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八年级第三单元早读内容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1.《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写《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山的连绵高峻,分别描绘出三峡夏天、春冬之时、秋天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2.《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本文运用俯仰结合、动静结合等景物描写手法通过描写山川的美丽景色,抒发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诗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

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俱佳,“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文学成就也很高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被称为“三苏”。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本文是游记类散文中的名篇,虽短小却不失韵味。

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庭中月色,连用比喻,空灵明净。

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身份的自嘲自解和乐观豁达的胸襟。

4.《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江苏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

本文采用总分结构,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化静为动、以动衬静等景物描写手法以及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先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再分别写出富春江的水清澈、湍急和山高峻、幽静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三单元中,主要讲述了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该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技巧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以下特点:1. 字词更加繁复:文言文使用的字词较为繁复,需要读者有较强的词语理解和辨析能力。

2. 语序较为固定:文言文的语序相对固定,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测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3. 使用虚词较多:文言文使用的虚词较多,需要读者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

4. 表达方式较为间接: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常常较为间接,需要读者把握其含义和内涵。

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包括:1. 词义猜测与辨析:通过上下文推测生词的含义,辨析近义词的区别。

2. 语序分析与归纳:通过分析句子的语序,推测句子的结构,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义。

3. 标点符号的作用:注意文言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理解标点符号对句子的语气和结构的影响。

4. 上下文的理解:通过理解上下文的内容和意义,推断文言文中隐含的信息和含义。

5. 补充背景知识: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言文。

第二部分:文言文写作的基本要素文言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1. 修辞手法的应用:修辞手法是文言文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能够提升文言文的表达效果。

2. 篇章结构的组织:文言文写作需要注意篇章结构的组织,包括开头的引子、中间的论述和结尾的总结。

合理的篇章结构能够使文言文更加有层次和条理。

3. 词语的运用和搭配:文言文的词语使用要求偏正、具体、精炼,需要注意搭配的准确性和准确度。

4. 句式的运用和变化:文言文的句式灵活多样,需要适当运用句式的变化,使文言文更富变化和节奏感。

5. 文字及书写格式:文言文的文字要求规范工整,注意字迹的美观和可读性。

第三部分:文言文的应用和拓展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课件(共23页)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课件(共23页)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b. 绝 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通“缺”空缺。 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晴初霜旦: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2、重点句子翻译
1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 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2、《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这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句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热情地赞美了具有无限生机的大自然,从而体现了诗人无 限喜悦的心情。
谢谢!
1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 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四、课文内容简梳
第10课《三峡》
logo
1、重点字词
○ 古今异义 a. 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b. 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 一词多义: a. 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
8、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风景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 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9、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 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点。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
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这十九首诗所产生的
年代应当在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诗歌赏析


这首诗写了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

拨 以及长期盼其归又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由树及叶,
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诗歌理解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刘桢( ?—217),字公干,东汉
背 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常 景 与曹操、曹植吟诗作赋,对酒欢歌,
深得曹氏父子喜爱,任丞相掾属。他
以诗歌见长,其五言诗颇负盛名,后
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刘”。
诗歌理解
《赠从弟》共三首,分别以藻、松柏、凤凰作喻,“初 言藻可充荐羞之用,次言松柏能持节操之坚,而末章复以仪 凤期之,则其望愈深而言愈重也”(元代刘履《选诗补注》 卷二)。此诗为其二,作者勉励他的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具有 坚贞高洁的品性,这也未尝不是作者的自勉。处于动乱的社 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的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 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正如他自己 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愈能体现。这种 精神和气节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诗歌赏析
名句赏析——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
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 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人生苦短,女主人公和她手中的 鲜花一样,经不起时间的流逝,更经受不起风吹雨打。诗写到这里, 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 摆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儿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 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全面版-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全面版-PPT
光不会因你而停留,你却会随着光阴而老去。
有些事情注定会发生,有的结局早已就预见,那么就改变你可以一种思维,也许心空就不再布满阴霾,头上就 是一片蔚蓝的天。一生能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很多事情,很多人已经渐渐模糊。而能随着岁月积淀下来,在心中无法忘却的,一定是触动心灵,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无论是 伤痛是欢愉。人生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都不要错过了清早的晨曦,正午的骄阳,夕阳的绚烂,暮色中的朦胧。经历过很多世态炎凉之后,你终于能懂得:谁会在乎你?你又何 必要别人去在乎?生于斯世,赤条条的来,也将身无长物的离开,你在世上得到的,失去的,最终都会化作尘埃。原本就不曾带来什么,所以也谈不到失去什么,因此,对自己 经历的幸与不幸都应怀有一颗平常心有一颗平常心,面对人生小小的不如意或是飞来横祸就能坦然接受,知道人有旦夕祸福,这和命运没什么关系;有一颗平常心,面对台下的 鲜花掌声和头上的光环,身上的浮名都能清醒看待。花不常开,人不常在。再热闹华美的舞台也有谢幕的时候;再奢华的宴席,悠扬的乐曲,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刻。春去秋来, 我们无法让季节停留;同样如同季节一样无法挽留的还有我们匆匆的人生。谁会在乎你?生养我们的父母。纵使我们有千般不是,纵使我们变成了穷光蛋,唯有父母会依然在乎! 为你愁,为你笑,为你牵挂,为你满足。这风云变幻的世界,除了父母,不敢在断言还会有谁会永远的在乎你!看惯太多海誓山盟的感情最后星流云散;看过太多翻云覆雨的友 情灰飞烟灭。你春风得意时前呼后拥的都来锦上添花;你落寞孤寂时,曾见几人焦急赶来为你雪中送炭。其实,谁会在乎你?除了父母,只有你自己。父母待你再好,总要有离 开的时日;再恩爱夫妻,有时也会劳燕分飞,孩子之于你,就如同你和父母;管鲍贫交,俞伯牙和钟子期,这样的肝胆相照,从古至今有几人?不是把世界想的太悲观,世事白 云苍狗,要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懂得爱惜自己。不羡慕如昙花一现的的流星,虽然灿烂,却是惊鸿一瞥;宁愿做一颗小小的暗淡的星子,即使不能同日月争辉,也有自己无可 取代的位置其实,也不该让每个人都来在乎自己,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单行道,世上绝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大家生活得都不容易,都有自己方向。相识就是缘分吧,在一起 的时候,要多想着能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而不是想着去得到和索取。与人为善,以直报怨,我们就会内心多一份宁静,生活多一份和谐没有谁会在乎你的时候,要学会每时每 刻的在乎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分水岭,回望过去生活的点滴,路也茫茫,心也茫茫。少不更事的年龄,做出了一件件现在想来啼笑皆非的事情:斜阳芳草里, 故作深沉地独对晚风夕照;风萧萧兮,渴望成为一代侠客;一遍遍地唱着罗大佑的《童年》,期待着做那个高年级的师兄;一天天地幻想,生活能轰轰烈烈。没有刀光剑影,没 有死去活来,青春就在浑浑噩噩、懵懵懂懂中悄然滑过。等到发觉逝去的美好,年华的可贵,已经被无可奈何地推到了滚滚红尘。从此,青春就一去不回头。没有了幻想和冲动, 日子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寂寞地走过一天天,一年年。涉世之初,还有几分棱角,有几许豪情。在碰了壁,折了腰之后,终于明白,生活不是童话,世上本没有白雪公主和青 蛙王子,原本是一张白纸似的人生,开始被染上了光怪陆离的色彩。你情愿也罢,被情愿也罢,生存,就要适应身不由己,言不由衷的生活。人到中年,突然明白了许多:人生 路漫漫,那是说给还不知道什么叫人生的人说的,人生其实很短暂,百年一瞬间;世事难预料,是至理名言,这一辈子,你遇见了谁,擦肩而过了谁,谁会是你真心的良朋益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技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技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技巧1. 知识点1.1 课文阅读1.1.1 《射雕英雄传》该单元以小说《射雕英雄传》为主要阅读材料,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加深学生的文学修养。

具体知识点如下:•了解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作者金庸;•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熟练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人物性格、情节和社会背景等基本要素;•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1.1.2 课外阅读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学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该单元的课外阅读内容为《安徒生童话》。

学生需阅读《皇帝的新装》、《小美人鱼》、《小矮人》等著名童话。

具体知识点如下:•了解《安徒生童话》的作者安徒生;•理解童话的基本结构和情节;•掌握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掌握童话中表达的道德和价值观。

1.2 语文运用技巧1.2.1 词语积累•掌握《射雕英雄传》和《安徒生童话》中重要词汇和成语;•学会应用词语工具,如词语搭配、逆向思维、换词应用等。

1.2.2 阅读技巧•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掌握归纳法、概括法、比较法等阅读技巧,加深理解和记忆;•学会分析课文结构,如主旨、结尾和重点等。

1.2.3 写作技巧•掌握如何写好叙事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种;•学会如何构思、组织文章,如写好开头和结尾等;•熟练掌握段落写作的技巧,如段落分层和过渡等。

2. 学习方法技巧2.1 阅读训练•反复阅读课文和课外阅读的文章,加深理解和记忆;•组织语言,对课文进行概括和总结,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阅读量要大,挑战难度要高,如尝试阅读经典名著。

2.2 写作训练•通过模仿,学会如何写好文章,如背诵好的句子和段落;•课外阅读和课文阅读中寻找书写素材,反复推敲,不断改进;•多写多练,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2.3 培养兴趣•倡导读书、写作、欣赏艺术等语文活动;•创设语文游戏、诗歌朗诵比赛等趣味性的语文活动;•寻找学生自身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八年级英语下册8B Unit 3 Traditional skills 早读材料

八年级英语下册8B Unit 3 Traditional skills 早读材料

8B Unit3 Traditional skills早读材料I 短语:1.剪纸paper cutting2.到达(数量、程度等),至多有upto3.出发;动身set off4起伏,上下波动up and down5.(在某段时间内)一直;始终all the time6.不再no more= not ...any more= no longer7.天黑后,黄昏后after dark8.渔船fishing boat9.健康be fit10.下潜dive down11.下午较晚时in the late afternoon12为好准备get.. ready for…13.把…绑在…在周围tie sth. around sth. 14阻止…做事stop..from doing sth.15.把…赶进…push…i nto 17.把…带回到… bring sth. back to…18.把…扔进…throw sth. into19.被要求. be required for20. 50年后in 50 years21.在白天during the day22.以…的形状in the shape of23.由…做成be made of.(看得见原料) be made from.(看不见原料)24靠近…(be) close to25.需要做require doing sth要求sb.做sth. require sb. to do sth26.使..活着keep…alive27.钻出break out of28.被用来做be used to do sth.29戴眼镜wear glasses30.捕鱼catch fishⅡ.同义词或词组1. fit =healthy and strong健康的;健壮的2.set off = start出发;动身3. reach= arrive at; get to到达;抵达4.hang=put sth on悬挂;吊5.require= need to do sth需要;依靠6. no more= not …any more/no longer不再7. lovely=attractive; cute有吸引力的;迷人的8.describe= say what sth. is like描述;形容9. dive=go deeper under water下潜10.ready=be prepared for sth. 准备好III 词形1. describe.描述description.形容,说明2. require.需求requirement.要求sth require doing require sb to do sth3. attract.吸引attractive adj.有吸引力的attraction.吸引4. practise.从事,练习practice.练习practise doing sth5. health.健康healthy adj.健康的healthily adv.健康地be in good/bad health6. luck.运气lucky adj.好运的luckily adv.好运地7. simple adj.简单的simply adv简单地8. love.爱lovely adj.可爱的IV.课文重点句子1.Although he is over65, he is very fit and still enjoys working.虽然他已经年过65岁,但是他身体非常健康,并且他依然喜欢工作。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1.《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写《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山的连绵高峻,分别描绘出三峡夏天、春冬之时、秋天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2.《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本文运用俯仰结合、动静结合等景物描写手法通过描写山川的美丽景色,抒发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诗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

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俱佳,“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文学成就也很高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被称为“三苏”。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本文是游记类散文中的名篇,虽短小却不失韵味。

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庭中月色,连用比喻,空灵明净。

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身份的自嘲自解和乐观豁达的胸襟。

4.《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江苏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

本文采用总分结构,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化静为动、以动衬静等景物描写手法以及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先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再分别写出富春江的水清澈、湍急和山高峻、幽静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第三单元早读内容一、目标1、识记本单元重要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积累文言知识。

2、背诵本单元相关的重要片段。

二、基础知识(每课至少一题注音字词)9《桃花源记》豁(huò)然诣(yì)太守垂髫(tiáo ) 怡(yǐ)然俨(yǎn)然阡陌(qiān mò) 咸(xián) 间(jiàn)隔问津(jīn)10《小石潭记》篁(huáng)竹坻(chí) 屿(yǔ) 嵁(kān) 佁(yǐ)然俶(chù)尔翕(xī)忽差(cī)互寂寥(liáo) 幽邃(suì)11《核舟记》箬(ruò)蓬尝贻(yí) 罔(wǎng) 八分有奇(jī) 糁(sǎn)之髯(rán) 篆(zhuàng)章诎(qū) 楫(jí) 矫(jiǎo) 虞(yú) 12《诗经》二首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好逑(qiú) 参差(cēn cī) 涘(sì)荇(xìng)菜寤寐(wù mèi) 辗(zhǎn)转琴瑟(sè) 芼(mào)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萋萋(qī) 晞(xī) 湄(méi) 跻(jī) 址(zhǐ)三、重点词义(全部背诵)9《桃花源记》(一)通假字: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二)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新鲜美好。

今:(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阡陌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指运输事业。

3、率妻子邑人古:妻子和儿女。

今: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4、来此绝境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魏晋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6、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不值得,不必。

今:不足,缺欠。

7、说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1、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对……感到惊异。

2、处处志之志,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做记号。

(四)一词多义:1、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2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2、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向)3、舍○1便舍船(离开)○2屋舍俨然(房屋)4、寻○1寻向所志(寻找)○2未果,寻病终(随即,不久)5、遂○1遂迷,不复得路(终于)○2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6、之○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2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黄发垂髫,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六)本文中出现的成语:世外桃源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落英缤纷鸡犬相闻阡陌交通黄发垂髫10《小石潭记》(一)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2、崔氏二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二)活用:1、从小丘西行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译为:在空中。

3、斗折蛇行斗和蛇,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北斗,像蛇。

4、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译为:像狗牙。

5、凄神寒骨凄和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凄凉,使……寒冷。

(三)一词多义:1、从○1从小丘西行(自,由)○2隶而从者(跟随)2、清○1水尤清冽(清澈)○2以其境过清(凄清)3、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不可知其源(可以,能够)4、以○1全石以为底(介词,用)○2卷石底以出(连词,而)○3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5、而○1乃记之而去(连词,表承接)○2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11《核舟记》(一)通假字:1、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

2、为字共三十有四:“有”同“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二)古今异义:1、往不因.势象形古:顺着、就着。

今:原因。

2、鲁直居.左古:在。

今:居住。

3、其两膝相比.者古:靠近。

今:比较,对比。

4、曾.不盈寸古:竟然。

今:曾经。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挑选。

今:简单。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长。

今:修理,修建,修饰。

(三)活用:1、明有奇巧人明,名词作状语,译为:在明朝。

2、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译为:用箬篷。

3、右刻右,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右边。

4、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译为:用石青。

5、峨冠而多髯者峨冠,名词作动词,译为:戴着高高的帽子。

6、椎髻仰面椎髻,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梳着椎型发髻。

(四)一词多义:1、奇○1明有奇巧人(奇妙)○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2、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2文曰初平山人(写道,写着)3、为○1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2中轩敞者为舱(是)4、可○1高可二黍许(大约)○2珠可历历数也(可以,能够)5、木○1能以径寸之木(木料)○2以至木石(树木)6、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一方)○2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7、有○1炉上有壶(与“无”相对)○2为字共三十有四(同“又”,连接整数和零数)12《诗经》两首(一)古今异义:1、左右流.之古:求取。

今:液体移动,流动。

2、道阻.且长古:艰险。

今:阻挡,阻碍。

(二)活用:1、琴瑟友之琴瑟,名词作动词,译为:弹琴鼓瑟。

2、琴瑟友之友,名词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友,亲近。

3、钟鼓乐之钟鼓,名词作动词,译为:敲钟击鼓。

4、钟鼓乐之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快乐。

5、道阻且右右,名词作动词,译为:向右迂曲。

四、文常积累(划线处背诵)(一)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二)作家作品:9《桃花源记》课文选自《陶渊明集》卷六。

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成语积累: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或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1、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长于诗文辞赋,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象及农村生活,语言质朴自然。

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2、作者名言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⑵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作者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

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栽赃陷害。

县吏说:“我们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

”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于是,陶渊明在出任彭泽令八十多天后,就离开衙门,收拾行装,返回家乡,从此过起隐居生活。

对于官场,他丝毫没有眷恋之心,反而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怡然自得。

他每天饮酒写诗,过着世外桃源一样的清闲生活。

10 《小石潭记》课文选自《柳河东集》。

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抒发了作者遭贬后的悲凉凄苦之情。

1、作者作品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列“唐宋八大家”。

诗文风格清峭,与韦应物并称“韦柳”。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主要作品《柳河东集》,其《永州八记》分别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2、作者名言⑴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有知识的人(读书人)以德行修养为本,而德行中以真诚最为重要。

)⑵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

(广开言路,多听从别人的建议,努力学习的意思)11《核舟记》课文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涨潮编的短篇文言小说集。

《核舟记》是说明文,通过对核舟的描述和说明,赞美了雕刻者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以及民间微雕艺术家的高超技艺。

1、作者简介:魏学洢(yī),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散文家。

他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志的《虞初新志》收录。

12《诗经》二首课文选自《诗经注析》。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

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不可及的苦恼和惆怅。

1、《诗经》常识:《诗经》先秦时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⑴内容上(或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是《诗经》中的精华;“雅”分大雅、小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⑵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赋”是直陈其事,也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借物譬喻,也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某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是托物兴起,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的情感。

⑶《诗经》“六义”“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诗经·邶风》(bèi)1、诗歌选自《诗经注析》。

“式微”意思是天黑了。

式,语气词。

微,昏暗。

2、诗歌解读:第一层:以设问开头,写为了君主的事情,不得不终年累月地在露水中劳作,写出了劳役者的非人处境。

第二层:重章换字,写为了养活统治者的贵体,不得不昼夜不辍地在泥浆中劳作,进一步抒发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