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合集下载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吊环浸没在水中, 电压表显示负值
反方向旋转螺母, 电压表读数增加 继续旋转读数增 加到一个最大值
阶段1
继续旋转, 读数开始减小
阶段2
此时,观察电压表 读数,记下U1、U2
减小到某一个 值,液膜破裂
阶段3
22
1. 阶段1的受力分析
吊环下沿浸没在水中时,有
吊环下沿拉离水面,开始拉起液膜时,有
这里,f 为表面张力
次数 U1/mV U2/ mV Δ(U 1U2)/ mV α/(×103N/m)
1
2
3 4 5
内径D1/mm
外 经 D2/ mm
20
(3)结果表示
α αi 5
i 1
2 α α i i 1 n
5
=
U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 n 1 )

α= Eα=
21
五、实验现象的受力分析
对整个的实验过程,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电压表读数达到最大值,此时有
23
2. 阶段2的受力分析
达到最大值后,继续反方向转动调节螺母,可以发
现,电压表读数开始减小,这主要是因为附着在液膜上
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所以拉力减小。
24
3. 阶段3的受力分析
在液膜拉破前瞬间有:
F1 = mg + f1 + f2 = mg + f
在液膜拉破后瞬间有:
8
二、实验仪器
1. 实验装置
1.底座及调节螺丝 4.金属片状圆环 6.数字电压表
2.升降调节螺母 3.培养皿 5.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及金属外壳
9
2. 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的结构及原理
(1)传感器

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

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

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一、引言表面张力是物体表面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一种体现,是液体表面分子所受到的内聚力的结果。

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有多种,本文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二、测定方法1. 悬滴法悬滴法是最常见的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之一。

首先,将待测液体滴在一根细管或毛细管的顶端,使其形成一个悬滴。

然后,通过调整悬滴的大小和重力平衡,可以测量得到悬滴的直径和长度。

根据悬滴的形状和重力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2. 静水压法静水压法是一种间接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

首先,将待测液体注入一个垂直装置的细管中,使其形成一定高度的柱状液体。

然后,通过测量液柱的高度和液体的密度,可以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3. 振荡法振荡法是一种利用振荡频率来间接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

在实验中,将一根细线或细棒放在液体表面上,然后施加一个小的外力使其振动。

通过测量振动的频率和细线或细棒的质量,可以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4. 粘度法粘度法是一种利用液体的粘度来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

在实验中,将待测液体注入一个粘度计中,通过测量液体在粘度计中的流动速度和粘度计的尺寸,可以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5. 破裂法破裂法是一种直接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

在实验中,将待测液体注入一个特殊的装置中,通过增加液体的体积,最终使液体破裂。

根据液体的破裂高度和装置的几何参数,可以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三、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环境应保持清洁,避免灰尘和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实验装置应精确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液体的溅出和烫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4. 不同的测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液体,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四、应用领域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材料科学中,测定表面张力可以帮助研究材料的润湿性和涂覆性能;在生物医学领域,测定表面张力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的表面特性;在化学工程中,测定表面张力可以用于优化某些化学反应的条件等。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的重要特性,它类似于固体内部的拉伸应力,这种应力存在于极薄的表面层内,是液体表面层内分子力作用的结果。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有从液面挤入液内的趋势,从而使液体有尽量缩小其表面的趋势,整个液面如同一张拉紧了的弹性薄膜,我们把这种沿着液体表面,使液面收缩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作用于液面单位长度上的表面张力,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有:拉脱法、毛细管法、最大气泡压力法等。

本实验采用拉脱法测定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目的:1、了解液体表面性质。

2、熟悉用拉脱法测定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

3、熟悉用焦利弹簧秤测量微小力的方法。

实验仪器:焦利弹簧秤,被测液体,游标卡尺,矩形金属框,烧杯,砝码及托盘等实验原理:1、面张力的由来假设液体表面附近分子的密度和内部一样,它们的间距大体上在势能曲线的最低点,即相互处在平衡的位置上。

由图(1)可以看出,分子间的距离从平衡位置拉开时,分子间的吸引力先加大后减小,在这儿只涉及到吸引力加大的一段,如图(2)所示,设想内部某个分子A欲向表面迁徙,它必须排开分子1、2,并克服两侧分子3、4和后面分子5对它的吸引力。

用势能的概念来说明,就是它处在图(3)左边的势阱中,需要有大小为d E 的激活能才能越过势垒,跑到表面去。

然而表面某个分子B 要想挤向内部,它只需排开分子''21、和克服两侧分子''43、的吸引力即可,后面没有分子拉它。

所以它所处的势阱(图(3)中右边的那个)较浅,只要较小的激活能'dE 就可越过势垒,潜入液体内部。

这样一来,由于表面分子向内扩散比内部分子向表面扩散来得容易,表面分子会变得稀疏了,其后果是它们之间的距离从平衡位置稍为拉开了一些,于是相互之间产生的吸引力加大了,这就是图(3)右边所示的情况。

此时分子B 需克服分子''43、对它的吸引力比刚才大,从而它的势阱也变深了,直到'dE 变得和d E 一样时,内外扩散达到平衡。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层内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液体表面自然收缩,犹如紧张的弹性薄膜。

由于液面收缩而产生的沿着切线方向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设想在液面上作长为L 的线段,线段两侧液面便有张力f 相互作用,其方向与L 垂直,大小与线段长度L 成正比。

即有:f =L (1)比例系数称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其单位为Nm -1。

将一表面洁净的长为L、宽为d 的矩形金属片(或金属丝)竖直浸入水中,然后慢慢提起一张水膜,当金属片将要脱离液面,即拉起的水膜刚好要破裂时,则有F = mg +f (2)式中F为把金属片拉出液面时所用的力;mg 为金属片和带起的水膜的总重量;f 为表面张力。

此时,f 与接触面的周围边界2(L + d ),代入(2)式中可得本实验用金属圆环代替金属片,则有αα式中d 1、d 2 分别为圆环的内外直径。

实验表明,与液体种类、纯度、温度和液面上方的气体成分有关,液体温度越高,值越小,液体含杂质越多,值越小,只要上述条件保持一定,则是一个常数,所以测量时要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所用液体的种类及纯度。

实验仪器焦利秤,砝码,烧杯,温度计,镊子,蒸馏水,游标卡尺等。

焦利秤的主要结构如图所示:1 弹簧,2 配重圆柱体,3 小指针,4 游标尺,5 砝码托盘,6 载物平台,7 调节平台高度的小螺钉,8 调节平台高度的微调旋钮,9水平调节螺丝,10 调节游标高度的微调旋钮,11 调节游标高度的小螺钉,12 小镜子, 13 主尺。

ααααα仪器的实物图调平底盘,将仪器依次挂好;调底盘高度和游标高度,使指针位于游标中心“0”刻度测表面张力实验内容1.安装好仪器,挂好弹簧,调节底板的三个水平调节螺丝,使焦利秤立柱竖直。

在主尺顶部挂入吊钩再安装弹簧和配重圆柱体,使小指针被夹在两个配重圆柱中间,配重圆柱体下端通过吊钩钩住砝码托盘。

调整小游标的高度使小游标左侧的基准线大致对准指针,锁紧固定小游标的锁紧螺钉,然后调节微调螺丝使指针与镜子框边的刻线重合,当镜子边框上刻线、指针和指针的像重合时(即称为“三线对齐”),读出游标0线对应刻度的数值L0。

实验中如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

实验中如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

实验中如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所产生的一种特性。

在实验中,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液体的性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方法,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实验中如何准确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

一、杯垫法(Drop Weight Method)杯垫法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一个平坦的表面,如一张白纸。

2. 将测量液体倒入一个小杯子中,待液体静置一段时间使其达到平衡状态。

3. 将一张玻璃片轻轻地浸入液体中,确保玻璃片在液体表面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液体膜。

4. 缓慢地将玻璃片抬出液体,同时观察液体膜上的拖尾。

5. 使用天平测量并记录玻璃片上残余液体的重量。

6. 利用天平测量玻璃片完全浸湿液体的重量。

7. 计算液体的表面张力,公式为:表面张力 = 残余液体的重量 ÷玻璃片完全浸湿液体的重量。

杯垫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并且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设备,因此在实验室和教学中广泛应用。

二、浮力法(Wilhelmy Method)浮力法是一种基于液体表面张力的浸润力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一根细且绝缘的平行丝,并将其固定在一个支架上。

2. 用放射状液体弧度刷将测量液体均匀地涂在细丝的表面上。

3. 将细丝缓慢地浸入液体中,同时观察液体升高或降低细丝的长度变化。

4. 用显微镜测量并记录液体升高或降低细丝的长度。

5. 根据液体的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参数,计算液体的表面张力。

浮力法能够较精确地测量表面张力,但需要较复杂的实验设备和测量方法,适合于专业实验室研究和深入研究液体性质的实验。

三、静滴法(Stalagmometer Method)静滴法是一种简便的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一个带有细孔的滴液器,并放于支架上。

2. 倒入一定量的测量液体,待液体静置一段时间使其达到平衡状态。

3. 观察并记录液体从滴液器细孔中滴出的滴数与时间。

我的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我的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标尺零点 水膜破裂 读数 S0 196.08 196.04 196.06 196.04 196.08 时读数 Si 198.10 198.12 198.18 198.14 198.14
Si -S0
2.02 2.08 2.12 2.10 2.06
S S
i
2
/(5 1) 0.47mm
B 0.02mm
S 2A 2B
=0.47mm
金属环外、内直径的测量(本实验直接给学生结果) 平均值(mm) d1 d2 33.04 34.94
0.0443 0.001 N/m
相对不确定度为 2.3%
注意事项
1.每次读数前必须保证三线对齐。 2.避免水膜提前破裂。
实验原理:
1、表面张力与表面张力系数:液体表面层分子有从液面挤入液 内的趋势,从而使液体有尽量缩小其表面的趋势,我们把沿着液 体表面使液面收缩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作用于液面单位长度上的 表面张力,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即:α=f/L α表面张力系数,单位 N·m-1。
2、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将一表面洁净的金属圆环竖直浸入水中, 然后慢慢提起一张水膜。 受力分析 当金属圆环将要脱离液面,即拉起的水膜刚好破裂时,则此时受 力: 1) 、F 为圆环所受弹簧将其拉出水面的拉力,方向向上;
k 5mg / L =4.55N/mm AL
L L
i
2
/(5 1) 0.51 mm
B 0.02mm L 2A 2B
=0.51mm
- 5g L 2
L

K

பைடு நூலகம்


2
次数 1 2 3 4 5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原理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原理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原理一、引言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是指液体表面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度。

它是液体的一个重要性质,对于很多科学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如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

因此,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1.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概述液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使得液体分子在表面处受到一个向内的合力,从而使得表面分子排列更加密集。

这种现象被称为“表面张力”。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是测量一定温度下单位长度内所需施加的外界作用力以克服该液体自身分子间吸引作用所需的能量。

通常用γ表示。

2. 测定方法(1)测量降低表面张力法(垂直法)将一根平滑而细长的金属棒或玻璃棒插入被测液中,并将其缓慢地升起。

当棒从液中抬出时,在棒与液交界处会形成一个凹陷区域,这个凹陷区域的大小与液体表面张力有关。

(2)测量降低表面张力法(水平法)将一根平滑而细长的金属棒或玻璃棒插入被测液中,并将其缓慢地升起。

当棒从液中抬出时,在棒与液交界处会形成一个环状凹陷区域,这个凹陷区域的大小与液体表面张力有关。

(3)测量上升管法在一根细长的玻璃管中充满被测液体,然后将玻璃管垂直放置于水池中。

当外部施加一个向上的拉力时,由于液面弯曲,导致管内压强变化。

通过测量这个压强变化,可以计算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清洗实验器材:用去离子水和无灰纸擦拭干净实验器材。

(2)准备试样:选取需要测定表面张力系数的液体,并将其倒入干燥且干净的容器中。

2. 测定降低表面张力法(垂直法)(1)将一根细长的金属棒或玻璃棒插入被测液中。

(2)将棒缓慢地升起,观察并记录液体在棒与液交界处形成的凹陷区域大小。

(3)重复上述步骤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 测定降低表面张力法(水平法)(1)将一根细长的金属棒或玻璃棒插入被测液中。

(2)将棒缓慢地升起,观察并记录液体在棒与液交界处形成的环状凹陷区域大小。

(3)重复上述步骤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实验九-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九-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九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是表征液体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有多种方法,拉脱法是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的特点是,用秤量仪器直接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测量方法直观,概念清楚.用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对测量力的仪器要求较高,由于用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的张力约在1×10-3~1×10-2 N之间,因此需要有一种量程范围较小,灵敏度高,且稳定性好的测量力的仪器.近年来,新发展的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张力测定仪正好能满足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需要,它比传统的焦利秤、扭秤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且可数字信号显示,利于计算机实时测量,为了能对各类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的不同有深刻的理解,在对水进行测量以后,再对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进行测量,这样可以明显观察到表面张力系数随液体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从而对这个概念加深理解。

实验目的1.用拉脱法测量室温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2.学习力敏传感器的定标方法实验仪器DH607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仪,吊环,砝码盘,砝码,镊子,玻璃器皿实验原理测量一个已知周长的金属片从待测液体表面脱离时需要的力,求得该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方法称为拉脱法.若金属片为环状吊片时,考虑一级近似,可以认为脱离力为表面张力系数乘上脱离表面的周长,即(1)式中,为脱离力,D1,D2分别为圆环的外径和内径,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测量金属片从待测液体表面脱离时需要的力,对金属环进行受力分析,液膜拉断之前金属环的受力表达式为:式中:F为向上的拉力, mg为金属环的重力,为液体的表面张力,为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液膜拉断瞬间,,。

液膜拉断后有, 则(2)F可由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测出,是此实验的关键。

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由弹性梁和贴在梁上的传感器芯片组成,其中芯片由四个硅扩散电阻集成一个非平衡电桥,当外界压力作用于金属梁时,在压力作用下,电桥失去平衡,此时将有电压信号输出,所加外力与输出电压大小成正此,即U= K F (3)式中,F为外力的大小,K为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U为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化實驗
第一組
實驗名稱:液體表面張力的測定指導教授:吳瑞泰教授
班級:四化材三甲
學生:林育江
學號:1100101111
實驗目的:
測定不同的液體的表面張力,並觀察溫度及溶液濃度變化對水表面張力的影響。

相關原理:
表面張力之現象是極為常見的,如葉片上的水珠成球狀、水銀瀉地與下雨的雨滴等。

分子因為互相吸引而成液體,而液體四周皆為等受力,合力為零。

然而,液體表面的分子受到的引力並不均勻,導致統一呈現往液體內部進行的合力。

這意味著,當分子從內部移動到表面時需要作功,而單位液面所高出來的表面位能,我們稱之為表面張力。

實驗步驟:
(一)校正表面張力計
0.張力計的鋼絲扭力隨時間而改變所以要校正。

1.將表面張力計從盒子小心搬出
2.將水平儀裝設完成
3.取出鉑銥環掛於細桿鉤上,並歸零
4.鬆開固定鈕
5.調整小鈕拉緊鋼線鬆緊,調整大鈕可扭動鋼絲帶動細桿上

6.旋緊固定鈕
7.微調指針,細桿立即為向上翹即校正完畢
8.指針歸零,實驗開始。

(二)開始測定
1.測定95%乙醇水溶液,將溶液倒進培養皿,使鉑銥還輕觸
液面
2.靜置,逆時方向轉至液膜破裂,紀錄指針讀數
3.做第二次,歸零,重複步驟2,紀錄讀數求平均
4.移走培養皿,取下鉑銥環,以丙酮清洗風乾
5.將鉑銥環掛回鉤上
6.測定其他樣品,重複步驟
7.利用95%調出乙醇10%20%30%40%50%,測定之並記錄。

8.測量其他液體
(三)利用砝碼測作檢量線,獲得鋼絲扭力與角度的關係圖
1.將樣品平台降低,轉至一旁,移去培養皿,指針歸零
2.撕一小張紙片,大小約比環大,秤取其質量並記錄
3.將紙片放在鉑銥環上
4.將100mg的砝碼放置在紙片上,而後測量其角度
5.逐次加入100mg砝碼,直到刻度大於前面所測試樣之最大

6.繪圖
(四)計算表面張力
1.直接法
2.間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