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需要智慧 ——《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学习心得
《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谈教师的职业素养有感

《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谈教师的职业素养有感“信任和赞美对别人的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至理名言。
王老师讲到的罗森塔尔效应给我很大启发。
学生需要支持、鼓励、表扬,需要充分的心理享受。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类生来拥有的是崭新的生命,与生具有赢得胜利的条件,人人各有其独特的潜力——才能与先天限制。
他们皆可因自己的天赋条件成为一个杰出的、有思考能力、有觉察能力和有创造能力的人——强者。
”但是,条件和可能性并不能确保每个学生成为强者,其间还存在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所受到的心理因素方面的影响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爱学生要懂得赞美、信任和期待。
它是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学生获得老师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老师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老师的期待,以避免家长失望,从而维持这种正能量支持的连续性。
花开无声 师爱有痕----《丹心育桃李 书香沁人生》学习心得

花开无声师爱有痕----《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学习心得
认真观看了模块二的学习视频,本次学习主要围绕着教师职业道德中“热爱学生”这一方面内容,王老师对此进行了细致详尽的讲述,对于如何关爱学生,有哪些具体要求,如何落实具体行动,一些常见的错误做法与误区等等,看过之后,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有人说教师的奉献精神像蜡烛,燃烧自己却照亮别人;有人说教师的高尚品格像春蚕,对教育事业奉献的是一生的忠诚。
这些赞誉对那些优秀教师来说,可谓受之无愧,实至名归。
想起了河南优秀教师李芳,李老师很平凡,没有豪言壮语,但英雄正是来自平凡,崇高的师德体现在平时点点滴滴平凡的教育工作中。
李老师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行动谱写了感人的赞歌。
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美好形象,用
生命完成了最后一堂课。
从李芳老师身上,我读懂了“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她用言和行诠释了“教师”这两个字的全部含义---- 那就是爱,大爱。
“师爱无痕,花开无声”,它让我在这条路上快乐地走下去,为自己,更为了学生。
让我觉得时时有人在激励,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我们会从更多的平凡的老师身上看到了人生价值的真谛。
我们拥有充实的教师人生,我相信:当我们的生命走向尽头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天空没有留下我痕迹,但我已飞过。
”。
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学习体会

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学习体会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学习体会听了王老师给我们上的职业素养课,让我更深层次的认识到了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成功的过程不是甘来苦尽却是苦尽甘来,正因如此,却非人人所能及。
天下是没有免费的午餐。
每个人都在改变,“适者生存”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懂,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自己。
当我们坐在这培训室里的时候,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这是在为自己而学不是在为学校也不是在为父母为朋友而学,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应如此。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一个人的所为,所以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思想从态度上去改变自已。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出发点是否正确,这也就好比为一座高楼筑基。
所以思想态度的改变在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上边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态度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找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有了一颗进取之心却没有正确的人生导向,那无疑是人生的悲剧。
有人忙碌了一辈子,辛辛苦苦,直到两鬓斑白,仍然一无所成。
这就要求我们在梦想之路上立下志向,确定目标,不能老是停留在迷茫当中。
这就好比你去打出租车,上了车司机问你去哪里你却告诉他不知道去哪一样的道理。
一旦决定了目标,你就要学会承担。
《职业素养》告诉我们:要梦想,就得承担;既选择,就得承担;一旦决定,就得承担。
懂得知福和珍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并做得到的。
但是我们一定要谨记一点:你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你付出的积累,但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
所以,没有回报,叫正常;得到回报,就叫福气。
这就如人的生死,人生来就一无所有,那么后面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回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自己获得太少?我们要懂得真正的付出:力求回报的不叫付出;期待回报的也不叫付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朋友手中握着一只小鸟问智者,他手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难命题,如果智者说是活的,小朋友就会无情地捏死这只小鸟;而一旦智者说它是死的,小朋友就会松开他的手。
这个故事在这里并不是要给我们分析逻辑学的两难命题问题,而是教育我们要学会掌握自己,活在当下。
最美的遇见 《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声》学习感悟

最美的遇见《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声》学习感悟我最美的遇见,大概就是遇见了这些可爱的孩子,遇见了许多有趣的朋友,遇见许多事情、遇见许多人,都在帮助我成长。
王老师的语言轻松幽默,虽是演讲,但却一点都不枯燥,让人共鸣、深思。
演讲前的三个小故事,每一个都给人无限力量,不断前进。
第一个小故事,“人生尽管是丰富多彩的,但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该阶段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务。
”当所有事情都想要去做的时候,要会取舍,选择当下最重要的。
第二个小故事,王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感受最深刻。
“人生有很多无奈,当我们无法改变社会和环境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去适应它,适应并不意味着屈服和投降,他是以退为进、等待机会、汲取力量、创造条件,你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强的能力去改变这种不合理。
”当下社会,我们会觉得一些事情不合理,就像质疑高考,但不否认高考制度是当下较为公平的制度了,在改革、在发展,与时俱进,经过高考这座独木桥,才能总有更广阔的天地。
毕竟质疑是思考的前提,是改变的开始。
第三个小故事“最美的遇见”,孩子与父母的相遇是宇宙间最美的相遇。
因为父母,我们好像走到哪里都不怕,他们一直在身后。
如果说父母与孩子的相遇是宇宙间最美的遇见,那么学生与老师间的遇见就是最奇妙的缘份。
老师像妈妈,但老师并不是妈妈,我们的身份决定了我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学生中都是老师。
作为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恪守自己的底线。
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作为教师的底线。
不做超越底线的事情,严格要求自己,是自己的成长。
更是对学生负责。
相信这段奇妙的遇见,会产生美丽的火花,有不一样的体验。
作为老师的我热爱我的职业,甘为人梯,诲人不倦,不断成长的自己,才无愧于“老师”这一称呼。
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谈教师的职业素养学习体会

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谈教师的职业
素养学习体会
今天通过视频学习了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谈教师的职业素养(一),我边听边做笔记。
茞老师讲得非常有激情,课讲得很精彩,也很幽默,赢得了全场掌声不断,笑声不断。
课程开始,茞老师讲了一个一个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都是茞老师经历过的教育案例,茞老师通过这些小故事启发学生,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但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学生阶段就要把学习搞好。
通过帮助高三的学生调整情绪,这个高三的孩子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
这些小故事也告诉我们老师不仅是教书育人者,而且也是学生的心灵导师。
老师对学生不仅有爱,还要会爱。
然后茞老师从爱国守法,敬业奉献,阐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
作为教师就要明白,当一个教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要学法、守法、爱法、用法。
作为教师,敬业奉献是对教师的本质要求,教师要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爱岗敬业。
热爱自己的岗位,崇敬自己的职业,甘为人梯,诲人不倦。
我也明白了“老师”的含义,“老师”就是总是师,一直是师,老师只有甘为人梯,诲人不倦,方配老师这一称呼。
《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网络研修体会

《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网络研修体会王教授的第四讲开始了,忙完招生的事情赶快拿出手机认真聆听了《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之教师职业幸福。
王教授从育人、读书、创作三个方面来解说了教师的职业幸福。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关乎心灵,关乎生命,关乎成长。
因此,教师的幸福深深地关联着学生的快乐成长。
唯有老师拥有持久的职业幸福感,才能在教育岗位上迸发出无限的教育热情和教育智慧。
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灵动起来,学会快乐而优雅的追求幸福!
把读书学习当习惯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工资再低也要买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在读书中保持自己心灵的宁静,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专业素养,启迪人生智慧,观察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
读书能把人变得善良和聪明,书是男人的营养品,男人读书越读越“健康”;书是女人的化妆品,女人读书越读越“漂亮”。
精神上的残疾,性格上的缺陷,职业上的倦怠,人文素养上的差距,都可以通过读书而改变。
教师要读四类书:中华经典类、教育理论类、专业知识类、人文素养类。
一杯清茶,一本好书,品茗读书,不尽信书,常写秒悟,不亦快哉!。
丹心育桃李 书香沁人生(二)

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
-----谈教师的职业素养学习感悟(二)
接着上次课程,王茞老师继续详细讲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讲解过程中,王茞老师发现有不注意听讲的教师,就用幽默风趣的话语,提醒、督促这些教师,大家相视一笑,课堂气氛着实烘托了不少,台下的教师也专心听讲了不少。
对于热爱学生这一块,王茞老师详解了不少。
从教师热爱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到教师对学生的爱转化为学生进步的动力,都举例阐述,用罗塔尔效应进行了更为透彻的剖析。
接下来提出了热爱学生的要求:首先,全面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其次,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了学生一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大众教育),正确对待差学生、正确对待冒犯顶撞自己的学生、正确不爱好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生,爱的前提是对象可爱,一个学生最不可爱的时候,正是需要教师给予爱的时候,不是学生不可爱,是我们没有发现爱的眼睛,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满天下,乐育英才,这才是真正的赏识教育);再次,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教师有十忌学生沐春风挑战式、挖苦式、告状式、预言式、比较式、结论式、孤立式、记账式、驱逐式、罢课式);最后,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序善诱(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热爱学生,要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开始,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经
常用鼓励的话语,鼓舞孩子,相信这样的学生会更加自信。
观《丹心育桃李 书香沁人生》讲座有感

观《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讲座有感最近,在多彩教师名苑的学习平台上推送了河师大王茝教授的讲座。
我也抽时间认真观看聆听了。
王教授首先十分幽默的介绍了自己和女儿的名字。
可以看出王教授喜欢创作,尤其是可以作诗,水平之高令人钦佩,让在坐教师称绝,用同学的名字作诗,而且是古体诗,寥寥数句,真情流淌,诗样人生,潇洒自如,令人向往。
王教授诠释了“老师”的意义。
在称呼某些不是老师的名人时,往往会叫他,某某老师,老师一词在称为中使用频繁。
老师的“老”,是何意?是“一直,总是”的意思,“师”是“师傅,垂范,师范”之意,老师就是”一直是,总是老师,一辈子都是师傅,在示范”。
明白了王教授这个解释之后,回忆一下自己的从教经历,配得上教师二字吗?我们是一直在做老师吗?在没有人时,我们也还是老师吗?我们要记住自己的职业。
一辈子都是。
一、热爱职业;;热爱学生王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他自己就对教师职业有很高的热忱,自己的家庭就是标准的教师之家。
教师职业给他带来的幸福感很强。
然后他根据自己的从教经历给大家提出了教语有十忌,忌“挑战式,挖苦式,告状式,预言式,比较式,结论式,孤立式,记账式,驱逐式,罢课式”的语言,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够如沐春风,更好好学习。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其实我也经常吵学生,不知道是否给孩子的心灵上造成不好的影响,顿时想要好好地给他们道个歉,改正一下。
就像教授所说的那样,一个学生最不可爱的时候,正是最需要教师给予爱的时候,要爱满天下,才能乐育英才。
二,随时充电热爱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王教授给我们推荐了一些必读的书目,如:《诗经》,《论语》,《史记》,《唐诗宋词》,《四大名著》,《鲁迅作品》,《毛泽东选集》。
这些书籍对我增进我们的文化底蕴是非常有益的。
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先有一桶水,甚至要有一条大河才行。
所以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抽时间多读书,读好书,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爱,需要智慧——《丹心育桃李,书香
沁人生》学习心得
在教师素养提升网络研修的第二次学习中,王教授的报告《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以诙谐的语言、丰富的案例与我们探讨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有以责任为支点,通过爱的杠杆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去撬动学生进步的车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才是目的。
而杠杆的撬动是需要智慧的,师爱的智慧在于如何去爱,如何把握爱。
记得以前在平日的教学过程当中,我总是给孩子们集体上思想教育课,告诉他们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以后才能过上好生活。
借着思想教育课的光芒,我就大肆的给孩子们布置作业,包括早自习、午休时间、自习课时间等等,可是时间久了,我发现我们班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取得进步,反而退步了,学生的上课状态也懒散了,思想不集中,搞小动作,作业也频繁出现不认真、糊弄事的态度。
这也是我认为孩子们越来越不听话、愈来愈不好管,也使自己觉得工作太累的念头。
面对这种情况,我虽然也曾经反思过自己,但是总找不到真正原因,总是把原因放在学生和家长方面,认为家长督促的不够,教育的不及时。
这次的学习,让我反思了很多:我的爱没有使学生感到快乐,反而是压力,他们每天在这种爱的压力下学习、生活,进而把这种消极的爱的压力反应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的态度上。
弗洛姆说:“爱就是实事求是的看待一个人,认识到其独特的个性。
”师爱是一种抵达学生心灵的情感。
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老师要带着情感上讲台。
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不仅仅是智力的提升。
它是师生情感上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和思维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