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一轮物理复习课件(人教版):第十四章第1节 动量守恒定律

合集下载

第十四章 第1单元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ppt

第十四章  第1单元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ppt

内力和外力
1.系统:相互作用的两个或几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 2.内力:系统 内部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外力:系统 外部 物体对系统 内部 物体的作用力. 三、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 不受外力 ,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
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 外力 或系统所受外力之和 为零 . (2)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虽不为零,但比系统内力 小得多 , 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爆炸过程中的重力等外力比起相
动能 标量 状态量 p2 Ek= E 2m k 1 = pv 2
动量的变化量 矢量 过程量 Δp=mv′- mv
关联方程
2Ek p= v
(1)当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化时,动量一定改 变,动能却不变,如匀速圆周运动. (2)在谈及动量时,必须明确是物体在哪个时刻或哪个 状态所具有的动量.
二、系统
预测 别是将动量守恒定律与原子物理综合起来考查的几率 较大,复习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1.(2010· 山东高考)如图 14-1-7 所示,滑块 A、C 质量均 3 为 m,滑块 B 质量为 m.开始时 A、B 分别以 v1、v2 的 2 速度沿光滑水平轨道向固定在右侧的挡板运动,现将 C 无初速地放在 A 上, 并与 A 粘合不再分开, 此时 A 与 B 相距较近,B 与挡板相距足够远.若 B 与挡板碰撞将以 原速率反弹,A 与 B 碰撞将粘合在一起.为使 B 能与挡 板碰撞两次,v1、v2 应满足什么关系?
[关键一点]
判断碰撞结果能否发生,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动量守恒. (2)动能不能增加. (3)速度要符合实际的物理情境.例如碰撞后若两物体向同 一方向运动,则前面物体的速度要大于后面物体的速度.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14-1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14-1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图 14-1-7 思路分析 要求弹簧释放的势能→A、B、C 系统增加的 机械能→利用动量守恒定律确定 A、B、C 在弹簧伸展前的速 度→利用动量守恒定律确定 A、B、C 在弹簧伸展后的速度.
解析:设碰后 A、B 和 C 的共同速度大小为 v,由动量守 恒有 mv0=3mv ①
设 C 离开弹簧时,A、B 的速度大小为 v1,由动量守恒有 3mv=2mv1+mv0 ② 设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Ep,从细线断开到 C 与弹簧分开的 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4)普适性:它不仅适用于两个物体所组成的系统,也适 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组成的系统, 也适用于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
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
【例 1】 [2012·山东高考] 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三个木块 A、B、C,质量分别为 mA =3m、mB=mC=m,开始时 B、C 均静止,A 以初速度 v0 向 右运动,A 与 B 相撞后分开,B 又与 C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 此后 A 与 B 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求 B 与 C 碰撞前 B 的速度大 小.
图 14-1-3
A.0 B.v0,方向水平向右 C.Mm+v0m,方向一定水平向右 D.Mm+v0m,方向可能是水平向右
解析:对 m 和 M 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外力为 零,动量一定守恒,由 mv0=(M+m)v 可得;车厢最终的速 度为Mm+v0m,方向一定水平向右,所以 C 选项正确.
第十四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1讲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回扣教材 抓基础 题型分类 学方法 开卷速查 规范特训
回扣教材 抓基础
夯实基础 厚积薄发
知识梳理 一、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
(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和□1 速度 的乘积叫做物体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适用范围
动量定理适用于恒力和变力的情况,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注意事项
在应用动量定理时,要注意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 状态的物理量;同时,要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以便准确应用动量定 理解决问题。
02
动量守恒定律原理及应用
系统内力和外力分析
理。
火箭发射过程中能量转化分析
03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机械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和氧化剂在燃烧室内混 合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喷管膨胀加 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火箭向上 运动。
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克服地球引力做功, 将机械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同时,火箭的 速度逐渐减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提高解题效率。
易错点提示
指出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 错误和误区,提醒学生注意避免, 减少失分。
备考心态调整
提供备考心态调整的建议,帮助学 生缓解紧张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更好地应对高考。
THANKS
第一、第二宇宙速度推导过程
第一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是指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数值上等于7.9km/s 。推导过程基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的原理,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进行推
导。
第二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是指物体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数值 上等于11.2km/s。推导过程需要考虑物体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和能量守恒原
处理方法
对于非完全弹性碰撞,需要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损失情况,运用数学方法求 解碰撞后的速度和动量。

推荐-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选修3_51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课件

推荐-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选修3_51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课件

• (各须4)物是同体系时在 统性相 中:互 各动作 物量用体守前在恒同相定一互律时作中刻用p1的后、动同p2量一、时,…必刻p1须′的、是动p2系′量、统.…中必
• (5) 普适性:动量守恒定律不仅适用于两个物体组成 的系统,也适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不仅适用 于宏观物体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微观粒子组成的 系统.
维问题中,用正、负号表示动量的方向. • (3) 动量是状态量,p=mv中的速度是瞬时速度.通常以地面
为参考系. • (4) 在国际单位中,动量的单位是kg·m/s.
• 2. 动量的变化量
• (1) 在一个过程中物体末状态的动量与初状态的动量的矢量差 叫物体动量的变化,用Δp表示.
• (2) 动量的变化Δp是一个矢量,它的方向可以由初、末状态的 动量大小及方向确定.初动量p、动量变化Δp和末动量p′满足 平行四边形关系,即以表示p和Δp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 边形,其对角线表示的就是末动量p′.在一维情况下,可以规 定一个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初、末动量的方向,则Δp=p′ -p.
• 解得v2=2m/s.
• 典题演示3 (2015·南通一模)如图所示,A和B两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 量车分相别对为静m止1.、求m2:,A车上有一质量为m0的人,以速度v0水平向右跳上B车,并与B
• (1) 人跳离A车后,A车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 (2) 人跳上B车后,A、B两车的速度大小之比.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初末总动能不变,即 m1v1+m2v2=m1v′1+m2v′2, 12m1v21+12m2v22=12m1v′21+12m2v′22. 2. 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结束后,两物体合二为一,动量 守恒,动能损失最大,即 m1v1+m2v2=(m1+m2)v, 12m1v21+12m2v22-12(m1+m2)v2=ΔEkm.

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14章 第1讲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71张PPT)

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14章 第1讲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71张PPT)
小于 碰撞前的机械能.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物体
结合为一体 ,具有相同
的速度,这种碰撞系统动能损失 最大.
考 点 自 测 考点一 动量、冲量、动量定理 )
1.(多选题)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的动量一定大 B.质量和速率都相同的物体的动量一定相同 C.一个物体的速率改变,它的动量一定改变
生变化,动量也发生变化. (2)动量的运算、动量的变化量的计算均遵循矢量合成法则, 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计算,若在同一直线上,先规定正方 向,再用正、负表示初、末动量,即可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 算. (3动量是状态量,动量的变化量是过程量,动量大并不意味 着动量的变化量一定大.
二、动量定理 1.冲量. (1)定义:物体受到的 力 和力的 作用时间 的乘积叫做力的 冲量. (2)表达式:I= Ft.
解析
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
零.a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组成的系统受到墙壁对它们的作用 力,不满足动量守恒条件;a离开墙壁后,系统所受合外力为 零,动量守恒.
答案 BC
4.一炮艇总质量为M,以速度v0匀速行驶,从艇上以相对 海岸的水平速度v沿前进方向射出一质量为m的炮弹,发射炮弹 后艇的速度为v′,若不计水的阻力,则下列各关系式中正确的 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编号) ①Mv0=(M-m)v′+mv ②Mv0=(M-m)v′+m(v+v0) ③Mv0=(M-m)v′+m(v+v′) ④Mv0=Mv′+mv
解析
本题考查外力做功和冲量、动量定理等.质点做自由
落体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每1 s内的位移不相等,因此合外 力做功不相同,A、B项错误;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每1 s内 质点所受合力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不同,C项错误;做平抛运 动的质点,在每1 s内动量的增量Δp=mgt都相同,D项正确.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高三一轮复习PPT课件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高三一轮复习PPT课件
m11m 2m2第) 1(1v页10/共2v92页0 )2
2. 一般非弹性碰撞
在非弹性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的 形变不能完全恢复,有一部分动能 转化为内能,碰撞前后系统的动能 减少。 动力学特征: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 恒且减少。
m1v10+m2v20=m1v1+m2v2 ;
Ek损
fs
(
(2)运动特点:人动船动,人停船停,人快船快,人慢船慢,
人左船右;人船位移比等于它们质量的反比;人船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比等于它们质量的反比,即
xx12=
v v
12=mm21.
第25页/共29页
例6 如图所示,长为L、质量为M的小船停在静水中,质量 为m的人从静止开始从船头走到船尾,不计水的阻力,求船 和人相对地面的位移各为多少? 解:设任一时刻人与船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作用前都静 止.因整个过程中动量守恒,所以有mv1=Mv2
第18页/共29页
• [例4] 以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上的初速度v0
射出的炮弹,到达最高点时因爆炸分成质量分别
为m和2m的两块,其中质量为2m的一块沿着原 来的方向以2v0的速度飞行。求:
• (1)质量较小的那一块弹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 (2)爆炸过程中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炮弹的动能?
第19页/共29页
第10页/共29页
2、分类
(1) 、 完全非弹性碰撞:
运动学特征:碰后两物体粘在一起;典型问题如子弹打 木块。
动力学特征: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动能损失最多。
m
1v
10
+m
v
2mv12v010=(mm21v+20
m
2)
v
m1 m2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4章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4章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

③ Δp1 = - Δp2 , 相 互 作 用 的 两 个 物 体 动 量 的 增
量 等大反向 .
第五页,共50页。
④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 零 . (3)成立条件(tiáojiàn) ①理想守恒: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 合力(hélì)为零
,则系统动量守恒. ②近似守恒:系统受到外力的合力不为零,但当内力 远大于 外力时,系统的动量可看成近似守恒. ③分方向守恒:当某个方向上合外力(wà,ilì在)为该零方 向 上 动 量 守 恒.
答案:ACD
第二十六页,共50页。
第二十七页,共50页。
(2012·山东高考)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B、 C,质量分别(fēnbié)为mA=3m、mB=mC=m,开始时B、C均 静止,A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A与B碰撞后分开,B又与C发生碰 撞并粘在一起,此后A与B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求B与C碰撞前B的 速度大小.
第二页,共50页。
第三页,共50页。
知识点一 动量、动量守恒守律
1.动量
(1)定义(dìngyì):运动物体的速质度量(sù和dù)
的乘积,通常用
p来表示.
(2)表达式:p= mv .
(3)单位:kg·m/s.
(4)标矢性:动量是矢量,其方向和速度(sùdù方) 向相同.
第四页,共50页。
2.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十一页,共50页。
【变式训练】1.(2012·福建高考(ɡāo kǎo))如图所示,质量为 M的小船在静止水面上以速率v0向右匀速行驶,一质量为m的救 生员站在船尾,相对小船静止.若救生员以相对水面速率v水平向 左跃入水中,则救生员跃出后小船的速率为( )
第三十二页,共50页。
A.v0+Mmv C.v0+Mm(v0+v)

人教版高三物理复习课件:动量守恒定律 (共11张PPT)

人教版高三物理复习课件:动量守恒定律 (共11张PPT)
(2)当两车距离最近时,两车速度分别是多少?
5、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将要发生相互用的 物体可视为系统。
(2)进行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确 定 系统动量在研究过程中是否守恒? (3)明确始末状态:一般来说,系统内物 体将要发生相互作用,和相互作用结束, 即为作用过程的始末状态。
∴ m 1 v 1 m 2 v 2 m 1 v 1 m 2 v 2
故 p = p'
2、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 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 持不变。
3、公式: p p
m 1 v 1 m 2 v 2 m 1 v 1 m 2 v 2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v1 v2
v
' 1
v
' 2
A
B F1 A B F2
A
B
v1 v2
v
' 1
v
' 2
A
B F1 A B F2
A
B
在碰撞过程中,据动量定理得
F 1tm 1v1 m 1v1 F 2tm 2v2 m 2v2
由牛三得:F1 = – F2
即 m 1 v 1 m 1 v 1 ( m 2 v 2 m 2 v 2 )
(4)选定正方向,列动量守恒方程及相 应辅助方程,求解作答。
小结
项目 内容
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解析】 设碰后 A、 和 C 的共同速度的大小为 v, B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3mv① 设 C 离开弹簧时,A、B 的速度大小为 v1,由动量守 恒定律得 3mv=2mv1+mv0②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设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Ep,从细线断开到 C 与弹簧分 开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1 1 1 2 2 2 (3m)v +Ep= (2m)v1+ mv0③ 2 2 2 由①②③式得弹簧所释放的势能为 1 2 Ep= mv0④ 3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题后反思 (1)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只需抓住始末状态,无需 考虑过程细节;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是正确地选择 系统和过程,并判断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 (2)动量守恒定律常常和能量守恒定律相结合解决问 题.应用能量守恒定律时,应分清在哪一阶段有能量损 失,损失的能量未知时,应避开这一阶段.上题中有的 考生这样列式
五、碰撞 1.分类 (1)弹性碰撞:系统总的机械能不损失的碰撞. (2)非弹性碰撞:系统机械能有损失的碰撞. 2.特征 (1)作用时间很短. (2)内力远大于外力. (3)系统遵守动量守恒规律.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①质量 时 ⑦力
②速度
③mv
④kg· m/s ⑨Ft
⑤速度
⑥瞬 ⑫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跟踪训练 1 带有半圆型轨道的木槽 A 置于光滑的 水平面上,一小球 B 从轨道左侧最高点由静止滚下,若 半圆轨道是粗糙的,在小球由左侧运动到右侧的过程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A.A、B 系统动量不守恒 B.A、B 系统沿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 C.小球 B 滚到右侧不再上升时刻,木槽 A 的速度 为零 D.整个过程中木槽 A 先向左运动,后向右运动
2.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几种形式的表达式 (1)m1v1+m2v2=m1v′1+m2v′2(适用于作用前后都 运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0=m1v1+m2v2(适用于原来静止的两个物体组成 的系统,比如爆炸、反冲等,两者速率大小与各自质量 成反比). (3)m1v1 +m2v2 =(m1 +m2)v(适用于两物体作用后结 合为一体或具有相同速度的情况,完全非弹性碰撞).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选修 3-5
第十四章
动量
提示:选修部分请根据 教学要求选用!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第十四章
动量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1.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Ⅱ) 2.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Ⅰ) 3.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4.光电效应(Ⅰ) 5.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Ⅰ) 6.氢原子光谱(Ⅰ) 7.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Ⅰ)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3.研究对象:内力作用下物体组成的系统. 【重点提示】 (1)外力的冲量是使系统动量改变的
原因;当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才保 持不变. (2)内力的冲量使系统内物体间的动量发生转移,但 整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3.性质:冲量是矢量,其方向跟⑪________方向一 致. 冲量是过程量,它反映了力在一段时间内的积累效 应. 三、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⑫________等于它 在这个过程中所受的合力的冲量.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2.数学表达式:mv2-mv1=F 合 t 或 ΔP=I. 【重点提示】 (1)冲量是使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四、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⑬________或⑭________,系统的总动量 保持不变. 2.守恒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系统的动量守恒. (2)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的动量守恒.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3)系统受外力的合力不为零,但系统在某一方向上 不受外力或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在此方向上系统的动 量守恒. (4)系统内物体之间的内力远大于系统受的外力,可 以近似认为系统的动量守恒.
第十四章
动量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第1节
动量守恒定律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一、动量 1.定义: :运动物体的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的 乘积,即 P=③________. 2.单位:④________.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当 B 球在右侧不再上升时,由动量守恒(系统动量为 0), 则木槽 A 向左运动也停止,速度为零.选项 C 正确,D 错误.
【答案】
ABC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例2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2011· 课标大纲)如图,A、B、C 三个木块的质
量均为 m,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B、C 之间有一轻质 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 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 B 和 C 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 以至于 B、C 可视为一个整体.现 A 以初速 v0 沿 B、C 的连线方向朝 B 运动,与 B 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 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 C 与 A、B 分离.已知 C 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 v0.求弹簧释放的势能.
力施加冲量的过程就是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动量传递的 过程. (2)虽然动量定理是从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的,但 牛顿第二定律只能说明在力的作用下动量改变的快慢, 而动量定理说明的是在力的持续作用下,经过时间的积 累,物体的动量究竟改变了多少.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3)由 F 合 t=mv2-mv1 可知, 当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 的作用时,引起物体动量变化的是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 而不只是其中某个力的冲量. (4)动量定理是矢量式, 不但动量改变量 ΔP 的大小等 于合力的冲量大小,而且动量改变量的方向总跟冲量的 方向相同(即合力的方向).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①矢量性:其表达式为矢量式,作用前、后系统的 总动量不仅大小不变,而且方向也不变.应用时应先规 定正方向,跟正方向相同的动量取为“+”,否则取 “-”值代入表达式. ②同时性:表达式中 v1、v2 是两物体在作用前同一 时刻的速度,而 v′1、v′2 是系统在作用后同一时刻的 速度.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解析】 以 a、b(包括弹簧)为系统,在 a 未离开墙 壁前,系统受的外力包括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墙对 a 的 弹力,即系统在水平方向合力不为零,故动量不守恒,A 错,B 正确.a 离开墙壁后,系统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 (合力为零),满足守恒条件.故 a、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 恒,C 正确,D 错误.
3.性质:动量是矢量,其方向跟⑤________方向一 致. 动量是状态量,mv 中的“v”是运动物体的⑥______ 速度. 二、冲量 1.定义:⑦________和⑧________的乘积叫力的冲 量,即 I=⑨________. 2.单位:⑩________.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例 1 如图所示, 木块 a 和 b 用一根轻弹簧连接起来,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紧靠在墙壁上.在 b 上施加向左的 水平力使弹簧压缩,如图所示.当撤去外力后,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A.a 尚未离开墙壁前,a 和 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a 尚未离开墙壁前,a 和 b 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 恒 C.a 离开墙后,a、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a 离开墙后,a、b 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3.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 (1)确定相互作用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的作用 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 (3)判断系统是否符合动量守恒条件; (4)规定正方向,确定初、末状态动量的正、负号; (5)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
第十四章
第1节
第十四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3)相对性:表达式中的各个速度必须是相对同一参 考系的速度(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4)普适性:它不仅适用于两个物体所组成的系统, 也适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组 成的系统,也适用于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