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判断例题分析及规律方法总结 (2)
行测判断推理常见题型分析及详解

三、判断推理一)、图形推理(1)数量型图形推理:数量型图形推理一般包括点(交点)、线(线条数、笔画数)、面(角、图形种类、图形的封闭区间)等数量关系。
例题:解析:数量型图形推理,所给字母都为三条线段组成;故答案为D。
(2)对称型图形推理:对称性图形推理考查图形的对称性,一般包括翻转、平移、轴对称、中心对称等。
(最常见图形:九宫格)例题:二、解析:对称型图形推理,此题为隐藏了九宫格的平移图形推理,其中每个小块围绕九宫格的中心顺时针进行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的平移,且平移一个格;故答案为A。
(3)叠加型图形推理:叠加型图形推理考查图形的叠加性,一般包括两个或几个图形相加/相减、去同存异、去异存同等。
例题:解析:叠加型图形推理,前四个图形相加能够组成B项图形;故答案为B。
(4)空间型图形推理:空间型推行推理考查图形的空间逻辑性,一般包括图形的空间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形。
例题:解析:空间型图形推理,从图形平面图可以看出,两个阴影正方形的位置只能是相对的,所以A、C、D可以排除;故答案为B。
二)、类比推理一、造句法:将所给词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造句,所造词语逻辑关系最为相似的一组即为答案。
例题:例1、()对于行动相当于()对于航行A.目标灯塔 ? ? ? ? ?B.信心风帆C.激情桅杆 ? ? ? ? ?D.毅力水手解析:利用造句法,目标是行动的方向,灯塔市航行的方向;故答案为A。
二、词义法:根据词语的词义关系选择最佳答案,一般包括近义词、反义词、同意异名等。
例题:例2、寡对于()相当于利对于()A.孤弊 ?B.少害 ?C.众钝 ?D.多益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反义词对应;故答案为C。
三、搭配法:根据词语的搭配关系选择最佳答案,一般包括动宾搭配、成语及其出处搭配、作者及其作品搭配、历史事件及其时间/人物搭配等。
例题:例3、分配:任务A.解决:问题 ?B.团结:合作 ?C.公共:服务 ?D.信息:技术解析:分配任务为动宾搭配,选项中只有A项解决问题也为动宾搭配;故答案为A。
定义判断例题分析及规律方法总结

定义判断例题分析及规律方法总结定义的陈述,一般都是相当严密的。
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事件成立的必要条件以及陈述的最终落脚点即中心语都会在定义中给出明确的界定。
应试者在阅读定义时,应首先标出关键词,然后再阅读下面给出的事例选项,看该事例是否符合定义中的规定,最终选择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应试者应从给出的定义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要凭自己已有的定义、概念去衡量,特别是当试题的定义与自己头脑中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时,应当以题目中的定义为准。
该局部的出题模式比拟固定,即给出一个假设为完全正确的定义,然后根据定义的外延设计几个事实选项,要求选出符合或者不符合定义的一项。
题型分类透析例1.知情权是指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国家应该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障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政务信息的权利。
根据上述定义,下面与知情权无关的是〔〕。
A. 小丽是其父母从小自别人家抱养的孩子,长大后要求知道其生身父母B. 为满足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某记者通过隐藏拍摄的方法跟踪拍摄明星生活C. 高女士投诉某产品没有注明产品使用说明和生产日期D. 英国公众坚持要求政府对凯利自杀事件做出一个交代【解析】答案为B。
定义必须明确“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
A中小丽有权知道其生身父母,C中高女士有权知道产品的使用说明和生产日期,D中英国公众有权了解凯利自杀事件,而B中,某记者隐藏拍摄跟踪明星生活侵犯了他人生活的隐私权。
例2.复句是指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复句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最后的结果证明,不能仅仅依靠聪明才智,还需付出努力才会成功B. 远山青翠,晚霞夕照,是这里最美的景色C. 小张原来是个工人,他搞技术开发,是受了师傅的指点的D. 树林里,三三两两的少先队员,正在分头采集蘑菇【解析】答案为C。
注意题干中“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
根据主谓宾句子结构分析,A、B、D都是单句。
定义判断推理

定义判断推理一、概述所谓定义判断,就是在题干中给出某概念的定义,在选项中给出四种事件或行为方面的例证,要求应试者根据给出的定义,从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件或行为。
根据题干给出的定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理解,与选项例证进行匹配,做出正确选项。
要提醒的是,结合一定是专业常识或正确的经验常识,因为有时生活常识中的概念与定义可能与定义判断中的定义不同。
所以我们的做题原则是:紧扣定义,忠于定义。
二、题型根据定义判断的定义数量,将它分为两类:单定义判断和多定义判断。
1.单定义判断所谓单定义判断是指提干中就给出一个定义,让我们选属于或不属于、符合或符合提干定义的选项。
例如: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下列属于行政许可的是:A.烟草专卖局为方便市民、扩大市场,特邀请该市的数家有影响的商家增设香烟销售业务,并向他们颁发了烟草专卖许可证B.某网吧因违规经营被吊销营业执照转营其他业务C.某人为提高专业技能,特向单位申请参加研究生学习,单位领导同意了其申请,并同意在其毕业后为他报销部分学习费用D.某人为从事运输,去学习驾驶技术。
其考核合格并申请后,公安车辆管理部门为其核发了机动车驾驶证解答单定义判断,首先要关注定义项部分的内容。
由于下定义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且每种形式所对应的要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解题方法也会有所区别。
公务员考试中会出现的定义形式主要有三类:“属”+“种差”型定义、描述型定义、枚举型定义。
现介绍描述型定义推理题解题方法。
描述型定义都是通过描述一个具体的实例或过程来说明的,是对定义既有用法的描述,往往是通过刻画某个概念的来源、演变来说明该词的意义,特别适用于哲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中的一些概念(效应)等。
描述型定义没有明确的关键信息或要点,需要我们通过归纳其中的关键信息来理解这个概念。
要准确归纳定义的关键信息,需要考生具备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定义判断推理

定义判断推理一、概述所谓定义判断,就是在题干中给出某概念的定义,在选项中给出四种事件或行为方面的例证,要求应试者根据给出的定义,从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件或行为。
根据题干给出的定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理解,与选项例证进行匹配,做出正确选项。
要提醒的是,结合一定是专业常识或正确的经验常识,因为有时生活常识中的概念与定义可能与定义判断中的定义不同。
所以我们的做题原则是:紧扣定义,忠于定义。
二、题型根据定义判断的定义数量,将它分为两类:单定义判断和多定义判断。
1.单定义判断所谓单定义判断是指提干中就给出一个定义,让我们选属于或不属于、符合或符合提干定义的选项。
例如: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下列属于行政许可的是:A.烟草专卖局为方便市民、扩大市场,特邀请该市的数家有影响的商家增设香烟销售业务,并向他们颁发了烟草专卖许可证B.某网吧因违规经营被吊销营业执照转营其他业务C.某人为提高专业技能,特向单位申请参加研究生学习,单位领导同意了其申请,并同意在其毕业后为他报销部分学习费用D.某人为从事运输,去学习驾驶技术。
其考核合格并申请后,公安车辆管理部门为其核发了机动车驾驶证解答单定义判断,首先要关注定义项部分的内容。
由于下定义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且每种形式所对应的要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解题方法也会有所区别。
公务员考试中会出现的定义形式主要有三类:“属”+“种差”型定义、描述型定义、枚举型定义。
现介绍描述型定义推理题解题方法。
描述型定义都是通过描述一个具体的实例或过程来说明的,是对定义既有用法的描述,往往是通过刻画某个概念的来源、演变来说明该词的意义,特别适用于哲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中的一些概念(效应)等。
描述型定义没有明确的关键信息或要点,需要我们通过归纳其中的关键信息来理解这个概念。
要准确归纳定义的关键信息,需要考生具备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定义判断题型示例讲解

21■定义判断题型示例讲解一、解答定义判断注意事项行测中定义判断的出题方式一般是: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应试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这类题型要注意两大解题思路:一是抓住关键:在定义判断中,一定要理解定义的正确含义,抓住定义的关键,然后把选项与定义相对照,选择符合定义规定和要求的选项。
二是对比排除:仔细读完题干定义,对备选项进行分析,不符合题干定义要求的逐个对比排除。
同时,解答定义判断要注意三大方法:关键信息法:就是通过快速拆分定义项,将其中关键信息拆分出来,以此为要件指标去衡量所给备选项中的可选择答案是不是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定义的成分解题法:运用定义的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来解题。
运用内涵主要是抓住定义的本质属性,以此来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运用外延主要是抓住定义本身所囊括的事物范围来确定正确的选项。
定义的“属”加“种差”解题法:就是通过解释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解答定义判断注意事项:一是解答定义判断题关键是要扣紧题目中所给出的定义,尤其是定义中那些区分事情界限的关键词。
二是题干给出的这个定义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不要钻牛角尖。
应试者应从定义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要凭借自己已有的定义概念去衡量,特别是当试题的定义与自己头脑中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时,应以题目中的定义为准。
三是要看清问题要求的是正面还是反面的答案,因为有时给出的是正面的定义,问的却是反面的内容,否则就会选错答案二、定义判断中的模糊性争议定义判断的本质是符合性验证,考查的是考生运用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的能力。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定义判断题型属于判断推理模块,属于比较简单的题目。
但很多考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定义本身读懂了,但是看到四个选项时,常常不知道选哪一个。
这就是定义判断中的模糊性问题,即选项中的描述和定义本身有一些差距,并不是那么完全“匹配”的感觉,让考生在考完后不知道做对了还是做错的,并且造成一些定义判断题目在答案选择上存在争议。
定义判断总结

定义判断学习总结一、题型分类1、单定义判断(题干只出现一个名词解释)提问形式: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不属于)、涉及(不涉及)···的是···答题要点:单定义判断题型相对简单,对题干审题后找出对应的选项就行,但是有些题难度较大,理解起来不太容易,需要多积累,多做题总结经验和方法。
例题:土壤是岩石在风化作用下破碎,物理化学性质改变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风化壳在气候与生物的作用下,经历很长时间形成的地表物质。
与土壤自然形成过程无关的外来物质被称为土壤侵入体。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土壤侵入体的是:A.考古发掘中挖出的砖瓦砖瓦是房子的瓦片,房子是人造的B.岩峰中生长的野草C.戈壁滩中大量的沙砾D.河床上存在的大量鹅卵石题干中关键词:与自然形成无关、外来物质。
从关键词知道答案应该是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含人为因素的选项。
砖瓦是人造的,故选A。
2、多定义判断(题干定义不止一个,问题只针对某一定义)提问形式: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不属于)、涉及(不涉及)···(很关键)的是···答题要点:审清题目。
题干中所给的多个定义往往是相反或相似的,选项里可能存在符合其他选项的迷惑项。
例题: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具有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它是从质的方面反映概念的。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它是从量的方面反映概念的。
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是指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所具有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它的内涵越少;一个概念外延越小,它的内涵越多。
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它的外延越小;一个概念内涵越少,它的外延越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组概念体现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A. 司法机关,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B. 水杯,热水杯,大号热水杯C. 中国,新疆,乌鲁木齐D. 中国人,文学家,鲁迅题干中关键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外延越大(小),内涵越小(大)。
定义判断题集锦训练及解析

定义判断题集锦训练及解析综观这几年的命题趋势,我们可以看到:试题内容以法律为主,但在试题的生僻性和考察范围的广泛性上却有所增加。
另外,我们还应看到,出题者的目的并不以相关背景知识的考察为重点,其目的是考察我们的判断推理能力。
但这并不是说这些背景知识不重要,相反,掌握这些知识更有助于我们答题,增加我们考试的胜算。
那么,这类题到底应该怎么解答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找准定义里面的关键词或句子。
请看下面例题:例题1 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实施的国家限制或禁止经营的、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倒卖行为。
根据以上定义,下面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是:〔〕A.浙江省某市区王某注册了“鑫源经贸〞,采用销售提成和开展下线提成等方式,组织、吸收全国各地9800余名营销员,进行服饰、保健品、皮具、健身器材等商品的传销活动,传销额达千万余元B.东北的杨某在网上注册成立了一家化装品批发及零售公司,现在拥有网上注册会员一万多名,这些会员大都在网上订货,并通过银行转账方式交款提货C.北京的陈某和李某,通过在商场及街头散发传单等宣传方式,为一家并不存在的美容院做广告宣传,骗取二百多名女性成为他们的会员,通过收取入会费获利一万八千元D.学校图书馆的老师,私自将国外捐赠的珍贵图书拿出去卖,获利八千多元【解析】A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几个关键词:“违反国家规定〞、“国家限制或禁止经营〞、“扰乱市场秩序〞、“倒卖行为〞。
B 选项为合法经营行为;D选项虽然“违反国家规定〞、“国家限制或禁止经营〞,但不是“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比拟难排除的是C 选项,陈某和李某的行为虽然“违反国家规定〞,但其违法的原因不是从事“国家限制或禁止的经营〞,而是实施欺诈行为,构成的应该是诈骗罪。
A选项符合题干要求,所以选A。
例题2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形成专门消费基金,对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时机时进行社会帮助以保障其根本生活的一种制度。
公考---行测定义判断技巧

定义判断技巧1:提取要点法定义判断几乎是每年必考题型,然而部分考生面对定义判断往往是不得其法,出现读不懂定义或无法理解定义的情况。
下面就为各位考生介绍一下定义判断的提取要点法。
定义判断的八大要点分别是:1.主体(行为动作的发出者)2.客体(行为动作的承受者),主体和客体可以是国家、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等3.原因(因为……,由于……)4.目的(为了……)5.方法(通过……)6.条件(在……条件下)7.结果(实现了……,导致了……)8.性质(……是……)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题干的要点整理出来,然后跟选项的要点比对再筛选答案即可。
【例题】斡旋受贿罪,也称间接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职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存在斡旋受贿罪的是().A.民办学校校长张某收受了某学生家长的红包,委托本校老师伪造该生的成绩单B.李董事长送了审计司司长太太一部轿车,成功使得自己的企业逃过审计审查C.海关负责海外货品清关的小赵,时常收到海外代购商的礼物,并帮他们逃税D.警察孙某请交管局的老同事帮小李删除违章记录,并向小李索要一笔好处费【答案】D【解析】本题的定义要素中,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方式是利用其职位便利通过其他的工作人员进行间接犯罪,目的是为别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从中收取请托人的好处。
A选项的“民办学校校长”,B选项的“审计司司长太太”并非国家公职人员,所以主体不符。
C 选项,海关工作人员小赵收礼并帮代购商逃税,中间并没有经过其他工作人员,属于直接犯罪,方式不符。
D选项,警察孙某是国家工作人员,主体符合;间接通过老同事即其他工作人员,帮小李删除违章记录,属于间接犯罪,方式符合;同时向小李索取好处费,目的也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定义判断技巧2:归纳概括法提取要点这种方法并不是“万能钥匙”,有些定义并不能明确区分出各要点或者提取了要点之后也不能快速解题,这时候我们需要用归纳概括来解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判断例题分析及规律方法总结
定义的陈述,一般都是相当严密的。
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事件成立的必要条件以及陈述的最终落脚点即中心语都会在定义中给出明确的界定。
应试者在阅读定义时,应首先标出关键词,然后再阅读下面给出的事例选项,看该事例是否符合定义中的规定,最终选择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应试者应从给出的定义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要凭自己已有的定义、概念去衡量,特别是当试题的定义与自己头脑中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时,应当以题目中的定义为准。
该部分的出题模式比较固定,即给出一个假设为完全正确的定义,然后根据定义的外延设计几个事实选项,要求选出符合或者不符合定义的一项。
题型分类透析
例 1.知情权是指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国家应该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障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政务信息的权利。
根据上述定义,下面与知情权无关的是()。
A. 小丽是其父母从小自别人家抱养的孩子,长大后要求知道其生身父母
B. 为满足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某记者通过隐藏拍摄的方法跟踪拍摄明星生活
C. 高女士投诉某产品没有注明产品使用说明和生产日期
D. 英国公众坚持要求政府对凯利自杀事件做出一个交代
【解析】答案为B。
定义必须明确“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
A中小丽有权知道其生身父母,C中高女士有权知道产品的使用说明和生产日期,D中英国公众有权了解凯利自杀事件,而B中,某记者隐藏拍摄跟踪明星生活侵犯了他人生活的隐私权。
例 2.复句是指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复句的一项是()。
A. 最后的结果证明,不能仅仅依靠聪明才智,还需付出努力才会成功
B. 远山青翠,晚霞夕照,是这里最美的景色
C. 小张原来是个工人,他搞技术开发,是受了师傅的指点的
D. 树林里,三三两两的少先队员,正在分头采集蘑菇
【解析】答案为C。
注意题干中“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
根据主谓宾句子结构分析,A、B、D都是单句。
例 3.考试信度是指考试的客观性,指一个考试反映考生真实水平的程度。
根据上述定义,对考试信度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A. 同一篇作文,王老师给了50分,李老师却只给了40分
B. 许多女生都没有答对这道有关足球比赛的题目
C. 考试这天天气特别闷热,使许多同学的发挥受到影响
D. 考前李老师押中了两道大题,考后同学们都很高兴
【解析】答案为B。
注意“客观性”。
A中同一篇作文相差10分,有失客观性;C中天气闷热影响同学发挥,有失客观性;D中李老师
押中了两道大题,更有失客观性。
只有B中许多女生都无法作答有关足球比赛的题目,较体现客观性。
例 4.绝对反义词:也称互补反义词,这类反义词在意义上互相排斥,肯定甲必否定乙,肯定乙必否定甲;同时,否定甲就必肯定乙,否定乙就必肯定甲。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绝对反义词的一组是()。
A. 完整——残缺
B. 高兴——生气
C. 寒冷——温暖
D. 卑微——高尚
【解析】答案为A。
依题意,不完整肯定残缺,不残缺肯定完整,完整与残缺是绝对反义词。
不高兴不一定生气,不寒冷不一定温暖,不卑微不一定高尚。
例 5.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行政机关依法所做出行政处理决定中规定的义务,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行政强制执行行为的是()。
A. 某税务机关对长期拖欠税费的商户店铺进行封闭,强制其缴纳税金
B. 某市人民法院拍卖一个个体户的私有财产,保证与之相关的法律文书的执行
C. 国家认监委正式对外公布了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并强制执行
D. 某法院没收了市公安局的警车一部,要求其按照法律文件对
胜诉方进行赔偿
【解析】答案为C。
注意“不履行”、“强制”。
A、B、D都是强制执行,C中并不是在“不履行”的情况下强制执行。
例6. 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具有特定格式的文书。
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根据定义判断,下列属于公文的是()。
A. 甲是某学校学生会主席,其为学校学生会起草的章程
B. 乙是一名图书编辑,其利用业余时间写的一篇杂文
C. 丙是某县长的秘书,其为县长写的一篇常委会上的发言稿
D. 丁是某县级机关的工作人员,工作中有事情要向上级报告,为此写的一篇请示
【解析】D。
A不属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B不属于公务活动,C没有特定格式。
故正确答案为D。
例7. 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以存入金融机构、转移资金等方式使其在市场上合法化的行为。
根据定义,下列不构成洗钱罪的是()。
A. 甲某将走私汽车所得的钱款交给其开夜总会的弟弟乙某,后乙某以夜总会的名义存入银行账户
B. 甲用贩卖海洛因得来的钱,购买了一栋别墅,然后将别墅低价出售
C. 甲某将走私所得藏在汽车带出国境,然后兑换成外币
D. 甲某将贪污受贿的三百万元藏匿于火车带出国境,以国外亲戚的名义存入国外银行,然后再返回本国
【解析】D。
D项的三百万元不属于“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故正确答案为D。
例8. 变迁是指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产生较大的改变或位移、变动或更替,与之前的情形完全不同。
下列情形中,与定义相符合的是()。
A. 刘局长调任,继任他职位的陈某与他的管理方式完全不同
B. 大雁到了冬天会飞往南方过冬
C. 二十年之后,小赵回家探亲,发现那里的变化实在太大,她已经完全不认得路了
D. 小沈每年都会游览一次黄山,每去一次,他都会有不同的发现
【解析】C。
此题注意把握两处关键点:一在于在时间、空间上产生较大变动;二在于与之前的情形完全不同。
完全符合上述特征的只有C项。
例9. 市场细分就是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包括生活消费者、生产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明显的差异性,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买主
群)的市场分类过程。
根据定义,不属于市场细分的是()。
A. 把消费者分为传统型、新潮型、节俭型、奢侈型等不同的消费群
B. 把消费者分为都市消费群、小城镇消费群、农村消费群
C. 把消费者分为老年男性消费群、中年男性消费群、青年男性消费群
D. 把产品分为服装、鞋帽、家电、化妆品、食品等
【解析】D。
D项不符合定义中的“若干消费者群”,故正确答案为D。
例10.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包括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条件是行为人约定的将来发生的不确定的合法事实。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期限,并把该期限的到来作为行为人的民事权利、义务发生、变更、消灭的前提的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 甲与乙有积怨,为了报复,甲私下与丙协商并承诺,如果丙将乙打伤,则赠与丙500元
B. 甲向乙表示“如果太阳从西方升起,我就把房屋赠送给你”
C. 甲乙约定:乙须在合同订立20日后取款
D. 甲向乙表示“如果我女儿调到外地工作,我就把房屋租给你”
【解析】D。
A项所述属于不合法的事实。
B项是肯定不能发生的,不符合定义中的“不确定的事实”。
C项属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故正确答案为D。
规律方法总结
1.寻找定义关键词,判断是否符合。
2.分析题干充要条件,按图索骥。
3.恰当运用背景知识,合理使用所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