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输液系统开题报告
医院点滴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电子信息工程医院点滴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是智能控制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智能化已逐渐成为当今科技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21世纪过去的头十年,先后涌现了建筑智能化、家居智能化、医院智能化等一系列全新的生活概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飞速发展,医院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
通过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应用于现在医院中不仅可以更好的节省人力资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医院内工作效率;而且还能使现代化医院服务更加人性化,促进现代医院更加高效、稳定地运行。
智能化医院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对医院的安全、设备、信息的有效管理;使智能化系统能为医院业务管理、设备运行以及对外服务提供一个运行平台,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医院建筑管理自动化、医疗管理自动化、安全防范多媒体化、办公管理智能化;最终形成诊疗手段完备、管理科学、信息一体化、高效节能的信息化、数字化医院。
医院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医用信息智能系统、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及智能化基础平台四个方面。
而实现这些系统功能的核心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
一般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被控对象、执行器等部分。
(1)、控制器:从最初的单一地以计算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到如今各种各样功能齐全的微控制器,控制器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质的飞跃。
控制器的发展正朝着微型、低功耗、功能齐全等方面发展。
应用最为广泛的微控制器包括51、PIC、AVR等系列的单片机,还包括DSP、ARM芯片等功能齐全的控制器。
未来单片机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在提高CPU的处理能力的同时兼顾系统的功耗、体积、价格、性能等因数。
最近几年32位的单片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处于领先地位的如ARM嵌入式处理器系列。
不久之前最新的64位单片机也已经问世,例如东芝公司的TX49系列和TX99系列单片机。
智能点滴系统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报告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一)立项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用到对液体的温度、流量或者滴速进行控制,如人工肾机的透析液储液罐中透析液储量、自动洗胃机中冲洗液的液量、中药使用的药浴机中煎药锅中的水位等,医疗保健领域中药液的输液量与输液速度需要精确的控制以达到更好治疗效果。
如今,静脉输液是医院常用的治疗手段。
静脉输液是一种经静脉注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它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给药途径广泛应用于医院及医疗事业。
据统计住院情况可知,病人的输液率能够高达70%~80%。
但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往往由于自身体质虚弱、不清醒或医务人员不能及时了解到关于输液过程中的动态信息,而导致在输液时出现不良的后果。
目前医院普遍使用的是人工监控输液装置,依靠软管夹来控制速度,药物的有无、流速和温度将会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若滴速设置不当,不仅会影响药物疗效,严重时将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在输液完毕时,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血液回流甚至是形成空气栓塞而猝死。
但若处理过早,又会造成药液的浪费等弊处。
因此常引来病人的不满甚至投诉,使医护人员工作量大而且辛苦。
而医院方面也因为这个而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不利于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低温输液反应也是困扰医护人员多年的难题。
当低温药液进入静脉后,极易使患者出现冰冷、酸胀麻痛等不适的感觉。
扬中市会引发血管痉挛、寒战、胸闷、气促等症状。
尤其是术后的患者、婴儿、老年患者、发烧患者、低温大容量输液会造成凝血机能障碍、伤口愈合缓慢、住院时间延长、药物代谢速度降低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以前医护人员和家属大都采用在进针部位热敷的方法补救。
这种方法不但使用不便。
而且药液温度忽高忽低,对药性的稳定性和疗效有一定负面影响。
基于以上情况,本项目以单片机AT89C52为核心,辅以红外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数码管、蜂鸣器、加热器等电子元件,通过远程监控的方法实现输液情况的远程实时监测来解决上述问题。
医院点滴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电子信息工程医院点滴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是智能控制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智能化已逐渐成为当今科技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21世纪过去的头十年,先后涌现了建筑智能化、家居智能化、医院智能化等一系列全新的生活概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飞速发展,医院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
通过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应用于现在医院中不仅可以更好的节省人力资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医院内工作效率;而且还能使现代化医院服务更加人性化,促进现代医院更加高效、稳定地运行。
智能化医院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对医院的安全、设备、信息的有效管理;使智能化系统能为医院业务管理、设备运行以及对外服务提供一个运行平台,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医院建筑管理自动化、医疗管理自动化、安全防范多媒体化、办公管理智能化;最终形成诊疗手段完备、管理科学、信息一体化、高效节能的信息化、数字化医院。
医院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医用信息智能系统、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及智能化基础平台四个方面。
而实现这些系统功能的核心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
一般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被控对象、执行器等部分。
(1)、控制器:从最初的单一地以计算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到如今各种各样功能齐全的微控制器,控制器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质的飞跃。
控制器的发展正朝着微型、低功耗、功能齐全等方面发展。
应用最为广泛的微控制器包括51、PIC、AVR等系列的单片机,还包括DSP、ARM芯片等功能齐全的控制器。
未来单片机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在提高CPU的处理能力的同时兼顾系统的功耗、体积、价格、性能等因数。
最近几年32位的单片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处于领先地位的如ARM嵌入式处理器系列。
不久之前最新的64位单片机也已经问世,例如东芝公司的TX49系列和TX99系列单片机。
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输液器作为医疗领域中的一项基本医疗设备,一直以来都是医生们治疗患者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以往,为了达到不同治疗目的,医生们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输液器,使用起来耗费时间、费力并且不经济。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应运而生。
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将不同的功能集合于一体,可以轻松实现人工输液、输血、化疗及静脉注射等多种功能。
此类产品的问世,简化了医生操作,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快捷、舒适的输液体验。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希望能够在医疗领域中推广应用。
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设计及制造工艺,探索减轻医生操作负担的设计方法、生产技术改进等。
2、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研究,探究其在人工输液、输血、化疗及静脉注射等相关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效果评价。
3、分析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市场需求、前景,提高其商业化应用价值。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设计方法及市场调研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具体如下:1、文献资料法:主要阅读相关文献、书籍、数据、政策等资料,了解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实验法:进行样品制造及实际应用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与应用不断改进设备设计,改善设备性能。
3、设计方法:针对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设计及制造工艺,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拟设计和优化设计。
4、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状况、需求情况,为产品的商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四、预期结果本次研究的预期结果有:1、开发出性能更加优良、具有更高性价比的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
2、探究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医疗行业提供更加完善的输液器产品选择。
3、为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决策支持,拓展其市场空间和商业价值。
基于单片机的输液点滴系统设计--开题分析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输液点滴系统设计--开题报告————————————————————————————————作者:————————————————————————————————日期:太原工业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刘轩学号:122039321 系部:自动化专业:自动化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输液点滴系统设计指导教师:史建伟(讲师)2016年2月29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通过本次毕业设计, 应该使自己了解输液点滴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基本构成,完成液位点滴控制系统的单片机控制硬件和软件设计。
充分掌握单片机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并完成整个系统从工作过程、硬件设计说明、软件设计说明和系统仿真,且做出实物演示。
为自己在毕业后从事控制系统及大学四年知识的综合应用、熟练使用和设计相关工作做好坚实的基础。
病人住院时,静脉输液是临床中一种非常普遍的治疗手段。
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传统的人工方式,其缺点是护士要不断的巡视同时还必须有人陪护人力资源占用很大还有交叉感染的危险。
另一种是自动化输液泵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人力资源占用的问题,但成本较高,医院在使用过程中增加了输液成本,这种成本最终加到患者身上这种输液方式因成本较高在实际中很难普及。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时代的进步。
国家工业的迅速发展,输液点滴控制系统被广泛运用到医疗,服务等各个行业。
如何人性化的管理点滴输送和调换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面对医疗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如何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建立实用、先进、高效的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
因此能够设计出一套好的控制系统是很必要的。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国内对智能输液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 年代后期.国内才开始从事智能输液监控设备产品的研发。
于向英等利用弹簧变形和输液瓶质量变化的原理研制出一种医用输液报警器,但该设备误差较大,每次使用前需根据输液容器进行质量调整,弹簧移动易产生疲劳,使用和维护非常不便:赵金农等设计了一种微型激光输液报警器,利用激光多普勒原理检测流速。
液体点滴控制系统设计及关键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液体点滴控制系统设计及关键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液体点滴控制系统是医疗器械中的一类重要设备,主要用于输液操作,以满足病人的营养和药物需求。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液体点滴控制系统的使用范围和需求也不断扩大。
在使用过程中,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病人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如何设计一套优秀的液体点滴控制系统,成为了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目前,液体点滴控制系统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传感技术的不断进步,液体点滴控制系统的传感器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液体的流量和滴数。
2. 控制算法的不断完善: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日益成熟,液体点滴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液体的流动速度和滴数。
3. 界面设计的不断优化: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液体点滴控制系统的界面设计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和易操作。
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 液体容器的选择:液体点滴控制系统的容器材质和容量的不同会对液体的流动速度和稳定性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容器的特性和适用范围。
2. 控制器的选型:液体点滴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需要进一步研究优秀控制器的性能和特点,以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3. 系统的实时性和鲁棒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液体点滴控制系统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外部环境、液体性质等,需要进一步研究系统的实时性和鲁棒性,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研究内容和计划本课题拟探究液体点滴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关键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和计划如下:1. 研究液体容器的特性和适用范围,探究不同容器的优缺点。
2. 研究液体点滴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控制器的性能和特点,深入分析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3. 研究液体点滴控制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实时性和鲁棒性,探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预期的研究成果本课题拟完成一套完整的液体点滴控制系统设计,具备以下特点:1. 选择最适合的液体容器,保证液体的流动速度和稳定性。
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这种系统通过将传感器与监控器连接起来,能够实时监测输液过程中的液体流量、温度、压力等参数,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警。
这不仅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和精准度,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大大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效率。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部分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使用门槛较高,价格昂贵,对于中小型医疗机构而言无法承受,因此有必要开展稳定可靠且价格实惠的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研究与实现。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硬件设计:设计并制作传感器、监控器以及通信模块等硬件设备。
2.软件设计:采用嵌入式技术,设计并开发适用于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的软件程序,并实现监测数据的收集、处理和管理功能。
3.网络通信设计: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和控制。
4.实验测试:对设计开发的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进行实验测试,评估其运行稳定性、数据准确性和监控精度等性能指标。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成果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降低医疗机构的设备采购成本,提高医疗机构的输液安全性。
2.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其压力,确保患者安全。
3.为相关领域开展分布式监控系统研究提供实用参考以及技术支持。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如下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深入调研,掌握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硬件设计:根据文献调研情况,设计传感器、监控器以及通信模块等硬件设备,并进行实际制作。
3.软件设计:采用嵌入式技术,设计并开发适用于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的软件程序,并实现监测数据的收集、处理和管理功能。
4.网络通信设计: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和控制。
5.实验测试:对设计开发的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进行实验测试,评估其运行稳定性、数据准确性和监控精度等性能指标。
智能输液系统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智能医用输液系统的设计
二级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
专 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 级2
姓 名石海峰学 号
指导教师陈鸿雁系 主 任王先全
时 间2016年1月15日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智能化控制研究的不断发展,自动化临床设备的研究日益成为医疗器械发展的一个重点,因而设计一种智能输液管理系统实现对输液过程的全程监控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远程监控实现输液实时监测为目标,通过下位机采集各床位患者的输液信息,再以无线的方式将数据传达至上位机,实现输液数据的实时显示和存储,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报警等功能。单片机输液点滴速度控制的发展在今和未来将成为医疗设施发展的趋势,毕竟,单片机凭着优越的性价比,与以往的点滴滴速控制系统相比,其单片机价格便宜,操作易于实现,而且对滴速的控制要求精度也较高。再者,单片机操作多机控制系统,还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人为控制下有时候如不小心将会为安全设施带来很大的麻烦,而且人工控制滴速精度也很难掌握,而使用单片机设计只要在设计时考虑周到,运行起来就不会带来这种问题了,因此,单片机滴速控制系统将在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医疗事业的发展是顺应科学技术而发展的,医疗的安全问题更离不开科学,把高科技应用到医疗事业中来是对医疗事业的一大促进与补充
2、本人对课题任务书提出的任务要求及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任务要求:用单片机系统和传感器设计医用智能输液系统,该系统具有液滴检测电路,液速控制电路,报警电路、数据存贮、历史数据记录等功能。
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1)掌握红外传感器的测量原理,通过红外收发二极管来监测液速。
(2)掌握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步进电机来控制输液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________ 智能医用输液系统的设计
二级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2
姓名石海峰学号
指导教师陈鸿雁系主任王先全时间2016 年1 月15日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智能化控制研究的不断发展,自动化临床设备的研究日益成为医疗器械发展的一个重点,因而设计一种智能输液管理系统实现对输液过程的全程监控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以远程监控实现输液实时监测为目标,通过下位机采集各床位患者的输液信息,再以无线的方式将数据传达至上位机,实现输液数据的实时显示和存储,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报警等功能。
单片机输液点滴速度控制的发展在今和未来将成为医疗设施发展的趋势,毕竟,单片机凭着优越的性价比,与以往的点滴滴速控制系统相比,其单片机价格便宜,操作易于实现,而且对滴速的控制要求精度也较高。
再者,单片机操作多机控制系统,还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人为控制下有时候如不小心将会为安全设施带来很大的麻烦,而且人工控制滴速精度也很难掌握,而使用单片机设计只要在设计时考虑周到,运行起来就不会带来这种问题了,因此,单片机滴速控制系统将在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医疗事业的发展是顺应科学技术而发展的,医疗的安全问题更离不开科学,把高科技应用到医疗事业中来是对医疗事业的一大促进与补充
2、本人对课题任务书提出的任务要求及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任务要求:用单片机系统和传感器设计医用智能输液系统,该系统具有液滴检测电路,液速控制电路,报警电路、数据存贮、历史数据记录等功能。
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1)掌握红外传感器的测量原理,通过红外收发二极管来监测液速。
(2)掌握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步进电机来控制输液速度。
(3)掌握串口通信方式,实现一个上位机与多个下位机通信来控制整个输液系统。
(4)掌握单片机开发原理及程序编写,完成系统软件部分设计以实现各个要求。
3、本课题的关键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关键问题:
(1)点滴速度实时监测
(2)电机调整点滴速度
(3)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通信
(4)报警设定
关键冋题的解决思
路:
(1)液滴检测可采用红外线法,红外测量用调制方法可去除红外线和外界的干扰信号,采用脉冲调制
(2)采用步进电机驱动,使用L297+L298做成的两相双极性步进电机以电流截波方式驱动
(3)单片机与CAN总线控制器连接,彼此通讯,从单片机送来的数据进而控制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带动蠕泵转动
(4)采用看门狗电路
4、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实验、调研等)及解决办法工具书:需要传感器方面、C语言编程方面、数字电路方面、单片机等工具书,通过在图书馆查阅期刊资料,网络资源等文献查找到。
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装好相应的软件keil,proteus ,进行软件程序编写与硬件电路图的设计和仿真。
实验及调研:需要去医院了解输液系统的应用背景及现存系统的不足,需要单片机开发板。
5、工作方案分析及进度计划
该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部分:点滴速度的实时监测,通过步进电机调整点滴 速度,通过CAN 总线进行上下位机的通信,看门狗进行报警设定以及数据存贮。
(第1-2周):查找资料、搜集相关素材;
(第3周):做好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第4周):完成概要设计;
(第5-6周):完成详细设计;
(第7-8周):完成硬件电路图的设计; (第 9-10周):完成程序的编码; (第11-12周):完成软件测试; (第13-14周):整理资料、撰写毕业论文; (第
15-16周):根据导师要求,完善毕业设计和 2016 年 02 月 29 日-03 月 11 日 2016 年 03 月 14 日-03 月 18 日 2016 年 03 月 21 日-03 月 25 日 2016 年 03 月 28 日-04 月 08 日 2016 年 04 月 11 日-04 月 22 日 2016 年 04 月
25 日-05 月 06 日 2016 年 05 月
09 日-05 月 20 日 2016 年 05 月
23 日-06 月 03 日 2016 年 06 月
06 日-06 月 17 日 论文。
报告人:(手签名)
指导教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