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溶液提优练习(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达标测试提优卷(1)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达标测试提优卷(1)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达标测试提优卷(1)一、选择题1.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2.下列实验过程中与图象描述相符的一组是()A.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反应产生氧气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C.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D.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答案:C【解析】【分析】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改变反应速率,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只要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的总量不变。

【详解】A、二氧化锰解析:C【解析】【分析】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改变反应速率,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只要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的总量不变。

【详解】A、二氧化锰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但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会改变产生氧气的质量,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在有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产生氧气的质量相同,故A不正确;B、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只要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所以恒温蒸发水分时,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不正确;C、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稀硫酸,镁产生氢气的质量比锌产生氢气的质量多;金属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镁与稀硫酸反应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多,故C正确;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的总量不变,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有气体生成和放热反应的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3.由Mg(OH) 2和MgO 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

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11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12%B.24%C.20%D.3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反应中,镁原子的总质量不变,即反应前镁的量=反应后硫酸镁中镁的量;由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混合物的质量,可计算镁元素的质量,再利用硫酸镁中镁的质量分数,求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反应中,镁原子的总质量不变,即反应前镁的量=反应后硫酸镁中镁的量;由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混合物的质量,可计算镁元素的质量,再利用硫酸镁中镁的质量分数,求出硫酸镁的质量,而混合物与酸的质量之和为反应后溶液质量,最后可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人教版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单元提优专项训练试题

人教版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单元提优专项训练试题

人教版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单元提优专项训练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植物油B.硫酸铜C.高锰酸钾D.氯化钠答案:D【解析】【详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A选项错误。

B、硫酸铜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显蓝色,故选项B错误。

C、高锰解析:D【解析】【详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A选项错误。

B、硫酸铜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显蓝色,故选项B错误。

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显紫红色,故选项C错误。

D、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能形成无色溶液,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溶液的特性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2.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 B.食盐 C.冰块 D.花生油答案:B【解析】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B. 食盐。

A. 面粉, D. 花生油,均形成浊液。

C. 冰块,只有一种物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和浊液的概念。

解析:B【解析】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B. 食盐。

A. 面粉,D. 花生油,均形成浊液。

C. 冰块,只有一种物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和浊液的概念。

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 的溶解度比c 大B .a 中混有少量的c 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C .t 2℃时,a 、b 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D .将t 2℃时a 、b 、c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 > a = c答案:B【解析】A 、比较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B 、a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c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若a 中有少量的c 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正确;C 、不知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所解析:B【解析】A 、比较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B 、a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c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若a 中有少量的c 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正确;C 、不知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所含溶质的质量关系,故错误;D 、将t 2℃时a 、b 、c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ab 析出晶体,c 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据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100g溶解度溶解度 ×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而t 1℃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大于降温前c 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 >a >c ,故错误;故选:B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提优卷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提优卷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提优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Ca 40一、选择题1.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2.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C.把水加入生石灰中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3.工业上用Mg(NO3)2作为浓缩HNO3的吸水剂,向m1g溶质质量分数为65%的硝酸溶液中加入m2g溶质质量分数为72%的Mg(NO3)2溶液,蒸馏,分别得到97.5%硝酸溶液和60%硝酸镁溶液,若蒸馏过程中,硝酸、硝酸镁和水均无损耗,则投料质量比m1/m2为( )A. 0.3B. 0.4C. 0.5D. 0.64.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B.洗洁精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C.盐酸能洗去暖水瓶内壁的水垢 D.酒精能洗涤瓷砖上的铁锈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6. 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40∘C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的固体是甲B.将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②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D.②中溶液降温至20∘C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减小7.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C.40 ℃,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D.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8.下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60 ℃时,取100 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至30 ℃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A. 130 gB. 140 gC. 160 gD. 180 g9.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D.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t1℃时,60 g甲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60 g 溶液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小于乙11.(潍坊中考)潍坊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氯化钠占整个海洋盐类的80%以上。

人教版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单元测试提优卷试题(1)

人教版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单元测试提优卷试题(1)

人教版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单元测试提优卷试题(1)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乙>丙>甲B.将温度由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C.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D.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冈卷)化学(带解析)答案:D【解析】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丙;将温度由t2℃降到t1℃,甲和乙因为溶解度的减小有晶体析出,变为t1℃的饱和溶液,此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质量分数乙>甲,而丙因为溶解度增解析:D【解析】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丙;将温度由t2℃降到t1℃,甲和乙因为溶解度的减小有晶体析出,变为t1℃的饱和溶液,此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质量分数乙>甲,而丙因为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与t2℃质量分数相同,仍为最小,质量分数关系为乙>甲>丙;甲的溶解度变化陡度大,同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时,甲析出晶体多;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小,所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甲。

2.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为b>a=c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30gC.t2℃时,将1ga物质加入到2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3g不饱和溶液D.要从含有少量c的a溶液中得到较多的a晶体,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源】2013届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保沙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六校联考(二)化学试题(带解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a、b、c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为b>a=c,A正确;t2℃时a的溶解度为50g,那么t2℃时a的饱和溶液150g中溶质的质量为50g,t1℃时a的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由a、b、c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为b>a=c,A正确;t2℃时a的溶解度为50g,那么t2℃时a的饱和溶液150g中溶质的质量为50g,t1℃时a的溶解度为20g,那么析出晶体的质量为30g,B正确;t2℃时a的溶解度为50g,那么2g水中恰能溶解1ga形成饱和饱和溶液,C错误;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较大,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D正确。

人教版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单元测试提优卷(1)

人教版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单元测试提优卷(1)

人教版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单元测试提优卷(1)一、选择题1.有w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要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掉溶剂的1/2 B.加入3w/20克的硝酸钾C.蒸发掉w/2克溶剂D.加入3w/14克的硝酸钾答案:C【解析】【详解】A、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Wg-y)×20%=Wg×10%,y= g,应将溶剂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B、设需要再溶解硝酸钾的解析:C【解析】【详解】A、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Wg-y)×20%=Wg×10%,y= W2g,应将溶剂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B、设需要再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Wg+x)×20%=Wg×10%+x,x= 2W25g,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C、由A选项的分析,应蒸发掉W2(g)溶剂,故选项采用的方法正确。

D、由B选项的分析,应加入2W25(g)的硝酸钾,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故选:C。

2.如右图为市售浓盐酸的部分标签内容,多次打开瓶盖倒出部分盐酸后,不能精确表示剩余盐酸信息的数字是( )A.500mL B.1.19g/cm3C.36.5D.37%答案:A【解析】A、由于倒出一半盐酸,所以剩余盐酸的体积为250mL而不是500mL;故选;B、1.19g/cm3表示的是盐酸的密度,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仍是1.19g/cm3;故不选;C、解析:A【解析】A、由于倒出一半盐酸,所以剩余盐酸的体积为250mL而不是500mL;故选;B、1.19g/cm3表示的是盐酸的密度,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仍是1.19g/cm3;故不选;C、36.5表示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故不选;D、虽然倒出一半盐酸,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仍是37%;故不选。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测试提优卷试题(1)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测试提优卷试题(1)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测试提优卷试题(1)一、选择题1.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2.烧杯中有一定质量的MgO 和MgCO 3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5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一定温度下,得到156g 不饱和溶液。

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A .16.6%B .6.1%C .12.2%D .9.1%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方程式:MgO+2HCl=MgCl2+H2O 、MgCO3+2HCl ═MgCl2+CO2↑+H2O 可知:同样质量的稀盐酸与MgO 和MgCO3反应时生成氯化镁的质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由方程式:MgO+2HCl=MgCl 2+H 2O 、MgCO 3+2HCl ═MgCl 2+CO 2↑+H 2O 可知:同样质量的稀盐酸与MgO 和MgCO 3反应时生成氯化镁的质量相同,故可按只有氧化镁计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化镁的质量为:156g-150g=6g 。

设6g 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为x22+2=MgO HCl MgC +409l 5g xH 6O406g =95x解得x=14.25g 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4.25g 100%156g≈9.1%。

故选D 。

3.由Mg(OH) 2和MgO 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

取该混合物10g ,将其投入110g 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 .12% B .24% C .20% D .30%答案:C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反应中,镁原子的总质量不变,即反应前镁的量=反应后硫酸镁中镁的量;由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混合物的质量,可计算镁元素的质量,再利用硫酸镁中镁的质量分数,求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反应中,镁原子的总质量不变,即反应前镁的量=反应后硫酸镁中镁的量;由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混合物的质量,可计算镁元素的质量,再利用硫酸镁中镁的质量分数,求出硫酸镁的质量,而混合物与酸的质量之和为反应后溶液质量,最后可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易错题测试提优卷试卷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易错题测试提优卷试卷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易错题测试提优卷试卷一、选择题1.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B.t2℃时甲、乙各100g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质量仍相等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40:100=2:5;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A. 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40:100=2:5;B. t2℃时甲、乙各100g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较多,剩余溶液质量,甲小于乙;C.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选B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g:100g=1:4,故A正确;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的质量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g:100g=1:4,故A正确;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错误;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不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D、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所以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丙没有析出,但析出的甲和乙质量不能确定,故D错误.3.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提优卷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提优卷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提优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Ca 40一、选择题1.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2.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C.把水加入生石灰中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3.工业上用Mg(NO3)2作为浓缩HNO3的吸水剂,向m1g溶质质量分数为65%的硝酸溶液中加入m2g溶质质量分数为72%的Mg(NO3)2溶液,蒸馏,分别得到97.5%硝酸溶液和60%硝酸镁溶液,若蒸馏过程中,硝酸、硝酸镁和水均无损耗,则投料质量比m1/m2为( )A. 0.3B. 0.4C. 0.5D. 0.64.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B.洗洁精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C.盐酸能洗去暖水瓶内壁的水垢 D.酒精能洗涤瓷砖上的铁锈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6. 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的固体是甲B.将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②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D.②中溶液降温至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减小7.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C.40 ℃,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D.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20 ℃40 ℃水109 g 129 g酒精17.3 g 40 g8.下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60 ℃时,取100 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至30 ℃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A. 130 gB. 140 gC. 160 gD. 180 g9.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D.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t1℃时,60 g甲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60 g 溶液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小于乙11.(潍坊中考)潍坊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氯化钠占整个海洋盐类的80%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提优练习
1.在20℃时NaCl溶解度为36克/100克水,现在20℃时,将5.4克NaCl固体加入到m 克水中,讨论m的取值情况及所形成溶液的质量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
2.在一定温度下,对溶质A(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液a克,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蒸发掉a/4克水,冷却至原温度得到A的饱和溶液;另一份加入晶体A的质量为a/16克,完全溶解也恰好得到饱和溶液:
(1)求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
(2)求原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

3、把制取氧气后KCl和MnO2的剩余固体平均分成5等份,在40℃时分别加入5个烧杯,
求(1)40℃时,KCl的溶解度
(2)原剩余固体中MnO2的质量
(3)原剩余固体中KCl的质量
(4)第5个烧杯过滤后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4.镀车间需要用20℅的稀硫酸配对镀件表面进行除锈处理。

现有150kg10℅的稀硫酸,问应加入多少kg98℅的浓硫酸混合后恰好是20℅的稀硫酸?
5.消化药片所含的物质能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

某种消化药品的标记如图。

医生给某胃酸过多的患者开出服用此药的处方为:每日3次,每次2片。

试计算,患者按处方服用该药一天,理论上可用中和HCl多少毫克?(计算结果取整除,提示: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镁与水)
6.t℃时将A物质的溶液ag分成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至饱和,质量减轻一半;另一份加入原溶质,达饱和时所加溶质质量恰好为此份溶液质量的1/8。

求:
(1) 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
(2)原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