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特性表

合集下载

徐州市第四系新地层的特点及成因

徐州市第四系新地层的特点及成因

内的新近沉积物, 土质松软, 结构强度低。因多属于文 化期以来的黄泛物 , 包含有文化遗迹, 生物残骸及淤砂 , 埋藏着古河道及构筑物等不良的地质现象 , 它覆盖在老 地层之上 , 处于地表面 , 一般厚度在 1m左右 , 0 由于其 成因类型和工程性质不同, 可分为 4 个工程地质特征区
21 年第 8 01 期
西部探矿工程

顶管施工时, 发现是沿地下石板路进行的, 上下路面走 向一致 。 () 3庙下庙——17 年市公安局办公楼施工挖槽 , 96
出现地下城黄庙屋面完整的琉璃脊瓦, 与府城图平面一 致, 测算两地面高度约为 7 5 . m。还有 15 年修建市立 92 第一医院门诊楼时 , 在地槽 内看到重修火神庙的石碑
水在不断的淤积泛滥 , 河床冲填 , 特别是黄河泛滥 , 近两 千年就有 10 多次 , 50 徐州城被淹没多次 , 历史记载徐州 城经常在水患中。如在宋熙宁 1 年 (0 7 7 , O 17 年) 月 苏

西部探 矿 工程
21 年第 8期 01
轼到徐州任知府还不满 lO , O d 黄河就在 山东澶州决 口, 洪水 向东直灌梁山泊, 又夺泅水河道 , 冲到彭城之下 , 滔 滔洪水威胁着徐州城, 人慌马乱。当时苏轼率领全城军 民抗洪修堤 , 战 7 多个 日夜, 奋 O 战胜了水患。并于城角 修筑黄楼, 黄是土的意思 , 以示水来土屯, 人能胜天 。后 人为怀念苏轼功绩, 把当年的抗洪堤定为苏堤。特别是 在宋末 19 年黄河正式南侵经汴水泅水夺淮河人海后 4 1 进行 了大量的泥砂冲填 , 破坏了徐州的好光景。徐州人 民终年进行防洪抢险 , 挖壕筑 堤。又加上金朝、 朝混 元 战中原, 对徐州城你争我夺 , 黄河也成了兵家武器 , 经常 用破 堤泄 洪来 防守 或进 攻 。徐州 城 是 在洪 水 频 繁 淹 没 和重建中挣扎 , 有时竟形成孤 岛, 如县志中记载 ,明初 “ (30 洪武年初复旧城 , 17 年) 周长八里奇, 高三丈三 , 城 四面阻水 , 壕深两丈许 , 独南门可通马车” 。这说 明城被 水包 围着, 以后又屡淹不鲜 , 其严重情况 , 就用徐州府志 上 的记 载来 说 明吧 。 明朝天启 4 12 年) 月夜决奎山堤 , 年(64 6 向西北倒 灌徐州城。城中洪水一丈三尺 , 自云龙山西北大安桥人 石狗湖 , 官舍 民芦尽没 , 人溺 死无数 。黄河“ 担水六斗 泥” 每立方米水 的平均含砂量是 3k , , 7 g 最大含砂量达 6 1g 因此洪水 漫灌 以后, 5k , 古城便被淤泥 的泥砂沉 没 了。府城到顺治 1 8年 (6 1 修复完毕 。才过了 7 16 重)

泥浆配合比的应用

泥浆配合比的应用
1. Na-CMC(钠羧甲基纤维素)泥浆
这是一种最普通的提粘型泥浆,Na-CMC 起进一步提粘和降失水作用。配方为:优质造浆粘土 150~200g 水 1000ml,纯碱 5~10g,Na-CMC6g 左右。泥浆比重 1.07~1.1 粘度 25~35s 失水 量小于 12ml/30min,pH 值约 9.5。
20
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 2006年第 11期
胶体率较高的泥浆进行泥浆置换 (成孔 ) 。施工过 程中 10、11号楼采用人工造浆 , 12、13 号楼采用置 换泥浆 。
3 施工要点 3. 1 制浆要点
(1)采用膨润土人工造浆 。现场膨润土与水按 1∶ (8 ~10)的比例进行均匀搅拌 ,配制成胶体溶 液 ,将此溶液倒入循环系统 ,并加水至粘度在 28 ~ 30 s即可 。
针对这种情况 ,现场采取的措施为 : ( 1)用膨润 土人工造浆 ; ( 2)收集其它区域钻孔灌注桩产生的
收稿日期 : 2006 - 06 - 26; 改回日期 : 2006 - 09 - 04 作者简介 :陈福华 (1963 - ) ,男 (汉族 ) ,福建仙游人 ,福建省第三地质工程公司副总经理 、工程师 ,地质专业 ,从事地基基础施工工作 ,上海市 联明路华星别墅 7号 ( 201101) , ( 021) 64194003, jili88@ vip. sina1com。
1 地层特征 根据上海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提供的岩土工
程勘察报告 ,该区主要地质特征见表 1。
土层 层号
土层名称
① 杂填土
②1 褐黄色粉质粘土 ②2 灰黄色粘质粉土 ②3 - 1 砂质粉土夹粉质粘土 ②3 - 2 灰色砂质粉土 ⑤2 - 1 砂质粉土夹粉质粘土 ⑤2 - 2 灰色砂质粉土

黄土特性

黄土特性

黄土特性黄土或黄土状土是一种多孔隙、弱胶结的第四纪沉积物。

我国黄土分布广范,6.6%的国土面积被黄土覆盖,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其中以西北地区的黄土地层最厚,最完整。

黄土具有颜色淡黄至褐黄、大孔隙、结构疏松、具直立节理(破坏时能保持直壁)、常含有盐类(主要为碳酸盐与硫酸盐)、成分均匀无层理和遇水具有湿陷性等显著特点。

3.1.1典型物理化学性质黄土的颗粒粒径大部分为0.25~以下,主要以粉粒(0.05~0.005~)为主,含量多大于50%,一般土颗粒粒径大小在0.002一200~之间。

黄土的粘粒部分(<0.005~)基本上由粘土矿物组成,如蒙脱石、高岭石、绿高岭石和水云母。

根据粘土矿物的含量百分比,可将黄土分为蒙脱石黄土、蒙脱石一高岭石黄土和蒙脱石一水云母黄土。

粘土矿物成分和比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黄土的湿陷性,因为各种粘土矿物的亲水性不同。

如高岭石和水云母等能促使黄土湿陷的发生与发展,而蒙脱石、绿高岭石和水云母等具有特殊的膨胀性,可以阻止湿陷过程的发展。

黄土粉细砂粒部分(0.1一0.05~),其矿物同水不起作用,不影响湿陷过程。

在粗粒造岩矿物中,石英、长石和碳酸盐含量较大,对湿陷性无重大影响,而细散粘粒对湿陷过程起重大积极作用,因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会使黄土膨胀、收缩或湿陷,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如压缩、强度等。

粉粒在黄土颗粒组成中占绝对优势,而粒径为0.05~0.01~粗粉粒含量最大,一般在50%~60%范围,其浸水活动性也最强。

因此有人认为粉粒含量>70%者为重粉质黄土,50%一70%者为中粉质黄土,<50%者为轻粉质黄土。

随着浸水,其团粒破坏特征亦不同,所表现的湿陷性亦不同。

主要成分:黄土中轻矿物含量占矿物总含量的90%一%%,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组成;黄土中的重矿物含量较少,含量在4%~10%之间;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由粘土矿物(伊犁石)的多少来决定。

而一般土中的粘土与粗矿物成分所占的比例并无规律,或大或小。

地层特性表

地层特性表
软塑
中等
含云母、有机质,夹薄层粉性土;该层仅在场地西北角古河道沉积区分布。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Q2
3

粉质粘土
0.70
~2.51
8.50
-22.63
~-23.20
-24.32
河口

湖泽
暗绿

草黄
湿
~稍湿
可塑

硬塑
中等
含云母、氧化铁等,底部夹薄层粉性土。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0.55

很湿
松散
以粘性土为主,含贝壳、植物根茎、石子等,局部夹少量黑色有机质,土质不均匀。

粘质粘土
0.50
~1.64
2.40
2.11
~1.50
0.64
滨海

河口
褐黄

灰黄
很湿
可塑

软塑
中等
~
高等
含氧化铁、铁猛质结核,局部夹粘土。无摇震反应,上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Q2
4
③1
淤泥质粉质粘土
中等

低等
含云母,颗粒成以长石、石英主为,土质致密。

粉质粘土
1.40
~1.70
1.90
-54.09
~-54.62
-55.03
滨海

浅海

很湿
可塑
中等
含云母、有机质,夹薄层粉性土。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粉细砂
未钻穿
未钻穿
滨海

河口

风化岩地层描述

风化岩地层描述

花岗岩全风化花岗岩(否⑶):灰白、灰黄色•矿物结构己破坏,花岗结构较清晰,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

长石、云母等易风化矿物已完全风化成土■岩芯呈坚硕上状。

该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V级。

该岩石遇水易软化崩解。

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Y:⑶):灰黄、褐黄色,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花岗结构清晰,原岩矿物已强烈风化■部分长石、云母已粘土化,残留少量长石硬核,矿物颗粒间联结力已基本丧失■网状裂隙极发育■岩芯呈砂砾状■手捏可散碎。

该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该岩层浸水扰动易软化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Y『⑶):灰白、褐黄色9花岗结构清晰,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

原岩矿物强烈风化,矿物颗粒间具有一定得结构联结力,网状裂隙发育, 岩芯呈碎块状、碎块夹砂砾状■手折或轻击可碎。

该岩石为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中风化花岗岩:灰口.灰黄色,中粒〜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 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

裂隙较不发育,沿裂隙面长石已风化变色,见铁猛质浸染。

岩芯呈短柱状,少ft氏柱状、块状.锤击声较脆。

该岩石为较硬岩.岩体较完整〜较破碎,岩体质量等级为1【广W级。

其岩石质量指标RQD为5 0~7&平均为65.其等级属“较差得”。

微风化花岗岩:灰白.灰黄色,中粒八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 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

裂隙不发育。

岩芯呈氏柱状,少《短柱状,锤击声脆。

该岩石为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岩体质量等级为H级。

其岩石质量指标RQD为7 8-9 0,平均为85•其等级属“较好得J风化岩夹层、特性综合描述(选择一种方式即可)1、场地基岩主要为花岗岩,属于硅酸盐类火成岩,不存在岩溶现象,勘察时孤石或硕夹层揭露帖况见下表2-1,此外在全〜强风化花岗岩岩体内钻探未发空洞、临空面,以及相对软(硬)夹层。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及几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简介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及几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简介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及几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简介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康景文成都 610081一、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点1.1地层结构据区域地质资料,成都地区属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带之川西褶皱带中的成都坳陷,西距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褶皱带约60公里,东距走向相同的龙泉山褶皱带约20公里,成都坳陷呈北东35°方向展布,受喜山期运动的内力地质作用,龙门山和龙泉山构造带相对上升,而拗陷盆地相对下降,在岷江水系长期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下,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不整合于白垩系的层之上,形成了成都冲积平原。

受东西两侧构造带的影响,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形成了浦江—新津和新都—磨盘山这一区域性的北东向基底断裂和其它次生断裂,长期以来,经区域地质调查配合物探、钻探和卫星遥感图片的解释也证实了这些断裂的存在。

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内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中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中下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K2g),场地的地层特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1)杂填土:黑色、杂色,稍湿,松散,以填碎砖块、石灰渣、陶瓷片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为主,Z30#、Z31# 还填有条石和混凝土块,整个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60~9.10m。

(2)素填土:褐黄色,稍湿,松散,以填粘性土、粉土、砂、卵石为主,层厚1.10~6.00m。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3)粉土:褐黄色,湿,稍密~中密,含少量氧化铁和铁锰质氧化物,层厚0.30~1.30m。

(4)中砂: 褐黄色,稍湿~湿,松散,含少量粘性土和云母片,主要分布于卵石层的顶板,局部地段相变为粉细砂,层厚0.30~3.50m。

(5-1)中砂:褐灰色,湿~饱和,稍密, 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片,主要以透镜状或尖灭状分布于卵石层(Q4al+pl)中间,层厚0.40~4.80m。

攀枝花地区昔格达地层岩土工程特性

攀枝花地区昔格达地层岩土工程特性
均 同
2 . 36
68 .
注: 实验数据 由攀钢集 团矿 业公 司设计 研 究院岩 土测试 中心 测试 , 以后数 据
由于昔格 达组沉 积物 中缺乏 生物化 石 , 地层 出露不 全 , 而且 2 2 矿 物及化 学组成 . 缺乏可靠的定 年手段 , 昔格 达组 的研究还 较为肤 浅 , 尚存 在许 多 昔格达组粘土岩的矿 物成分 以伊 利石为 主 , 高岭石 、 泥石 绿 问题 , 昔格达组地层在沉 积环境 、 物质来 源及成 岩作用 等方 面 次之 , 此外 , 还含有石英及铁 的氧化物 , 少量蒙脱 石等。昔格达 及 具有特殊性 , 同地区昔格达组既有共性 , 不 又具有差异性 。 组粉砂岩主要矿物是 石英 、 长石 、 方解 石 , 次含 有绿 帘石 、 闪 其 角
第3 7卷 第 3期 20 11年 1月
文章 编 号 :0 96 2 (0 )3 0 6 —2 10 —8 5 2 1 0 —0 10 1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o . . 137 NO 3
J n 2 1 a. 01
・61 ・
为 昔 格达 层 , 据 岩性 具 有 纹 泥 特 征 ,9 6年 中 国 区 域 地 层 会 议 并 15
后改为“ 混旦组 ” 。将其时代 归属 于第 四纪中 、 后期。16 曾忻 9 5年 耕称 为昔格达组 。同时 , 四川地质局 区测队将其 时代定为早 更新 世。17 9 7年第 四纪冰川 队和西南地 震烈度 队根 据气候地 层学 对 地层 的划分 , 同意将昔格达组归入早更新世 。17 9 8年 四川省 区域 地层表编 写 组据 地 层 之 间 的关 系将 其 划 为上 新 统。李 有 恒 等

关于西藏阿里高原的地质概况以及水文地质特性分析

关于西藏阿里高原的地质概况以及水文地质特性分析
土东北部
2425
灰岩、砂岩
甜水海至阿克赛依湖南部
岔路口、加温达坂至空喀断 > 4000 砂岩、灰岩、硅质岩
层两侧
2527- 砂岩、灰岩、硅质岩、
铁隆滩、尼斯楚、日土以南
4992
页岩
页岩、砂岩、砾岩、
3500
天文点、河尾滩、八一达坂
玄武岩
灰岩、泥岩、砂岩、 白垩纪 1252
玄武岩
乔尔天山至铁隆滩南
泥岩、砂岩、砾岩、 乔尔天山北东、阿克萨依湖
为著名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系,是这一山系在西北方向的延伸。 此山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二叠纪统加温达坂组和空喀山口组。此结 构在构造上呈现不完整的向斜,其北翼已经被断层运动所破坏,实 际上是向西北和东北方向的单斜式倾斜。产状为 320° -25°∠ 45° 65°,次级同层小褶皱发育。
2. 喜马拉雅褶皱系 该山系的主要地理位置在印度河南部,有着极广大的范围,大 体走势为弧形,并向南部方向突出。从前震旦开始,直到新生界,整 个地层的完整性基本没有收到破坏。此处从古生界开始一直属于海底 地形,属海相,有一系列的从北至南的逆向掩推覆体,第三纪冰川期 时此地产生皱着并形成山脉,这也是我国境内独特的巨型新生代皱褶 系。 3. 帕米尔——喜马拉雅马字型构造系 位于喜马拉雅的弧形皱褶带以北,具体地理位置为东经 90°以 西,基础结构基本都沿着纬度线延伸。从象泉河到雅鲁藏布断裂带再 到东巧最后到丁青断裂带。西段构造主要呈现向西北方向收聚的趋势。
水能经济
关于西藏阿里高原的地质概况以及水文地质特性分析
尕玛吉 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西藏阿里高原是我国西藏自治区的地级行政区,位于中国西南,西藏西部,青藏高原的西南部。阿里地区的地质 概况应从地层、侵入岩和构造三个方面谈起,而其水文地质特征主要为冻土环境,根据纬度和海拔的不同,水文特征有所区别。 阿里地区的地下水主要类型为碎屑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缝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以及冻结层水五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褐
饱和
很密
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圆砾含量10~15%,含黏性土及少量卵石,卵石最大粒径约60mm。
④-4-5
圆砾
未钻穿
未钻穿
新扇相冲
褐黄

黄褐
饱和
密实
亚圆形,磨圆度较好,母岩以火成岩为主,一般粒径2~20mm,大于2mm颗粒占总质量50~65%左右,含黏性土及少量卵石,卵石最大粒径约80mm。
Q1al+pl
4
④-3
中粗砂
未钻穿
未钻穿
新扇相冲
褐黄

黄褐
饱和
密实
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圆砾含量10~20%,含黏性土及少量卵石,卵石最大粒径约80mm。
④-3-1
粉质粘土
未钻穿
未钻穿
新扇相冲
黄褐
硬可塑
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含云母、氧化铁和氧化锰结核,该层分布不连续。
④-3-4
砾砂
未钻穿
未钻穿
新扇相冲
褐黄

黄褐
饱和
密实
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圆砾含量15~25%,含黏性土,偶见卵石,卵石最大粒径约80mm。
④-3-5
圆砾
未钻穿
未钻穿
新扇相冲
褐黄

黄褐
饱和
密实
亚圆形,磨圆度较好,母岩以火成岩为主,一般粒径2~20mm,大于2mm颗粒占总质量50~65%左右,含黏性土及少量卵石,卵石最大粒径约100mm。
③-2-1
粉质黏土
高河漫

古河道相冲
黄褐
软可塑
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含云母、氧化铁和氧化锰结核,该层分布不连续。
③-3
中粗砂
0


高河漫

古河道相冲
褐黄

黄褐
稍湿

湿
稍密
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圆砾含量约5~20%,含黏性土及少量卵石,卵石最大粒径约60mm。
③-4
砾砂


高河漫
④-4
砾砂
未钻穿
未钻穿
新扇相冲
褐黄

黄褐
饱和
很密
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圆砾含量15~25%,含黏性土,偶见卵石,卵石最大粒径约60mm。
④-4-1
粉质黏土
未钻穿
未钻穿
新扇相冲
黄褐
硬可塑
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含云母、氧化铁和氧化锰结核。
④-4-3
中粗砂
未钻穿
未钻穿
新扇相冲
褐黄

古河道相冲
褐黄

黄褐
湿

饱和
中密
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圆砾含量25~45%,含黏性土及少量卵石,卵石最大粒径约100mm。
③-4-1
粉质黏土

高河漫

古河道相冲
黄褐
局部灰褐
硬可塑
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含云母、氧化铁和氧化锰结核,该层分布不连续。3
③-4-3
中粗砂


高河漫

古河道相冲
褐黄

黄褐
湿

饱和
密实
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圆砾含量5~20%,含黏性土及少量卵石,卵石最大粒径约90mm。
③-4-5
圆砾


高河漫

古河道相冲
褐黄

黄褐
湿

饱和
密实
亚圆形,磨圆度较好,母岩以火成岩为主,一般粒径2~20mm,大于2mm颗粒占总质量50~70%左右,含黏性土及少量卵石,卵石最大粒径约90mm。
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
工程编号:2006-G-177
层位
岩土名称
γ
(kN/m3)
С
(kPa)
Ф
(度)
承载力特征值
f?(kPa)
水平基床系数
K0(MPa/m)
垂直基床系数
K0(MPa/m)
静止侧压力系数K0

杂填土
0
6
--
--
--
--
①-1
粉质黏土
素填土
10
5
--
--
--
--
③-2
粉细砂
0
24
130
16
18
③-2-1
粉质粘土
20
14
100
22
24
③-3
中粗砂
0
26
160
25
22
③-4
砾砂
0
30
280
34
36
③-4-1
粉质黏土
22
15
140
24
26
③-4-3
中粗砂
0
30
280
30
32
③-4-5
圆砾
0
35
350
55
60
④-3
中粗砂
0
30
280
32
35
④-3-1
粉质黏土
24
15
160
22
24
④-3-4
砾砂
地层特性表
工程编号:2006-G-177
地质时代
土层层号
土层名称
层厚
层底标高
成因类型
颜色
湿度
状态
密实度
土层描述
Qml
4

杂填土


人工
杂色
稍湿
松散
主要由碎石、砖块、沙土及黏性土组成。
①-1
粘质粘土
素填土
人工
褐黄
稍湿
可塑
松散
~
稍密
Q2al
4
③-2
粉细砂


高河漫

古河道相冲
褐黄

黄褐
湿
稍密
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黏性土。
0
33
340
36
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