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雷歌研究综述及评价

粤西雷歌研究综述及评价
粤西雷歌研究综述及评价

粤西雷歌研究综述及评价

作者:音乐学院 13级音本一班潘开运

[摘要]本文从戏曲出发,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总结,从雷歌形成、思想内容、发展前景三个方面,对雷歌研究的现状进行了一个总结。并指出现实中的不足,以便相关学者今后进行改进探索。

[关键词]雷歌;文献综述;评价

一、关于粤西雷歌的形成的研究

相传在很久以前,雷州本土人民就有用雷州歌互相唱和﹑逗趣答辩的风习。明末清初,雷州歌对唱盛行,每逢喜庆之期,歌手汇聚,即兴而唱,随问随答,比赛歌才,都是用本土

的雷州话歌唱的。其歌词通俗易懂,还非常注重每句落尾字的押韵,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孙建华在长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 年第 2 期发表的《漫谈粤西雷剧音乐》中提到了雷歌的起源与发展。他根据研究,指出雷州市白沙镇麻扶桥就是当地最早的对歌台,在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 年),此地兴建“歌馆”,专供歌手住宿。直到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 年)端午节,由于雷州南渡河一年一度的赛龙舟这年发生了沉船死人事件,到了第二年,雷州市白沙镇麻扶村的村民把赛龙舟活动改为“赛歌台”,每年进行一次赛歌活动,从此,雷州歌正式登上舞台(乡里人称为“踏楼板”)。在陈湘发表的《雷剧音乐》中,我们也了解到了后来雷歌随着发

展逐渐形成雷歌班,又因有女子参加,称为“姑娘歌”。对歌唱词是口头文学、天文地理、风土民情无所不唱,随问随答,比赛歌才。姑娘歌对答如流,接近生活,乡土气息浓郁,有的姑娘歌还有歌文,内容大致是《劝世戒烟》、《劝人忠义》等劝世歌。甚至有的姑娘歌还有人物和故事情节,深受群众欢迎。如最古老的雷州歌《断机教子》就是清代干隆年间进士海康人陈昌齐写的。不久,姑娘歌的劝世歌进一步发展成为班本唱(歌班仔)。但班本唱仍没有固定的板腔,唱歌之时偃锣息鼓,十分单调。后来,借鉴了广东粤剧的艺术形式,将班本唱进行改革,模仿粤剧锣鼓、脸谱、服装、道具及表演形式,甚至连剧本也移植过来,发展成为雷歌班。清嘉庆末年,第一个雷歌班——北和雷歌班成立。

由以上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或从时间角度对雷歌的的发展做了很详细的介绍,或单从某一时间段出发,对本时期内的雷歌发展做了分析,可以说研究是比较到位的,我们也因此得知在清末时期,雷歌班便开始活跃在雷州半岛的大小戏台了。但是这些研究成果缺乏具体的实地考究,大多都是根据前人研究所得的成果进行分析,因此缺乏自己的观点性与主观性。

所以要深入实地考究,进行采风收集当地资料,以便更好地预测雷歌的发展的趋势。

二、关于粤西雷歌的思想内容的研究

《中国歌谣集成》主编贾芝先生指出:“民歌,简直就成为那

个民族诞生、迁徙、劳动、生存等一部口传的历史。”雷州歌就是记载着雷州人民生存、劳动、生活的斗争史。雷州的思想内容体现出雷州半岛的地理风貌以及雷州人民的生存方式、劳动生产、家庭生活、爱情婚恋、历史人文、伦理道德、风土习俗、娱乐戏谑、丧白喜庆、政治时事等等。雷州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喜欢唱雷歌。何希春在《浅谈“雷歌”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中提到雷歌表现的的思想内容主要有四点:

1.反映雷州地理风貌及劳动状况

他认为反映雷州风貌及劳动生活内容,是雷歌的主流题材。雷州半岛是中国第三大半岛,居大陆最南端,处在亚热带,有山有海,有平原有河流。农民在这块红土地上劳动生息,倾注了心血,也孕育了雷州歌谣。在农耕社会里,雷州人常感做农民的自豪。《什么都不如做百姓》就是这样的歌谣:什么都不如做百姓,粒种下田百枝青。黄粘刚刚收割起,又要磨镰割长芒。一粒种子下地,便有一百支青苗长起来,令人兴奋。黄粘、长芒都是解放以前的稻谷名称。就像此歌运用叙述手法写出了在农耕社会里的农业盛况:农民刚刚收割了早造的黄粘,晚造的长芒稻正长势旺盛,又要锉利镰刀,准备再次收割了。这首歌反映了雷州人民热爱劳动,获取丰收的喜悦心情,表达了做什么都不如在我雷州做百姓的主题思想。

2.反映男女恋情婚嫁

他认为反映男女恋情婚嫁是雷歌的永恒题材,也是在雷州独特的风俗。情歌中有探情、偷情、盼情、恋情、约会、山盟、失恋、离情、

苦情、成婚等等。男女通过歌唱,表达了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相互爱恋的情感。情场的动作表示和妙语表达随处可见,山盟海誓,情意缠绵,爱情的坚贞,离别的苦恋,思念的哀怨以及遭遇不幸的痛苦等等,在歌中都得到真实的反映。在封建礼教桎梏里,男女的爱慕之情有种种表达方式,但表达得体是很不容易的,而雷歌就有其独到之处,能将这份爱慕之情隐隐的表达出来。

3.反映雷州的风土习俗

他认为反映雷州的风土习俗歌,在雷歌中是屡见不鲜的,而且是很有价值的部分。雷州半岛,在唐代以前是百越族的土地。唐宋以后,闽南汉人陆续迁来,少数民族逐渐迁往海南、广西,留下少数人也逐步被汉人同化。所以,这里的文化虽以汉族为主,但也仍存留下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遗物遗风,如雷州石狗、铜鼓、傩舞等。而闽南汉人流传入来的民歌、姑娘歌、戏剧及风俗等,在同土著文化融合后,又自成一体。所以,有很多雷歌都反映了雷州这种独特风俗风情。这里的婚嫁、求神问卜、送葬、道法等都以歌代讲。反映雷州人对这种民间曲艺的沉迷。

4.反映各个时代政治状况

反映各个时代政治状况的时政歌,在雷歌中占的分量特别大。有的歌唱历史事件及其人物,有的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受苦受难,有的颂扬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丰功伟绩、政通人和,特别是赞颂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同时也有抨击腐败现象及社会治安的伤民扰民事件等等。总之,这类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反映了人民的心愿,是历史的见证,

具有史料价值。

从以上归纳中可以知道:目前学者对雷歌的研究已经侧重于思想层面的分析了,这将是将来雷歌研究的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只有提高思想层面的分析,才能很好地去了解雷歌,去传播雷歌。

三、粤西雷歌的发展前景的研究

不可否认,在经济迅猛发展、文化现象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雷州民歌的地域优势渐渐走向没落。这一精神财富也只能是少数中老年人无奈地哼唱,青年人则受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追逐着快男快女以及欧美、韩日以及网络等快餐文化和明星,以至于他们对雷歌的基本特征和风格也一无所知。但让人们欣慰的是,雷州农民符马活、符骐驿、谢莲兴、符海燕、符同和、符同南等人则怀着对家乡歌谣的珍惜和热爱,加入了保护行列。2008年9月,在这些农民的创建和倡议下,以保护和传承包括雷歌在内的中国各地民间歌谣为宗旨的中国雷歌馆开始筹建。刘福瑞在《雷州半岛民歌在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也提到了一些相关对策,呼吁政府应重视对雷州民歌的弘扬;相关媒体也应加大对雷歌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增设专门机构举行针对性培训班,聘请相关专家指导,由民间艺人、雷歌传承人讲座;建立雷歌唱法的理论体系;加大雷州民歌继承人才的培养,组织有关人员在雷州半岛进行地毯式调查、采风、挖掘热衷于雷州民歌的百姓,将他们培养成雷歌创作者、雷歌传承人。

经过总结发现,雷歌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已经慢慢地不再适应我们现在的文化需求了。受多元文化和地域范围的影响,雷歌的语言局限性也逐渐突显出来,使得它的传播也带有局限性。娱乐活动趋于多元化,人们对雷歌的审美观念和爱好已经淡化。雷歌市场大大萎缩,经济效益低,花大力气完成创作搬上了舞台却很难养家糊口,演唱方式的落后,无法激发出人们的创作和演唱欲望,加之雷州民歌传承后继无人,能选择演唱雷歌的人越来越少,尤其能够演唱原汁原味的雷州民歌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希望学者们能一起努力,为雷歌的发展与创新出一份力,使得这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陈湘.雷剧音乐[M].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1995

[2]蒋菁.中国戏曲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1995

[3]林涛.雷歌大全[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4]高诚苗.雷州市雷剧艺术节(资料集)[C].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

[5]何安成.雷州歌精品鉴赏[M].长城出版社,北京,2005

[6]蔡山桂.雷州话字典[M].羊城晚报出版社,2013.

[7]蔡平.雷州文化研究论集[C].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3.

[8] 黄景星. 雷州歌谣话初集[M]. 雷州:赤坎华文印务局,1925

[9] 李雄飞,张莲.《雷州歌谣话初集》研究[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

[10] 邓碧泉. 湛江民间艺术志[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文献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 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 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 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对于科研部门确定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领导部门制定各项决策,有效实施管理起着参考和依据的作用。这一类综述主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大全附带评语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评价指标权重得分 教的方面59 分 教学 目标 10分 1.目标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5 2.情知和行为目标结合和谐,可操作,能落实 3 3.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达标要求 2 教学 内容 6分 4.知识正确,容量适当,学生能接受 2 5.把握教材内在联系和重点突破 2 6.以教材为例,训练学生能力,指导学法 2 教学 过程 8分 7.教学活动每一节流程结构合理,体现教学思路与学生思维,心理协调,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 4 8.结构流程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实践 2 9.教学节奏密度适当,时空分配合理 1 10.具有本学科课型特点 1 教学 手段 10分 11.教法注意提示认知规律和学法指导 4 12.情景创设恰当、有效 2 13.问题系列设计严谨,情知有机交融、和谐 3 14.教法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激发 1 教学 调控 效果 检测 8分 15.对学生信息及时反馈,有效纠正,完成教学任务 2 16.精心安排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的练习活动 2 17.以师之情唤生动情,师生和谐平等 2 18.给学生一定消化思考的余地,课业负担合理,轻负高效 2 教师素质 12分 19.教态大方自然,语言准确简炼;演示操作规范,指导得法;板书科学、工整、美观 5 20.运用直观教具、现代教学媒体等,使用正确熟练,合理优化 5 21.善于组织教学,能随机调整 2 教学特色5分22.在课堂结构创设学境、教法和媒体运用等方面有独特创举,效果显著 5 学的方面41 分参与 状态 15分 23.全员参与 第23项至27项 只能选择其中 一个分数等级 15 24.有个别学生不参与12 25.有10%左右的学生不参与10 26.有20%左右的学生不参与7 27.1/3以上的学生不参与 3 交往 6分 28.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 6 29.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5 思维 状态 12分 30.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5 31.问题与见解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5 32.能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展开创造 2 情绪 状态 8分 33.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 2 34.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 2 35.入境生情,意志得以锻炼 2 36.情感共鸣的表露自然、明显 2 综合 评价 评语

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文献综述

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深入,中学地理教学有了较大的改观,但现状仍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指出目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中学地理教学改革提出意见。 地理是一门传统学科,它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西方,地理学科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四大发展战略学科之一,其教育结果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发展。然而在我国,地理曾一直处于“副科”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21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地理逐渐引起我国教育的重视,在中学课程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但是地理教学的现状却仍不容乐观。 1.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学科地位认知现状分析 本文试图将目前国内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阐述清楚,并提出中学地理教学的相关改革意见。 首先,中学地理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状况存在的原因包括:其一,在初中阶段,地理是一门副科,所占分额很小,学生很难认真对待。其二,许多学校也不重视地理教学,对学生学习地理的要求不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压力比较轻。其三,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学生无暇去深入学习地理。 高中地理进入高考学科以后,由于高考升学的需要,高中地理学科的地位突然攀升,到后来与其他高考学科平分秋色,学校及教师花费了不少力气,每年高考地理学科成绩总的拉分率呈上升趋势,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学科地位认知问题,随着地理学科在高考学科中的全面提升,经历了不重视乃至歧视——比较重视——非常重视之历程。 通过研究各类文献发现,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深化,中学地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仍普遍存在。虽然各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正逐步被运用,但大部分的中学课堂还拘泥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忽视了学生个性、特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 1、一部分中学对地理教学作用缺乏认识,仍然将地理放看做“副科”消极对待。

文献综述教师评语

文献综述教师评语 篇一:文献综述封面——(教师意见) 附件10: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连铸板坯中间包控流装置的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院(系)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冶金普20XX-01 学生姓名陈开宏学号20XX440245 指导教师(签字) 文献综述要求 1.文献综述是要求学生对所进行的课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综合分析而写出的一种学术论文。其特点“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 使材料更加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描述和评价。 2.文献综述中引用的中外文资料,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相关,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 3.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其所附注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同正文。

文献综述的评阅 评阅要求:应根据学校“文献综述要求”,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内容的相关性、阅读数量以及综述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 指导教师的评语: 该生通过大量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对与板坯结晶器内钢液流场/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相关的国内外前人工作较好地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并针对某一学者具体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和系统的描述与评价,语言简洁,层次清楚。达到了学校“文献综述要求”。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篇二:论文文献综述评价 论文文献综述评价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开题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

专业课教学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批准号 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教学评价研究 课题负责人: 工作部门: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填表日期: 制

填写说明 一、“课题批准号”是指《立项通知》相应栏中所列的代码。 二、课题名称应以《立项通知》公布的名称为准。 三、课题负责人限填1人。 四、有关外文缩写,须注明完整词序及中文含义。 五、开题论证后,本材料需经有关部门审核后签署意见,加盖公章。 六、本材料提交一式2份。内页填写为小4号字,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成册。

一、开题会议简况: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不少于5人)、参与人员。 二、开题会议专家名单 姓名职务/职称专业背景单位

三、研究方案:(1)课题名称及概念界定,(2)研究背景,(3)研究价值,(4)文献综述,(5)研究目标,(6)研究思路,(7)理论与实践依据,(8)内容结构(含子课题),(9)研究方法,(10)预期成果,(11)研究进度,(12)经费分配,(13)组织分工等。(可加页) (一)课题名称确定及核心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名称定为:“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教学评价研究”。 1.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 五年制高职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它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五年时间里,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在专业设置上,它以经济与社会需求为导向,密切贴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深受社会欢迎。 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以初中为起点的,是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要,以物流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宗旨,让学生在学校系统学习专业技能。 2.专业课 专业课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专业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处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进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现代教育教学评价始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联盟组织的“八年研究”,到了60年代即已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研究价值的教育科研领域。许多国家或地区非常重视多元化、人性化的评价方法。可以为我国的教学评价研究提供借鉴与帮助:

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04-09T09:49:54.49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04期作者:蔡珍[导读]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的贡献蔡珍(西宁市劳动路小学青海西宁 810000)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4-0054-02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的贡献,而人类之所以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己成为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改革也成为各国经济与社会改革的核心。《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标准》中还就评价提出了7个具体方面的建议: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3、情感态度的评价;4、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5、体现评价主体 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6、恰当的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7、合理设计和实施书面测验。 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加强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也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关注的改革重点。不只是把评价作为对教学结果的判断,而且还要把它视为教学前和教学过程中的考查,不能等到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才给予考查,而是要在教学之前,教学之中,就密切的关注学生学习的潜在状况和进行状态,并及时对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进行判断,从而调整教学。 二、研究意义 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开始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评价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地呈现并合理的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与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有所区别。教师评价主要包括教师基本素质评价、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过程评价、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等内容。学生评价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评价,可包括德、智、体等方面,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有所不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评价对象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而课堂教学的评价对象则不仅仅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活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虽然课堂教学评价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但其目的在于以“学”评“教”,而且,课堂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评价只是整个学生评价中的一部分。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一般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定义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仅有少数研究者给出了其确切的定义,强调针对数学课堂进行评价。陆建中等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一节(或几节)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评价标准,运用科学测评手段对教和学的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孔凡哲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对构成课堂教学过程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和评价。 四、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在客体教评价中,评价客体是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依据评价主体是否参与课堂教学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评价者,包括教学行政部门的人员,如教研员、评价专家、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同行等;另一类是内部评价者,包括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及学生全体及个体。标准是衡量事物的一种准则或者规范,它是关于价值的陈述或判断语。评价标准又称评判标准,是指人们在评价活动中应用于对象的价值尺度和界限,是评价活动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人们价值认识的反映,它表明人们重视什么、忽视什么,具有引导被评价者向何处努力的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质量或数量要求的规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大致出现了两种不同特征的标准:一类是以教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形成于20实际80年代,注重以教师的“教”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另一类是“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大致形成于2001年教育部颁布《新课程标准》以后,注重以学生的“学”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随着新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论教”和“以学论教”相结合的方式开始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的重视。 五、我国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的数学教学论以及数学教育评价方面的专著和教材大多数都有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专门论述,同时在数学教育实践领域还有更多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研究者开始出版相关的专著。如何认识和反思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己有研究成果,让数学教育工作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把握,对己有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分析、总结、概括十分必要。总结起来,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涵义 “评价”原意为评定货物的价值。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关于这一点己达成共识。如任子朝、孔凡哲、刘志军、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课堂教学评价研制小组都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以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以教学目标和有关教学理论、理念为依据,运用可操作性的科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但是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人们理解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过程及效果;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评价课堂教学活动整体。另外,马云鹏、孔凡哲、张春莉教授还指出了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区别。大部分文献都是基于一般意义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仅有少数文献基于自己的理解给出了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定义,基本上是在课堂教学评价的定义中,强调针对数学课堂进行评价。如“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一节(或几节)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对教和学的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等。孔凡哲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对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与评价。 2、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及基本理念

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文献综述穆迪

1.雾霾污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1)雾霾的概念 雾霾中的雾是近地面的云,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硫酸、灰尘等组成的气溶胶。在一定光照,温度,湿度和动力因素雾和霾相结合就形成了雾霾。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直径不大于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称为。首先 PM 是“particulate matter”的英文缩写,是指可吸入颗粒物质,在环境领域被称为颗粒物,在大气科学领域被称为大气溶胶粒子。按气象学定义,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的定义,霾则由包含 PM 在内的大量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通常将相 对湿度大于 90%时的低能见度天气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则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形成的,称之为雾霾。 (2)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 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既有人为原因,也有大气原因。人类活动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使得污染物大量排放,为雾霾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说“污染是元凶”;大气运动包含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在雾霾污染形成过程,空气运动扮演“帮凶”的角色。根据中国科学院最新调查发现,中国大陆雾霾污染源主要是燃煤、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生物质燃烧以及扬尘沙尘。其中是主要污染物,其污染源所占比重如图 1-1 所示。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排放物形成的一次颗粒物通过地面的界面反应,形成二次无机颗粒;同时其他废气通过大气输送和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这样就形成雾霾的物质基础。气溶胶与湿润的空气在大气条件出现水平方向连续静风和垂直方向逆温时,就产生雾霾,而雾霾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或轻雾。 图 1-1 主要来源占比图 (3)雾霾污染的危害 1-3-1雾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国民经济运行、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居民身心健康。雾霾天气发生时,空气湿度低于百分之六十,可吸入颗粒物质均匀浮游在于空中,颗粒物质对大气具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空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通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可吸入颗粒物,尤其是可入肺颗粒物通过进入人体循环系统,造成呼吸道炎症、肺炎等病症,加重了人们对于雾霾污染的恐惧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雾霾天气发生后,严重的视程障碍威胁着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航空港、海港、航道的安全。2013年1月北京雾霾事件中,曾发生多起交通事故,1月31日雾霾天气加 冻雨双重影响,导致望京往太阳宫方向高架桥上发生100多辆车追尾事故。 (4)雾霾的分类及物理特征 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 4 个不同阶段。雾、湿霾阶段的相对湿度平均为 95%、91%,轻雾和霾阶段平均相对湿度接近,均为 79%。4 个阶段的主要发生顺序为霾?轻雾→湿霾→雾→湿霾→轻雾?霾,雾前湿霾阶段持续时间长于雾后。尺度>2μm 以雾滴为主的粗粒子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在雾阶段均显著大于其他 3 个阶段,其中霾阶段浓度最低。雾滴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谱在 5μm、13μm 及μm 处分别存在峰值,对雾水体积和液水含量的贡献最大的尺度范围为 10~30μm,而轻雾、湿霾和霾阶段粗粒子谱均为单峰型。尺度>μm 的细粒子表面积浓度谱形在雾和湿霾阶段、轻雾和霾阶段分别相似,雾和湿霾阶段数浓度占优势的尺度范围分别为 ~μm 和 ~μm,轻雾及霾阶段数浓度优势粒子尺度范围均为~μm。4 个阶段数浓度最大差异出现在 ~μm 范围,从高到低依次为轻雾、霾、湿霾、雾。<μm、~μm 和>μm 的气溶胶粒子最高数浓度分别出现在霾、轻雾和雾阶段。从霾、轻雾、湿霾到雾的转换过程中,以 ~μm 为界,小粒子减少,大

浅谈“慕课”的概念及现状

浅谈“慕课”的概念及现状 “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慕课以它学习模式的开放性及学习对象的无限制性,引领着课程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它以一种全新的教育姿态为教育界带来改革的动力。 标签:MOOC;慕课;起源;概念;现状 一、“慕课”的概念 (一)“慕课”的起源 “慕课”起源于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宣布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掀起了一次在线课程建设热潮。2007年8月,在犹他州州立大学,大卫·怀利早期教授的网络课程,应该可以说是称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原型。“慕课”这一术语最初出现在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戴夫·科米尔和人文教育研究院的布莱恩·亚历山大在教学实践创新中提出,后经阿萨巴斯卡大学的乔治·西门思与国家研究院斯蒂芬·道恩斯领导设计了“慕课”在线课程。 (二)“慕課”的概念 “慕课”(MOOC)是英文“MassiveOpenOnlineCourse”缩写,中文意思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代表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到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开放,以兴趣导向,全世界的学习者都可以进来学,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在线,慕课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课程,是指某研究领域中的围绕一系列学习目标的结构化内容。MOOC体现着技术和文化的融合正围绕着数字化创造出新的能量。MOOC技术主要包括高质量的编目视频、数据采集与分析、带有社交功能的授递平台,使得基于网络的教学相比过去更加有效、更具规模。从文化角度,MOOC秉承一种基于网络的交流、协作和知识发现的学习文化。 把“MOOC”翻译成“慕课”一词的是我国华南师范大学学者焦建利教授。焦建利教授在《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从中学到些什么》一文中提出:“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慕课”与传统的透过辅导专线、互联网和电视广播等形式的远程教育截然不同,与近期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共享———公开课也差别迥异,与基于网络的学习软件或在线应用更是泾渭分明。“慕课”旨在将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传递到最偏远的角落。 二、“慕课”的发展现状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评价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小学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评价策略研究 一、综述导言 哲人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心理特点,身处于班集体之中, 他们喜欢表扬, 需要鼓励, 渴望被肯定,他们希望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教师的一句激励性评价语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因而, 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评价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态, 对学生的表现。应用适当、正确的评价来不断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点燃他们的信心之火, 让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营适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目前,国内已经有好多学者、专家研究过该课题,但是实践证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师评价体制还是不够健全,因此,研究本课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小学课堂教育评价策略的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表明,处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胜,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其学习兴趣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中,它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人文情操的陶冶是十分重要的。赵明仁、王嘉毅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认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建立在对于评价对象的科学认识及教育教学方式的重新理解之上的,是对人的本质尤其人在教育视野中本质的重新解读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由于语文学科的独特性特点以及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语文课堂教育评价应建立在对评价对象的认识上进行的。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对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观的形成具有启发意义。多元智力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好坏之差。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给以一定的鼓励,评价也应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中,教师应挖掘多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也是至关重要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主旨在于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

老师作文之文献综述指导老师评语

文献综述指导老师评语 【篇一:文献综述封面——(教师意见)】 附件10: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连铸板坯中间包控流装置的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院(系)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冶金普2006-01 学生姓名陈开宏学号 2006440245 指导教师(签字) 文献综述要求 1.文献综述是要求学生对所进行的课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综合分 析而写出的一种学术论文。其特点“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加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 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 的描述和评价。 2.文献综述中引用的中外文资料,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 相关,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 3.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其所附注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同正文。文献综述的评阅 评阅要求:应根据学校“文献综述要求”,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内容的 相关性、阅读数量以及综述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 指导教师的评语: 该生通过大量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对与板坯结晶器内钢液流场/连 铸中间包控流装置相关的国内外前人工作较好地进行了综合分析和 归纳整理,并针对某一学者具体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比较专门的、全 面的、深入的和系统的描述与评价,语言简洁,层次清楚。达到了 学校“文献综述要求”。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篇二: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评语及答辩教师评语集锦】

评语:1、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 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一般。选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能收集关于论文的资料,写作过程 中基本能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全面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 3、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 4、文题基本相符,论点比较突出,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 5、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评语:本文研究了xxxx.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 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 论文的各种要求。 评语: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 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 错误。作者试图从列夫?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作品中寻找其小说中某个 人物的关联。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 资料,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下了苦功夫。 评语: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xxxxx论文的写作规范。论 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 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 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 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评语: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 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 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 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 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评语: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

我国当幼儿园课程评价研究综述

我国当前幼儿园课程评价研究综述 摘要: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学前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理念、内容以及方法和工具三个方面介绍当前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状况,当前幼儿园的理念注重动态性、真实性和评价标准多元性;内容覆盖幼儿的一日生活、教师所用的材料以及课程对幼儿影响的效果;方法注重质性和量化的结合,包括档案袋法、轶事观察法和教师材料评估,工具主要介绍美国的成熟经验。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评价;理念方法 为了促进学前教育的有效改革和质量提升,学前教育评价成为学前教育管理者与实施者工作的重要环节。课程是教师影响幼儿的重要手段和媒介,幼儿园的课程评价理应成为学前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幼儿园课程的评价,就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通过收集和分析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有关资料,科学地判断课程的价值和效益的过程。[1]在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中,对什么样的课程合理这个问题,仅仅依赖于一般性的思考和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显然是不够的,还有赖于更加充分的关于课程和理性与有效性的可靠证据。这种证据需要通过课程评价来获得。[2]本文以2000—2014年为时间段,以幼儿园课程评价为主题,在知网上共收集43篇相关内容的文献,认真研读了《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和《教育导刊幼儿教育》刊物的17篇相关文献,以及其他刊物上的26篇为辅,所查文献内容涉及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理念、要素、模式、价值取向、评价标准和课程内容等。 一、当前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理念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理念不是解决课程评价本质和功能的问题,而是回答为什么要这样评价的问题,幼儿园课程评价实践中时刻体现着一定的课程评价理念,有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就会决定什么样的课程评价观点,厘清当前幼儿园课程评价理念是做好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一项必须要做的基础性工作。 (一)注重动态的发展性评价 动态的发展性课程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高目的的活动,这一理念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相对应,强调的不是鉴别、塞选的功能,而是注重个体的发展过程和特质,促进幼儿的自身发展。文欣、杨晓凭(2011)认为课程评价注重过程,强调证据的动态性、情境性,可以使证据更有说服力。袁爱玲(2002)在论述学前创造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时,强调发展性目标的评价,以促使教师真正树立“只是技能的掌握为手段,千方百计促使幼儿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理念。姜勇、刘霞(2002)借鉴后现代主义课程评价的理念,认为课程评价不是目标达成的评价,课程评价的目标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一切评价都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修正、改变,因此应采用动态的评价。 (二)强调课程评价的真实性、情境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得的就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这说明幼儿园的课程评价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游戏中和平时的教学中进行,强调评价的情境性、真实性。文欣、杨晓凭(2011)认为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将教学与课

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研究

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研究 过程性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评价范式。目前,不同的专家、学者对“过程性评价”概念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开展体育教学过程性评价,可以更好地将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行有效融合,不仅关注教师教的过程,也关注学生学的过程,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本研究借鉴高凌飚对过程性评价的阐述,对二年级(水平一)立定跳远的第一次课为课例进行体育教学过程性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校小学二年级(水平一)的学生为对象,教师教授《立定跳远》教材内容的第一次课为课例进行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相关的图书和期刊,全面了解小学体育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专家咨询法 通过咨询体育教学领域的专家,进一步深入探讨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主体、内容和方法,有效地融入到立定跳远的教学过程中去。 1.2.3问卷调查法 在教师教授完立定跳远的课后,分别向观摩教师和参与学生现场发放《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调查法》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向教师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100%。向学生发放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有效问卷38份,有效率为95%。 2.2.4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分析和处理。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2.1.1在立定跳远的教学过程中,评价主体以教师评价为主,辅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相结合。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从不同的主体视角中得到肯定和认可,促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和发展,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2.1.2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内容,体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内容也是多样化的,本研究主要对学生学习态度、体能、

乡土地理文献综述2

乡土地理文献综述 陈向阳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 1.张晓青,任建兰,武珊珊.201 2.如何优化课程结构一直是我国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美国近十所重点大学和 我国5所大学地理专业本科生的课程体系,总结了美国大学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具有方向划分相对自由、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特色突出、紧密结合全球变化和突出人文关怀、强调地理技术类课程和重视实践、门数繁多且授课灵活多样等特点。以此为鉴,提出我国高校地理科学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若干建议。 乡土地理概念,作用: 1.王秀花.2014.乡土地理作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 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乡土地理教学一方面是地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另一方面也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环境中的最好途径之一。由于乡土地理教学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综合性、实践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等特性,因此在教学中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等等都应多途径、多方式、多层次 2.邓清南.1996.从乡土地理在地理学传统中的地位、实施乡土地理教育的教育心理基础及一些国家乡土地理教育概况三方面讨论了乡土 地理教育的有关问题。 乡土地理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 1.彭晴.2015.当前在我国的地理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过于抽象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困难。为了让地理 知识和同学们的生活更加接近,使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一个直接感观,让地理知识更加形象化,以便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可以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教学法。本文以青海为例,通过对乡土地理教学法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借鉴。 2.孙炳越,张立峰.2014.随着2003年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乡土地理教材被列为地理教材重要内容的一部分。本文主要讲述了乡土地 理对学生学习地理理论方法的推动作用,野外实地考察对学生熟练掌握地理学方法的实践作用。通过以上方面主要说明了乡土地理在学生学习地理学方法中的重要性。 3.王杰华.2015.针对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特殊背景,本文通过对中学乡土地理教育现状的探讨、研究,分析现在中学地理课堂乡土地理教学方法及应用方式。旨在学好乡土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新一代学生准备好参加家乡现代化建设。 乡土地理运用到地理课堂: 1.邹静.2014.乡土地理教学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增强学生地理知识的应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家乡的自然要素和人文 特征,从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2.吴晓琴.2014.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 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3.宋志扬.201 4.巧用乡土地理案例,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即在学生 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和常接触的素材,然而,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扩展学生生活经验、增加他们对家乡的感知,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由衷地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成学生情感共鸣。 4.金冠华.2014.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巧妙融入乡土地理,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 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5.屈国权.2014.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除了对世界地图、经度纬度、天文知识等进行学习外,乡土地理知识同样重要。学生通过乡 土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加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归属感。地理教学与乡土教学巧妙结合,如案例教学、野外考察、研究学习等,让教学的方式变得多样丰富。 师范院校开设乡土地理教材设置研究:

国内外MOOC教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MOOC教学研究综述 【摘要】 MOOC(慕课)的教学研究始于2014年。本文从三个不同视角梳理了国内MOOC(慕课)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国外研究现状也进行了整理,旨在通过研究现状的了解,进一步推动慕课对自主学习和自适应学习的正迁移作用。 【关键词】慕课;课程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MOOC国内研究现状 MOOC(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的音译。随着2013年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分别签约MOOC平台,国内掀起了MOOC研究高潮。教育界纷纷研究MOOC对于各门课程教学的积极作用,当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关于MOOC的教学研究起于2014年,其中“MOOC+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文章,不包括MOOC与翻转课堂等教学法构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类的论文34篇,足见研究的热度。由于MOOC在2012年开始蓬发,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因此国内外对MOOC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2012年至2014 年,以“MOOC”为篇名检索词在CNKI总库进行检索,分别为 1、111 、642篇。主要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于MOOC发展历程及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视角的研究。国内文献资料中讨论和介绍MOOC相关发展历程的文章比较多,如陈肖庚等(2013)在文章中指出,MOOC起源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联通主义学习理念下兴起,在行为主义学习理念下繁荣,从学习理论的角度阐述了MOOC的发展历程。王颖等(2013)主要从国外大规模开放课程发展的角度阐述了MOOC的发展历程。樊文强(2012)、韩锡斌等(2013)、王萍(2013)、刘继斌等(2013)也在各自的文章中从MOOC的产生、发展和现状等角度进行了阐述。王文礼(2013)则从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角度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高校应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顾小清等(2013)在文章中探讨了MOOC本土化的诉求,面对MOOC的本土化发展态势和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MOOC所引发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等问题展开了讨论。通过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对MOOC发展历程的剖析,以期对后来研究者理清MOOC 与远程教育、传统教育之间的关系提供帮助。从查阅的国外文献来看,对MOOC发展历程研究的学术文章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关注MOOC对教和学带来的影响。 第二,基于教与学视角的研究。国内学者从2012年起开始关注MOOC中对教与学的研究。樊文强(2012)指出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MOOC,具有区别于传统教学的特征与结构,从学习支持的角度剖析了学习者的自组织和课程设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文献综述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献综述的好坏对毕业论文能否顺利开题起着关键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质量。文献综述也是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之一。本文是我根据自己掌握的部分资料整理出的一篇材料,供各位指导教师参考。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指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前,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相关专题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的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所谓“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该能够以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毕业生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 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创作中一次重要的研究实践活动。要求毕业生撰写文献综述具有以下意义: 1.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而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熟悉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可以避免重复研究的无效劳动,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 2.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理论基础的研究很难深入下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 3.提高毕业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其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流派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流派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局限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文献综述的写作应体现文献综述“综合性”、“描述性”和“评价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做到尽可能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齐全,尽可能对各类观点作出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尽可能在客观描述各派观点的基础上作出评述,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阐述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四、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1.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 (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5)通过Interent网和光盘数据库搜集文献资料。 2.文献资料的查阅技巧 初学者查找文献时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对于大四的本科生来说,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