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过关检测: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含答案)
高中语文第2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单元质量检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今天谈论旧体诗,已经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说不重视旧体诗,是“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事。
这说法,我很认同。
对中国人来说,诗很重要。
中国文化的原本,也就是诗。
贾平凹最近说,到了年纪,觉得《山海经》和《离骚》是一定要读的了。
这话很好。
我的意见是,中国人开始懂事的时候,就该读这两个。
《山海经》是中国的神话,它和西方的神话不同。
它是一种伟大的梦想,也就是说,它是诗。
还有《离骚》是中国人曾经写出来的最伟大的诗。
《山海经》和《离骚》,是相通的,两个都是诗。
而所有的中国人的文化,都是从这里生发的,也就是说,诗是中国人的初心,自然也是中国文化的初心。
譬如《诗经》和《尚书》,也不外是诗意的流连和焕然。
之后呢?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也就是诗的接连不断的开花结果。
有人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说文化也是进化的。
说这话的人,该是为白话文催生。
只是这话经不起议论。
唐是诗,宋词是诗余,宋词的本原,也是诗。
元曲也一样。
明清小说,也是诗。
譬如《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都是诗,而这些判词,演绎出一部《红楼梦》。
白话文出现以后,旧体诗依然存在,提倡白话文的鲁迅,在他情真意切的许多时候,也是用旧体诗,去写自己的温情和愤怒。
所以说,诗是中国人的初心,也因此,诗不会别离。
上面是说诗是民族修为,接下来说诗是每个中国人的个人修为。
李白是活在他自己的诗里的,这是他伟大的个人修为。
他的诗横绝四海,又足以游历千古。
只可惜他生得晚,唐代的天空毕竟没有先秦的天空苍苍茫茫,所以他的诗还不如屈原。
杜甫呢?在他死后被称为了“诗圣”。
他也是活在他自己的诗里的。
没有诗,就没有杜甫。
没有诗,杜甫的活法一定不一样。
后人说,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史诗”。
说得对。
“史”和“史诗”是什么?就是后人读到的东西。
杜甫的“三吏三别”,当初应该没发表,读到的人应该不多。
所以说,即使是杜甫,诗也没有成为他手中的刀,而只是作为他高尚人品的修炼,只是他的个人修为。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

模块综合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什么教育不能产业化教育究竟能不能产业化?教育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与私人产品相同的属性,比如这种产品的消费也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排他性,并且,受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得益,例如增加工资收入、提高社会地位、获得精神享受等,其教育花费也就等同于私人的一种投资。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具有商品属性,可以定价,可以买卖。
但是,教育同时具有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社会公益性。
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可以获得个人的种种直接收益,但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无疑可以给全社会带来广泛的收益,包括生产力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等等。
正因教育消费有溢出效应,也就是公益性,所以,经济学把教育定义为“准公共产品”,而不是私人产品。
这早已成为世界性的共识,成为世界所有国家主要由政府举办教育事业的最重要的理论根基。
1999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首次世界教育大会,大会一致认为“市场规律和竞争法则不适用于教育。
教育不是经济的一个分支。
教育过程、教育目标、教育结果或者教育产品都不能与经济相提并论”。
我们认同这样的认识。
事实上,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国民实行完全的教育产业化政策;政府对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然,就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而言,有一部分是可以推向市场或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的。
例如,高校后勤的相当一部分可以而且应当实施市场化或准市场化的改革;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应当通过市场来进行;学校依法向社会提供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各种咨询服务等可以是非盈利性的,也可以是盈利性的,但所有这些都不是教育本身的产业化。
一个例外是,对外国留学生的教育可以实行准市场政策,因为他们不是本国的纳税人。
而教育产业化论者却主张把教育推向市场,用经济规律或产业运行规律支配教育的发展;他们鼓吹用办企业的方法办学校,怂恿或鼓动学校追求利润以求生存和发展。
高二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诗歌之部第2单元春江花月夜Word含答案

春江花月夜本课话题——生命永恒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他想到人类代代相传无穷尽,而江上明月年年都是那样,感到人生短促,事业难成,而宇宙却无限永恒奥秘深藏。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创造生命奇迹的海伦·凯勒。
生命对海伦·凯勒来说并不是完美的,她是一个被禁闭在盲聋哑的痛苦世界里的人,但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她的生命是有限的、渺小的,但她却用生命谱写了一首属于她自己的永恒的颂歌!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臧克家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
——柏拉图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尼采现在就是永恒。
我就在永恒之中。
……一句话,永恒就是现在,现在就是永恒;现在就是永恒的生命。
——理·杰弗里斯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滟.滟(yàn) 砧.(zhēn) 芳甸.(diàn) 霰.(xiàn) 皎.皎(jiǎo) 碣.石(jié) 汀.(tīnɡ) 徘徊.(huái) (2)多音字扁⎩⎪⎨⎪⎧(piān)扁舟(biǎn)扁平 纤⎩⎪⎨⎪⎧(xiān)纤尘(qiàn)纤夫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已⎩⎪⎨⎪⎧人生代代无穷已.(停止)脱身独去,已.至军矣(已经) (2)胜⎩⎪⎨⎪⎧青枫浦上不胜.愁(能承受)鱼鳖不可胜.食也(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落月摇情满.江树(形容词作动词,洒满)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江流宛转..绕芳甸 古义:曲折。
高中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含答案解析)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效仿他。
D.这是一首纪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不是完全虚构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的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5.下列对诗歌描绘的形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有多高,却用衬托的手法,把它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和情感的变化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波动,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首联运用了倒装的语序,意思是说,群山高高低低恰好与我喜爱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契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扬州慢》教学设计

《扬州慢》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扬州慢》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篇目”。
二、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设计理念:在了解新课程标准内涵基础上,要求学生着重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诵读吟咏、整体把握、重点词句赏析),领略诗词的艺术魅力,并背诵默写本首词。
突出学生的能动性,积累一些诗词鉴赏的心得,并用这些体悟继续分析后面的词作。
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第一单元知人论世,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位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凄伤之情,诗意理解难度不大,重点在于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学情分析:学生为高二年级文科平行班学生,语文素养一般。
通过本学期诗歌鉴赏单元学习与训练,学生初步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概念,但自主性不强,需要老师多加点拨、引导,调动积极性与想象力,初步感知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主旨《黍离》之悲2、熟读并背诵《扬州慢》过程与方法:1、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内涵2、意象、修辞拓展训练情感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诗歌鉴赏氛围四、教学重点:“《黍离》之悲”的解读五、教学难点:对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检测试卷(二)+Word版含解析 (1)

单元检测试卷(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风流:英俊杰出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C.吴楚东南坼.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D.可怜..楼上月徘徊可怜:可惜答案 D解析可怜:可爱。
2.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李白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
诗人借梦游仙境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诗中虽流露出苦闷和抑郁,但感情激越奔放,表现了诗人自由不羁的个性。
B.李白诗歌奇特的构思,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话传说的运用,形成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对唐代以及后代众多诗人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韩愈曾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C.唐以前的诗被唐人称为古体诗,唐人的诗被称为近体诗。
古体诗有“歌”“吟”“行”等体裁。
近体诗有律诗、绝句的区别。
D.“歌”“吟”“行”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的篇幅可长可短,多数为五言或七言句,其中可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自由。
答案 C解析唐诗中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本报衷心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
答案 D解析A项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用在此处不得体。
B项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
用在此处不得体。
C项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
用在此处不得体,应改为“欢迎”。
二、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虞美人》《苏幕遮》同步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虞美人》《苏幕遮》同步检测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李煜,公元961年继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
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
1.在词的上片,作者是如何写出被幽禁之人的孤独与寂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通过人物的行为情态来写。
“无言”写词人内心的痛苦无人诉说;“独上西楼”,写词人无人相伴,登高怀远,忆往昔岁月,倍感孤独。
②通过景物来写,融情于景。
月如钩,在伤心人眼中,缺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梧桐深院冷落凄清,笼罩着寂寞;一个“锁”字,暗点囚禁的境况。
2.这首词特别是后世词家称道的是它对“愁”的描写,在词人的另一首词《虞美人》中也写到了“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分析作者在这两首词中描写“愁”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相同点:在这两首词中,作者都运用比喻,把愁这种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为“物”,让人可见可感可摸。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检测卷2(新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检测卷(二)(满分:120分时限:120分钟)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A.玷.污/沽.酒迤逦./绚丽.恶.心/深恶.痛绝B.央浼./谗.言大概./气概.薄.荷/日薄.西山C.晦朔./回溯.气度./忖度.载.重/载.欣载奔D.点缀./辍.学了解./解.围咀嚼./咬文嚼.字解析:A项,diàn/gū,lǐ/lì,ě/wù;B项,měi/chǎn,gài,bò/b ó;C项,shuò/sù,dù/duózài;D项,zhuì/chuò,jiě,jué/jiáo。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去年,各地电视台歌唱类节目如火如荼,湖南卫视却另辟蹊径,引入全新节目模式,甄选五位明星打造的亲情互动、温馨有趣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正成为大众新宠。
这档节目成功地与时尚文化不约而同,使得“爸爸”这一家庭中的脸谱形象得到全新的演绎。
A.另辟蹊径B.甄选C.新宠D.不约而同解析:A项,“另辟蹊径”指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
B项,“甄选”指在审查的基础上进行选择。
C项,“新宠”指新近受到宠爱的人或受人喜爱的事物。
D项,“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的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检测(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阅读题(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生生不息的人生境界论袁济喜①人生境界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亘古长存的人文话题。
谈到“境界”一词,我们生活中常说某人思想道德高尚,就称赞他境界高;有时也指人在某件事物上的处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人生境界是文学境界的前提,没有人生境界就写不好诗词。
我以为,中国文化视野中的人生境界论是理想与现实、永恒性与当下性的统一。
②在传统文化中,人生境界与人格境界直接相关。
中国人自古至今,较多地从道德的层面上去看待人格现象。
中国古代虽没有人格这个名词,但儒家经典《礼记》中有所谓“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这里所说的“格”也就是指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③从孔子到思孟学派的《中庸》《大学》,推崇的是内心的真诚无伪,慎独养心,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最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两面派。
所谓人格,更多的是指内外合一的道德境界。
中国古代推崇的人格境界,就是一种有着自我体认的道德精神与坚定意志能力,达到了与天地并流,与宇宙合一的超越境界。
《易传》上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这种坚毅厚重人格境界的写照,一直到今天依然成为我们的精神训条。
④没有心灵火光的照亮,就达不到人格境界的高尚。
心灵攀登游历所达到的层次叫做“境”,即境界,它是指对于世俗利益解脱之后,达到的心灵修养境致。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认为道德的境界有三种,第一种是了解与知道,第二种是喜好,第三种才是乐以为之。
这分明说的是三种道德境界的依次攀登升华。
⑤对人生境界,古人常用“胸次”“胸怀”“怀抱”来形容之,认为这是一个人道德层次与人生修养的显现。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生的历练,当人经历了许多沧桑,往往对于人情世故有些看穿,胸次超然。
古人一再强调,做学问如果没有胸襟气度,肯定是做不成大学问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指出,古来成大事业者,做大学问者,一定要有很高的心胸境界。
⑥魏晋六朝是一个追求“雅人深致”的时代,所谓“雅人深致”,是指一个人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与门第血统。
而这些最直接的显示便是一个人的品味和趣味,也是人生境界高低的分水岭。
同是“竹林七贤”中的王戎,被阮籍骂作“俗物”,就是因为他为人斤斤计较。
汉魏以来,围绕着人生的意义主题,各种哲学纷纷出现。
中国古代的人生境界论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峰。
⑦中国古代的人生观,虽然存在着儒道两家的对立,但是这两派的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的。
儒家与道家都将人格境界奠定在天人合一的意识上,主张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建构人格,而不是在与自然界的对立中建设人格,这就造成了儒道两家文化人格的顺从性与和谐性。
儒家“与天地参”的道德境界,与道家的自然之道也可以相通,孔子晚年也希望自己能在“浴乎沂,风乎舞雩”的美境中获得解脱,他的“浴乎沂,风乎舞雩”与庄子的“逍遥游”实质上是相同的人生境界。
儒道两家人格的不同有助于中国文化因素与人生境界的多元化,他们彼此之间的互补,造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的广博精深,中国后期受儒学熏陶的文化人物,没有不出入佛老的,苏轼就是典型。
因此,谈到中国人的人生境界,便不得不谈佛教,尤其是禅宗的人生境界论。
唐宋时期的禅宗思想,是中国人生境界论成熟的重要标志。
⑧中国古代士大夫这种调和儒、道、佛的人生境界论,在北宋苏轼的身上看得很清楚。
苏轼早年也有着忠君之心。
从他给皇帝的上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儒者济世的信念与政治态度。
如果说儒家的人生境界论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精神,道家与玄学主张超离现实,苏轼则游离于二者之间,他对现实世界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他认为对生活之乐既要关注,又不可沉溺其中;对生活完全不感兴趣则人生索然寡味,对生活一味沉迷则亦玩物丧志,不足为乐。
因而苏东坡对生活始终抱着一种漂流的心态。
正因为对生活的终极意义的无法确定,对人生目标的迷茫,所以苏轼认为生活的意义只能在不断的进程中来确定,这一点与禅宗的思想颇为相似。
因而苏轼的人格相对于老庄与魏晋间的阮籍、嵇康来说,外表似乎没有他们那么高远超离,而从内在意义来说,却是更为超脱,独立性也更强了,并演化成一种新型的人生境界论,对于现代人生境界论影响很大,五四时的许多新派作家对此都予以关注,比如语丝派的林语堂专门写过一本《苏东坡传》。
⑨中国古代没有“哲学”一词,它的研究更多是指一种人生观与宇宙观,中国古代的“哲学”更主要的是一种人文学说与人文精神,它的人文内涵更深,境界更远,它的最高指向是诗化人生。
1 下列有关“境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境界”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人的思想道德的层次高下,或者说是人在某件事物中的处境。
B.人的心灵攀登游历所达到的层次叫做“境”,即境界,它是指超脱世俗利益之后,达到的心灵修养境致。
C.作者认为,人生境界论是理想与现实、永恒性与当下性的统一,人生境界与人格境界直接相关。
D.古来成大事业做大学问者,一定要有很高的心胸境界,这就造成了儒道两家文化人格的顺从性与和谐性。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举“竹林七贤”中王戎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人生品味和趣味相关,人生品味和趣味是人生境界高低的分水岭。
B.因为对人生目标的迷茫,苏轼确实表现出时而消极,时而旷达积极面对人生的漂流心态。
他对现实世界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
C.中国古代推崇的人格境界,达到了与天地宇宙合一的超越境界,一种有着坚定意志能力的境界,一种有着自我体认的道德精神。
D.中国文化人格的广博精深,源于儒道两家人格彼此之间的互补,它们的不同有助于中国文化因素与人生境界的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④段中引用孔子的话,是对人生境界层次的有力说明。
这三种道德境界是递进关系,其中“乐之者”这种境界达到了心灵修养的最高境界。
B.中国魏晋以后的人生境界论是由儒、道、佛多元思想组成的,这些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补充,可以相通的。
C.作者认为,苏轼受调和的儒、道、佛的人生境界论思想影响很深,中国历史上的受儒学熏陶的文化人物一直出入于佛老思想。
D.中国古代哲学主要研究人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人文学说与人文精神,其坚毅厚重等人格境界的写照,一直到今天依然成为我们的精神训条。
二、课内文本阅读(1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5题。
(8分)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4 诗中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的?(4分)5 全诗前两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试作简析。
(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
(7分)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6 “积雨空林烟火迟”中的“迟”字,在这里有什么作用?(3分)7 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分)三、课外文本阅读(16分)(一)阅读下面的隋诗和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每小题4分)人日注思归(隋)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蜀道后期(唐)张说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人日:正月初七。
8 试对薛诗前两句中的虚词作简要赏析。
9 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第10~11题。
(8分,每小题4分)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9—594):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0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11 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表达题(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在流行名词叠加,电影《南京!南京!》面世之后,便有了电视剧《上海,上海》。
咱也东施效颦一把,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定为“中年,中年”,希望让人产生一唱三叹....的感觉。
B.只要抬起头来,就能看到一个巨大无比的温度计,清晰地标出是19摄氏度还是23摄氏度。
原来这是根据世博园区百年老厂房的烟囱改造而成的,可谓独树一帜....。
C.辛词善于用典,将个人的喜怒哀乐,大胆而自如地表现在词作中。
他的词气盛言宜,战无不胜....,感染力极强,尤其是抒写爱国激情的篇章,千古以来一直激励着后人。
D.这本传记首先是张冠李戴的毛病,其次是引述传主笔下之事却没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意蕴,致使驴唇对不上马嘴,让读者简直不知所措....。
1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周立波在他主持的节目《壹周立波秀》里批评了很多人。
他的言辞虽然尖刻甚至偏激,但是谁又能否认他说的没有道理呢?B.日前,瑞士瑞信银行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成年人人均财富值,在过去十年中从2000年的6 000美元增至2010年的18 000美元。
这一财富数据是否真正反映我国群众的实际财富水平,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表示,要查处部分地区加油站超价销售或变相涨价等价格违法。
D.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
1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近年来,大量的进口食品登陆中国市场,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不少人纷纷感叹: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和价格相差好几倍的同类国产食品有什么不同②一度引发了争相购买、网上“晒”货的时尚风潮③有着光鲜的外表、不菲的价格④漂亮盒子里装的究竟是什么⑤迅速成为海归人员、白领阶层、追求个性的年轻人追捧的对象⑥是不是里外如一、物有所值A.②⑤④⑥③①B.②①④③⑥⑤C.③⑤②④①⑥D.⑥②①⑤③④15 以下是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张欣同学写给某公司的求职信,从语言使用得体性的要求看,存在5处不当,请按要求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