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练习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练习试卷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文中共包含5个问题。
阅读短文后,将问题的正确选项填写在括号内。
(2)请将答案圈出或用直线连接。
短文一有一天,小鸟飞行时撞到了一棵树,把翅膀弄伤了。
它痛得哇哇大叫,可它的爸爸妈妈却听不到它的声音,因为它是不会叫的。
它伤心极了,就跑到草地上坐下来哭泣。
忽然,它看见了一只青蛙。
“青蛙,青蛙,你能帮助我吗?”小鸟问道。
“当然可以,我会游泳,我可以把你带到对岸。
”青蛙说着就跳进了水里。
青蛙游了一会儿,把小鸟安全地带到了对岸。
小鸟感激地对青蛙说:“谢谢你,青蛙,你真是个好朋友!”青蛙微笑着回答:“不客气,小鸟,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小鸟想了想,决定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动物。
从那以后,小鸟和青蛙成了最好的朋友。
1. 小鸟为什么伤心?A. 它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B. 它撞到了一棵树。
()C. 它的翅膀受伤了。
()2. 青蛙为什么能帮助小鸟?A. 它会游泳。
()B. 它会飞行。
()C. 它能治疗小鸟的伤口。
()3. 下列句子中哪个句子是正确的?A. 小鸟把翅膀弄伤了,不能飞了。
()B. 青蛙是唯一能帮助小鸟的动物。
()C. 小鸟和青蛙成了最好的朋友。
()4. 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青蛙很高兴能帮助小鸟。
()B. 小鸟只想自己一个人解决问题。
()C. 小鸟决定不再帮助其他动物。
()5.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教训?A.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B. 小鸟应该学会游泳。
()C. 小鸟不应该飞得太高。
()参考答案:1. C2. A3. C4. A5. A第二部分:作文题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
题目: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提示:- 书名及作者- 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书中的故事或情节-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参考答案: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这本书是由J.K.罗琳(J.K. Rowling)所写。
高一年级语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导语】⾼⼀新⽣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信、宽容的⼼态,尽快融⼊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不是环境适应你。
因为你⾛向社会参加⼯作也得适应社会。
以下内容是⽆忧考为你整理的《⾼⼀年级语⽂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向前,加油!【篇⼀】 ⼀、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项是() A.距关,⽏内诸侯 B.旦⽇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C.度我⾄军中,公乃⼊ D.张良出,要项伯 【解析】A项,“距”通“拒”;B项,“蚤”通“早”;D项“要”通“邀”。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A.籍吏民B.沛公军霸上 C.范增数⽬项王D.先破秦⼊咸阳者王之 【解析】D项为名词的使动⽤法,A、B、C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是() A.备他盗之出⼊与⾮常也 B.沛公居⼭东时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财物⽆所取 【解析】A项,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分,极。
B项,古义:指崤⼭以东,也就是函⾕关以东地区;今义:指⼭东省。
C项,古义:⼉⼥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夫妻关系。
【答案】D 4.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法完全相同的⼀组是() A.①乃令张良留谢②良乃⼊,具告沛公 B.①项伯杀⼈,⾂活之②愿伯具⾔⾂之不敢倍德也 C.①⾂与将军戮⼒⽽攻秦②拔剑撞⽽破之 D.①谁为⼤王为此计者②何辞为 【解析】A项,均为副词,于是,就。
B项,①代词,他,指项伯;②助词,⽤于主谓之间,取消独⽴性,不译。
C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承接。
D项,①介词,替;②句末语⽓词,呢。
【答案】A ★5.(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1题)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B.客何为者 C.沛公安在D.⼤王来何操 【解析】A项,被动句;B、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高一语文上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高一语文上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本大题10小题,共42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8分)(1)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雕栏玉砌应犹在,。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3)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
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4)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2~4题。
(9分)蜀道难李白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见悲鸟号古木号:鸣叫B.连峰去天不盈尺盈:满、足C.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流的声音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嗟:叹惋之辞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问君西游何时还②吏呼一何怒B.①但见悲鸟号古木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①难于上青天②以其无礼于晋D.①其险也如此②其孰能讥之乎A、问君西游何时还B、砯崖转石万壑雷C、朝避猛虎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5—9题。
(完整版)高一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练习题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昵(nì)称蹑( niè)手蹑脚扶弱济(jì)困数(shǔ)落B、差(chà)不多唠(láo)唠叨叨蓓(bèi)蕾倾(qīng泻C、砖砌(qiè)熨(yù)帖一幢(chuàng)新房唾(tuò)手可得D、锡鑞(là)玄(xuán)想抹(mā) 布掺(chān)杂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宿命荒芜头绪身临其境B、暴躁落寞座落专心致志C、恍惚焦灼安详急于求成D、苍幽沧桑窸窣亘古不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次在浦东的参观尽管浮光掠影,但是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颇广,几乎家喻户晓。
C、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D、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B、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即使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C、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
D、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二、文言基础知识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lù)暴.霜露(bào)殆.尽(dài)下咽.(yàn)B.荆棘.(jí)为.国者(wéi)矗.立(zhù)逦迤.(yǐ)C.参.差(cēn)酹.江月(lèi)运载.(zài)战舰.(jiàn)D.摄.影(shè)翘.首而望(qiáo)挪.动(luó)桅.杆(wéi)6、下列各个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C.几世几年,剽掠其人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都、全)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霁:下雨。
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对文言文加强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一、文言文翻译训练。
1.所谓修身在正其者,身有所忿愤。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译文:2.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亦。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亦。
君子依孚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文:3.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1)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
无已,则有一焉:(2)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
则是可为也。
”译文:(1)(2)4.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译文:5.子曰:“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6.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7.子曰:“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曰:“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文: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9、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1)“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1)(2)10.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译文:11.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译文:12.子张问仁于孔子。
高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备考高一语文考试时要着重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大家要多做语文试题的练习,这样才能考到好成绩。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测试题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敕(chì)造翠幄(wò)宸(chén)翰笑靥(yàn)B.炮烙(lào)商贾(gǔ)歆(xīn)享栈(zhàn)道C.扪参(shēn)猿猱(náo)跬(kuǐ)步迁谪(zhé)D.藩(pān)篱蜕(tuì)皮曳(yè)兵鸡豚(tú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寒暄残羹冷炙走头无路天有不测风云B. 烟霭针砭时弊唉声叹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C. 崔嵬礼上往来百无聊赖项庄舞剑,意在沛公D. 歆享迫不急待破釜沉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南(向南,动词)取汉中4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做《师说》以贻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神明自得,而圣心备焉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弃甲曳兵而走D.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7.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尽管各套班子誓词各异,但他们都一致要“忠于宪法”“廉洁奉公”“忠于职守”。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篇一】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答案】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脸色/红黄等色彩)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答案】D(其他三项的古义分别为A:旧例;B:窘迫,走投无路;C:英明睿智)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D.诡踪迹,草行露宿【答案】C(“雨”为名词作动词用,其他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答案】C(日光;A:环绕/掉头。
B:对付/太平;D:树木/木料)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答案】B(A项中①形容词,“假托的”;②动词“假托”。
B项中两词相同,都是动词,“责骂”的意思。
C项中①名词,“果实”;②动词,“结果实”。
D项中①形容词,“稀少”;②形容词,“新鲜”)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答案】C(不去应荐/不可以)7.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③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⑤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A.①⑤⑥/②/③/④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②⑥/③⑤/④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依次为动词、形容词、名词,“德”字通假)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按古今词义变化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高一必修下语文综合练习题(一)(含答案)

高一必修下语文综合练习试卷(一)第Ⅰ卷 (共26分)一、选择题 (1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2小题。
毛泽东深爱宋词,作品颇得苏辛神韵, ( )。
《念奴娇·昆仑》起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与《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恰如刘勰《文心雕龙》所说“视通万里”“思接千载”。
毛泽东自言“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已表明对二者有所偏重,但他从不顾此失彼。
“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
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
”“婉约派中的一味儿女情长,豪放派中的一味铜琶铁板,读久了,都令人厌倦的。
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统一。
”毛泽东,对豪放婉约的辩证态度,使二者相得益彰。
此论切中( ),是有词论以来的真知灼见。
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评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毛泽东既填词也写诗,不能将毛泽东的词作与宋词相提并论,也不能简单地给诗人毛泽东贴上“豪放派”的标签。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清新绮丽珠联璧合时弊B.器大声宏珠联璧合肯綮C.清新绮丽异曲同工时弊D.器大声宏异曲同工肯綮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了众多评诗、解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B.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评诗、解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C.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了众多解诗、品诗、评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D.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品诗、评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练习题1、以下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昵(nì)称蹑( niè)手蹑脚扶弱济(jì)困数(shǔ)落B、差(chà)不多唠(láo)唠叨叨蓓(bèi)蕾倾(qīng泻C、砖砌〔qiè〕熨(yù)帖一幢(chuàng)新房唾〔tuò〕手可得D、锡鑞〔là〕玄(xuán)想抹(mā) 布掺(chān)杂2、以下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宿命荒芜头绪身临其境B、暴躁落寞座落专心致志C、恍惚焦灼安详急于求成D、苍幽沧桑窸窣亘古不变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次在浦东的参观尽管浮光掠影,但是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挖苦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颇广,几乎家喻户晓。
C、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D、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4、以下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B、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即使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C、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
D、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二、文言基础知识5、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lù〕暴.霜露〔bào〕殆.尽〔dài〕下咽.〔yàn〕B.荆棘.〔jí〕为.国者〔wéi〕矗.立〔zhù〕逦迤.〔yǐ〕C.参.差〔cēn〕酹.江月〔lèi〕运载.〔zài〕战舰.〔jiàn〕D.摄.影〔shè〕翘.首而望〔qiáo〕挪.动〔luó〕桅.杆〔wéi〕6、以下各个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C.几世几年,剽掠其人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7、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都、全〕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霁:下雨。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
〕D.戍卒叫,函谷举.〔.举:拔,攻占。
〕8、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杳不知其所之.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之”也相同B.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之”不同C.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之”相同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之”也不同9、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不能有,输来其间....D.一旦10、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A.六王毕,四海一.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能守其土,义.不赂秦11、以下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A.戍卒叫,函谷举B.灭六国者,六国也C.赵尝五战于秦D.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12. 以下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秦以攻取之外 B 与战胜而得者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与战败而亡者C.犹抱薪救火 D 然后得一夕安寝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然则诸侯之地有限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问题。
诗人与酒洛夫①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降,惟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
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突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酒。
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②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慢慢给醺了出来。
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正确境界。
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
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③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
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
”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样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
只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
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④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
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
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
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意。
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
⑤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
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须戒掉。
”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
”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嘱为他准备了酒肉。
于是刘伶跪下来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
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慧得多了。
《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
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突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妻商量。
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⑥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
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13.下面对“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的诗文。
B.强调李白作诗必得饮酒。
C.是对李白饮酒为诗的夸张调侃。
D.酒味与酒诗成就了李白的清新飘逸。
14.从全文看,不属于诗人喜酒的原因的一项是〔〕A.可以浇去心中的郁闷和不平。
B.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
C.酒可以使人唤起联想,产生创作的灵感D.对文人而言,诗文是酒的伴生物,无酒不成诗。
15.以下对文章的评析,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说明了作者对酒的态度。
B.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文学。
C.“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会持家。
D.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
三、阅读与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魏豹者,故魏诸公子也。
其兄魏咎,故魏时封为宁陵君。
秦灭魏,迁咎为家人。
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
陈王使魏人周市徇魏地,魏地已下,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
周市曰:“天下昏乱,忠臣乃见。
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
”齐、赵使车各五十乘,立周市为魏王。
市辞不受,迎魏咎于陈。
五反,陈王乃遣立咎为魏王。
章邯已破陈王,乃进兵击魏王于临济。
魏王乃使周市出请救于齐、楚。
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
章邯遂击破杀周市等军,围临济。
咎为其民约降。
约定,咎自烧杀。
魏豹亡走楚。
楚怀王予魏豹数千人,复徇魏地。
项羽已破秦,降章邯。
豹下魏二十余城。
立豹为魏王。
豹引精兵从项羽入关。
汉元年,项羽封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于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
汉王还定三秦,渡临晋,魏王豹以国属焉,遂从击楚于彭城。
汉败,还至荥阳,豹请归视亲病,至国,即绝河津畔汉。
汉王闻魏豹反,方东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缓颊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假设。
”郦生说豹。
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
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
”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
汉王令豹守荥阳。
楚围之急,周苛遂杀魏豹。
〔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16、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秦灭魏,迁咎为家人迁:放逐,流放B. 陈王使魏人周市徇魏地徇:攻占,夺取C. 项羽已破秦,降章邯降:使……投降D. 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传:驿车17、以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B. 陈王乃遣立咎为魏王楚围之急,周苛遂杀魏豹乃徙魏王豹于河东C. 乃进兵击魏王于临济D. 魏王豹以国属焉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以豹国为郡18、以下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 〔陈王〕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B. 〔魏豹〕至国,即绝河津畔汉C. 方东忧楚,未及击〔魏豹〕D. 遂从〔汉王〕击楚于彭城19、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写魏豹侧重于反复无常,时反时从。
郦生说魏豹一节,则通过魏豹之口,道出汉王“慢而侮人”、“非有上下礼节”的待人态度,正与豹之反复叛汉为因果。
B. 《史记》中的许多故事写得悲壮惨烈,从而带有浓重的悲壮色彩和悲壮的气氛。
魏咎,在兵临城下的紧迫关头,他为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着想,提出降服条件,谈判成功后自焚而死,给人以气概豪迈、悲壮慷慨的感受。
C.因周市攻打魏地有功,准备立周市为魏王,使者前后往返了五次,周市都拒绝不接受,没方法陈王立了魏咎为魏王。
D. 汉王从临晋率兵横渡黄河,魏豹跟随着汉王攻打彭城。
汉王战败,回师荥阳,魏豹请假回家探望老人病情,回国后,就马上断绝了黄河渡口,背叛了汉王。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6分〕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①照檐楹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