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张力测定方法的现状与进展_奚新国
表面张力测定实验的改进——冒泡速度对其影响的初探

赤峰学院学报渊自然科学版冤 Journal of C hifeng U niversity (N atural Science E dition)
V ol.37 N o.4 A pr.2021
表面张力测定实验的改进要 要要冒泡速度对其影响的初探
辛景凡 1,2袁 孙佩箫 1袁 熊宇玲 1袁 祁慧敏 1袁 李圆圆 1
渊1.赤峰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曰 2.内蒙古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袁 内蒙古 赤峰 024000冤
摘 要院对于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实验袁我们通过调整冒泡速度对其进行实验探索遥 实验测试 了冒泡速度分别为 3,5,7,9,11s/个时袁乙醇与异丙醇两种溶液在浓度为 10% ,20% ,30% ,40% ,50% 时表面张力的 大小遥 结果显示袁不同浓度的乙醇与异丙醇溶液袁当冒泡速度为 11s/个时袁这两种溶液的表面张力值最接近 理论值遥 因此在测定表面张力的实验时冒泡速度控制在 10s/个以上袁所得数据更精确遥 通过初步探索为表 面张力实验的教学改进提供了依据遥
(1)
式中 祝渊m ol/m 2冤为表面超量渊也称为吸附量冤曰
收稿日期院2020- 12- 29 基金项目院赤峰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项目(Q D JR C Y J024)曰赤峰学院 2020 年度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 划项目(D C X M 2020015)曰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项目渊2019M S02030冤曰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项目渊N JSY 21123冤
关键词院表面张力曰冒泡速度曰最大泡压法 中图分类号院O 647.1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673-260X 渊2021冤04-0021-04
1 前言
表面张力是液体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袁是表面 层分子和内部层分子环境不同造成的[1,2]遥 液面之所 以会缩小是因为外层分子拉着分子向内运动袁并使 表面层表现出独特的性质遥 一个分子从内部被拉到
-表面张力测定方法

2)当同时考察温度、 压力和气氛对表面张力的影 响时,悬滴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式中 C为表面张力, v Q是液相与气相的密度差, g是重力加速度, h为液面上升高度, r为毛细管半径, H是固- 液接触角。只要测得液柱上升(或下降)高度和固- 液接触 角, 就可以确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应用此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 要求固- 液面接触角 H最好为 零。当精确测量时,需要对毛细管内液面上升高度 h进行校正。 当液面位置很 难测准时,可通过测量两根毛细管的高度差计算 表面张力,其计算公式为:
三、总结
1)在实际测量表面张力时, 可以根据要求的实 验精度、温度压力和设备的实现难易程度 来选择。当要求精度比较高时, 可以采用毛细管上升法、 最
大气泡压力法、 Wihel my吊片法, 否则可以选择 DuNouy吊环法、 悬滴法或旋滴法。当温度和压力比较高的时候,可以采用毛细管 上升法、 滴体积法、 旋滴法、悬滴法、最大气泡压力法和震荡 射流法进行测定。
h1、 h2分别为两毛细管液面上升高度, r1、r2分别为两毛细管半径。
2.最大气泡压力法
测定时将一根毛细管插入待测液体内部, 从管中缓慢地通入惰性 气体对其内的液体施以压力, 使它能在管端形成气泡逸出。当所用 的毛细管管径较小时,可以假定所产生的气泡都是球面的一部分,但 是气泡在生成及发展过程中,气泡的曲率半径将随惰性气体的压力 变化而改变,当气泡的形状恰为半球形时,气泡的曲率半径为最小,正 好等于毛细管半径。如果此时继续通入惰性气体, 气泡便会猛然胀 大,并且迅速地脱离管端逸出或突然破裂。如果在毛细管上连一个 U 型压力计, U型压力计所用的液体密度为 Q , 两液柱的高度差为v l , 那么气泡最大压力v Pmax就能通过实验测定。此时
表面张力实验再创新

表面张力实验再创新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它使液面保持平整,呈现出一层类似薄膜的现象。
表面张力广泛应用于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因此不断创新这一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和应用领域等方面介绍表面张力实验的创新。
首先,为了创新表面张力实验,我们可以从实验方法的角度入手。
传统的表面张力实验一般采用浸渍法或悬滴法。
浸渍法即将液体吸附于固体材料上,通过浸渍深度的变化来测量表面张力。
悬滴法则是将液体悬在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利用液滴形状和自由落体加速度来测量表面张力。
然而,这两种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实验结果易受到环境因素干扰、操作复杂或者测量误差较大等。
为了创新表面张力实验,可以引入新的方法。
例如,利用光学技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的测量,如利用干涉仪或激光技术来研究液面形态变化。
另外,通过高速相机和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实时观察液滴的形状变化和运动轨迹,从而更加精确地测量表面张力。
其次,实验器材的创新也能够提高表面张力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表面张力实验器材包括测量仪器、固体材料和液体样品等。
传统的实验仪器如浸渍管、天平和显微镜等已经能够满足一般实验需求,但在创新表面张力实验中可以引入新型仪器,如纳米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
这些仪器不仅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精确的测量结果,还可以研究纳米尺度下的表面张力现象。
另外,选择合适的固体材料也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新型的固体材料,如表面处理过的玻璃或金属材料,能够降低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提高实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不同的液体样品也可以用于不同的表面张力实验,如水、油溶液和聚合物等。
因此,选择合适的液体样品也是创新表面张力实验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后,表面张力实验的创新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表面张力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和食品工业等。
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表面张力实验可以用来研究细胞膜的物理性质,如血红蛋白膜的张力、磷脂双分子层的稳定性等。
液体表面张力的测量技术与应用研究

液体表面张力的测量技术与应用研究引言:液体表面张力是描述液体表面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物理量。
它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表面活性剂研究、液滴形状控制、细胞与生物界面研究等。
本文将介绍液体表面张力的测量技术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第一部分:测量技术1. 平衡法平衡法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在液体表面形成一个曲面,使得曲面上的压强平衡于外界的压强。
通过测量容器内所需多少压力才能使曲面平衡,就可以计算出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
常用的平衡法有杜瓦尔法、戈巴涅夫法等。
2. 悬滴法悬滴法是一种用于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简便而直观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计算悬挂在一根细丝或毛细管上的液滴的形状和重力平衡条件,来确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
这个方法常用于测量清洁液体的表面张力,如水、酒精等。
3. 动态方法动态方法是一种通过观察液体膜或液滴在平台上的运动,来测量其表面张力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多种液体的表面张力,并且对于表面活性剂溶液等复杂液体也有较好的适应性。
常见的动态方法有Wilhelmy板法、旋转滴秤法等。
第二部分:应用研究1. 表面活性剂研究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在液体表面上形成吸附层的化学物质,其表面张力对于其应用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可以优化其配方,改善其乳化、起泡和润湿性能。
2. 液滴形状控制液滴的形状受到表面张力和重力的影响,因此通过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可以实现对液滴形状的控制。
在微流控技术、生物传感器设计等领域都有液滴形状控制的需求,因此液体表面张力的测量研究对于这些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3. 细胞与生物界面研究生物界面的特性对于生物体的功能和生理过程有着重要影响,而液体表面张力是描述生物界面特性的重要参数。
通过研究生物体中的液体表面张力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结论:液体表面张力的测量技术与应用研究在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液体表面张力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液体表面张力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表面张力是影响多相体系的相间传质和反应的关键因素之一, 是重要的液体物理性质。
本文着重介绍了几种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包括毛细管上升法、Wilhelmy盘法、悬滴法、滴体积法、最大气泡压力法), 包括这几种方法的测定原理、优缺点及改进方法, 特别指出了宽温度和压力范围的表面张力测定存在的问题, 实验方法的选择及表面张力测定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表面张力;毛细管上升法;差分;Wilhelmy盘法;悬滴法;滴体积;最大气泡压力法在液体的表面以下厚度约为分子半径作用的区间称为表面层。
表面层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具有较大的位能。
在表面层内分子的内能称为液体的表面能。
按照能量最小原理,液体分子有尽量挤入液体内部的趋势,以使液面缩小从而减小系统位能。
由于液面的收缩倾向造成的沿着液面切向的收缩张力称为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系数是表征液体性质的一个参数,在表面物理、表面化学、医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因素很多,主要有:(1)与液面的性质有关;(2)与液体的温度有关而与液面面积无关;(3)与液面上方相邻物质的性质有关;(4)与液体中杂质的含量有关它分为静态表面张力和动态表面张力。
通常液体的表面张力, 自其液体表面形成之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
在新的液体表面形成的瞬间, 经过约 1 s 以上时的表面张力, 称作静态表面张力;在 1 s 以下的表面张力称作动态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多相系统的重要界面性质, 对于泡沫分离、蒸馏、萃取、乳化、吸附、润湿等过程存在重要影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动态表面张力更有意义, 因为它反映出传质过程以及吸附、粘附、铺展等过程的有关信息, 这对于化工过程的设计与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现有的表面张力测定95%都是常压或沸点条件下进行的, 现在越来越需要考察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表面张力的测定。
本文着重指出各种条件下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特别是高温高压下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表面张力测定实验的改进

表面张力测定实验的改进作者:辛景凡孙佩箫熊宇玲祁慧敏李圆圆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04期摘要:對于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实验,我们通过调整冒泡速度对其进行实验探索。
实验测试了冒泡速度分别为3,5,7,9,11s/个时,乙醇与异丙醇两种溶液在浓度为10%,20%,30%,40%,50%时表面张力的大小。
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乙醇与异丙醇溶液,当冒泡速度为11s/个时,这两种溶液的表面张力值最接近理论值。
因此在测定表面张力的实验时冒泡速度控制在10s/个以上,所得数据更精确。
通过初步探索为表面张力实验的教学改进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表面张力;冒泡速度;最大泡压法中图分类号:O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04-0021-041 前言表面张力是液体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表面层分子和内部层分子环境不同造成的[1,2]。
液面之所以会缩小是因为外层分子拉着分子向内运动,并使表面层表现出独特的性质。
一个分子从内部被拉到外层上,需要对抗这种反作用力而做功。
在其他因素都不变的状态下,用表面增加dA与比例常数(?滓)相乘称为表面功,表示为表面功的值,等同于其他因素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压力等)每增加1面积时对整个体系做的功,换句话的意思是由能的增加值与增加每单位表面积时系统做的功。
外界对整个体系做的功变成了多余的自由能。
表面自由能用σ表示,单位是J/m2。
在表面上每单位长度上的力可以称为σ,这时σ叫作表面张力[3,4]。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纯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张力取决于分子间的化学键能,一般的金属键>离子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化学键。
(2)温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张力下降。
当达到临界温度Tc时,表面张力趋于零。
(3)压力的影响,当压力增加时,气相密度增加,表面分子受力不均匀的现象略有好转,另一因素,非液非固相的物质,压力如果增加是能够促进表面吸附的,如果气相的物质溶解程度增加,会使表面张力下降。
聚碳硅烷表面张力的测定及其对纤维异形度的影响机理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第26卷第4期JOURNAL OF NA 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 Y Vol.26No.42004文章编号:1001-2486(2004)04-0068-04聚碳硅烷表面张力的测定及其对纤维异形度的影响机理!薛金根,肖加余,王应德,蓝新艳(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摘要:采用改进的滴重法测定了先驱体聚碳硅烷(PCS)的表面张力,并探讨了表面张力对三叶形聚碳硅烷原丝异形度的影响机理。
通过对纤维截面形貌的扫描电镜分析,发现表面张力对三叶形PCS纤维异形截面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它和粘滞阻力相互竞争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三叶形PCS纤维异形度的大小。
研究表明,先驱体PCS的表面张力与温度基本上呈线性关系,温度越高,PCS的表面张力就越小。
关键词:聚碳硅烷;表面张力;纤维;异形度中图分类号:TO343文献标识码:AMeasurement of the Surface Tension of Polycarbosilane 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n the Profile Degree of PCS FiberXUE Jin-gen,XIAO Jia-yu,WAN Ying-de,LAN Xin-yan(College of Aerospace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National Univ.of 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410073,China)Abstract:By the improved suspending drop instrument,the surface tension of precursor polycarbosilane(PCS)is measured beside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surface tension on the profile-degree of trilobal section PCS fiber is discussed.Through research by SEM,we discovered that the surface tension influences greatly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profile-degree of trilobal section PCS fiber,the competitive action between it and the agglutination resistance decides the size of the profile-degree of trilobal section PCS fiber.We also discovered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urface tension of PCS and the temperature is basically linear.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the smaller the surface tension of PCS.Key words:polycarbosilane;surface tension;fiber;profile-degree先驱体聚碳硅烷(Polycarbosilane,PCS)是制备SiC纤维的主要原料,它是由硅-碳-氢等元素形成的高分子量、多支链的有机硅聚合物[1]。
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医药化工学院应用化学(化妆品方向)10(2)班阮怀金1015512260摘要:在没有外力的影响或影响不大时,液体总是趋向于成为球状,可见液体总是有自动收缩而减少表面积,从而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
表面张力是表面活性剂的一项重要性质,也是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重要特性之一。
根据表面张力的大小,可确定表面活性剂的别的表面活性,也可以了解表面活性剂在界(表)面吸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机理,因此表面张力的测定很有必要【1】。
表面张力无法直接通过热力学微分关系式从状态方程导出,精确可靠的表面张力实验数据只能通过精密测量得到。
关键词:表面张力;滴重法;毛细管上升法;最大气泡压力法;差分最大气泡压力法;Wilhelmy 盘法;环法;滴外形法;振荡射流法;旋滴法;悬滴法一、测定方法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分静态法和动态法。
静态法【2-3】有毛细管上升法、DuNouy吊环法、Wilhelmy盘法、旋滴法、悬滴法、滴体积法、最大气泡压力法;动态法【4-5】有旋滴法、震荡射流法和悬滴法等。
其中毛细管上升法和最大气泡压力法不能用来测液-液界面张力。
Wilhelmy 盘法,最大气泡压力法,振荡射流法可以用来测定动态表面张力。
静态法测定表面张力1、滴重法【6】1.1、基本原理滴重法也叫做滴体积法,这种反分法比较精确而且简便。
其基本原理是:自一毛细管滴头滴下液体时,液滴的大小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即表面张力越大,滴下的液滴也越大,二者存在关系式:W=2πRγf (1)γ=W/(2πRf} (2)式中,W为液滴的重量;R为毛细管的滴头半径,其值的大小由测量仪器决定;f为校正系数。
一般实验室中测定液滴体积更为方便,因此式(2)又可写为:γ=(Vρg/R)×(1/2πf) (3)式中,V为液滴体积;ρ为液体的密度;f为校正因子。
对于特定的测量仪器和被测液体,R和ρ是固定的,在测量过程中,只要测出数滴液体的体积, 就可计算出该液体的表面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原理: 在样品管中装入高密度的液体 , 再 加入少量低密度液体 , 密闭后, 将其置于旋滴仪中 使其以 角速度旋转。在离心力、 重力及表面张 力作用下, 低密度液体在高密度液体中形成圆柱 形液滴。设圆柱形长为 l, 半径为 r0, 两液体的密 度差为 。当圆柱形长度与直径的比率大于 4 时 , 表面张力 可 由 V onnegut方程求出 :
收稿日期 : 2008- 07- 27
( 2)
h1、 h 2 分 别为两毛细管 液面上升高度 , r1、 r2 分别为两毛细管半径。 1 . 2 最大气泡压力法 这也是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测定时将一根毛细管插入待测液体内部, 从管中 缓慢地通入惰性气体对其内的液体施以压力, 使 它能在管端形成气泡逸出。当所用的毛细管管径 较小时 , 可以假定所产生的气泡都是球面的一部
为表面张力, R 1 和 R 2 表示曲面半径,
图 2
0 . 1 mM 四氯乙烯溶液的动态表面 张力随面积的变化
F ig . 2 Dynam ic surface tension respon se to a change in area for aqueous PCE solu tions of 0. 1mM
2
=
[ 13- 17 ]
r0
3
4
( 5)
2 . 3 悬滴法 悬滴法实质上是滴外形法的一种。滴外形法 是根据液滴的外形来测定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方 法 , 既有悬滴 法又有 躺滴 法, 其原 理是根 据 L a place 关于毛细现象的方程: P = ( 1 /R 1 + 1 /R 2 ) 其中 P 为界面上的压力差。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 , 图像处理技术在许多 [ 18- 19] 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Pu 等 用轴称滴 形分析技术 , 通过复杂 的 N ew ton- Raphson 计算 与递增迭代法结合将其发展为轴称滴形轮廓法, 得到广泛的应用。图 1 是采用悬滴法获取数据的 试验装置示意图。 ( 6)
第 3期
奚新国 , 等 : 表面张力测定方法的现状与进展
- 3
3
表面张力, 10
mN /m 以下称为超低表面张力。
图 2 是采用 ADSA - P 悬 滴法测定 0 . 1 mM 四氯乙 烯溶液 ( T etrachloroeth y le ne , PCE ) 的 动态 表面张力随面积的变化 , 从图 2 可以看出 , 对于 PCE, 当表面积增大或者减小到初始表面积时, 表 面张力也恢复到原来的数值, 即具有一定的弹性。 从实际使用情况看, ADSA - P 可测定气 - 液界面 和液 - 液界面 , 测定的范围宽 , 可以测出达几十 -3 mN /m 至 10 mN /m 的张 力值。不但可 以测定 表面张力而且可以测定前进与后退接触角。悬滴 法用注射器成滴 , 采用显微光学系统 , 试液用量 较少。
1 . 3 DuN ouy 吊环法和 W ilhel m y 吊片法 吊环法的基本原理是 , 将浸在液面上的金属 环 ( 铂丝制成 ) 脱 离液面, 其所需的最大拉力 , 等 于吊环自身重量加上表面张力与被脱离液面周长 的乘积。 T i m berg 和 Sondhauss 首先使用此法, 但 DuNouy 第一次应用扭力天平来测定此最大拉力。 H arkins和 Jordan 引进了校正因子, 可以用来测定 纯液体表面张力 , 测定时必须注意其表面张力有 时间效应。此外 , 将吊环拉离液面时要特别小心, 以免液面发生扰动。 吊片法是 1863 年由 W ilh el m y 首先提出 的, 后来, Dognon 和 Abribat将其改进 , 测定当打毛的 铂片、 玻片或滤纸片的底边平行界面并刚好接触 ( 未脱离 ) 界面时的拉力。要满 足吊片恰好与液 面接触 , 既可采用脱离法, 测定吊板脱离液面所需 与表面张力相抗衡的最大拉力 , 也可将液面缓慢 地上升至刚好与天平悬挂已知重量的吊板接触, 然后测定其增量 , 再求得表面张力的值。 从测定 原理 看, DuNouy 吊环 法 和 W ilhe l my 吊片法都是通过测量力来测量表面张力, 对润湿 性要求较高。吊片法操作简单 , 不需 校正, 精度 高。缺点是样品用量大, 升温速度慢 , 不能用于多 种气氛的表面张力测定以 及高压表面张 力的测 定。对于非离子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可以采取 吊环法和吊片法 ; 对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 由于容易吸附于固体表面, 使表面变得疏水而不 易被水溶液润湿 , 实验误差较大 , 可以采用与接触 角无关的测定方法, 如滴体积法。 1 . 4 滴重法和滴体积法 滴重法是一种具有统计平均性质且较准确的 方法, 最早由 T ate 于 1864 年提出。基本原理是 将待测液体在恒温条件下通过管尖 , 缓慢地形成 液滴落入容器内 , 待收集至足够数量的液体时称
图 1 ADSA - P试验装置示意图 F ig. 1 Sch e mat ic of ADSA - P exp er i m en ta l setup 1- 振动隔离工作台 , 2 - 光源 , 3 - 漫散 射器 , 4- 马 达驱动注射器和气密装置 , 5- 液滴 所处环 境 , 6 - 高速照 相机 , 7- 单色监视器 , 8- 计算机系统
[ 5- 6]
作者简介 : 奚新国 ( 1970- ), 男 , 江苏大丰人 , 博士 , 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混凝土以及表面与界面科学。
2
盐城工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第 21 卷
分 , 但是气泡在生成及发展过程中, 气泡的曲率半 径将随惰性气体的压力变化而改变 , 当气泡的形 状恰为半球形时 , 气泡的曲率半径为最小 , 正好等 于毛细管半径。如果此时继续通入惰性气体, 气 泡便会猛然胀大 , 并且迅速地脱离管端逸出或突 然破裂。如果在毛细管上连一个 U 型压力计, U 型压力计所用的液体密度为 , 两液柱的高度差 为 , 那么气泡最大压力 l Pm ax 就能通过实验测 定。此时 P m ax = 2 = r g l ( 3)
表面张力是液体重要的物理性质参数, 是影 响各种化学反应和生物反应的关键因素之一, 也 是化学工程计算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物性参数。表 面张力无法直接通过热力学微分关系式从状态方 程导出 , 精确可靠的表面张力实验数据只能通过 精密测量得到。 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分静态法和动态法。静 态法
[ 1- 2]
式中 为表面张力 , 是液相与气相的密 度差, g 是重力加速度 , h 为液面上升高度, r 为毛 细管半径, 是固 - 液接触角。只要测得液柱上 升 ( 或下降 ) 高度和固 - 液接触角, 就可以确定液 体的表面张力。应用此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 要 求固 - 液面接触角 最好为零。当精确测量时, 需要对毛细管内液面上升高度 h 进行校正。当液 面位置很难测准时 , 可通过测量两根毛细管的高 度差计算表面张力, 其计算公式为: g ( h1 - h 2 ) = 2 ( 1 /r 1 - 1 /r 2 )
3 结论
( 1) 在实际测量表面张力时 , 可以根据要求 的实验精度、 温度压力和设备的实现难易程度来 选择。 当要求精度比较高时 , 可以采用毛细管上升 法、 最大气泡压力法、 W ilh el m y 吊片法, 否则可以 选择 DuNouy 吊环 法、 悬滴 法或旋滴法。当温度 和压力比较高的时候 , 可以采用毛细管上升法、 滴 体积法、 旋滴法、 悬滴法、 最大气泡压力法和震荡 射流法进行测定。
主要有毛细管上升法、 最大气泡压力法、
[ 3- 4]
DuNouy 吊环法、 W ilh el m y 吊片法、 滴重法和滴体 积法等 ; 动态法 法等。 有旋滴法、 震荡射流法和悬滴
1 静态法测定表面张力
1 . 1 毛细管上升法 一般认为, 表面张力的测定以毛细管上升法 最准确。这是由于它不仅有比较完整的理论, 而 且实验条件可以严密地控制。 当液体完全湿润管壁时 , 液 - 气界面与固体 表面的夹角 ( 接触角 ) 为零, 则接界处的液体表面 与管壁平行而且相切, 整个液面呈凹态形状。如 果毛细管的横截面为圆形 , 则半径越小, 弯月面越 近似于半球形。若液体完全不湿润毛细管, 此时 的液体呈凸液面而发生毛细下降 , 通常情况下液
[ 7- 8]
2 动态法测定表面张力
[ 9- 12]
2 . 1 振荡射流法 毛细管上升法、 最大气泡压力法、 DuN ouy 吊 环法、 W ilh elm y 吊片法、 滴重法和滴体积法等是测 定平衡时的表面张力 , 即静态张力。但是 , 对于时 间极短的溶液表面张力的变化, 则需用动态法测 量。一般地 , 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稍以改动 可用于测量动表面张力; 但对于时间很短的动表 面张力 , 可以采用振荡射流法, 该法测定的时间范 围可低达 1 m s左右。 液流在椭圆形管口喷出时 , 射流可作周期性 振动, 形成一连串的波形。波形的产生是由于液 体表面张力有使液流由椭圆形变为圆形的倾向和 射流惯性力的相互作用。通过射流动表面张力公 式 , 自射流波长和射流速度可测得表面张力与表 面老化时间的对应关系。 2 . 2 旋滴法 旋滴法主要用于测定超低表面张力。 一般将 - 1 - 3 表面张力值在 10 mN /m ~ 10 mN /m 时称为低
量 , 根据总滴数算出每滴液滴的平均重量 ( m g ), 就可按泰特 ( T ate) 定律求出表面张力 : mg = 2 R ( 4) 公式 4 说明表面张力所能拉住液体的最大重 量等于管尖周长和液体表面张力的乘积。式中 R 是液滴顶部半径 , 如果待测的液体不能润湿润管 尖材料 , 只取内径 r, 反之取外径。 事实上 , 液滴落下前所形成的细长液柱在力 学上是不稳定的 , 即液滴上半部分半径缩小, 下半 部分半径扩大, 最后形成液滴落下时 , 只有下半部 分的液体真正落入容器内, 而上半部分的液滴仍 与管尖相连 , 并成为下一个液滴的一部分。这是 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下的近管口液体受到其液滴重 力作用 , 过早地拉伸而断裂所致。因此, 所得液滴 的实际重量要比计算值小得多。哈金斯和布朗, 对上述偏差作了修正。 滴体积法是在滴重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滴重法虽 然比较 精确 , 但 操 作很 不方 便。为 此 Gaddum 改用微形注射器直接测量滴体积。滴重 法和滴体积法的测量设备简单 , 准确度较高, 测量 手段直接 , 样品用量少, 易于恒温, 能够用于一般 液体或溶液的表面张力的测定, 即使液体对滴头 不能完全润湿、 有一定的接触角 ( 不大于 90 ) 时 也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