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标_说教材_说建议PPT(1)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说课稿

一、说教材《渡荆门送别》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的诗歌都是描写山水,在写景中抒发情感的诗。
它有着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情操的陶冶和古代文化积累传承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这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
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
(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
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设计依据:背诵和默写是首要。
着重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咏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学习中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到翅膀,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写景的文章和诗歌,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本班学生存在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不足。
五、说学法:1、朗读教学法:在教学本首诗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并感悟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2、尝试学习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象。
3、采用课件进行教学(幻灯片)。
六、课时安排:1 课时七、教学过程:1、导入:李白出生地?李白什么时候离家远游?李白是如何走上仕途的?(3”)李白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 年)。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
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一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 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标准及教材解说(共32张PPT)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材 工具书 教学视频等
课堂教学资 源
课外学习 资源
课程资源
自然风光 文化遗产 风俗民情等
开利 发用
立足 课堂 教学 资源
资源共享
开利 发用
积极 开发 利用 课外 资源
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 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语文素养。
4、多层次构建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便于学生使用。
5、合理安排各种语文知识,随文学习、学以致用。
2、编写目的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 4、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5、吸收国外语文课程改革的经验
6、符合时代特点,高质量有特色,让
广大师生满意。
• 就具体而言,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结构又有很多不同于七年级教 材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设置一个“活动·探究”单元
2. 设置两个口语交际专题
第一单元
第五单元
3. 开始设置专门的古诗文单元
4.现代文读写单元的“自读”课文增为两篇
5、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写作 阅读
综合性 学习
能综合处理各 类文本,从中 获取并筛选关 键信息,运用 语文能力分析、 解决问题。
口语交际
学习文明得体地 交流,学会复述、 转述、应对、讨 论和演讲等常见 的口语交际。
掌握某一种阅读
方法或某一类书
学
名著导读
籍的阅读策略,
段
培养学生阅读整 本书的能力和兴
目
趣。
标
部编RJ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优质说课稿)第一单元(全单元 分课时)

第一单元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根据教材特点和初一学生首次接触新闻这种体裁的实际,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 有感情朗读课文,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2. 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3. 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中,我将新闻的结构与本文具体层次的对接作为本文教学的重点,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在讲课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媒体互动,图表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势,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指导分层,填充表格”引导学生理请课文脉络,掌握新闻的结构;通过“模拟播音”,在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在本课中,通过“看看﹑读读﹑想想﹑说说﹑写写”主动参与课堂,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内容呈现导入:教师出示《百万雄师过大江》图片,学生说出画面内容,了解时代背景,进而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师生互动,理清课文层次,掌握新闻结构。
1、自由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1)注意多音字、易混淆的字在文中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则新闻内容的句子。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说课稿(全)

4.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熟读成诵,理解文章的内容。
能力目标: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二、教学设想
1.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般的社会,和平恬静,怡然自乐。它是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因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为赏析课,以“美”为突破口,开展教学,突出重点。
《陋室铭》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陋室铭》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说课稿《中国石拱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中国石拱桥》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课文。
在这之前,学生学习的课文绝大多数是记叙文,对说明文是陌生的,学生学习中一定会有困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思想准备,一定要动脑筋、想办法,将教学设计好,把学习说明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学好说明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桥梁专家,他虽然只是向普通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一般性的知识,却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作者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举例说明,要言不烦。
多处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体现了作者谨严的治学态度。
本课的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二、对教法及学法的处理教学这篇说明文,要引导学生辨析文体,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明确其特征;局部探究,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具体的教法有: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平等交流法。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在本课中,它包含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完成目标时所需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质疑等。
3、自主探究法。
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全套

第一单元1 消息二则(毛泽东)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夏浩然,樊云芳)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蔡年迟蒲海洋)1、消息二则第一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说课稿教材分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第一单元“新闻阅读”的第一课。
本单元以新闻类文章为主,有消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关于新闻的文体知识。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则消息,是新闻写作的经典之作。
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4月22日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了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
文章短小精悍,一气呵成,仅用了两百多字便对渡江战役作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
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还未系统地接触过新闻文体,这是学生初次接触,因此一下子想要让学生理解掌握还有一定困难,只能是结合课文,再辅之以相关练习,逐步掌握。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作者;了解消息的基本特点及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文体知识分析消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气势如虹的英雄气概。
学习重难点:了解消息的基本特点及相关知识,并能结合文体知识分析消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代学者顾宪成有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天下事?二、预习检测(学生课前完成,课上口头检查,对重点知识予以梳理强化)1、结合提示介绍作者。
2、识记生字词。
3、新闻常识填空。
三、实战演练:学习分析消息(学生结合学案自主完成,不许讨论)1、找出本文所含的“五W一H”。
设题意图:学习分析新闻的五要素。
2、分析本文的结构,找出文章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说课标、说教材、说专题

识字与写字专题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调兵山市第七小学的教师张某某,很荣幸能与各位朋友交流人教版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专题。
语文是字词句篇,语文是听说读写,学好语文,就拥有了一条通向知识海洋的绿色通道。
而识字、写字又是一切之基石,重中之重。
它将引领孩子走进语文知识的圣殿,今天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与大家交流识字与写字这个专题。
一、说课标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性质: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分为三个学段,在总目标下又有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部首)(一)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第三学段: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各个学段目标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二、说教材1、编写特点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
(完整版)说课标说教材说课稿

“说课标说教材”说课稿八台一中郑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中图版教材,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说课标包括得有课程的目标、内容的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教材的内容结构以及知识整合等,说建议我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
一、说课标1、首先说课标部分,我们先来说课程的目标,主要是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知识与技能,每一册课本大纲上都会有要求,有些内容是需要学生了解、学会并且掌握住的知识。
在我个人看来,不管是要你了解也好或者是掌握也好,这一部分都是要求学生要记住的内容,因为我们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如果你让他单独的说说你了解啦,你学会啦,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就要求他要记住,这样才可以。
而学生的学习不能单纯的依靠死记硬背,还要讲究一个学习方法,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过程和方法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搜集资料,小组讨论等最后总结归纳出来,我们所要学会的知识。
当然啦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八年级下册的课本就是要树立一个全球的概念,要养成学习区域地理的一些方式方法,形成一种观念。
2、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课程的内容标准。
中图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主要包括三章的内容,第五章认识大洲、第六章认识地区、第七章认识国家。
其中不管是哪一章都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它的位置与分布,地域景观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每个地区它的发展特点与环境。
位置与分布部分的要求,比如说一个大洲的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一个地区,它处于那个位置,它包括哪些范围有哪些主要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首都又在什么地方这都要求我们记住的,对于一个国家呢那就是这个国家的位置领土组成有哪些部分它的首都在哪里?联系与差异指的是要找出我们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之间的联系。
以及这个不同的自然环境会使得我们的人文环境有哪些差别?对于八年级下册课本儿来说,自然地理部分主要是要求每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等等,而这些自然环境又形成了怎样的一个人类活动,这些人类活动有显示出来哪些地理现象,也就说是以每个地区他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个差异性在哪里?每一个地区它的发展是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发展社会经济条件的,反过来,社会经济环境又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一这就形成了一个地区独具特色的发展特点,这是我们第三部分要求掌握的发展特点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