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会战—中国抗日战争最伟大的胜利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带给中国国际平等待遇的胜利2015-05-22 10:42:00 来源: 环球网分享到:∙∙∙∙∙∙∙有4人参与1939年9月10日 (农历七月廿七),第一次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中国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
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
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
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一场典型的胜仗,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
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战前形势日本改变侵华战略1938年10月,日军广州、侵占武汉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人力、物力消耗巨大,财政经济陷入困境;日本国内反战厌战情绪开始滋长,统治阶级内部因“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和对外政策的分歧而争吵不休;更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使其称霸世界的战略受到极大影响,处处呈现被动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者被迫调整其侵华方针。
在政治上,放弃过去“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立场,转而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
在军事上,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重点巩固已有占领区。
在经济上,加紧经济掠夺,力图“以战养战”。
在改变了侵华方针后,其军事战略也做了相应调整。
第一,放弃速战速决战略,准备长期作战。
第二,明确规定军事行动要服务于政略和谋略工作。
第三,为减少消耗而限制战争规模和强度。
在作战范围上,“如无重大必要不企图扩大占领地区”,“力戒扩大缺乏准备的战线”;在兵力上“为准备今后国际形势的转变,要在各方面减少驻屯兵力及兵力的消耗”;在作战形式上“进行小接触”,只是在“敌人集中兵力来攻击时,及时予以反击,消耗其战斗力”。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
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
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
“长沙保卫战”。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
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
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国民政府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薛岳率领的第
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
前2次长沙会战,双
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
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
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
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
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国
民党军队一场典型的胜仗,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
斗,终将日军击退。
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
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
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
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
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
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
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名称长沙会战(共4次)主要指挥官薛岳、冈村宁次
时间1939.9-1944.8 地点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
参战方中国军队、日本军队参战方兵力中国100万人以上,日军66万人
结果中国胜利伤亡情况中国伤亡13万人,日本伤亡10万人(前3次)。
三大保卫战是哪三战

三大保卫战是哪三战引言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三大保卫战。
这三场战斗具有重大的历史影响和意义,它们分别是抗日战争中的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三场保卫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一、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重要战斗,也是中国迎战日本侵略的第一次战斗。
该战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期间,地点位于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
背景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随后侵略中国东北,并逐步向南方扩张。
上海被视为日本进攻中国的“第一道堡垒”,因此成为了抗日战争的首个战场。
过程淞沪会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日军的进攻阶段,日本侵入上海并迅速占领了外滩地区。
随后,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采取了城市游击战的战术,利用狭窄的巷道和战壕进行战斗。
第二阶段是双方进行相持战,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数周,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第三阶段是中国军队发动了反攻,最终成功将日军逐出上海。
影响淞沪会战表明中国人民已经意识到了日本的侵略威胁,并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保卫自己的国家。
中国的抗战斗争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淞沪会战的胜利为中国军队的进一步抵抗提供了动力和信心。
二、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的另一场重要战斗,该战斗发生在1938年10月中旬至12月底,地点位于中国湖北省的武汉市。
背景日本在迅速占领了华北和华中地区后,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抗日根据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武汉。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和交通中心,控制武汉意味着控制中国。
因此,武汉会战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关键一战。
过程武汉会战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中国军队进行了积极的外围防御,试图拖延日军的进攻。
第二阶段是日军实施了大规模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日军迅速占领了武汉的前沿阵地。
第三阶段是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反击,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并收复部分失地。
第四阶段是中国军队发动了总攻,最终成功将日军逐出武汉。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衡阳保卫战图片
任安羌之战
历史背景:1942年3月,中国10万远 征军入缅作战。4月17日,中国远征军前 往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的英军。经过激 烈战斗,中国军队收复仁安羌,解救了7 000余被围被俘英军及500余名美 国传教士、新闻记者。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 征军入缅作战第一次主动进攻日军取得的重 大胜利,英军脱险被称为是“亚洲的敦刻尔 克奇迹”。图为1944年9月,中国远征军攻 打滇西腾冲。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十大战役
长沙会战 中条山战役 衡阳保卫战 常德会战 仁安羌之战 百团大战 淞沪会战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
历史背景: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
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 烧了两天两夜。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 的四次长沙会战。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 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 (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 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 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 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 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十大战役中参战双方死亡的人数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长沙会战
日军 中国
衡阳保卫战
仁安羌之战
衡山保卫战
历史背景: 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而 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 军民的抗战士气。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 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 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 相东条英机倒台。经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 陷落。日军死伤超过7万人,其中4.8万人被击毙; 中国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简介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简介抗日战争十大战役分别是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湘西会战,太原会战。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是中国战争史上的里程碑,它代表着中国人民驱赶日本侵略者的历程,同时也象征着中国人民不畏牺牲,捍卫领土完整的决心。
上高会战又被成为锦江会战,它是抗日战争十大战役之一。
上高会战有“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之称,所以这场战役闻名中外。
上高会战爆发在1941年3月15日,日方由圆部和一郎带领,他指挥两个师团、一个混合旅团从南昌等地出发,前往上高地区进行攻击。
圆部和一郎想通过上高会战消灭国民党军第九战区第十九集团的主力。
此次上高会战中,中国军队消灭了日方指挥官岩永等人,共歼灭敌人一万六千多人,并且击落日军一台战斗机,并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
蒋介石得知上高会战大捷后,以军委会的名义授予了上高会战主力军队74军一面“飞虎旗”。
上高会战的胜利狠狠打击了日军的气势,并且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击日军的信心。
除此之外,历时2个多月的太原会战也是抗日战争十大战争之一。
太原会战身为抗日战争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它以显著的战绩歼灭了三万多名日军,沉重地打击了日军在华北战场的力量。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了捍卫领土完整,将日军从中国领土上驱逐出去,双方达成以合作的方式共同抗击敌人。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实力还不够完善,所以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主要由国民党军队负责。
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中,国民党军队狠狠打击了日军嚣张的气势,逐步瓦解了日军侵略中国的阴谋。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展开了多次会战,其中武汉会战的顺利结束,沉重打击了日军势力,进而稳定了中方的战局。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中方军队先后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长达十多次的会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占领中国领土的美梦。
通过相关记载得知,中国国民党军队的兵力最多曾达到500万人。
在国民政府的领导下,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1117次大型战役,共计歼灭日军228万人。
三大战役(大决战三大战役完整版)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改变抗日战争进程的三大战役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
14年来,中国军民为顽强抵抗侵略者付出了巨大代价。
中国儿女用鲜血谱写爱国赞歌,东方的睡狮开始苏醒,中华民族开始伟大复兴。
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千余场,其中三场直接影响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进程,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上海与松湖之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步步紧逼,随着华北大面积沦陷,日寇死在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
1937年8月13日,国民政府向盘踞在上海的日本侵略者发动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
这场战斗中,约有100万中日军队投入战斗,战斗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日军八个师两个旅投入20多万人,中国军队最精锐的中央教导团87个师88个师148个师62个旅投入80多万人。
松湖战役中的中国士兵最终我军伤亡近30万,日军伤亡4万。
虽然战斗失败,但达到了由北向南、由东向西改变日军入侵方向的战略目标。
正是因为这场战争,日本侵华计划破灭,日军被拖入了长期战争的泥潭。
二、武汉会战。
日军占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后,并没有击溃中国军民的战斗精神。
然后进攻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武汉,企图彻底摧毁蒋介石对抗战的领导。
1938年6月至10月底,中国军队100多万人,在豫皖苏鄂各大前线与近30万鬼子作战。
这期间打了几百场仗,历时四个半月。
这是抗日战争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意义重大的一次战斗。
参加武汉会战的中国官兵我军虽然在这次战役中损失惨重,但还是取得了宛家岭等局部战役的胜利,对日军的嚣张气焰进行了有力的打击。
武汉会战克制了大量日军精锐部队参战,使得日军消耗很大。
武汉会战后,日军在抗战初期从未取得过一路胜利,表现出疲惫的迹象。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僵持阶段。
接下来的七年,中国战场战线基本上是在武汉战役的基础上。
第三,长沙之战。
日军以惨重代价占领武汉后,试图再次拿下国民政府首都重庆,进攻长沙是必须的。
但日军入侵广州、武汉后,由于战线长,兵力不足;人力物力消耗巨大,金融经济陷入困境;所以要进行战略调整。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与决策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与决策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七年抗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重要战役与决策,为抵御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几个重要战役与决策。
一、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重要战役。
1937年11月,在日本侵略者不断推进的威胁下,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展开了淞沪地区的顽强战斗。
这场战役虽然最终以中国军队撤退告终,但是中国军民表现出的英勇抵抗精神和坚定意志给全国人民树立了典范。
二、华北战役华北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之一。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华北战役,企图彻底占领华北地区。
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阻击战,最终迫使日本侵略者停止了进攻。
华北战役的胜利让中国军民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也为之后的全面抗战奠定了基础。
三、三次长沙会战三次长沙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1941年6月至7月,日本侵略者对长沙展开了三次进攻,企图夺取此战略要地。
然而,中国军民在中共中央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最终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保卫了长沙,也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士气,提振了全国人民抗战信心。
四、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1940年8月至10月,中共中央根据全力发动人民抗日战争的需要,决定在敌后游击区展开全面的抗战行动。
中国农民和游击队员参与其中,发动了大规模的袭击和战斗。
百团大战不仅对日军、伪军造成重大损失,也为中国军民壮大抗战力量,推动了全国抗战的进程。
五、长江防线长江防线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项重要决策。
为了阻止日本侵略者南下进一步占领中国领土,中国军民将长江作为抵抗的天然屏障,筑起了坚实的防线。
长江防线的建立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军队的进攻,为全国的抗战形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六、八年抗战八年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决策。
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国人民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及胜利经验

抗日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及胜利经验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牺牲,最终战胜了侵略者,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其中,三大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成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从战役的背景、战斗过程以及胜利经验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月,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会战的背景是日军企图占领上海,控制长江口,进一步侵占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军民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奋起抵抗,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会战初期,中国军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日军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优势的战术,而中国军队则在装备和训练上明显处于劣势。
然而,中国军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他们通过巧妙的地形利用和灵活的战术,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进攻,并形成了坚固的据点。
在长时间的战斗中,中国军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最终迫使日军撤退。
淞沪会战的胜利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军队充分发挥了地理优势,通过巧妙的布防和地下工事的建设,有效地限制了日军的进攻。
其次,中国军队注重战术灵活性,采取了分散防御和集中反击的策略,有效地瓦解了日军的进攻力量。
此外,中国军队还注重民兵的组织和动员,发挥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
二、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发生在1938年10月至12月期间。
这场战役的背景是日军企图攻占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武汉,以进一步控制中国的中部地区。
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领导下,组成了武汉保卫战的统一指挥体系,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对抗。
武汉会战的战斗过程十分激烈和复杂。
日军通过空中轰炸和陆地进攻,试图迅速攻克武汉。
然而,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展现出了顽强的抗战意志。
中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和积极的防御策略,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挥的三次长沙会战,可谓三战三捷,尤其是第一次和第三次,最为辉煌,共消灭凶悍日寇10余万人,创造了八年抗战史上最高纪录;而且无论从战略还是从战术上说,都是真正的胜利,都是真正打败了敌人,保卫了国土,使敌人多年不敢侵犯。
薛岳作为八年抗战第一名将、第一功臣,理应受到第一的纪念、第一的歌颂、第一的推崇,可是我们做的怎么样呢?在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该怎么办呢?本文选自2015年7月17日共识网,作者马双有。
薛岳在抗战期间以指挥长沙会战饮誉中外,被日军称为“中国战神”、“长沙之虎”1939年9、10月间,在中日两军长沙大会战中,薛岳率领第九战区全体将士,经过23天的浴血奋战,打败了企图进犯长沙的冈村宁次部队,消灭敌寇4万多人,保住了长沙。
是谓第一次长沙大捷。
骄横的日军不甘心失败。
1941年7月,日本大本营批准了阿南惟几中将的代号为“加号作战”的进犯长沙的作战计划,第二次长沙会战拉开了序幕。
这次日军的统帅由冈村宁次换成了阿南惟几。
他率领10万大军,8月下旬在岳阳以南秘密集结。
他吸取上次冈村宁次三路进攻、兵力分散的教训,这次将主力全部集中在湘北战场狭窄的正面上,进行纵深突破,迅速挺进。
这次日军的战略战术十分奏效,可谓势如破竹,连连得手。
中国军队虽然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由于薛岳指挥命令的密码被日军破译,日军掌握了国军的作战计划,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上国军的战斗力稍逊一筹,在几场战斗中,都败于敌军,损失惨重。
到9月底,日军几支部队攻入长沙,取得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最大成果,基本上完成了“加号作战”计划。
然而就在此时,日军又陷入第一次进攻长沙时的困局,后勤供应线遭到严重破坏,为了运送粮弹,日军竟出动装甲车运送辎重,但仍在路上被中国军队全部击毁。
日军后勤供应断绝,部队疲惫不堪,无法继续作战。
于是,阿南惟几于10月1日下令全军撤退。
日军刚开始撤退,薛岳立即命令各部队对敌人进行阻击、侧击和追击。
日军仓皇逃遁,损失惨重。
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是先胜后败,国军是先败后胜。
但这个“胜”是敌人主动撤退时,我们尾追时的斩获,胜之不武。
而且,在起初的战斗中,国军损失比较惨重,因而不能叫“大捷”。
真正的大捷还在后头。
1941年12月,是日本帝国最辉煌的一个月份。
该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几乎全歼了美国太平洋舰队。
接着,日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几个月内将其全部占领。
到1942年上半年,日本帝国的军功达到了顶峰。
当日本人在胜利的巅峰得意狂欢的时候,却遭到了中国人重重的一击!薛岳将军指挥大军在长沙一带痛歼了阿南惟几的第11军,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最辉煌的胜利,真正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长沙大捷”。
1942年12月8日,驻广州的日本第23军向香港发动进攻。
12月9日,中国最高当局下令各战区发起攻击,以策应香港的英军,牵制日军行动。
第九战区的两个军也奉命从长沙附近南下,对占领广州的日军发起攻击。
日本大本营为此感到忧虑,决心对薛岳的第九战区采取行动。
12月14日,在武汉的日本第11军司令官阿南受到大本营的指示:“重庆方面以大集团军向广州背后移动,企图牵制我军。
大本营期望你发动一场果敢的攻击,以牵制敌军。
”阿南接到这个命令,精神为之一振。
两个月前,他长驱直入攻到长沙,虽然重重打击了中国的几个军,但由于后勤供应中断,竟然在长沙没有站稳脚跟,反而在后撤的路上遭到薛岳军队的攻击,遭到重大损失,还差一点丢了宜昌。
不久前到南京总部开会,总司令官没有一句安慰和嘉奖,同僚们更是冷言冷语的奚落。
他为此窝了一肚子火。
如今,出口恶气的机会来了!12月中旬,阿南调集了第11军主力,两个甲种师团第3和第6师团;一个乙种师团第40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9旅团,一个飞行团,两个独立山炮和野炮联队,一个独立工兵联队,共约8万人。
决定从岳阳方向向长沙进攻。
同时命令第34师团等部在南昌发起佯攻,牵制中国军队。
22日,阿南司令官从武昌动身到达岳阳指挥所。
23日,阿南下达了进攻命令。
日军的作战计划,是在汨罗江两岸分别击溃中国的第20军和第37军,牵制南下的中国军队,即可结束战斗。
并未打算夺取长沙。
24日,日军第6、第40师团从新墙河北岸发动攻击,第3师团和独立第6旅团随后也投入战斗。
日军来势凶猛,意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一个干净利落的歼灭战,与太平洋上的胜利遥相呼应。
然而阿南惟几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他的老对手薛岳,在这里摆了一个巨大的“天炉”,正在等待着8万皇军跳进炉子。
所谓“天炉”,即“天炉战法”,就是薛岳创造的后退决战的战略方针。
它根据长沙和湘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彻底破坏道路,中间地带实行空室清野,设置纵深伏击地区,配置多层兵力,以逆转敌我战斗力的对比。
待敌军被诱人伏击地区之后,从四面八方以强大的兵力将其聚而歼之。
犹如一个天然巨炉,把庞大的敌人熔为灰烬。
根据这一战法,薛岳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运用尾击、侧击及正面强韧抵抗,务于浏阳河、捞刀河地区,将进攻长沙之敌军主力,反击而歼之。
具体地说,薛岳摆下的“天炉阵”是这样的:将杨森集团军的第20军两个师配置在新墙河两岸及纵深地带上,在敌军发起攻击之后,凭借阵地,逐次抵抗,迟滞日军前进,将其引入“天炉”之中。
王陵基的第30军,从武陵、修水调到平江地区;罗卓英第19集团军从上高调到浏阳、株洲一带,与王陵基集团军在长沙东南形成百里侧击态势。
第73军从益阳推进到宁乡,在长沙两面处于机动态势。
以素有打硬仗之名的第10军坚守长沙城。
在城外湘江对岸的岳麓山上配置榴弹炮兵一个旅,支援城防作战。
同时,薛岳下令在作战区实行民众总动员,破坏道路,向水田蓄水;各保甲清查户口,严防敌特活动,输送给养,救护伤兵等,配合军队打击日寇。
巨大的“天炉”已经铸好,只等敌人往里钻了!1941年12月23日,日军第40师团主力推进到新墙河,突破北岸国军第134师前沿阵地。
往年的湘北天气,一般是晴朗干燥的,可是当年的12月,却是淫雨霏霏,到了日军发起攻击的时候,更是雨雪交加,天寒地冻,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
似乎老天爷也对侵略者发怒了!12月24日,日军第6、第40两个师团冒着夹着雪片的大雨,在大炮和夜幕的掩护下,涉过冰冷的新墙河,向南进攻。
25日拂晓,日军第3师团投入进攻。
天亮以后,第44飞行战队的飞机也一齐出动,对守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掩护地面部队进攻。
杨森集团军第20军的133师和134师,在新墙河南岸的阵地上顽强阻击,与敌激战了三天三夜,予敌大量杀伤后,且战且退,撤出战斗,跳到敌人侧后。
日军突破新墙河防线以后,三个师团争先恐后扑向汨罗江。
26日,第3师团最先到达汨罗江北岸,与第99军发生激战。
27日中午,日军在弹雨中强渡汨罗江。
国军99军撤到东面山地。
28日,日军第6、第40师团也分别在新市、磨刀滩等处渡过汨罗江。
在渡江时,遭到国军37军的顽强抵抗,加上连日雨雪,河水上涨,日军伤亡不断增加。
渡江之后,37军与日军激战一番后,先后撤出阵地。
与此同时,薛岳从赣西调来第15、第30两个集团军的10多个师赶到了浏阳、平江地区,部署了一条长达100公里的侧击阵势。
如果日军将37军击溃以后,便就此罢手,收兵回营,便可免遭失败的命运。
况且,日军已于12月25日攻占香港,第11军在湘北牵制作战的目的已经完成,可以不再进攻了。
但是,骄横而贪功心切的阿南,面对眼前的肥肉,舍不得放弃。
他命令部队继续向南进攻,争取占领长沙。
本来像进攻长沙这样的大兵团作战,需要得到南京总部和大本营批准的,现在阿南顾不得了。
因为他亲率大军出击,已在新墙河、汨罗江一带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却没有围歼37军,就这样灰溜溜无功而返,他害怕再一次遭到其他同僚们的嘲笑。
为了第11军和他本人的面子,他准备冒险出击。
因为在他看来,中国人根本不是对手,连连败退,根本抵不住皇军的雷霆一击!12月29日晚,阿南不顾日军准备不足、供应困难,特别是敌情不明的兵家大忌,不顾参谋长和作战主任的劝说,独断地下达了命令:“本军决定,以主力向长沙方向追击。
”这时,日军惨败的命运已无可挽回了。
尽管有不少军官对阿南的命令感到不解和不满,然而命令一下,日军的三个师团还是拉开架势,向长沙扑来。
1942年元旦凌晨,第3师团渡过浏阳河,在凛冽的寒风中向长沙挺进。
一路上不见一个中国士兵的影子,都以为中国军队已经被日本皇军吓破了胆,逃得无影无踪了。
将到长沙市郊,日军看到了他们的飞机投下的一面标志着占领了长沙的太阳旗。
数万日本官兵顿时欢呼雀跃,看来今晚可以舒舒服服在长沙城里欢度元旦了!元旦上午,第3师团两万余人,在师团长丰岛指挥下,分三路向长沙发起攻击。
守城的中国军队是中央军,素来善打硬仗。
这一次,他们不像新墙河和汨罗江畔的国军部队,打一阵就撤退了。
驻守前线阵地的第10师,与日军展开血战,寸步不让,反复冲杀,激战两天两夜,死伤盈野,但日军终不能入长沙一步!丰岛急眼了,于1月2日夜派出敢死队——加藤大队投入战斗,希望这个善于夜袭、威震全军的大队能撕开一个突破口。
加藤大队长身先士卒,率领一队人马穿过城外房屋选择突破口时,被中国士兵发现,一阵枪击,一队人马被全部击毙,加藤也未幸免。
他身上带有日军的作战计划和重要文件。
丰岛恐其落入国军手中,严令副大队长小琢登率队突击中国阵地,企图抢回尸体。
又被中国军队一阵火攻,全部歼灭,加藤的尸体落到中国人手中。
加藤身上的重要文件很快被送到战区司令部。
薛岳一看,该文件反映出日军弹药严重不足,物资严重匮乏,不禁大喜过望。
他迅速将该消息和2日夜战的胜利传达给各部队,中国军队士气大振,而日军的士气却一落千丈。
1月3日凌晨,日军第6师团从北部和东部向长沙发起强攻,很快把中国军队190师压到第二线阵地。
下午1时许,日军占领了城北一角阵地。
可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在阵地上喘一口气,湘江西岸岳麓山头的榴弹炮群突然发出怒吼,炮弹如暴风骤雨般落到阵地上,炸得日军血肉横飞。
1000多名日军吼叫着,向湘雅医院进攻,又被岳麓山上飞来的炮弹炸成一片肉泥,大队长横田中佐也被击毙。
此时,日军由于粮弹奇缺,已成强弩之末。
有的部队没有子弹,只能同中国军队拼刺刀。
虽然飞机也能空投一些物资,但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而在外围的中国军队30多个师,正从三面向长沙压来。
东南面,罗卓英部的第79军、26军、4军各部,已快迫近长沙;东北面,王陵基指挥的第37军和78军,分左右两路,沿金井至长沙的公路快速挺进,也已迫近长沙;西面,第73军虎踞湘江西岸,随时准备渡江攻击敌人。
北面,杨森指挥的第20军和58军,已切断日军后路。
配合大军行动的20万民工,大肆破坏公路、桥梁,将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完全切断。
岳麓山和牛头洲上的重炮,日夜不停地轰击攻城的日军。
第3师团的丰岛师团长,差一点被中国的大炮击毙。
日军眼看陷入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