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

合集下载

地层年代表(新)

地层年代表(新)
2 钱塘江阶(期)O 3
438
艾家山阶(期)O 1 3 达瑞威尔阶(期)O 2 大湾阶(期)O 2 道保湾阶(期)O 1 新厂阶(期)O 1 凤山阶(期)∈3 3
2 长山阶(期)∈3
中 生 界 (代) Mz
侏罗系 (纪)J
2
1
2
205
1
显 生 宇 (宙) PH
三 叠 系 (纪) T
亚智梁阶(期)T 1 3 待 建
中志留统(世)S2
安康阶(期)S 2 紫阳阶 南塔梁亚 阶(亚期) 马蹄湾亚 阶(亚期)
2 1
1
下(早)志留统 (世)S1
(期)S 1
3
大中坝阶(期)S 1
龙马溪阶(期)S 1 上(晚)奥陶统 (世)O3 中奥陶统(世)O2 下(早)奥陶统 (世)O1 顶(末)寒武统 (世)∈ 4 寒 武 系 (纪) ∈
下(早)泥盆统 (世)D1
待建
410
1 灯影峡阶(期)Z 2 1 2 3
500
250
上(晚)寒武统 (世)∈ 3
4 3
510 521 543 630 680
上(晚)二叠统 (世)P3 二 叠 系 (纪) P 古 生 界 (代) Pz
中寒武统(世)∈ 2 下(早)寒武统 (世)∈ 1 257 新 元 古 界 (代) Pt3 震旦系 (纪)Z 元 古 宇 (宙) PT 上(晚)震旦统 (世)Z2 下(早)震旦统 (世)Z1 上(晚)南华统 (世)Nh2 下(早)南华统 (世)Nh1 上(晚)青白口统 (世)Qb2 下(早)青白口统 (世)Qb1 上(晚)蓟县统 (世)Jx2 下(早)蓟县统 (世)Jx1 上(晚)长城统 (世)Ch2 下(早)长城统 (世)Ch1
3

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层委员会关于发布《中国地层表》的通知

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层委员会关于发布《中国地层表》的通知

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层委员会关于发布《中国地层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日期】2012.08.28•【文号】中地调函[2012]295号•【施行日期】2012.08.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层委员会关于发布《中国地层表》的通知(中地调函〔2012〕295号)局属各单位、各省(区、市)地调院、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相关地质院校及有关地质单位:《中国地层表》是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实施下,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力学所、水文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同济大学等单位协作下,历时五年取得的重要地质调查科研成果之一。

《中国地层表》在2001年发布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的基础上,充分反映了十几年来我国地层学研究成果,同时参考了国际地层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不仅按中国地质构造特点,分别以中国北方、南方和青藏三大区列出其地层发育系统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特征,而且根据现有资料,充分反映主要地层系统不同相变特征以及磁性地层、化学地层、事件地层和海平面变化特征。

《中国地层表》通过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多次重大修改,经全国地层委员会审定,现予以发布。

地层表作为研究地球历史的时间标尺、地质填图的基本指南、地质调查评价的基本工具,请有关单位参照执行。

《中国地层表(全表)》请查询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http://www.cgs. )或全国地层委员会网站(http:///dcw)。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

联系人:中国地质调查局刘凤山************************全国地层委员会马秀兰*************************.cn附件:1.《中国地层表简表(试用稿)》(略)2.《中国地层表(试用稿)》(略)2012年8月28日。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
表Ⅰ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海相区)
宇界 系 (宙) (代) (纪)
统 (世)
阶 (期)
年龄 (Ma)
第四 全新统(世)Qh
系(纪)
0.01
新Q
更新统(世)Qp
2.60
生 新近 上新统(世)N2
界 系(纪)ຫໍສະໝຸດ 5.3(代) N中新统(世)N1
23.3 Cz 古近 渐新统(世)E3
32 系(纪) 始新统(世)E2
[马兰阶(期) Qp3
周口店阶(期)
[离石阶(期)]Qp2
泥河湾阶(期) [午城阶(期)]Qp1 麻则沟阶(期)N22
2.60
高庄阶(期)N21 5.3 保德阶(期)N14
通古尔阶(期)N13
山旺阶(期)N12
谢家阶(期)N11 塔本布鲁克阶(期)E32
23.3
乌兰布拉格阶(期)E31 32 蔡家冲阶(期)E24
上(晚)寒武统(世) Є3
中寒武统(世) Є2
达瑞威尔阶(期)O22 大湾阶(期)O21
道保湾阶(期) O12 新厂阶(期) O11 490 凤山阶(期) Є33 长山阶(期) Є32 崮山阶(期) Є31 500 张夏阶(期) Є23 徐庄阶(期) Є22 毛庄阶(期) Є21 513 龙王庙阶(期) Є14
(亚期) 来宾亚阶
P31
(亚期)
冷坞阶(期) P24 257
茅口阶(期) P23
祥播阶(期) P22

栖霞阶(期) P21
277
下(早)二叠统(世) 隆林阶(期) P12
(代)
P1
紫松阶(期) P11
逍遥阶(期) C24 295
Pz 石 上(晚)石炭统(世) 达拉阶(期) C23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和《国际地层表》简介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和《国际地层表》简介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和《国际地层表》简介张增奇;刘书才;张成基;于学峰【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03(019)003【摘要】<中国地层指南>修订版中所附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在1999年12月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断代工作组工作会议(即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预备会)期间由各断代工作组分别提出,经全国地层委员会汇编完成,2000年5月经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讨论通过,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于2001年正式出版发行.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当时最新版本的<国际地层表>,也被收入2001年修订版的<中国地层指南>.2002年修订的最新版本<国际地层表>反映了当前国际上年代地层单位研究的最新进展.【总页数】9页(P34-42)【作者】张增奇;刘书才;张成基;于学峰【作者单位】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P535.1;P535.2【相关文献】1.层序地层研究产生的地层学新观点、新概念和新方法——兼论建立新一代年代地层表 [J], 梅仕龙;史晓颖2.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据全国地层委员会,2002) [J],3.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Ⅱ)(据全国地层委员会,2002) [J],4.迎接寒武系全球年代地层的新划分——2004年版“国际地层表”述评 [J], 彭善池5.第三纪年代地层研究和中国第三纪年代地层表 [J], 张一勇;李建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地质年代表

中国地质年代表
石峡沟组
下(早)泥盆统(世)D1
410-386
志留系(纪)
S
顶志留统(世)S4
438-410
志留纪花岗岩
(Sγδ)
上(晚)志留统(世)S3h
旱峡组
中(中)志留统(世)S1-2z
照花井组
下(早)志留统(世)S1
显生宇
(宙)
PH
古生界(代)
奥陶系(纪)
O
上(晚)奥陶统(世)O3b
490-438
背锅山组
真核藻类和三叶虫时代
始新统(世)E2s
56.5-32
寺口子组
古新统(世)E1
65-56.5
中生界(代)
Mz
白垩系(纪)
K
上(晚)白垩统(世)K2
96-65
裸子植物和恐龙时代
下(早)白垩统(世)K1
K1L
K1n
137-96
六盘山群
乃家河组
K1m
马东山组
K1l
李洼峡组
K1h
和尚铺组
K1s
三桥组
K1B
K1j
保安群
泾川组
K1lhd
青白口系(纪)
Qb
上(晚)青白口统(世)Qnw
900-800
王全口组
下(早)青白口统(世)Qnh
1000-900
黄旗口组
宇(宙)
PT
中元古界(代)
Pt2
蓟县系(纪)
Jx
蓟县统
Pt2H
Pt2x
1200-1000
海原群
西华山组
南华山组
Pt2y
1400-1200
Pt2n
园河组
长城系(纪)
Ch
上(晚)长城统(世)Ch2

地质年代表59637

地质年代表59637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 续表(Ⅰ)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Ⅱ)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Ⅱ)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表1-3 国际地层表(选自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版本)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与序列。

”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就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与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就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

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就是一致的。

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

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界的一部分,就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一般就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

统——系的一部分,就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三级单位,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有阶、时带,地方性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层。

地质年代单位有宙、代、纪、世。

宙——寒武纪570之前的都就是隐生宙(宇),之后的则就是显生宙(宇)。

代——地质时代的最大单位,在代的时间内形成界的地层。

详细解读中国地质年代

详细解读中国地质年代

中国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晚更新世 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始新世E2 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喜玛拉雅构造阶段)------------------------------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燕山构造阶段)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印支构造阶段)------------------------------古生代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 单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海西)华力西构造阶段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加里动构造阶段-----------------------------元古代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 晋宁运动青白口纪 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吕梁运动滹沱纪Hl 2300 五台运动五台纪Wt 2500 阜平运动-----------------------------太古代新太古代Ar3 2800 (阜平运动结束,五台运动开始)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 Ar2 3200 (迁西运动结束,阜平运动开始)古太古代 Ar1 3600 (迁西运动开始)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 Ar0 45ooAr 4600地球形成----------------------------------------------------------------------------------------------------------------------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地质年代表列。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一,概念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始新世E2 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C 362 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五台纪Wt 2500-----------------------------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Ar2 3200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 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简介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地层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地层学的相关概念(地层学、地层、地层单位、地层术语、层型、带及面等)、地层划分的类别(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年代地层划分、磁性地层极性划分及层序地层划分等方法)、岩石地层单位相关知识及生物地层单位相关知识;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海相地层及陆相地层的分阶情况(包括命名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层型剖面位置,生物化石标志,层型剖面岩性特征,同期岩石地层单位,与国际地层表中的同期地层阶位对比,底界年龄);第三部分主要是附表,包括最新版的中国海相和陆相区域年代地层表及国际地层表。

第一部分地层概述前言近20年来,我国的地层工作在《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1981)(以下简称《指南》)所倡导的地层分类、术语、划分原则及地层单位的建立与修订程序的指导下,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一般概念1.1 地层学(Stratigraphy)地层学是研究构成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固有的特征和属性,并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进而建立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时间顺序的一门基础地质学科。

地层学的研究范围实际上涉及到岩层中所有能识别的特征和属性(包括形状、分布、岩性特征、化石内容、地质年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等),及其形成环境或形成方式和演化历史。

构成地壳的各类层状或似层状的岩石——沉积岩(包括固结的或未固结的沉积物)、火山岩及变质岩都属于地层学的研究范畴。

1.2 地层(Stratum, Strata)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

能以明显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1.3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根据构成地壳的岩层、岩石体的不同方面的特征或属性,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

地层所具有的特征是多样的,属性也不尽相同,每种特征或属性原则上都可以据以作为地层分类的依据。

因此,地层划分的类别也是多样的。

如,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等。

1.4 地层区划(Stratigraphic regionalization)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地层发育特征和状况颇不相同,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加以对比研究,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之处,阐明其原因,并划分出不同的地层区域,这即是地层区划。

这种划分不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地层工划主要依据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来划分。

而决定和影响这些特征的,主要是地壳的活动性、古地理与古气候条件、古生物群的变化等综合因素,其中构造环境起着控制作用。

现行的地层区划,是综合各个层系共同特点的综合地层区划。

地层区划可分为两级。

一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一级构造单元(或构造域);在同一地层区内,“系”级以上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区系上应可对比,“统”级地层单位可基本对比。

二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分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二级构造单元(地块、褶皱带);在同一地层分区内,要求“统”级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组合上完全可以对比,“组”级单位基本可以对比。

根据实际需要,有时可进一步划分三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小区), 主要反映中生物以后的陆相盆地及岩浆、火山活动带;在同一地层小区内,要求“组”级乃至“段”级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组合上可以对比。

1.5 地层单位(Stratigraphic unit)根据岩石所具有的任一特征或属性划分出,并能被识别的一个独立的特定岩石体或岩石体组合。

以一种特征或属性为基础所建立的地层单位无需与以另一种特征或属性为基础所建立的地层单位相吻合。

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所合作的术语,应以彼此易于区分为最本质的要求。

因此,对于地层单位来说,具有一个明确定义至关重要。

由于地层划分是多重的,所以地层单位也是多种的。

1.6 地层术语(Stratigraphic terminology)指各地层类别中使用的单位术语(unit terms),例如,“组”、“生物带”、“阶”。

术语分两种,一种是正式术语,另一种是非正式术语。

A.正式地层单位术语,指按照地层划分原则给予恰当定义和命名的地层单位的术语。

例如,龙马溪组中的“组”,石炭系中的“系”。

B.非正式地层单位术语,指仅作为普通名词使用,而不属于已明确定义的地层单位的术语。

如砂质组、笔石带等。

非正式地层单位术语不必给予地层专名。

非正式地层单位术语可以用于煤层、气层、油层、含水层、含矿层、采石层,以及以地球物理的电测曲线或地层反射波剖面为基础的单位,如第13槽煤层、G 层铝土矿。

在对地表或地下地层研究过程中难免会临时性使用非正式术语,但当成果正式出版时不应再采用这些非正式术语,如V.Richthofen(1882, p.603)所指的“广元煤系”(Kohlenfurend Formation von Kwangyuan)是非正式术语,Grabau(1923-1924, p.406; 1928, p.135)引用为“Richthofen的‘广元煤系’”(Kwangyuan Coal Series of V. Richthofen)是欠妥的。

1.7 层型(典型剖面)(Stratotype)指一个已命名的成层单位或地层界线的原始或后来被指定作为对比标准的地层剖面或界线。

在特定的岩层序列内,层型代表一个特定的间隔,或一个特定的地点,它构成了定义和识别该地层单位或所确定的地层界线的标准。

这个特定的间隔就是地层单位的单位层型(Unit-stratotype);特定的点就是界线层型(Boundary-stratotype)。

层型有如下五种:正层型 (Holostratotype) 原作者在提出地层单位或界线时所指定的原始层型。

副层型 (Parastratotype) 原作者在使用原定义解释正层型时所用的补充层型。

选层型 (Lectostratotype) 命名地层单位时没有指定层型,原作者或他人后来选择指定的层型。

新层型 (Neostratotype) 因正层型被毁坏或无法接近而重新指定的一个层型。

次层型 (Hypostratotype) 为扩展正副层型的概念或界线,在正、选、新层型所在地之外所建立的作参考用的层型。

次层型也称参考剖面。

此外,由一个以上分开在不同剖面上的地层间隔联合组成的单位层型称为复合层型(Composite-stratotype)。

构成复合层型的任一间隔称作组人层型(Component-stratotype) 。

岩石地层单位一般使用单位层型,年代地层单位一般使用界线层型,生物地层单位,除组合带外,一般不指定层型。

1.8 地层对比(Stratigrapinic correl ation)指论证不同地区地层单位间的特征或属性一致,和(或)地层位置相当。

地层单位或地层界线从层型向外延伸是通过对比实现的。

由于所依据的特征或属性不同,对比也是多种的。

论证单位的岩石特征一致和岩石地层位置相当是岩石地层对比;论证单位的化石内容一致和生物地层位置相当是生物地层对比;只有论证单位的时间相同和年代地层位置相当才是年代地层对比。

1.9 带 (Zone)带是许多不同类别地层划分时所采用的一个较小地层单位,根据特征或属性不同,可以有多种带。

用于岩石地层的有岩石带 (Lithozone);用于生物地层的有生物带 (Biozone);用于磁性地层的有极性带 (Polarityzone);用于年代地层的是时间带(Chronozone)。

此外,在其他地质分支学科中还可以有矿物带、变质带,等等。

在正式使用带这个术语时,带 (zone)的英文第一个字母须大写,以便区别于非正式使用的带。

化石分类单位加带术语构成的名称,只能理解是一个物生地层单位而不同一个年代地层单位。

1.10 面(Horizon)指地层序列中某个特殊位置的界面(简称面)。

在实际应用中,“面”这个术语常用于表示一个特殊的薄层。

根据所强调的特征或属性不同,可以有多种地层面,如岩石面、生物面、年代面、极性倒转面。

地层面不但包括两个地层单位间的界线,而且也包括这个地层单位内在对比上特别有用的特定标志。

地层划分的类别2.1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岩石本身客观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特征和据此引申出不同的属性,依据任何一种特征或属性都可以对岩石进行分类和划分。

由于岩石的特征和属性在地层分布的时空范围内并非一致,根据一种特征或属性所划分的地层单位往往不会与根据另一种特征或属性所划分的地层单位相吻合。

因此,仅用一种类型地层单位不可能表示岩石所有不同的特征,需要根据岩石不同特征和属性分别建立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

鉴于这些不同类型的单位都是基于岩石这个客观实体而建立的,它们之间又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它们具有相同的地层学目标,即促进我们对地壳岩石体及其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2.2 岩石地层划分(Litho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根据岩石体岩性或岩相特征及其地层关系所进行的地层划分,目的在于将其划分为能反映岩性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单位。

不同级别的岩石地层单位的术语用群、组、段、层或野外简单的岩石术语(如砂岩、石灰岩、片麻岩、杂砾岩等)来表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用岩群、岩组等来表示。

2.3 生物地层划分(Biostratigraphic subdivsion)依据岩石中所含的化石进行的地层划分,即将这些含化石的部分划分为能反映具有相同或相似化石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单位。

生物地层单位的术语泛称生物带,包括延限带、间隔带、谱系带、组合带、富集带,等等。

2.4 年代地层划分(Chrono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根据岩石体形成的地质年代所进行的地层划分,并根据不同规模岩石体所跨越的时间间隔将其划分为不同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的术语包括宇、界、系、统、阶和亚阶。

每个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一个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间间隔),其术语为宙、代、纪、世、期和亚期。

2.5 磁性地层极性划分(Magnetostratigraphic polarity subdivision)根据岩石体剩余磁性方向的变化(倒转、长期变化)所进行的地层单位的划分。

磁性地层极性单位的术语用极性带。

2.6层序地层划分(Sequence 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层序地层划分是以各种客观存在的、较易用近代地质-地球物理方法追踪而识别的特理界面(不整合面、地层结构转换面等)为标志所进行的地层划分。

不同级别层序地层单位的术语分别称巨层序、超层序、沉积层序(三级层序)、体系域和副层序等。

岩石地层单位3.1 岩石地层单位的性质岩石地层单位是以其能在野外观察到的岩石的岩性特征为基础,并能以这种特征下定义的层状或似层状的岩石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