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中医基础理论重要考点之三焦生理功能介绍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病机――三焦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病机――三焦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病机――三焦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病机――三焦病机
三焦为六腑之一,包含上、中、下三部分。

三焦的生理功能,一般以为归纳
了浑身的气化机能,即上焦心肺的输布作用;中焦脾胃的运化转输作用;下焦肝、肾、肠、膀胱的疏泄随和化作用。

三焦病机,即是三焦气化的失调或阻碍。

其病
理表现有双方面:一是表现为肺、脾、胃、肠、肝、膀胱等脏腑的气机不畅,功
能失调。

二是表现为肺、脾、肾等脏津液代谢气化的阻碍,升清降浊功能的杂乱,进而致使水液贮留。

所谓气机不畅,是指因为外邪迷恋,或因痰、食等病邪阻滞,进而使肺、肝、胃、肠、膀胱等气机考,试大网站采集郁滞而不畅。

如肺气的宣肃渎职、肝气的疏泄失调、胃气的和降渎职、大小肠的传化失司、膀胱的气化失权等。

所谓津液代谢气化阻碍,则是指因为寒湿之邪内侵,或久病损及肺、脾、肾三脏,因此阳气衰弱,气化失态。

如肺的宣肃通调渎职,脾的运化转输无权,肾
的蒸腾气化无力,开合失司等。

上、中、下三焦气机不畅,起落进出之机关皆不
通利,致使水津气化阻碍,水因气阻,气因水滞,水液聚集泛溢于肌腠,则发为
水肿。

若以肺、性情化阻碍为主,则水肿偏于腰部以上;若脾肾气化阻碍为主,
则水肿偏于腰部以下。

三焦病变之症状及其发活力理,与脏腑病机相关部分同样,不再重复。

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导读】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中医基础理论之三焦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更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题、医疗事业单位面试题请锁定中公事业单位。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

三焦,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一、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一)通行元气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故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

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充沛于全身。

(二)为水液运行之道路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

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胃和肠、肾和膀胱等许多脏腑的协助作用而完成的,伹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

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够通利,则肺、脾、肾等输布调节水液的功能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生理效应。

所以,又把水掖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作“三焦气化”。

二、上焦、中焦、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一)上焦上焦的部位,将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作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于上焦。

上焦的生理功能特点,以“开发”、“宜化”和“若雾露之溉”为其主要生理功能。

(二)中焦中焦的部位,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

对于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实际上包括脾和胃的整个运化功能,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

(三)下焦下焦的部位,将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均属于下焦。

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是排泄糟粕和尿液。

热门推荐:医疗卫生专业知识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

中医的三焦功能主治是

中医的三焦功能主治是

中医的三焦功能主治1. 上焦•功能:上焦是指人体胸腔的上部分,包括肺、心、大肠等脏器。

上焦主要负责吸收天地之气,以及气的运行和化生。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呼吸和气的运行上。

•主治:–上焦主治心脏病:比如心悸、心痛等心脏病症状。

–上焦主治呼吸系统疾病:比如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上焦主治大肠疾病:比如便秘、腹泻等大肠疾病。

–上焦还能主治精神病、胸腹大病等综合症。

2. 中焦•功能:中焦指的是人体胸腹之间的区域,包括脾、胃、小肠等脏器。

中焦主要负责脏腑的消化吸收和营养转化。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消化和代谢上。

•主治:–中焦主治脾胃疾病:比如消化不良、胃痛、腹胀等脾胃疾病。

–中焦主治肠胃功能紊乱: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肠胃功能紊乱。

–中焦主治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

–中焦还能主治中毒、脏腑病变等综合症。

3. 下焦•功能:下焦是指人体腹腔的下部分,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等脏器。

下焦主要负责排泄废物和水液、控制生殖等功能。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排泄和生殖上。

•主治:–下焦主治泌尿系统疾病:比如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疾病。

–下焦主治生殖系统疾病:比如月经失调、不孕不育等生殖系统疾病。

–下焦主治肾脏疾病:比如肾炎、肾结石等肾脏疾病。

–下焦还能主治遗精、性功能障碍等综合症。

中医的三焦功能主治在各个焦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并能综合治疗一些疾病。

中医注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脏腑功能。

通过刺激和调节三焦,可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的治疗需要个体化,因此在使用中医疗法时,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中医的三焦功能主治是啥

中医的三焦功能主治是啥

中医的三焦功能主治1. 上焦功能主治•上焦是指身体的上部区域,包括头部、胸部和腋下。

它主要负责气机的升发和排出功能。

•上焦的功能主治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主治头痛:上焦通过调节气机的升发功能,可以帮助缓解各种头痛症状,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

–主治心悸:上焦的功能主治也包括调节心脏的功能,帮助缓解心悸的症状。

–主治胸闷:上焦的调节作用还可以改善气机的排出,帮助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

–主治嗌痛:上焦通过升发气机的作用,可以缓解嗌喉部的疼痛和不适感。

2. 中焦功能主治•中焦是指身体的中间部位,包括胃和脾。

它主要负责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

•中焦的功能主治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主治消化不良:中焦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调节胃脾的消化功能,帮助改善消化不良、胃口不佳等问题。

–主治腹胀:中焦还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运输功能,缓解腹胀、气滞等症状。

–主治泄泻:中焦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可以帮助缓解腹泻和泄泻等症状。

–主治食欲不振:中焦的调节作用还可以改善食欲不振、吃不下饭等问题。

3. 下焦功能主治•下焦是指身体的下部区域,包括肝、肾和小肠等器官。

它主要负责排泄废物和生殖功能。

•下焦的功能主治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主治尿频:下焦通过调节肾脏的功能,可以帮助缓解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问题。

–主治腰痛:下焦的调节作用还可以缓解腰痛和膝关节疼痛等问题。

–主治阳痿早泄:下焦对男性生殖系统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帮助缓解阳痿、早泄等问题。

–主治月经问题:对女性来说,下焦可以调节生殖系统的功能,帮助缓解月经不调、经血量多等问题。

以上是中医中的三焦功能主治的介绍。

三焦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调节三焦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体恢复平衡,提高健康水平。

不过,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建议在接受中医诊疗时,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辅助治疗。

基础中医学:三焦

基础中医学:三焦
三焦概述
关于三焦的具体形态和位置尚无 定论,争议颇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 种认识:
1、脏腑三焦,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 大腑:即脏腑之间和脏腑内部间隙互 相沟通所形成的通道
2、部位三焦,上、中、下焦的合称
上焦——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等。 中焦——横膈以下至脐的部位,包括脾胃、肝胆等。 下焦——脐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大肠、小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下焦特点
"渎",即水沟,为排水渠道之意。下焦主泌别 清浊,排泄二便,这个过程实际上包括了肾、小肠、 大肠、膀胱的功能。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二)三焦各部的生理功能特点
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
上焦特点
上焦如雾指上焦有宣发精微与卫气,以雾露弥漫 的状态营养于肌肤、毛发及全身各脏腑组织的作用。 故上焦的功能,实际体现为心肺的气化输布作用,关 系到营卫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输布。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中焦特点
中焦如沤主要是指脾胃的生理功能,例 如水谷的受纳、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体 液的蒸化,化生精微为血液等。
肠等。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三焦的总体功能
1、通行元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运行于全身。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难经》)
2、运行水液——水液运行以三焦为通道。三焦对水 液代谢的协调作用,称为“三焦气化”。
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 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 道利,故曰决渎之官—《类经•十二官》

三焦的作用与功效

三焦的作用与功效

三焦的作用与功效三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人体内的三个重要腑脏,分别为心、脾、肾。

在中医理论中,三焦不仅有着各自独特的功能与作用,还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维护人体的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焦的作用与功效。

第一焦:心心脏是人体的核心器官,它主管血脉和心血的循环。

在中医理论中,心主神明,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中心。

以下是心的主要作用与功效:1. 统治血脉:心脏收缩时将氧合血送至全身各处,起到滋养和激活身体的作用。

心脏的血液循环对于维持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2. 控制心血管功能:心脏对于控制血压和心率起到重要作用。

当心脏功能异常时,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疾病。

3. 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心脏的不正常功能可能会导致心慌、胸闷、心情不稳等情绪和精神症状。

保持心脏的健康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4. 维持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心脏与大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心血供应的充足与否会影响到大脑的功能。

保持心脏的健康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5. 控制舌象:中医理论认为舌象与心脏密切相关,舌苔的颜色、湿度等变化可以反映心脏的健康状况。

第二焦:脾脾脏在中医中被认为是气血生化的重要器官,它对于消化、吸收和转化营养物质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脾的主要作用与功效:1. 主管运化:脾脏负责将人体摄入的食物转化为气血和营养物质,供给全身各个部位使用。

脾脏的功能良好与否决定了人体的营养吸收和能量供应情况。

2. 升清降浊:脾脏能将人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升华为清气,然后输送给肺脏呼吸使用,在此过程中脾脏还能抑制湿浊气体的生成和滞留,避免滞湿等病理过程的发生。

3. 维持肌肉组织的正常运动:脾脏与肌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脾脏的功能不仅影响到肌肉的营养供给情况,还能影响肌肉的收缩和松弛。

脾脏的健康状况对于保持肌肉组织的正常运动至关重要。

4. 控制血液:脾脏能够制造和保存血液,当人体内部的血液供应不足时,脾脏可以释放被储存的血液,起到维持和调节血液的作用。

三焦的生理功能

三焦的生理功能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历代医家对三焦的形态和实质的认识不一,主要有二:三焦作为六腑之一,必有其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有名有形;三焦作为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的划分,有名无形,但有其生理功能和各自的生理特点。

上焦: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称作上焦。

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于上焦。

上焦的生理特点是主气的宣发和升散,即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以营养滋润全身。

如《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将上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如雾”,喻指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

中焦: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和肝胆等脏腑。

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

《灵枢·营卫生会》将中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中焦如沤”,生动地表述了脾胃肝胆等脏腑的消化饮食物的生理过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肝胆属中焦。

《内经》的脉法和晋代王叔和的《脉经》中,均以肝应左关而属于中焦。

但明清温病学以“三焦”作为辨证纲领后,将外感热病后期出现的一系列动风病证,归于“下焦”的范围,因“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故肝又属下焦。

下焦:一般以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女子胞、精室等脏腑以及两下肢。

下焦的功能主要是排泄糟粕和尿液,即是指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的功能而言。

《灵枢·营卫生会》将下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下焦如渎”,喻指肾、膀胱、大肠等脏腑的生成和排泄二便的功能。

另外,三焦还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称为辨证之三焦。

三焦辨证的三焦,既不是六腑之一,也不是人体上中下部位的划分,而是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及深的三个不同病理阶段。

中医基础理论(三焦)

中医基础理论(三焦)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藏象(八)(全国卷历年出题数:11道)考点十二:三焦的生理功能1.部位关于三焦的具体形态和位置尚无定论,争议颇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认识:(1)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即脏腑之间和脏腑内部间隙互相沟通所形成的通道。

三焦与五脏没有表里配合关系,故有“孤府”之称。

(六腑之三焦)(2)上、中、下焦的合称2.生理功能(1)三焦的生理功能(2)三焦各部的生理功能特点考点点拨此考点既是六腑章节的重点,也是考试的一个重要出题点,因此需重点掌握,尤其是三焦的“主持诸气,绝渎之官”的生理功能。

复习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①通行诸气。

②运行水液——水液运行以三焦为通道。

③按部位划分的上焦、中焦、下焦各自的生理功能。

考点十三:脑的生理功能1.概述(1)位置: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上至天灵盖,下至风府穴。

(2)形态:由髓汇集而成,故称“脑为髓海”。

2.主要生理功能(1)主宰生命活动:脑为元神之府,为先天精气充养;元神存则生命在,元神亡则生命逝。

(2)主精神意识活动:头者,精明之府;脑为精神之海。

(3)主感觉活动:听觉、视觉、嗅觉、思维、记忆、言语等活动都归于脑。

3.渊源(1)《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髓者,皆属于脑。

”(2)《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

”这不但指出了脑是髓汇集而成,同时还说明了髓与脑的关系。

(3)《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

”《灵枢·大惑论》中将眼的结构名称及与脑的关系也做了说明,它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4)《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5)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岀脑与精神活动有关,谓“脑为元神之府”。

清·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有“人之记性,皆在脑中”的记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2017年武汉中医基础理论重要考点之三焦生理功能介绍
三焦的生理功能
1.通行元气: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所以说,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

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焦能够通行元气,元气为脏腑气化活动的动力。

因此,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用。

故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也。

三焦通,则内外上下皆通也。

其于周身灌体,和调内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中藏经》)。

2.疏通水道:“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素问。

灵兰秘典论》)。

三焦能“通调水道”(《医学三字经》),调控体内整个水液代谢过程,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水液代谢是由多个脏腑参与,共同完成的一个复杂生理过程。

其中,上焦之肺,为水之上源,以宣发肃降而通调水道;中焦之脾胃,运化并输布津液于肺;下焦之肾、膀胱,蒸腾气化,使水液上归于脾肺,再参与体内代谢,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三焦为水液的生成敷布、升降出入的道路。

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

三焦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之为“三焦气化”。

三焦通行水液的功能,实际上是对肺、脾、肾等脏腑参与水液代谢功能的总括。

3.运行水谷:“三焦者,水谷之道”(《难经。

三十一难》)。

三焦具有运行水谷,协助输布精微,排泄废物的作用。

其中,“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肌,泽毛”(《灵枢。

决气》),有输布精微之功;中焦“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灵枢。

营卫生会》),有消化吸收和转输之用;下焦则“成糟粕而俱下人大肠,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灵枢。

营卫生会》),有排泄粪便和尿液的作用。

三焦运化水谷协助消化吸收的功能,是对脾胃、肝肾、心肺、大小肠等脏腑完成水谷消化吸收与排泄的功能的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