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所医院念珠菌属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性监测
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对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DOI:10.13493/j.issn.1672-7878.2020.01-036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对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田芳*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药剂科,河南焦作454000【摘要】目的:比较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对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68例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氟康唑组和伏立康唑组,每组34例;氟康唑组患者给予氟康唑治疗,伏立康唑组患者给予伏立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伏立康唑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氟康唑组(76.47%)(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伏立康唑组患者不良反应中ALT异常发生率(14.71%)高于氟康唑组(0.00%)(P<0.05)。
结论:采用伏立康唑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氟康唑,但ALT异常发生率较高,临床用药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伏立康唑;氟康唑;临床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878(2020)01-109-003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以下简称IPFI)主要是由于患者肺部、气管和支气管受病原菌侵袭,导致肺部发生炎症肉芽肿,气道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病情严重时易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
尽早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IPFI患者,以期及早控制其病情发展,提组织分布范围较广,在细胞内液中可达到较高浓度且半衰期较长,在酸性环境下较稳定,具有抗菌谱广的优点,不仅可杀灭革兰阳性菌、厌氧菌,而且对革兰阴性菌具有抗菌作用[6-8]。
总之,对于AECOPD患者,采用阿奇霉素与头孢唑肟联用治疗具有显著的优势,且阿奇霉素能改善AECOPD患者的肺组织形态,调节相关信号通路,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生物膜的形成,二者起到了协同作用,有效改善了其肺功能,提高了临床疗效。
中国5所医院念珠菌属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性监测

伏 立 康 唑 较 氟 康 唑 具 有 更 广 的抗 菌 谱 和更 强 的 抗 菌 活
性 ; 滑 念 珠 菌 等 非 白念 珠 菌 的耐 药 率 正 在 逐 年 上 升 ; 示 对 念 珠 菌 属 开 展 耐 药 Biblioteka 监 测 的重 要 性 。 光 提
S r e la e o e it nc o f u o z l , nd v r c n z l n Can d s l t s f o u v il nc fr s s a e t l c na o e a o i o a o e i di a io a e r m 5 ho p t l n Chi a s ia s i n
ART MI 念株 菌属 耐 药性监 测协作 纽 E S
朱 德 妹 , 张 婴 元 , 汪 复 执 笔
摘 要 : 目 的 了解 临 床分 离 念 珠 菌 属 和 其 他 酵 母 对 氟 康 唑 和 伏 立 康 唑 的 耐 药 性 及 耐 药 性 变 迁 。 方 法 按 C S/ C S L INC L
B OM I ma e An ls sS s e I C I g a y i y tm. Th q ia e tM I r u o t a l a c l t d b h I e e u v l n Cs we e a t ma i l c l u a e y t e B OM I y t m o t r .Re ut c y C S s e s fwa e sl s
meh da e o to Sre mme d b n y CLS / I NCCI 4 一 M 4 A. Dik ts lts wee a t maial e d a d rs l r eo e t h S s etpa e r uo t l ra n e ut we erc d d wih t e c y s
评价3种体外敏感试验方法检测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

c p i i t f8 l ia a di a io a e n u l y c n r l t an o f c n z l n o io a o e e tb l y o 5 ci c 1C n d s lt s a d 2 q a i o t o r i st l o a o e a d v rc n z l.Th o r l t n b t e i n t s u e c r e a i e we n o t e r s l b an d b h s o rme h d s a a y e t P S 1 . o t r . Re u t h e u t o t i e y t e e f u t o swa n l z d wih S S 3 0 s f wa e s s ls Th g e me tb t e h h e e a r e n e we n t e t r e me h d n h e e e c r t c o i t n m e h d i e ms o h u c p i i t o fu o a o e wa :NCCL 4 一 d s t o sa d t e r f r n e b o h mir d l i t o n t r f t e s s e tb l y t l c n z l s u o i S M 4 A ik
cn i e,S a g a 2 0 2 ,C i a h n h i 00 0 hn )
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对临床常见念珠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对临床常见念珠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作者:曾冠宇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目的:对比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对临床常见念珠菌体外抗菌活性。
方法:选择Rosco纸片扩散法对60株念珠菌进行检测,包括其对伏立康唑与氟康唑的药敏作用。
结果:伏立康唑对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其余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敏感率为100%,显著高于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其余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敏感程度,P【关键词】伏立康唑;氟康唑;念珠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中图分类号】R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2最近几年,我国的免疫功能降低人群数量逐步增加,促使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引进临床治疗中的几率随之加大,以致于深部念珠菌的感染几率上升的发展倾向,成为影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生活质量的重点因素[1]。
临床医学上往往使用氟康唑对此类人群进行治疗,而在念珠菌抗藥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氟康唑的临床效果受到制约。
伏立康唑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真菌药物,可以显著增加人员自身免疫功能,为了对比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对临床常见念珠菌体外抗菌活性,选择Rosco纸片扩散法对60株念珠菌进行检测,包括其对伏立康唑与氟康唑的药敏作用开展相关临床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菌株来源。
临床送检血液和尿液等标本分离出60株念珠菌,按照科玛嘉念珠菌显色法进行检测。
2)药敏纸片。
来源于Rosco公司制作的伏立康唑以及氟康唑,其中伏立康唑为每片25μg、氟康唑为每片1μg。
3)仪器和试剂。
ATB细菌鉴定仪器与细菌比浊仪器、CHR显色培养基、沙包罗氏培养基、琼脂培养基。
1.2 方法在药敏实验中,选择Rosco纸片扩散法,把分离的念珠菌通过常规方式进行接种,促使其生存在沙保氏培养基中,在37摄氏度的温度下生长一天,取出纯菌落,使用生理盐水调制0.25麦氏单位(5×105CFU/ML)克柔念珠菌0.05麦氏单位(5×105CFU/ML)[2]。
念珠菌感染菌种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念珠菌感染菌种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目的了解本地区2007~2008年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本地区两家医疗机构两年间临床分离的念珠菌1462株,采用生物梅里埃ATB ID32C试条进行念珠菌菌种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生物梅里埃ATB-FUNGU30试条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等5种抗真菌药物进行测定。
结果1462株念珠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检出682株(59.6%),其他依次为热带念珠菌278株(21.3%),光滑念珠菌135株(9.2%),近平滑念珠菌70株(4.8%),克柔念珠菌27株(1.8%),其他念珠菌46株(3.1%)。
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8.9%、10.6%、3.1%、1.5%和0。
结论本地区念珠菌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耐药性较高,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敏感性较高。
本地区应建立真菌常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andida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susceptibility of Candida species to antifungal agents in Foshan city during 2007 to 2008,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ngi infection. MethodsIn a 2-year surveillance programme,1462 Candida stains were collected from two local medical institutions,Candida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by bioMérieux ATB ID32C test paper.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of fluconazol,itraconazole,voriconazole,5-flurocytosine and amphotericin B was assessed by bioMérieux ATB-FUNGU30 test paper method. Results Among 1462 strains examined,Candida albicans accounted mainly for 59.6%(682 strains),and the other species accounted for 31.3% including,tropicalis 21.3%(278 strains),Candida glabrata 9.2%(135 strains),Candida parapsilosi 4.8%(70 strains),Candida krusei and 1.8%(27 strains)and the other Candida 3.1%(46 strains). The resistant rates to itraconazole,fluconazol,5-flurocytosine,amphotericin B and voriconazole were 28.9%,10.6%,3.1%,1.5% and 0,respectively. ConclusionThe pathogens causing fungus infection are mainly C. albicans in Foshan city,and it shows more sensitive to 5-flurocytosine,amphotericin B and voriconazole compared with itraconazole and fluconazol. The Fungi and Fungal pathogens routine strain identification and susceptibility test in this reg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guiding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Key words]Candida; Resistance; Antifungal agents近年来,大量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各种介入性治疗技术的开展,尤其是随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医院投入使用密闭式中央空调,使真菌成为院内感染的一大病原菌,种类不多的抗真菌药反复使用后诱发越来越严重的耐药现象。
耐药菌株对唑类交叉耐药性

耐药菌株对唑类交叉耐药性随着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耐药菌株逐渐产生。
近年来相关对真菌药物耐受的念珠菌报道增多,已引起医学界和药学界广泛注重,很多学者对此实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一)耐药菌株的增多与传播:HIV感染、器官移植、恶性肿瘤患者,因为免疫功能低下或抑制,易伴发条件致病性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80%艾滋病患者有一种或几种真菌感染。
唑类药物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因为长期反复和大剂量应用,耐药菌株和发生率日趋升高。
据报道法国Pasteur医院和其它几个研究中心1994年分离自艾滋病患者的念珠菌株10%对氟康唑耐药1。
而新近的统计资料显示,在艾滋病患者口咽感染念珠菌中,33%以上是耐药菌株,对氟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IC)>12.5μg/ml(敏感菌株MIC值一般<4μg/ml)2。
Dromer等报道在10对已保持性关系专一并稳定1年以上的HIV阳性伴念珠菌感染的患者中,有13例口咽分离的感染菌株对氟康唑耐药。
从未用过唑类药物的5例患者,其性伴感染的念珠菌株却均对氟康唑有耐药性。
进一步通过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FLP)发现,这些感染菌株具有很近的种系关系,上述10对性伴中有6对的分离菌具有一个以上的相同克隆片段,所以可认为耐药菌株能够通过性伴传播3。
(二)耐药菌株对唑类药物具有交叉耐药性:HexiaoGang对分离自HIV感染者的212株白念珠菌(以下简称白念)研究发现,多数菌株对氟康唑敏感,MIC值<2μg/ml,这些菌株对伊曲康唑的MIC50及MIC90值也相对应较低,范围在0.05μg~0.1μg/ml之间。
另有61株对氟康唑敏感性较差,其MIC值为4μg~62μg/ml,MIC50及MIC90值分别是8μg/ml、64μg/ml;同时测得伊曲康唑对这些菌株的MIC50和MIC90值分别是0.2μg/ml和0.4μg/ml。
由此可见,这些菌株不但对氟康唑不敏感,对伊曲康唑的MIC50和MIC90值也相对应增高了约4倍。
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相适应,2022年我院抗菌药物强度控制全院目标是:()A. 每百人天40DDDs以下(正确答案)B. 每百人天37DDDs以下C. 每百人天30DDDs以下D. 每百人天20DDDs以下2、以下关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解释错误的是:()A、DDD指的是: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
B、DDDs,即DDD数,以药品的总用药量除以相应的DDD值求得该药的DDDs。
C、DDD作为测量单位,避免了不同药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药次数不同而无法比较的问题,可以较好地反映出药物的使用频度。
D、DDD指标越低越好。
(正确答案)3、患者,女,35岁,因肺部感染伴下消化道出血,该病人的抗感染治疗不宜选用下列哪种药物()A.左氧氟沙星B.亚胺培南西司他丁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D.头孢哌酮舒巴坦(正确答案)E.万古霉素4、患者,女,67岁,长期留置导尿管,近期有低热,尿培养: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敏感,肌酐74umol/L,诊断为泌尿系感染,首选的药物是()A.氟胞嘧啶B.氟康唑(正确答案)C.卡泊芬净D.伏立康唑E.泊沙康唑5、重度肾功能减退时,不须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A.孢哌酮舒巴坦B.左氧氟沙星C.利奈唑胺(正确答案)D.亚胺培南E.氟康唑6、患儿女,1个月,诊断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培养无乳链球菌,患儿对青霉素过敏,表现为皮疹,以下哪种药物可用于该患儿()A.阿莫西林B.头孢他啶C.万古霉素(正确答案)D.氨曲南E.阿奇霉素7、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下列有效药物是()A.头孢氨苄B.青霉素GC.羟氨苄青霉素D.头孢他啶(正确答案)G C.羟氨苄青霉素 D.头孢他啶G C.羟氨苄青霉素 D.头孢他啶 E.头孢呋新8、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下列无效药物是()A.羧苄青霉素B.头孢哌酮C.头孢呋新(正确答案)D.庆大霉素E.第三代头孢菌素9、青霉素G是治疗下列病原体所致感染的主要药物()A.溶血性链球菌B.螺旋体C.白喉杆菌D.以上三种都是(正确答案)E.A和B10、临床治疗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应首选下列哪类药?()A.磺胺嘧啶(正确答案)B.青霉素GC.头孢氨苄D.头孢呋新G C.头孢氨苄 D.头孢呋新G C.头孢氨苄 D.头孢呋新 E.复方新诺明11、下列能口服的青霉类药物是()A.青霉素GB.氨苄青霉素C.羟苄青霉素(正确答案)D.羧苄青霉素G B.氨苄青霉素 C.羟苄青霉素 D.羧苄青霉素G B.氨苄青霉素 C.羟苄青霉素 D.羧苄青霉素 E.以上都不是12、下列不能口服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A.头孢氨苄B.头饱拉定C.头孢羟氨苄D.头孢哌酮(正确答案)E.以上都不是13、替加环素对下列()菌无效A.肺炎克雷伯杆菌B.大肠埃希菌C.铜绿假单胞菌(正确答案)D.鲍曼不动杆菌E.非典型病原体14、碳青霉烯类MIC在()时不宜选用A.>6mg/LB.>8mg/L(正确答案)C.>4mg/LD..>2mg/L15、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
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与对策

形成 、 细胞壁 成分 的变 化等 方面 。
2 1 药 物 外 排 泵 的 改 变 .
居 于 正常人 群 中 的 胃肠 道 、 阴道 和 口腔 粘 膜 。 当机
体 免 疫功 能低 下 时 , 导致 口腔 念 珠 菌 病 、 可 阴道 炎 、
2 1 1 药物 外排 泵 S n l d 1 9 ) Aleto . . a ga ( 9 5 和 r b rs n ( 9 6 的研 究发 现 白念 珠 菌对 氟康 唑 的耐药性 与 能 19 ) 量 依赖 的外 排泵 相关 。研 究证 实 2个外 排泵 系统 与
康 唑 、 康 唑 的 敏 感 性 增 加[ 而 U C2基 因 的 氟 1 , P
Gf 8 4 D或 A6 3 功 能 获 得 性 突 变 则 导 致 E G1 4T R 1 过 度表 达 , 白念 珠 菌 对 唑 类 药 物 的耐 药 增 加 [ 使 1 。 Up 2 c p直 接 结 合 E G 基 因 的 启 动 子 从 而 调 控 R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 0 7 6 0 C 5 8 1 No 3 9 2 6 / 1 0 0 )和 广 东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 0 50 80 0 0 3 ) 合 资助 No 1 1 10 9 10 l 1 联 通讯 作 者 : 革 化 , malz a g e @ma. yu e u c 张 E i:hn gh i ss. d .n l 作者 单位 :. 山大 学 附 属 第 三 医 院 , 鼻 咽喉 科 , 州 5 0 3 ; 1中 耳 广 1 6 0 2 暨 南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 南 大 学 真 菌 病 研 究所 , 州 . 暨 广
基 因与 白念珠 菌对 唑 类 药 物 的 耐 药性 及 E G1 R l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