为艺术语言?4.造型艺术及其审美特征?三.论述(每小题30分,共60分)1.结合实际,论述文化修养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2.结合实际,论述艺术的审美教育的作用。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适用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考试科目名称:艺术学概论科目代码: 821注意事项:1、请将答案直接做到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无效。
2、除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外,不得在卷面上出现姓名、考生编号或其它标志,否则按违纪处理。
3、本试题共 1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7分,共35分)1.艺术教育2.造型艺术3.抽象思维4.艺术语言5.劳动说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简要回答有关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包括哪些方面?2.简要回答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形成有哪几个方面?3.简要说一下中国画有什么特征?三.论述(每小题35分,共70分)1.论述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的关系。
2.请谈一下艺术教育的任务、目标及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适用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考试科目名称:艺术学概论科目代码: 821注意事项:1、请将答案直接做到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无效。
彭吉象王宏建艺术学概论真题习题题

摘自隋志强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艺术学概论》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四、名词解释1.艺术四要素(2006年山东大学考题)2.不平衡关系(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3.艺术的形象性特征(200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题)4.艺术真实(2007年山东大学考题、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5.审美关系(2006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6.艺术的民族性(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山东大学考题)7.审美(2011年广州美术学院考题)8.艺术符号(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9.主观精神说(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考题)10.文化工业(2013年清华美院考题)五、简答题1.简述“艺术的本质”。
(2009年浙江师范大学考题)2.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2009年聊城大学考题)3.试述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本质特征的三种代表性观点。
(2009年厦门大学考题)4.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学研究的启示。
(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考题)5.艺术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006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6.结合作品实际阐述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规律。
(2010年中山大学考题)7.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
(2008年山东大学考题)8.为什么说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010年南师大考题)9.情感在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2005年清华大学考题)10.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及其关系。
(2005年清华大学考题)11.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2007年聊城大学考题)12.什么是艺术的主体性特征?(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13.艺术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意义。
(2010年北京大学考题)14.试论述艺术中“再现”与“表现”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15.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是什么?(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六、论述题1.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举例说明。
艺术概论第六章 造型艺术s

艺术学概论电子教案彭吉象(第三版)第六章造型艺术第六章造型艺术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学习本章的思路:对造型艺术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与把握。
首先应弄清这样几个基本概念,如造型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等,然后着重掌握这几门艺术的审美特征及赏析方法。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授课3课时,欣赏讨论1课时第一节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第二节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第三节中外造型艺术精品赏析课程重点与难点:中国画的特点、西方雕塑史上四个高峰期、如何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本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应用,学会运用具体的赏析方法欣赏造型艺术作品。
教学方式及注意事项:多媒体授课,图片、音像资料的运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分组讨论教学内容:一、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一)绘画及雕塑艺术1.造型艺术的概念: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2.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它们都属于空间艺术,并且都是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凭借视觉感就可以直接感受到。
由于二者的联系如此紧密,有时人们干脆将它们统统称之为美术,或者称之为视觉艺术。
区别: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因而,这类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艺术。
实用艺术的基本特征却是表现性,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并不直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因而,这类艺术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
除此之外,二者之间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即造型艺术主要具有审美功能,满足观赏者的精神需要;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绘画艺术的概念: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干货《艺术概论》部分名词解释总结

干货《艺术概论》部分名词解释总结名词解释:实用艺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等。
实用艺术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早在人类历史初期便已产生。
使用艺术也是所有艺术种类中最普及、最常见的一大类别,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实用艺术基本上都是通过实体性的物质材料,创造出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的静态艺术品。
实用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
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
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随摄现代科技发展,还出现了摄影艺术这一一门新兴的纪实性造型艺术,使造型艺术更加普及和广泛。
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艺和表演性艺术。
表情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就是抒情性和表现性。
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门类,原始人狩猎巫术活动已出现音乐和舞蹈。
也是i当代人们生活中最普及最广泛艺术门类,音乐舞蹈是除艺术家外普通人参与最多的艺术形式。
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
综合艺术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它将时间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合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综合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便是综合性。
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
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
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最典型的建筑是法国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
艺术概论 彭吉象_造型艺术(绘画)

第三:中国画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绘画与 诗文、书法、篆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 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 美和形式美。
现存的许多传统国画都有题画诗或款书,将画 意、诗情、书法融为一体。
安已峨秋 逸知冠劲 胜全锦拒 鬼五羽霜 管德鸡盛 。,;,
绢 本北 设宋 色赵 现佶 藏 北《 京芙 故蓉 宫 锦鸡 博图 物》 院
《人面鱼纹彩陶盆 》 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新石器时代前期, 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研究艺术的起源时,古代的绘画与雕塑作 品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作为人类最早的美 术遗物,能够具体而形象地展现艺术产生与 发展的漫长历史。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造型艺术日益成为众 多艺术门类中最丰富多彩的艺术类别之一, 不仅逐渐演化为绘画、雕塑、书法等多种艺 术形式,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还出现 了摄影艺术这样一门新兴的纪实性造型艺术, 使造型艺术更加普及和广泛。
第六章 造型艺术
第一节 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 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 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 感的艺术。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 视觉艺术。
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等。
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联系与区别
第一,中国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特制 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因此,中国画又 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
由于采用特制的毛笔来作画,使得“笔墨”成为中国画技法 和理论中的重要术语,有时甚至成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
所谓“笔”,是指钩、勒、皴[cūn]、擦、点等运用毛笔的 不同技巧和方法,使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
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的定义主要分类审美特

实用艺术:给人生活带来美感的艺术表达1. 引言实用艺术是一种以实用性和功能性为核心的艺术形式,旨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美感和愉悦。
它涵盖了多个艺术门类,其中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实用艺术的定义、主要分类以及审美特征。
2. 实用艺术的定义实用艺术,简单来说,就是将艺术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它追求艺术与功能的相融合,通过设计和创作实用的物品、场所或装饰,使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感。
实用艺术不仅要考虑到功能和实用性,还需要注重审美和艺术表达。
3. 主要分类实用艺术可以根据表达形式和艺术门类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实用艺术分类:3.1 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实用艺术中的一大类别,它主要通过物品的形状、线条和材质等来表达艺术感受。
例如,家具设计、建筑设计和工艺品等都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
造型艺术注重物品的美学特征,追求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3.2 表情艺术表情艺术是实用艺术中的另一类别,它主要通过物品的色彩、图案和装饰等来表达情感和个性。
比如服装设计、家居饰品和商标设计等都属于表情艺术的范畴。
表情艺术强调对情感和个性的表达,追求艺术与个体之间的情感共鸣。
3.3 综合艺术综合艺术是实用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造型艺术和表情艺术相结合,通过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运用,创造出更具艺术性和功能性的作品。
综合艺术可以涉及到各个领域,如室内设计、包装设计和广告设计等。
它打破了艺术门类的界限,创造出独特而多样的艺术作品。
3.4 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是实用艺术中一个相对独特的分类,它通过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表达艺术的思想和情感。
书法、诗歌、文学作品等都是语言艺术的典型代表。
语言艺术通过文字的形式传递艺术的内涵和意义,使人们能够从语言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4. 审美特征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是指在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美感元素和审美标准。
以下是实用艺术的几个主要审美特征:4.1 功能与美感的融合实用艺术的核心是将功能与美感相结合,使艺术作品既实用又具有艺术性。
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_呕血整理【精选文档】

1.艺术的本质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3.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
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1)艺术起源于“模仿”。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2)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3)艺术起源于“表现”。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4)艺术起源于“巫术”。
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5)艺术起源于“劳动”。
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第一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
(鉴赏本身即是一种审美再创造)一.艺术鉴赏的意义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出现接受美学:代表人物接受过程(对全过程的研究)观点:作品的意义=作品本身+读者赋予艺术作品属性:是审美客体,鉴赏对象。
作品中艺术形象是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的客观依据。
审美再创造:鉴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主动进行审美创造活动(创造活动凭借艺术作品展开)②接受美学的重要内容:姚斯的“期待视野”和伊赛尔的“空白”概念期待视野:读者潜在的审美期待空白部分,是本文向读者暗示或者提示的东西)接受美学的传播:德国瑙曼:接受美学任务:研究艺术消费苏联:梅拉赫:首次提出艺术接受的概念美国:费希形成“读者反应批评学派”:意义或理解是阅读的最终结果。
总结:接受美学的提出代表文艺研究的重心从艺术家,艺术作品转上。
加强对审美主体的研究。
艺术鉴赏主要体现:①能发挥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②鉴赏主体积极主动的进行审美再创造。
(伊赛尔的“空白理论”)艺术鉴赏也是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
,二.艺术鉴赏力的提高与培养1.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2.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3.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4.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
5.美育与艺术教育第十二章典型(再现,写实,人物形象)与意境(表现,抒情,内心世界)再现的艺术: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侧重塑造典型抒情诗,山水画,音乐,建筑,书法,侧重创造意境,指艺术作品中塑造的成功的人物形象(核心)的某些规律,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既能表现一定时代人们1.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充满的有生气的人。
别林斯基:创作本身的显著标志之一:典型性(典型人物应当具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②安格尔《泉》,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米勒《拾穗者》罗丹《思想者》齐白石《虾》徐悲鸿《马》2.①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阿Q精神胜利法)②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的联系与区别艺术学概
论
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下面将分别从定义、功能、表现形式和审美标准等方面进行比较。
1.定义:
造型艺术是指以美的形式来表达情感、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的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实用艺术是指通过设计和制作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艺术形式,如建筑、家具、餐具等。
2.功能:
造型艺术的重点在于艺术性,强调审美体验和情感表达,其主要功能是触发观者的内心感受和思考。
实用艺术的重点在于实用性,注重功能性和实用价值,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物质需求的满足和实用的使用体验。
3.表现形式:
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平面、立体、色彩、线条等不同的手法进行表达。
实用艺术的表现形式通常以实体物品的形态为主,注重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4.审美标准:
造型艺术的审美标准一般以美的感受和艺术的价值为准绳,强调情感表达和独特性。
实用艺术的审美标准在于实用功能和人机工学,追求人体工程学、材料和制作工艺上的完美结合。
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不同:
造型艺术的目的是为了艺术本身的表达和传达,追求审美情感的唤起和情感共鸣;实用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追求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实现。
2.表现手法不同:
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更为自由和多样化,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创作手法和材料来表达;实用艺术更注重材料的实用性和耐久性,在设计上更加注重实用与美观的平衡。
3.观众参与程度不同:
造型艺术更多地关注观众的主观感受和审美体验,观众主要是以
欣赏者的身份存在;实用艺术更多地关注观众的客观需求和实际使用
体验,观众是以使用者的角色来参与。
4.价值评判标准不同:
造型艺术在评判上注重艺术性和独特性,评价标准主要以作品的
美学水平和艺术性为重要依据;实用艺术在评判上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评价标准主要以作品的实用性和人机工学为重要指标。
当然,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也有一些共通之处:
1.创造性:无论是造型艺术还是实用艺术,创造性都是其中的关
键要素。
两者都需要创作者以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
点和构思。
2.形式美:无论是造型艺术还是实用艺术,都强调形式美的追求。
艺术家和设计师都追求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以实现观众和用户的
审美和实用需求。
3.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无论是造型艺术还是实用艺术,都是人类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设计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审美
和实际需求,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积极的贡献。
总之,造型艺术和实用艺术既存在相互联系又呈现出明显的区别。
无论是在创作目的、表现形式、审美标准还是评判标准上,两者都有
各自的特点和追求。
同时,两者的发展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使得
艺术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