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考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物理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物理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物理月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光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 m/sB. 光在所有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快C.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5 km/sD. 光在所有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慢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 m/s²,那么在第3秒末的速度是:A. 4 m/sB. 6 m/sC. 8 m/sD. 10 m/s3.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B.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C. 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总是大小不等,方向相反4.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大小为F的恒定力作用,若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的加速度为:A. F/mB. (F-μmg)/mC. (F+μmg)/mD. μmg/m5.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B. 能量可以在不同物体之间转移C.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也可以在不同物体之间转移D. 能量既不能转化,也不能转移6. 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其下落高度为h,则在下落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增加量为:A. mg(h/2)B. mg(h/2)C. 2mghD. 2mg(h/2)7. 根据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

如果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它们之间的距离为r,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 为:A. F = k*q1*q2/rB. F = k*q1*q2/r²C. F = q1*q2/krD. F = q1*q2*r²/k8.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为v,半径为r,则其向心加速度为:A. v/rB. v²/rC. r/vD. r²/v9.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与系统对外做的功之和。

初二物理月考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月考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A. 3×10^5 km/sB. 3×10^8 km/sC. 3×10^6 km/sD. 3×10^7 km/s2. 以下哪个不是力的作用效果?A.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 改变物体的形状C. 改变物体的质量D. 改变物体的体积3.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拉力,摩擦力为5N,那么物体受到的合力是多少?A. 5NB. 10NB. 15ND. 20N4. 以下哪个是晶体的特点?A. 有固定的熔点B. 没有固定的熔点C. 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D. 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5.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m/s²,那么第3秒末的速度是多少?A. 4m/sB. 6m/sC. 8m/sD. 10m/s…(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__m/s。

7. 物体的惯性大小取决于物体的________。

8.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

9.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称为________。

10.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将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12. 请解释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下落10m时的速度和下落时间。

14. 一个电路中,电阻R=10Ω,电源电压U=12V,求通过电阻的电流I。

五、实验题(每题10分,共10分)15. 描述如何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A5. A…(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填空题6. 3407. 质量8. I=U/R9. 焦耳定律10. 不变三、简答题1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德强高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九月月考高一学年 物理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老鹰飞得比较高,可以看成质点B .乙图中导航显示的是位移大小C .丙图中篮球比赛计时牌,图中为时刻D .丁图中雷达测速仪测得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2.小华绕着周长为400米的运动场,跑了一圈,又回到了起始位置,总共用时1分20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华运动的位移为400米B .小华运动的路程为零C .小华的平均速度为D .小华运动的平均速率为3.关于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变化量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C .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D .速度减小时,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4.如图“30TFSI”为某品牌汽车的尾部标识,其中“30”称为G 值,G 值越大,加速越快。

G 值的大小为车辆从静止加速到100km/h (百公里加速)的平均加速度的10倍。

由此推算,该车百公里加速时间约为( )A .3.3sB .9.3sC .12.0sD .33.3s1574km 24s 5m /s5m /s5.已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设向右为正方向。

关于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s 末至6s 末物体静止B .0至3s 末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6s 末至7s 末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 .0至3s 内位移大小为12mD .第7s 内加速度大小为2m/s 26.如图所示的x-t 图像和v -t 图像中,四条图线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6s 末,甲乙两车位于同一位置,丁车位于丙车的前方B .0~6s 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C .0~6s 内,丙车的加速度始终大于丁车的加速度D .0~6s 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7.一辆汽车以2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时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则刹车后2s 内与刹车后5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是( )A .B .C .D .8.某次列车出站时做匀加速运动,途中连续经过三个测试点A 、B 、C ,已知AB 段距离为BC 段的一半,AB 段平均速度为72km/h ,BC 段平均速度为144km/h ,如图所示,则列车经过C 点时速度大小为( )A .30m/sB .40m/sC .50m/sD .60m/s9.加速度的定义式为,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的定义式为,其中和分别表示某段位移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

山东省滕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物理含答案

山东省滕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物理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份阶段检测高三物理(答案在最后)一、单选题(每题3分,计24分)1.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 .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依据逻辑推理,对实验进行了理想化处理,得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里采用了理想实验法C .亚里士多德在研究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规律时,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拓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D .根据速度定义式x v t ∆=∆,当t ∆非常小时,x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2.利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常用的一种数学物理方法。

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像(x 、v 、a 、t 分别表示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根据甲图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为22m/s B .根据乙图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为25m/sC .根据丙图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为24m/sD .根据丁图可求出物体在前2s 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3m/s3.某同学从砖墙前的某一高度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该同学用相机拍摄到石子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cm ,相机的曝光时间为22.010s -⨯,不计空气阻力,则该石子由静止下落至A 位置所需的时间和在A 位置的速度大小最接近()A .1.2s ,12m/sB .0.6s ,6m/sC .1.2s ,6m/sD .0.6s ,12m/s4.如图所示,直杆一端可绕固定轴O 无摩擦转动,另一端始终靠在物块B 上,B 的表面光滑,控制物块B 使其由静止开始水平向左做20.4m/s 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s t =时,直杆与竖直面的夹角37θ=︒,端点A 的速度为()sin 370.6︒=()A .1.2m/sB .1.0m/sC .0.64m/sD .0.8m/s5.如图所示,一个同学用双手水平地夹住一叠书,已知他用手在这叠书的两端施加的最大水平压力为400N F =,每本书的质量为0.50kg ,手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0.40μ=,书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0.25μ=,则该同学最多能水平夹住多少本书(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210m/s )()A .48B .40C .42D .306.我国航天科学家在进行深空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有颗星球具有和地球一样的自转特征。

江苏省兴化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八年级物理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兴化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八年级物理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次月度抽测八年级物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成绩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1.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一组是()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不能通过实验直接证明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能传递信息D.声音在气体中传播得最快3.下列关于乐音三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是因为音调太高B.“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的音调不同C.男“高”音歌唱家“高”声歌唱,前一个“高”指音调,后一个“高”指响度D.钢琴上不同的琴键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音色不同4.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

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B.吹奏时用的力越大,音调变高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5.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

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6.对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折竹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 .“朝来山鸟闹,惊破睡中天”,“山鸟闹”一定是乐音7.站在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4.00s ,当时气温是15℃,则这位计时员所记录结果是( )A .准确的B .时间多计了0.29s ,应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C .李明成绩变优异了,应为14.29sD .李明成绩变差了,应为13.71s8.如图,音叉M 、N 完全相同,敲击M 使M 发出440Hz 的声音,原来静止的N 随之振动发出声音,则()A .M 发声时每分钟振动440次B .M 和N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相同C .M 和N 发声时的振幅一定相同D .M 发出的声音无需介质就能传播9.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 .光比声音传播速度慢C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D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0.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 .一叶障目B .水中倒影C .镜中汽车D .空中彩虹11.如图所示,枯井中有青蛙位于井底O 点“坐井观天”,图乙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A .B .C .D .12.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8310m/sA.B.C.D.13.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图中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按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A.1m B.1.5m C.2m D.2.5m14.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纸板NOF可以向前或向后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 物理(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 物理(含答案)

哈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八月月考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每个4分共28分,多选、选错不给分)1.生活中人们通常利用定滑轮来升降物体。

如图所示,一根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绳绕过光滑的定滑轮,绳的一端系着质量为的重物,绳的另一端由人握着向左以速度匀速移动,经过图示位置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此时重物的速度为()A .B .C.D .2.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力将两铁块和紧压在竖直墙上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均受4个力B .若增大,则间摩擦力增大C .若增大,则B 对墙的摩擦力增大D .对的摩擦力和墙对的摩擦力方向相反3.2024年7月31日,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中国选手全红婵、陈芋汐完美展现“水花消失术”,以绝对优势获得金牌,跳水过程从离开跳板开始计时,图像如下图所示,图中仅段为直线,不计空气阻力,则由图可知()A .段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B .段运动员的速度方向保持不变C .段运动员一直处于失重状态D .段运动员的加速度逐渐增大4.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圆盘上,质量相等的两物块叠放在一起,与圆盘相对静止,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A 和B 、B 和圆盘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m A v αA cos v αsin v αcos v αsin v αF A B A B 、F AB F A B B v t -20t ~10t ~20t ~30t ~34t t ~A B 、A .B 受到的向心力是A 受到的向心力的2倍B .B 受到的合力是A 受到的合力的2倍C .圆盘对B 的摩擦力是B 对A 的摩擦力的2倍D .若缓慢增大圆盘的角速度物块先在接触面上滑动5.2024年3月20日,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升空。

“鹊桥二号”中继星作为探月四期后续工程的“关键一环”,将架设地月新“鹊桥”,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等任务提供地月间中继通信。

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阶段测试物理试题注意事项: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值为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某旅游团从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到瘦西湖公园,导航显示:全程113.3 km ,历时1小时50分,途经京沪高速某路段时限速120 km/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全程113.3 km”指的是位移 B. “1小时50分”指的是时刻C. “限速12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D. 导航定位时,旅游车不能看成质点2. 在校运会上,甲、乙两名运动员均参加了400 m 比赛,其中甲在第2跑道起跑,乙在第3跑道起跑,最后都通过终点线,则甲、乙通过的位移大小x 甲、x 乙和通过的路程 s 甲、s 乙之间的关系是( ) A. x 甲>x 乙,s 甲<s 乙 B. x 甲>x 乙,s 甲>s 乙 C. x 甲<x 乙,s 甲=s 乙 D. x 甲<x 乙,s 甲<s 乙3.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A. 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B. 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C. 当加速度增大时,物体位移一定增大D. 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4. 2024在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十米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夺得冠军,如图所示,则( )A. 跳台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由于跳台发生形变而产生的B. 跳台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小始终等于运动员的重力C. 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就是她对跳台的压力D. 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跳台5.一物体做加速度为-1 m/s 2的直线运动,t =0时速度为-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初速度为-5 m/s 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B. 加速度为-1 m/s 2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2024.10D. 初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在做加速运动6.高空抛物是一种不文明行为,会带来很大的社会危害.某天,家住8楼的小华发现有一钢球从落地窗外坠落,调看家里视频监控发现钢球通过落地窗用时0.1s ,已知落地窗高度为2m ,每层楼高度为3m ,试估算钢球从几楼抛出( ) A. 9楼 B. 10楼 C. 15楼 D. 20楼7.如图所示,在一根轻绳的四个等间距的位置上分别系有完全相同的小球A 、B 、C 、D ,轻绳的上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下端小球D 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l AB =l BC =lCD =h ,现从上端由静止释放轻绳,小球落地后不反弹,则( ) A. 四个球依次落地的时间间隔相等 B. 四个球依次落地的时间间隔变长C. 球A 在空中运动时间是球D 运动的2倍D. 球B 落地时的速度是球D 落地时的3倍8.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 2Δx (t 1-t 2)t 1t 2(t 1+t 2) B. Δx (t 1-t 2)t 1t 2(t 1+t 2) C. 2Δx (t 1-t 2)t 1t 2(t 1-t 2) D. Δx (t 1+t 2)t 1t 2(t 1-t 2)9.如图所示为A 、B 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A 质点的图像为直线,B 质点的图像为过原点的抛物线,两图像交点C 、D 坐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 2时刻,质点A 和B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B. 若A 和B 恰好在t 2时刻相遇,则t 1时刻A 在B 的后面C. t 1~t 2时间段内B 质点与A 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D. 质点A 做直线运动,质点B 做曲线运动10.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a 车和b 车,其位移—时间(x -t )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a 和曲线b ,已知b 车的加速度恒定且等于 -2 m/s 2,t =3s 时,直线a 和曲线b 刚好相切,则( )A. a 车做匀速运动且其速度为v a =83 m/sB. t =3 s 时a 车和b 车相遇,但此时速度不等D. t =0时a 车和b 车的距离x 0=9 m11.宇航员的训练、竞技体育的指导、汽车的设计等都会用到急动度的概念.急动度j 是加速度变化量Δa 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即j =ΔaΔt ,它的方向与物体加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则该物体在( ) A. t =0时和t =2s 时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 t =2s 时和t =4s 时急动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t =3s 时急动度为零D. 0~1s 和0~5s 内速度的变化量相同二、实验题:共计1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做“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1) 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频率为50 Hz 交流电源、纸带、复写纸)、小车、长木板和重物外,在下面的器材中,必需使用的是( ) A. 刻度尺B. 秒表C. 天平D. 弹簧测力计(2)实验中下列措施必要的是( ) A. 打点计时器接220V 交流电源 B. 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 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D. 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有滑轮的一端(3)该同学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其中计数点3污损,只测得以下数据,x 1=3.59cm ,x 2=4.41cm ,x 5=6.78cm ,x 6=7.64cm.图中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①利用所测数据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a =________m/s 2.②打点计时器在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 3=________m/s.③如果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工作电压的频率变小了,但该同学不知道,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1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6分) 有一游船从A点由静止出发,以0.5m/s2的加速度在湖面匀加速航行驶向C点,在离A点100m时开始匀速运动,又航行200m路过B点时游船开始以0.2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C点时速度刚好为零,游船可以看作沿直线航行.求游船(1)路过B点时的速度;(2)由A点到C点航行的总时间t.14.(8分) 无人机在t=0 时从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竖直向上起飞,t=4s时出现故障突然失去升力,此时离地面高度h=40m,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无人机:(1)匀加速竖直向上起飞的加速度大小;(2)从出现故障到刚坠落地面的时间.(结果可用根式表示)15.(12分) 某一长直的公路上,一辆汽车前方200 m处有一辆卡车正以10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这时汽车从静止出发以2 m/s2的加速度追赶卡车.(1)求汽车出发3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2)追上之前汽车与卡车最远相距多少米?(3)当汽车刚追上卡车时,汽车司机立即刹车,使汽车以4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问两车再经过多长时间第二次相遇?(设汽车可以从卡车旁经过而不发生相碰)16.(15分)如图甲所示的“冰爬犁”是北方儿童在冬天的一种游戏用具.“上坐一人,双手握铁篙,向后下方用力点冰,则冰床前进如飞”.在空旷的水平冰面上,小孩从静止开始,连续三次“点冰”后达到最大速度v m(未知),之后沿直线匀减速滑行了18m 后停下.某同学用v-t图像描述了上述运动过程,如图乙所示.若每次“点冰”获得的加速度恒定且相等.求:(1) “冰爬犁”最大速度v m以及匀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大小;(2) 小孩“点冰”时“冰爬犁”加速度的大小.甲乙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C 3.B 4.A 5.D6.C 7.C 8.A 9.B 10.D 11.D 二、实验题: 12.(1)A (2)C (3)0.80 0.56 偏大 三.计算题:13. 【答案】(1) 10m/s (2) 80s【解析】 (1) 设游船匀加速阶段的位移大小为x 1,加速度大小为a 1,时间为t 1,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大小为v则x 1=12a 1t 21代入数据求得t 1=20s ,v =10m/s(2)设游船匀速阶段的位移大小为x 2,时间为t 2,有x 2=vt 2 代入数据求得t 2=20s设游船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 2,时间为t 3,位移大小为x 3,有v =a 2t 3 代入数据求得t 3=40s所以游船航行的总时间t 总=t 1+t 2+t 3=80s14. 【答案】(1) 5m/s 2 (2) 2(1+3) s【解析】 (1) 无人机匀加速上升阶段h =12at 2解得匀加速竖直向上起飞的加速度大小a =5m/s 2 (2) 无人机刚失去升力时v =at =20m/s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h =-vt 1+12gt21解得t 1=2(1+3) s 15.【答案】(1)6 m/s ;(2)225 m ;(3)20 s【解析】(1)汽车在3 s 末的速度v 1=a 1t 1=2×3 m/s =6 m/s (2)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

浙江省温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温州2024级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物理学科(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杭州亚运会顺利举行,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

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甲图运动员的入水动作B.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C.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D.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答案】C【解析】【详解】A.研究甲图运动员的入水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够看为质点,故A错误;B.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够看为质点,故B错误;C.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能够看为质点,故C正确;D.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够看为质点,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是户外运动软件显示的某位老师的一次长跑数据的截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02:04:39”指时刻B.图中“21.12公里”为本次跑步的位移大小C.此次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10.2km/hD.图中的“平均配速5'54''”不是指平均速率【答案】D 【解析】【详解】A .图中“02:04:39”是运动过程的时长,指的是时间间隔,故A 错误;B .图中“21.12公里”为本次跑步的路程,故B 错误;C .出此次跑步的平均速率,即321.1210m /s 2.82m /s 10.2km /h2360046039s s v t ⨯==≈=⨯+⨯+由于运动过程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则平均速率不等于平均速度大小,故C 错误;D .平均配速是指平均每公里需要用多少时间,故图中的“平均配速5'54''”不是指平均速率,故D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黄州中学(黄冈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九月月考试题 物理 命题人:乐英铎 审题人:刘纯学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卷内,第Ⅱ卷按要求作答.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某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理静止状态,则下列符合条件的有( )
A .7N 、8N 、15N
B .11N 、5N 、8N
C .1N 、6N 、8N
D .4N 、3N 、12N 2.一物体恰能在一个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可以证明此时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沿斜面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则斜面受地面的摩擦力( )
A.大小为零
B.方向水平向右
C.方向水平向左
D.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
3.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 ,v 2=15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
A.12.5m/s
B.12m/s
C.12.75m/s
D.11.75m/s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这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其惯性越大的缘故
B.物体匀速运动时存在惯性;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不存在惯性
C.同一物体,放在赤道与放在两极上时的惯性大小是一样的
D.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也有关系 5.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g=10m/s 2)(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B.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3 m/s
C.小球下落的高度是2.0 m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 25 m
6.某人在高层楼的阳台外侧以20m/s 的速度坚直向上抛出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m 处所经
历的时间为(不计空气阻力,g=10m/s 2
)( ) A.4s B.2s C.3s D.(27)s +
7.如图所示,两个等大的水平力F 分别作用在物体B 、C 上.物体A 、B 、C 都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物体A 、C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1,物体B 、C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2,物体C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3,则( )
A.0,0,0321===f f f
B.0,,0321===f F f f
C.0,0,321===f f F f
D.F f F f f ===321,,0
8.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 ) A.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B.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C.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D.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9.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ns 内的位移是s ,则其加速度大小为( )
A.221s n -
B.21s n -
C.22s n
D.1s
n + 10.重为G 的物体系在两根等长的细绳OA 、OB 上,轻绳的A 端、B 端挂在半圆形的支架上,如图所示.若固定A 端的位置,将绳OB 的B 端沿半圆形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位置C 的过程中,则
( )
A .O
B 绳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B .OB 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C.OA 绳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OA 绳上的拉力不断减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实验题(本题共两题,共16分,每空4分.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中) 11.(1)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度为49 mm 。

用它测量某物体长度,卡尺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

(2)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

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 ,第六个点下标明B ,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 ,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 ,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 。

测量时发现B 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 长为14.56 cm ,CD 长为11.15 cm ,DE 长为13.73 cm ,则打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 点,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 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 .在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 .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其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 点。

D .实验中,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 点时,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不变,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B
C O
G
A O
答题卷
二、实验题(共16分)
11.(1) 4.120 cm; (2) 0.986 m/s, 2.58 m/s 2 12. AB .
三、本题共4小题,共54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在题目后直接作答。

13.(12分)解析:分别以A 、B 为整体和A 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如下图1、图2所示.对A 、B 整体,由于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有 沿斜面方向:αsin 31mg f T =+,而B N f μ=1 垂直于斜面方向:αcos 3mg N B = 由于A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隔离A 分析有
αsin 2mg f T +=
αcos mg N BA =,而BA N f μ=2
联立解得:
αsin 23mg T =
,αμtan 2
1
= 14(14分)
解析(1)设两人奔跑的最大速度为v, 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时乙在接力区须奔跑距离为s '. 则有:as v 22
=
乙接棒时奔跑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时有:s a v '=2)80.0(2
联立上述两式解得m s 16='
(2)设乙在距甲为0s 处开始起跑,到乙接棒时跑过的距离为s '',则有
s s vt ''+=0,而t v
s ⋅=
''2
80.0 解得m s 240=
15.(14分)解析:第一种乘普客汽车min 7560
75
111===
∆h v s t .8:20发车,9:35到达. …………… 3' 第二种乘快客汽车.8:40发车,9:28到达. …………… 3' 第三种乘火车h h a v t 05.02400
1201===
.火车匀变速运动时间h t 2.041=. …………… 2' 火车匀变速运动的路程km km t v s 122.060411=⨯=⋅=.火车匀速运动的路程
km km s 60)1272(2=-=,火车匀速运动时间h h v s t 5.0120
60222===
. …………… 2' 火车总时间m in 474321=++=∆t t t t . …………… 2'
8:33发车,9:20到达,所以选择乘火车. …………… 2'
16.(14分)一圆环A 套在一均匀圆木棒B 的中点上,A 的长度相对B 的长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A 和B 的质量都等于m ,A 和B 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mg f f <。

开始时B 竖直放置,下端离地面高度为h ,如图所示。

让它们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当木棒与地面相碰后,木棒以竖直向上的速度反向运动,并且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

设碰撞时间很短,不考虑空气阻力,问:在B 再次着地前,要使A 不脱离B ,B 至少应该多长?
解析:释放后A 和B 相对静止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B 着地前瞬间的速度为
gh v
21= (1)
B 与地面碰撞后,
A
继续向下做匀加速运动,B 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它们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m f mg a A -=
…… (2)m
f
mg a B +=
…… (3) B 与地面碰撞后向上运动到再次落回地面所需的时间为B
a v t 1
2=
…… (4) 在此时间内A 的位移212
1
t a t v s A +
= …… (5) 要在B 再次着地前A 不脱离B ,木棒长度L 必须满足条件
s L
≥2
…… (6)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2
22)
(16f mg h
g m L +≥ h A
T
mg 3
f
B N
图1
T
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