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2——书籍设计的历史回顾

合集下载

《书籍设计》第二章 书籍的结构与形态

《书籍设计》第二章  书籍的结构与形态

式和内容传承上具有连

续性。内文页是读者视

觉接触时间最长的部分,

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
了读者的心理状态。
课外实践
前往图书馆或书 店,搜集 8 ~ 10 本结构比较完整的 书籍,分析它们的 结构特点。
第二节 书籍的形态
一、平装
平装又称简装,是现代书籍的基 本装帧形式,其特点是以用较牢固、 厚实的软质纸制作的封面,将书芯包 住,并使封面的书脊与书芯的书背粘 牢,构成一个整体。
《A PAIXĀO DAS ORIGENS》书签带

书签带是指一端粘贴

在书芯的天头脊上,另一

端不加固定,放在书页中
起书签作用的丝带。书签
书 签
带虽小,但属于外观装饰

材料,可影响书籍的外观
效果,所以不可忽视。
Shu ji
二、 书籍的内部结构
《81 面相》前环衬
环衬又称环衬页,是位于封
面之后、封底之前,连接封面、
二、 书籍的内部结构
( 七 ) 篇 章 页
《美之为物》篇章页 篇章页又称辑封,是指在正文各篇章起始前,印有篇章名的一面单页。在设计 篇章页时要求字体、图形、色彩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
Shu ji
品 设计之
《美之为物》是一本讲述人体之 美的书,将男女的美通过刚与柔来充 分展现。全书的亮点是直角与圆角的 书角设计,直角指代刚直的男性美, 圆角指代圆润的女性美。该书大到书 本边缘,小到图片边框,都用这两种 截然不同的外部形态来区别和统一, 使其设计新颖,色彩丰富,富于内蕴。
设计之道
书籍设计应是在信息编辑思路 贯穿下,对封面、环衬、扉页、序 言、目次、正文体例、文字、传达 风格、节奏层次、图像、空白、纹 饰、线条、标记、页码等内在组织 体,从“皮肤”到“血液”的四次 元的有条理的视觉再现。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DYB014学分:3.5 总学时:60 实践:40讲课:洪梅开课对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2年级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本课程的性质:书籍装帧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必修专业课,着重讲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书籍装帧设计能力。

2、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书籍装帧》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程序及设计技巧,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及掌握运用专业技能和对书稿的理解, 设计出与书籍内容相应的阅读环境, 实现良好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

为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打下良好基础。

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的成型设计,设计者必须从属于书籍原著的内容体裁来进行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进行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能力,从而达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水平。

学生要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功能与形式,熟悉书籍装帧设计的工艺制作过程、装帧材料的种类、质地、性能,并在对书籍装帧设计有了总体把握后进行整体效果的设计。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讲授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掌握书籍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它们在书籍中的结构特性和表现特征。

教学必须启发学生的创意思路,引导学生构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实际,组织学生看资料,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形象和直观教学;强化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书籍版式、结构、材料的设计及选用原则,能独立进行书籍设计。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书籍装帧设计概述一、书籍设计的历史回顾我国最早的书籍形态--简牍装;现代的书籍形态--本装,精装和多发媒体光盘册页的书籍形态--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历史上应用最久的书籍形态--卷轴装;同卷轴向的过渡的书籍形态--图装和径折装二、现代书籍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1)书籍设计在中国的发展(2)书籍设计在西方的发展三、对书籍设计的认识第二章书籍开本及书籍装订书籍装帧的构成部分一、开本的概念1.开本的认识2.纸张的裁切方法(印刷工艺1.工艺 2.制版 3.纸张 4.装订)二、书籍开本设计三、书籍装订1.平装2.精装第三章书籍装帧的语言及其设计原则一、书籍装帧设计的主要内容:1.开本设计、2.封面设计3.书籍函套设计4.护封设计5.内封设计6.环衬设计7.扉页设计8.目录、章节员设计9.正文、插图设计二、书籍内容的整体结构1.书籍形态的整体把握2.书籍整体的策划与构成三、书籍装帧设计的原则1.思想性2.整体性3.独特性4.时代与实践性第四章书籍封面的设计艺术一、平装书的封面设计艺术二、精装书的封面设计艺术三、封面设计的基本方法第五章书籍装帧的版式设计艺术一、版式设计的概念二、版式风格三、书籍版式设汁的基本流程(1、审题 2、立意构思3、选择印刷工艺4、电脑制作5、制版、打样6、校样、付印)1.版心2.排版3.字体、字号、行距与字距4.图文协作四、版式中正文设计的其他因素1.标题2.段落3.页码4.页眉5.注文五、书籍装帧的版式设计图文配合版式(1).以图为主(2).以文为主(3)图文并重书籍装帧整体设计1、形式与内容的整体关系2、封面与封底、书脊的整体关系3、书籍装帧与印刷工艺的整体关系作业要求:作业一:3套书籍版式设计(自命题)要求: 1、手绘、电脑设计结合;2、16开尺寸作业二:命题书籍内页设计/版式设计要求: 1、根据书籍内容进行插画设计2、两种类型插画,手绘一种,电脑制作一种。

书籍设计1——书籍设计概述

书籍设计1——书籍设计概述

(3)、设计创意新颖、超前的原则。 书籍设计观念的超前(如设计创意、表现形式、材料、印刷装订工 艺等超前),才能给人以新颖的感觉,使读者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书籍作品才会焕发出无穷魅力。
(4)、书籍设计与印制工艺水平相一致的原则。
了解当前印制工艺水平,充分利用先进的印制工艺来创造书籍的美,同时要了解当前印制 工艺的局限,如印制或装订工艺的要求达不到,则调整设计方案。
书籍设计是以书籍的整体为载体的多侧面、多层次、 多因素、立体的、动态的系统工程。书籍设计包含了 书籍所需的材料与工艺的总和。它是书籍设计者以情 感与想象来创作和表达,把握、反应书籍内容的特殊 方式。
第二节 书籍设计的范围
传统意义上的书籍的功能主要是记述史实和保存知识,书籍设 计的工作仅限于美化、保护书籍。现代意义上的书籍设计始于 工业化时代,书籍在传播文明的同时,自身形成了一个造就全 球性阅读空间的流通产业。书籍既是思想意识的结晶,又具有 商品流通的一般功能。设计师除要考虑书籍的开本、材料、形 式、字形、印刷形式等一系列因素外,还要考虑如何使图书畅 销。
8、趣味性 指的是在书籍形态整体结构和秩序之美中表现出来的艺术 气质和品格。具有趣味性的作品更能吸引读者,它常常以 轻松、幽默的手法引起阅读趣欲味性望。
第四节 书籍设计者应有的修养
一个好的书籍设计师要具备书籍整体策划的能 力、文字加工能力、市场前景预测能力。要具 备如下素质: 1.掌握书籍设计的基本知识。 知道什么是封面、书脊、勒口、以及开本、材料、印刷工 艺等知识。要懂得什么是精装、什么是平装,以及书籍设 计艺术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
本周作业
选择自己喜爱的版面文字、图形、色彩等设计的基本要素进行临摹或 编排练习不少于40个方案(其中文字类10个、图像类10个、色彩类10 个、综合类10个)。 要求:文字、图像、色彩三要素协调统一,搭配合理,反映时代气息。

书籍设计概述PPT课件

书籍设计概述PPT课件

线装本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1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书籍设计概述
• 书籍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 书籍: 载体,是用文字,符号等经雕刻,抄写或印刷的图文 著作物,由封面,护封,封腰,扉页,内页等构成.是表达思想,传达 知识,交流经验的工具。
• 书籍设计:指对开本,字体,版面,纸张,印刷,装订和材料进 行实现的艺术设计,从原稿到成书的整体设计,也称为 装帧设 计。
• 书籍设计的主要目的:在视觉上吸引读者,同时要体现该 书的基本精神和内涵,以艺术的形式帮助读者理解书的内容 。
• 起源与发展
• 结绳记事 • 汉字的发展(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 • 书籍的装订:
1.简和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卷轴装
3.经折装
4.旋风装
经折装
卷轴装
5.蝴蝶装
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 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 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 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 然后裁齐成书。蝴蝶装的书 籍翻阅起来就像蝴蝶飞舞的 翅膀,故称“蝴蝶装”。蝴 蝶装只用糨糊粘贴,不用线, 却很牢固。
6.包背装
把印好的书页白面朝里,图文朝外对 折,然后配页后,将书页折缝边撞齐、压 平。再把折缝对面的级边,粘着千供包背 的纸页上,包上封面,使其成为一整本书。 这样的装订方式称为包背装。包背装实是 线装本的前身。
7.线装本
将单面印好的书页白面向里,图文朝外地对折, 经配页排好书码后,朝折缝边撞齐,使书边标记整齐, 并切齐打洞、用纸捻串牢,再用线按不同的格式穿起 来,最后在封面上贴以签条,印好书根字(即书名), 成为线装书 。

中外书籍形态设计发展进程

中外书籍形态设计发展进程

但是,由于简策有分量重,占地方,使用不便等很多缺点,就逐渐被一 种更轻便的帛所替代。

绘写在丝织品上的形态
• 帛书——古代丝织品有帛、缯、缣、素等名称
,所以这种书就称为帛书、缯书、缣书或素书

帛书的抄写方法,是用手抄写在缣帛上,
写完一块,再续写一块,然后把它们粘连在一 起,加上一根轴,卷成一束,便成卷轴。卷口
又不失民族特色,对封面、插图、书名、 排版等都非常重视。
• 研究中国传统书籍艺术,注意吸收外国书 籍艺术的精华,亲自设计的书籍把名族风 格和时代特征融合起来,创造中国风格.

同时,鲁讯也主张设计者在图案适 当的位置签署自己的名字,以示负责和
荣誉。他亲自设计的书籍能把民族风格
和时代特征融合起来,创造出现代书籍 艺术的中国风格。
• 春秋时期,私人著作逐渐增多,对书便于携带的要求加 强,于是出现了在丝织品上写的书。丝织品当时有帛、 缣、素等。帛柔软轻便,携带和保藏都很方便,帛书的 左端包一根细木棒做轴,从左向右卷起,成为一束,便 为卷轴。卷口用签条标上书名.但帛造价昂贵,不利于广 泛使用。

而东汉以后,造纸术的发明, 为人类文明掀开了新的篇章。文字 依附的材料,渐为纸张所代替。 纸书的最初形式是沿袭帛书的,依 旧采用卷轴装。轴通常是一根有漆 的细木棒,也有的帝王贵族采用珍 贵的材料来做轴,如琉璃、象牙、 珊瑚、紫檀等。卷子的左端卷入轴 内,右端露在卷外,为保护它另用 一段纸或丝织品糊在前面,叫做镖 。镖头再系上各色丝带,用作缚扎 。从装帧形式上看,卷轴装主要从 卷、轴、镖、带四个部分进行装饰 。“玉轴牙签,绢锦飘带”是对当 时卷轴书籍的生动描绘。卷轴装的 纸书,从东汉(公元2世纪)一直沿 用到宋初(公元10世纪)。

书籍装帧设计

书籍装帧设计
1、全开纸,我们把一张按国家标准分切好的原纸称为全开纸。
2、目前最常用的印刷正文纸有:787mm× 1092mm和889mm × 1194mm 两种
图2 -1 常用全开纸尺寸
• 把787毫米× 1092毫米的纸张,开切成幅面相等的16小页,称为16开。 • 切成32小页,称为32开,其余类推。 • 较大尺寸的纸张开切为大16开或大32开,类推。
二、确定书籍开本大小需要考虑的因素
开本就是一本书的大小,也就是书的面积。
只有确定了开本的大小之后,才能根据设计的意图确定版心, 版面的设计、插图的安排和封面的构思,并分别进行设计。独特新 颖的开本设计必然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1.书籍的性质和内容
书籍的性质和内容,因为书籍的高与宽已经初步确定了书的性格 。 “开本的宽窄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窄开本的书显得俏,宽的开本 给人驰骋纵横之感,标准化的开本则显得四平八稳。设计就是要考 虑书在内容上的需要。” ——吴勇
图2-19 开本设计
(4)青少年读物一般是有插图的,可以选择偏大一点的开本
图2-20 开本设计
图2-21 开本设计
图2-22 开本设计
图2-23 开本设计
(5)儿童读物因为有图有文,图形大小不一,文字也不固定,因此可选用大 一些接近正方形或者扁方形的开本,适合儿童的阅读习惯。
图2 -14 开本设计
图2-15开 32 开 的三分之一大, “三上”一词见于宋 代欧阳修的《归田录》,意为“马上、 枕上、厕上三部分的 “中国古典精萃”,就是为了鼓励读 者同样抓紧时间、多读好书。开本设 计得这样小,一来有“袖珍”之便, 以便读者随身携带、随时阅读,二来 可以降低成本,让较低的书价方便更 多的人。
离,粘在同一张带有卷轴的整纸上面,如鳞状有序排列。旋风装是对卷轴装的改

书籍装帧的历史发展

书籍装帧的历史发展
(三)纸张时代
1.卷轴装 在最初有纸张的时候,人们还是继续采用与简帛书一样
的卷装结构,经过在纸张上的书写,然后以卷轴形式卷 装成册,在中国最繁荣的隋唐时代一直是以这样的形式 制作书卷,而当时随着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的流行,人 们开始广泛地阅读、收藏书卷,所谓 “读万卷书”指的 就是这种卷轴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中国书籍的发展
5.包背装 包背装是在蝴蝶装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装帧形式,将书
页文字向外对折,折叠处为书口,用纸捻装订成册,再 以一张纸绕书背粘贴,形成书籍的封面封底,这样的装 订形式,是书籍在翻阅中更加连贯。 6.线装 线装书与包背装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在明朝中叶,人们 开始用线代替纸捻来装订书籍,使书籍更加牢固,同时 ,也不再采用包背式的封面形式,开始采用单页的封面 与封底分别固定在书的两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中国书籍的发展
但是,这种书籍的形式也存在着较多的使用问题,庞大 的体积与重量使其不便携带,因此有了人们形容读书读 得多为“学富五车”的说法。由于这种简策串连的绳子 在长期的使用中极易断开,出现“错简”现象,使得简 策不便于收藏,人们一直不懈地寻找着新的书写材料。
2.帛书 帛书是以白色的丝织品为书写材料。在装帧的形式上,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西方书籍的发展
威尔·H.布拉德利(William H.Bradly)(美国) 布拉德利是美国“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他的设计在比
亚兹莱的绘画基础上加以创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插图 手法,以重复的线条进行图案设计,打破之前的仅仅用 黑白对比进行造型的特点,黑白在他的设计中只做衬托 线条、色彩。 埃尔·李西斯基(EI Lissitzky)(俄国) 李西斯基是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影响非常 深远,尤其是构成主义风格的影响最大。他在德国期间 ,设计了大量的书籍,他还广泛采用了照片拼贴来设计 ,并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技术。

第二章 外国书籍设计的发展与流派

第二章 外国书籍设计的发展与流派
• 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风行全欧洲。人文主义者与印 刷商、出版商密切合作,借鉴加洛林王朝的手抄本中 的字体并融合古代简洁铭文的特征,创造了完美的罗 马体铅字。印刷商阿尔多·马努佐模仿人文主义者手稿 中的草书,创造了优雅的斜体字
• 1486年在美因茨印制的《圣地朝拜》是印刷史上第 一本关于游记的书籍
(六)现代书籍的发展
意大利的未来派
• 在版面设计方面进行了实验性的创作 探索。
• 最大的特征是对视觉语言具有力度的 运用。
提倡“自由文字”的原则,否定传统 的文法和惯常的编排方法,呈现无政府主 义
式的、不定格式的布局,诗一般的文字 组合。
• 代表——意大利未来派诗人马里内蒂 的“自由语言”宣言 。
俄罗斯构成主义
• 俄罗斯构成主义设计主张艺术为政治服务
现代主义
• 现代主义的书籍设计充满着个性、主观性、民主性和革命性。
“大众化的波普艺术”
• 积极将书籍内容的叙述中注入大众传媒式的流动性图像影视手段,表达出形式 多样化、具有表现力的图文语言
概念美术设计
• 运用具有表现力的各种手段,注入全新概念的设计,既不损害作品主题本身, 进而创造容有预见性和极限抽象意境的概念美术设计
荷兰风格派
• 主张艺术需要“抽象和简化” • 设计追求纯洁性、必然性、规律性和非对称性,反复运用纵横几何结构.
超现实主义
• 从潜意识中关注周围世界的方法,描绘梦呓及超越世界
包豪斯
• 吸收荷兰风格派和俄罗斯构成主 义的探索成果,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 • 设计中强调编辑、版面、逻辑、 理性的重要性,强调简洁明快的艺术 取向,具有主题鲜明和富有时代感的 特点,为世界书籍设计留下了影响深 远的艺术财富。
其中引入注目的是德国的表现主义… … • 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 • 代表:以凯尔希纳为首的“桥社”俱乐部和康定斯基为首的“肯骑士”俱乐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骨、龟甲上的甲骨文,以及 青铜器上的钟鼎文,都是最初 的书籍形式。但它主要是记载 当时统治阶级的情况,而不是 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的著作,因 此还不能称其为书籍。最早具 有书籍属性的,应该是中国的 简策和欧洲的古抄本。
1、简策
写有一行文字的竹(木)片称简,将一篇文 章的简用绳按顺序编在一起称简策,卷起后 装入布袋称“帙”。重要的文章写在二尺四 寸长的简上,一般的文章简长仅一尺二寸。 是中国古代早期书籍形式之一,起源于西周, 行用于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后四世纪。(见 图)。
4、旋风装
旋风装实际上是经折装的变形产物(见图)。 它是用一张大纸对折起来,一半粘在书的最 前面,另一半从书的右边包到背面,粘在末 页。如果从第一页翻起,一直翻到最后,仍 可接着翻到第一页,循环往复,不会间断, 因此得名。卷起后外观如卷轴。这是唐代曾 使用过的一种装帧形式。
5、梵夹装
仿印度贝叶经的一种装帧形式。书页为长条形,中有二孔顺序穿线,前后用木板作封。流 行于唐、五代。今藏文佛经仍用这种形式。
第二节 现代书籍设计
现代书籍设计艺术的发起以英国设计家威廉·莫里斯为代表人物。莫里斯十分注 重书籍设计,他主张从植物纹样和东方艺术中吸取营养,书籍设计十分幽雅, 简洁美观,且讲究工艺技巧,制作严谨。莫里斯的努力唤醒了各国提高书籍艺 术质量的责任感,刺激了其他国家在类似途径上的探索。在英国、德国和美国 产生了一批私人的小印刷所,其目的主要是为一些书籍爱好者生产精美的书籍。 他们致力于美观的字体、讲究的版面设计、良好的纸张和油墨,以及漂亮的印 刷和装订。各国的艺术流派也为现代书籍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最大 的是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印象派、超现实主义、光效 应主义、照相现实主义等。各艺术流派在书籍的版式、插图及护封设计上都注 入了新的内容,改变了人们的视觉习惯,形成现代数据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由于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束缚,书籍的生产和艺术表现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 状态。公元19世纪以后,中国开始采用欧洲的印刷技术,但发展缓慢,直到20世 纪初,现代的机械化印刷术才取代了一千多年来的手工印刷术的地位。
由于现代印刷术的影响,书籍的形式和艺术风格发生了变化。书籍的纸张逐渐采 用新闻纸、牛皮纸、铜版纸等,原来的单面印刷变为双面印刷,文字也开始出现 横排。这样,更有利于书籍生产和阅读。
书籍设计
第二讲 书籍设计的+ 历史回顾
第一节中国传统书籍设计艺术
中国是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书籍的设计与制作也有着丰富的历史。 书籍产生的前提是必须有文字,文字是书籍产生的基本条件。远古时期,人类 除用语言传递信息外,还用结绳来记载事情,即把绳子打成各式各样大小不同 的结,代表不同的事情和含义,用以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结绳可以传到几里 以外的部落,也可以传给后代。《易经》里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 之以书契。”此外,人们还在陶罐上涂有规则的符号,也是最早的记事方法。
8、包背装
与蝴蝶装的折法正好相反,包背装是将书页沿中缝 文字向外折迭,书页排序撞齐,穿孔用纸捻订牢, 先将订口边裁切粘上书皮,最后裁切上下书口而成。 该形式起源于南宋,盛行于元代。
9、毛装
折页方法如包背装和线装,仍然是版心所在折边朝 左向外,文字向人。集数页为一迭,戳齐出口,然 后右侧打眼穿捻,不用线订。有的除书口外其馀三 边不切齐,毛边参差,这种不加封面、不切书口、 不用线订、而只用纸捻粗装的形式,就称毛装。
2、卷轴装
纸写本最早的书籍装帧形式,从简策形式演 变而来。它是将印好的书页,按顺序横向拼 接起来,最后粘上竹木制成的轴,书的外口 贴以木片,系以丝带,用以捆绑书卷,最后 在卷口背面签条上写上书名。南北朝开始流 行。唐至五代最为盛行。并沿用至今。 (见图)
3、经折装
将书页按顺序裱贴成长条后,再按书页尺寸 反复折迭,前后用厚纸作封的一种书籍装帧 形式。较为考究的书,还要装入函套保存。 多用于佛经写印本,所以称为经折装。起源 于唐代,流行至今。
7、线装
这是至今仍延用的一种装帧形式。线装折叠方法与包背装相似,只是封皮与书页同时三 面裁切后,再在订口处穿线订牢。线装起源于五代,但使用较少,明代中期才开始盛行。 并流传至今。它不用整纸裹书,而是将前后分开为封面和封底,不包书脊,用刀将上下 及书脊切齐,打孔穿线,订成一册(见图)。一般用四眼订法,也有用六针眼和八针眼 的,讲究的还在上下角用丝织品包角。线装书的结构为:书衣(封面)、护页、书名页、 序、凡例、目录、正文、附录、跋或后记,与现代书籍次序大致相同。
பைடு நூலகம்、蝴蝶装
将印页沿中缝向内折迭,按书页顺序撞齐,沿折缝 一边用浆糊粘牢,用厚纸(或织物裱纸)包封后三 面裁切的一种书籍装帧形式。起源于五代,盛行于 宋元。在书籍史上开创了册页装的时代。 这是一种 完全新的订帧形式,它首创的版面规格形式,版面 行格的装饰,书籍的版权和目录,注文的排列形式 等都为后来书籍所效法。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文化上出现了新的高潮,这一时期的书籍艺术也有了较 大的发展。鲁迅是中国现代书籍艺术的倡导者。他亲自进行书籍设计,介绍国 外的书籍艺术,提倡新兴木刻运动,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除封面外,鲁迅还对版面、插图、字体、纸张和装订有严格的要求。鲁 迅不但对中国传统书籍装帧有精深的研究,同时也注意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 因此,他设计的作品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风格相结合的特点。随后,许多画家 也参与了书籍的设计和插图创作,如陶元庆、丰子恺、陈子佛、司徒桥、张光 宇等,他们的研究与探索都为我国的书籍设计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书籍设计相比,我国的书籍设计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 反映在设计观念滞后和技术手段落后两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化的; 浪潮促使市场出现了大量的书籍设计作品,其中不乏平庸、媚俗之作,但正是在 这种书籍设计已获得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一部分设计师才重新审视书籍设计的任 务问题。 90年代以来,我国一批书籍设计家们一方面虚心学习先辈们的经验,一方面大 胆更新观念,创造崭新的书籍设计理念。这其中以吕敬人先生最为突出,他提出 书籍设计的形态学概念,为我们展现了全新的设计理念。他的设计作品温文儒雅, 有着浓厚的传统风味,同时又体现着简约的现代风格,广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