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寻根

合集下载

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

2、文学之根虽在文化,但却并不等同于 全部的民族传统文化。
李杭育在《理一理我们的“根”》中说:“中国 的文化形态以儒家为本。儒家的哲学浅薄、平庸, 却非常实用。”
3、对民族文化应该作出新的判断和认 识
寻根文学试图通过对民族本土文化沉积的 发掘,“寻找东方文化的思维和审美优 势”,建立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学品格。
六.寻根小说的历史变革作用
局限: 对于‚根‛的理解的静止性和非历史性, 导致了一些作家一味的沉迷于古、俗、粗、 野之中,表现出贵远贱近、向虚背实的倾 向。
80年代小说
寻根小说
王安忆的《小鲍庄》
以平实朴素的语言,非线 型散点透视的叙述方法, 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浸透着 传统文化几近封闭状态的 村庄和一群农民的生存状 态。表现上看,这里民风 古朴,讲究仁义,敬老爱 幼,其实贫穷、落后、愚 昧,甚至人性被扭曲。
3、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
作家们在对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糟粕进行否定的同 时,也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 在寻根文学中,被认为最能显示传统文化精神的 是阿城的小说。他以《棋王》、《树王》、《孩 子王》奠定了他在寻根文学中的坚实地位,以他 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的道家文化的追寻成为最 有特色的寻根小说代表人物。
寻根小说
一.“寻根文学”概念
1983年前后,一些作家 把目光投向了民族文化,尝试 以现代意识去关照民族文化 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深层的文 化积淀,从文学与文化的关 系中去寻求民族文化的根。 主要代表作家:莫言、韩少 功、王安忆。
二 、文化寻根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
寻根文学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在当代文 坛上的以“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 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种类。85年,韩少功、 阿城、郑义、李杭育等青年作家发表文 章,正式提出“文化寻根”的口号,意 欲对民族文化精神返本求源,挖掘民族 性格中的民族文化素质。主要代表作有: 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 庄》、阿城的《棋王》等。

中国文化与领导智慧

中国文化与领导智慧
中国文化 领导艺术
本人的“四个基本不 讲”
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假话基本不讲; 愤世嫉俗、牢骚满腹的怪话基本不讲; 句句正确、句句没用的废话基本不讲; 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什么要谈中国式的领导智慧?
一个鄙弃传统文化的民族必定是无根的民族 一种缺乏民族特色的领导注定是低效的领导
这种圆融变通的特质有时还能形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思路。但丧失了原则性的灵活性则容易招致对规则的 破坏,产生新的不公。
给法官送礼; 悬崖前的军训
2、中国文化是重人情讲面子的关系文化
(1)重“人情”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之一。 (2) “面子”与“气节”是中国人的基本生存信念。 (3)“关系网” 是中国人的基本生存境遇;关系就是生产
古代故事:楚成王死要面子
所谓“死要面子”,就是说,宁愿死,也要面子。公元前626年(鲁文 公元年),楚成王被儿子商臣(即后来的穆王)逼死。然而吊死以后,却 怎么也不肯闭上眼睛。不肯闭眼睛的原因,倒不是觉得自己死得冤枉, 而是拿不准那些不肖子孙会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谥号。“谥号”是古 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等人死后,获得的一个带有盖棺论定性质的 称号。它是对死者的总体评价,也是死者最后的面子,非争不可。起 先议定的谥号是“灵”。这是“恶谥”:“乱而不损曰灵”。成王一 听,便不肯闭眼睛。子孙们见他“死不瞑目”,没有法子,只好改谥 为“成”。这是“美溢”:“安民立政曰成”。成王这才满意地把眼 睛闭上。这位老兄,虽然死于非命,但死了以后,却好歹把面子争了 回来,所以终于“死可瞑目”。因此,作为一个领导,当你批评下属 的时候,尽量不要让他觉得很丢“面子”;当你反驳或建议上级的时 候,请你给他保留面子。否则,一旦你严重伤害他的自尊,不但工作 可能不能正常开展,弄不好他会记恨你一辈子。

寻根文学的文化意义

寻根文学的文化意义

寻根文学的文化意义从文化寻根看传统文化热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文学界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以韩少功为代表的寻根作家,他们利用自己曾下乡、接近农民日常生活的经验, 进一步寻找散失在民间的传统文化价值。

时光如逝,寻找传统镜头转眼聚焦在进入新世纪的头几年,《百家讲堂》将一场以研读论语为名的国学热遍及中国各个阶层.这两者有什么关系?有学者(董乃强,中国孔子协会理事)认为,当今的文化热,即当年的寻根热的延续。

两者在产生背景、指导思想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

寻根文学发端的那个年代,正是中国社会从动乱走向稳定时候,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社会形态发生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人们思想开始跳出阶级的囚笼,旧的意识形态显然无法对现实发挥积极作用。

面对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西方的现代文化思想也与其他经验和技术一起进入中国,是再次毫无保留的全盘接受还是批判性接纳?茫然中的人们需要令人信服的答案。

于是,人们寻求答案的眼睛转向曾被自己亲手打垮的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上.作为文坛上力量日益成熟的知青作家们需要树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志,改变文学受到政治控制的现状,“寻根热”在这样的背景下首先出现在中国文学界。

知青作家们通过一篇篇富有黄土气息的文学作品,将这股思潮推向顶峰.传统文化热兴起的背景,虽没有权威论断,但个人认为有三点:第一,这与中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国家地位,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关系。

作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标准之一的文化影响力,在全球化进程中日益凸现重要性。

新时期“崛起"的含义不单是做个经济强国、军事大国而已,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文化领域里发起的新的“争夺战”。

例如,我们的近邻韩国将端午节、屈原、汉字、孔子申请世界遗产;日本早在多年前通过漫画、动漫、电影向世界宣传日本的武士道文化及本国价值观。

中国在这方面也不能干于人后。

寻根问祖,探寻血脉里的中国精神实践活动

寻根问祖,探寻血脉里的中国精神实践活动

寻根问祖,探寻血脉里的中国精神实践活动
寻根问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对祖先、家族、故土、文化等方面的追溯和探究。

以下是一些探寻血脉里的中国精神实践活动:
1.祭祖:在清明、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按照传统的礼仪和方式进行祭祀活动。

祭祖既是对祖先的缅怀和感恩,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

2.拜大老爷:这是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信仰活动,人们会前往庙宇或涂鸦中的大老爷庙进行拜祭,祈求安宁和保佑。

3.传统节日庆祝: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人们会在这些节日里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舞狮、放烟火、吃团圆饭等。

4.书法、绘画、剪纸等文化艺术活动:这些传统文化艺术活动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和练习,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传承精神。

总之,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小度写范文[文化寻根与价值关怀] 关怀生命价值包含哪些方面模板

小度写范文[文化寻根与价值关怀] 关怀生命价值包含哪些方面模板

[文化寻根与价值关怀] 关怀生命价值包含哪些方面一、“文化书法”提出的时代语境仰望中国文化艺术的星空,可谓群星璀璨。

其中,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并占据核心位置的一个星座便是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凝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智慧和文化基因,“是一种体验生命本体的审美符号。

它浸淫于中国古老的哲学美学之中,在笔飞墨舞的音乐律动中,完成一种时空的审美形式”,[1]它的点线变化、结体取势、章法布局以及笔墨情趣等,蕴含着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商周以降,书法艺术的风格因时代而嬗变:商周的朴拙,秦汉的气势,魏晋的风骨,盛唐的法度,以及宋元的“尚意”和明清的“尚趣”,书法艺术承载着中华文明发展的足迹,历经数千年沧桑总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精神,传递出历史文化的审美魅力。

时至今日,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现代文明和后现代文明的强势入侵,中国的文化主流经历了大众化转型,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新的特征:“在功能上,它成为了一种游戏性的娱乐文化;在生产方式上,它成为了一种由文化工业生产的商品;在文本上,它成为了一种无深度的平面文化;在传播方式上,它成为了一种全民性的泛大众文化。

”[2]在文化的大众化转型的语境下,中国的影视、文学,包括艺术品都成为了供大众消遣的手段,渗透着商业策划的痕迹。

大众文化所具备的商品性、时尚性和媚俗性在当下消费型社会里得以充分展现,而作为中国国粹的书法艺术则日渐式微,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些从事书法创作的人以功利的目的和游戏的心态对待书法艺术,一味将书法艺术大众化、世俗化,甚至按照西方的理念趣味消解中国书法传统,营造出所谓的“西化书法”和后现代的书法行为艺术。

几乎与此同时,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与文化主流的大众化转型形成参照,那就是“国学热”的出现。

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学的行情一路飙升:国学班开办、国学大师开坛、国学博客圈开放、孔子学院、孟母堂等纷纷成立……真可谓“千年礼乐归华夏”。

追溯起来,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其实是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危机和精神危机的一种折射。

12寻找文化的根

12寻找文化的根

三、寻根文学的分类与特征


对“根”的理解:根——文化——传统(南方:楚辞——绚丽——凤— —浪漫主义——怎么写;北方:诗经——质朴——龙——现实主义——写什 么)一是指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或民间文化,如韩少功的“楚文化”、李杭 育的“吴越文化”、贾平凹的“秦汉文化”;二是指蛮荒色彩的原始生活形 态,如乌热尔图(鄂温克族)写传统生活方式的痛失、郑万隆(女真人使犬 部)、扎西达娃(藏族)写藏族原始生活形态与现代生活的交织、李佗(达 斡尔族)北京知识分子圈子中“新古派”代表;三是指传统的精神信仰和文 化价值观念,如王安忆《小鲍庄》——仁义(礼仪之邦、捞渣),阿城“三 王”——庄禅,张承志“回民系列”——伊斯兰的“哲合忍耶”精神 对“根”的态度: 一是认同,指望用传统精神疗救现代精神疾病;(阿城、张承志、郑万 隆、乌热尔图) 二是批判,表现为一种反讽性观望,(韩少功的《爸爸爸》鸡头寨、丙 崽——古老的思维方式的象征,王安忆《小鲍庄》 三是矛盾,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最后倾向于对传统的眷顾(李杭育、郑 义、贾平凹)
二、产生的原因
1)、80年代中期兴起的“文化热”在文学 艺术领域的直接反映。
2)、世界文学“寻根”潮流的影响。 前苏联一些民族作家(如艾特玛托夫、阿斯塔菲 耶夫等)对异族民风的描写、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作家(如马尔克斯、阿斯图里亚思等)关于印第 安古老文化的阐扬以及日本川端康成的具有东方 风味的现代小说,对中国年轻一代作家是深有启 发的。这些外国作家的作品在表现出浓厚的民族 文化特征和民族审美方式同时,又分明渗透了现 代意识的精神,既富有民族文化独特性,又融合 了现代感的创作倾向,为主张“文化寻根”的中 国作家提供了现成的经验和有效的鼓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组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三组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END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作为一名骄傲的中国人,我们要 了解并发扬我们自己的文化!!!
《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教熊、罴 (pí )、貔(pí )、貅(xiū )、豹、虎, 以与炎帝战于阪(bǎn)泉之野。”其中的“熊、 罴、貔、貅、豹、虎”实际上是指以野兽命名 的六个 氏族 。
古代姓氏图腾
周武王灭商以后,追 封前代圣王的后人, 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妫 (guī)满,封他为陈 侯。其子孙后来就以 国为氏,就是 陈 氏。
传统节日之四:七夕
旧时民间七月七日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当时对这 一天兴趣最大的,还是年轻女子。她们穿新衣,拜双 星,并乞巧。 穿针乞巧是七夕中女儿们的节目之一,据说在汉代 已经盛行。 还有一种游戏节目是七位姑娘互相邀约,结伴在七 夕之夜的园庭,各以巾帕遮目,然后仰首向天,面对 牛郎织女星,根据所看到的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
传统节日之二:清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清明节为农历四月五日。清明祭祀坟 墓的俗例,自汉相沿承袭,以后普及民间, 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孝子贤孙都要到郊外 祭祖扫墓。 踏青是陪衬清明的副节目,扫墓之余, 一家大小因利趁便,就在山野间游乐一番, 顺手折支柳枝戴在头上,等到入暮回家。
传统节日之三:端午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 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 蒲、赛龙舟、吃粽子、拴五色线、挂香包、 饮雄黄酒。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 大的诗人屈原。
新 百 家 姓
一、既然有这 么多的姓氏, 那这些姓氏是 怎么来的呢?
姓氏创建
炎黄以前人是没有姓氏的。首先出现名后 来才有姓。 伏羲氏是我国上古时期著名的部族首领, 不仅被列为三皇之首,还是中华民族的“人文 始祖”。伏羲氏最重要的贡献是:“正姓氏, 通媒妁,制嫁娶”。《三坟》曰:“伏羲氏, 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姓”,因此“风” 为中华第一姓。(在传说中,伏羲神是燧人氏 (火神)的后代 )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姓 氏 源 流

文 化 寻 根
引言
在中华文化这条源远 流长的河流中, 流长的河流中,姓氏 和年节风俗不可磨灭。 和年节风俗不可磨灭。 文化的源流淌进每一 个中国的血液里, 个中国的血液里,影 响着并永远影响着一 代又一代的人。 代又一代的人。今天 就让我们追其源头, 就让我们追其源头, 一起唤醒我们内心的 中华情” “中华情”。
姓氏的演变
4.盛氏中华 4.盛氏中华 中国姓氏文化历经了五千年始 终延续和发展着。 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 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 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 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 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 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历 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传统独特的中 国谱牒学, 国谱牒学,目前不但在社会科学中 得到了发展, 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命科学中也 得到了重视和应用, 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并已经形成了 中国资源特色的跨学科的研究领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 域——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通过 各种姓氏在不同人群中分布, 各种姓氏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来探 讨人群的遗传结构、 讨人群的遗传结构、不同群体间的 亲缘关系、以及人群迁移等。 亲缘关系、以及人群迁移等。
例举) 百家姓的由来(例举)
相传古代有一个部族首领受封罗国。 罗 相传古代有一个部族首领受封罗国。国 人以国为姓,称罗氏。 人以国为姓,称罗氏。后另有唐代西突厥可汗河 清代爱新觉罗氏的后代改姓罗。可见, 清代爱新觉罗氏的后代改姓罗。可见,罗氏时一 个汉族与少数民族共用的“大家庭” 个汉族与少数民族共用的“大家庭”姓。罗姓时 唐至五代迁入石城的15 15个开基大姓之一 唐至五代迁入石城的15个开基大姓之一 造夫从华山一带得到8 赵 造夫从华山一带得到8匹千里马辣的 车子来到昆仑山上, 车子来到昆仑山上,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 这时东南方的徐偃王造反, 他。这时东南方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驾车日 行千里,及时赶回镐京,发兵打败了徐偃王。 行千里,及时赶回镐京,发兵打败了徐偃王。 由于造父在这次平叛中立了头功, 由于造父在这次平叛中立了头功,周穆王就 赐给他赵城(在今山西洪洞县北)。从此, )。从此 赐给他赵城(在今山西洪洞县北)。从此, 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命氏,称为赵氏。 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命氏,称为赵氏。造 父就是普天下赵姓的始祖。 父就是普天下赵姓的始祖。赵姓氏唐朝至五 代南迁到石城的15个开基大姓之一, 15个开基大姓之一 代南迁到石城的15个开基大姓之一,也是赣 南客家大姓之一。 南客家大姓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寻根
中国文化寻根
2、中国本土说——中国现代文化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发展和延续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伏羲 神农
黄帝
少昊
颛顼 帝喾 帝尧 帝舜
盘古开天的故事
• 盘古在宇宙的蛋壳里 沉睡了一万八千年
用一把坚硬的板斧 劈开黑暗与混沌
万八千年
皇帝——对太阳神崇拜。 皇:天之子 炎帝、黄帝部落进入中原后经过两次战争
(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实现了统一,共 同繁衍了华夏民族
炎:太阳,传说中的太阳神
炎帝、黄帝与中国文化之根 黄帝:姬姓,号轩辕,北方农耕民族,
五千年前生活在今陕西渭水流域(宝鸡), 发明文字、养蚕、衣冠、舟车、音律、 算学及其一些社会 制度等
指 南 车
炎帝、黄帝与中国文化之根
社——土地神,黄帝就是黄土地上的神, 社稷:指国家
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中华五千 年文明古国便是从黄帝开始 “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 万年的文明启步,五千年 的文明古国,两千年的中 华统一实体。”
黄帝陵
海内外炎黄子孙数万人清明节聚集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 庙前,以传统的仪式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
台湾、港澳的同胞代表在公祭典礼仪式上。
炎帝、黄帝与中国文化之根
(二)龙——中华文化奋发精神的象征 1、中华文化也称“龙文化”
传说龙有九个儿子,象征中华多民族大家庭
龙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同时诞生 龙山文化——河南、山西、内蒙等地均
有龙型图陶盆出土 (距今4500-3900年)
龙——美好、智慧、威力、 勇猛、兴盛、发达、吉祥、
用巍峨巨人的身躯 支撑天空和大地
天地不再合拢 世界不再混沌
• 盘古在成型的天地间 矗立了亿万八千年
用他硕大的身体 和人类一样死去 脱变成了一个 五彩缤纷世界
左眼变成太阳 右眼化为月亮
头发变幻星星 呼吸化成风云
声音变为雷鸣 眼泪化作雨水
躯体成立山丘 血液流成江河
• 肌肉变成田地 筋脉成为道路
骨骼化成石头 骨髓变作玉佩
幸运等的象征
形象奇妙:牛首、鹿角、 鹰爪、龟眼、虎掌、 蟒身、鱼鳞
能力非凡:能登天潜渊、 遨游四极,俯瞰八荒
炎帝、黄帝与中国文化之根
2、为什么叫华夏? 华:华山(陕西);夏:豫、陕交界处一
个地方叫夏,居住着我们的祖先。
炎黄集团:生活在豫、冀、晋一带。 图腾——兽
东夷集团:生活在鲁、豫东南、微中部一带, 图腾——凤
苗蛮集团:生活在鄂、湘、赣一带, 图腾——蛇
部落——氏族联盟——地域部落——部 族——民族——华夏——汉族
龙的形象包容了华 夏各民族的各种图 腾,象征华夏民族
文化的多元特征。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龙文化?
古老的传说
• 有巢氏 • 燧人氏 • 伏羲氏 • 神农氏
中国文化寻根
(2)新石器时代:农业、畜牧业(近一万年前) 仰韶文化(7000年前),出现记事符号 大汶口文化(6000年前),石刀、石斧、石铲、
早期农业;墓中发现陪葬人与物,阶级出现 四川三星堆文化(6000年前),青铜器 辽宁红山文化(5000年前), 原始城堡、庙坛
五、炎帝、黄帝与中国文化之根
(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1、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姜姓,原为北方游牧民族(陕西一
带),与黄帝集团发生战争,失败后主 要生活在南方。传说炎帝发明了农具、 陶器、五弦琴,“日市”。 炎帝还发明中医药、被称为“神农” , 《神农本草》
炎帝、黄帝与中国文化之根
牙齿变成珍珠 皮肤化为花草
汗毛变成树木 汗水滴坐雨露
生命在盘古躯体里诞生 人类在盘古土地上耕耘
他把一个完美的世界 送给人类繁衍 他把一个动人的神话 交给人们传颂
人类世代相传的历史里 流传着盘古开天的故事
中国文化寻根
(1)旧石器时代:采桑、守猎(大约五万 年前)
• 170万年前元谋猿人; • 60万年前陕西蓝田人 • 20万年前广东马坝人 • 2万年前北京山顶洞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