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体会诗句的语言美,感悟比喻的妙处。

3、想象西湖晴雨变幻的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二)、教学重点1、想象西湖晴雨变幻的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三)、教学难点1、想象西湖晴雨的变幻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2、体会诗歌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中华传统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文字线索题导入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2、四川眉山人,曾任杭州通判3、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4、他的诗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方面独具风格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流传千古的名句1、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猜出这个人是谁吗?(苏轼)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苏轼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出示课题)说说诗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事件)(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在西湖边上的望湖楼醉酒题诗)3、那么苏轼在望湖楼上题了怎样的一首诗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读诗歌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第一个展示你的朗读?(齐读)3、读得真不错,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响、读准,更要读出诗的节奏,(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划分好的节奏自由练读一下这首诗。

4、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得真好(如果读不好,师范读,再指名读)5、男女生赛读。

三、检查预习,提出疑问1、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学习古诗仅仅会读还不行,我们还得理解诗中意思,品读诗中的意境。

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哪些不懂或者难懂得词语,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相机指导回答)2、相信解决了这些重难点词,你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现在再读这首诗,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带着你们的理解在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四、整体感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大、快、急、来得快、去得也快)五、品读诗句1、这真是一场奇特的雨啊!你从诗中得哪些字眼或诗句中感受这场雨的奇特呢?请默读诗歌,并从信封中取出“共学单”,认真完成。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9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9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9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把握分数乘法的意义。

3、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把握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口算1/4×1/3 1/5×1/2 2/3×3/4 2/5×1/214×3/7 15×4/5 5/8×2/5 7/15×52、4/11×5表示()。

10×3/5表示()。

二、巩固练习。

1、计算7/33×3/14 5/7×4 27×5/95/8×4/15 7/12×3/7 14×6/7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汇报时先要求学生说清算式意义,再说计算过程。

2、列式计算9/10吨的2/3是多少吨?5/8米的1/2是多少米?9千克的一半是多少千克?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说解题思路后,集体汇报,强调理解“一半”。

3、1千克牛奶含乳糖1/21千克,蛋白质的含量是乳糖的7/10,1千克牛奶含蛋白质多少千克?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

三、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希望同学们可以更熟练掌握计算。

板书练习课求“一半” 乘1/2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⒈、复习旧知。

⒈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⒈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⒈、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分数乘法有关的练习吧!(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

⒈、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4篇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4篇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4篇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2课题:Unit 1 Our school教学重点:需要学生能准确理解图和对话的内容,并重点掌握上述四个单词以及两个重点句子:“This is my computer、 That is your computer、”的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学生看图自己填出四线格中的单词,和这几个单词以及一组句子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1、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声音、图片等媒体素材。

2、教师准备相应的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学生跟录音演唱C部分的歌曲《Our School》。

2、请一组学生表演A部分Let’s talk的'对话,复习所学的新句型。

3、引导学生复习第三册学生用书第一单元A部分的Let’s learn,巩固学习六个单词并请学生用该部分的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board…来介绍自己的教室。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播放Let’s chant B部分的歌谣,引导学生将学校场馆library, art room, canteen, gym和动词read, draw, eat, play对应起来认读。

2、教师对歌谣中的内容进行提问:“Where do you read? Where do you draw?”等等,学生作答后,教师继续提问:Where do you play computer?学生会比较容易地答出:in the computer room、这时教师可出示图片说:This is a computer room、3、师生之间对图片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交际性问答后,教师展示在四线格中书写单词和句子并讲解书写规范:句子打头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句子末尾要加标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英语中的句号为实心点,汉语中的句号是空心小圈;句子当中的单词间距为一个字母宽。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

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

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

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5、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一则消息引起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消息进行讨论、交流时,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教案概述: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介绍、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1. 了解课程内容,明确学习目标;2. 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目标的明确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一、课程介绍(5分钟)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的明确(10分钟)1. 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能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2. 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3. 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学习方法的培养(15分钟)1.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分享;3.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知识点的讲解(30分钟)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依次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巩固练习(2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布置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解答。

六、总结和反思(10分钟)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进行引导。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学习态度,以及对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进行评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评价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准备。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将能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unit 1 全单元教案(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unit 1 全单元教案(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Unit1Howcanwebecomegoodlearners教案【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话题习英语。

这个话题既有趣又实用,既能锻炼我们的语言能力,又能使我们学到一些实用的方法,对自身的学习大有帮助。

1.如何向别人请教学习方法呢?又如何回答呢?2.学会评价各种学习方法的优劣3.找出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困难4.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Decideyoursuitablelearningways)【学习目标】认知目标:1.Talkabouthowtostudy.学会讨论各种学习方法和策略。

2.Findoutyoursuitablelearningmethods.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对学习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用正确而科学的方法做事的能力,明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下列词汇pronunciationdiscoverrepeatnotepronounceincreasespeedpartnercreateactiveconnectreviewknowle dgewiselybornattention(2)熟练掌握下列短语:workwithfriendsasktheteacherforhelp readaloudlookuppracticepronunciationconnect…with…payattentionto(3)掌握下列句型:HowdoyoustudyEnglish?Ilearnbyworkingwithagroup.DoyoulearnEnglishbyreadingaloud?Yes,Ido.Ithelpsmypronunciation.HowcanIreadfaster?Youcanreadfasterbyreadingwordgroups.HowcanIimprovemypronunciation?Onewayisbylisteningtotapes. Butwhetherorcandothiswelldependsonyourlearninghabits.【重点、难点】1.学会运用how来询问做事方式2.学会运用by+结构表达做事方式。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我的舞台》【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2.情感目标: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

板书:28、我的舞台2.解释课题理解“舞台”。

二、简介作者(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

剧作家。

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

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

《女人漂亮》。

《父女惊魂》。

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

《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艺术家们那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吧!三、扫读课文,找出中心句1.学生扫读课文,画出句子。

2.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齐读一遍。

过度: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同学们心中也有一个大舞台吧!作者吴霜姐姐围绕心中神奇的舞台,写了一些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四、自由读课文1.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2.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围绕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娓娓叙述了作者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的成长故事,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五、再次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边读边思考:作者的舞台在哪里都有哪些经历出示空表格,发带空表格的小黑板给学生填写: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2.学生边读边填写。

3.交流归纳填写表格,弄清课文内容: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还没有出生时把娘胎当舞台在肚子里“登台唱戏”、“大闹天宫”刚会走路时把小床当舞台模仿母亲“演戏”随母亲演出时每场必到舞台察言观色,学形记词六岁时侯把练功毯当舞台拜师学艺,署去寒来,刻苦学习学艺几年后把客厅当舞台给到家的客人开“个人晚会” 小结过渡:是啊!作者的舞台无处不在,正如人所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my classroom》优质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说句子“let me/let's…”并做出正确的回应。

2、能够了解let引导的祈使句。

3、能够利用学过的动词短语创编let引导的祈使句。

4、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和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听懂、会说let引导的祈使句并做出正确回应。

2、教学难点:能识别句型“is this the…?和is that the…”的不同用法并在真实情景中正确使用。

三、课前准备人物头饰,教学光盘,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step 1:warm up1、教师随机指着教室里的物体,学生用英语说出来,复习所学过的单词。

2、教师播放let's do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练习课本第5页let's do部分的句子。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祈使句或动词短语,老师鼓励学生上台带领其他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step 2:presentation1、教师做擦黑板的动作,让学生发出相应的指令:clean the blackboard.从而引出单词clean,并教读,加深理解单词clean的意思。

然后教师说出需要打扫的地方,请学生用英语说出带有clean的动词短语,如:clean the windows;clean the desks(由clean the desks引出the teacher's desk.);clean the classroom;clean the doors…。

2、教师边擦窗户边说:“let me clean the windows.”并向学生解释“let me…”的含义以及用法。

找几名学生说出更多“let me…”的句子,边说边做,巩固句型“let me…”。

3、教师请几名学生上台和教师一起擦窗户,边擦窗户边说let's clean the windows!教师教读该句子,并引导学生弄清“let me…”和“let's…”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教学目标:1. 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 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

3. 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4. 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 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正确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2. 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教学准备:毛笔、钢笔书法作品、字帖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 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 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作品展示,导入课题。

1. 先出示本班学生铅笔书写的作品,进行表扬。

(旨在激励)再出示几幅钢笔书法作品,朗读欣赏。

(旨在引趣)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笔写的吗?然后揭示课题。

3. 上三年级了,我们也要学习用钢笔写字了,有没有信心写好?(教师板书:认真写钢笔字)4. 学生大声齐读。

二、了解钢笔及用法。

1. 教师出示钢笔,进行实物认识。

现行钢笔头有粗有细,我们学习作业应该用中等的普通钢笔。

(看样子)教师拆卸一支钢笔,介绍其结构。

2. 学会吸水(学生代表上台试吸,其他学生观看,注意讲究卫生)三、指导书写。

1. 指导看图片,仔细观察其握笔姿势。

2. 个性化设计:教师说明: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

3. 了解行款要求。

4. 自己试一试。

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5. 教师出示书写内容---古诗《乌衣巷》(1)诵读古诗。

(2)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大胆让他们去实践,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6. 课堂小结:学写钢笔字一要肯专心,模仿字帖认真写,比比象不象;二要有恒心,每天定时坚持写,一定能进步。

四、课后作业。

读写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第二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 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2. 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作品导入,认识四宝。

1. 出示毛笔书法作品,问:你知道这是用什么写的吗?2. 认识文房四宝。

中国古代没有铅笔和钢笔,大多是用毛笔来写字的,所以,毛笔书法在我国可说是历史悠久,用毛笔写字,还离不了几样东西。

3. 出示实物。

教师简单介绍它们的用途。

二、讲故事,激发兴趣。

1.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墨池)。

2. 唐代大书法家怀素的故事(笔塚)三、指导毛笔的使用方法:1. 选择合适的毛笔。

小学生初学,一般用中楷毛笔2. 新笔软化。

新毛笔使用前,要用清水泡几分钟,把笔毛泡开。

3. 写前注意点:写前将适量的墨水倒进砚台或小碟中,备好一张吸水软纸垫在页面下。

4. 学习写字姿势。

握笔姿势与铅笔、钢笔不同,看插图,并学着老师的样子握好笔,坐姿与平时写字一样,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

5. 学生练一练。

写时蘸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6. 写后注意点:写完后要将毛笔用清水洗干净,把笔头轻轻挤干,套上笔套,有条件的挂在架子上或插在笔筒中。

三、课堂总结。

用毛笔写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真练习。

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认真写钢笔字学写毛笔字一寸一拳一尺(肯专心有恒心)备课人:葛雪芳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4. 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

教学准备:歌曲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 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 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生字:荡、桨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自读课文。

1. 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波浪环绕红墙凉爽洒悄悄地功课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lang边音;爽shua ng 翘舌音;洒sa 平舌音)三、细读课文。

1. 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2 )理解诗句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业,表示什么意思?(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第一、二行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情景)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4)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倒映环绕(欣赏)2. 细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 )理解诗句意思。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

”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

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洒望听(唱歌)3. 细读第三小节。

(1 )齐读第三小节。

(2 )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

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

“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 )小节并板书:冋谁安排(感激)、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

3.组词。

荡()浆()推()浪()汤()桨()堆()狼()第二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的:1. 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2. 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一、细读第三小节。

1. 齐读第三小节。

2. 理解诗句意思。

(1)“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2)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3)“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4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3. 指导朗读。

(1)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

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 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

“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2)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 小节并板书:问 谁安排(感激)二、总结课文。

1. 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表明小朋友们陶 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2.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 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推浪塔墙洒悄环2.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

(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如:3. 指导书写。

四、课堂练习。

1. 读一读,再抄写。

推开 波浪 轻轻 倒映伙伴 悄悄 2. 加偏旁组词(小黑板)()() (主良()()( 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