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电生理检查

合集下载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及临床应用一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及临床应用一
EMG与肌活检不一致的原因:肌肉或肌区活检选择不 当;内分泌肌病的可逆性肌f失活(EMG敏感);少部 分MG的终板损害导致肌f失活,等。
称电静息(electrical Silence)。但不安、紧张、寒冷、 肢位不当时肌肉不能充分放松,易误为异常的自发活 动,需注意。
3、轻用力收缩时的放电 利用肌电信号触发扫描并使 用延迟线,调节触发电平,可测量完整的单个 MUAP。 每肌需查不同肌区共20个不同形态的MUAP(按4个深 度,5个方向探查)(图9-2-6),计算波幅,时限和多 相波(5相以上)百分率(图9-2-7)。
6、神经肌接 正常 头
电静息
Waning
Waning
重症肌无力症
肌7、肌膜 延长(肌强直性) 电静息
正常或低振幅
源8、肌实质 正常、延长(炎症)

缩短(纤维化) 纤颤(炎症) 低振幅电位
正常或减弱 正常或增加
强直性肌营养末梢神经系统损害
⑴脊髓前角病损 松弛时可见束颤电位、纤颤电位。进展迅速的肌 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束颤电位特别显著。轻收缩时高振幅电 位的出现具特征性。常见较大的多相电位。最大收缩时为减弱干扰 型或单纯型。病变晚期出现肌肉纤维化时,插入电位减少。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及其临床应用
一、针极肌电图(nedle EMG)
适应症
脊髓前角及脑干运动神经核病损;神经丛病损;神经根病损;神 经末梢病损;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源性疾病;上运动神经元疾 病。
检查前准备
1、嘱病人检查前一天洗澡。检查当日吃饭后来检查。 2、将针电极浸泡于1:1000新洁尔灭溶液中30min。 3、向病人讲明检查目的和意义,取得病人的合作。 4、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针对不同病人设计不

临床分析中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意义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在临床分析中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些检查方法,医生可以获取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详细信息,从而辅助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脑电图是一种监测和记录脑电活动的方法,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记录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

临床上,脑电图常用于诊断癫痫、昏迷、脑死亡等脑功能异常。

脑电图可以检测到脑电波的频率、幅度和形态等指标,进而揭示出脑电异常的存在与程度。

二、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肌电图是一种监测和记录肌肉电活动的方法,通过在肌肉或神经上放置电极,记录肌肉电位的变化。

临床上,肌电图可以用于诊断肌肉病变、神经根损伤、周围神经疾病等。

通过分析肌电图的波形、幅度、频率等特征,医生可以评估肌肉或神经的功能状态和病变程度。

三、脑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EP)脑诱发电位是通过刺激感觉器官,观察大脑对刺激的电生理反应。

常见的脑诱发电位包括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等。

脑诱发电位可以用于检测感觉传导通路是否正常,评估感觉系统的功能状态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监测。

四、脊髓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脊髓诱发电位是通过电刺激神经根、脊髓等部位,观察特定神经通路的电生理反应。

临床上常用的脊髓诱发电位包括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

脊髓诱发电位可以用于评估脊髓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检测脊髓病变、诊断神经根受压等。

五、神经肌电图(Nerve Conduction Study,NCS)神经肌电图是通过电刺激神经,观察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兴奋性等指标。

临床上,神经肌电图常用于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神经根受压、神经肌肉病变等。

心电图中的问题

心电图中的问题

心电图中的问题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临床常见的电生理检查手段,可以用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有异常。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自己ECG出现问题,那么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心电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心电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心律失常:即心跳节律不规则,包括心率过快(心动过速)和心率过慢(心动过缓)两种情况。

2.心肌缺血:心肌因为血液供应不足而出现异常,包括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3.心室肥大:心室扩张和肥厚是心脏负荷加重、心脏疾病等的表现。

4.电解质紊乱:电解质失衡会导致ECG图形出现异常,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

二、治疗方法1.心律失常的治疗(1)正常干预。

如戒烟酒,合理草药治疗等。

(2)药物干预。

如心律平、安理心等,可收缩心脏、调整心率等。

(3)非药物干预。

如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等,达到矫正心律的效果。

2.心肌缺血的治疗(1)正常干预。

如戒烟、控制血压和血糖、加强锻炼等,可以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

(2)药物干预。

如硝酸甘油、肝素等,可以帮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

(3)手术干预。

如冠状动脉造影术、心脏支架植入术等,可以解决冠状动脉狭窄问题。

3.心室肥大的治疗(1)正常干预。

如戒烟、恰当地控制血压、控制血脂等。

(2)药物干预。

如利尿剂和降压药物,可以帮助降低心脏负荷和减少心肌损伤。

(3)手术干预。

如植入人工心脏瓣膜等,可以缓解心脏瓣膜问题。

4.电解质失衡的治疗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一般需要通过输液、口服或注射等方式进行补充,并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三、注意事项1.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前,应避免服用咖啡因类食物或药物,否则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

2. 心电图检查时需要脱衣服,应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前往检查现场。

3. 检查过程中要保持稳定,避免因为突然的运动或情绪激动导致数据异常。

4. 心电图检查对于孕妇和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都是有一定危险的,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

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

43
图形VEP
fVEP能判断有没有光传导至视皮层,pVEP能判断中央视敏度 全视野模式VEP 在发现视交叉前的损伤方面最敏感 对图形的注视对于P-VEP检查很重要 。不聚焦在图形上将影响
反应潜伏期,振幅和波形。 验伪盲时,装病的患者可能会通过故意不聚焦在图片上,或不
保持注视,而产生异常的应答 镜片: 患者需佩戴合适的矫正镜片
7
什么是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受刺激处的细胞膜两侧出现一个特殊 形式的电变化
去极化:如果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 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
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 超极化: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
向变化时,称作膜的超极化
8
EOG (眼电图)
使用视网膜全视野球形刺激器,全视野要均匀照明; 红色二极管组成的脉冲视标引导眼睛按30度视角移动
OPs波下降或消失:视网膜缺血,糖网,视网膜静 脉周围炎,缺血性中央静阻
30
视力下降心凹或黄斑区(硫酸羟 氯喹片视网膜毒性)
视网膜疾病可以从小的局部损伤开始(年龄相关性黄斑 病变,Stargardt病 )
正常全视野ERG 不能解释视力损失 我们如何找出这些小的局部的早期病变? 如何排除“功能性视力障碍”
Best’s病比率 <1.5
1.8或更大的Arden比率是正常, 1.65 到 1.80 异常, < 1.65 是显著异常
13
Best’s病
视网膜营养不良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 双眼黄斑卵黄样病变 ERG: 正常 EOG: 异常. Arden 比率 亮/暗 < 1.5
14
什么时候需要ERG 或VEP 检查
36
禁忌证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常用方法和基本图形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常用方法和基本图形
图1
参数, 因心脏各部位的不应期及电生理特性与心动 周期长短相关, 通常要在 )#- 次基础刺激 ( /!)后才 达到稳定, 在稳定起搏的 -#0 次基础刺激后发放期 前刺激, 才能保证得到准确的电生理数据。程控期 前刺激检查适用于测定心脏不应期、 阐明房室结双 径路、 研究预激综合征旁道电生理特性、 诱发和终
! ’%( %& %$ )12 )*+, -+ . -+ /& -+/ ! -+/ 0 -+ ,
图5
! ’%( %& %$ )*+. )*+, -+. -+/ & -+/ ! -+/ 0 ’ -+,
图3 心 房 激 动 顺 序 同 图 5 , 在 "#$0 与 "#$% 均记录到 " 波。

" " -
通常须将多根电极导管分别放置在右心房侧壁上部及下部希氏束冠状静脉窦以及右心室心尖部等部位进行起搏与标测图对于一些特殊病例还可将电极导管放置在左心室肺静脉右心室流出道等部位
心电学杂志 !""# 年第 !$ 卷第 ! 期
""+
・ 心脏电生理 ・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常用方法和基本 图形
李忠杰
!中图分类号 " 3)$#($

-
’ ’ " -
区分冠状窦的不同区域,如还可记录 1$*4、 1$*5、 ( 。 1$* 3 图 57 图 ! )
! ’%( %&

-
%$ )*+. )*+, -+. -+/ &

临床电生理检查

临床电生理检查

b.纳鲁拉氏法即以多于原来窦性心率5~10次/分的频率,刺激心房8次后,测量窦性回归周期,减去窦性周期时间,所得结果与斯特劳斯氏法大致相同。正常的窦房传导时间<250ms(传入、传出时间的总和)。
心房调搏停止之后,若逸搏激动先于窦性激动出现,或虽SNRT未超过正常值,但出现继发性长间歇,也是窦房结起搏动功能障碍或存在窦房传导障碍之故。为免除植物神经系统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进行有关窦房结功能检查之前,最好静注阿托品及心得安。电生理检查对窦房结功能是一客观的评价,但仍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考虑其意义。一般说,窦房结恢复时间的敏感性较好,窦房传导时间的假阴性率较高。
窦房结及心房内折返引起的心动过速较为少见。一般心率不太快,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心房内某部心肌纤维自律性增加,亦可引起心动过速,其电生理检查特点为:①心动过速不能由期前刺激引起;②开始心动过速的心搏的P波形态与其余心搏相同;③外加刺激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但在超速抑制之后,可看出恢复时间符合节律重排原则。
② 判断激动起源于室上还是心室。心动过速伴有宽大QRS波群时,希氏束电图可确切判断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传导(一个激动通过心室的传导组织时,该组织处于前一次激动引起的相对不应期,则QRS波群形态改变,实际是一种干扰现象)或是室性心动过速。前者在V波之前有H波,后者则没有H波,或即使前面有H波,其H-V间期也较其他下传搏动的H-V间期为短。此时短的H-V间期反映异位搏动逆传希氏束与下传心室肌之间时间的差别,起源点多位于束支的分支水平。H-V间期缩短的另一可能为旁路预激心室。
③ 揭示隐匿性交界区异位激动。此情况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很像房室传导阻滞,而希氏束电图则可显示为希氏束激动(体表心电图不能显示)引起的交界区干扰现象。这称为假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心血管程序刺激技术——我国首项临床电生理检查技术

心脏心血管程序刺激技术——我国首项临床电生理检查技术

心脏心血管程序刺激技术——我国首项临床电生理检查技术1 经食道心脏程序刺激技术的启动背景经食道心脏起搏技术在上世纪60 年代初在国外就有人尝试过,但不久就放弃了,因为清醒的患者不能接受,实用价值不大,后来也就无人问津,但将经食道心脏刺激技术用于无创性心电生理检查的设想还未曾实践过。

10 年动乱结束后,我们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这时我们发现,在临床电生理领域,我们几乎一无所有,如按国外的技术开展此项工作,从设备引进到培训医生,不知要花费多少年,于是因陋就简,想到经食道心脏刺激技术,先开展工作,再逐步完善,我国的心脏电生理工作就这样开始启动了。

2 研制心脏程序刺激仪开展电生理检查,心脏程序刺激仪是必要的设备,在当时条件下,要申请进口一台心脏程序刺激仪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只能自己动手设法研制。

八十年代我国人工起搏器的研制已有一定的基础,自制佩带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已在临床应用,于是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方祖祥教授商讨,是否能在佩带式心脏起搏器的基础上加大输出电压,经食道起搏心脏是否可夺获,于是方祖祥教授在我们的要求下改装了一台高能量输出的起搏器,把输出电压可调范围改在0 ~45 伏,起搏频率改成45 ~300 次/ 分间可调,起搏电极采用临时起搏的双极起搏导管电极,先在我们自己身上试验,双极电极导管经鼻腔插入食道,描记到最大的食道P 波,在X 线透视下显示导管电极就处于左房的后方,应用30 伏起搏电压就能夺获心脏,经食道刺激有轻微疼痛感觉,但尚能接受,既然受试医生自身能接受,那么患者也可以接受。

于是着手研制适合于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刺激仪,逐步完善制成现在应用的心脏程序刺激仪,既可用于经食道心脏刺激,也能用于心腔直接心脏刺激,分别起搏心房、心室、希氏束。

它能发放额定脉冲S1S1刺激(10 个起搏脉冲),也能发放早搏脉冲S2刺激,构成S1S2偶联,或与心房A 波(P 波)或心室V 波(QRS)同步,构成AS2(PS2)、VS2(RS2)偶联,也能连发二个早搏脉冲S2S3刺激,构成S1S2S3、AS2S3、VS2S3刺激模式,S1S2、S1S2S3间距可自动扫描5 ~10 ms 递增或递减,完全满足了规范电生理检查的需要,可以替代国外同类刺激仪,可以完成经食道心房刺激的电生理检查。

临床神经电生理诊断技术和应用

临床神经电生理诊断技术和应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进展的神经源性损害
• 由于MU或其轴索的损害与代偿性再支配同时发生, 因此临床上很难判断起病时间。
• 通常在进行肌电图检查时MUAP已经有了再支配 的证据;插入电位增加并可见自发电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神经源性损害的肌电改变
总之,神经源性损害较为特异性的改变 是MUAP时限增宽同时伴有波幅和面积增 大。MUAP的复杂性增加和单纯波幅增大 并没有特异性,但是对于早期的较轻度的 损害比较敏感。 MUAP不稳定提示正在进 行的再支配。
Inching检测尺神经肘 部传导:图中示肘下 3cm到肘上4cm每隔 1cm的连续刺激,在 肘到肘上1cm处发现 传导减慢并有轻度的 传导阻滞。
上述波形的重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CIDP:右侧尺神经运动传导,刺激点分别为腕,肘下,肘上 和Erb’s点。可见在肘下-腕和肘上下传导速度正常下限,而在 Erb’s点-肘上显示传导速度明显减慢伴传导阻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右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轻度延长,传导速度正 常范围,CMAP波幅明显降低。见于一例AMAN。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CMTI型:右侧尺神经运动传导,刺激点分别为腕,肘下,肘上 和Erb’s点。可见在神经的各个节段传导速度都明显减慢而不伴 有传导阻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募集遵循的原则 -大小原则(size principl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针电极的类型
电极类型 同心圆针电极 单极针电极
电极的记录面积 0.07mm2 0.24m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