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药敏结果判断标准
药敏试验判定标准

测肠球菌高水平耐药 300 6 7—9 ≥10
测其他细菌 10 ≤11 12—14 ≥15
妥布霉素 10 ≤12 13-14 ≥15
大观霉素
测淋病奈瑟菌 100 ≤14 15—17 ≥18
新霉素 30 ≤12 13-16 ≥17
大环内酯类
阿齐霉素 15 ≤13 14-17 ≥18
测嗜血杆菌 -- -— ≥12
针对病原菌 ug/片 耐药R 中介I 敏感S
抗生素 纸片含量 抑菌环直径
针对病原菌 ug/片 耐药R 中介I 敏感S
庆大霉素
测肠球菌高水平耐药 120 6 7—9 ≥10
测其他细菌 10 ≤12 13-14 ≥15
卡那霉素 30 ≤13 14-17 ≥18
乙基西梭霉素(奈替米星) 30 ≤12 13-14 ≥15
测肺炎链球菌以外的
其他链球菌 ≤13 14—17 ≥18
克拉霉素 15 ≤13 14—17 ≥18
测嗜血杆菌 ≤10 11—12 ≥13
测链球菌 ≤16 17—20 ≥21
红霉素 15 ≤13 14-22 ≥23
测链球菌 ≤15 16-20 ≥21
麦迪霉素 30 ≤13 14—17 ≥18
四环素类
四环素 30 ≤14 15-18 ≥19
测淋病奈瑟菌 -- -— ≥36
萘啶酸 30 ≤13 14—18 ≥19
诺氟沙星(氟哌酸) 10 ≤12 13-16 17
氧氟沙星(奥复星) 5 ≤12 13-15 ≥16
测淋病奈瑟菌 —- —- ≥31
测肺炎链球菌和β—
溶血型链球菌 ≤12 13-15 ≥16
氯霉素 30 ≤12 13—17 ≥18
灭滴灵(甲硝唑 5 ≥16mm敏感
临床常见念珠菌的分布及其药敏分析

临床常见念珠菌的分布及其药敏分析发表时间:2012-10-31T11:29:46.8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0期供稿作者:梁小利王国有[导读] 从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念珠菌对两性霉素,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最好,抗菌效果达100%。
梁小利王国有(河南省焦作市焦煤中央医院检验科河南焦作454100)【中图分类号】R3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369-02 随着抗菌药物的不断应用及免疫缺陷的病人的不断增加,真菌感染不断增加,尤其是念珠菌的感染。
抗真菌药物可有多种选择,而致病性真菌容易出现耐药性,抗真菌药物敏感实验显得日趋重要,并成为指导临床医师用药手段之一。
为了解我院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常见念珠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正确选择抗真菌药物,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念珠菌306株的临床分布及其常见四种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1 材料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液、尿液、胸水、腹水、粪便、分泌物、脑脊液、等标本3052份。
检出真菌306株,剔除重复菌株。
1.2培养基:沙保弱培养基(自制)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配方进行配制。
1.3质控菌株:近平滑念珠菌A7CC22019.克柔念珠菌A7CC6258。
1.4菌种鉴定及其药敏实验。
鉴定及药敏实验用珠海迪尔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真菌测定系统及随机体外诊断鉴定及药敏试剂反应板进行检测。
2 结果2.1真菌分布306株真菌中,痰液标本检出最多,为184株,检出率为60.1%。
见表1。
2.2真菌种类 306株真菌中,分布最多的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
真菌种类分布构成比见表2。
2.3药敏分析念珠菌对两性霉素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最高,达100%。
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的敏感性不一。
四种常见念珠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见表3。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1.引言1.1 概述药敏试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判断细菌或病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医生可以选择适合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是指用于解读试验结果,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的一组准则。
它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在药敏试验中,通常将细菌培养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观察并测定其生长情况。
根据生长结果和一定的判定标准,可以将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分为敏感、中等敏感和耐药三个等级。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建立一般依据国际公认的标准和临床实践经验。
不同细菌和不同抗生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的病原体和抗生素,其判定标准也可能有所不同。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抗生素的选择和疗效评估,并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和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是现代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重要性进行详细探讨,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的方向进行撰写: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长文的组织框架和内容安排。
一个清晰的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和主题。
以下是对文章结构部分内容进行具体阐述的建议:首先,可以简要概述整篇文章的主要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用于引出文章的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重要性,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对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建议。
其次,可以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引言部分可以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药敏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背景信息。
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详细说明文章的组织框架和目录结构。
药敏试验判定标准

≤12 13-15 ≥16
75
≤15 16-20 ≥21
30
≤14 15-22 ≥23
-- -- ≥26
-- -- ≥31
≤25 26-27 ≥28
30
≤14 15-17 ≥18
≤23 24-27 ≥28
30
≤14 15-17 ≥18
-- -- ≥26
-- -- ≥31
30
≤14 15-19 ≥20
≤14 15-19 ≥20
头孢肤肟酯(口服) 头孢肤肟(西力欣) 测嗜血杆菌
测葡萄球菌
≤19 -- ≥20 测淋病奈瑟菌
测其他菌
≤13 14-17 ≥18
38
测嗜血杆菌
≤19 -- ≥20 氯碳头孢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100/10
拉氧头孢(噻吗灵)
纸片含量
抑菌环直径
ug/片
耐药 R 中介 I 敏感 S
抗生素
纸片含量
抑菌环直径
耐药 R 中介 I 敏感 S 针对病原菌
ug/片 耐药 R 中介 I 敏感 S
氟罗沙星
5
≤15 16-18 ≥19
6 7-9 ≥10 测淋病奈瑟菌
≤27 28-32 ≥33
≤12 13-14 ≥15 左旋氧氟沙星
5
≤13 14-16 ≥17
≤13 14-17 ≥18 测肺炎链球菌
测淋病奈瑟菌
测铜绿假单胞菌 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
≤13 14-16 ≤19 20-22
≥17 头孢美唑 ≥23 头孢哌酮(先锋必)
美洛西林
75
头孢噻肟(凯福隆)
测铜绿假单胞菌
≤15 --
≥16 测嗜血杆菌
药敏试验判定标准

测嗜血杆菌 ≤19 -- ≥20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75/10
测铜绿假单胞菌 ≤14 -- ≥15
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 ≤14 15-19 ≥20
测葡萄球菌 ≤22 -- ≥23
头孢类(包括头孢菌素,头霉素,碳头孢烯类和氧头孢烯类)
头孢噻吩 (先锋Ⅰ) 30 ≤14 15-17 ≥18
测嗜血杆菌 ≤16 17-19 ≥20
测淋病奈瑟菌 -- -- ≥38
氯碳头孢 30 ≤14 15-17 ≥18
拉氧头孢(噻吗灵) 30 ≤14 15-22 ≥23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 10 ≤13 14-15 ≥16
单酰胺菌素类
氨曲南(单环菌素) 30 ≤15 16-21 ≥22
测嗜血杆菌 -- -- ≥26
测葡萄球菌 ≤19 -- ≥20
测其他菌 ≤13 14-17 ≥18
测嗜血杆菌 ≤19 -- ≥2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100/10
测铜绿假单胞菌 ≤17 -- ≥18
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 ≤17 18-20 ≥21
测葡萄球菌 ≤17 -- ≥18
氨苄西林/舒巴坦(优立新)10/10
测革兰氏阴性肠道菌
测嗜血杆菌 -- -- ≥26
测淋病奈瑟菌 -- -- ≥31
测其他链球菌 ≤25 26-27 ≥28
头孢西丁 30 ≤14 15-17 ≥18
测淋病奈瑟菌 ≤23 24-27 ≥28
头孢他啶(复达欣) 30 ≤14 15-17 ≥18
测嗜血杆菌 -- -- ≥26
测淋病奈瑟菌 -- -- ≥31
头孢唑肟(盖保世灵) 30 ≤14 15-19 ≥20
药敏试验判定标准

测肺炎链球菌 ≤20 -- ≥21
测其他链球菌 ≤17 18-20 ≥21
克林霉素(氯洁霉素) 2 ≤14 15-20 ≥21
测链球菌 ≤15 16-18 ≥19
呋喃妥因 300 ≤14 15-16 ≥17
呋喃唑酮(痢特灵) 300 ≤14 15-16 ≥17
利福平 5 ≤16 17-19 ≥20
测淋病奈瑟菌 -- -- ≥36
依诺沙星(氟啶酸) 10 ≤14 15-17 ≥18
测淋病奈瑟菌 -- -- ≥32
氟罗沙星 5 ≤15 16-18 ≥19
测淋病奈瑟菌 ≤27 28-32 ≥33
左旋氧氟沙星 5 ≤13 14-16 ≥17
测肺炎链球菌 ≤13 14-16 ≥17
洛美沙星 18 ≤10 19-21 ≥22
和葡萄球菌 ≤11 12-14 ≥15
测嗜血杆菌 ≤19 -- ≥20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75/10
测铜绿假单胞菌 ≤14 -- ≥15
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 ≤14 15-19 ≥20
测葡萄球菌 ≤22 -- ≥23
头孢类(包括头孢菌素,头霉素,碳头孢烯类和氧头孢烯类)
头孢噻吩 (先锋Ⅰ) 30 ≤14 15-17 ≥18
测嗜血杆菌 ≤25 26-28 ≥29
测淋病奈瑟菌 ≤30 31-37 ≥38
测链球菌 ≤18 19-22 ≥23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30 ≤12 13-15 ≥16
二甲胺四环素(美满霉素) 30 ≤14 15-18 ≥19
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 5 ≤15 16-20 ≥21
测嗜血杆菌 -- -- ≥21
测嗜血杆菌 -- -- ≥26
药敏试验判定标准

测链球菌≤1819-22≥23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30≤1213-15≥16
二甲胺四环素(美满霉素)30≤1415-18≥19
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5≤1516-20≥21
测嗜血杆菌----≥21
测淋病奈瑟菌----≥36
依诺沙星(氟啶酸)10≤1415-17≥18
测淋病奈瑟菌----≥32
替卡西林75
测铜绿假单胞菌≤14--≥15
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1415-19≥20
β-内酰胺类/β-内酰酶抑制剂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0/10
测葡萄球菌≤19--≥20
测其他菌≤1314-17≥18
测嗜血杆菌≤19--≥2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100/10
测铜绿假单胞菌≤17--≥18
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1718-20≥21
氨基糖疳类
丁胺卡那(阿米卡星)30≤1415-16≥17
抗生素 纸片含量抑菌环直径
针对病原菌ug/片 耐药R中介I敏感S
抗生素 纸片含量 抑菌环直径
针对病原菌ug/片 耐药R中介I敏感S
庆大霉素
测肠球菌高水平耐药12067-9≥10
测其他细菌10≤1213-14≥15
卡那霉素30≤1314-17≥18
测嗜血杆菌----≥26
测淋病奈瑟菌----≥31
头孢克肟(世福素)5≤1516-18≥19
测嗜血杆菌----≥26
测淋病奈瑟菌----≥31
头孢美唑30≤1213-15≥16
头孢哌酮(先锋必)75≤1516-20≥21
头孢噻肟(凯福隆)30≤1415-22≥23
测嗜血杆菌----≥26
测淋病奈瑟菌----≥31
下呼吸道感染的白色念珠菌检出情况和药敏结果分析

93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2 No.2·临床研究·疗。
通常情况下,两肺皮质内结节要少于肺髓质,结节的大小、多少及分布状况会与接触粉尘的时间和吸入粉尘的数量有较强的关联。
两肺后部结节增多则与吸入粉尘颗粒的大小相关。
在收治的患者中,有4例患者病变出现在肺后部,而且最大的病灶约为52 mm×43 mm。
平扫病灶密度相对比较大,在其内部可看见多发砂粒高密度阴影。
在一些较为严重的尘肺中,除了有结节纤维斑块外,还可见肺纹理紊乱、肺血管扭曲、模糊不清、肺气肿等。
采用CT检测能够有效检测出患者的病变部位,比X线片的显示更为清晰和准确,缩短了患者的诊断时间,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
CT增强扫描能提高发现患者病灶的几率,更清晰地显示病灶的范围和性质,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CT室医师可以根据CT增强扫描中病灶增强的有无、程度、增强方式等来判断病灶的部位、数量、形态、血供情况、生长方式等,借此做出可靠的定性诊断[3]。
在对患者进行CT 增强检查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碘过敏试验;向患者解释增强的目的,得到患者配合;在增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若有不良反应立即停止检查;了解患者有无其他药物、食物过敏史、心脏病、哮喘病史等,对出现上述病症患者进行排除。
除此之外,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检测时还能够大大提升检测效率,缩短治疗时间,为患者提早治疗提供更多便利,保证患者的健康。
在本次实际的操作分析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包括血管、肋骨、横隔等在影像学检查时会作为遮挡物影响图像的质量,可能会造成图像失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今后的分析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掌握更多专业知识,提升分析的准确率,学习CT分析的技术知识,了解患者的实际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确保各项数据的准确性,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
该种分析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具有较大的意义,能够减轻患者的检测痛苦,为患者今后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珠菌药敏结果判断标准
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在医疗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念珠菌的药敏性常常与其他细菌不同,因此对其进行准确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念珠菌药敏结果判断标准,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准确地对这种真菌进行诊断和治疗。
念珠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真菌,可以在口腔、肠道、皮肤及黏膜中生长繁殖。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生长,但当免疫系统失调或遭受打击时,念珠菌就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病原体。
它可以引起许多疾病,包括念珠菌性口腔炎、念珠菌病、念珠菌性阴道炎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念珠菌甚至还会引起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为了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念珠菌感染,医护人员需要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念珠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念珠菌的药敏性与其他细菌不同,因为它们通常对头孢菌素、青霉素以及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不敏感。
因此,在判断念珠菌药敏结果时,医护人员需要考虑到这些特点。
在进行念珠菌药敏测试时,医护人员通常使用体外培养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将念珠菌分离培养在不同的培养基上,以确定其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Sabouraud、PDA以及Difco等。
这些培养基可以较为稳定地生长念珠菌,并且对其药敏性的测试结果也比较准确。
在进行念珠菌药敏测试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解读。
一般来说,念珠菌的药敏结果分为以下几类:
1.敏感(S)
如果念珠菌对某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低于或等于特定标准浓度,即表明该药物对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敏感性。
在实际治疗中,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
2.中度敏感(I)
如果念珠菌对某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高于特定标准浓度,但仍在一定范围之内,即表明该药物对念珠菌的敏感性较差。
在实际治疗中,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但需要密切监测疗效。
3.耐药(R)
如果念珠菌对某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高于特定标准浓度,并且超出了一定范围,即表明该药物对念珠菌已经具有了明显的耐药性。
在实际治疗中,这些药物无法有效地治疗念珠菌感染,医护人员需要选择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在解读念珠菌药敏测试结果时,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
例如,念珠菌的菌株来源、患者的年龄、免疫状况以及治疗方案等都可能会影响药敏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念珠菌药敏测试时,医护人员需要全面考虑,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总之,念珠菌药敏测试是念珠菌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医护人员需要使用合适的培养基进行测试,并准确解读测试结果。
通过科学、全面地进行药敏测试,可以为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有力支持,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