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初一第九课第二节增强生命的韧性新授公开课教案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特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特色教案第九课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材分析】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自尊自强”,通过本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培养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发掘生命的力量。
本课分为两目:“生活难免有挫折”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挫折”,分析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反应,懂得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引导学生懂得生命是有韧性的,我们需要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进而认识到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
21【学情分析】初一阶段的学生面对刚刚进入初中的繁重的课业压力、人际交往烦恼等,遇到了成长中的挫折。
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意志薄弱、承受能力不强,面对挫折束手无策或轻言放弃,从而阻碍了他们的成长。
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命中的挫折,提升面对挫折的承受力,增强生命的韧性。
2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挫折;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明确不同的人对待挫折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和战胜挫折。
3、情感、立场、价值观方针造就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看待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挫折。
【教学难点】了解每小我都会碰到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挫折。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新课导入新课讲授生活难免有挫折挫折的含义教师活动播放歌曲:苦乐年华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和感情?谈谈你的看法。
过渡:正如歌曲中唱到的那样,生活饱含酸甜苦辣,有很多小疙瘩。
这就需要我们勇于面对生活中的不快意,增强生命的韧性。
下面我们就一起开始研究第九课的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
在你的影象中,有哪些“不舒畅”的事件?这些事件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它们的?同学们分享的这些不愉快的经历,这些障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播放几组动画情景说一说:在上述情境中,你认为哪些是挫折,哪些不是?为什么?说说你曾经遇到的挫折,看看你认为的挫折,在其他同学眼里是不是也是挫折。
【2022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二课时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学设计

【2022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二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九课“增强生命的韧性”,主要介绍了韧性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韧性是一种重要的品质,能帮助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实现自我价值。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韧性,培养韧性,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面临着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需要有足够的韧性来应对。
然而,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于韧性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需要通过教学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韧性的概念,认识韧性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韧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韧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韧性的尊重和热爱,培养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韧性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韧性。
难点:深入理解韧性,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韧性;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提高自己的韧性。
六. 教学准备2.相关案例资料;3.教学课件;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韧性?为什么我们需要韧性?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关注。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韧性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理解韧性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韧性经历,互相学习和鼓励。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巩固学生对韧性的理解,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关键概念。
9-2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9.2 增强生命的韧性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正确对待挫折;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挖掘生命的韧性难点:挫折三、教学安排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视频挫折教育的视频文件资料引入增强生命的韧性(二)生活难免有挫折探索新知小明的一天(1)小明早上到校上课,课上老师公布了考试成绩,小明由于考了30分受到老师的惩罚;课间小明由于有些结巴,因而觉得周围的同学都瞧不起他,感到非常的寂寞和孤独。
回家的路上,小明又遇到了倒霉的事情,他的自行车被别人偷走了,他很生气。
在回家的路上,天公不作美,又下起了大雨,他感到很沮丧。
好不容易回到家里,父母得知小明的成绩后朝他发火,于是小明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出来,小明很无奈、很失落……问题1:故事反映了小明一天经历了哪些挫折?是什么原因造成?-----------成绩不理想;自卑;自行车被偷;知识1、什么是挫折?P105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
这就是挫折。
小明的一天(2)小明早上到校上课,课上老师公布了考试成绩,小明由于考了30分受到老师的惩罚;课间小明由于有些结巴,因而觉得周围的同学都瞧不起他,感到非常的寂寞和孤独。
回家的路上,小明又遇到了倒霉的事情,他的自行车被别人偷走了,他很生气。
在回家的路上,天公不作美,又下起了大雨,他感到很沮丧。
好不容易回到家里,父母得知小明的成绩后朝他发火,于是小明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出来,小明很无奈、很失落……问题2:故事反映了小明一天经历了的挫折是什么原因造成?遇到大雨;父母的不理解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等知识归纳:小明的一天(3)问题3:经历这些挫折小明有哪些心理反应,你认为他的反应正常吗?伤心;生气;烦躁;沮丧;失落。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

课题名称:第九课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课时:1【教学目标】1.认识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2.面对挫折,懂得发掘生命的力量,以坚强的意志、借助外力等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学重、难点】1.怎样正确认识挫折?2.如何应对挫折?【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百分导学)。
【教学过程】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
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①完成《百分导学》P课前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6分钟)②演练单项选择题。
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核对单项选择答案,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为什么要敬畏生命,怎样敬畏神生命。
4、巩固记忆。
(10分钟)知识点一:怎样正确认识挫折?①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是一把双刃剑。
②消极影响: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③积极影响:得意时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点二:如何应对挫折?①面对挫折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②认识到生活难免有挫折,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③要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④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
5、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9分钟)独立完成分析说明题。
6、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后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9.2《 增强生命的韧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9.2《增强生命的韧性》一. 教材分析《增强生命的韧性》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生命中的挫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增强生命韧性对于克服挫折和困难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韧性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积极态度和应对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开始面临更多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他们可能对挫折和困难有初步的体验,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和应对策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引导和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挫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
2.理解增强生命韧性对于克服挫折和困难的重要性。
3.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态度,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和理解韧性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积极态度和应对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韧性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应对困难和挫折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方案。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是否不可避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人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态度和应对策略。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找出案例中人物的韧性表现,并讨论韧性对于他们克服困难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以及自己是如何应对的。
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韧性对于克服困难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挫折是可以战胜的,提高学生勇于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意识,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念,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使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来战胜挫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解决挫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
知识目标:了解生活难免有挫折,要正确认识挫折;懂得及时调整自己,勇于面对挫折;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积极战胜挫折。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认识挫折和面对挫折的方法分析:初一的学生生活阅历少,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不足;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悦纳挫折的必然性,理解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的重要性,懂得积极战胜挫折的方法,并乐于落实到行动中。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逆境中的生命之美更震撼人心,里约残奥会美丽瞬间【教师点拨】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又不是完美无缺,一帆风顺的。
残奥会的每一位选手都有着一段遭遇,一个故事,一种坚韧,一种拼搏自强,他们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韧性,面对挫折的勇气,这种逆境中的生命之美更加震撼人心。
生活中的我们,应该如何增强自己的生命韧性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讨和追寻答案。
【新课讲授】环节一:生活难免有挫折正确认识挫折【展示情景】美丽与磨难学校组织春游,我捉了两只小虫子带回家喂养它们。
一段时间后,它们结成了一个个小小的蛹。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蜕皮,真是一次次“脱胎换骨”,结蛹的状态更是“死去活来”----它们用丝将自己缚在树叶上,一动不动。
我以为它们快死了,谁料过了几个小时,蛹壳的各部分突然破裂崩解,它们的身体竟然变得又大又鲜艳。
将近四个星期的喂养,起初两只不起眼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毛毛虫,变成了两个肥肥胖胖的蛹。
最后,羽化成两只体态窈窕、色彩艳丽的蝴蝶,翩翩飞走了。
原来,美丽诞生于磨难。
【问题】读完这则小文章,给你什么启示?【教师点拨提升】蝴蝶的蜕变历经痛苦,美丽诞生于磨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2《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2《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增强生命的韧性》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韧性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和增强自己的韧性。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韧性,培养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持和适应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较快,面临着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挑战。
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韧性,学会面对困难,增强心理素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韧性的概念,认识到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持和适应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增强心理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韧性概念的理解。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坚持和适应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韧性,培养其面对困难的信心。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提高认识。
3.自我反思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找出改进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韧性现象,如运动员在比赛中克服伤痛,学生面对困难坚持学习等。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韧性?为什么我们要增强韧性?2.呈现(10分钟)介绍韧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韧性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面临困难时如何坚持和适应的经验。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讨论和分享,总结出增强韧性的一些方法。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给出建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和增强自己的韧性?让学生举例说明,并提出自己的计划。
《第九课 珍视生命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阐述生命韧性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 学会识别和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3.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面对逆境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如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应对挑战、建立良好的人际干系等。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面对逆境的勇气和信心。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素材,用于展示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2. 准备一些经典逆境人物案例,用于教室讨论。
3.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生命韧性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命韧性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教学1. 介绍生命韧性的观点和意义:教师简要诠释生命韧性的观点,并阐述其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探讨如何增强生命韧性: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一些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如积极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对挫折的能力等。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困难和挫折。
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建议。
4. 分享与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效果,并与其他小组的学生交流经验和学习。
5. 教师总结:教师对新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韧性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增强自己的生命韧性。
三、实践活动1. 制定个人生命韧性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增强生命韧性的计划,包括采取的具体措施、时间安排和预期效果等。
2. 实施生命韧性计划:鼓励学生按照制定的计划,积极行动起来,尽力增强自己的生命韧性。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3. 反馈与评估:学生定期评估自己的生命韧性计划实施情况,并与其他同砚分享经验和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赛中以3∶1战胜日本女排,这是自雅典奥运会夺冠时隔11年后,第一次拿到世界排球三大赛的冠军;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连克劲敌,在小组赛不利的情况下不断逆袭,最终在决赛中国女排3∶1胜塞尔维亚女排,摘得金牌,时隔12年再度折桂;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11连胜的骄人战绩卫冕世界杯的冠军。
历经百年,无数成败悲欢都围绕着这一个小小的排球上演。
多少人来了又去,去而复返,不变的是中国女排永不言败的信念。
所谓信念,就是明知前方满是荆棘,希望渺茫,但仍勇往直前,一如中国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为什么会在绝境中获得如此大的逆转?她们有什么秘密武器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第二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
讲授新课
(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1.挫折的含义
活动一:感受挫折
回顾经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在记忆中的“不愉快”的事件。
交流分享:这些事件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的?
展示动画视频《生活难免有挫折》:
老驴子挫折反应:害怕地闭上了眼睛。
挫折认知:一遇到挫折,就放弃目标。
小驴子挫折反应:冷静下来,不再哀号,把土抖掉,并垫到脚下。
挫折认知:勇敢面对挫折,向挫折发出挑战。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事例告诉人们挫折能激发斗志,我们应积极应对挫折。
进一步展示漫画《面对挫折的态度》,联系学生实际进行讲解。
(上图是漫画资源“【典型案例】面对挫折的态度”截图;如需使用,可
下载展示。
)
教师总结: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对于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相同的。
产生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3.挫折的影响
活动三:面对挫折
阅读教材P106探究与分享。
思考:
请选择你面对挫折时的感受(可以多选)。
面对挫折时,你会采取哪些行动?
展示动画视频《爱迪生与电灯》:
(上图是动画视频“【典型案例】爱迪生与电灯”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展示。
)
教师总结: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
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地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地看待挫折,就可能将挫折变为自己生命成长的又一个机会和动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挫折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正常的,要学会调控情绪,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1.经受挫折的必要性
活动四:直面挑战
梁贵华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年轻人,用坚强的内心,开阔的视野和有力的右腿,支撑起他的梦想。
单腿的缺陷没有击倒他,他学会了单腿行走、游泳和骑自行车;身体残疾没有让他对生活形成依赖,父母打工,他为弟弟煮饭,负责接送妹妹上下课;残酷的训练没有让他退却,在训练场地表温度高达48摄氏度的南京,他每一堂训练课都咬紧牙关,坚持骑完全程。
生活让他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笑对人生。
思考:梁贵华是如何战胜挫折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梁贵华充满梦想,自立自强,坚强而顽强,有着笑对人生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在启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掘出自身的潜力,自强不
息,积极战胜挫折。
设计意图:通过登山队员的挫折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2.经受挫折的意义
活动五:我的挫折经历
阅读教材P108探究与分享
(1)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挫折经历。
(2)行为反思:自己面对挫折容易产生哪些消极念头?自己是如何调整这些念头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挫折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挫折时各种损害生命的方式都是不明智的,需要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帮助学生认识到消极念头的危害,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消极念头。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和自身的内部因素来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有些不能改变的因素,自己要采取的积极做法,发掘自己的生命的力量,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3.应对挫折的方法和要求
活动六:增强生命韧劲,我有办法
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该怎么做?小组分析、交流,找出战胜这些挫折的方法。
①考试时,分数不理想,心里很烦。
②作业没有做好,受到老师批评。
③体委职务被老师撤掉了。
④英语单词总是记不住。
⑤父母误会我,朋友背叛我,我很烦。
⑥身材被人歧视。
教师总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面对挫折,我们要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增强韧性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力。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华,也曾遇到过一些挫折或者不顺,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用害怕,我们只要善于发掘生命的力量,一定能够直面挫折、战胜挫折!
七、板书设计
板书
设计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教后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事物发生兴趣,才会去探索,才会自学。
导入是一个课的开端,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上课的效果。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歌曲导入,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兴趣。
本课最大地感触是在和学生对话、与课本对话、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度过,理论在我们的互动中不知不觉渗透下去,老师不是在灌输理论,也没有强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