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高考大题命题探源2河流课件新人教版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 地球上的水 高考大题命题探源2 河流预测演练 新人教版

高考大题命题探源2 河流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的自然水文过程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方面至关重要。
水流挟带营养盐、溶解气体、泥沙等物质向下游流动,是河流物理化学过程与地貌形成过程的驱动力。
同时,河流流量的变化将引发生物的生活行为,例如鱼类产卵、树种散布等。
图1为黄河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图中阴影部分)位置图,图2为黄河河口湿地典型植被生活史过程与河流水文过程关系示意图。
(1)简述高流量过程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
(2)据图分析河流流量变化对湿地生物生长的影响。
(3)推测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曾经退化的原因。
(4)结合河流水文变化特点,提出修复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议。
解析:(1)从示意图看,高流量过程,流量增加,水位上升,流速加快,挟带的泥沙量增加等。
(2)从图中发现流量变化的不同阶段对应生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芦苇等在培育、发芽阶段需要水量较少,营养生长阶段需水量大,生殖后期、种子扩散阶段需水量减少等。
(3)由湿地退化可推断黄河径流量减少,径流量的减少有自然原因,更是上游用水量增加的结果。
(4)从图中可知,水文特征变化直接影响生物生长,近年来流量减少,导致湿地退缩。
修复黄河湿地生态系统,要通过人工调节。
答案:(1)流量迅速增加且增幅变大,流速加快,水位升高;水体中溶解氧与营养物质增加;挟带的泥沙量增加等。
(2)河流流量的变化将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的行为特征。
如芦苇在每年3月初开始发芽,5月中旬后,进入营养生长期,需水量大,8月中旬以后,芦苇进入生殖生长期,需水量降低。
4-9月是黄河河口水文过程的高流量时期,对应着河口典型湿生植被,如芦苇、翅碱蓬的发芽成苗、生长等关键阶段。
(3)上游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下游流量减少,水位下降,甚至出现河流断流;水流挟带营养盐、溶解气体、泥沙等物质减少;湿地生物锐减,生态系统退化。
(4)借助黄河调水调沙活动,增加洪峰流量,使尽可能出现洪水漫滩过程;4-5月适当增大流量,促进湿地生物发芽生长等。
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2讲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课程标准 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陆地水体、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冰川水、积雪融水 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河流 的补给形式
目录索引
强基础必备知识
基础落实 1.陆地水体
河流 湖泊 冰川
自然环境
(2)河流与地下水 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但是地上河,只能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①当河流处于丰水期时,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这时,河流补给地下水,如 图1。 ②当河流处于枯水期时,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则地下水补给河流,如图2。
(3)河流与冰川、积雪 ①影响因素:冰川和积雪融水补给河流的补给量随着 气温 变化而变化。 ②补给差异: a.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 夏季 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
解读:降水量、蒸发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影响湖泊 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入湖 地表径流量
解读:1970—198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小于 蒸发量,水位 下降 ,此时湖滨地下水补给湖水明显 解读:2000年以来,入湖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略 大于蒸发量,水位上升,湖泊面积增加,绿洲面积增加
思维 从影响湖泊水量变化的因素入手,再结合图中降水量、蒸发量、入湖地表
实践应用
1.揭秘纳灰村的“地眼”之谜 纳灰村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为峰丛间的低洼地区。纳灰河流经纳灰村,河流 不远处存在积水3米左右深的“地眼”,地眼雨季不涝,旱季不枯,水位稳定。
(1)地眼“旱季不枯”的直接补给形式主要是什么? 提示 地下水。
(2)该类“地眼”主要分布在何种地貌地区? 提示 喀斯特地貌区。
降水量 的大小、较为普遍,
降水
以东部季
补给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课件 新人教版

4.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5.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解析:第 4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 层,土壤层位于其上,故土壤中水分下渗快,保水性差,因此 为保证地上植被用水需用一定数量的树皮覆盖后保持土壤水 分。第 5 题,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起到过滤作 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答案:4.D 5.B
②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 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 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
例如,上题中地中海沿岸支流地处 地中海气候区,冬 季 多雨,为丰水期。
(2)根据径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判断: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 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影响局部地 区大气降水
如人工降雨
影响蒸发 影响下渗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 区的水汽供应量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 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技法点拨]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相关地理问题 (1)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2)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
(3)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4)城市内涝的成因
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
成 2~3 题。
2.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3.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A.基本不变
B.总趋势在增加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人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4章 地球上的水 课时规

10.(2023·山东菏泽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松花江畔一处傍河区是某生物科技企业的水源地(图1),海拔约150米。为增 加水源供应,研究人员对其进行勘测、分析,发现:该地采水井的井间距和井与井 之间的干扰度有明显相关性(图2);各采水井之间干扰度控制在25%以下,开采井 可正常采水。研究人员规划了井河距离50米、200米的两种新增开采方案。
1.基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C )
A.雨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积雪融水
2.基流径流量3月份比4月份大的原因可能有( B )
①植被需水量较多 ②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量较多 ③植被需水量较少
④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量较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8月份比3月份基流TP负荷量低的原因可能是( D ) A.8月份地表径流量大 B.8月份植物快速生长需肥量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广东梅州一模)2022年夏季以来,多地气候异常。塔克拉玛干沙漠竟
然出现众多新湖泊。下图为塔里木河畔罗布人村寨一带的沙漠湖泊景观
图。据此完成4~5题。
4.新出现的沙漠湖泊中的湖水主要直接来源于( B )
A.高山积雪融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雨水
5.推测上述沙漠湖泊最终会( D )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山东济南实验中学一模)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某内流区因湖泊快速扩 张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重组后,甲、丙两湖 盐度明显降低,乙湖盐度变化不大。图1示意该内流区重组后的水系。图2是水系重 组前后甲、乙、丙三湖的水位变化情况(与2000年的水位差)。据此完成6~7题。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4讲地球上的水课件

章节
考点及内容
考点4:海水的性质
①海水的温度分布规律及影响
1.4.2 ②海水的盐度分布规律及影响
海水的 ③海水的密度分布规律
性质和 考点5:海水的运动
运动 ①波浪的概况及影响
②潮汐的概况及影响
③洋流的概念、分类及影响
考点6: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①海洋生物资源的概念及用途
1.4.3 海洋与
人类
②海洋矿产资源 ③海洋空间资源 考点7: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非工程措施
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 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海水的性质
1.海水的温度 (1)概况 ①海水的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 ②海水最主要的热源是太阳辐射。 ③海水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寒暖流运动等。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水循环示意图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 (2)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 水资源。 (3)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4)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①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的重新分配,使得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 的矛盾得以缓解。 ②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 基本气候特征。 ③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往往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
占用分洪区 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
一定程度上 抬高洪水位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2)防御措施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 地球上的水 高考大题命题探源2 河流预测演练 新人教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高考大题命题探源2 河流预测演练新人教版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的自然水文过程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方面至关重要。
水流挟带营养盐、溶解气体、泥沙等物质向下游流动,是河流物理化学过程与地貌形成过程的驱动力。
同时,河流流量的变化将引发生物的生活行为,例如鱼类产卵、树种散布等。
图1为黄河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图中阴影部分)位置图,图2为黄河河口湿地典型植被生活史过程与河流水文过程关系示意图。
(1)简述高流量过程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
(2)据图分析河流流量变化对湿地生物生长的影响。
(3)推测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曾经退化的原因。
(4)结合河流水文变化特点,提出修复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议。
解析:(1)从示意图看,高流量过程,流量增加,水位上升,流速加快,挟带的泥沙量增加等。
(2)从图中发现流量变化的不同阶段对应生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芦苇等在培育、发芽阶段需要水量较少,营养生长阶段需水量大,生殖后期、种子扩散阶段需水量减少等。
(3)由湿地退化可推断黄河径流量减少,径流量的减少有自然原因,更是上游用水量增加的结果。
(4)从图中可知,水文特征变化直接影响生物生长,近年来流量减少,导致湿地退缩。
修复黄河湿地生态系统,要通过人工调节。
答案:(1)流量迅速增加且增幅变大,流速加快,水位升高;水体中溶解氧与营养物质增加;挟带的泥沙量增加等。
(2)河流流量的变化将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的行为特征。
如芦苇在每年3月初开始发芽,5月中旬后,进入营养生长期,需水量大,8月中旬以后,芦苇进入生殖生长期,需水量降低。
4-9月是黄河河口水文过程的高流量时期,对应着河口典型湿生植被,如芦苇、翅碱蓬的发芽成苗、生长等关键阶段。
(3)上游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下游流量减少,水位下降,甚至出现河流断流;水流挟带营养盐、溶解气体、泥沙等物质减少;湿地生物锐减,生态系统退化。
高考地理人教总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 总结

单元总结地球上的水专题1 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水系特征要素影响因素对航运的影响主要包括河流的源地、流向、流程、支流(多少、形状)、流域面积、河道特征(宽窄、深浅、曲直)等河流水系特征主要取决于流域的地形特征,如河流的流向、水系的形态与地形密切相关。
流经山区的河段比较窄,而平原区河段往往比较宽,曲流发育河道宽而深,流速平缓,支流多,流域面积广,对航运有利1.河流特征的分析方法河流特征包括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1)河流的水系特征(2)河流的水文特征即水情,主要包括流量、流速、水位、汛期、结冰期、含沙量及特殊水文现象(如凌汛、断流)等方面。
具体分析如下:水文特征要素影响因素对航运的影响流量河流流量大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量与流域面积的大小。
一般来讲,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流量越大;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式水量大,水流平稳,汛期长(水深),无结冰期,可通航时间长,含沙量小(淤泥少),对航运有利水位包括丰、枯水位时间,汛期长短等,主要与补给方式和河道特征有关。
河流在主要的补给季节处于汛期,水位高。
在河流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河道的宽窄、深浅会影响水位的高低含沙量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
一般来讲,地形坡度越大,地面物质越疏松,植被覆盖率越低,降水强度越大,河流含沙量就越大结冰期最冷月平均气温>0 ℃,无结冰期;最冷月平均气温<0 ℃,有结冰期,且低温时间越长,结冰期越长(有结冰期且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可能发生凌汛)流速(水能)取决于河流单位长度内的地势落差的大小。
落差大、流速快且河流年径流量大,则水能丰富(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①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②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③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④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4.1自然界的水循环课件新人教版

普遍,以 东部季风 区最为典 型
补给 类型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 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流量过程曲线图
季节 性积 雪融 水补 给
多集中在 春季
气温高 低、积雪 多少、地 形地势
东北地区
永久
性积 雪 和冰 川融 水补
有明显的 季节、日变 化,主要在 夏季
气温变 化、积雪 和冰川 储对干旱 区非常重要
(2)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全球水的 动态平衡 。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 不平衡 的矛盾。 ③ 海陆 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塑造着 地表 形态。 特别提醒(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2)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 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考向一
考向二
素养提升3
思路分析第(1)题, 西北某闭合流域、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该流域多年平均实际
蒸发量和年均降水量相等→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210毫米 考虑气温,且湖面有水可蒸发的条件下→理论蒸发量→湖面年蒸
发量可达2 000毫米
(2)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三种 水体的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如下图所 示:
考向一
考向二
素养提升3
自然界的水循环
典题研析 (2017全国Ⅰ卷)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 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 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考向一
考向二
素养提升3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高考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
格罗河(如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 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 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 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高考对河流这一主题的考查仍会以流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 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考查 的主要知识点和能力如下: (1)结合流域图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河流的水文特 征和水系特征。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流域存在的问题和流域综合整治的措施 及效益。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河流
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综合题命题点分布可知,以河流为主 题的综合题主要有 2016 年全国卷ⅡT36 和 2016 年全国卷ⅢT36。 2016 年全国卷ⅡT36 以欧洲罗讷河流域等高线图和文字材料为 载体,考查罗讷河的水文特征、河流的综合治理、恢复河流生 态等问题。2016 年全国卷ⅢT36 以南美内格罗河流域图和文字材 料为载体,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的人文地理特征(河上很 少有桥)和流域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等问题。两题均侧重考查学 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 由。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