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教师用书)陕西省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轮 第13讲 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陕西省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轮 第13讲 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第13讲燃料及其利用物组成的混合物及石油加工的主要产品20132012选择题10BC 减少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1填空及简答题16Ⅱ(2)(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和煤作燃料的优势2填空及简答题16I(2)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2考点三新能源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2012 选择题10D新能源使用的意义0.5从陕西近三年中考试题和上述表格分析可以看出,本讲内容在中考中所占分值在3分左右;在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和实验及探究题中均有考查;考查内容有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化石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
由于化石燃料是历年中考关注的热门话题,且与社会热点和日常生活相结合,预计2015年化石燃料及其使用仍是重点考查对象;另外,灭火的原理近两年都没考到,来年考查的几率较大,应予以重视。
, 燃烧的条件)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氧化__反应。
2.燃烧的条件有__可燃物__、__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__可燃物与O2接触__,三者缺一不可。
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因素有:可燃物的__性质__,可燃物与氧气的__接触面积__和氧气的__浓度__。
3.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装置是实验室常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硬纸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热水中的__白磷不燃烧__,不久,铜片上的__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__。
(2)实验完毕,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__与氧气接触,符合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可以燃烧起来__。
4.灭火的原理:实际上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破坏__其一__就可灭火。
5.灭火的方法:(1)消除__可燃物__或使__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__。
(2)隔绝__氧气__。
【优选整合】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一轮 专题13 燃料及其利用 教案1-文档资料

人教版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三燃料及其利用【复习目标】1、探究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3、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认识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4、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及石油加工的主要产品【复习重难点】探究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化石燃料。
【复习过程】燃烧的条件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氧化__反应。
2.燃烧的条件有__可燃物__、__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__可燃物与O2接触__,三者缺一不可。
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因素有:可燃物的__性质__,可燃物与氧气的__接触面积__和氧气的__浓度__。
3.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装置是实验室常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硬纸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热水中的__白磷不燃烧__,不久,铜片上的__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__。
(2)实验完毕,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__与氧气接触,符合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可以燃烧起来__。
4.灭火的原理:实际上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破坏__其一__就可灭火。
5.灭火的方法:(1)消除__可燃物__或使__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__。
(2)隔绝__氧气__。
(3)使可燃物的温度__降低到着火点以下__。
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知识梳理1.爆炸⎩⎪⎨⎪⎧由化学变化引起的,如: 炸药爆炸 。
由物理变化引起的,如: 车胎爆炸 。
2.燃烧现象:不同的物质燃烧现象不同,它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还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__接触面积__和氧气的__浓度__。
陕西中考化学课题13

9
知识点4 化石燃料的利用 1.化石燃料 __煤____、___石__油___和 __天__然__气____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均为___不__可___再生能 源。 (1)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属于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元素 和少量__氮__、__硫__、__氧____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2)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也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___碳___和___氢___ 两种元素。利用石油各组分的__沸__点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溶剂油、汽油、煤 油、柴油等。 (3)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的成分是_甲__烷_____。甲烷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色火 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_H__4_+__2_O_2_=_点=_=_燃=_=_C__O_2_+__2_H__2O___。
16
【实验现象】 (1)实验A:__铜__片__上__的__白__磷__燃__烧__,__红__磷__不__燃__烧__,__水__中__的__白__磷__也__不__燃__烧____。 (2)实验B:__白__磷__燃__烧____。 分析: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点低,热水导热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红磷着火点 高,未达到着火点,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这一实验也可以看出虽然红磷 和白磷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水中的白磷虽达到了着火 点,但没有氧气,因此也不会燃烧,实验B通入氧气就可以点燃水中白磷。这一实验 也说明物质不是不能在水中燃烧,只是一般来说水中缺少温度或者氧气而已。
17
【实验结论】 燃 烧 的 条 件 是 __可__燃__物__、__温__度__达__到__可__燃__物__的__着__火__点__、__与__氧__气__接__触____ , 三 个 条 件 缺一不可。 【装置改进】 该实验中白磷燃烧生成的产物会污染空气,因此可以改进成密闭的装置。 【针对训练】控制变量法是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实 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2015年陕西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教师用书word教案19份

2015年陕西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教师用书word教案19份第一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 (2)第1讲空气、氧气 (2)第2讲水、氢气 (10)第3讲碳和碳的氧化物 (15)第4讲金属和金属材料 (24)第5讲溶液 (32)第6讲酸和碱 (41)第7讲盐、化学肥料 (53)第二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59)第8讲物质的分类 (59)第9讲物质的构成 (63)第10讲物质的组成 (70)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 (78)第11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78)第12讲化学方程式 (81)第四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89)第13讲燃料及其利用 (89)第14讲化学与生活 (95)第五单元科学探究 (100)第15讲常见化学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 (100)第16讲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107)第17讲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11)第18讲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 (116)第19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21)第一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讲空气、氧气陕西考情分析与备考指导陕西《中考说明》陕西2012-2014中考试题分析考点要求年份题型题号考查内容分值考点一空气的成分与用途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2014 2013 2012选择题9C 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0.5选择题14A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红磷燃烧)0.5选择题10D 空气污染的防治0.5选择题15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木炭代替红磷)0.5选择题11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细铁丝代替红磷)0.5填空及简答题16Ⅱ(3) 空气污染物1考点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201420132012实验及探究题21(2) 铁丝在氧气中1燃烧的现象选择题9A 铁丝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0.5实验及探究题21(1) 红磷燃烧的现象1选择题11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0.5考点三氧气的制取1.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201420132012选择题13D 催化剂的作用0.5实验及探究题21(2)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书写2实验及探究题21(1)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书写、收集氧气的方法3选择题15 制取常见气体的发生装臵、发生装臵的改进、气体适用于某种收集装臵需满足的条件,实验室收集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臵2填空及简答题18(3) 双氧水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原理的书写2从陕西近三年中考试题和上述表格分析可以看出,本讲内容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对象,每年必考,分值在5分左右,比重较大;在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和实验及探究题中均有涉及;考查的内容主要有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性质(单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陕西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篇 考点聚焦 模块四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13讲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

第13讲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1.(2015,龙东)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火柴燃烧所起的作用是(B)A.升高铁丝的着火点B.升高铁丝的温度C.增加可燃物D.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2016,某某)下列做法不是为了隔绝空气中氧气的是(导学号55622082)(C)A.汽车表面喷漆B.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氢氧化钠密封保存D.白磷浸没在水中保存3.(2016,某某)如图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A)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B.清除了可燃物C.降低了着火点D.隔绝了氧气4.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
其中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A)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5.(2015,某某)今年5月,某养老院发生火灾,导致38人遇难,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事故,下列自救措施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B)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B.赶快乘坐电梯逃生C.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灭火器材将火扑灭D.拨打火警并到窗口呼救6.(2016,陕师大附中模拟)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的是(A)7.2015年5月25日,某某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为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 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8.(2016,)下列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B)9.(2016,某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点燃H2前,要先检验其纯度B.堆放易燃易爆物,不要堆得过密C.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同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10.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C)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C.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填空及简答题11.(2016,某某)请结合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用沙子熄灭篝火,应用的灭火原理是__隔绝氧气或空气__;(2)篝火燃烧,发光、放热,这是__化学__能转化成光能和内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燃料及其利用从陕西近三年中考试题和上述表格分析可以看出,本讲内容在中考中所占分值在3分左右;在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和实验及探究题中均有考查;考查内容有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化石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
由于化石燃料是历年中考关注的热门话题,且与社会热点和日常生活相结合,预计2015年化石燃料及其使用仍是重点考查对象;另外,灭火的原理近两年都没考到,来年考查的几率较大,应予以重视。
, 燃烧的条件)2.燃烧的条件有__可燃物__、__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__可燃物与O2接触__,三者缺一不可。
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因素有:可燃物的__性质__,可燃物与氧气的__接触面积__和氧气的__浓度__。
3.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装置是实验室常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硬纸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热水中的__白磷不燃烧__,不久,铜片上的__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__。
(2)实验完毕,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__与氧气接触,符合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可以燃烧起来__。
4.灭火的原理:实际上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破坏__其一__就可灭火。
5.灭火的方法:(1)消除__可燃物__或使__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__。
(2)隔绝__氧气__。
(3)使可燃物的温度__降低到着火点以下__。
, 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由化学变化引起的,如: 炸药爆炸 。
由物理变化引起的,如: 车胎爆炸 。
2.燃烧现象:不同的物质燃烧现象不同,它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还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__接触面积__和氧气的__浓度__。
3.易燃物:指的是易燃气体(如__氢气、一氧化碳、甲烷__)等,液体(如酒精、汽油等液体有机物),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如镁粉、硫磺、白磷、钾、钠等)。
4.易爆物:指的是受热或受到撞击时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如KClO 3、KMnO 4、NH 4、NO 3、KNO 3等。
5.易燃、易爆物质的存放、运输、使用都要注意安全。
6.常见的几种安全标志。
7.当你被困在火灾区时,要冷静地采取措施自救,如用__湿毛巾或口罩__捂住口鼻,__低下__身子沿墙壁或__贴近地面__跑出火灾区,到__窗口__呼救等。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__放热__和__吸热__现象。
2.放热现象的化学反应有:__木炭燃烧、镁与稀盐酸反应、中和反应等__。
吸热现象的化学反应有:__氯酸钾受热分解、碳与CO 2的反应等__。
, 化石燃料)1.化石燃料有__煤、石油、天然气__。
化石燃料是__不可再生__能源。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甲烷__,化学式是__CH 4__,是已知最简单的__有机物__。
(1)CH 4的物理性质:__无__色,__无__味气体,密度比空气__小__,__难__溶于水。
(2)CH 4的化学性质:可燃性:__CH 4+2O 2=====点燃CO 2+2H 2O__(化学方程式)。
点燃前须__验纯__。
现象是:__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
(3)CH 4的用途:__作燃料__。
(4)CH 4燃烧产物的检验:__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是否有水雾生成,然后立即倒转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__。
,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煤燃烧时会排放出__二氧化硫__和__二氧化氮__气体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水,会形成__酸雨__。
2.汽车用的燃料多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有__一氧化碳__和未燃烧的__碳氢化合物__、__氮__的氧化物和含__铅__化合物以及__烟尘等。
3.为减少燃料使用和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措施有:__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用无铅汽油等__。
4.乙醇(化学式__C 2H 5OH__),俗名__酒精__,是一种__无__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__挥发__,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常用作燃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__,也可用于医药__消毒__。
乙醇是天然的可再生能源,其生产可用__粮食__作原料,经过__发酵__、__蒸馏__制得。
,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燃料,它有其他燃料所不及的优点:首先,可用__水__作制造原料,有广泛的来源;其次,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__多__,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的汽油的三倍;第三,氢燃料的最大优点是它燃烧后的产物是__水__,__不__污染环境。
2.未来的新能源:__太阳能、地热、潮汐能等__。
【例1】(2014,株洲)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 .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D .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答案]C 解析: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使火熄灭,A 正确;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可以隔离可燃物,使火熄灭,B 正确;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若用水浇,水的密度比酒精大,酒精浮在水面照样燃烧,不能浇灭,C 错;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因为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受热向上扩散,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D 正确。
故选C 。
【例2】(2013,南昌)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 .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 .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A 解析:火上浇油是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会使燃烧更剧烈,与隔绝空气无关,A 不合理;风助火威是指风大,空气流动快,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B 合理;釜底抽薪是指把柴火从锅底抽掉,燃烧就不能继续进行,从而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C 正确;钻木取火是指摩擦产生的热量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木头就能燃烧,D 合理。
【例3】(2014,宜宾)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C .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 .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答案]C 解析: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A 错;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不能燃烧,因为温度还没达到着火点,B 错;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C 正确;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乙醇是植物种子发酵而制得,属可再生能源,D 错。
【例4】(2013,佛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 B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C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出热量D .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放热[答案]B 解析: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为不可再生能源,故A 错误;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故B 正确;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会放出热量,有些化学反应也会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故C 错误;并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如镁与稀盐酸反应也会放出热量,故D 错误。
【例5】(2014,黄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应该停止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C .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D .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答案]D 解析:石油是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长期的变化而形成的,是一种自然资源而非化工产品。
A 错;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要合理开采和利用而不是停止开采和利用,B 错;人类需要的能量一部分是化学反应产生的,而一部分不是的,如煤、石油、天然气是化学变化产生的,而太阳能、风能等则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C 错;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因为制取氢气成本高,贮存运输都很困难,D 正确。
【例6】(2013,重庆)A 、B 、C 三个集气瓶中只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气体,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如图方式倒扣住蜡烛和白磷。
(1)若A 瓶中是二氧化碳,则燃着的蜡烛会立即________。
(2)B 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则B 瓶中的气体是________。
一段时间后,该蜡烛渐渐熄灭,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氧气耗尽 ②温度降低③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 ④蜡烛着火点改变(3)C 瓶倒扣住白磷时,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熄灭 (2)氧气 ①③ (3)白磷燃烧 4P +5O 2=====点燃2P 2O 5 解析:(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燃着的蜡烛放在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会熄灭。
(2)氧气能支持燃烧,B 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说明B 瓶中的气体是氧气,一般时间后氧气耗尽,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蜡烛会渐渐熄灭,即选①③。
(3)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热水的温度为80 ℃,且瓶内有空气,因此白磷会燃烧,并产生浓厚的白烟,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013陕西第10题,2分)两会期间,中央领导提出“陕西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要求,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B)A.加强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B.支持用煤火力发电C.推广使用甲醇汽油D.城市道路定期酒水,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2.(2012陕西第10题,2分)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下面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C.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D.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3.[2012陕西第16I(2)题,1分]I.我国南海海域辽阔,那里散布着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蕴含有巨量的矿产资源、渔业资源等,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
(2)南海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海上化石燃料生产基地。
写出你知道的一种化石燃料__煤或石油或天然气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