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教学设计
2.1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第二课时)

2.1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课时:第2课时授课时间:学科核心素养:1、信息意识。
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或处理信息;2、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助力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目标要求:1、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2、掌握图形图像压缩的基本方法及压缩工具的用法;3、了解常见图形图像的存储格式及其含义。
4、感受人类在利用技术实现信息表达时体现的才智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及难点:图形图像的压缩教学方法:讲授、实践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室教学过程:一、深入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引出新内容1、提问: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2、讨论以下问题(1)计算一幅RGB图像所占存储空间的公式。
(2)显示分辨率是指显示屏上能够显示出的像素数目。
你的显示器分辨率是多少?其含义是什么?(3)一幅彩色图像的每个像素用R、G、B三个分量表示,若8位,该图像的深度是多少?每个像素可以有多少种颜色?如果你的显示器分辨率为600*800像素,一幅图像与计算机显示屏一样大小,它所占据的在你空间是多少?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通过以上的讨论与计算我们可以图像数字化后的数据量非常大,这样大的数据量,在传输时很费时间,在存储时很占空间,因此就需要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以满足存储容量和传输带宽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寻找有效的方法,用比较少的数据量表达图像。
二、图形图像的压缩1、图像文件的压缩老师讲解:数据压缩是对数据重新进行编码,以消除数据序列中的冗余性,实现原数据序列变成较短的输出数据序列(又答压缩数据序列)的技术。
通常,将压缩数据序列与原数据序列长度之比称为压缩比。
在所有数据压缩系统中都需要两个算法:一个用于压缩原文件中的数据(即编码),另一个用于使压缩数据还原成压缩前的数据(即解码)。
图像数据压缩技术主要有两类方法。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一) 课件 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选修2

想一想:
1、在我们楼道里有很多悬挂的图像,他们是模 拟图像还是数字的图像? 模拟图像
2、我们手机上的图片呢? 数字图像
3、那我们把电脑中的图像通过打印机打印到纸
上呢?
模拟图像
1、比较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波形:一组连续变化的数据。 数字波形:一组离散的矩形方波组成数据。
打开课本第21页
阅读表2-1 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的比较
很明显,位数越高,能描述的色彩范围越广。
实践:
将屏幕分辨率分别设为800*600、1024*768像 素
分辨率和数字化图形、图像的效果
数字图像分为:位图与矢量图
• 位图(即点阵图像 ) 它由许多点(称为像素)组成的。
原图:
放大后:
矢量图像(即向量图像)
它以数学的向量方式来记录图像内容。
原图:
这是哪个函数的图像?
y=x2
采样过程涉及两个重要参数
• 1、分辨率 • 2、色彩深度
图像分辨率
单位面积像素数较少 单位面积像素数较多
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颜色深度
16色
256色
颜色深度越大,色彩越逼真来自位图的色彩深度2位灰阶
8位灰阶
RGB24位真彩色
色彩深度就是指位图图像中用来表示每个像素点颜 色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第二章 图形和图像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和图像(一)
热身活动
流感病毒长什么样子?
描述:
流感病毒呈球形,其结构自外而内可分为 包膜、基质蛋白以及核心三部分。 核心包含了螺旋状的遗传物质 基质蛋白构成了病毒的外壳骨架 包膜上有糖蛋白形成的突起—刺突。
热身活动 流感病毒到底什么样子?
举例生活中的图形、图像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与图像课件.ppt

2、图形、图像数字化原理
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将模拟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的过程。
{ 数字化的三个步骤
采样 量化
编码
采样: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每隔一定时 间间隔采集模拟信号的值。
采样的间隔越大,所得图像像素数越少,分辨率就越 低,图像质量差;
采样的间隔越小,所得图像像素数越多,分辨率就越 高,图像质量好,但数据量大。
二、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
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就是将图形、图像用0、1编码 的形式来表示,这是计算机能够处理图形、图像的前提。
1、比较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
模拟图像:是一种实物图像。 如照片、底片、印刷品、海报、画、书的插图等等。
数字图像:是用电脑语言记录颜色的图像,也就是用0和1的 二进制数据表示的图像。
①显示分辩率:指显示器在显示图像时的分辩率。一般指
水平像素和垂直像素的数量。例如800*600的分辩率,是指 在整个屏幕上水平显示800个像素,垂直显示600个像素(或 者说每一条水平线上有800个像素点,共有768条线)
显示分辩率越高,像素的数目越多,感应到的图像越精 密,而在屏幕尺寸一样的情况下,分辩率越高显示的效果就 越精细和细腻。
量化:就是将采样后信号的幅度分割为 若干相等的段。
量化等级越多,所得图像层次越丰富,图像质量越好, 但数据量大。
编码:编码是将经过上述两步处理之后的 信号值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采样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参数:
(1)分辨率
指在单位面积中显示像素的数量。其基本作用就是 用来说明数字图像信息的数量和密度。也就是说,分辩 率越高,采样的点数就越多,图像的像素就越大,图像 也就越清晰。
如保存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图片、存储在手机和各种 存储设备中的图片。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

第1页 共2页谁自信 谁成功 我自信 我成功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班级 组别 姓名 评价【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独学完成基本部分,形成初步感知。
2、交流讨论环节由组长负责交流、展示、质疑、答案,力争提出针对性、时效性的问题与方法;先进行组内交流,并总结出本组观点,派一名代表展示,同时准备质疑其他小组的观点。
3、各小组成员参与课堂各个环节,以达到体验、感悟、反思、收获的目的。
【学习目标】1、了解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与特点;2、区分图形、图像,掌握其概念;3、掌握并区分位图及矢量图意义及特点;4、图形图像数字化原理;5、掌握图形、图像存储和压缩的基本方法;【学习重点】图形、图像的区别;图形、图像数字化原理;基础知识·自我学习图形、图像作为一种视觉媒体,很早就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本节课通过自主讨论学习法,我 们需知道数字画图形、图像的基本原理?根据实际问题需要获取并加工图形、图像的方法?交流讨论 发散思维你见过哪些图像编辑软件?试想一下,在不久的将来它还会增加哪些功能?总结反思 加深记忆1、图形反应事物的________ 它是真是事物的________ ;图像反映事物的________是事物的________ 。
2、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方式。
3、图像数字化的缺点有哪些?4、图形、图像数字化过程主要包含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三个步骤。
5、图形图像在计算机中以________形式存在。
6、图像压缩的基本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分别从特征、用途、图影缩放效果、制作3D影像、文件大小、常用的文件格式等多个方面来简述图形、图像的区别?第2页共2页谁自信谁成功我自信我成功。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

《2.1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像、图形》导学案
编写人:张鹏审核人:导学时间:2013/9/23
班级:高二组别:姓名:等级:
【学习目标】:
1、深入体会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及其在表达信息时的效果和特点
2、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
3、掌握图形、图像的存储和压缩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1、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
2、图形、图像的存储格式
学习难点:1、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2、图形、图像的格式与特点
【学法指导】:任务驱动和分组协作,同学们先自主完成三个基础任务,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个人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找到解决方法,其次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集思广益,完成任务。
【知识链接】教材P18——P32页
学生观看几张图片
分小组完成,展示问题
1、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是什么?(1、2小组)
图形、图像的特征:
2、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的对比(
3、4小组)
3、(5、6小组)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中,采样涉及的()和()两个参数。
其中常见的分辨率包括了()()()和()。
显示分辨率有哪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dpi分辨率的单位,指每英寸上的点数)
三、拓展
2007年11月26日前后“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图片将于正式对外发布,请大家想想是如何做到的?。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学案.doc

《2・1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导学案姓名: 班级: 组别:学习目标:1•了解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及表达信息的特点。
2.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学习重点: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学习内容:一、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与特点实践一:阅读材料一和课本P18资料《纺织领域中一种新型的纺织材料——大豆蛋片纤维》,请略读后完成后面的表1。
材料一纺织领域中一种新型的纺织材料——大豆蛋白纤维大豆蛋白纤维是由我国科研人员研制成功的。
它本色淡黄色,接近柞蚕丝色,由于大豆蛋白纤维的体积质量比蚕丝和羊毛均小,而且可纺与蚕丝细度相近的细旦比,因而大豆蛋白纤维具有飘逸感。
由于大豆蛋白纤维性能优异,所以被广泛应用于针织、毛织、丝绸等行业,牛产大豆蛋白纤维的纯纺、混纺和交织织物。
在针织物方面,有单面针织物、罗纹针织物以及大豆蛋白纤维/氨纶的强力强物,被广泛应用于内衣、T恤衫、睡衣等;在机强物方而,则有平纹、斜纹、缎纹以及其变化组织织物、起毛织物等, 应用于衬衫以及各类服装。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湿热舒适性,由于它属于蛋白纤维,因而与人体接触性能好;此外,大豆蛋白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较真丝对人体皮肤的保养更为有利。
总之,大豆蛋白纤维的针织物轻飘、柔软,悬垂性好,舒适性优异,适于做内衣、睡衣等。
大豆蛋白纤维机织物光泽更近似于绢丝,手感滑爽,抗皱性优于真丝,染色性能好,是高档衬衫及其他服装的理想面料。
项目是否愿意阅读(填是、否)清楚度(填好、差)色彩丰富(填是、否)表达信息(填多、少)材料一材料二思考1: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是什么?思考2:图形、图像的视觉特点是什么?二、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1•比较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实践二:根据生活经验讨论传统相机拍摄的照片与数码相机拍的照片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面表2。
(参照课木P21表2-1)特点模拟图像数字图像传输性再现性可处理性•图形、图像数字化原理⑴分辨率输入分辨率包括()、()输岀分辨率包括()、()显示分辨率包括()、()⑵色彩深度(自学下面资料)色彩深度:指记录每个像素的颜色(或亮度)所占的二进制位数,单位是“位/ 像素”,即b/p。
2.1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与图像(基础教学)

优质教资
19
(3)、分辨率与数字化图形、图像的效果
实践二: 分别设置显示器分辨率(640*480、800*600、1024*768)
后,把素材中“桌面.jpg”文件设置成桌面,观看效果并讨论影响 图像的显示效果的因素 。
小结:分辨率:指在单位面积中采集的样点数。它的 基本作用就是用来说明数字图像信息的数量和密度。 也就是说,分辨率越高,采样的点数就越多,图像的 像素就越大,图像也就越清晰。
优质教资
17
❖在不同的领域,人们采用的色彩深度往往不同, 比如,从事艺术绘画的画家们习惯用HSB(色调、饱 和度和亮度)模型;显示器这类发光物体用RGB模型; 打印机这类吸光物体的CMYK模型;电视系统用YUV 模型等。这只是几种经常使用的色彩模型,它们均 有各自的特点。
❖Photoshop 也可以处理每个颜色通道包含 16 位 数据的 Lab、RGB、CMYK、多通道和灰度图像。 此 外,Photoshop 还可以处理每个颜色通道包含 32 位数据的 RGB 和灰度图像(高动态范围 HDR 图 像)。
优质教资
6
波形是连续变化的
波形是方波
优质教资
7
一些基本的概念
图形:一般是指计算机绘制的画面,如直线、园、圆弧、 矩形、任意曲线和图表等。 图像:指由输入设备捕捉的实际场景画面或以数字化形式 存储的画面。 图像的细化分类: 模拟图像是固定在图层上的画面。如一张照片,就是通过 化学摄影术而制成的一幅静态的画面,它一旦形成就很难 再改变。 数字图像是以0或1的二进制数据表示的,其优点是便于修 改、易于复制和保存。 数字图像可以分为以下2种形式:矢量图和位图
优质教资
14
图像分辨率是指以像素数表示数字图像的总信息量。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

高二信息技术
2.1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二)(2.13 ——2.14)
(1课时)
教学设计
所在学校:西宁三中
设计者:包红
设计时间:2011年8月26日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1课时):
1、了解图形图像文件存储和压缩的基本方法。
2、掌握图形、图像文件压缩工具的用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学生们提供的图片大小清晰度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通俗的案例迁移到图像压缩的基本过程抽象的知识体系,
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图像文件无损的压缩和有损压缩
图像压缩的基本过程
新课导入——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课堂小结
效果预估: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为理论,讲起来较抽象,教师需要结合实例以讲解为主。
课后练习:
1、数据压缩分为(有损)压缩和()压缩。
答:有损无损
2、1948年,香农基于()提出了编码定理。
答:信息熵
3、图像压缩的基本过程:变换部分、量化部分、编码部分。
4、多媒体文件包括:(A,B,D)
A、图像
B、音频
C、文本
D、视频
5、风景、人物照片是( A )压缩图片。
A、有损
B、无损
C、高质量图像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及表达信息的特点。
2.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1.初步掌握使用图形、图像表达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使用图形、图像表达信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2.感受图形、图像在人类表达、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中基本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讲授基本知识点、通过学习任务体验知识、任务驱动法、提问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采取利用课件、引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导入新课:
导语:前不久学校组织了学生电脑图像作品设计比赛, xx级xx班同学们的图像作品获得了好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课件)。
这些图形、图像作品带给我们的冲击和震撼,让我们印象深刻。
生活中到处可见通过图形、图像表达的信息具有非凡的感染力,那么请思考:为什么图形图像有这么大的魅力?
1.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与特点?
a 承载信息量;
b 生动直观;
c 视觉刺激强。
说明:
展示作品素材位置:教学素材\ 实践一、实践二、实践三、实践四。
1.课前按照教师要求组织分组,推选个组组长。
2.欣赏作品。
3.思考并填写学习报告中的问题
二、新授课
展示课件中学习实践一的内容,同时讲授下面导语深入各组组织讨论,得出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的不同特点。
导语:刚才所欣赏到的是经过电脑加工的作品,我们都知道计算机能处理的信息是数字化的,而我们生活中的照片、海报、书刊中的插图是一些模拟图像。
我们接下来通过几个实践来探讨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过程。
先进行实践一。
实践一:根据生活经验讨论传统相机拍摄的照片与数码相机拍的照片各有什么特点?
特点模拟图像数字图像
传输性相对困难较易
再现性差强
可处理性较快较差
1.观察对比作品素材中的数字图像与模拟图像。
2.讨论总结出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的特点,填写学习报告。
巡视指导各组进行实践操作,找一组人员进行归纳总结。
导语:通过学习实践一,同学们归纳出数字图像与模拟图像的各自特点,数字图像的显示效果及质量有几个指标来衡量,下面可通过学习实践二来体验一下决定数字图像质量的几个指标。
实践二:使用扫描仪可以把照片、海报等资料转换成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图像,图形、图像是如何被数字化,变成能被计算机处理的信息的呢?试把教材中的一个插图按要求设置扫描参数扫描并保存到指定文件夹中。
1.以分辨率:150 dpi 色彩:16 bit;
2.以分辨率:300 dpi 色彩:16 bit;
3.以分辨率:150 dpi 色彩:256 色。
素材位置为“教学素材\实践二 \”
1.讨论扫描中的分辨率、色彩的设置对所得到的图像的影响。
2.阅读学习资料或教材第22到24页内容,了解分辨率、色彩的知识。
3.填写学习报告。
导语:通过实践二及学习报告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我们了解并掌握了数字图像的分辨率和色彩深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对于图像的显示效果还有其他方面因素制约吗?在学习实践三中就可以深入了解了。
实践三:分别设置显示器分辨率( 640×480、800× 600、1024×768)后,把素材中“桌面.jpg”文件设置成桌面,观看效果并讨论影响图像的显示效果的因素。
说明:素材位置为“教学素材\实践三\”
1.按照要求设置显示分辨率,体验图像分辨率和显示分辨率的关系。
2.填写学习报告。
导语:在第三个学习实践中我们又了解到显示器的不同分辨率对图像的显示效果有很大影响,其实图像本身的格式对其显示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快来体验一下实践四吧!
实践四:用 ACDSee软件通过放大工具浏览图像文件(第一张为jpg格式的图片,第二张为wmf格式的图片),为什么第一张会有失真、变模糊,而第二张图
1.思考并体验:按要求操作,体验并总结出位图和矢量图的不同特点。
2.填写学习报告。
总结:学生总结学习内容,教师补充。
1.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与特点。
2.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
3.位图与矢量图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