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复习教学案七年级上册(1)

合集下载

最新中考地理复习学案(带答案,相当好用!)一轮七上地图1

最新中考地理复习学案(带答案,相当好用!)一轮七上地图1

地图(第1课时)复习目标1.明确地图的分类,会正确选择地图。

2.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熟练掌握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3.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4.熟练掌握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内容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复习重难点1.指向标定向、经纬网定向的运用2.比例尺的选择、大小范围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复习学案学习任务一:地图三要素之方向阅读七上教材P7-8页文字及图1-14,在熟练掌握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说出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并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一、基础知识巩固1.地图的三要素主要有、、。

2.一般定方向:判别方向时,要面向地图,上下,左右。

3.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

4. 经纬网定方向:根据经纬线判别方向,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复习诊断1.小明今天去高级中学参加升学考试,其行进路线如图所示.请说明其行进路线方向的变化()A.东北→正东→正北B.正北→东北→西北C.正北→正东→西北D.东北→正东→西北2.读某地平面图判断,火车站位于科技园区的()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3.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学习任务二:地图三要素之比例尺阅读七上教材P9页文字及P10图1-17/18,知道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知道比例尺大小及其意义,能根据常用图例,正确识别地理事物并会量算其距离。

一、基础知识巩固1、概念:表示比缩小的程度,又称缩尺。

2、公式: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式:例如1:500 000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 000厘米4、比例尺大小: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分母越小,比例尺越。

小结:在图幅相同情况下,地图比例尺愈大,表示范围愈,内容愈。

地图比例尺愈小,表示范围愈,内容愈。

例题1.在图幅不变的前提下,把一副比例尺为五万分之一的地图放大一倍,则比例尺放大后的新图()A.所表示的范围与原图一样B.所表示的范围是原图的2倍。

中考地理复习计划3篇

中考地理复习计划3篇

中考地理复习计划篇一201*年中考地理复习教学,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初中阶段的地理复习,难度是非常大的。

为此,特结合近年来丰南市中考地理试题的变化趋势及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复习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中考,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标准,认真研读《课标》,把握中考命题方向。

以解决地理知识理解应用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地理毕业会考成绩为根本目的。

通过三轮复习,整合学生整个初中阶段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

从地理概念、原理、地图入手,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最终完成中考复习任务,切实提高学生地理毕业会考成绩。

二、复习计划第一轮复习:时间从三月下旬至四月下旬考试题型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任何科目的试题都离不开基本知识,地理也不例外。

因此本轮复习以书本为主,紧扣《课标》,狠抓地理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特别是要注意地图的复习,要求学生把教材中重要的地图、地理图片装进大脑,记在心中。

考虑到现在中考地图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抓好地理概念、地理要素、地理现象的记忆,还要将这些知识点与地图充分结合起来,形成理解记忆,做到地图与知识点两者之间的转化非常娴熟,切实提高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时间从五月上旬至五月下旬第三轮复习:时间从六月上旬至中考前夕本轮复习主要是组织模拟考试,进行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通过模拟考试对学生进行考前培训,向学生传授中考临场作答技巧和作答注意事项,并进行迎考心理辅导,使学生尽快适应中考气氛,进行中考状态,避免在中考作答时出乱子。

三、注意事项1、在第一轮复习中,首先要抓好学生背书、背图、背知识点。

其次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整合地理基础知识为主,并穿插相关的考试试题加以巩固提高。

示例和练习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切中《课标》要求,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符合《课标》命题方向和要求。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地球和地图》 精品复习教案 1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地球和地图》  精品复习教案 1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了解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掌握半球的划分。

3、了解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现象。

4、了解地图的三要素,掌握如何运用比例尺和判断方向。

5、了解高度的计算方法,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地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现象,地图三要素。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和投影片【教学过程】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大小:半径、周长,体积。

(补充)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特别注意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现象和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意义。

2、在地球上认识经纬网。

列表:经纬线的特点(强调)这是本章一个重点内容,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经纬度的确定和半球的划分,能够在经纬网上确定一点的经纬度和所在的半球。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列表比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现象。

(强调)这是本章的另外一个重点内容,要熟练掌握自转的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现象,能够看懂公转示意图,找出每个位置地球的节气和昼夜情况。

4、地图的基本要素。

(提问)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表示: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特点: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小比例尺标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方向:基本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纬网:经线南北,纬线东西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北(补充)考试中有很多关于三要素的题目,包括比例尺大小的判读,特点的比较,在平面图上方向的确定等,复习的时候一定真正搞清楚定义,多加练习,熟练掌握。

5、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列表比较五种地形的特点。

看图分析比较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强调)重点主要山脊和山谷的判读,山脊是向海拔低处弯曲,山谷是向海拔高处弯曲,这是一个重点内容,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

6、地图的应用。

了解生活中的各种地图类型,能够在不同的实践中运用不同的地图。

了解新兴的高科技地图的产生和应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2.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

5.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6.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要求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

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划分: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

②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③0000S)。

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教案七年级地理的复习知识点有哪些呢?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地球上的五带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

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

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注意: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同时该半球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从早上到中午再到傍晚,影子从长一一短一一R。

4、五带的划分(结合课本P14图1. 19地区上的五带)(1)人们根据太阳的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2)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23. 5° N - 23. 5° S)为热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23. 5°N —- 66. 5° N)为一北温带,北极圈以北(66. 5° N -一90°N)为北寒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23. 5°S 一- 66. 5° S)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66. 5° S —90°S)为一南寒带。

(四)地图的三要素 1、比例尺(1)定义: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表示方法(以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为例):°1千米I I数字式:1:100000或1/1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线段式:(3)大小比较:分母越_大,比例尺越一小:分母越一小,比例尺越一大°(4)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一大,所表示的范围越—1丄,内容越_详细:比例尺越小,所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2、方向(1)普通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一般为北方°(3)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图例: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记住课本P18图1.25 -些常用的图例)(五)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乖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特点(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一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前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前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前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期中考试考前复习一、教学目标1. 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4. 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地形剖面图.5. 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6. 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7.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8.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知道板块运动会产生那些地形。

二、教学重难点1. 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地形剖面图。

5.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期中考试快到了。

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1. 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4. 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地形剖面图.5. 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6.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7.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8.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知道板块运动会产生那些地形。

【考点一】经线和纬线的特点课件展示: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总结师: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点,垂直于纬线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度数从本初子午线向两侧递增,即从0°到180°。

纬线垂直于地轴,同赤道平行的圆圈: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长,极点为0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增(0°~90°)现在我们先练练手,看看大家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篇2023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篇2023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篇2023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教学难点】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的差异【教学工具】相关地图和图片(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东亚,从东亚继续南行,我们将到达哪个区域东南亚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板书)第九章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东亚政区图上,找出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读图并提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老、缅);中南半岛上有哪几个国家马来群岛上有哪几个国家内陆国(老)世界上的群岛国家(印尼)根据地图大家比较一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南纬10°和北纬25°,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印尼)这说明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热带)(板书) 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读图提问) 从东南亚向东西南北行进分别是哪些大洋或大洲(北:欧亚大陆南:澳大利亚东:太平洋西:印度洋)(讲解)东南亚位于南北两个大陆,东西两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板书)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1、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展示“马六甲海峡航海图”阅读介绍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的小字。

(提问)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板书)2、“马六甲海峡”展示“东南亚地形图”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七年级上册(1)
主备人:陈廷杆审核人:栾建勇班级姓名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阅读课本,记熟以下知识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体,平均半径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千米,地球表面积平方千米。

2.识别地球仪:图中A是极点,B是极点,
C是(经、纬)线,D是(经、纬)线,
本初子午线是(E、F),赤道是(E、F)。

3.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4.地球自转的方向:自向、自转的周期。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向、公转的周
期。

写出下列现象的原因:昼夜交替;
太阳东升西落;时间差
异;
四季变化;五带形成。

5.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及太阳直射规律:
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上,这一天称为日,
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上,这一天称为日,
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上,这一天称为日,
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上,这一天称为日。

6.读地球上五带划分图回答:
①是带,②是带,
③是带,④是带,
⑤是带。

五带的分界线:A是线,
B是线,C是线,
D是线。

7.地图三要素:、、。

8.比例尺公式:比例尺= 距离÷距离
表示方法:(1)式:如
(2)式:如1:2000000或1/2000000
(3)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所选比例尺越大,则所画范围越,表示内容越。

9.地图上方向判断:
(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方。

如北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2
(2)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3)无经纬网和指向标的地图:“上下,左右”。

10.由等高线绘制地形剖面图,完成右图。

课堂主体参与(教案)
【复习目标】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识记);识地球仪图—地球上的经纬网,南北两极、赤道、本初子午线(识记),经纬线的特点(识记)(理解)
2. 判读各种类型的经纬网图(运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理解)
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识记)、速度(识记)、周期(识记)、意义(理解)
4. 北半球二分二至及太阳直射规律(理解)
5.五带的划分及太阳照射规律(理解)
6.地图的基本要素(理解)
7.比例尺的概念及其三种表示方法;比例尺的运用(理解)(运用)
8.地图上的方向判别(理解)(运用);作图—由等高线绘制地形剖面图(运用)【重点、难点】
1. 判读各种类型的经纬网图
2. 北半球二分二至及太阳直射规律
3. 五带的划分及太阳照射规律
4. 地图上的方向判别
【学习内容】
一、学生交流,教师再公布答案
二、小组讨论质疑、师生合作研讨
三、《会考复习指南》例题讲评
四、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背诵本节所学内容
学习(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