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信息化云平台及大数据平台建设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探究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探究【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是一种趋势,它有许多优势,比如提高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但也面临挑战,如信息安全和系统稳定性。
技术支持是网络化运营的关键,例如数据分析和智能调度系统。
一些应用案例展示了网络化运营的成功实践。
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智能化和智能化。
网络化运营为城市轨道交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探究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优势、挑战、技术支持、应用案例、发展趋势、价值、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探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探究"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打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线路、车辆、设备和人员之间的高效协同运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交通出行需求的增长,传统的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网络化运营成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网络化运营,可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提高运行效率、运营安全和服务质量,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高效的出行体验。
本文将深入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优势、挑战、技术支持、应用案例和发展趋势,旨在揭示网络化运营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网络化运营的优势1. 提高运营效率:通过网络化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智能调度,提高运输效率和准点率。
各个车辆和站点的信息实时传输,运营人员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进行决策和调整,保证列车运行的平稳和高效。
2. 提升服务质量:网络化运营可以实现对乘客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比如实时查询列车到站时间、票价信息、换乘指南等。
乘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站查询信息,提前做出合理的出行计划,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3. 节约成本:网络化运营可以减少人力资源和物资浪费,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车辆和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保、安全的重要方式,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与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线网不完善、运营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等。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1. 线网不完善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不够完善,大部分城市只有一两条线路,线网密度不高,覆盖面较小。
这导致轨道交通无法形成有效的输送网络,无法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也无法完全发挥其承载和分流城市交通的作用。
2. 运营管理不规范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如安全管理不到位、设备维护不及时等问题。
这些问题容易导致轨道交通的安全隐患,也影响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3. 安全隐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设备老化、事故频发等问题,如地铁门关不严导致乘客摔倒、信号系统故障等。
这些安全隐患直接影响了乘客的出行安全,也对轨道交通的形象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对策1. 完善线网建设为解决线网不完善的问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应该加强线网建设,提高线网密度,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输送网络。
通过加大投资、加快建设进度等方式,扩大轨道交通的覆盖面,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
2. 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为加强运营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应该加强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和操作流程。
还可以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3. 加强安全监管为解决安全隐患的问题,应该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监管,加大对设备维护和更新力度,加强安全标准的执行和监督,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响应机制建设。
还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推动国内外在轨道交通安全方面的交流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轨道交通的安全水平。
4. 推动绿色发展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在环保方面的问题,应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发展,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推行绿色出行理念,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运输服务大数据平台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运输服务大数据平台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种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运输服务大数据平台的应用成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该平台的应用进行介绍和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运输服务大数据平台是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分析和应用的综合平台。
它通过对各个环节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运营和管理,提高交通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出行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运输服务大数据平台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数据应用模块等组成。
通过这些模块的协同作用,可以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情况的全面监测和精准控制,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智能化服务。
1. 提高运输效率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运输服务大数据平台可以通过对乘客出行需求、线路运行情况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优化运输方案,提高运输效率。
在高峰时段,可以通过预测客流情况和智能调度列车,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和拥挤情况,提高运输系统的吞吐量。
2. 提升服务品质该平台还可以通过对乘客满意度、车辆设备运行情况等数据的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瓶颈,并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升服务品质。
可以通过车辆设备故障预警系统,提前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避免了因故障带来的运输延误。
3. 优化运输规划4. 改善交通环境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运输服务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管理交通运输系统,合理调配资源,减少交通拥堵、排放污染等问题,改善交通环境。
可以通过乘客流量预测系统,合理安排运输资源,避免高峰期的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1. 北京地铁北京地铁运营方在国家大数据支持下,将运输数据、客流数据等信息整合汇聚,建设了精确乘客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每一位进站乘客的出行信息的精确追踪和分析。
通过这一系统,地铁运营方可以对列车的运行情况、站点的客流情况进行精准监控,提前预警和调度,提高了地铁运输效率和服务品质。
浅谈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

浅谈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各地政府和企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运输系统,在城市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课题。
1.1 促进城市交通的智能化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交通压力的不断加大,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城市交通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交通资源的智能调配,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市民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1.2 提升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性和便捷性。
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轨道交通运营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安全隐患。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还可以为乘客提供实时的列车运行信息和换乘指引,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降低出行的不确定性。
1.3 有效推动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系统可以帮助运营管理部门进行运营数据的准确采集和分析,提高运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推动轨道交通系统的持续优化和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1 数据采集技术在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数据采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包括了轨道交通列车的实时运行数据、乘客出行数据、设备维护数据等多方面的信息数据。
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运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大数据分析技术是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通过对大规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可以挖掘出轨道交通运营中的潜在问题和优化空间,为运营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提高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轨道交通智慧云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轨道交通智慧云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一、总体介绍
轨道交通是我国陆地交通运输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伴随着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规模不断增长,车辆乘客量不断攀升,运营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其社会和经济价值不断提高,也几乎支撑着当前城市发展。
为了更好的利用轨道交通,提高运营质量,改善服务水平,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我们推出了轨道交通智慧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案。
1.轨道交通智慧调度
智慧调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交通调度理论,实现对车辆运行调度的精准控制,通过智能调度算法的应用,可以为车辆提供最优的路径设计、最快的到达时间等,实现精细化管理和安全高效运行。
2.轨道交通智慧运维
智慧运维主要针对轨道交通设备的运营过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慧”设备管理平台,实现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智能分析设备故障原因,自动诊断系统,及时诊断问题并解决,大幅度提高轨道交通设备的运营效率。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论述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论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的骨架和血脉,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则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 提升运营效率信息化系统可以帮助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况、线路运输状况、以及安全风险等,提高运营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有效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车辆的智能调度和运行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运输效率。
2. 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
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车辆到站时间、票价信息、线路规划等,还可以实现电子支付、电子车票等功能,让乘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3. 提高安全性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对轨道交通线路和车辆的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还可以对人流量、车辆密度等进行实时监测,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目前,国内一些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已经开始建设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
比如北京的地铁线路智能调度系统、上海的轨道交通电子票务系统等,这些系统都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供了便利和支持。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不足,一些城市的信息化系统仍然没有实现全面覆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1.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未来,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将更加注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乘客出行的习惯和需求,优化线路规划和车辆调度。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降低人为干预的程度。
2. 5G技术的应用5G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这将为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城市地铁轨道交通中的大数据分析

城市地铁轨道交通中的大数据分析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迅速融入了各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进而催生了“大数据”这个名词,大数据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轨道交通的各个建设、运营阶段,无论是在建设前期的规划设计、安全调度还是实际运营中的客流车次调度、视频监控、自动售票系统、智能检测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城市地铁轨道交通;大数据;应用领域;解决引言地铁轨道交通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系统的管理。
例如地铁的智能管理:行车安全保障、列车定位系统、自动售票系统等,这些智能管理有助于提高地铁的运营效率,同时节省了劳动力。
智能管理即促进了地铁运营的发展,又节约了地铁运营公司的开支。
用大数据管理系统解决地铁客流多产生的相关人力投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功效。
1大数据的概述1.1大数据的特征杰夫·乔纳斯认为,大数据是这样的一堆数据:它是如此之大,并且利用起来如此之好,以至于它能够做出大体上更好的预测。
大数据具体可以总结为四大特征:体积大、速度快、种类多、价值性。
1.2大数据已有的应用领域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在天文学领域,天文学研究人员在几分钟内从大数据中提取相关内容以鉴定所有的类星体。
大数据将轨道交通数据用数字方式存储,建立完善的地铁运营系统,查看客流数据并依据客流量以及视频监控及时的调动相关岗位人员,帮助乘客有序的疏散,减少了乘客乘坐地铁的困难。
2大数据应用相对成熟的领域2.1大数据分析客流车次调度购票系统记录了乘客进站的数量,对地铁某天的客流量进行分析。
如图所示,通过折线图可以看出16:00-17:00客流在不断增加,到18:00时,客流达到最高峰,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调度中心可以适当的调度车辆,加开班次已达到疏散客流的目的。
通过购票进站刷卡系统,当乘客进站时,刷卡记录乘客的行为,把数据放入数据库,通过模型分析,数据达到上限时,启动报警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部署架构优化的思考和建议

信息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48①基金项目:2020年山东省第二批技术创新项目《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轨运维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 202060102367);2020年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ABP-IoT技术在地铁隧道风机中的基础应 用》(项目编号:ZR2020QE268)。
作者简介:王建康(1987—),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云计算与大数据行业应用。
DOI:10.16660/ki.1674-098X.2101-5640-2996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部署架构优化的思考和建议①王建康 李罡 安俊峰 赵双聪(济南轨道交通集团 山东济南 250000)摘 要:现阶段行业内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现状,阐述城轨云平台常见的设计架构及相关技术在轨道交通行业中的应用水平,同时分析城轨云部署架构现状,面临的隐患和不足,并提出针对上述问题的架构优化设计和实施建议,最后提出超融合技术在城轨云中的应用场景,从技术发展与传统行业适应性展望城轨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轨云 超融合 轨道交通 智慧运维中图分类号:U231.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3(b)-0148-03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Urban RailTransit Cloud Platform Deployment ArchitectureWANG Jiankang LI Gang AN Junfeng ZHAO Shuangcong(Jinan Rail Transit Group Co., Ltd.,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250000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urban rail transit cloud platform project in the industry at the present stage, expounds the common design architecture of urban rail transit cloud platform and the application level of related technologies in the rail transit industry, analyzes the hidden danger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cloud deployment architectur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for the above problems, and f inally puts forward the super fusion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s of technology in urban rail clou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rban rail cloud is prospected from the adaptability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raditional industries.Key Words: Urban rail cloud;Super integration; Rail transit;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1 城轨云设计与实施现状1.1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云计算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将加速轨道交通及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蝶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背景
Ø 规范编制
2017年,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带领下,由我院主编完成《市域快轨交通技术规范》16章运控中心和信息化章节,并且我 院承担工信部《智慧城轨信息技术架构及信息安全规范》第一部分总体需求的编制任务。通过规范编制在城市轨道交通掀起 了推进云平台和大数据应用、强化网络整合和安全管理等信息技术创新高潮。
城市轨道交通 信息化云平台及大数据建设思考
建设背景
2018年全国通车里程(截止到17.12.26)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上海 北京 广州 深圳 武汉 南京 成都 重庆
2017年新增里程(公里) 48.9 14.4 81.6 0 55.3 33.8 69.6 51.2
城市轨道交通业务系统采用传统的物理部署方案,业务独享资源,资源利用率低;通常各业务系统:CPU资源利用率 约5%到10%,存储资源利用率低于36%,网络资源利用率小于50%;
运营生产云平台构建-优势
u 云平台可承载的业务系统主要有: • 线路层面入云系统:ATS 、 ISCS 、AFC 、PIS 、 PASADA、 CCTV、 ACS、 公务电话、 专用电话等 • 线网层面入云系统: ACC(含互联网平台) PCC 等 u 经济效益: • 一条线相关投资节省10%左右。 • 后续线路新增,部分资源可复用,新增投资75%左右,后续新增线路投资节省12%左右;扩建至三
企业 管理
建设 管理
资源 管理
安全生产网 络
内部管理网 络
外部服务网 络
1个平台
城市轨道交通统一云平台
统筹规划、业务引领、技术支撑
云平台方案
结合武汉城轨交通近远期建设情况进行 了统筹设计,将原线网指挥管理中心、线 路控制中心“1+5( 1个线网管理中心,5 区域控制中心)方案,建设成为以线网信 息化云计算平台为基础设施的“1乘2” (逻辑上是1个线网指挥管理中心,物理上 部署为双(2)活中心,国博中心作为生产 指挥中心,三阳路作为企业管理中心)方 案,对轨道交通的信息化架构和信息安全 进行“网络化建设”。
2019年,在3本上位规范和下位5本规范基础上,针对行业发展趋势,与轨道交通协会在4月28日即将开展《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 技术设计规范》。
Ø 示范工程
结合规范落地实施,由我院设计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在2017年被轨道交通协会列为示范工程。本 示范在轨道交通领域首次采用云平台的架构,在国博控制中心和三阳路控制中心实现双活中心,承载运营生产、企业管理、 乘客服务管理三大类业务。其中运营生产业务的云平台搭建按照32条线路接入能力进行统筹设计。
总里程(公里)
636.37 587.8 346.23 286.5 200.9 177.19 175.14 166.7
苏州 52.8 120.7
天津 0
115.3
Ø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信息孤岛严重,基 础设施分散,网络资源浪费,安全管控偏弱, 运维体系失衡,标准规范缺失,建管统筹乏 力等态势。
Ø 为了实施互联网+战略,强力推进两化深度 融合,以信息化带动轨道交通智能化,以轨 道交通智能化促进信息化,为轨道交通行业 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 术支撑。对网络化的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 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指导思想
以“线网的高度、长远 的眼光、全面的思维” 作为指导,在保障安全 的前提下,实现集中指 挥、信息共享、易于系 统扩展,并形成“城轨 交通网络信息化”的顶 层设计、工程示范。
总体层面:安全防护可控、标准规范成形、架构合 理易扩展、效率效益显著。
信息层面:体系技术先进、应用功能领先、运行数 据共享。
管理层面:实现线网集中指挥、生产管理与应急指 挥一体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和资源经营精准化。
云平台方案
1:打造一个门户 3:构建三个中心 5:拓展五大领域 3:依托三张网络 1:搭建一个平台
1个门户 3个中心 5个领域 3张网络
城市轨道交通门户
生产指挥中 心
企业管理中 心管理
2018年,在此2本规范基础上继续开展研究,基于城轨交通呈快速、有序发展态势,适应城轨交通线网布局网络化、运输制式多元 化、运营方式智能化、技术支撑信息化的态势。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拟开展研究编制规范工作,我院参与规范编制有:
城轨交通云平台构建及部署方案及规范; 城轨交通大数据平台管理方案及规范; 城轨交通线网运营指挥中心方案及规范。
资产 管理
维修 管理
资源 管理
办公 管理
流程 管理
人力 资源
建设 资源开 招投标 发管理
智慧客流组织 视频监控系统 乘客信息系统 企业门户网站
城市轨道交通统一信息云平台
智慧城轨信息平台支撑运营 生产信息系统、内部管理信息 系统、乘客服务信息系统三大 系统
根据各应用系统架构及接口 关系,云平台为三大系统提供 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及网 络资源池。
武湖(21)
三金潭(3/6/7) 硚口路(1/2) 国博线网控制中心
三阳路线网控制中心 铁机路(4/5/8) 光谷(11)
云平台设计原则
01
网络化、互联网+(线路、 线网合署)的运营控制中心
02
集中统一(生产、应急合一) 的调度指挥中心
03 异地双活的数据中心
04 顶层设计的总体架构
05 应用创新的系统功能
06
技术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 平台
07
新线部署和既有线迁移的融 合方案
08 整体防护的信息安全体系
09
相互促进的工程验证和规范 制定的技术路线
10
适应网络化运营的信息化管 理体系
云平台构想
运营生产信息系统
ATS
AFC
ISCS
PIS
公务 电话
ACS
专用 电话
车辆 运维
内部管理信息系统
乘客服务信息系统
条线以上总体投资开始节省,五条线节省直接投资3000万左右。 • 此外,城轨云还带来机房空间节省、能耗节省、运维效率提升等优势。
根据应用系统定位及业务特 点,确定系统信息安全需求、 可用性、可靠性及可维护性要 求,并明确归属那个系统。
运营生产云平台构建-传统方案
以传统方案为例,一条线路综合监控系统(ISCS)、视频监视系统(CCTV)、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乘客信息系 统(PIS)、安防系统、信号ATS系统等系统全线共需设置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百台,并配套多套存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