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性工学产品造型设计的理论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感性工学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感性工学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试论感性工学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摘要:工业设计不仅仅是一门富于“行”的学科,更是富于“思”的学科。

在感性的工学产品设计中,不仅仅要谈设计程序与设计方法等涉及“怎么做”这一“行”的方法论问题,更要论“为什么要这么做”。

往往背离目的的设计活动无论在其后的设计实践中如何精彩与动人,都是失败的。

本文对工学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从其本质、特性做了一一阐述,最后讲述如何进行概念设计的前期构思与创作,提出探索未来设计的各种可能。

关键词:感性工学产品造型概念设计一、工业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工业设计是由英文“industrial design”翻译而来,由美国艺术家约瑟夫·西奈尔于1919年首次提出的,是国际上公认的学术用语。

1970年国际工业设计学会理事会为工业设计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工业设计,是一种根据产业状况以决定制作物品之适应特质的创造活动。

适应物品特质,不单单指物品的结构,而是兼顾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观点,使抽象的概念系统化,完成统一而具体化的物品形象,即着眼于根本的结构与机能间的相互关系,其根据工业生产的条件扩大了人类环境的局面。

”概念设计起源于德国学者pahl和beitz,1984年他们在《engineering design》一书中提出了“概念设计”的概念,将概念设计描述为:在确定设计任务之后,通过抽象化,拟定功能结构,寻求适当的作用原理及其组合等,确定出基本求解途径,得出求解方案,一部分的设计工作叫做概念设计。

在其之后,英国lancaster 大学french教授也在他的《conceptual design of engineers》一书中提到了概念设计,他认为概念设计首先要弄清楚设计的要求和条件,再利用简图形式来表达广义解。

二、概念设计的前期构思与创作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对概念设计的研究起指导性作用。

产品概念设计通常是针对产品的功能、行为和结构。

功能是产品实现的用途,行为是产品的工作原理或功能实现方法,结构是产品的构成要素及其组成关系。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产品设计已经从单纯的物质功能满足转变为对用户心理需求的深度挖掘。

在这一转变中,感性工学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逐渐受到设计界和企业界的重视。

感性工学起源于日本广岛大学,是一种以用户感性需求为核心,将消费者的感性转化为产品设计要素的技术。

它通过探索人们对产品的情感反应,将这些情感反应转译为具体的产品设计要素,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优势。

在当前的消费多样化格局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使用需求转变为对个性化、情感化需求的追求。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应用感性工学,使产品不仅满足基本功能,还要符合消费者的情感期待。

感性工学已经成为一种以用户为主导的产品设计技术,其目标是构建出满足用户感性诉求的产品模型,使产品与用户实现心理感受和使用功能的匹配。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感性工学已经从最初的建筑室内设计拓展到产品、建筑、环境与城市设计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尤其在产品设计中,感性工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家具等多个行业。

设计师通过运用感性工学的方法,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期待的产品。

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感性工学的理念和方法有效地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这一研究领域涉及到感性工学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

感性工学的概念与起源20世纪后半叶,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需求的增长,感性工学应运而生。

日本是感性工学研究的先驱,反映了东方文化中对情感和体验的重视。

利用心理学原理,如认知心理学和情感心理学,来理解用户的感性需求。

应用统计学和工程设计方法,将感性需求量化并转化为设计元素。

通过感性工学,设计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创造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

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以儿童餐椅为例

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以儿童餐椅为例

3、引导消费潮流:感性工学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和市场趋 势,进而引导产品设计顺应市场需求,抢占市场先机。
参考内容三
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得到了康复和矫正的机会。 其中,下肢假肢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器具,可以帮助残疾儿童重新获得行走能力。 然而,传统的下肢假肢设计往往注重功能实现而忽略了使用者尤其是儿童的感受, 使得假肢佩戴者的生活质量并不高。因此,如何将感性工学理念引入儿童下肢假 肢产品设计领域,提高假肢产品的舒适性、适配性和使用体验,成为了一个值得 研究的问题。
1、感官测试:通过运用人体工学和心理学知识,设计师需要对儿童的感官 进行测试,了解他们对颜色、材质、形状等方面的偏好,从而为餐椅设计提供依 据。例如,通过测试发现,儿童更喜欢采用明亮的颜色和柔软的材质,因此设计 师可以在设计中加入这些元素。
2、用户测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邀请儿童和家长进行用户测试,让他们 在实际使用中提出反馈和建议。这些反馈将有助于设计师对产品设计进行优化, 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例如,在用户测试中,如果发现座椅宽度不够适合儿童的 体型,设计师可以调整座椅宽度,以满足更多儿童的需求。
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我们发现现有儿童餐椅存在以下问题:款式单一, 缺乏个性;色彩单调,无法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审美需求;材质不够柔软舒适, 无法满足儿童的身体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运用感性工学方法来优化儿 童餐椅设计的必要性。
四、感性工学在儿童餐椅设计中 的运用
在儿童餐椅设计中,感性工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问题和假设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感性工学的儿童下肢假肢产品设计方法, 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问题:如何将感性工学 理念应用于儿童下肢假肢产品设 计

基于感性工学的Z世代国潮连衣裙设计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Z世代国潮连衣裙设计研究

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范敏娜 邢亚龙基于感性工学的Z 世代国潮连衣裙设计研究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GUOCHAO DRESS FOR GENERATION Z BASED ON KANSEI ENGINEERING摘要:从感性工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感性意象挖掘Z 世代消费群体的感性需求,探索Z 世代国潮连衣裙的设计路径。

收集女装及国潮感性词汇,对Z 世代调研并构建国潮连衣裙意象尺度图,结合购买意愿数据分析得出其对于国潮连衣裙的感性需求。

得到符合Z 世代感性需求的国潮连衣裙意象特征并将其转化为设计要素。

运用设计要素进行国潮连衣裙设计实践并进行验证,该方法可为同类服装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感性工学 Z世代 国潮 连衣裙 意象尺度 中图分类号:TS9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20-0124-05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ceptual engineering,combining withperceptual images to explore the perceptual needs of generation Z consumer groups,and to explore the design path of GUOCHAO dress for generation Z.Collecting perceptual words related to women's clothing and Guo Chao,investigating generation Z and construct on the GUOCHAO dress image scale map,then analyzed the perceptual demand for the GUOCHAO dress combined with the purchase intention data of generation Z.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GUOCHAO dress that meet the perceptual needs of Generation Z are obtained and transformed into design elements.Conducting the GUOCHAO dress design practice by using above design elements and take validation,this method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clothing design.Keywords :KANSEI engineering Generation Z GUOCHAO Dress Imagery scale引言在过去数十年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的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感性工学在产品识别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感性工学在产品识别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感性工学在产品识别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摘要] 产品识别是企业建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叙述了一个在产品识别设计过程中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抽象的消费者形象感知与具体有形的产品识别设计联系起来,如何在设计要素和心理意象语汇之间建立对应的关系;本文提出在整个产品识别设计的设计风格定位与设计检验阶段引入感性工学的意象尺度法,能够有效解决前述问题,提高产品识别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企业形象产品识别感性工学意象尺度法1.导论没有产品和服务支持的品牌仅仅是一个苍白的商标。

在制造型企业中,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集中体现了企业各方面形象,要建立起对消费者具有丰富含义的品牌形象,要以直接提供消费者使用的产品为基础。

产品识别是企业争取市场份额,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稳定形象并形成品牌忠诚的重要手段,要求在企业的各类产品生命周期中,将产品内在的品质形象与产品外在的视觉形象形成鲜明而统一整体感受①。

然而,在品牌林立,并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今天,如何让产品识别,从企业的核心文化,品牌诉求等抽象的文字显现为具体有形的产品形象,如何将抽象的消费者形象感知与具体有形的产品识别设计联系起来,是摆在企业和设计相关人士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引入感性工学运用在产品识别设计中,能够有效提高产品识别设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产品识别产品识别(product identity)是指企业在系统层面,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并按照风格统一的原则对所生产的各类产品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进行统一设计,从而建立起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设计风格。

早在上世纪初,皮德﹒贝伦斯全面负责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使这家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一个统一完整的鲜明形象,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计划的先河。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如宝马汽车、布劳恩电器、索尼、松下等都强调企业的产品按照风格统一的原则加以系统设计,形成鲜明而统一的整体形象。

感性工学在产品需求分析中的应用

感性工学在产品需求分析中的应用

感性工学在产品需求分析中的应用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推广应用感性工学在产品需求分析中的应用王戈卓,王述洋(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随着社会物质的富足和科技的发展,产品设计已经超越了人的功能需求而进入了感性需求。

本文简要介绍了感性工学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并以集成式厨房为实例,介绍了感性工学在产品需求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感性需求;感性工学;需求分析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462(2007)01-0039-02ResearchonApplicationofKanseiEngineeringtoDemandsAnalysisofProductWANGGe-zhuo,WANGShu-yang(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eilongjiangHarbin150040,China)Abstract:Withtheabundanceinsocialsubstanceand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theperceptualdemandofproductdesignexceedspeople’sfunctional.Thepaperstatedbrieflythebasicconceptandcategoriesofkanseiengineering,andadoptedpracticalexampleofintegratedkitchentoexplainitsapplicationindemandsanalysisofproduct.Keywords:perceptualdemand;kanseiengineering;demandsanalysis工业设计的核心是对人类需求的发现、分析、归纳、限定以及选择一定的载体和手段予以开发和推广。

它是以生活开始,又以一种产品作为载体将设计师的认识和判断物化的过程,并通过市场渠道将产品转化为商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研究感性工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感知、情感和体验的学科,它在产品设计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产品不仅仅是功能的实现,更是情感的表达和用户体验的提升。

因此,探索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对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需要考虑产品的外观设计。

外观是消费者最先接触到的产品特征之一,直接影响他们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和情感体验。

通过运用颜色、形状、纹理等视觉元素,设计师可以将产品的特点和品牌形象直观地传达给消费者。

例如,某汽车品牌采用流线型的车身设计和动感的外观线条,以展现其运动性能和时尚感,从而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其次,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还需要关注产品的材质选择。

材质是产品与用户之间的直接接触点,对用户的感受和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选择适合的材质,设计师可以传达出产品的质感、舒适度和品质感。

举个例子,某家具品牌使用高质量的实木材料制作家具,以突出其自然、环保和高端的品牌形象,吸引注重生态环境和品质的消费者。

另外,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还可以运用声音、光线和触觉等非视觉元素。

声音的选择和设计可以为产品增添情感和个性,例如,某音响品牌在设计产品时注重音质的优化,以提供高品质的音乐体验。

光线的应用也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例如,某酒店采用柔和的灯光设计,为顾客创造出温馨和舒适的用餐环境。

触觉元素的运用可以增强产品的互动性和用户体验,例如,某智能手机在触摸屏上设置了震动反馈,使用户在操作时能够获得实际的触感反馈。

综上所述,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外观设计、材质选择和非视觉元素的运用,设计师可以有效地表达产品的特点、品牌形象和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

未来,随着感性工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可以预见到更多个性化、情感化的产品将进入市场,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更高质量的产品体验。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造型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造型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造型研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汽车造型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车辆的性能,还关系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因此,如何将感性工学理论应用于汽车造型设计,提高汽车产品的附加值,已成为汽车工业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

感性工学是一种将人的感觉、情绪、认知等主观因素与产品设计相结合的理论。

它通过分析人的感性认知,运用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为产品设计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汽车造型设计中,感性工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进而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偏好的汽车造型。

汽车造型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审美性、功能性和人性化是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

审美性是指汽车造型要美观大方,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功能性是指汽车造型要与车辆的性能相协调,满足消费者对车辆使用的要求;人性化则是指汽车造型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方便消费者驾驶和乘坐。

在感性工学的指导下,设计师可以更加注重消费者的感性需求,使汽车造型设计更具针对性。

在感性工学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感性工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优化汽车造型设计,可以提高汽车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例如,通过分析消费者的审美倾向和感性认知,设计师可以制定出更加符合消费者偏好的汽车造型设计方案;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可以设计出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汽车座椅、驾驶室等内部结构;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汽车造型设计和优化。

以某款新型家用轿车为例,该车在感性工学的指导下,结合了审美性、功能性和人性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设计。

在审美性方面,该车采用了流线型车身、锋利的前脸和宽大的车身等设计元素,使整车看起来更加动感、时尚;在功能性方面,该车充分考虑了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风阻系数等因素,以满足消费者对车辆性能的需求;在人性化方面,该车座椅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驾驶室布局合理,方便消费者驾驶和乘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性工学的研究现状
日本
据研究者介绍,“感性工学”这一名称的确定,来自马自达株式 会社山本建一社长的建议。而正式确立“感性工学”名称,则是在
1988年第十届国际人机工学会议上。
首先将感性工学实用化,生产出第一批“感性商品”是从汽车产 业开始的,当时日产、马自达、三菱将感性工学引入汽车的开发研究
中,一改过去“高级”、“豪华”的设计定位,转为“方便”、“简
基于感性工学产品造型设计的 理论分析研究
1、感性工学的定义 2、感性工学的研究现状 3、感性工学的目的 4、感性工学的分类 5、感性工学的统计分析方法
LG推出液晶新品“XCanvas Quidam”
该产品在连接屏幕和底的颈部采用了很感性的
圆环支架 。圆环支架共有3种颜色。另外,在
通过圆形框架和“隐形 扬声器 (Invisible Speaker)”突出优雅外观的同时,实现了最佳 音效。采用将连接 电视机 背面各 端子 的线缆 简洁整理到一起的“线缆 管理 (Cable Management)”等设计,在隐藏部分的细节方 面下了一番功夫。该产品的厚度方面,32英寸 为79cm,42英寸为88cm,实现了超薄化。
性资讯内容的资料库, 和一个具有正确逻辑推 理能力单元所组成的专 家系统,借此系统即可 进行物理量与感性量之 间的转换工作。
KES又可区分为“顺向型
感性工学系统”及“逆 向型感性工学系统”两 大类。 1.顺向型感性工学系统:将人们感性需求转化为产品设计元素,进行开发工 作。 2.逆向型或性工学系统:设计师的设计提案转化为感性评估,以确定是否符 合设计师所意图达成的意象。
捷”、“快乐”使用的设计定位。 二十世纪90年代,日本的产业界全面导入感性工学技术和理念。 其中,纤维产业的应用与学术研究超过了汽车产业,处于领先地位。
欧美韩
• 在欧洲,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人类工效学研究室是欧洲较早研究 感性工学的机构,德国的波尔舍汽车公司和意大利的菲亚特汽 车公司都热衷于感性工学的应用研究。 • 在美国,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也运用感性工学技术研制出新型 的家用轿车。 • 在亚洲,日本的邻国韩国,一直在关注感性工学的发展,韩国
现代产品一般给消费者 传递两种信息,一种是知识 即理性的信息;另一种则是 感性信息。 两者的区别在于一种是 通过产品的功能、材料、结
构等信息传达产品的基础存
在;而另一种则是通过产品 的造型、色彩、使用方式等
方式传递与产品形态相关的
主要卖点。
感性工学的定义
• “感性工学”的英文表述为Kansei Engineering, Kansei是日本语“感性”即カン セィ的音译。 • 感性工学是感性与工学相结合的技术,主 要通过分析人的感性来设计产品,依据人 的喜好来制造产品,它属于工学的一个新 分支。
多元尺度法
根据受测者自己设
定的主观标准,判
断各样本之间的相 似程度以及他们对 各样本的偏好。然 后该方法就可在一
利用SPSS进行计算
个多元空间内,计
算出各样本的空间 坐标值。
因素分析法
• 受测者必须先用李克尺度法或语意差异法
对各样本进行评价或判断,以计量数据作
为因素分析输入。
• 通过因素分析法,可得到哪个因素与哪些 变量具有高度关联,以了解该因素的意义, 并赋予适当的名称。
集群分析法
• 集群分析法是一种数值分类法,它能根据
相似性或相异性,客观地将分布于某一计
量空间中相似的事物归集在同一群内。
• 该方法的目的在于辨认某些特性相似的事 物。
• 类神经网络是仿真人类 心智活动所发展出来的 一种会思考的机制,它
类神经网络法
具有自我学习、归纳判
断、经验累积等能力。 左边输入层,用来接收 外界的输入信息;右边 输出层,会将处理的结 果输出到外界;中间隐 藏层的层数及单元数可 视需要而予以增减。
量生理上反应值的变化,如血压、呼吸、
心跳、肾上腺素分泌、排汗等等;将这些
数值转化为舒适性的值。
• 印象法——受测者接受不同程度的外在刺激
后,以问卷的形式让其陈述自己的感受。
以实施方法分类
• 长町三生认为,“感性工学是将人们的想象及感性等心愿,翻 译成物理性的设计元素,具体进行开发设计的技术。”根据长 町三生的论述,将感性工学依实施手法归纳为以下五类: 1、阶层化类目分类法 2、感性工学系统 3、复合式感性工学系统 4、感性工学数学模型 5、虚拟感性工学
C.如何建立一套基于人机技术的感性工学。
D.如何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消费者的偏好趋势来修正产品设 计的方向。
感性工学的分类
以测定方法分类
1、表出法
2、印象法
以实施方法分类 1、阶层化类目分类法 2、感性工学系统 3、复合式感性工学系统 4、感性工学数学模型 5、虚拟感性工学
以测定方法分类
• 表出法——将人们受到外在刺激后,通过测
政府决定在二十一世纪在产业界全面导入“感性工学技术”,
现代汽车和三星电子已有了相当深入的感性工学的研究。
中国
• 我国近年来也有关于感性工学的研究,西
安交通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发表了相关论
文。
感性工学的目的
感性工学的目的在于根据消费者的感觉与需求来生产新产品, 有四个要点是它所关注的: A.如何通过人机及心理的估计来掌握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感觉。 B.如何通过消费者的感性来找出产的研究与应用
如Fukushinta等人将此种模 型用于彩色印表机的开发, 他们使用了模糊感性逻辑, 使输出原色变更漂亮并开发
出一台智慧型的彩色印表机。
虚拟感性工学(Virtual Kansei Engineering)
将感性工学手法得到的设计概念,配合虚拟
现实技术,以各种模拟装置予以呈现,利用
全球五大电工品牌之一的奇胜(CLIPSAL),在2007年情人节期间推出了一系列由意 大利Bormioll水晶玻璃作为面板的电源开关,其中1000套限量生产的以粉红色系列则作 为情人节礼品出现,可说是赚足了业内人士和广大消费者的眼球。
奇胜此次推出“ULTI Impress”水晶玻璃面板可说
是引领设计潮流的标志性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款 人工智能与高科技机械组件构成的、代表着产品 功能发展方向的产品,而且还为未来产品设计提 出了新的要求。那金属质感内壳、灿蓝色的LED 指示灯,尤其是那闪烁着熠熠光芒的水晶玻璃, 带给了广大消费者一场最为绚丽的视觉盛宴,向 人们展现出一个美仑美幻的未来电气时代。
复回归分析法
• 回归分析是将所要研究的变量区分成因变 量和自变量,并根据相关理论建立因变量 与自变量之间的函数。复回归分析中有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又称为多元回归 分析。
• 复回归分析法应用于感性工学主要是建立 产品意象与产品造型的对应关系。
结束
统计分析方法分类
• • • • • • 李克尺度法 多元尺度法 因素分析法 集群分析法 类神经网络 复回归分析
李克尺度法
• 采用分级评价尺度,记录了受测者对该项叙述
的同意或不同意程度。相对于语意差异法而言, 李克尺度法可更完整地纪录受测者对每一项叙 述的评价结果。 • 因其不能直接将消费者的感受量化成数据,而 只是对其做种尺度上的评测,故此法多用于心 理感觉研究领域。
阶层化类目分类法(Category Classification)
通过各种感性资 讯,凝聚成产品 概念,再从产品 概念(第0次元感 性概念),向下 逐次展开成树状 结构,直到最后 出现物理量的细 部设计阶层为止。
感性工学系统(Kansei Engineering System; KES) 此系统是由一个具有感
这种多媒体的虚拟空间让参与者亲身体验,
同时验证设计者的构想。
统计分析方法
• 感性工学在工业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因 素”: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生理 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人体 尺度参数与各种心理感受。
• 然而这些测量分析活动涉及大量的数据, 如果没有数理知识做后盾,处理的难度是 难以想象的。因此,我们需要合适的统计 方法,用以处理大量的数据。
复合式感性工学系统(Hybrid Kansei Engineering System)
将前面所说的 顺向及逆向两 种感性工学系
统整合成一个
可以双向转译 的混合系统。
感性工学数学模型(Kansei Engineering Modeling)
以抽象的数学型式,演绎感 性工学的构造,使用这套模 型能从感性语汇中得到人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