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

填空:艺术总论: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
艺术的特征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起源于“游戏”、艺术起源于“表现”、艺术起源于“巫术”、艺术起源于“劳动”,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艺术起源于“游戏”这种说法主要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后来将这种说法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艺术起源于“劳动”。
俄国的普列汉诺夫指出:“劳动先于艺术”。
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
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有《矛盾与多元决定》一书。
艺术的产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和“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说,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认知作用、审美娱乐作用、审美教育作用。
文化系统的构成(三大子系统):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艺术种类:艺术分类的主要方法有:①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雕塑、绘画)、时空艺术(戏剧、影视)。
②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分为听觉艺术(如音乐)、视觉艺术(如绘画)、视听艺术(如戏剧)。
③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分为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抒情诗等)、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小说等)④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实用工艺等)。
⑤分为: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工艺以及现代艺术设计、广告艺术、电影艺术、计算机三维动画、动漫、游戏软件等等)、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以及在发达国家近年来广受欢迎的音乐剧等等)。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文艺的起源一、总结1.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文学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认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一不可)2.柏拉图《理想国》1)理想世界模仿2)现实世界“模仿的模仿”模仿3)艺术世界3.亚里士多德“诗比历史更真实”4.“模仿说”产生于古希腊,认为文艺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1.艺术起源于“模仿”1)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理论探索中,或许这算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2)亚里士多德更进一步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
他指出: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
他强调,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
3)朱光潜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在欧洲“竟雄霸了两千余年”。
2.艺术起源于“游戏”1)这种说法主要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后来的艺术史家曾把艺术起源的这种说法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理论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曾经被许多人所信奉。
2)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3)席勒进一步认为,人的这种“游戏”本能或冲动,就是艺术创作的动机。
在这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自由活动中,人的过剩精力得到了发泄,从而获得快乐,亦即美的愉快的享受。
4)艺术和游戏,就是人的这种过剩精力的发泄。
斯宾塞强调,“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它并不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活动过程,而是为了消耗肌体中积聚的过剩精力,并在自由地发泄这种过剩精力时获得快感和美感。
艺术学概论

1、现代设计理解:从狭义上讲,也被称作工业设计或工业美术,是传统的工艺美术事业中发展起来的。
现代设计或工业设计,是20实际中叶迅速发展起来的,它几乎包括一切现代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涉及范围十分广泛。
从总体上讲,现代设计或工业设计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产品设计,从家具、餐具、服装等日常生活用品到汽车、飞机、电脑灯高新技术产品,都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
2环艺设计,是指人们对于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和人工环境因素家里改造和组织,对物质环境进行空间设计,使之符合人的行为需要和审美需要。
3视觉设计,是指人们为了传递信息或使用标记所进行的视觉形象设计。
从狭义上讲,视觉设计又被称作平面设计。
本质:是针对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是大批量的生产,必须通过设计才能在产品中体现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是产品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使用功能),又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审美功能)。
2、艺术起源几种说法:模仿、游戏、表现、巫术、劳动。
“模仿说”: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埃克里特就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在他之后的亚里士多德更进一步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他指出: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有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
他认为,由于“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而有不同种类的艺术,如画家和雕刻家是用颜色和线条来模仿,诗人、戏剧演员和歌唱家则是用声音来模仿。
“游戏说”: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世纪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指出,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有机的协调起来:他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既要受自然力量和物质需要的强迫,又要受理性法则的种种约束和理性的强迫,获得真正的自由,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游戏”,人才能实现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
艺术学概论(全套课件152P)

雅典学院
最后的晚餐
耶稣十字架
耶稣1
耶稣2
基督下架
基督
基督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四、 艺术与道德 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非、
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 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1,把艺术完全当作道德教育的手段,否认艺术与道德的根本区别。 2,却截然相反,完全否定艺术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认为表现道德内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二节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 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一、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 术人才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艺术是无尽的精神财富。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三、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 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 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作品,使身心得到愉 快和休息。
恩格斯在论述民间故事书作用时曾说:“民间故事书的 使命是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后,在晚上拖着疲倦 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记自己 的劳累。把他弱瘠的土地变成馥郁的花园。”
容会损害艺术。 3,则承认艺术与道德的紧密关系。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道德与艺术的这种紧密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 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
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 意蕴等体现出来。
艺术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艺术概论1.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人们运用审美的方式,对于客体世界予以认知,反映和创造的过程。
2.艺术接受:艺术接受即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3.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即指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的艺术语言和方式,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情境或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4.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进行教育。
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事实美育的主要途径。
5、艺术思潮: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如西方艺术史上先后出现的古典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思潮、自然主义思潮、自然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
6、艺术传播: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者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7、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8、灵感: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9、艺术意象: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
10、艺术体验: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
它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11、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的思维方式。
艺术学概论

上篇艺术总论1、19世纪末叶,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极力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认为他们应该是两门相互交叉而又各自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
康拉德*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2、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他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那么,架在哲学与艺术这两座精神高峰之间的桥梁便是美学。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看法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1、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
2、“艺术生产”理论究竟给艺术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应,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念和情感愿望。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巡回展览画派”: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苏里科夫,列维坦等)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而揭示出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

宗教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宗教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教义,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
艺术对宗教的影响
艺术参与宗教活动 艺术宣扬宗教思想 艺术强化宗教氛围
艺术与宗教的本质区别
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02
艺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 艺术能够对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屈原
艺术与道德的本质区别
从范围来看,艺术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道德关系,而且可以表现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等等,所以艺术是从更广泛的范围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艺术起源于“劳动”
(俄)普列汉诺夫
彩陶背壶 黑陶高柄杯
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 。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艺术教育的概念
二、艺术教育
1.艺术教育的概念
狭义的含义:艺术教育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广义的含义: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 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2.艺术教育的任务
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艺术学概论

艺术概论一、什么是艺术概论?艺术概论也叫艺术理论。
是艺术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艺术学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2、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①艺术起源于“模仿”②艺术起源于“游戏”③艺术起源于“表现”④艺术起源于“劳动”⑤艺术起源于“巫术”⑥艺术起源于“多元”3、艺术的社会功能有哪些?①审美认知作用通过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自然、社会、人生、历史等等。
②审美教育作用艺术可以使人们的思想感情等发生变化,影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特点: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③审美教育作用艺术可以使人们的思想感情等发生变化,影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特点: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4、美育与艺术教育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则是在世界近代史上才开始的,“美育”(即“审美教育”)这个概念,也是直到近代,才有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来。
席勒在《美育书简》这一美学理论名著中,不但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而且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
席勒已经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的特殊方式这一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使西方的美育理论进入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5、艺术的分类由于艺术分类的原则和角度不同,在近现代艺术理论中出现了多种分类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艺术分类方法是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雕塑、绘画)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
第二种艺术分类方法是一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绘画)、视听艺术(戏剧)。
第三种分类方法是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抒情诗)、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小说等)。
第四种分类方法一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使用工艺)第五种分类方法是把艺术分为: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第六种分类方法是根据艺术的美学原则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和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6、哥特式风格艺术的代表:以垂直高耸的尖塔为特征(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德国的科隆大教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学概论一、填空题1)从总体上看,艺术学的内容应当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2)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3)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4)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艺术起源于“模仿”、“游戏”、“表现”、“巫术”和“劳动”。
5)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
6)第六种艺术分类方法是根据艺术的美学原则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和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7)运用艺术生产理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艺术审美价值的产生和实现,必须经过艺术生产的全过程,它包含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三个部分或三个环节。
8)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应当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三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环节,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艺术系统9)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艺术家是艺术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
10)艺术创作活动是人类活动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艺术创作过程又大致可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这样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
11)一部小说、一首乐曲、一幅绘画、一部电影等等,几乎都可以被看做是由三个层次组合而成:第一是艺术语言、第二层是艺术形象、第三层是艺术意蕴。
12)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又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二、名词解释与简答1)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见P7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离不开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
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但两者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
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2)实用艺术概念: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审美特征:1、实用性与审美性。
实用艺术是以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为基本特点,但对于大多数实用艺术品来讲,实用性是为主的,审美应当从属于实用,服务于实用;2、表现性与形式美。
实用艺术的表现性,使它比其它艺术更加偏重于形式美。
3、民族性与时代性。
实用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实用艺术还有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就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3)造型艺术概念: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
审美特征:1、造型性与直观性。
造型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造型性。
造型性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
直观性,或称视觉性,是造型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造型性派生出来的,都是直接诉诸欣赏者的眼睛,凭借视觉来感受的。
2、瞬间性与永固性。
造型艺术抓住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某一瞬间形象,将它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固定下来,就是瞬间性。
由于将事物发展变化的典型瞬间固定下来,具有了永固性的特点。
3、再现性与表现性。
再现性是造型艺术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
但是,造型艺术同样要表现艺术的内在意蕴,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因此,表现性也是造型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
4)表情艺术概念:所谓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审美特征:1、抒情性与表现性。
2、表演性与形象性。
对于同一个音乐作品或舞蹈作品,由于表演者对作品的理解不同、艺术风格不同和表现形式不同,完全可以产生十分不同的艺术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形象和舞蹈形象的存在,必然依赖于二度创作的表演。
3、节奏性与韵律美。
5)综合艺术概念: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
审美特征:1、综合性与独特性。
综合艺术既有综合性,又有独特性。
虽然都是综合艺术,戏剧和戏曲是古老的传统艺术,而电影和电视则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2、情节性与主人公。
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基本上都属于叙事性艺术,它们一般都应当具有故事情节,并且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主人公应当是戏剧影视作品集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中心,是矛盾冲突的主体,是情节展开的依据。
3、文学性与表演性。
文学性是综合艺术的基础,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
在综合艺术的二度创作过程中,一度创作的核心是文学剧本,二度创作的体现是表演艺术。
6)语言艺术概念:所谓语言艺术,就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
审美特征:1、间接性与广阔性。
由于文学语言必须通过读者的想象力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因此,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
文学的广阔性表现在它不仅能描绘外部世界,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种人物复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2、情感性与思想性。
一切艺术作品从总体上讲都离不开情感性与思想性,但是,由于语言艺术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独具特点,因而,文学作品的情感性和思想性显得格外突出。
3、结构性与语言美。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不仅是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艺术手段,而且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
8)电影也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的综合性可以分为三层:其一,它是各门艺术的综合;其二,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其三,它是美学层次上的综合。
9)作为艺术生产者的艺术家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第一,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
由于艺术生产具有复杂和多样性的特点,使得在艺术家这一总称下,又有许多各自不同的艺术分工。
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精神生产,真正的艺术家决不把艺术作为谋生或获取名利的手段,而是看做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并为之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生命。
第三,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突出特点是把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艺术创作之中,并且“物化”为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因此,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占有核心地位,艺术家的内在精神世界显得尤其重要和突出。
10)形象思维有许多特点,但基本的有这么三条:第一,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
如同抽象思维始终离不开概念一样,形象思维的特点是自始至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总是运用形象来进行思维。
第二,形象思维过程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
尤其是想象和联想成为形象思维的主要活动方式,情感对形象思维也具有特殊的作用。
第三,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如果说抽象思维侧重于分析,那么形象思维更侧重于综合。
形象思维更加强调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通过事物的整体形象来把握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11)艺术风格:艺术风格就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12)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有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13)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14)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15)怎样培养艺术鉴赏力?艺术修养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涉及许多方面,尤其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
艺术鉴赏的实践经验非常重要。
第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第三,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知识。
第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三、论述1)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是两个紧密联系而又有很大区别的活动。
艺术批评离不开艺术鉴赏,它只能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同时,艺术批评作为艺术接受的高级阶段,它又并不仅仅停留在鉴赏阶段,而是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在一定的艺术理论指导下,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并作出理论上的鉴别和论断。
(P393)2)艺术批评具有二重性的特点,即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一方面,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
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作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只是。
另一方面,艺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
艺术批评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与其他的科学不同,它既需要冷静的头脑,也需要强烈的感情,既离不开理性的分析,更离不开艺术的感受。
3)艺术与科学:见P77-P80(试以科学与艺术的联姻为方向,策划一个文化产业项目。
)一、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艺术与科学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立的现象:1、从实质上讲: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艺术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2、从目的上讲:科学求真,它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求美,它的任务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审美需要;3、从思维方式上讲:科学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强调理性因素;而艺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情感因素。
4、从成果上讲:科学理论应当具有普遍性,而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二、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1、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2、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3、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又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发展;4、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展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深刻的影响;四、应用题第一章:1、艺术的本质对文化产业有着什么样的启示意义?答:2、艺术的本质是什么?3、艺术生产理论对文化产业的启示是什么?4、试分析一下艺术生产的特点。
第三章:1、为什么艺术能寓教于乐?2、如何开发艺术的教育功能?第五章:1、试分析在进行文化产业项目运作时,如何利用实用艺术的特点?第八章:1、以话剧和电视剧《雷雨》为例,谈谈戏剧与电视剧的区别。
2、谈谈电影与电视剧的区别。
第九章:1、结合文学的审美特点,分析一下微博的特点。
第十章:1、从艺术创作的特点思考一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