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字词句)梳理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整理资料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整理资料无垠.(yín) 沼.(zhǎo)泽生意盎.然(àng) 堆垛.(duî) 层峦.(luán)叠嶂.(zhàng) 吟哦.(ã) 汲.(jí) 涟漪..(lián yī)晨曦.(xī) 采石矶.(jī) 汀.(tīng)泗.(sì)桥龙湫.(qiū)回溯.(sù)瞭.(liào)望绛.(jiàng)夔.州(kuí) 坂.(bǎn)秭.归(zǐ) 汨.罗江(mì) 簌簌.(sù)茕茕.(qiïng)孑.(jiã)立掳.(lǔ)掠马厩.(jiù) 通衢.(qú)大道命运多舛.(chuǎn) 缱.(qiǎn)绻.(quǎn) 瘠.(jí)薄.(bï) 夙.愿(sù) 窝.行(wō) 迷惘.(wǎng) 干瘪.(biě) 疲惫.(bâi) 簇.新(cù) 绯.红(fēi) 罡.风(gāng) 颓垣.n)荒冢.(zhǒng) 蹂躏..(rïu lìn).齑.粉(jī) 肇.(zhào)苗裔.(yì) 孟陬.(zōu) 揆.(kuí) 搴.比.(qiān pí) 汩.余若将不及兮(yù) 又重.之以修能(chïng) 潜.藏(qián) 枷.锁(jiā)洞窟.(kū) 苦役.(yì) 模.糊(mï) 锦.标(jǐn) 赊.账(shē) 号.角(hào) 旌.旗(jīng) 花束.(shù)稀薄.(bï) 缙绅..(jìn shēn) 萃.(cuì) 纾.祸(shū)觇.(chān) 翌.日(yì) 遽.(jù) 羁縻..(jī mí)东西二阃.(kǔn) 诋.(dǐ) 诟.(gîu) 自刭.(jǐng)邂逅..(xiâ hîu) 毗.陵(pí) 愧怍.(zuî) 溥.(pǔ)阉.(yān) 祠.(cí) 湮.(yān) 赀.(zī)缇骑..(hùn fān) 缳.(huán)..(tí jì) 詈.(lì) 溷藩牖.(yǒu) 逡.巡(qūn) 鬈.曲(quán) 趿.拉(tā)蹙.眉(cù) 褶皱..(zhě zhîu) 撇.开(piē) 窥.视(kuī)皮靴.(xuē) 怜悯.(mǐn) 时髦.(máo) 取缔.(dì)镶嵌..(xiāng qiàn) 伛.(yǔ) 云翳.(yì) 攥.(zuàn)骷髅..(kūlïu) 滞.笨(zhì) 媲.美(pì) 一蹴.而就(cù) 昙.花一现(tán) 有史可稽.(jī) 销声匿.迹(nì) 跽.(jì)攻讦.(jiã) 自诩.(xǔ)冠冕.(miǎn)残羹.(gēng)冷炙.(zhì)孱.(càn)头脑髓.(suǐ)譬.(pì)如蹩.(biã)进吝.(lìn)啬氾.南(fàn) 佚.之狐(yì) 缒.(zhuì)阙.秦(juã) 蔺.(lìn) 不肖.(xiào) 卮.酒(zhī)叱.(chì) 驽.(nú) 刎颈..(wěn jǐng) 涘.(sì)渚.(zhǔ) 殆.(dài) 圃.(pǔ) 厩.(jiù)豕.(shǐ) 裘.(qiú) 樊哙.(kuài)镬.(huî) 雍.(yōng)水目眦.(zì)钳.制(qián) 壅.蔽(yōng) 疏浚.(jùn) 载.舟(zài)黜.恶(chù) 谬.赏(miù) 飨.(xiǎng) 鯫.生(zōu) 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字词句)梳理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局部〔字词句〕梳理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肇锡.余以嘉名〔同“赐〞〕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独五人之〔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语气词,了〕共.其乏困〔同“供〞,供应〕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快乐〕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召有司案.图〔同“按〞〕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秦王〔同“缶〞〕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要.项伯〔同“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犯〕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膜,嫌隙〕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区分〕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故择.先王之成法〔同“释〞,舍弃,抛弃〕尝一肉〔同“脔〞,切成块状的肉〕雍水暴益.〔同“溢〞,涨水〕溺死者千有.余人〔同“又〞〕2、一词多义〔例〕使:使.北营〔出使〕会使.辙交驰〔使者〕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竟使.遇哨〔假使〕使.来者读之〔让〕使.臣奉璧〔派〕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不如因此厚遇之,使.归赵〔让〕间:得间.奔真州〔时机〕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度: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当: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时候〕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然五人之当.刑也〔在……时候〕盛: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隆、旺盛〕呜呼,亦盛.矣哉!〔浩大隆重的事〕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入器物中〕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凡富贵之子,大方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买五人之豆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私: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下:虑壅蔽那么虚心以纳下.〔臣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惧满溢那么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砍伐〕十年春,齐师伐.我〔攻伐,讨伐〕载:载.舟覆舟〔乘载,装载〕载.歌载舞〔又〕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盖:克终者盖.寡〔表示不非常肯定的判断,大概〕盖.在殷忧〔因为〕拜: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徒见.欺〔被〕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计.未定〔计谋〕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抱歉,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兼有抱歉和告辞之意〕假设:望洋向假设..而叹〔海神名,北海假设〕以为莫己假设..者〔比得上〕闻:闻.道百〔听见〕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始.吾弗信〔开场〕法:凡先王之法.〔法律,法令〕犹假设不可法.〔效法,取法〕时:有要于时.也〔当时〕时.不与法俱至〔时代〕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那么幸.得脱矣〔幸运〕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短命死矣〔幸运〕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决负.约不偿城〔违犯〕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而法其所以..为法〔……的根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修饰〕纵情以.傲物〔连词,表并列〕那么思无因喜以.谬赏〔连词,表承接〕那么思知足以.自戒〔连词,表目的,“用来〞〕那么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把〕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不然,籍何以致..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贵以.近知远〔介词,根据,按照〕以.益所见〔连词,来〕而: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死而.湮没缺乏道者〔连词,表承接〕那么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縋而.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功成而.德衰〔连词,表因果〕择善而.从之〔连词,表承接〕那么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目的〕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焉: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代词,代五义士〕吴之民方痛心焉.〔语气词,无实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岂取之.易〔天下〕择善而从之.〔它〕代百司之.职〔的〕思国之.安〔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董之.以严刑〔人民〕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早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领袖,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为:以旌其所为.〔做〕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那么思三驱以为.度〔作为〕为.天下笑〔被〕相如为.上大夫〔当,做〕……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为.一击〔替,给〕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乐〔作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君为.我呼入〔替、给〕为.之奈何〔对,对于〕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因: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3、古今异义〔例〕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非常,极〕 令五人者保其领袖..,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指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 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承天景.命〔古:大;今:风光〕 念高危,那么思谦冲.而自牧〔古:虚;今:朝特定的方向或目的快速猛闯〕 简.能而任之〔古:选拔;今:用于形容词“构造简单〞或动词“使繁变简〞〕 既得志,那么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 乐盘游,那么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分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不如因此..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开展〕 位在廉颇之右.〔古:上;今:方位名词,与“左〞相对〕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相如奉璧奏.秦王〔古:呈现,进献;今:演奏或获得成效〕 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 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尊重;今:严密、严厉、严格〕 故臣复.取璧〔古:再;今:往复,重复〕 拜.为上卿〔古:授予官职;今:指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 窃计欲亡走.燕〔古:逃跑;今:行〕 王必.无人〔古:果真,假如;今:一定,必然〕 臣请.完璧归赵〔古:请你允许我……;今:恳求你……〕 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局部海域〕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相貌〕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4、词类活用〔例〕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 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那么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既东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郑,又欲肆其西封边境〕乐.盘游〔意动用法,以……为乐〕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将有作.〔动词作名词,兴建,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使动用法,使神劳,使思苦〕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名词作动词,发出苦笑声〕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当〕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好〕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遵守〕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众闻那么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上.为政者得那么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5、文言句式〔例〕1〕判断句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是寡人之过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谏太宗十思疏》基础字词梳理1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在表面上;从内心里
2.名词作动词 ①君.人者 ②则思江海下.百川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诚能见可欲. ②将有作.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载舟覆.舟 ②鸣.琴垂拱
统治 居……之下
想要的东西 指兴建宫室等事情
使……倾覆 使……鸣
《谏太宗十思疏》基础字词梳理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一、古今异义
1.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部分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 放纵情感
今义:尽情
3.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 把(它)当做
今义:认为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
6.固② ③根 生不 乎固 吾.而 前求 ,木 其之 闻长 道也固.先形乎容吾词,副牢词固,、本稳来固
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副词,究竟、到底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形容词,安定
7.安② ③生 安.于 能忧 屈患 豪, 杰而 之死 流于安.乐也
形容词,安逸,安乐 疑问代词,怎么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②居域中之大. ③居安.思危. ④则思正身以黜恶. ⑤简能.而任之 ⑥择善.而从之 2.形容词作动词
①欲流之远.者 ②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重任、重权 重大的地位 安逸的环境;危难的情况 邪恶的人 有才能的人 好的意见
流得远 流得长远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必固.其根本 ②则思知止以安.人
使……牢固、稳固 使……安定
③宏.兹九德
使……弘扬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一、鸿门宴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7.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8.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9.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二、烛之武退秦师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焉用亡郑以倍邻?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7.秦伯悦,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三、廉颇蔺相如列传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4.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5.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8.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10.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1.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2.秦王竟酒,终不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讲解与例题:第4单元 第19课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

19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1.能够自行梳理始、若、国、之、于、则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能够准确理解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内涵,把握其中讲述的道理。
3.学习通过寓言故事、比喻、对比进行说理的手法,并能运用这些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1)《秋水(节选)》庄子(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人,思想家。
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其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其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2)《非攻(节选)》墨子(前468?—前376?),名翟。
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2.探寻背景(1)《秋水(节选)》庄子生活于战国时期,此时农业发展,政治上各诸侯国竞相发展、争霸,而文化上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作为道家学派代表之一的庄周也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思想,宣扬自己的观点。
本文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
《秋水》篇是《庄子》中的一个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秋水”作为篇名,与中心思想无关。
《秋水》篇主要通过寓言,阐发庄子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强调认识事物的复杂性。
(2)《非攻(节选)》作者墨翟生活的时期,各诸侯圈地为国,不断地进行战争,攻伐掠打,以便巩固自己的统治,大国兼并小国,弱肉强食,百姓遭殃,墨翟的“兼爱”“非攻”思想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不愧是大义之说,实在为仁义之道!本文选自《墨子·非攻》,原文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它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
1.识字注音(1)重点字两涘渚..崖之间(sìzhǔ)则殆.矣(dài)园圃.(pǔ)攘.(rǎng)鸡豚.(tún)衣裘.(qiú)不辜.(gū)豕.(shǐ)(2)多音字2.字形辨认3.通假字(1)泾.流之大(同“径”,直)(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同“辨”,分清,辨别)(3)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4.一词多义5.古今异义(1)至于..北海古义:到了。
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全文(全).doc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必修一(一)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离骚(节选)【作者简介】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课文点译】【课文全译】我是古帝高阳氏的苗裔子孙,我先父的尊名叫做伯庸。
正当夏历寅年的孟春正月,又在庚寅之日我便降生。
生父观察我初生的器宇容度,始将美名赐予儿身。
我的美名叫做正则,我的表字称为灵均。
我既有华盛的内在美质,又有清秀的外貌丰姿。
披佩那连接缉续的江离、白芷,又将秋兰联缀成串作为佩饰。
我勤勉修行,匆匆若将不及,唯恐时不我待,人生易老。
我在清晨攀折山冈上的木兰花枝,薄暮又去采摘江洲中的紫苏香草。
日月匆迫而不久留,春去秋来而依次更代。
感念草木的飘零陨落,只恐美人又年迈色衰。
何不趁此少壮而抛弃邪秽,何不改变这不善的态度?驾着骐骥而自由驰骋吧,请来啊,我在前面为你引路!古昔的三王德行纯粹,当时原有众芳荟萃一堂。
交杂地佩用申椒与菌桂,难道只将香蕙、白芷缀饰身上?那尧、舜何其光明正大,遵循正道而得大路畅通。
那桀、纣何其狂悖不羁,只贪走便道而寸步难行。
那结党营私之辈,但知苟且偷安,使其所导之路幽暗而险隘。
难道我畏惮己身获罪遭殃吗?我只担心君王之车倾覆败坏。
我匆遽黾勉地在前后效劳奔走,但愿能追及先王的步武。
君王不谅察我内心的一片赤情,反而轻信谗言而对我勃然暴怒。
我本知忠直谏诤会招来祸患,却宁受苦难也不舍弃正途。
我指苍天起誓,让天作证,我的忠忱只是为了君王之故。
(选自袁梅《屈原赋译注》,齐鲁书社1983年版。
袁本“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译文空缺。
此译诗与课文注释可能有所不同,仅供参考。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学习方法点拨:文言文断句与标点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方法点拨:文言文断句与标点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文断句习惯上称为句读。
传统的古文是不加标点的,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断句。
因此,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
掌握了六书知识,就有了一个识字的工具;掌握了句读规律,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
断句的基础在于辨识好文章的文体和领会全篇的文意。
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文体特点和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依照技巧准确标点。
我们以标点《非攻(节选)》为例谈一谈常见的断句标点的方法。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此文以层进推理的方式揭露攻国的罪恶,那么,准确标点此文的前提通过找出人物,读出故事,做法如下:阅读全文,阅读时的要求是:①找出文章中的人名和其他指称人的名词。
②找出文章中的人称代词或其它指代性词语。
③通过人名和人称代词读出文章的“故事”,然后尝试断句。
④准确加注标点符号,并复核检查。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找出文章中列举了“一人”“攘人犬豕鸡豚者”“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者”“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攻国\'者”这些“不义”之人和“众”“上为政者”“天下之君子”等评价者。
这样,“人”找到了,故事读通了,标点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其实,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在句中一般也是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读出故事,确定停顿的位置。
也就是说在叙事性较强的文段中,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和人称代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我们再看看下面的一段文字: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节选自《游褒禅山记》节选的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以议论抒情为主,我们就以找“文章中的语气词和连词”为研习的突破点来解决此文的标点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字词句梳理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肇锡 . 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 . 芷兮(同“僻” 缙 . 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 . 迫死(同“凌”,欺侮主辱,臣死有余僇‧ (同“戮”,罪其为时止 . 十有 . 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敛赀 . 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 . 故哉(同“何”,疑问代词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同“矣”,语气词,了共 . 其乏困(同“供”,供给夫晋,何厌 . 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 . ,与郑人盟(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 . (同“智”,明智可予不 . (同“否” 拜送书于庭 . (同“廷”,朝堂召有司案 . 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 . 为予赵城(同“佯”,假装唯大王与群臣孰 . 计议之(同“熟” , 仔细距 . 关,毋内 . 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要 . 项伯(同“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 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 . 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因击沛公于坐 . (同“座”,座位拔剑切而啗 . 之(同“啖”,吃秋豪 . 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泾 . 流之大(同“径”,直不辩 . 牛马(同“辨”,分辨、辨别其不仁兹 . 甚(同“滋”,更加雍水暴益 . (同“溢”,涨水溺死者千有 . 余人(同“又”2、一词多义(例使:使 . 北营(出使会使 . 辙交驰(使者奉使 . 往来(出使的人,使者竟使 . 遇哨(假使使 . 来者读之(让使 . 臣奉璧(派求人可使 . 报秦者(出使大王遣一介之使 . 至赵(使臣,使者不如因而厚遇之,使 . 归赵(让间:得间 . 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 . (之间间 . 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度:予自度 . 不得脱(估计付之度 . 外(考虑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 (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 . 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 . 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卒:未及见贼而士卒 . 离散(士兵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 . 葬之(死买五人之豆而函之,卒 . 与尸合(终于五万兵难卒 . 合(通“猝”私: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 . 人(自己吾妻之美我者,私 . 我也(偏爱不宜偏私 . ,使内外异法也(偏向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 . 见张良(私下、偷偷下:虑壅蔽则虚心以纳下 . (臣下臣虽下 . 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惧满溢则思江海下 . 百川(居于……之下思国之安 . 者,必积其德义(安定君安 . 与项伯有故(怎么盖:克终者盖 . 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盖 . 在殷忧(因为拜:拜 . 为上卿(授予官职拜 . 送书于庭(叩拜见:徒见 . 欺(被于是王召见 . (接见我见 . 相如(看见,遇见不见 . 水端(看见吾长见 . 笑于大方之家(被故:今事有急,故 . 幸来告良(所以故 . 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 . (故交,老交情如:不如 . 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 . 厕(往,去意:然不自意 . 能先入关破秦(料想其意 . 常在沛公也(意图举:举 . 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 . (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 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 . ,起,立而饮之(感谢乃令张良留谢 . (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若:望洋向若 . 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 . 者(比得上闻:闻道百(听见且夫吾尝闻 . (听见,听说少仲尼之闻 . (见闻,学识而君幸 . 于赵王(宠幸则幸 . 得脱矣(侥幸大王亦幸 . 赦臣(幸好,幸而不幸 . 短命死矣(幸运始皇帝幸 . 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宁许以负 . 秦曲(使……担负负 . 其强(倚仗决负 . 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 赵(辜负肉袒负 . 荆(背负引:左右或欲引 . 相如去(拉引 . 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 . 车避匿(调转秦军引 . 而去(避开引 . 酒且饮(拿所以:而法其所以.. 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 败也(……的原因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 . 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 . 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 . 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 . 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 . 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 . 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 . 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 . 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 . 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 . 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 . 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 . 陪邻(连词,表目的斯亦伐根以 . 求木茂(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必竭诚以 . 待下(连词,表修饰纵情以 . 傲物(连词,表并列则思无因喜以 . 谬赏(连词,表承接则思知足以 . 自戒(连词,表目的,“用来”则思三驱以 . 为度(介词,把虽董之以 . 严刑(介词,用具告以 . 事(介词,把请以 . 剑舞(介词,用不然,籍何以 . 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 . 应(连词,来贵以 . 近知远(介词,根据,按照以 . 益所见(连词,来而:去今之墓而 . 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 . 死(连词,表修饰死而 . 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而 . 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 . 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 . 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縋而 . 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 . 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源不深而 . 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功成而 . 德衰(连词,表因果择善而 . 从之(连词,表承接则思谦冲而 . 自牧(连词,表目的劳苦而 . 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项王按剑而 . 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 . 啗之(连词,表承接焉:激于义而死焉 . (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 . (代词,代五义士吴之民方痛心焉 . (语气词,无实义子亦有不利焉 . (语气助词,表陈述焉 . 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 . 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 . (兼词,于之,在那里之:郡之 . 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 . 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 . 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 . 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 . 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 . (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 . 徒有其石也,而为之 . 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 . 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 . 过也(的何厌之 . 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 . 力而敝之 . (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 . (代词,代土地岂取之 . 易(天下择善而从之 . (它代百司之 . 职(的思国之 . 安(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董之 . 以严刑(人民项伯乃夜驰之 . 沛公军(到备他盗之 . 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野语有之 . 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 . 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 . 家(的其:以旌其 . 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 . 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 . 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 . 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 . 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 . 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 . 难也(代词,这又欲肆其 . 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吾其 . 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以其无礼于晋,且 . 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 . 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 . 为所虏(将臣死且 . 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激于 . 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 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 . 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 . 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 . 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 . 项羽曰(对贪于 . 财货(对于长于 . 臣(比得复见将军于 . 此(在为:以旌其所为 . (做吾社之行为 . 士先者(作为以大中丞抚吴者为 . 魏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为 . 五人也(是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 . 之记(替,给无亏为 . 之大道哉(作为则思三驱以为 . 度(作为为 . 天下笑(被相如为 . 上大夫(当,做……为 . 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赵王窃闻秦王善为 . 奏者(演奏为 . 一击(替,给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 . 劳(立下卒相与欢,为 . 刎颈之交(成为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 . 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 . 乐(作为窃为 . 大王不取也(认为君为 . 我呼入(替、给为 . 之奈何(对,对于何辞为 . (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因:不如因 . 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 . 留沛公与饮(于是,就3、古今异义(例至于.. 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吴之民方痛心.. 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非常.. 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 度(古:以之为;今:认为臣所以.. 去亲戚.. 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 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4、词类活用(例)词类活用(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露.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墓.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前.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仆.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函.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远近..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尽.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隶.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屈.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军...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厚薄..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亡.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鄙..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利..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境)东....乐盘游(意动用法,以……为乐).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将有作(动词作名词,兴建,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作.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使动用法,使神劳,使思苦)劳..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西.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廷.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前.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上.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上.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衣..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刃.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负.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完.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急.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破.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坚明..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归.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羞.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先后..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兄.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翼.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军.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目.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善.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小.用心爱心专心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急.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近.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王.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内.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破.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时.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东.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少轻..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美.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非.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亏. 5、文言句式(例)文言句式( 1)判断句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是寡人之过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