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耳源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眩晕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三)体格检查
囊斑耳石平衡功能检查 • 1静态平衡功能检查 (1)伸臂试验:患者取坐位或立位,闭眼。头前倾30度, 双臂水平前伸60秒,观察伸臂有无偏斜、上抬、下落及其程 度和潜伏期。根据具体表现可判断椭圆囊、球囊囊斑的功能 状态。 (2)直立试验:患者直立、闭眼、头前倾30度,行双足并 拢试验,直立时间应在60秒,观察躯干有无倾斜及其方向、 程度和潜伏期。根据具体表现可判断椭圆囊、球囊囊斑的功 能状态。
头晕
眩晕
头昏、头晕、眩晕概念性症状描述
• 头昏、头晕和眩晕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如高
血压患者(反复头昏)——小脑出血急性期
(突发眩晕)——小脑出血恢复期(头晕)。 • 本课件只讨论眩晕,部分涉及头晕。
二、诊断方法和流程
• • • • • (一)眩晕及相关症状解释 (二)病史采集 (三)体格检查 (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五)定位和定性诊断原则
血管性疾病 外伤
(五)定位和定性诊断原则
眩晕定性诊断原则
病变性质 诱因、起病、进展形式 伴随临床表现 代表疾病
肿瘤
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 明确毒物/药物使用史。 急性中毒起病急骤,慢 性中毒起病隐袭
相应颅神经、脑 桥小脑、脑干、 干、小脑、大脑 小脑、大脑肿 病变表现 瘤
耳蜗/前庭损伤表 现 耳毒药物中毒 性迷路炎
症状 概念性描述 临床意义 多由全身性疾病或神经症等所 引起,临床很常见,但非神经 科关注重点 多由前庭系统、视觉或深感觉 病变障碍所引起 多由前庭系统病变,且以前庭 系统末梢病变(内耳迷路的半 规管和囊斑)所致
头昏
头昏沉和不清醒感
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 也是一种轻微的运动幻 觉 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 向旋转、翻滚、移动或 浮沉,为运动幻觉,伴 恶心、呕吐、倾倒等
耳石症的鉴别诊断与治疗研究

耳石症的鉴别诊断与治疗研究
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内耳平衡障碍的疾病,也称为前庭耳源性眩晕。
患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耳石症的症状与其他耳部疾病有时可能相似,因此正确的鉴别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耳石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前庭神经传导失调、内淋巴
液变化、或者内耳结石移位等因素有关。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可以进行正确的诊断。
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
在治疗方面,一般而言,耳石症的治疗可以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两种。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理疗、针灸等非侵入性治疗方法,旨在减轻症状、稳定疾病进展。
而手术治疗则是指对症状严重或者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进行内耳手术、前庭神经切断术等手术方法,以期达到根治病源的目的。
但是,虽然已有许多研究对耳石症的鉴别诊断与治疗进行了探讨,但
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例如,耳石症的病因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待不断探索。
此外,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或者治疗不良反应,对于这些情况如何处理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因此,对于,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尤其是结合临床实际,结合
多学科的力量进行研究,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可以更好地帮助那些患有耳石症的患者,使他们早日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耳眩晕(梅尼埃病)中医诊疗方案

耳眩晕(梅尼埃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拟定。
(1)眩晕(天旋地转感)反复发作两次或以上每次持续20min至12h。
(2)眩晕发作时患耳伴有耳鸣、耳胀及(波动性)听力下降。
2.西医诊断标准(1)参考《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拟定:有2次或2次以上眩晕发作,每次持续20min至12h;病程中至少有一次纯音听阈测试患耳为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患耳听力下降为波动性,伴有耳鸣和(或)耳闷胀感。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前庭性偏头痛、突发性耳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药物中毒性眩晕、后循环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此外,还需要排除继发性膜迷路积水。
(2)临床分期根据患者最近6个月内听力最差时0.5kHz、1.0kHz及2.0kHz纯音的平均听阈进行分期。
若考虑双侧梅尼埃病,需分别确定两侧的临床分期。
一期:平均听阈≤25 dBHL;二期:平均听阈为26~40 dBHL;三期:平均听阈为41~70 dBHL;四期:平均听阈>70 dBHL。
注:①梅尼埃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必须依据完整详实的病史调查和必要的听一—平衡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②如梅尼埃病患者合并其他不同类型的眩晕疾病,则需分别做出多个眩晕疾病的诊断;③部分患者的耳蜗症状和前庭症状可能不是同时出现,中间有可能间隔数月至数年。
(3)疑似诊断①2次或2次以上眩晕发作,每次持续20min至24h。
②患耳有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闷胀感。
③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前庭性偏头痛、突发性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此外,还需要排除继发性膜迷路积水。
(二)证候诊断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拟定。
1.风热外袭证:突发眩晕,如立舟船,恶心呕吐,或伴耳鸣耳聋;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发热恶风;舌淡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耳源性眩晕的常见原因

耳源性眩晕的常见原因耳源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主要原因往往与内耳功能异常有关。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耳源性眩晕的常见原因。
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耳源性眩晕原因之一,约占所有眩晕患者的70%。
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耳石移位有关,内耳中的耳石是控制平衡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耳石在耳蜗的前庭道中不正常移位时,就会引发眩晕症状。
二、迷路炎迷路是内耳的一部分,负责检测头部姿势和加速度,并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大脑控制平衡。
当迷路受到炎症感染时,会导致眩晕症状的发生。
迷路炎的常见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迷路炎常见于中耳炎、耳眼协同症和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丧失等疾病。
三、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丧失(SSNHL)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丧失是指在短时间内(24至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常常伴随着耳鸣和眩晕。
目前对于SSNHL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感染、血管疾病、内耳血流障碍、自身免疫疾病和神经耳母细胞损伤等因素被认为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四、梅尼埃病梅尼埃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内耳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突发性的发作性旋转性眩晕,常伴有耳鸣和听力下降。
梅尼埃病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但很可能与内耳液体的压力失衡有关,导致内耳功能异常。
五、内耳血管压迫内耳血管压迫是指血管在内耳周围压迫或占位,导致内耳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引发眩晕症状。
最常见的血管压迫病因是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异常,其它导致血管压迫的原因还包括肿瘤、动脉瘤等。
六、药物性眩晕某些药物或其剂量过高时也会引起耳源性眩晕。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镇静剂、抗精神病药物、高血压药物和某些化疗药物等。
七、外伤性眩晕头部外伤后,内耳组织可以直接受到损伤或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眩晕症状。
外伤性眩晕的病因包括颅脑损伤、内耳穿通性损伤和内耳血管供应障碍等。
总结起来,耳源性眩晕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丧失、梅尼埃病、内耳血管压迫、药物性眩晕和外伤性眩晕等。
耳源性眩晕患者眩晕分级护理方法及其干预效果

耳源性眩晕患者眩晕分级护理方法及其干预效果耳源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对于耳源性眩晕患者,要进行严密的分级护理,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达到减轻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文将从耳源性眩晕患者眩晕分级、分级护理方法及干预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耳源性眩晕患者眩晕分级耳源性眩晕患者的眩晕分级是根据其眩晕症状的严重程度来进行的。
一般来说,根据患者的眩晕频率、持续时间、诱因等因素,可以将耳源性眩晕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1. 轻度耳源性眩晕:患者出现偶尔的眩晕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影响生活和工作的程度较低。
根据患者的眩晕分级,护理人员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恢复健康。
对于轻度耳源性眩晕患者,护理重点在于减少眩晕发作的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方法主要包括:(1)生活方式管理: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镇静剂、抗生晕药等。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头颈肌肉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身体功能。
通过上述护理方法的实施,轻度耳源性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3)认知行为疗法:指导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减少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强对病情的适应能力。
(2)综合康复治疗:综合运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加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3)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护理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提高对疾病的适应能力。
总结:对耳源性眩晕患者进行眩晕分级护理,根据患者的眩晕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和干预效果。
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前言梅尼埃病是常见的耳源性眩晕疾病,为规范和提高我国梅尼埃病的临床诊疗工作,1996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联合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梅尼埃病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标准,并于2006年修订为《梅尼埃病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
随着前庭功能检查技术的进步和眩晕医学的蓬勃发展,原有标准已无法满足临床诊疗和研究的需要。
同时国际上也多次制定或修订关于梅尼埃病的诊疗指南或标准。
为此,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多次研讨,在参考借鉴国外最新指南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和中国国情,出台了新版《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
本指南的制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是在对梅尼埃病临床研究结果进行谨慎、认真地分析与评估后,所做出的最佳临床决策。
临床定义梅尼埃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闷胀感。
流行病学文献报道的梅尼埃病发病及患病率差异较大,发病率(10-157)/10万,患病率(16-513)/10万。
女性多于男性(约1.3:1),40-60岁高发。
儿童梅尼埃病患者约占3%。
部分梅尼埃病患者存在家族聚集倾向。
文献报道双侧梅尼埃病所占比例为2%-78%。
病因、发病机制及诱因梅尼埃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有关。
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内淋巴管机械阻塞与内淋巴吸收障碍学说、免疫反应学说、内耳缺血学说等。
通常认为梅尼埃病的发病有多种因素参与,其诱因包括劳累、精神紧张及情绪波动、睡眠障碍、不良生活事件、天气或季节变化等。
临床表现梅尼埃病是发作性眩晕疾病,分为发作期和间歇期。
一、眩晕发作性眩晕多持续20min至12h,常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走路不稳等平衡功能障碍,无意识丧失;间歇期无眩晕发作,但可伴有平衡功能障碍。
耳源性眩晕的护理查房

睡眠障碍:反复 眩晕导致失眠, 影响夜间休息
生活质量的评估
评估标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
评估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适应能力等方 面 评估目的: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管理能力
社会支持:鼓 励患者家属和 朋友给予患者 关心和支持, 减轻患者的心
理压力
生活质量及饮食指导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和糖分,控制体重和血糖
健康宣教及康复训练
告知患者耳源性眩晕的发病原因 和机制
_公司
耳源性眩晕的护理 查房
单击此处_
汇报人:刀客特万
目录
疾病相关知识
01
病例汇报
02
护理诊断
03
护理措施
04
健康宣教
05
01
疾病相关知识
定义及概述
耳源性眩晕是指 因内耳病变引起 的眩晕。
症状包括天旋地 转、恶心、呕吐 等。
疾病常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患者的 生活质量。
耳源性眩晕分为 前庭神经炎、梅 尼埃病等不同类 型。
定期复查及随访
告知患者复查时间及目的 指导患者按时服药 提醒患者注意事项 针对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宣教
刀客特万
感谢观看
汇报人:刀客特万
01
护理诊断
眩晕症状的评估
评估患者眩晕的症状和严重程度 确定眩晕的原因和类型 判断眩晕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和体征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
心理状况的评估
眩晕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眩晕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眩晕(vertigo,dizziness)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
按感觉的不同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前者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其周围环境物体在旋转,后者是指患者只有头昏眼花和头重脚轻而无旋转感。
引起眩晕的病因很多,但最常见的是前庭系统病变,由此引起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
【诊断提示】1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常见于以下疾病。
(1)梅尼埃(Meniere)病:也称内耳眩晕症,是引起周围性眩晕的最常见疾病,多见于中年人。
以发作性眩晕伴耳鸣,波动性、渐进性、感音性的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为主要表现,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其眩晕为旋转性,常突然发作伴有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和出汗,发作多短暂,很少超过2周。
(2)迷路炎:为中耳炎的常见并发症。
如中耳炎患者出现阵发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听力丧失、平衡失调及外耳道检查有鼓膜穿孔等则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3)前庭神经元炎:病前多有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突然,眩晕时伴有恶心、呕吐,但少有耳鸣、耳聋,眩晕持续时间较梅尼埃病持续时间长,可达6周,痊愈后很少复发。
(4)内耳药物中毒:以链霉素为多见,多为慢性中毒,常于用药后2~4周开始逐渐出现眩晕,7~10d症状达高峰,常伴有平衡失调、步态蹒跚、听力下降、口周及四肢远端发麻,但通常无眼球震颤,闭目难立征阳性。
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也可引起眩晕,但程度较轻。
(5)晕动病:由于乘坐车船或飞机时,内耳迷路受到机械刺激而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所致。
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可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女性多于男性。
2.中枢性眩晕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常见于以下疾病。
(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各种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时,均可发生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晕,常突然发作并伴有头痛、运动障碍(面瘫、肢瘫、吞咽困难等)、站立不稳,感觉异常及恶心、呕吐、出汗、呼吸节律失调、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26
22
MD发病机制
2020/11/26
17
BPPV体位治疗—后半规管 2、耳石解脱体位疗法—Semont疗法
2020/11/26
18
BPPV体位治疗—水平半规管
2020/11/26
19
BPPV外科治疗 单孔神经切断术
后半规管堵塞术
2020/11/26
20
梅尼埃病 Meniere’s disease
MD
2020/11/26
1992年McClure和Parnes在人体 PSC阻塞手术时,显微镜下见内淋巴中微细颗粒,生 化检查为CaHCo3结晶。
2020/11/26
11
BPPV病因
特发性或原发性的BPPV占50~70% 继发性BPPV
头部外伤占7~17% 梅尼埃病后占0.5~31% 病毒性神经迷路炎 viralneurolabyrinthitis )占15% 内耳手术(镫骨切除)占6% 中耳炎
21
MD病因
众说纷坛,目前一致认为内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可形成内耳积水。出现吸收与分泌障碍病因 不清,几种学说简述如下:
1.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内耳微循环障碍学说 2. 免疫性损害学说 3. 变态反应 4. 解剖因素 5. 病毒感染 6. 代谢因素 甲状腺功能低下,可产生迷路积水 7. 心理因素 有强迫观念及神经质病人,发病率高 8. 遗传因素占7.7%
1. 体位试验时,患耳向下出现眼震 2. 眼震出现前有1~5s 短暂时潜伏期 3. 旋转型眼震,快相向病变侧(向下之耳) 4. 持续时间约5~30 s 5. 回到坐位时有反向眼震 6. 重复体位试验眼震消失有疲劳现象
2020/11/26
9
BPPV发病机理
一、嵴顶结石学说 1969年在颞骨切片发现PSC壶腹嵴有致密的嗜碱性颗粒,认为是移位的耳石称嵴顶结石
临床常见眩晕症分类
前庭中枢性眩晕 1 PCI 50~80% 以眩晕为主诉(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2 颈椎骨质增生 3 桥小脑角肿瘤-听神经瘤 4 颅底畸形-颅底凹陷 5 颅脑外伤性眩晕 6 眩晕性癫痫 7 Walleberg综合征 8 第四脑室肿瘤 9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10 精神性眩晕 11 偏头痛
2020/11/26
3
前庭神经核是中枢与周围眩晕的分界线
2020/11/26
前庭神经核位于脑干, 与动眼、 脊髓、 大脑、 小脑、 网状结构连系, 产生眩晕、眼动、姿势 调节
4
前庭周围性眩晕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2 Meniere’s disease 3 突发性耳聋1/2病人伴眩晕 4 药物中毒性眩晕 5 内耳供血不足或称迷路卒中 6 Ramsy Hunt综合症 7 前庭神经炎或供血不足 8 大前庭水管综合症(LVAS) 9 急、慢性中耳炎(迷路炎) 10 外伤性颞骨骨折 11 上半规管裂
2.DiX-Hallpike变位试验阳性,是诊断BPPV的 金标准 3.体位试验阳性是客观性(Objective) BPPV;阴性只有
眩晕无眼震称主观性(Subjective)BPPV
2020/11/26
16
BPPV体位治疗—后半规管
1、管石复位治疗--Epley手法 Canalith Repositing treatment: CRT
2020/11/26
Parnes LS. 2003
12
BPPV临床表现
后半规管BPPV:起病突然,通常发现在卧位向某侧翻身,坐位迅速改变头位时发作眩晕, 约3-6s后出现眼震,为短暂旋转性眼震,易疲劳,右耳向下出现向右眼震为RP-BPPV,持续 数秒后消失,眩晕可能持续时间稍长.反复做激发头位运动,眩晕及眼震可消失,病程可达 数小时或数日,以后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可伴恶心呕吐,但无听力障碍及耳鸣,缓解期无 任何症状。 水平半规管BPPV:常在床上左右翻身时发作,当头转向患侧时,突发眩晕及眼震,作垂直 头位运动,如仰、低头运动则不引起眩晕,出现眼震的潜伏期较P-BPPV稍短,约2~3s,持 续时间稍长,可有疲劳性。当仰卧迅速转头90时出现眩晕眼震之方向常与转头方向一致, 称向地性水平眼震(geotropic horizontal nystagmus)。
2020/11/26
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2020/11/26
6
2015-9-12
2020/11/26
7
A. 内淋巴流向壶腹嵴为抑制状态,放电率低; B. 背离壶腹嵴为兴奋状态,放电率高
2020/11/26
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指在某一特定头 位诱发短暂的阵发性眩晕,多见于中年患者。 1952年,Dix和Hallpike首先描述了BPPV眼震的6 大特征,这些特征是诊断BPPV的基本依据。
常见耳源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1
2020/11/26
纯音听阈 正常听力
传导性耳聋
感音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指示外、中耳病变 感音神经性耳聋:指示内耳病变
2020/11/26
2
声导抗
A型:正常,-50~+50dapa。 Ad型:听骨链中断、鼓膜松弛 As型:听骨链固定、耳硬化症 B型:平坦型,鼓室积液、鼓膜粘连、鼓膜穿孔、耵聍栓塞 C型:负压型,咽鼓管功能不良、鼓室积液
症(Cupulolithiasis),当头动时,带耳石壶腹嵴与内淋巴的比重差发生变化,嵴顶对重力与 直线加速度敏感性增加,出现眼震和眩晕,耳石沉积于嵴顶,运动使顶嵴偏斜产眩晕
2020/11/26
10
BPPV发病机理
二、管结石学说 1979年提出PSC长臂内淋巴中存在一些游离的颗粒,当头位移动时出现眼震及眩晕。
2020/11/26
13
BPPV辅助检查—位置性试验
后 半 规 管 体 位 检 查 (
试 验 )
Dix-Hallpike
2020/11/26
14
BPPV辅助检查—位置性试验 水 平 半 规 管 体 位 试 验
2020/11/26
15
BPPV诊断依据
1.典型的发病史,无任何先兆,突然发作短暂性眩晕持 续1分钟左右 ,排除其中枢及末梢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