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题练习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题练习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忆秦娥·娄山关①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①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地势极为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红军在娄山关与蒋军进行了激战,并最终取得胜利。

10. 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词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忆秦娥·娄山关》属于小令。

B. 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词牌规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等。

“沁园春”“忆秦娥”是词牌,“长沙”“娄山关”是标题,表明作品内容。

C. 《忆秦娥》里“马蹄声碎”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刻画出急行军时的景象;“喇叭声咽”中“咽”的意思是发不出声,写出了当时物质条件的恶劣。

D. 《沁园春》上片“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片“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赋”。

E. 《忆秦娥》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

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大指挥若定的气魄。

11. 结合原文,对比两首词景物特点的不同。

【答案】10. AC 11. 第一首词景物绚烂多彩,充满生机,第二首词景物苍凉沉郁。

第一首词用红、绿、白等色彩的景物构成画面,具丰富感,“击”“翔”等动词的使用很有力量,整个画面充满生机活力。

高一古诗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古诗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古诗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 《诗经》共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D.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也有杂言。

答案:D解析:《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但并非没有杂言。

《诗经》中也存在一些三言、五言或更多言的句式。

2. 下列对《离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长篇抒情诗。

B. 《离骚》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C. 《离骚》中“香草美人”是诗人自喻,象征高洁的品格。

D. 《离骚》的创作背景是屈原被流放后,对楚国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答案:D解析:《离骚》的创作背景并非屈原被流放后,而是在屈原被疏远、失宠之时。

屈原在诗中表达了对楚国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但并非在流放之后。

二、填空题1. 《诗经》中的“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2. 《离骚》中,屈原自比为“______”,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答案:香草美人。

三、简答题1. 《诗经》中的“风”、“雅”、“颂”各有什么特点?答案:《诗经》中的“风”是各地的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和人民的情感。

“雅”是宫廷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多用于宴会、祭祀等场合,内容较为庄重,体现了一定的政治和道德观念。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内容庄严肃穆,体现了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

高一古诗文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古诗文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古诗文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句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所描绘的景象相对应?A.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B. 山雨欲来风满楼。

C. 日出江花红胜火。

D. 云想衣裳花想容。

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静夜思》所描绘的景象?A. 月在窗上,疑是地上霜。

B. 听不到外面路上的喧嚣声。

C. 天上宫阙文星郎。

D. 人说山城落晚钟。

答案:C3.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这句诗出自下列哪首唐诗?A. 《登鹳雀楼》B. 《长恨歌》C. 《静夜思》D. 《鹿柴》答案:D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诗表达了下面哪种情感?A. 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追忆和感慨B. 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和忧愁C. 对崇高事业和历史贡献的期许和坚守D. 对爱情的追求和诉说答案:C5.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这句诗所描绘的是下列哪个历史时期的景象?A. 战国时期B. 唐朝安史之乱C. 明朝崇祯年间D. 清朝太平天国战争答案:B二、填空题1. 完成句子:“白日依山尽,_______。

”(《登鹳雀楼》)答案:黄河入海流。

2. 完成句子:“床前明月光,_______。

”(《静夜思》)答案:疑是地上霜。

3. 完成句子:“会当凌绝顶,_________。

”(《登鹳雀楼》)答案:一览众山小。

4. 完成句子:“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

”(《枫桥夜泊》)答案:霜叶红于二月花。

5. 完成句子:“人生____,岂在长贫?(《寻隐者不遇》)答案:不相见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诗句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写“√”,错误的写“×”。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恨歌》)2.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实为《月下独酌》描写的景象。

(《静夜思》)3.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登高》)4.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1. 题目:请回答《静夜思》是谁的作品?答案:李白2. 题目:请回答《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哪位诗人?答案:王之涣3. 题目:请回答《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答案:冬季4.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诗属于元代文学家郑樵的作品?答案:《劝学》5. 题目:请回答《离骚》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屈原6. 题目:请回答《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梅花点缀夜山明》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答案:春季7. 题目:请回答《游子吟》是谁的作品?答案:孟郊8. 题目:请回答《七步诗》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曹操9. 题目:请回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谁?答案:杜甫10. 题目:请回答《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一句共有几个字?答案:10个字11. 题目:请回答《夜泊牛渚怀古》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杨万里12.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诗是王勃的作品?答案:《滕王阁序》13. 题目:请回答《望岳》是哪位诗人的作品?答案:杜甫14. 题目:请回答《行路难》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李白15. 题目:请回答《静夜思》的作者是哪位古代文学家?答案:李白16. 题目:请回答《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是谁?答案:白居易17.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词是苏轼的作品?答案:《水调歌头》18. 题目:请回答《终南山》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王之涣19. 题目:请回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谁?答案:杜甫20. 题目:请回答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是《长恨歌》?答案:白居易... (以下省略)这是一份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计50题。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区域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整理—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区域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整理—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区域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整理—古诗阅读专题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一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3. 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个传统意象都寄寓美好。

起句平缓叙述,主人公涉江采莲的雅洁形象跃然纸上。

B. 本诗第三、四句巧用设问,一句深沉的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自问自答,也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黯然神伤转为欢欣雀跃作铺垫。

C. 此诗后四句,采用“悬想”手法,把游子对“旧乡”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达到“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效果。

D. 本诗是游子思乡之作,采用“思妇调”的“虚拟”方式,以故乡妻子的口吻,设想家室离思,表达了游子思乡的苦闷、忧伤之情。

14. 胡应麟《诗薮·内编》评价本诗语言“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正确答案】13. B 14. “浅而能深、近而能远”是指本诗语言既质朴自然,又凝练含蓄。

①语言质朴自然,用语不粉饰,不堆砌,浅显直白,有自然美,诗中很多地方是直白口语,如“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日常生活口语不仅没有丝毫粗俗,反而增添了情绪。

②语言凝练含蓄,化用前代典籍中的典故,把丰富内涵纳入最简约的语言里,不仅丰富了诗歌语言容量,更使诗歌语言凝练,如本诗化用《楚辞》的意象和诗句,暗示了其未申明的含义,体现了含蓄美。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由黯然神伤转为欢欣雀跃”错。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此句抒写女主人公由采花的欢乐转为独自思夫的忧伤,情绪并未转为欢欣雀跃。

故选B。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高一语文古诗词专项训练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古诗词专项训练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古诗词专项训练参考答案1、⑴(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⑵ (6分)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2、(1)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答案:不矛盾。

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3、(1)关键词: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关键词:托物言志、象征。

怀才不遇的悲伤。

4、(1)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热情与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的发差。

(2)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5、(1)(5分)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

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微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2)(6分)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住处,无关于国家的兴亡了。

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高一古诗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一古诗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一古诗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静夜思》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B. 诗中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景象C.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D.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于以下哪首诗?()A. 《登鹳雀楼》B. 《望岳》C. 《春望》D.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二、填空题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悯农》一诗的主题思想。

2. 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四、默写题1. 默写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 默写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2. “好雨知时节”中的“好雨”指的是什么?3.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六、写作题1. 以“月夜思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运用至少两首古诗中的意象或情感。

2. 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赏析文章,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答案:一、选择题1. D2. B二、填空题1. 《春晓》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简答题1. 《悯农》一诗的主题思想是反映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农民生活的同情。

2. 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绘战乱后荒凉的景象和人民的悲惨生活,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人民的同情。

四、默写题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五、阅读理解题1.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夜晚细雨滋润万物的宁静而美好的场景。

高一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一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一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的前两句中的“知”字和“乃”字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答案:“知”字和“乃”字都是拟人化的表达,赋予了春雨以人的情感和智慧。

“知”字表现了春雨的及时和适时,仿佛春雨能够感知时节的变化,知道春天的到来,从而在最需要的时候降临。

“乃”字则强调了春雨的必然性,表明春雨在春天是自然而然、不可避免的现象,突出了春雨对春天的重要性。

这两个词的使用,使得春雨的形象更加生动,也加深了读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 这首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答案:后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春夜雨后清晨的景象:雨后的天空放晴,阳光照耀在湿润的红花上,使得花朵更加鲜艳,整个锦官城(成都)仿佛被花朵覆盖,显得格外美丽。

诗人通过这幅画面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和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

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9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 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上片描绘了昨夜风雨交加、词人醉酒沉睡的景象。

通过“雨疏风骤”和“浓睡不消残酒”的描写,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风雨的猛烈与词人醉酒沉睡形成对比,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愁绪和对现实的逃避。

4. 这首词的下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有什么深刻含义?(5分)答案:下片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表达了词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

“绿肥红瘦”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绿叶茂盛、红花凋零的景象,暗喻着青春易逝、美好时光的短暂。

词人通过反复询问“知否”,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含
答案)
1. 诗歌阅读
题目1: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名诗,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描述诗人在何时何地写下这首诗?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 诗人在宿舍的夜晚写下了这首诗。

2. 诗人表达了思乡之情,寂寞和孤独的心境。

题目2:
下面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夕》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
2. 诗人在诗中传达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1.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夜空、农田和村庄的情景。

2. 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传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家乡的想念。

2. 文言文阅读
题目1:
下面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请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答案:
"有真知识的人不会迷惑,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忧虑,有勇气的人不会害怕。

"
题目2:
下面是《史记》中的开头一段,请简要概括其内容: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答案:
这段文字指出了天地宇宙是万物存在的场所,光阴如百代过客,而人的一生很短暂,如同梦中仅是一瞬间,人生欢乐又有多少呢?
以上是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的部分题目和答案,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