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西游记》考试题型及答案

名著阅读《西游记》1.《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2.《西游记》,长篇神话小说,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
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件,《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玄奘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3。
《西游记》全书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12回是全书的引子。
其中第1至7回,写石猴的出世、学道、大闹龙宫、地府、天宫,直至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
重点是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8至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 第l3回至l00回故事的主体,写唐僧赴西天取经,一路上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为徒,又得小白龙化作白马背驼,他们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修成正果。
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4.《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5.《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这个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做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
唐僧为他取名行者。
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7.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获罪下凡,误投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
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在高老庄抢占民女。
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
语文西游记名著阅读(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语文西游记名著阅读(讲义及答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中,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紫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最后还是观音菩萨出面带走了妖怪,悟空才救回王后娘娘。
B.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行者——弼马温——齐天大圣——孙悟空——斗战胜佛。
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C.孙悟空具有超高的斗争艺术,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认清妖魔鬼怪的本来面目。
比如,白骨夫人多次变化,均被悟空一一识破。
D.《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四位菩萨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
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
”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现了本相。
他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选文中的“白骨夫人”曾分别变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戏弄唐僧,但每次都被孙悟空识破。
3.连线题:《西游记》中,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有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也给我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请将下列人物和名著中相关回目连线配对。
人物回目红孩儿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铁扇公主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白骨精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4.阅读下图,完成题目。
图片讲述的故事出自古典名著《西游记》,故事名称是_____________。
图A中的行者是_____________变化而成。
5.名著阅读噫!这兵器原是他们随身之宝,一刻不可离者,各藏在身,自有许多光彩护体。
今放在厂院中几日,那霞光有万道冲天,瑞气有千般罩地。
名著阅读之《西游记》

名著阅读《西游记》一、主要情节1、美猴王出世(次重点)花果山顶石头崩裂出的石卵,化为一个石猴,它眼里射出的两道金光惊动了玉皇大帝。
石猴行动敏捷,心机灵巧。
老猴提出谁有本事钻进山洞可拜它为王的建议。
石猴紧闭双眼纵身跳进瀑布,他发现里面有石锅、石灶、石碗、石床、石凳等,是一个极佳的安身之地。
众猴伏地拜石猴为王,号称美猴王。
2、灵台山遇仙(重点)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在樵夫的指点下,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找须菩提祖师(菩提老祖)学艺。
祖师给他取名,姓孙,名悟空,把长生不老之术、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传授给了悟空。
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
悟空学艺归来,花果山水帘洞已被以混世魔王为首的妖魔霸占了。
悟空只几拳就把混世魔王打得动弹不得了,众猴们又重新回到了水帘洞。
3、龙宫借宝(次重点)为了找到称心的兵器,悟空听从老猴的建议去龙宫拜见龙王,求赐兵器,选中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定海神针。
还从其他三海龙王处取得了金冠、金甲、云履作为行装,回到了花果山。
4、大闹天宫(1)从弼马温到齐天大圣孙悟空因向东海龙宫借得“如意金箍棒”和在生死簿上勾销自己名字而被告上天庭,玉帝招他做弼马温。
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
玉帝震怒,派托塔李天王剿灭,大败而回,只好再次招安,给了孙悟空一个“齐天大圣”的虚名。
(2)大闹蟠桃会(重点)天庭要举办蟠桃盛会,悟空没有被王母邀请,再次发怒。
他定住七衣仙女,调弄赤脚大仙,喝尽玉液琼浆,搅了蟠桃会,偷吃了仙酒、仙肴,酒醉后还把太上老君的丹药吃了个精光。
之后还又偷了两瓶仙酒给众猴做仙酒会。
(3)大战二郎神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十万天兵捉拿悟空,悟空再次打退了众天神,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
二郎神与悟空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
悟空多次变化都被二郎神识破。
太上老君趁悟空不备,用金刚琢将悟空打晕,梅山六兄弟一拥而上,这才将悟空擒获。
(4)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在太上老君八卦炉中四十九天,依然毫发无损,还炼成了火眼金睛。
西游记名著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全

名著阅读《西游记》专题练习一、填空题1.《西游记》,长篇___ 小说,是_____ 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
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____ 的事件,《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____ 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全书____ 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8回,写孙悟空出世至_____ ,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第8至12回写_____ 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第13回至100回写唐僧师徒历经_____ 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___ ,蕴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生真谛。
3.《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 ,字______ ,号_________ ,_______ 代人。
4. 《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5.《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___ 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___________ 。
6.唐僧是如来佛祖的弟子____ 转世投胎作状元_____ 之子,出家后法名_____ ,修成正果后被封为______ 。
7.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________________ ,又唤_______ ,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_________ 下。
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______ 。
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 。
8.猪八戒又叫_____ ,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____ ,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_____ 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__ 。
9.沙僧也叫_____ ,原为天宫中的_____ ,被贬下界,在____ 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__ 。
名著阅读《西游记》考试题型及答案

名著阅读《西游记》1.《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2.《西游记》,长篇神话小说,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
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件,《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玄奘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3.《西游记》全书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
第1至12回是全书的引子。
其中第1至7回,写石猴的出世、学道、大闹龙宫、地府、天宫,直至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
重点是大闹天宫.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第8至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
第l3回至l00回故事的主体,写唐僧赴西天取经,一路上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为徒,又得小白龙化作白马背驼,他们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修成正果。
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4.《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5.《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这个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做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受苦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
唐僧为他取名行者。
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7.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获罪下凡,误投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
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在高老庄抢占民女。
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
猪八戒只会三十六种变化。
西游记名著阅读及答案

西游记名著阅读及答案小题1:《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州,,,北俱芦洲。
(2分)小题2:《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孙悟空被封为斗战圣佛、猪八戒封为净坛使者、沙僧封为和白龙马封为八部天龙马。
(2分)小题3: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三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4分)小题1: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小题2:旃檀功德佛、金身罗汉小题3:例一:孙悟空最富有人情味,孙悟空因打死白骨精而遭唐僧驱赶,走前那声声“师父”,表达了他的人情味,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显露无疑……例二:猪八戒最富有人情味,在高老庄时,耕田耙地,收割田禾,表现得很勤快,取经路上,与孙悟空协力合作,虽不时偷懒,有时立场不坚决,但仍是孙悟空最得力的助手……例三:沙僧最富有人情味,被唐僧收服后负责挑担,老实本份,任劳任怨……《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
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四个徒弟:孙悟空、小白龙、猪八戒、沙僧,老实善良,一心向佛,慈祥,胆小怕事,迂腐,鉴别能力差。
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三番两次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
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
孙悟空修得正果,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府。
因调戏嫦娥(与奔月的嫦娥不同,原著里的嫦娥指月宫中太阴星君的侍女之一),幸亏太白金星求情,被罚下人间。
但错投了猪胎,成了一只野猪,修炼成精,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
在高老庄抢占高家三小姐高翠兰,被孙悟空降伏。
修得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
猪八戒贪吃贪色,但是挑担子的主要是猪八戒。
沙和尚:又名沙悟净。
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玻璃盏,惹怒王母娘娘,幸亏赤脚大仙求情,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
名著阅读《西游记》考点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一、知识梳理【作者简介】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内容简介】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作品主题】《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章回体神魔小说,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小说赞扬了孙悟空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以及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寄托了作者关于社会与人生的理想。
【艺术特色】《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
《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
孙悟空活动的世界近于童话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
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
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
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人物辨识】【取经路线】【内容导图】【情节辨识】斗金角、银角大王(第三十二至三十五回):平顶山莲花洞中有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两妖。
金角大王说吃了唐僧肉可以延寿长生,银角大王便携唐僧师徒图像,领小妖上山巡逻,正巧遇上巡山的八戒,有小妖认出了他,双方打了二十回合仍不分胜负。
最后妖怪一拥而上,八戒寡不敌众,败逃中被萝藤绊了个踉跄,被一群小妖擒进洞去。
孙悟空的三次离开二、基础巩固练(一)填空题1.《西游记》,长篇,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的事件。
人教版九上名著阅读《西游记》分章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上名著阅读《西游记》分章练习(含答案)第一章:石破天惊练习1:《西游记》的作者是谁?{答案:《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练习2:《西游记》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有哪些特点?{答案:《西游记》中的主人公是孙悟空,他机智勇敢,聪明灵活,但也有傲慢无礼的一面。
}第二章:师徒相遇练习3:唐僧是在哪里遇到孙悟空的?{答案:唐僧在五行山下遇到孙悟空。
}练习4:猪八戒和沙僧分别是哪里的人?{答案:猪八戒是天蓬元帅转世,沙僧是卷帘大将转世。
} 第三章:闯荡龙宫练习5:孙悟空在龙宫得到了什么宝贝?{答案:孙悟空在龙宫得到了如意金箍棒和一套海龙王的宝物。
}练习6:孙悟空为什么要闯荡龙宫?{答案:孙悟空为了寻求一件称心的武器,所以闯荡龙宫。
} 第四章:大闹天宫练习7:孙悟空在天宫做什么?{答案:孙悟空在天宫担任弼马温,后来被封为齐天大圣。
} 练习8:孙悟空为什么要大闹天宫?{答案:孙悟空因为不满天宫的待遇,所以大闹天宫。
}第五章:西天取经练习9:唐僧师徒开始西天取经的旅程是在哪一章?{答案:唐僧师徒开始西天取经的旅程是在第一回。
}练习10:《西游记》中的“五庄观”是指什么地方?{答案:《西游记》中的“五庄观”是指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 第六章:降妖除魔练习11:孙悟空在取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妖魔?{答案:孙悟空在取经过程中,遇到了白骨精、蜘蛛精、黄风怪等妖魔。
}练习12:孙悟空是如何战胜妖魔的?{答案:孙悟空凭借着聪明才智和神通广大,战胜了各种妖魔。
}第七章:圆满成功练习13:唐僧师徒最终是否成功取得真经?{答案:是的,唐僧师徒最终成功取得了真经。
}练习14:《西游记》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西游记》的主题是讲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他们坚定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话本《西游记平话》是一个很关键的文献。 它是《西游记》故事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起着承 前启后的作用。可惜的是,此书现已失传。
宋元话本的一些零星故事,如《陈巡检梅岭失 妻记》的情节,据钱锺书《管锥编》考证,乃中 国古来流传俗说,屡见之稗史,后来被元曲家及 《西游记》作者吸收。宝象国三公主百花羞被黄 袍老怪摄去十三年,生儿育女,朱紫国皇后金圣 宫被妖魔赛太岁盗去,故事结构都与此有些相似。
西游记名著阅读
一、相关常识
1、神魔小说概念
鲁迅先生称《西游记》为神魔小说,也可称神怪 小说、童话小说,但不能称神话小说;
因为神话有浓厚的原始民俗渊源,而神魔的出现 则主要是来自创作者(个人或集体)当时的文化修养—— 虽然可能也会包含某些流传已久的民俗内容。
无论是神魔、神怪或是童话小说,故事内容都包 含广阔无边的想象力。
刘勇强《奇特的精神漫游》一书提出几点意见:
一是“阵容与小说描写完全一样”;二是“在鼓吹佛教的同时,又 流露出一些轻佛、慢佛以至诋佛的倾向”,使西游故事“进一步向 世俗化开拓”:三是《西游记》喜剧渊源可追溯至杂剧,尤其是妖 魔色诱唐僧的喜剧成分。
总之戏剧作家在撰写剧本时,自然少不了节外生枝,添花增叶,使 玄奘西游事迹变成耸动听闻却又风趣活泼的神魔故事。
第四阶段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百花齐放时期
学者开始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去研究这本伟大的小说,有的 认为是追求理想,有的认为它是童话,有人说它是一部谈 论社会哲学等问题的密码,是百花齐放的时期。
5、言哲理
梁启超《告小说家》曰:“言哲理则《封 神》、《西游》……”
6、人的神话
胡适《西游记考证》说:“《西游记》所 以能成世界的一部绝大神话小说,正因为 《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着一点诙谐意味, 能使人开口一笑,这一笑就把那神话‘人化’ 过了。我们可以说,《西游记》的神话是有 ‘人的意味’的神话。”
当然,要使唐僧历尽八十一劫,这有点像水浒故事, 是硬要堆砌一百零八个好汉一样,直至凑足额为止。因 此小说中间有很多情节并不怎么精彩,从文学角度看大 可以删除,但从作者追求完整来看则只好保存下来。
二、情节构成
《西游记》的故事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前七回写 孙悟空的来历,他的出世学艺和大闹天宫的故事。 二是第八至十二回,介绍取经的缘由(如来说法, 唐三藏的身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观音指 示取经) 。三是十三回至一百回,写孙悟空皈依 佛门,和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 一路上跟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历九 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师徒四人皆成正果。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取经本事; (二)向俗讲、民间故事的演变; (三)《西游记》成书。
历史上的“唐僧取经”
玄奘(602-664),俗姓陈, 名祎,洛阳人,13岁出家)决意到 佛教发源地天竺去研究教义,取回 真经。唐太宗贞观初年,玄奘在没 取得朝廷同意的情况下,只身离开 长安,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过 吐鲁番,历经艰辛,到达天竺,贞 观19年回到长安。此行历时19年, 行程五万里,取回佛经657部。回 到长安后,在慈恩寺又以19年时间 译出佛经75部,创立了佛教重要宗 派法相宗。唐高宗麟德元年,玄奘 圆寂。
小说《西游记》作者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加工创 作的。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说:“可知玄奘西 天取经一事,自唐末以至宋元已渐渐演成神异故事,且 多作成简单的小说,而至明吴承恩,便将它们汇集起来, 以成大部的《西游记》。”无论作者是否吴承恩,能够 贯串各种材料,集大成以为巨篇鸿文,传播百世,其人 必是大手笔无疑。
玄奘回京后,奉诏口述取经路上的所见所 闻,由弟子辨机记录,并编辑成《大唐西域 记》一书。
其后,玄奘门徒惠立、彦琮撰写《大唐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穿插了不少神奇传 说,演绎了许多佛经故事,为后世想象取经 途中光怪陆离的神魔传说开了先河。
唐代末年出现了敷演三藏取经故事的笔 记小说,如《独异志》、《大唐新语》。
三、西游记之主题思想
(一)主题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明清时代,或说是炼丹、或说是证道、悟道;
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胡适认为是滑稽小说, 鲁迅同意“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三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初,因为战争,研究沉寂;
第三个阶段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毛泽东以 伟人之尊,把《西游记》纳入阶级斗争范畴,风靡全国;
将西游故事发挥淋漓尽致的是金元戏剧。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有金院本《唐三藏》之目,但原院本已 不可见。
元代《西游记杂剧》已体现了相当完整的取经故事,《元曲选》也 收录了全本戏。故事从唐僧生父受劫难写起,观音劝唐僧往西天取 经,途中收龙马、行者、沙和尚、八戒,以至完成取经任务回国, 与《西游记》的结构基本一致。
三是故事情节往往不合逻辑与常理,带有较浓 厚的宗教迷信或天真无知的童话色彩。
2、《西游记》成书经过:
《西游记》的成书经过跟《三国演义》、《水浒传》 有些相似,也是一部世代积累型小说。开始时历史上确 有真人真事,稍后民间出现有关各种传说,成为民间艺 人说唱搬演和剧作家撰写戏本的素材。最后由一位杰出 的小说家联缀贯串成篇。
神魔小说大致有三个特点:
一是表面上邪正对立,相生相克,若果斗争结 果一胜一负,即邪正不能两存,斗争只能结束, 故事也就告一个段落,最后通常是光明战胜黑暗, 神圣打败邪恶,很少是同归于尽;
二是邪正两方法力无边,魔术迭出,天兵天将, 魔鬼妖精,各显神通,充满离奇古怪的招数,作 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向无边幻想之境;
8、光明邪恶之战
宋出现了“中瓦子张家印”的 “俗讲底本”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文字粗略,情节简单, 出现了“来助和尚取经”的猴行者(白衣秀士)形 象,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 王”,他神通广大,能伏魔降妖。书中还出现了一 个脖挂骷髅项链的“深沙神”,但还没有猪八戒。
《取经诗话》的重要性可用三个“代替”概括: 一是猴行者代替唐僧成为取经主角, 二是虚构人物代替真实历史人物, 三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