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阅读诗歌标题,思考,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明确:归。

2.用诗中原句回答:①诗人为何而归?②归往何处?③归后如何?明确: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②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③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3.思考,诗中“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分别比喻什么?表明了什么问题?明确:(1)“尘网”“樊笼”比喻官场,写出了官场的污浊、肮脏、压抑,以及对人性的束缚。

这两个比喻,表明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从而表达了他对官场极大的厌恶。

(2)“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的自比。

这两个比喻,意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后深受束缚,极不自由,表明了他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心志。

4. 思考,作者为何落入尘网?明确:“误落尘网中”。

说明入仕做官不是陶渊明的本意,而是一大失误。

①养家糊口;②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大济苍生。

而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

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于追名逐利,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5. “守拙归园田”中的“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明确:(1)“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技巧相对。

(2)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拙”字,本义是“笨”,引申义是“原始的、本真的”。

作者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

官场是个是非之地,一个政治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

作者追求生命中最本真的,即回归自然,与自然共存,不愿同流合污。

总之,作者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不仅是身体上的回归,更是精神上和心灵的回归。

6. 思考,文中描绘田园风光时写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明确: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人村、墟里烟、狗吠、深巷、鸡鸣、桑树、户庭、虚室。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9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9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9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思考,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上片赞扬了孙权东吴建权,抗击曹魏,刘裕抵抗胡虏,北伐立功;下片谴责刘义隆(元嘉)冒进误国,感怀民生多艰,自己壮志难酬。

2.自读全词,找一找下文章中有几处用典?各是什么?明确:上片:孙权、刘裕;下片:刘义隆、佛狸祠、廉颇。

3. 作者来到北固亭,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孙权:在京口建立吴国,建都建业(南京),抵抗了来自曹军的入侵,保卫了国家;刘裕:刘裕出生于京口寻常小巷陌,后建立刘宋政权,建都建康(南京),多次抵抗来自多方的入侵,守卫了国家。

共同点:两者均与京口一地有关,都曾勇猛抗敌,保卫家园。

情感:孙权:仰慕英雄鞭策自己,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刘裕:赞美英雄,对南宋即将北伐的激励,对自己报效朝廷的含蓄表达。

4.思考,哪些句子写到那了刘义隆、佛狸祠的典故,用这两个典故要表达什么意思?明确:“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写刘义隆冒进误国,作者借此典故讽刺了当朝统治者,表达了作者的谴责态度。

“难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写百姓安于异族政权统治,忘了记自己的宋代子民的身份,作者借此典故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积极救国的不满。

5.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用廉颇的典故结尾?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同学结合诗人的生平回答。

明确:词作结尾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用廉颇自喻,表达了自己空有政治抱负,却没有机会实现,壮志难酬的苦闷。

分析:廉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9课《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9课《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9课《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1.思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明确:(1)这几句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写人的动作神态,似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痕迹;第二层,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层,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

(2)七组叠词,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选用叠词,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更显示出感情之强烈。

“寻寻觅觅”写动作,写出了寻觅无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环境,写出了处境的冷清、心境的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写心理,写出了心里的沉痛凄厉。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定下了全词悲苦愁绝的基调。

表达效果:①增加形象性;②表达更确切;③音律和谐,声声悦耳。

(3)这几句直接抒情,表达的感情哀婉凄切,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

2.思考:词人为何说是“淡酒”?为什么词人看到“雁”会伤心?明确:(1)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的晚年生活是何等凄凉惨淡。

(2)①睹物思人。

此时,那似曾相识的雁儿再度飞过,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②这也表现了词人天涯沦落之感。

此时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因而说是“旧时相识”,可见,雁儿还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3.思考:如何理解“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词中蕴含的情感?明确:“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既指菊花枯萎凋谢,又指词人因忧伤而憔悴消瘦。

正是因为词人无心赏景,虽是菊花堆满地,却不想去摘赏。

然而,人不摘花,花却自己凋谢。

等到花自憔悴损,欲摘却不堪摘了。

这里既写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怜惜菊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令人回味。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7课《短歌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7课《短歌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7课《短歌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食野之.苹友人惭,下车引之.B. 何以.解忧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 何.时可掇同予者何.人D. 但为.君故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本题既考意义,又考用法。

要考生先依据文本推出选项中一个句子中的虚词,再将句意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来判定: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

A项,“之”,助词,的/代词,代指元方;B项,“以”,介词,拿、用/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C项,“何”,两句中都是疑问代词,什么;D项,“为”,连词词,由于,为了/动词,叫作。

C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C。

【点睛】文言虚词题,平时要学习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技巧,包括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特殊标志识记法,只有平时多关注和练习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题时才能得心应手,准确作答。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唯有杜康..杜康:这里代指酒B. 青青子衿.衿:衣服的交领C. 鼓.瑟吹笙鼓:弹D. 山不厌.高厌:厌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诗文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本题中,D项,“山不厌高”意思是,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

厌:满足。

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何时可掇.掇:拾掇B. 枉用相存.存:问候、探望C. 海不厌.深厌:满足D. 少无适俗韵.韵:气质,情致【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意的能力。

解答词题,要将选项中词语的意义与具体语境对照,看是否与语境相符。

考生可以综合排除法,选出最佳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秦伯说,与郑人盟B .失其所与,不知C .朝济而夕设版焉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A 项“说”通“悦”;B 项“知”通“智”;D 项“共”通“供”。

答案:C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郑人盟.盟:结盟 B .既东封.郑封:封地 C .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 D .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解析:B 项“封”,把……当成边地。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A .夜.缒而出,见秦伯 B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C 项与例句中的加点词语都是意动用法。

A 项,夜,名词作状语;B 项,军,名词用作动词;D 项,亡,使动用法。

答案:C4.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敢以.烦执事 C.⎩⎪⎨⎪⎧以其.无礼于晋吾其.还也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D 项,两个“焉”都是句末语气词。

A 项,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 项,以:介词,因为/介词,拿。

C 项,其:代词,代指郑国/语气词,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可译为“还是”。

答案:D5.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解析:A 项,“不能”的古今意思均指不能够。

B 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C 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橘.红(jú)喷.香(pèn)乾.坤(qián) 运载.火箭(zǎi)B.酒泉.(quán) 苛.刻(kē)落.色(luò) 百年陈酿.(niànɡ)C.诞.生(dàn) 涎.水(xián)横亘.(ɡèn) 断壁残垣.(yuán)D.途径.(jìnɡ) 茎.秆(jīnɡ)痉.挛(jìnɡ) 泾.渭分明(jìnɡ)解析:A项,“载”应读zài;B项,“落”应读lào;D项,“泾”应读jīnɡ。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A.倒记时朝阳辉映举国关注直刺九霄B.着陆场明枪暗剑不胜枚举大型试验C.催化剂返回技术九天览月预定轨道D.新纪元响彻全球漫漫征程通信设施解析:A项,“倒记时”应为“倒计时”;B项,“明枪暗剑”应为“明枪暗箭”;C 项,“九天览月”应为“九天揽月”。

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________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2)就在两年前,他还到四川雅砻江谷地________,一天内登上500米高的山岭,又降到1 000米深的峡谷。

(3)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________的时刻。

A.制订考察贯注B.制定考察关注C.制定考查贯注D.制订考查关注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1)“制订”指创制拟定;“制定”指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用在此处恰当。

(2)“考察”是“实地观察调查”之意,用在此处恰当;“考查”是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

(3)“贯注”指(精神、精力)集中;“关注”指关心重视,用在此处恰当。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百舸.孟轲.沉疴.枝柯.B. 怅.惘蚊帐.苌.弘伥.鬼C. 峥.嵘狰.狞挣.扎风筝.D. 寥廓.城郭.敦.厚淳.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题中A项,“舸”读“ɡě”,其余都读“kē”;B项,读音依次为“chànɡ”“zhànɡ”“chánɡ”“chānɡ”;C项,都读“zhēnɡ”;D项,读音依次为“kuò”“ɡuō”“dūn”“chún”。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挥斥..(力量)方遒怅.(失意)寥廓漫.(满)江B. 浪遏.(阻止)飞舟主.(主宰)沉浮鹰击.(搏击)长空C.百侣.(同伴) 激扬...(地位很高的人)..(激浊扬清) 万户侯D. 击水..(不平凡) 岁月稠.(多)..(击打水) 峥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重点考核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句子内容作答,题中A项,“挥斥”的意思是“奔放”。

“怅”在这里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

C项,“万户侯”在本词中指大军阀、大官僚。

D项,“击水”的意思是“游泳”。

二、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__________。

丙申新春,《中国诗词大会》也以__________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__________。

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2课《红烛》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2课《红烛》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2课《红烛》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初夏的黄昏,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穿着黑色的长衫,架着银边的眼镜,抱着他那大叠大叠的数年来钻研所得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当学生们__________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之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开讲,却__________地掏出他自己的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们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蔼然的一笑,问道:“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接受这gentleman风味的礼让。

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般__________的面容。

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迂缓的腔调,念道:“痛—一饮——酒—一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样地,他便开讲起来,讲他心仪的《楚辞》,讲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得意地把两个古人的诗句集成一副对联在课堂上吟诵:“劝君更尽一杯酒,()。

”显然,他像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惮烦向注册课交涉把上午的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

有时,讲到__________的时候,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穿着黑色的长衫,架着银边的眼镜,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B. 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C. 闻一多先生架着银边的眼镜,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大叠大叠的数年来钻研所得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D. 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昂然地像一位道士样走进教室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题
课后习题,有助于巩固知识哦,下面是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题,一起来做做看吧!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4.请简要分析“犹有花枝俏”中“俏”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俏”字的表达效果时首先要注意分析它写出了梅花的什么形态,然后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梅花的精神或品质。

【答案】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凸显了在恶劣环境中梅花傲岸挺拔的精神气质。

15.请分析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主要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可以从修辞等角度考虑作答。

【答案】 (1)反衬:上片主要用恶劣的生存环境来反衬梅花的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

(2)拟人:下片一个“笑”字赋予梅花人格化的特征,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16.在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前有一句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请分析这两首词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找出词里的关键词语,然后再联系词人的身份、心情等去分析。

【答案】毛泽东的词:表达了词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陆游的词:词人借孤高寂寞的梅花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操守和高洁的傲骨。

17.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扩写“鹰击长空”,要求所写语句符合表达方式的特点。

不少于40字。

(1)用描写的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能反映出事物的具体情形,如形、声、色、动态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用议论的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语句中有观点,有分析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语句扩展”类题目要注意分析题干的
要求,第一问要用描写的方式扩写,可以将鹰的外形、声音、动态、特点作为修饰语,加入到句中,应重点扩展“击”的具体动态。

第二问要用议论的方法,观点要明确,既可赞美雄鹰,也可赞美天空,支撑观点的句子不可太空泛。

解答这两问都要注意语言有文采,不超过规定字数。

【答案】 (1)一只矫健的苍鹰,奋力挥动着翅膀,翱翔在清晨的碧空,它在这阴森荒凉的山谷间盘旋、盘旋,陡然冲过冈峦重叠的高峰,飞向远方。

(2)雄鹰振翅高飞,划过天空。

那一片蓝天包容了它的不羁,承载了它的稳重。

为此,蓝天才多了一份神秘,多了一份美丽。

18.(2012南京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诗词教育”已成为某小学的办学特色。

走进校园,不仅处处可见学生的诗词作品,就连平时搞活动,也和诗词分不开。

为了营造诗词创作的氛围,学校把诗词创作和班级考评挂钩,每周检查反馈。

对学校的这种做法,有的反对,有的赞成。

请以赞成者的身份,仿照反对者的句式写一句话。

反对者说:实际功利色彩的考评,助长形式主义的风气,岂不是与诗教的初衷相悖吗!
赞成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时要注意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形式上,要注意分析例句所给的形式,即前两个分句的基本结构为动宾结构,宾语部分为偏正结构,第三个分句为反问句。

内容上,是对“诗词教育”做法的肯定,仿写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

【答案】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倡导诗意栖居的生活,不该从小学开始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