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
《多媒体制作》教学大纲

《多媒体制作》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针对多媒体制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学习与培养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多媒体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能够使用相应的软件工具进行多媒体制作,具备设计和制作各类多媒体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多媒体制作的技术和工具;3.培养学生的多媒体设计和制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6学时)1.1多媒体的定义和特点1.2多媒体制作的基本原理1.3多媒体制作的发展历程2.多媒体制作的技术和工具(24学时)2.1图像处理技术和工具2.1.1图像的基本处理操作2.2音频处理技术和工具2.2.1音频文件的格式和编码方式2.3视频处理技术和工具2.3.1视频文件的格式和编码方式2.4动画制作技术和工具2.4.1动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4.2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3.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和制作(30学时)3.1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原则和流程3.2素材的选择和处理3.3多媒体作品的结构和布局3.4多媒体作品的交互设计3.5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和输出4.多媒体制作中的团队合作(10学时)4.1多媒体制作团队的组成和职责4.2多媒体项目的管理和协调4.3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多媒体制作的原理和技术;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和制作;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学会合作和沟通。
五、教学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最终的多媒体作品进行评价。
平时的评价主要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最终的评价主要以多媒体作品的质量和创意为主。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制作软件、多媒体素材、案例分析等。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的软件、素材和案例进行学习和实践操作。
多媒体的内部和外部表征

多媒体的内部和外部表征多媒体是一种集合了多种媒体形式的技术和艺术领域。
它通常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可在各种媒体平台上展示和传播。
多媒体以其丰富而全面的表现形式,广泛应用于教育、娱乐、广告和商业等领域。
内部表征是指多媒体作品所具有的内在特点和属性,是构成作品的各种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
内部表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图像:多媒体中的图像以静态或动态的形式呈现,可以是照片、插画、绘画或计算机生成的图形。
图像可以通过色彩、形状、纹理和空间等元素来表达信息和情感。
2. 音频:多媒体中的音频可以是音乐、声音效果或语音等形式。
音频通过节奏、音调、音色和音量等元素来传递情感和信息。
3. 视频:多媒体中的视频是一系列静态图像的连续播放,加上音频的配合。
视频通过运动、镜头和剪辑等手法来展现故事情节和情感。
4. 文字:多媒体中的文字可以是标题、字幕、说明或对话等形式。
文字通过字体、色彩、排版和动画等方式来增强视觉效果和信息传递。
外部表征是指多媒体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具体形态和展示方式,是将内部表征转化为可视和可听的媒介形式。
外部表征通常通过多媒体设备和平台来实现,如电脑、手机、电视和投影仪等。
1. 屏幕:多媒体作品的外部表征通常通过屏幕来展示。
屏幕可以是电脑的显示屏、手机的触摸屏、电视的液晶屏或投影仪的投影屏等。
屏幕的大小、分辨率和色彩深度等参数会直接影响多媒体作品的外观效果。
2. 声音设备:多媒体作品中的音频通常通过扬声器、耳机或音响等设备来播放。
声音设备的质量和音效效果对作品的外部表征产生重要影响。
3. 控制设备:多媒体作品通常需要通过键盘、鼠标、触摸屏或遥控器等控制设备来操作和交互。
控制设备的设计和功能会直接影响用户对多媒体作品的操作和体验。
总体而言,多媒体作品的内部和外部表征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作品的完整性和艺术价值。
内部表征通过外部表征的呈现和传达,才能够实现与观众的互动和理解。
因此,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作品时,我们应该注重内部表征的精心构思和外部表征的恰当呈现,以实现更好的艺术效果和用户体验。
多媒体信息的类型及特征

多媒体信息的类型及特征多媒体信息的类型及特征一、音频信息1.1 类型:音频信息是一种以声音形式传递的多媒体信息。
常见的音频信息有音乐、语音、广播等。
1.2 特征:音频信息具有声波传输的特征,可以通过耳朵和听觉感知器官接收和理解。
音频信息能够传递音调、音效、节奏等音频特性。
二、图像信息2.1 类型:图像信息是一种以静态图像形式传递的多媒体信息。
常见的图像信息有照片、图表、绘画等。
2.2 特征:图像信息具有视觉感知的特征,可以通过眼睛和视觉感知器官接收和理解。
图像信息能够传递颜色、形状、纹理等图像特性。
三、视频信息3.1 类型:视频信息是一种以连续动态图像形式传递的多媒体信息。
常见的视频信息有电影、电视节目、网络视频等。
3.2 特征:视频信息是由一系列静态图像连续播放而成,结合了图像信息和时间轴信息。
视频信息能够传递动作、情节、效果等视听特性。
四、动画信息4.1 类型:动画信息是一种通过连续图像快速播放而形成的多媒体信息。
常见的动画信息有动画电影、动画片等。
4.2 特征:动画信息是由一系列连续的图像帧构成,通过快速播放能够呈现出动态效果。
动画信息能够传递动作、表情、变化等图像特性。
五、互动信息5.1 类型:互动信息是一种用户可以主动参与的多媒体信息。
常见的互动信息有电子游戏、虚拟现实应用等。
5.2 特征:互动信息通过用户的操作和反馈能够实现动态变化和多样化。
互动信息能够传递游戏体验、虚拟现实感等交互特性。
附件:本文档未包含附件部分,请查阅相关附件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的法律权利,包括复制、发行、展览等权利。
2、违法侵权:指未经著作权人授权而擅自使用、复制、散布其作品的行为。
3、数字版权管理:指对数字版权进行管理和保护的技术措施,包括加密、数字水印等方法。
4、知识产权:指人们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益,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5、盗版:指未经授权擅自复制和散布他人的作品,侵犯著作权人的权益。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师)》职业标准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师)》职业标准
一、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师)
1.2 职业定义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事多媒体作品制作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由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多媒体作品高级制作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和多媒体作品制作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1.4 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常温
1.5 职业能力要求
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空间感觉;色觉,听觉正常;具有良好的表达、计算与逻辑能力;手指臂灵活
1.6 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或同等学力)
1.7 鉴定要求
1.7.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7.2申报条件
按照《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申报条件》进行申报;
1.7.3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
理论知识考试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上机操作等方式。
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到60分以上者为合格。
1.7.4鉴定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机考教室进行。
技能操作考核在]具有多媒体作品制作环境和计算机局域网络环境中进行。
二、工作要求
2.1 “职业功能”、“工作内容”一览表
2.2 各等级工作要求
2.2.3 多媒体作品制作师(二级)。
附2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4 多媒体素材—声音
4.1 声音素材在课件中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中,适当地运用声音能起到 文字、图像、动画等媒体形式无法替代的作 用,如调节课件使用者的情绪,引起使用者 的注意等。当然,声音作为一种信息载体, 其更主要的作用是直接、清晰地表达语意。
RM、WMV文件
RM文件 是目前Internet上最新流行的视频流。 优点:压缩比高、可直接在网上边下载 边播放。 缺点:图质欠佳、需相应的软件播放, 如 Real Player。 WMV或ASF文件 微软公司最新开发的基于Internet的流媒 体,可以与RM流媒体抗衡。
6.3 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封面
多媒体素材的 采集与制作
1 多媒体素材的基本概念
1.1 多媒体素材
课件制作中所指的媒体素材,实际上是 “表示媒体”,即多媒体课件中所用到的以 数字交换编码形式表示的各种听觉和视觉等 材料。
多媒体素材是构成课件的元素。
1.2多媒体素材的种类
1.2 多媒体素材的种类
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 画、音频、视频等。在不同的开发平台和应 用环境下,即使是同种类型的媒体,也有不 同的文件格式。
2.2 文字字体的选择与安装
选用Windows和Office自带的字体。 安装其他特殊字体:方正、汉鼎、汉仪、 华康、文鼎等。
章苏静
3 多媒体素材—图形、图像
3.1 图形、图像在课件中的作用
图形、图像素材是课件中的主要多媒体 信息,它不仅用于前景和背景的界面美化, 更用于课件知识内容的表达。图形、图像界 面外观是反映课件个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知识点汇总

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知识点汇总一、图像的基本概念图像是多媒体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对现实世界中物体或场景的视觉表达。
首先,我们要了解图像的分类。
图像可以分为位图和矢量图。
位图也叫点阵图,是由像素组成的,每个像素都有自己的颜色和亮度信息。
优点是能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细节,缺点是放大后会出现锯齿和失真。
矢量图则是用数学公式来描述图像,由线条和曲线组成。
其优点是无论放大缩小都不会失真,文件体积通常较小,缺点是难以表现复杂的色彩和细节。
图像的颜色模式也有多种,常见的如 RGB 模式,通过红(Red)、绿(Green)、蓝(Blue)三种颜色的不同比例混合来表示各种颜色;CMYK 模式,用于印刷行业,由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黑(Black)四种颜色组成;灰度模式,只有黑白灰的颜色层次。
图像的分辨率决定了图像的清晰度,单位通常是像素/英寸(dpi)或像素/厘米。
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但文件体积也越大。
二、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在多媒体技术中,对图像进行处理是常见的操作。
图像的获取方式多种多样,比如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扫描仪扫描、从网络下载等。
获取到图像后,可能需要进行裁剪,以去除不需要的部分,突出主体。
裁剪操作可以通过选择图像中的特定区域,并删除其余部分来实现。
调整图像的大小也是常用的操作之一。
可以按照指定的尺寸或者比例来缩放图像。
在缩放时,要注意保持图像的比例,以免出现变形。
图像的旋转可以将图像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转动,比如 90 度、180 度等。
图像的翻转包括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能够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
三、图像的色彩调整色彩调整是图像处理中的关键环节,它可以让图像的颜色更符合我们的需求。
亮度和对比度的调整能够改变图像的明暗程度和颜色的差异。
增加亮度会使图像变亮,减少亮度则会使图像变暗。
增加对比度会让图像的颜色更加鲜明,减少对比度则会让颜色变得更加柔和。
色彩平衡的调整可以改变图像中不同颜色的比例,比如增加红色的比例,或者减少蓝色的比例,从而改变图像的整体色调。
第二章 2.1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

信息技术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
2.1 多媒体的图形、图像
什么是图形?图像?
通过计算而描述的矢量图形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 第2页 宝 鸡 中
返回
学
信息技术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
2.1 多媒体的图形、图像
什么是图形?图像?
用像素点描述的自然影像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 第3页 宝 鸡 中
信息技术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技术应用
2.1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
主讲:胡小平
宝
鸡
中
学
信息技术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
第二章第一节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
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与特点 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 图形、图像的存储格式 图形、图像文件的压缩
3、图形、图像数字化原理 编码图
4、模拟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
第4页
返回
宝
鸡
中
学
信息技术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 模拟图像、数字图像
1、模拟波形和数字波形
(P20)
模拟波形 模拟波形:一组连续的数据
模拟波形
P20 图2-3
数字波形:方波,一组离散的点量化组成数据。
宝
鸡
中
学
信息技术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
3、图形、图像数字化原理
(P21-25) 模拟图像、数字图像
数字化的三个步骤:采样,量化,编码。
以一个图片通过相机进行数字化讲解这个三个过程。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
第4页
返回
宝
鸡
中
学
信息技术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
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模块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模块知识点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1、多媒体的含义媒体一词源于英文Mediu,它是指人们用于传播和表示各种信息的手段。
通常媒体分为五种类:(1)感觉媒体:是指能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从而能使人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
如语言、声音、图像、动画、文本等(2)表示媒体:是指为了传送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出来的媒体。
如文本编码、条形码等(3)显示媒体:是指为信息输入输出的媒体,用于电信号和感觉媒体之间产生转换。
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4)存储媒体:是指用于存储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硬盘、光盘、胶卷等(5)传输媒体:是指传输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缆等我们学习和使用的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感觉媒体。
媒体在计算机领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另一种指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的多媒体指后者。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表现:可集成性、交互性、超媒体的信息组织形式、通信线路的可传播性。
多媒体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
多媒体的关健性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2)大容量存储技术(3)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控制技术与专用芯片(4)多媒体同步技术(5)多媒体系统平台技术多媒体的相关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超文本与超媒体技术:传统文本是以线性方式组织的,而超文本是以非线性方式组织,超文本(超媒体)以节点为单位,节点之间以链连接而形成网络,其构成的三要素:节点、链、网络。
(2)多媒体网络与通信技术(3)智能输入与输出技术(4)多媒体软件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特点:多学科交汇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促进和推动新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多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环境智能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和通信技术融合到CPU芯片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A、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B、高速度化,缩短处理时间C、简单化,便于操作D、高度思维化,促进理解和思维E、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F、标准化,便于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2、多媒体应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应用系统:多媒体信息咨询系统、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辅助教育系统、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远程诊医系统、远程教学系统、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交互式电视、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邮件、多媒体宣传演示系统、多媒体训练系统、虚拟现实第二章图像、图像1、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作为一种视觉媒体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与特点:可以承载大量的信息、有生动直观的视觉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图形、图像
2.1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
学习目标
1、深入体会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及其在表达信息时的效果和特点。
2、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3、掌握图形、图像存储和压缩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其中“采样”及其相关概念是重点中的重点;
图像文件的压缩。
难点:压缩的基本过程。
学习环境
多媒体网络机房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主学习
导学过程
【导学一】体会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及其表达信息时的效果和特点。
1.观察下面这幅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的图片,了解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的流程。
图1神八与天宫对接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体会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的流程。
对接过程分为8个步骤:
第一步是“相撞”。
在惯性作用下,8吨重的“神舟八号”与8.6吨重的“天宫一号”以每秒0.2米左右的速度进行相撞,当“神舟八号”上的主动对接机构碰撞上“天宫一号”上的被动对接机构,对接过程正式开始。
第二步是“捕获”。
当“神舟八号”主动对接机构上的对接环,接到失衡传感器发出对接指令信号后,6根滚珠丝杆就会向外推出200多毫米,对接环上安装的3对捕获锁,撞到“天宫一号”被动对接机构相对应的卡板器,就会被牢牢卡住。
第三步是“缓冲”。
“神舟八号”对接环受到撞击后,将会通过一套传动机构,联向对接机构上的摩擦自动器和电磁阻尼器,分别吸收纵向和横向的撞击能量,进行缓冲。
碰撞、捕获、缓冲三个步骤共需要大约60秒时间。
第四步是“校正”。
当“神舟八号”成功捕获“天宫一号”并实施缓冲后,“神舟八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继续往外推至300毫米,同时对两个航天器的姿态、位置和偏差等进行强行校准,校准时间约需80秒。
第五步是“拉近”。
校准后,“神舟八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缓缓收缩,将两个飞行器“拉近”,这一过程约需240秒。
第六步是“拉紧”。
“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面上,分别安装了6组共12把对接锁,每把对接锁的拉力达3吨。
当两个飞行器被拉近后,两个对接面的12把对接锁一一相扣。
第七步是“密封”。
两个飞行器拉紧后,对接机构上的驱动电机将带动钢丝绳系统,将两个连接器面上的密封圈压缩,保持密封。
第八步是“刚性连接”。
通过对接锁使两个连接器贴合,实现“刚性连接”,将两个航天器组合成一体。
拉紧、密封和刚性连接共需220秒。
3.小组讨论,总结图像表达与文字表达的特点。
表达方式表达特点
图像
文字
【导学二】图形、图像的数字化
1.观察下图2,结合课本20-21也内容,完成表1。
图2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波形
表1 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的比较
特点模拟图像数字图像处理速度
灵活性
传输
再现性
图像质量
2.阅读课本21—23页的内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模拟图像转变为数字图像要经历过 a 、 b 、 c 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的主要任务是:a:
b:
c:
3.在采样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参数分别是和。
4.分辨率又分为、、、。
5.什么是显示分辨率?并查看当前所用显示器的分辨率。
如何调整显示器的分辨率,分辨率调大、调小之后对显示有什么影响?
6.图像分辨率是什么?如何查看图像的分辨率。
打开素材文件夹,查看里面几幅图像的分辨率,图像分辨率对图像的显示有什么影响,不同图像分辨率的图像放大后有什么不同?
思考:色彩深度与图像所表示的颜色种类有什么关系?一幅图像的分辨率是800*600,最多可以表示256种颜色,那么这幅图像所占的存储空间是多少MB?
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将模拟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一般用什么方法,和小组其他同学讨论交流,看看还有哪些图像数字化的途径,填写下表。
表2图像数字化的方法
序号图像数字化的途径特点
①
②
③
④
【导学三】图形、图像的存储格式
实践:打开“素材”文件夹里的“实践一(a)”和“实践一(b)”两张图像,将图像放大,观察图像变化,结合课本P26表2-3,完成表3内容:
表3 位图和矢量图
特点位图矢量图
特征
用途
图像缩放效果
制作3D影像
文件大小
文件格式(结合课本中表
2-4,了解各种文件格式的
特点)
【导学四】图形、图像文件的压缩
1.阅读课本P29最后一段内容,填空:
(1)所有数据压缩系统中都需要两个算法()和()。
(2)数据压缩分为()和()。
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文件的压缩通常采用前者,文档、可执行文件等普通数据文件,则采用后者进行压缩。
(3)图像压缩过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和()。
实践:体验压缩比:
将桌面上“素材”文件夹下的文件“乔布斯.doc”和“乔布斯.jpg”分别压缩,比较压缩前后文件的大小,完成表4内容:
表4 体验压缩比
文件格式压缩前文件大小压缩后文件大小压缩比
乔布斯.doc
乔布斯.jpg
小结:文本本件和图像文件比较,哪个压缩比小?
达标测试
一、填空题
1. 与纯文本相比,图形、图像表达信息有___________等特点。
2. 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就是将图形图像用 __________ 的形式表示。
3. 模拟图像用电信号表示,所显示的波形是 __________ 信号波形,数字图像用电信号表示,所显示的波形是 _____________ 。
4. 数字图像与模拟图像相比,处理速度__________,灵活性__________,传输速度__________,再现性__________。
5. 模拟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的缺点是:
( 1 )数字化的图像会有所;
( 2 )数字化后的图像不能直接看,必须借助某个浏览软件才可以观看,试举出几个浏览图片的软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数据量。
6. 采样涉及的两个重要参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 PC 机常见的显示分辨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8. DPI 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图像分辨率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把由__________成图像的方式称为位图方式,采用位图方式形成的图像称为位图图像。
二、选择题
1. 以下()不是数字图形、图像的常用文件格式。
A. .BMP
B. .TXT
C. .GIF
D. .JPG
2. 用下面()可将图片输入到计算机。
A. 绘图仪
B. 数码照相机
C. 键盘
D. 鼠标
3. 目前多媒体计算机中对动态图像数据压缩常采用()。
A. JPEG
B. GIF
C. MPEG
D. BMP
4. 计算机中显示器、彩电等成像显示设备是根据()三色原理生成的。
A. RVG (红黄绿)
B. WRG (白红绿)
C. RGB (红绿蓝)
D. CMY (青品红黄)
5. WinZip 是一个()软件。
A. 压缩和解压缩软件
B. 压缩软件
C. 解压缩软件
D. 安装工具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