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语文练习题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束光作家毕飞宇经过院墙的一道小门,就可以朝村庄的深处走去。

几十年前的夜晚,天际是漆黑一片,与村庄一起隐没在深深的夜色里面。

整个的村庄,除了高高扬着的,或者低低垂着的,除去挂在油灯上的几撮亮晃晃的煤油灯,就没有别的光了。

光是一种非常孤单的东西,它不会发光的时候,只有等待。

年纪稍大一点的男性都喜欢拉歌唱,尽管嗓音还不错,但又有什么用呢?他们等待着光的到来,只有等到了光,他们才有勇气向恋人求爱。

有%d分1.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作者用华丽的词藻描写乡村夜晚的朴素之景,富有画面感。

B.“院墙的一道小门”引路,村庄的深处是故事的发生地。

C.“漆黑一片”一词写出了村子人与外界的隔绝,语言简洁传神,为后文求爱不果做了铺垫。

D.文章以“一束光”标题,既写了乡村夜晚的亮光,也通过光暗示人物的理想与勇气。

2.文章首段描述的是什么样的乡村夜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中多次提到“等待”,请分析“等待”的具体含义。

4.文中的“拉唱”是指什么样的场景,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状态?5.结尾段提及的“有%d分”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秋夜》鲁迅capacity)后的第一天晚上。

淡下来,已经消尽,只剩破壁;不多时, Expedition)又起来,驱我入暗室中。

这是医院的暗室。

墙,卷边,蓬蓬不顺滑,conomy)牙��,还睡在壁上,是徐志摩送石民的大中。

我睡的下铺,上铺是王艺争。

他的床却不是我平常睡的,原来被他们圈去,给了那睡在地铺上的病家了。

倒也不难,旧梦里寻得来的旧茧稠伞,给了我,刚好可以铺一铺。

屋外,是霏霏的秋雨。

街灯惨淡的放在那里,照着各有心思的人们的脸,度过这和平的夜晚。

小园里满种着桂花,那里见过开花,只暗oubliander,一阵香来,把个寂寞也搅浑了。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_《不自由,毋宁死》基础练习1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_《不自由,毋宁死》基础练习1

《不自由,毋宁死》基础练习一、课内巩固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狙.(zǔ)击沮.(jǔ)丧缄.(xián)口枉.(wǎng)然B.埋.(mán)怨泥淖.(nào) 酝酿.(niàng) 安置.(zhí)C.发酵.(jiào) 攻讦.(jié) 桎梏.(gù) 叱咤.(zhà)D.龃.(jǔ)龉喟.(kuì)然粗犷.(guǎng) 角.(jiǎo)色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假如我们想得到自由,并_______我们为之长期奋斗的珍贵权利的话,那么我们必须战斗!②我们已从各种角度考虑过了,但一切都是______________。

难道我们还要求救于哀告与祈求吗?③没有人比我更_______刚刚在会议上发言的先生们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

④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_______呢?A.拯救茫然佩服袖手旁观B.挽救枉然钦佩作壁上观C.拯救枉然钦佩袖手旁观D.挽救茫然佩服作壁上观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波士顿草原上已经响起了镣铐的丁当响声,囚禁我们的锁链已经铸就。

B.我们的请愿受到轻侮,我们的抗议招致了新的暴力,我们的哀求被人家置之不理。

C.我们有闭目不愿正视痛苦现实的倾向,有倾听惑人的女海妖的歌声的倾向。

D.尽管我们观点上与他们截然不同,我还是要毫无保留、毫无顾忌地讲出自己的观点。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写出四个关键词概括文义。

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利用Tevatron对撞机,成功发现两种罕见的粒子;一种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底夸克组成;另一种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底夸克组成。

它们是最为常见的质子和中子的“远亲”,属重子范畴,这也是夸克理论预测出的6种重子中的两种。

该成果有助于人类完成重子周期袁。

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运用1.根据文义,仿照画线的例句,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四句话。

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

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

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题目:《秋水共长天一色》在古代中国文学中,“秋”不仅仅是一个季节的代名词,它更承载着诗人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哲思。

唐代诗人王勃在其名篇《滕王阁序》中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句,用以描绘秋天傍晚时分自然景色之美。

这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画面,也是对生命流转不息的一种赞美。

古人云:“春种一粒谷,夏收万颗子;秋来收稻香,冬至享团圆。

”四季轮回间,秋天代表着收获与成熟。

然而,在众多文人笔下,秋却往往被赋予了淡淡的忧伤色彩。

“自古逢秋悲寂寥”,杜甫如此感叹道。

或许是因为万物即将进入休眠状态而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思考吧!尽管如此,秋天也有其独特魅力。

正如苏轼所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天不仅仅是落叶归根、草木凋零之时,更是果实累累、色彩斑斓之季。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人们不仅能享受到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美味佳肴,还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变化。

总之,无论是在诗人的笔端还是普通百姓的心中,秋天都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既是丰收喜悦的象征,也是深沉思索的对象。

正是这种复杂多面性使得秋天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最富诗意的一个季节之一。

问题设置: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哪项不是文中提到的关于秋天的特点?A. 收获与成熟B. 忧伤与寂寞C. 生命的活力D. 色彩斑斓2.文章引用了多位古代诗人对秋天的看法,请问以下哪位诗人没有被直接提及?A. 王勃B. 杜甫C. 苏轼D. 白居易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谁的作品?A. 李白B. 王维C. 王勃D. 杜牧4.下列句子中,哪一个表达了作者对于秋天正面积极的态度?A. 自古逢秋悲寂寥B.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C. 春种一粒谷,夏收万颗子D. 秋来收稻香,冬至享团圆5.根据文章最后一段所述,为什么说秋天在中国文化中是最具诗意的一个季节之一?A. 因为秋天只代表了丰收B. 因为秋天总是让人感到悲伤C. 因为秋天既有丰收的喜悦也有深沉的思考D. 因为秋天的颜色特别鲜艳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题目:《秋日私语》秋风轻拂过大地,带来了凉爽与宁静。

苏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必修一、二)

苏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必修一、二)

苏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必修一、二)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期末试卷(附答案)
 第Ⅰ卷(20分)
 一、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喧嚣(xiāo)濡染(rú)蝉蜕(ruì)胡诌(zhōu)
 B.剥蚀(shì)嗔怒(zhēn)隽永(juàn)矗立(chù)
 C.老媪(áo)纶巾(guān)铿锵(kēng)猝然(cù)
 D.充塞(sài)谗言(chán)戍卒(shù)嗜好(shì)
 2.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震憾费尽心机按捺不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抉择历历在目妄自菲薄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C.萦绕至高无尚恪尽职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急躁汗流浃背废寝忘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不喜欢他。

 B.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幺大的能耐。

 C.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

苏教版高一语文练习题

苏教版高一语文练习题

高一语文周周练三一、根底知识〔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甄〔zh ēng 〕别 戕(qi āng)害 慰藉〔j í〕 针砭〔bi ān 〕时弊B ...迂〔..y .ū.〕回.. 抹煞〔...sh ..à.〕怪癖〔....p .ì.〕. 自怨自艾〔.....y .ì.〕.C.舟楫.〔j í〕中.意〔zh òng 〕曝.光〔b ào 〕锲.而不舍〔qi è〕 D.舆.马〔y ú〕跬.步〔ku ǐ〕名媛.〔yu án 〕金石可镂.〔l òu 〕 2.以下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阔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B.相信不曲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C.从自身所处的社会、时代中寻找诗情,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时代的脉博,深入体会时代的精神。

D.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梦想。

3.依次填入以下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①美国白宫众口一词地向中方传递乐观的信息,其目的是让中美关系不再陷入“用事〞的争执。

②对信念的和坚守,可以让人看到那撕破黑幕的光辉,感受到那破除坚冰的力量。

③当一名教师一直是龚群的理想:“教师是荣耀而神圣的职业,是我的喜爱。

A.意气执着终生B.义气固执终生C.义气固执终身D.意气执着终身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们都是一起到这儿来的,我们有困难了,你们竭力帮我们,你们有困难时,尽管吩咐,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曾几何时....,人类向大自然挑战,已把竞技场转到了高山峡谷、激流险滩……多少年过去了,人们眼前的自然已经完全变了一番模样。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习题:第一单元第2课相信未来 Word版含答案 (1).doc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习题:第一单元第2课相信未来 Word版含答案 (1).doc

(时间:45分钟分值:42分)一、语言运用(20分)1.下列诗句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3分)A.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B.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C.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D.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解析:选A。

“相信未来”中间不需要停顿,因为在朗读时必须节奏急促。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比喻历史真相,生活真相。

B.“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年轻”就是优势,年轻就可以战胜衰亡守旧的势力。

C.“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借代我们的生命,“腐烂的皮肉”指...皮肉我们死去。

D.“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脊骨”就是脊梁,指独立不屈的人格。

解析:选A。

“历史迷雾”或掩盖真相的东西。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当文明因为稀有而徒增了虚幻的意义时,成年人将对文明的向往努力地压抑在蓝绿的统一色之下,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却________地追求着心目中神圣的优雅与真诚。

②在众多的歌手中,她是最受年轻歌迷喜欢的,最令人感动的是她将患绝症的女孩请上台,这个女孩________在她身边流着泪唱完了那首《忘不了》。

③茫茫宇宙,悠悠历史,从古至今,向我们展示了无数光怪陆离的现象,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永无止境地________,许多难以解答的奥秘如今得到了科学的、合理的解释。

A.固执依偎摸索B.执着依偎探索C.固执依靠摸索D.执着依靠探索解析:选B。

“固执”指(性情或态度)古板执着,不肯变通。

侧重性格,贬义词。

“执着”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

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

侧重毅力、精神,故句①应选“执着”。

“依偎”指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也是弱者对强者的依赖。

“依靠”指指望某种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

句②强调这名歌手和女孩的距离之近,也强调了女孩对这名歌手的依赖,故应选“依偎”。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练习:第2单元_一滴眼泪换一滴水_训练—落实提升有答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练习:第2单元_一滴眼泪换一滴水_训练—落实提升有答案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注音。

笞.刑(chī)粗糙.(zào)跛.脚(bǒ)创.伤(chuānɡ)黝.黑(yǒu)诅.咒(zǔ)犄.角(jī)牛虻.(mánɡ)缄.默(jiān)蜷.缩(quán)恫.吓(tònɡ)惩处.(chǔ)【答案】“糙”应读cāo,“虻”应读ménɡ,“恫”应读dònɡ。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轮轴水槽胸脯垂头搭脑笞刑掖下筋络皮肤黝黑瓦罐愚蠢肩膀脚缭手铐【答案】“垂头搭脑”应为“垂头耷脑”,“掖下”应为“腋下”,“脚缭手铐”应为“脚镣手铐”。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08902016】①群众大笑起来,小孩们和姑娘们笑得________厉害。

②群众看见了伽西莫多赤裸的驼背,突起的胸脯,长着许多硬皮和汗毛的肩膀,便________出一阵哄笑。

③群众的狂怒表现在脸上的并不比表现在话语里的少,向他投来的石子也能________群众是在哄笑。

A.格外爆发说明B.格外暴发阐明C.非常暴发说明D.非常爆发阐明【解析】格外:表示程度超过一般。

非常:表示程度极高。

爆发:突然而猛烈地发生、发作。

暴发:突然发作。

“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

说明:解释明白;证明。

阐明:讲明白(道理)。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08902017】A.他的力气那么大,那么不可思议....,出人意料。

B.他听任人家捆绑,只不过时时粗声地喘气,就像一头牛垂头丧气....地给绑在屠夫的车沿上。

C.这样便把犯人的脸连续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呈露着,这就是所谓给犯人“示众”。

D.伽西莫多又显出筋疲力尽....的样子,他脸上的呆笨表情变成了痛苦和懊丧。

【解析】A项,“不可思议”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B项,“垂头丧气”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

苏教版高一语文试题

苏教版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调研题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喷.香(pēn)远阜.(bù)残羹冷炙.(zhì)蓦.然回首(mò)B、巷.道(xiàng)溃脓(huì)敷衍塞.(sài)责精雕细琢.(zhuó)C、惬.意(qiè)按捺.(nà)翘.首以待(qiáo)北方锁钥.(yuè)D、窠.臼(kē)果脯(pú)虚与委蛇.(yí)鲜.为人知(xiǎn)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贸然水龙头老羞成怒两全其美B、厮杀家具厂举步为艰曲意逢迎C、昏馈座右铭火中取栗民生凋敝D、接洽金刚钻翻然悔悟妍媸必露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位于东莞市可园南路的金源中心堪称东莞市的标志性建筑,35层的大楼气宇轩昂....,被当地人称为“金融中心”。

B、有人以为“拍而不买”圆明园兽首的行为是非理性的爱国行为,会授人以柄....,会在目前全球化的经济活动中给自己制造麻烦。

C、岁月如行云流水....一般悄悄地流逝,白发也悄悄地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成了他头脑中永远的记忆。

D、“爱心照亮回家路”募捐活动一开始就募集到爱心人士的捐款近3万元,与过去的细大..不捐..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有外国观众看完《长江文明展》中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后,惊讶地表示:“原来变相怪杰出生在长江,是中国籍(美国电影《变相怪杰》中的主人公)。

”B、诗圣杜甫在自己的茅屋仅能容身、破败漏雨之时,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25%的新增劳动力来自大学毕业生,那么,另外75%的领导岗位到底是因为大学生能力不够而被淘汰,还是因为这些岗位不需要大学生?D、湖北省今年将选聘865名大学生“村官”赴农村任职,有意者可随时登录《湖北人事考试信息网》查看报名,笔试,考查,体检等有关注意事项的《工作公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练习)系列编写人:朱月月 2017.9.211 高一语文周周练三一、基础知识(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甄(zhēng )别戕(qiāng)害慰藉(jí) 针砭(biān )时弊B ...迂(..yū..)回.. 抹煞(...sh ..à.). 怪癖(...p .ì.). 自怨自艾(.....yì..).C.舟楫.(jí) 中.意(zhòng ) 曝.光(bào )锲.而不舍(qiè) D.舆.马(yú) 跬.步(kuǐ) 名媛.(yuán ) 金石可镂.(lòu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阔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B.相信不曲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C.从自身所处的社会、时代中寻找诗情,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时代的脉博,深入体会时代的精神。

D.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想。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美国白宫众口一词地向中方传递乐观的信息,其目的是让中美关系不再陷入“ 用事”的争执。

②对信念的和坚守,可以让人看到那撕破黑幕的光芒,感受到那破除坚冰的力量。

③当一名教师一直是龚群的理想:“教师是光荣而神圣的职业,是我的喜爱。

A.意气执着终生B.义气固执终生C.义气固执终身D.意气执着终身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都是一起到这儿来的,我们有困难了,你们竭力帮我们,你们有困难时,尽管吩咐,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 曾几何时....,人类向大自然挑战,已把竞技场转到了高山峡谷、激流险滩……多少年过去了,人们眼前的自然已经完全变了一番模样。

C. 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做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

D.改革开放三十年,上海浦东经济发展项目日新月异,高楼林立,美丽迷人,走在大街小巷,简直让人望洋兴叹....。

叹为观止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

B.这座城市已经有近2500年左右的历史了,但它的发展和变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快。

C.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有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D.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6.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王国维将读书分为三境界,一为“”,二为“”,三为“”。

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①③②7.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B.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C.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D.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8.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喇叭里传出了电工收电费的通知: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交电费,晚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B.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C.“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

”孙大款慷慨地说。

D.小赵指着菜农钱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而题目反映词所写的内容。

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B.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

C.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欧阳修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上.食埃土B.非能水.也C.而耻.学于师D.小.学而大遗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不如..百工之人 D.弟子不必..必有师 C.巫医乐师..之利 B.古之学者师1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筋骨之强D.句读之不知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跟B.而绝.江河绝:断绝C.士大夫之族.族:类D.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学于.余B.其.皆出于此乎其.为惑也终不解矣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惑而.不从师D.蚓无爪牙之.利人非生而知之.者三、古诗词鉴赏(10分)1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⑴“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3分)⑵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分)⑶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4分)1.C (A慰藉(jiè)B怪癖(...pǐ)D名媛yuàn)2.D (A“寥阔”应为“寥廓”B“不曲不挠”应为“不屈不挠”C“脉博”应为“脉搏”)3.A (①“意气”一是指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二是指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三是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②“固执”指(性情或态度)古板执着,不肯变通,侧重性格。

“执着”原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侧重毅力、精神。

③“终身”侧重于指切身的事情,常用于生活、婚姻、利益、职业、职务、权利等方面。

“终生”侧重于事业方面,多用于事业、工作、使命、抱负、业绩等方面。

4.C (A鼎力相助,敬词指大力帮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B.曾几何时,时间刚过去与没多久。

C.无足轻重,无关紧要。

D.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身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5.A (B.“近”和“左右”前后矛盾,不合逻辑,应删去一个。

C.句式杂糅,或说“有序厅……等六部分”,或说“由序厅……等六部分组成”。

D.“狂风……下了起来”,搭配不当。

)6.C7.C (A、B、D三项均为比喻,C为同类比较。

)8.B (A用语不礼貌;C“府上”是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D用语不看对象。

)9.A (A应为“茶馆”)10.D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1.D (A.“有”同“又”,“暴”同“曝”。

B.“生”同“性”。

C“读”同“逗”。

)12.A (A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

B项名词作动词,游泳。

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D项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13.C (A爪牙:爪子和牙齿。

B学者:求学的人。

D不必:不一定。

)14.B (B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

A状语后置句。

C定语后置句。

D宾语前置句。

)15.B (绝:横渡)16.C (C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A介词,被;介词,向。

B语气副词,表推测;代词,那些。

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代道理。

)17.D (“蚯蚓”的比喻是为了强调用心专一。

)18.D (韩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因为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为了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风气。

)16、⑴秋天傍晚。

(1分)“吹角”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射雕还”是从视觉角度描写。

(2分)⑵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

(3分,每点1分)⑶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2分)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