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苏轼词的豪放风格

合集下载

浅析苏轼豪放词的特点.doc

浅析苏轼豪放词的特点.doc

浅析苏轼豪放词的特点姓名孔雪英班级12级汉语言文学学号12520305017摘要:苏轼是中国文坛上的巨匠,其词风具有多样性,有豪放词、婉约词、农事词等风格。

本文对苏轼的豪放词的几个特征作了粗浅的探究辨析,苏轼的豪放词不仅体现了气势雄浑、旷达洒脱的特点,还表现为豪放中隐现怨愤的特征。

关键词:苏轼词;风格;豪放一、引言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誉为旷世无双的“百科全书书式”的艺术大师。

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多个艺术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其诗如天地奇观,内容无所不包,情感充沛流畅;其词如天风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

今人论词,必提苏词,尤推崇其豪放词。

陈延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越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

盖仿九品论字之例,东坡诗文纵列上品,亦不过为上之中、下;若词则几为上之上矣。

”【1】苏轼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延伸到词的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开创了豪放词派,公亦因此获得了“豪放词人”的美誉,称誉北宋词坛。

二、苏轼的豪放词(一)、“豪放”含义的界定“豪放”,在词义上一般认为是气魄大而无所拘束的意思(见新《辞海》)。

但“豪放”作为词的一种风格,新《辞海》似乎没有明确的阐释。

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谈到了对“豪放”的看法,他说:“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馀地,运斤成风。

”他认为,“豪放”首先是一种创新,并不拘泥古人成法;同时,既极豪放,却又符合规律——不违反生活事物的“自然之数”和“妙理”。

这样,“豪放”实则包含内容和风格两个方面——内容是指艺术的真实性及其雄峻磊落的内在气势;风格是指艺术表现的的形象性、生动性及其雄放不羁,气象恢弘的浪漫主义特色。

苏轼还认为“豪放”本是作家的一种内在气质的表现。

在《观吴道子画壁诗》中,苏轼指出“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后,接着又说:“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这就是说,吴道子在尚未落笔作画之前他的艺术见解和气质——“豪放”的个性品格,早就酝酿成熟了。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苏轼,北宋文学巨匠,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豪放洒脱、婉约细腻、自由开放和意境深远。

苏轼词的豪放洒脱是他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他的词作中常常表达出豪情万丈、慷慨激昂的情感。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体现了苏轼豪放洒脱的风格,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对人生长久和美好的愿望。

苏轼的词作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以自然为依托,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使人感受到一种豪情壮志的气息。

苏轼词的婉约细腻是他的另一大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温婉细腻的情感。

例如《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的“钟声何处听,荷花何处看”,这句词表达了苏轼对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情体验。

苏轼的词作中常常运用婉约的语言描绘细腻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温柔而深沉的美。

第三,苏轼词的自由开放是他的又一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展现出一种自由奔放的气息。

例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己卯年,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句词表达了苏轼豁达开朗的心态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苏轼的词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世俗约束的不屑和对自由的追求,他用自由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自由奔放的世界。

苏轼词的意境深远也是他的一大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通过意象的构建和意境的营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句词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场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思考和感慨。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以豪放洒脱、婉约细腻、自由开放和意境深远为特点。

他的词作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意境的构建,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苏轼的词作至今仍然被人们推崇和传颂,其艺术风格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诗人苏轼的豪放派诗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宋代诗人苏轼的豪放派诗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宋代诗人苏轼的豪放派诗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 引言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其中苏轼堪称一位传世诗人。

苏轼以其豪放派诗风而闻名于世,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轼的豪放派诗风特点,以及他在文学领域中给后世带来的影响。

2. 苏轼的豪放派诗风特点苏轼以其开放、直接、情绪激烈和自由奔放的写作风格而著称于世。

以下是他豪放派诗风的几个主要特点:2.1 情感表达直接而激烈苏轼笔下所呈现出来的情感非常真实和强烈,他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

他通过直白、率真的语言表达内心情感,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他体验到的喜怒哀乐。

2.2 畅游于自然与人生之间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贯穿了他的诗歌创作。

他以自由闲适的态度面对自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中,并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景色、季节变化等的欣赏和感慨。

2.3 强调个性与人生哲思苏轼在他的诗中经常探讨关于人生、命运和人性等问题。

他提出了很多令人深思的观点,如“知君用心如日月,向君心地胜淮海”等。

这些诗句体现了苏轼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入思考。

3. 苏轼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苏轼以其豪放派诗风为后世文学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3.1 开启豪放派文学新时代苏轼开创并发展了豪放派诗歌的风格,使这一风格成为宋代文坛上重要的流派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写作风格打破了传统束缚,为后世文学家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创作方向。

3.2 影响后世文人苏轼对后世文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对后世诗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许多后世文人通过研究苏轼的作品,吸取其写作风格和技巧,使得豪放派诗歌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承下去。

3.3 对中国文学史的地位和影响苏轼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开拓性的豪放派诗风,使自己成为后世文人所崇尚和模仿的对象,同时也为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4. 结论苏轼作为一位杰出豪放派诗人,他以开放、直接、情绪激烈和自由奔放的写作风格闻名于世,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浅谈苏轼的“豪放词”

浅谈苏轼的“豪放词”

浅谈苏轼的“豪放派”词”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东坡居士。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成为“苏辛”。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豪放风格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清代词论家徐釚谓东坡词“自幼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

”(《和苑丛谈》卷三)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英雄气格的代表作,恐怕要首推这篇誉为“千古绝唱”的赤壁怀古了。

古诗鉴赏苏轼的豪放风格

古诗鉴赏苏轼的豪放风格

古诗鉴赏苏轼的豪放风格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尊重的诗人,他以其豪放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苏轼的豪放风格、作品主题和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苏轼的豪放风格苏轼的豪放风格凸显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在他的《赤壁赋》中可见一斑。

这篇赋描写了东汉末年刘备、孙权联合抵御曹操的战斗和火烧赤壁的壮丽景象。

苏轼在赋中以豪迈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英雄事迹的赞美,积极歌颂了智勇双全的刘备和孙权,形象地描绘了战船翻滚的壮烈场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苏轼的豪放风格不拘泥于传统的文学形式,他敢于创新,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二、作品主题苏轼的作品主题丰富多样,包括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历史典故等。

其中,自然景色是苏轼作品中的常见主题之一。

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悟力,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和四季变幻的诗作。

例如他的《夜泊水村渡》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他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了对广袤江河和寂静夜晚的深情赞美。

此外,苏轼的作品也经常涉及人生哲理。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思熟虑来描绘人生的喜怒哀乐。

在他的《定风波》中,他写道:“豪情惊潮初试声,天地霜华变古今。

折节向行尘土外,满面尘灰势犹陈。

”这些诗句流露出了他在官场上的遭遇和对命运的思考,表达了他对困境的无畏和对人生的热爱。

三、艺术特点苏轼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他的意境描写和抒情表达。

他善于以简约而形象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这两句简单而富有力量感的诗句,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命运相结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此外,苏轼的作品还注重音韵和节奏的运用。

他崇尚声音与意义的统一,讲究音律的和谐。

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韵律的起伏和节奏的流畅,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苏轼的豪放诗风

苏轼的豪放诗风

苏轼的豪放诗风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其豪放的诗风而闻名于世。

苏轼的诗歌作品充满个性、自由和激情,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深入探讨苏轼的豪放诗风,分析其作品的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首先,苏轼的豪放诗风在题材选择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作涵盖了广泛的主题,既有咏史抒怀类的作品,也有山水田园的描绘,甚至包括了饮酒作乐等生活场景。

苏轼眼中的世界是多元的、丰富的,他以自由的态度面对生活,通过诗歌表达内心情感。

他勇于挑战传统的主题限制,敢于以自己真实的感受去创作,让他的作品充满活力和真实性。

其次,苏轼的诗歌语言大胆独特,显示出他的豪放情怀。

他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善于运用夸张、对比、比喻等手法来描绘事物,使诗歌充满生动感和张力。

他的诗歌充满了讽刺和幽默,常常打破传统诗歌中的严肃和庄重,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语言方式展现诗歌的魅力。

苏轼的诗歌语言直接、生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当时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此外,苏轼的思想观点也在其诗歌中得到了充分表达。

他关注社会疾苦、民生问题,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对民众命运的关心。

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爱情、友情、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权力腐败、官场黑暗的批判。

他的诗歌不仅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呼吁。

苏轼用自己的文字勾勒出一个真实而多元的世界,让读者在诗歌中感受到人生的真谛。

苏轼的豪放诗风在后世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式和写作方式。

在他的影响下,后世文人对诗歌创作的自由度和个性化有了更深入的探索。

苏轼开创了一种以个人主体和情感为核心的诗歌创作模式,使得诗歌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与读者产生共鸣。

苏轼的影响力延续至今,他的作品不仅被广泛传诵,也为后世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借鉴。

综上所述,苏轼的豪放诗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创作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作品。

浅析宋代词人苏轼的豪放词风

浅析宋代词人苏轼的豪放词风

浅析宋代词人苏轼的豪放词风苏轼是最具盛名的宋代词人,所做的词为宋代词的发展画上了不朽的笔画。

豪放一派词风有着气象恢弘、视野广阔的特点,词语宏博、不拘一格。

苏轼开创豪放词风,是集大成者。

本文旨在浅析苏词旷达豪放的词风,详情如下。

标签:宋代;豪放派;苏轼;作词风格在才俊辈出的宋代,苏轼在诗、词、书法、散文、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所作的诗内容丰富,情感充沛;所作的词至理明确、令人深思。

苏轼认为诗词同源,并将两者结合,获取了莫大的成功,开创出豪放词派,因此有着“豪放诗人”的美称。

1、“豪放”词的定义“豪放”有着气魄恢弘、不受拘束的意思。

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苏轼阐述了“豪放”的定义。

从“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一句中可知,“豪放”是一种创新、是不受文法的约束,虽然为极致豪放,却不脱离生活常规。

因此,“豪放”中包含风格与内容两方面。

风格指的是艺术的生动、形象性,表现出的是豪放不羁,气势磅礴;内容指的是艺术的真实磊落性,表述的是内在气势。

此外,苏轼认为“豪放”是作家与生俱来的气质。

从《王维吴道子画》中“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与“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两句描写可知,吴道子在落笔作画前就已经具备了“豪放”的性格。

由此可知,“豪放”是作家的内在气质,是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通过文字进行表述便形成了超凡脱俗的艺术特点。

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气势磅礴的豪放派作词风格得以彰显。

在《苏东坡传》序言中,林语堂通过“元气淋漓”四字对苏轼的作词风格描写最为恰当。

根据上述讨论可知,苏轼创作的豪放词风有着洒脱豁达、气势恢宏的写作特点。

2、苏轼豪放词风的特点2.1气势磅礴的英雄气魄苏轼既有着“豪放诗人”的美誉,定是有着让人称赞的豪放词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获取大家认可的第一首豪放词作。

此词抒发了苏轼对驰骋沙场的向往与壮志为国的豪情。

苏轼词风格的详细介绍

苏轼词风格的详细介绍

苏轼词风格的详细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苏辙之兄,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轼的诗词风格有豪放词、婉约词、谑浪词和农事词等。

下面是为你搜集苏轼词风格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苏轼词风格的介绍第一部分谈苏轼的豪放词界定豪放的含义为词内容的旷达超脱和词形式的气象恢弘。

分析了苏轼豪放词的特点:首先是气象恢弘。

豪放词风入境的意象给人一种“大”的感觉,空间上可视接万里,时间上可思游千载;其次是旷达超脱。

苏轼词中数量较多、最能代表作者思想个性,且能渗透到各种题材和风格的,是旷达超脱词;三是豪放中隐现怨愤。

即前人所说,词至东坡“寄慨无端,别有天地”,“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第二部分谈苏轼词风格的多样性主要分析了苏轼的婉约词、谑浪词和农事词。

对“婉约”进行了界定,将形式上阴柔优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内容上言情和咏物等,归为婉约词。

分析了苏轼婉约词的特征:一是言情高远典雅。

苏轼扩大了言情词的内容,包括夫妻情、兄弟情、友人情、山水情等。

二是咏物自然明快。

苏轼的咏物词重在物态的刻画描摹,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情致,而且运用咏物的“离合”之法,在咏物中多有寄托。

三是婉约中蕴涵旷达。

正如宋胡寅在《酒边词序》中称道苏轼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分析了苏轼回文词、集句词和自题注明戏作的一些谑浪词,指出了苏轼谑浪词的弊端。

另外,又从对农村自然风光和农民生活图画的深情描写,对农民形象的亲切塑造和运用白描手法三个方面分析了苏轼农事词的特点。

第三部分谈苏轼词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影响苏轼豪放词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欧阳修和柳永等人的影响;其次是苏轼“自是一家”的有意创造;三是人生苦痛与释道思想的影响。

旷达超脱是面对人生苦痛的一种心灵解脱和博大襟怀。

苏轼人生的苦痛非常人能比拟;其解脱之境界,襟怀之博大,更是常人不能比拟。

这是苏轼豪放词旷达超脱的一种重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说苏轼词的豪放风格
苏轼的词在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豪放便是其词的主要风格。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比较广阔,气象恢宏雄放,喜欢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史较多,不拘守律。

苏轼是第一个用“豪放”作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下面,我以该首词为例浅谈其具体写作特点。

一、豪放的词中形象
词的开篇就让读者可以看到一个豪迈和大气的场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宽阔的气势,其气势开阔,词境壮大,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有了极度的拓展。

其中作者所选的形象也是特别的大气:大江,指规模之大之宏伟,暗示这流去的不仅仅是江水,更是时光,更是历史,还是历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首句起笔气势雄浑,意境壮伟,接着借用过渡句“人道是”,将江边故垒与周郎赤壁挂上了钩。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

众目所观,整首诗大体上写的景物形象有:大江,波涛,故垒,乱石,惊涛,浪花,江山。

人物形象有千古风流人物,实指是周瑜。

这些形象,都是豪放词中所特有的。

再来看下篇周瑜的具体形象。

苏轼也特别欣赏其少年功成,英气逼人。

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周瑜正是最完美的代表。

“小乔初嫁“一句刚中有柔,与首篇“风流人物”相应。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句特写周瑜的战绩,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只是为了更加突出其风采与才能。

而苏轼自己是有宝刀已老功名未就的感愧。

壮丽河山,英雄业绩,激起了苏轼的豪迈奋发的感情。

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

从总的方面来看,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有着宏大的境界。

二、豪放的表现手法
在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衬托、渲染、象征、对比、先扬后抑、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最突出的豪放风格就是虚实结合。

这里的虚是指已消失的景象。

词首先写的是现实中的真实景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最真实的景物,给人最宽阔的视觉效果,让人感觉是身临其境,感觉那片广博精深。

可是,这一切在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也曾经是历史上的重要地界。

词人运用那豪迈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片广阔的时空和天空中。

而“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尽烟灭”这里写的是虚景,不是发生在眼前的景象。

在词人的笔下,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是一介书生,相貌堂堂,也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让后人赞不绝口。

接下来词人又运用实写的手法,“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词人的心绪也从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之中,猛然回到现实中来,他才突然发觉自己的可笑。

原来他是如此的多愁善感,以至于自己不知不觉中就生出了白发。

想象中的周瑜的英雄事业与雄姿英发和自己的现实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感觉自己虽然有周郎的才干,可现在却是在这片不能实现抱国之志的地方,那种郁愤与苍凉顿时油然而生。

三、豪放的抒情方式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采用的是直接抒情。

词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等词句,正是作者直接抒发的感情,虽然有着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但仍旧不失磊落。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意,不借助任何景物和事物,而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物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而此词中直接抒情更是被作者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豪放的语言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词句都运用得非常准确,生动,传神,于是产生一种豪放的气势。

词中最能体现豪放风格的就是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

动词如“穿”“拍”“卷”三个动词运用得非常的绝妙,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诉说出不同的感觉,描绘的陡峭山崖、汹涌驻浪、
滔滔长江,都集中地体现了古赤壁战场那令人惊心动魄的雄奇景象。

再来看形容词,“乱”“惊”这些形容词也如那动词一样,非常生动地体现了赤壁的那种波澜壮阔的景象,让读者如亲临其境,感觉到那份博大。

这些能体现豪放派风格的词被作者信手拈来,为其服务,使词显得很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