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合集下载

ICU内真菌感染的诊治

ICU内真菌感染的诊治

血清学检测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真菌特异性抗 体,有助于诊断深部真菌感染,尤其 在临床症状不典型时。
新型治疗方法
1 2
抗真菌药物
新型抗真菌药物如棘白菌素类、三唑类等,能够 更有效地杀灭或抑制真菌生长,提高治愈率。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增强其对真菌的抵抗 力,如使用免疫调节剂或激活NK细胞等。
预防措施
针对该病例,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以降低icu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06 结论和展望
研究结论
通过对ICU内真菌感染的诊治研 究,发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 于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至关
重要。
血液和呼吸道是真菌感染的主要 部位,而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
病原体。
针对不同病原体和感染部位,选 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对ICU内的环境进行定期 消毒,减少空气中的真菌 含量,防止患者吸入感染。
05 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 病等。
症状表现
患者入院时的症状、体征 及实验室检查异常。
诊断过程
如何确诊为真菌感染的过 程,包括微生物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等。
诊治过程和效果
治疗措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传播途径
ICU内真菌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如医务人员手部、医疗器械等。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ICU内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与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类型有 关,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诊断方法
确诊ICU内真菌感染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包括血液、痰液、 尿液等标本的真菌培养和鉴定。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的 感染源,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对临床常见念珠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对临床常见念珠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对临床常见念珠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作者:曾冠宇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目的:对比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对临床常见念珠菌体外抗菌活性。

方法:选择Rosco纸片扩散法对60株念珠菌进行检测,包括其对伏立康唑与氟康唑的药敏作用。

结果:伏立康唑对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其余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敏感率为100%,显著高于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其余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敏感程度,P【关键词】伏立康唑;氟康唑;念珠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中图分类号】R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2最近几年,我国的免疫功能降低人群数量逐步增加,促使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引进临床治疗中的几率随之加大,以致于深部念珠菌的感染几率上升的发展倾向,成为影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生活质量的重点因素[1]。

临床医学上往往使用氟康唑对此类人群进行治疗,而在念珠菌抗藥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氟康唑的临床效果受到制约。

伏立康唑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真菌药物,可以显著增加人员自身免疫功能,为了对比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对临床常见念珠菌体外抗菌活性,选择Rosco纸片扩散法对60株念珠菌进行检测,包括其对伏立康唑与氟康唑的药敏作用开展相关临床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菌株来源。

临床送检血液和尿液等标本分离出60株念珠菌,按照科玛嘉念珠菌显色法进行检测。

2)药敏纸片。

来源于Rosco公司制作的伏立康唑以及氟康唑,其中伏立康唑为每片25μg、氟康唑为每片1μg。

3)仪器和试剂。

ATB细菌鉴定仪器与细菌比浊仪器、CHR显色培养基、沙包罗氏培养基、琼脂培养基。

1.2 方法在药敏实验中,选择Rosco纸片扩散法,把分离的念珠菌通过常规方式进行接种,促使其生存在沙保氏培养基中,在37摄氏度的温度下生长一天,取出纯菌落,使用生理盐水调制0.25麦氏单位(5×105CFU/ML)克柔念珠菌0.05麦氏单位(5×105CFU/ML)[2]。

氟康唑与伏立康唑药物抗菌谱、临床应用区别及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氟康唑与伏立康唑药物抗菌谱、临床应用区别及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氟康唑与伏立康唑药物抗菌谱、临床应用区别及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氟康唑与伏立康唑是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中由细胞色素 P450介导14α-甾醇去甲基化阻止麦角甾醇生物合成,发挥杀菌作用,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

两者化学结构不相同,氟康唑化学名称为2-(2, 4-二氟苯基)-1, 3-双-(1H-1,2,4-三唑-1-基)-2-丙醇分子式:C13 H12F2N6O。

伏立康唑化学名称:(2R,3S)-2-(2,4-二氟苯基)-3-(5-氟基-4-嘧啶)-1-(1 H-1,2,4-三唑-1-基)-2-丁醇,分子式:C16 H14F3N5O。

氟康唑化学结构(左)与伏立康唑化学结构(右)抗菌谱不同氟康唑对酵母样菌抗菌活性强,对白色念珠菌与新生隐球菌,但对光滑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基本无活性;伏立康唑除对曲霉菌作用显著外,对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属、隐球菌、镰刀霉属和组织胞浆菌等具有较好抗菌活性。

临床应用区别侵袭性真菌感染其中主要病原体为曲霉、隐球菌、念珠菌,肺是IFD最常见靶器官。

轻症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感染首选氟康唑治疗;对于曲霉菌感染首选伏立康唑治疗。

侵袭性曲霉病:曲霉分生孢子吸入后可暂时黏附和寄居呼吸道,如吸入量大或人体免疫功能损害则萌发菌丝,引起发病。

肺部是 IA 最常见的感染部位,超过75% IA发生于肺部,少见鼻窦、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等部位感染。

烟曲霉是引起最常见致病菌,其治疗方案:-6]隐球菌病:隐球菌可以感染人体的任何组织和脏器,最常见部位是中枢神经系统,其次为肺部和皮肤,肺隐球菌病发病率逐年增高,隐球菌病治疗方案侵袭性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是侵袭性念珠菌病最常见临床类型,常预后不佳,其他感染类型包括腹腔、心脏、眼内、中枢、肺部等部位感染。

原发性念珠菌肺炎临床上较为少见,下呼吸道标本直接镜检和分离培养出念珠菌无法区分定植与感染。

侵袭性念珠菌病治疗方案非常见肺部真菌病治疗:(1)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严重感染,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初始治疗应予两性霉素B治疗,轻至中度的感染使用伊曲康唑治疗。

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目的比较伏立康唑和氟康唑在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我院应用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治疗具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恶性肿瘤患者及血液病患者50例进行分析。

选取拟诊的严重肺部真菌感染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

给予注射用伏立康唑(美国辉瑞制药公司)6mg∕kg,每12h给药1次,第2d改为静脉注射4mg∕kg,每12h给药1次,疗程共21d。

氟康唑组,静脉注射氟康唑注射液(美国辉瑞制药公司)400mg/次,1次/d,疗程共21d。

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首日直至热退(持续3d以上)为止或达到21d的总疗程。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伏立康唑组及氟康唑组在总有效率方面:分别为88.0%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真菌清除率方面:分别为76.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平均退热时间、存活率比较,两组比较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

结论伏立康唑和氟康唑均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及血液病患者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一线用药,但伏立康唑效果更佳。

标签:伏立康唑;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真菌感染无特异临床表现,且临床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检测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上常采用经验性抗真菌用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预后[1]。

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是伏立康唑及氟康唑进行经验性治疗。

本调查回顾分析了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我科的真菌感染的患者给予伏立康唑或氟康唑治疗,现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治疗情况从而为提高其救治率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 年10 月~2013 年10月收治于我科的恶性肿瘤及血液病患者继发真菌感染患者50例。

1.2 诊断标准按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制定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符合拟诊标准病例。

氟康唑、伏立康唑区别及使用抗真菌药使用指导

氟康唑、伏立康唑区别及使用抗真菌药使用指导

氟康唑、伏立康唑区别及使用抗真菌药指导随着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侵袭性真菌感染在呼吸科越来越常见。

一、常用抗真菌药分类及作用机制表 1. 常用抗真菌药分类及作用机制二、各类抗真菌药抗菌谱表 2 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抗菌谱0 不推荐;+ 有活性;++ 推荐;±不确定三、各类抗真菌药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1. 三唑类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具体用药方案见下表 3。

表 3. 三唑类抗真菌药用法用量注意事项:1.不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其次为皮肤反应,包括皮疹瘙痒和荨麻疹等。

2. 因可导致严重心律紊乱,本类药物禁止与西沙必利、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和三唑仑合用。

3. 伊曲康唑不可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史的患者。

4. 因通过细胞色素 P450 同工酶代谢,与华法林、环孢素 A、他克莫司、奥美拉唑、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苯二氮䓬类、他汀类、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和长春碱等药物存在相互作用。

2.棘白菌素类本品用于侵袭性念珠菌病、对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曲霉病。

该类药物是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念珠菌血症,且近期有唑类使用史患者的首选用药。

卡泊芬净成人剂量第 1 日 70 mg,以后每日 50 mg,静脉滴注 1 小时(疗效不佳者可每日 70 mg)。

米卡芬净成人剂量 50-100 mg/d,静脉滴注,曲霉感染可增至每日50-300 mg。

3.氟胞嘧啶类口服是首选方法。

不能口服的患者,可以静脉滴注或腹腔内灌注,治疗系统性念珠菌感染,为避免耐药性出现,开始即宜以大剂量。

肾功能正常的成人 150 mg/(kg.d) 或 5-8 g/d,分 4 次服用,间隔 6 小时。

如果肾功能受损,首剂应减至 25 mg/kg,之后调整剂量和给药间隔。

注意事项:因极易产生耐药,一般不单独用药,常合并两性霉素 B 或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同时使用。

多烯类(两性霉素 B 及其含脂制剂)该药不经黏膜吸收,胃肠道只吸收少量,故只有静脉制剂,其半衰期长达 24 h,可每日 1 次给药。

ICU肺部真菌感染治疗策略

ICU肺部真菌感染治疗策略

肺部真菌感染很常见, 但是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都很困难。

随着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人数的增加, 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需要提高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认识, 对诊断方法加以改进。

新型抗真菌制剂已可以应对这一问题。

美国梅奥诊所Limper 博士近期发表综述, 详细介绍了ICU 患者常见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

文章发表在2014 年12月1日出版的Chest杂志上。

传统和新型抗真菌制剂过去十年中, 有大量新型抗真菌制剂问世(表1)。

当选择抗真菌制剂时, 需权衡不同药物之间的优缺点以及患者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感染特点。

一般情况下, 制定抗真菌治疗方案时需首先明确致病菌。

同时通过真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患者感染的特点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表1: 目前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多烯类药物(1)两性霉素B:多烯类抗真菌药物的原型就是两性霉素 B 脱氧胆酸盐。

尽管毒性较大, 但是这类药物仍旧是重症真菌感染的首选, 特别是那些危及生命的重症感染。

包括: 侵袭性曲霉菌病、部分全身念珠菌病和隐球菌病、重症组织胞浆菌病、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和毛霉菌病。

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甾醇相结合, 诱导细胞缺陷, 增加细胞通透性, 导致细胞死亡。

两性霉素B 脱氧胆酸盐必须静脉使用。

应用期间, 需密切随访肌酐、尿素氮(BUN)、血钾、血镁、全血细胞计数(CBC)和肝功能。

总的来说, 使用两性霉素 B 时, 需密切随访患者各项指标(每天一次或每两天一次)。

两性霉素 B 导致的肾毒性可突然出现。

很多医生为了避免应用两性霉素 B 后出现发热和寒战, 会在应用前给予患者使用解热镇痛剂、抗组胺类药物、抗吐剂或哌替啶。

两性霉素 B 需缓慢静脉滴注, 一般滴注时间要超过2-6 小时;因为快速静滴会导致威胁生命的高钾血症和心律失常的出现。

当和其他肾毒性药物联用时(如:氨基糖苷类), 肾毒性作用会增加。

两性霉素B 的肾毒性是剂量相关的。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在重症监护室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在重症监护室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在重症监护室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黄磊;张赤;陈映群【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06(25)11【摘要】目的比较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重症监护室早期经验性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开放的临床试验,入选的40例患者具有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均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3~7 d无效.将入选患者随机分配为伊曲康唑治疗组和氟康唑治疗组各20例.伊曲康唑治疗组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200mg,q12 h,先治疗2 d,随后给予200mg,qd,共5 d,再改用伊曲康唑口服液口服,每次200mg,bid,治疗14 d;氟康唑治疗组给予氟康唑注射液400mg静脉滴注,qd,共治疗21 d.观察患者体温变化、真菌感染情况、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伊曲康唑组总有效率65.0%,不良反应率30.0%;氟康唑组总有效率50.0%,不良反应率5.0%,但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过程中,氟康唑组出现2例深部真菌感染.结论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均可作为现阶段重症监护室早期经验性治疗的一线药物,但伊曲康唑疗效更佳.【总页数】3页(P1155-1157)【作者】黄磊;张赤;陈映群【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重症监护室,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重症监护室,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重症监护室,518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5【相关文献】1.伊曲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研究 [J], 夏芝辉;贾宝辉;潘毅;陈军喜;韩飚;闫智杰2.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J], 李吉明;彭鹏;李文超3.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J], 曹媛;司玉玲4.伊曲康唑注射液早期经验性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J], 贾宝辉;孙坚;夏芝辉;韩飚;潘毅;陈军喜;闫智杰5.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J], 刘宏; 李洋威; 张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菌群分布 的第 4位 ,且近年来有明显增加
的趋 势 … 。重 症 监 护 室 (n ni aeU it s ecr - e v nt C i ,IU) 患 者不 仅 基 础 状 态 较 差 ,而 且
经常要接受广谱抗生素的长期治疗以及多 种创 伤性 操作 的诊疗 ,导致 免疫 功 能受 损 ,一旦发生真菌感染 ,其住院时间和病 死率甚 高。 目前 侵 袭性 真 菌感 染 (na iv.
年龄 ≥1 ,性别 不限 ; ( )具有 免疫 8岁 2
气 、血液透析、腹部手术 等危 险因素 中的 任何一种或多种; ( )出现不 明原 因发 3
d 。氟康 唑 组 ,静 脉 注 射 氟 康 唑 注 射 液 例和氟康唑组 1例) ,最终 4 8例患者完成
( 国 辉 瑞 制 药 公 司 ) 4 Oms次 ,1次/ 整个疗程的治疗 ( 立康 唑组 2 美 O / 伏 5例 康唑 组 和氟康 唑 14 统计学 方法 以 S S 10数 据统 C . P S 1.
组。
1 资 料 与方 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 准 . 纳入标 准 : ( ) 1
计软件 包处 理。计量 资料 以 ( ±s )表 伏 立康唑组 ,首 日静 脉注射 示 ,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 比较采用 x检
患者死亡 的重要原因,其病死率仅 次于血 液系统肿瘤。然而 ,由于缺乏确诊 ID的 F 有效手段 ,等待确诊可能延误宝贵的治疗 时机 ,从而增加 了真菌感染的致残率和病
死率 ,因此 ,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对
于挽 救 IU 患 者 生 命 非 常 必 要 。 本 文 分 C 析 了我 院 从 20 0 7年 6月— 20 0 8年 6月 应 用伏 立 康 唑 和 氟 康唑 早 期 经 验 性 治 疗 IU ( ) 有 咪 唑 类 或 吡 咯 类 药 物 过 敏 史 。将 实上述指标可有效评估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C 4 患者真菌感染的疗效情况 ,现总结报道如 符合上述 标准 的 IU 患者按 照 入住 本 院 的疗 效 情 况 。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讨论 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经常需要长 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并接受一些创伤性 的诊疗措施,加上其住院时间长等真菌感 染的危险因素,因而已成为IFD的高发人 群。由于ICU患者本身常合并多器官功 能障碍,若出现真菌感染,则病情将更加 严重、复杂,治疗难度更大,其病死率甚 高H“l。然而,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无特殊性,危重患者行深部组织活检常不 可行,实验窜检查也难以早期确诊,延误 治疗常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早 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被大力倡导,因其可 以改善预后,并可防止明确的真菌感染发 生‘7’。1。 关于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研究目前主 要集中在持续发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 者,对于这类患者应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临床症状改善明显Ht9J。第1代三唑类抗 真菌药物氟康唑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 高、不良反应发生少,临床上已广泛用于 真菌感染的经验性治疗,并取得良好效 果。伏立康唑是在氟康唑结构的基础上改 造而成的第2代三唑类抗真菌药,具有广 谱、安全的优点,其对念珠菌属和曲霉菌 属均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本研究的结 果显示,伏立康唑组和氟康唑组在经验性 抗真菌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无显著性差 异,其原因可能是:每组纳入的样本量较

intravenous
amphotericin
B deoxycholate∞
for persistent
empirical antifungal therapy
ver
re- who
in
neutiopenie
oatients
witll
cancer
am
receiving
broad—sl”etrum antibacterial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结果提示,伏 立康唑组在控制发热方面的有效率明显优 于氟康唑组,这可能与近年来真菌感染的 菌种变迁和耐药菌增多有关¨11。目前研 究表明,尽管氟康唑抗白色念珠菌作用确 切,但其抗菌谱窄,长期使用氟康唑后耐 药率较高,对曲霉菌和大多数非白念珠菌 已无效,且对光滑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天 然耐药。而伏立康唑不仅对曲霉菌和非白 念珠菌有效,对耐氟康唑的念珠菌也有明 显的抑菌作用。因此,ICU医生在早期经
6王忠良。王永艳,于兰.侵袭性真菌感染 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 2007,6(7):443.
Chowdhrr R,Marshall pies in the intensive Care 8
验性抗真菌治疗时应注意耐药菌的发生和 病原谱的改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策 略。 本研究中,伏立康唑治疗组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8.0%,而氟康唑组为8.7%,
R,
analysis[J].
Ordz—Leyb C,el:a1.Isolation of A6pergillus spp.from the respiratory patients:risk and
tract
in
Cli,Infect 1239. 2
Dis,2005,41(9):1232—
critically ill pre∞ntation
于挽救ICU患者牛命非常必要。本文分
用伏立康唑和氟康唑甲.期经验性治疗ICU 患者真菌感染的疗效情况,现总结报道如 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 年龄≥18岁,性别不限;(2)具有免疫 缺陷、长期应用激素治疗、癌症化疗或放 疗、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数<
析了我院从2007年6月喇8年6月应
3—7
mr,/次,1彬
d,共21 d。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直至热 退(持续3 d以上)为止或达到21 d的 总疗程。 1.3疗效评估治疗有效的综合指标包 括以下情况:患者未出现突破性真菌感染 (定义参照欧洲癌症一真菌病研究治疗组 织修订标准曙1);治疗结束后7 d仍存活;
d无效,且发热与药物或输血液制
2.3
少,不易达到统计学差异;此外,血液病 骨髓移植后、粒细胞减少、慢性阻塞性肺 病、使用激素治疗者是发生侵袭性曲霉菌 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引。而我院ICU病 房为综合性病房,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 相对较少,曲霉菌感染发生率可能较低, 真菌感染可能仍以念珠菌属为主,故对伏 立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性较高。

for empirical antifungal therapy
(8.0%)出现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包 括1例视觉障碍(因不能耐受停药)和1 例轻度转氨酶升高(对症处理后好转并 继续用药);氟康唑组有2例(8.7%) 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对症处理后好 转并继续用药,而另外1例不能耐受而停 药)。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问差异无统计
(4)有咪唑类或吡咯类药物过敏史。将 符合上述标准的1CU患者按照入住本院 ICU顺序随机分为伏立康唑组和氟康唑 组。 1.2方法伏立康唑组,首日静脉注射 伏立康唑(美国辉瑞制药公司)6
rag/
实上述指标可有效评估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的疗效情况∞。1。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 11.0数据统 计软件包处理。计昔资料以(孑±s)表 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 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51例接受本研究药物治 疗的患者中有3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肿 瘤进展死亡而放弃治疗(伏立康唑组2 例和氟康唑组1例),最终48例患者完成 整个疗程的治疗(伏立康唑组25例和氟 康唑组2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 成、主要基础疾病及接受抗牛素治疗情况 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两组疗效比较伏立康唑组治疗总 有效率与氟康唑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伏立康唑组在控制发热 方面明显优于氟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其他3个指标在两组间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伏立
witll neutropenia and persistent fe-
ver[J].N E.gl JNed,2002,346(4):
225—234.
5韩利红,郑有光,王彤兵.等.经纤维支 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抗真菌药治疗肺部 真菌感染[J].河北医药,2008,30(7):
1006.
学意义(X2=0.19,P>0.05)。
patients in
ie
treatlllent
mong
high—rigk
the
intensive
Calt'e
unit:a
e06t—effectiveness
analysis[J].
Zaoutis皿,Argon
J,Chu J。et a1.The
epi-
CurtreedResopi.,2007,23(5):1057—
・106・
・全科医生技能发展・
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经验性治疗ICU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刘宏,李洋威,张剑
【关键词】 真菌感染;ICU;伏立康唑;氟康唑
978.5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l 1007—9572(2010)01—0106—02
据报道,真菌感染发牛率占院内感染 菌群分布的第4位,且近年来有明显增加 的趋势…。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
衷1
Table 1 Comparison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of general
situation in patient of two groups
nit,ICU)患者不仪基础状态较差,而且 经常要接受广谱抗生素的长期治疗以及多 种创伤性操作的诊疗,导致免疫功能受 损,一旦发生真菌感染,其住院时间和病 死率甚高。目前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
1065.
demiololg and attributable outcomes
of eandi-
in
demia in adults and children h06pitalir,ed United Stat∞:a
propensity
the
10
Garnaeho—l-lontero J。Amaya—Villar
sive fungal
表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a(%)]
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desease,IFD)已成为导致ICU
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病死率仅次于血 液系统肿瘤。然而,由于缺乏确诊IFD的 有效手段,等待确诊可能延误宝贵的治疗 时机,从而增加r真菌感染的致残率和病 死率,因此,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对
pert
antif.,lgal therapy,2005[J].Fat- Plunmaeother,2005,6(10):
品无关者。排除标准:(1)入选试验前 已确诊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 (2)
血清转氨酶≥正常上限5倍者,总胆红素
>_-50
p,mol/L;(3)肾功能严重受损者;
作者单位:323000浙江省丽水市,浙江省
温州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丽水市人民医院)
ICU
治疗结束后,患者热退或最高体温<38 ℃;未出现因药物治疗无效或副作用等原 因而过早停用药物。多个临床试验均已证
in
clinical trial of
invasive如rlgal
AK.Alexander
BD.Echinoeandins・
diseases:blyeoees study Group and European Orgsnization for Research Cancer and Treatment of Infect
万方数据
・107・ຫໍສະໝຸດ 康唑组有1例、氟康唑组有2例患者出现 了肺部的突破性真菌感染,两组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1 例患者死于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因药 物治疗无效或副作用等原因而过早停用药 物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