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西方哲学命题汇总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现代西方哲学招生专业:外国哲学一、名词解释(任选4个,每个5分)1、实证主义2、唯意愿(意志)主义3、【詹姆士讲的】纯粹经验4、摹状词5、加谬的"荒谬"6、柏格森的两种时间二、问题论述(任选4题,每题20分)1、穆勒关于个人与权力机构的关系的观点。
2、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基本思路与叔本华思想的关系。
3、试析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所包含的不同方法论倾向。
4、詹姆士的意识流学说与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的关系。
5、试析海德格尔的时间观;以及它与康德的时间观的关系。
6、简述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论题与自由的关系。
7、试析梅洛·庞蒂的知觉观。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招生专业:哲学(硕博连读)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亚里士多德的"实体"2、莱布尼茨的"单子"3、恩培多克勒的"爱"与"恨"4、胡塞尔的"终止判断(epoche,又译为"悬置")"5、柏拉图的"分有说"二、叙述下列哲学命题的基本内容(每题10分,共50分)1、萨特:存在先于本质2、斯宾诺莎:神是唯一的实体3、维特根斯坦:哲学是一场反对用语言来蛊惑我们理智的战斗4、黑格尔:哲学史上每一个体系,都是哲学本身的一个环节5、康德:要把人当作目的看待,决不要把人当作手段使用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为什么库萨的尼古拉说,"哲学是一种有学问的无知",而霍布斯却认为,哲学是推理的知识?你自己认为什么是哲学,你为什么要学习哲学?2、详述并评论海德格尔关于此在的哲学思想。
考试科目:综合考试招生专业:哲学(硕博连读)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60分)1、MAP∧MAS→( )2、SEP换位可推出();换质可推出();换质位可推出()3、"所有的中国人都不是欧洲人"根据反对关系可推出();根据差等关系可推出();根据矛盾关系可推出()4、"设A真,由A推出B,已知B是荒谬的,由此可知A也是荒谬的"这是()方法5、林黛玉喜欢贾宝玉,所以,贾宝玉()林黛玉6、罗素于20世纪20年代曾来华讲学,其"五大演讲"分别是《》、《》、《》、《》、《》7、梁漱溟在其《》一书中提出了"文化是民族生活的样法"的思想8、在1923年的中国思想界曾爆发过一场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西方哲学考研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试题总结

西方哲学考研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试题总结名词解释古希腊部分范畴(亚里士多德)1洞穴说2四因说18产婆术9实体(亚里士多德)6智者与智者运动2伊壁鸠鲁的快乐论伦理学2理念说10中道1知识即美德5认识你自己1理想国3数(毕达哥拉斯)3存在(巴门尼德)7实践智慧(亚里士多德)2太一(普罗提诺)5哲学源于诧异1属性和样式1无定(阿那克西曼德)2六本原说1普纽玛2原子论3第一哲学第二哲学3始基3回忆说3米利都学派4犬儒学派1蜡块说1种子说4原子和虚空4二分法(芝诺)1努斯1理智(阿那克萨哥拉)1波菲利问题3飞矢不动3泰勒斯2人是万物的尺度4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2分有说1模仿说1和谐(毕达哥拉斯)1悬搁(皮浪)1斯多亚派伦理学1爱利亚学派1德谟克里克的影像说1四根说3流溢说2四弦断比喻2高尔吉亚1芝诺四悖论1怀疑主义1真理之路(巴门尼德)1第二实体(亚里士多德)1知识与意见(柏拉图)11现实与潜能1中世纪奥康剃刀8神正论1温和怀疑论1教父哲学3上帝的本体论证明3因信称义(马丁.路德)2阿奎那"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3 马丁路德1托马斯经院哲学的基本观点1 经院哲学3光照说2中世纪信仰与理性的关系1哲学是神学的婢女1阿拉伯尔"概念论"11近代部分休谟:物是观念的集合2存在就是被感知8习惯是人生的指南5知觉1休谟1观念的关系和事实1休谟问题3不可知论1康德:先天综合判断6道德律1自在之物4二律背反3实践哲学1人为自然立法2不可知论1时空说1认识论1黑格尔:否定辩证法1实体即主体3绝对精神11三一式1存在即合理1逻辑学的三个组成部分1 绝对命令5异化2主奴关系2启蒙运动:孟德斯鸠1百科全书派31社会契约论42人是机器1地理环境决定论2启蒙运动的精神1反省(洛克)1物质(卢梭)1启蒙运动3人文主义6白板说8公意(卢梭)1三权分立4偶性(霍布斯)1物体(霍布斯)1启蒙1第一性第二性(洛克)6自然状态(卢梭)1人类不平等1笛卡尔:我思故我在23普遍怀疑2二元论2莱布尼茨:偶然真理1天赋观念1前定和谐11双重真理1单子论12培根:1新工具1四假象说17经验归纳法3其他人物:费希特:自我4 知识学的三条原理1费尔巴哈:自然1 人本主义3 费尔巴哈1思维与存在的统一1 谢林:天启哲学1 绝对统一性3斯宾诺莎:实体学说3自然神论5自由与必然1现代部分语言行为理论1烦1面向事情本身1列维.斯特劳斯1哲学解释学1大全(雅斯贝尔斯)1经验(杜威)1自我本我超我2解释学循环1利比多1一切历史都是现代的历史1世界是我的表象1自为存在1工具理性1帕格森的两种时间1范式(库恩)5正义(罗尔斯)2萨特的自由观1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1图像论1悬搁(胡塞尔)2心理主义1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1科学革命(库恩)1文德尔班的价值世界1生活世界(胡塞尔)1帕格森理智与直觉1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1现象1现象学2存在主义1逻辑实证主义3证伪主义3在世(此在)8各行其是1语言游戏5文本(解释学)1存在先于本质3摹状词理论及批评3视界融和(伽达默尔)1宽容原则(卡尔纳鲁)1绝对经验(布拉德雷)1原则同格论1海德格尔1结构主义1成见(伽达默尔)1括号法(胡塞尔)1常规哲学(库恩)1逻辑经验主义科学哲学1彻底的经验主义(詹姆士)2所指2解释学2逻辑原子主义3实用主义2卢卡奇1人化自然1三个世界1语言学转向1描述性的形而上学(斯特劳森)1意志(叔本华)2存在与存在者1交互主体性与交往行为(胡塞尔,哈贝马斯)1 绵延4试错法(波谱)1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1解构(德里达)1自然之境(罗蒂)1家族相似性1本体论承诺2人学辩证法1社会的多远决定论1思维经济原则1权力意志2名义本质和实在本质1重估一切价值2否定的辩证法(阿多诺)1生命之流1拒斥形而上学(卡尔纳普)1效果历史知识1人类理智发展的三阶段1皮尔士原则1制定法则的科学和描述特征的科学1 意向性(胡塞尔)2科学共同体2逻辑实用主义1祁克果人生道路三个阶段1私人语言1唯意志主义1荒谬(加缪)1爱的宗教2人道教1其他意见支配世界1反思1至善1良心论1唯我论1印象11因果观念是存在性的联想1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1真理是过程2先验幻想3怀疑论1扬弃1异类相知说12通种论1统觉3偶因论2人士环境的产物2理性的狡计1认识论1唯名论1唯理论1逻格斯10唯实论5第一哲学第二哲学2实在论2上帝的本体论证明3逻格斯中心主义1主体与客体1简答火本原思想及分析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在人性论上的批判前苏格拉底哲学的古希腊哲学本源学说柏拉图理念论的理论来源辨析亚里士多德的"潜能"和"现实"认识你自己的哲学意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尺度的内涵无物存在;如果有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即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告诉别人.德性即知识与无人有意作恶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不在枷锁之中.国家是大写的人.柏拉图关于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关系的思想新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关于实体原因的学说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内容简述古希腊罗马原子唯物论丛德谟克里特到伊壁鸠鲁在到卢克莱修的发展过程赫拉克利特的罗格斯思想柏拉图前后期思想的差别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继承和改造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从赫拉克利特的"一切皆变,万无常往"以及逻格斯学说到巴门尼德严格区分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的思路上的联系?由此我们能否确认:哲学何为.何谓"善"理念或至善,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是如何通过著名的"日喻,线喻以及洞喻"来说明善理念在人的认识和觉悟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简述古希腊哲学中的罗格斯和努斯形式因和质料因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怎样理解柏拉图的灵魂学说及其政治哲学意义苏格拉底对话法巴门尼德真理与意见以奥尼亚派的自然哲学思想并分析评价这个世界,……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柏拉图哲学的思想渊源(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论述柏拉图关于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的区分柏拉图通种论的基本内容比较毕达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关于世界本原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关于美的思想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说明了“理念论”的哪些观点?上帝即人的本质奥康剃刀皮科对人的定位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和目的论证明唯实论和唯名论奥斯丁的语旨力理论托马斯关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奥古斯丁的时间学说以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为例,说明基督教是如何对待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的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中世纪证明上帝存在主要有哪些方式,你如何看待理解这些证明,为什么托马斯关于知识与信仰关系的学说托马斯关于共相与殊相的关系理论经院哲学中对共相问题的争论中世纪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除了哲学真理以外还需要神学真理(托马斯)上帝的人格性,本身不外乎就是人之被异化了的、被对象化了的人格性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唯名论唯实论之争的核心问题评述安瑟伦与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的不同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关于认识对象和认识方法,真理标准上的的争论斯宾诺莎实体学说的主要内容法国启蒙学派的主要哲学观点弗兰西斯.培根对经验哲学的批判及其经验论原则法国启蒙哲学家的社会历史观休谟对经验论,唯理论的"因果学说"的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及其基本内核"我思故我在"的涵义及哲学意义休谟对于因果关系的理解有四种假象扰乱人心,困扰科学费希特关于自我的三条原则斯宾诺莎关于自然的观点爱尔维修的幸福观培根的三表法休谟问题费尔巴哈的我与你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贝克莱是如何根据洛克的哲学来提出其物是观念的集合的思想的霍布斯的主要观点莱布尼茨前定和谐说自然神论与泛神论的区别和联系休谟因果观的主要观点简述近代唯理论实体学说从笛卡尔到斯宾诺莎再到莱布尼茨的发展过程按照自然而生活简述培根的四假相说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爱尔维修的肉体感受性理论为什么斯宾诺莎将他的哲学著作冠名为笛卡尔和休谟都以数学为真正知识的典范,然而同样的认识却在他们的哲学研究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不同作用乃至引出了什么样的不同结论如何理解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对十七世纪唯物哲学的发展近代经验派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对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的否定的,这种否定在哲学上有什么意义简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及其在哲学史上的意义简述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试述谢林的绝对同一霍尔巴赫的无神论思想莱布尼茨"有花纹的大理石"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起源的学说人文主义基本精神及其内涵怎样理解洛克的"实在的本质"和"名义的本质"贝克莱的共相学说包括哪些内容费尔巴哈是怎样看待宗教的本质的休谟对于实体的看法笛卡尔认为上帝是惟一的实体,为什么又称他的思想为心物二元论?简述洛克的白板说及其双重经验说。
西方哲学试题与答案

西方哲学试题与答案西方哲学试题与答案道成法师编辑整理2010-12-20一、填空与选择(20分)1.(古希腊罗马哲学)是欧洲哲学史的开端。
P12:古希腊罗马哲学是欧洲哲学史的开端。
2.古代哲学主要是讲的(本体论)问题。
P14:古代哲学主要是讲的本体论问题,着重从本体论的角度探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也即所谓“本原”或“实体”的问题。
(近代讨论认识论)3.古代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内容,是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唯物主义路线同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路线之间的对立与斗争。
P144.(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学派,其代表人物有(泰利士、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
)P28:米利都学派是公元前七世纪出现在米利都城邦的哲学学派。
这是古希腊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学派。
其代表人物有泰勒斯(Thales)、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和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
5.泰勒斯(泰利士)被称为“七贤”之一。
6. (阿那克西美尼)把(气)当作万物的本原。
P33:阿那克西美尼把“气”当作万物的本原。
7.毕泰戈拉学派或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
P45:数是万物的本原,万事万物均由数产生。
8.(存在)是巴曼尼德哲学的基本概念。
P55:“存在”是巴门尼德哲学的基本概念。
9.芝诺的四个否定运动的论证或悖论分别叫做(二分法、阿基里斯追龟、飞矢不动、运动场。
)P62:芝诺的四个关于静的论证:二分法、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运动场。
10.恩培多克勒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四根说)和(爱恨说)。
P65: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四根说”和“爱恨说”。
11.阿那克萨戈拉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种子说)和(奴斯说)。
P69:阿那克萨戈拉(Anaxagoras)在哲学上的贡献是提出了“种子说”和“Nous奴斯说”。
12.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英语哲学思想解读50题

英语哲学思想解读50题1. The statement "All is flux" was proposed by _____.A. PlatoB. AristotleC. HeraclitusD. Socrates答案:C。
本题考查古希腊哲学思想家的观点。
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万物皆流”的观点。
选项A 柏拉图强调理念论;选项B 亚里士多德注重实体和形式;选项D 苏格拉底主张通过对话和反思来寻求真理。
2. "Know thyself" is a famous saying from _____.A. ThalesB. PythagorasC. DemocritusD. Socrates答案:D。
此题考查古希腊哲学家的名言。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名言。
选项A 泰勒斯主要研究自然哲学;选项B 毕达哥拉斯以数学和神秘主义著称;选项C 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
3. Which philosopher believed that the world is composed of water?A. AnaximenesB. AnaximanderC. ThalesD. Heraclitus答案:C。
本题考查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构成的看法。
泰勒斯认为世界是由水组成的。
选项A 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气;选项B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是无定;选项D 赫拉克利特提出万物皆流。
4. The idea of the "Forms" was put forward by _____.A. PlatoB. AristotleC. EpicurusD. Stoics答案:A。
这道题考查古希腊哲学中的概念。
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即“形式”。
选项B 亚里士多德对其进行了批判和发展;选项C 伊壁鸠鲁主张快乐主义;选项D 斯多葛学派强调道德和命运。
5. Who claimed that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A. PlatoB. AristotleC. SocratesD. Epicurus答案:C。
西方哲学史试题大汇总

西方哲学史试题大汇总古希腊哲学论述题:1、评述柏拉图的理念论以及亚里士多德对它的批判(20分)答:柏拉图的理念论包括:2、试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模仿理论。
3、列出亚里士多德关于逻辑和自然哲学的主要著作4、试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在近现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5、详述并分析柏拉图通种论的基本内容。
6、柏拉图的四线段比喻与他的理念论的关系7、马克思把亚里士多德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你怎样看待这一评论?8、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9、试评柏拉图回忆说及其影响10、德谟克利特的认识论为什么称之为“影象论”?11、试述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12、启蒙运动与柏拉图或奥古斯丁有关吗?13、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14、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15、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说明了“理念论”的哪些观点?16、柏拉图的四线段比喻与他的理念论的关系17、解释“人是万物的尺度”,并就此对智者运动/智者学派之若干特点予以说明18、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19、试以柏拉图太阳比喻和普罗提诺流溢说为例,说明柏拉图主义哲学的一般特征。
20、论述柏拉图关于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的区分名词解释:1、亚里士多德的"实体"2、恩培多克勒的"爱"与"恨"3、柏拉图的"分有说"4、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5、毕达哥拉斯:数是万物的本原。
6、亚里士多德的"第二实体"7、恩培多克勒的"四根"8、形而上学9、存在(巴门尼德)10、二分法(芝诺)11、四因说12、逻各斯13、数是万物的始基14、高尔吉亚15、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16、亚里士多德17、德性即知识18、实体即自因19、尼克马科伦理学20、泰勒斯的“水”21、普罗太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2、苏格拉底的“接生术”23、柏拉图的“回忆说”24、伊壁鸠鲁的“快乐论”25、爱利亚学派26、原子和虚空27、流溢说28、助产术29、四线段比喻30、太一31、泰勒斯32、芝诺的四个悖论33、种子说34、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概念35、古希腊的“怀疑主义“36、理念(柏拉图)37、原子(德谟克利特)38、永恒的活火39、智者40、四因41、流溢说42、波菲利问题43、原子和虚空44、流溢说45、波菲利问题46、古希腊的“怀疑主义“47、犬儒学派48、亚里士多德49、拉丁阿维洛伊主义简答题:1、柏拉图“回忆说的主要内容2、德漠克利特的“影像”说3、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哲学”的定义4、柏拉图前,后期思想的差别5、如何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数是万物的本原”。
西方哲学史题型及复习要点

的运动,这些对立物从“无定”中分离出来,从而形成了世界万物。
③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万物因气的凝聚与疏散而生
成,气蒸发生成火,凝结变为风,而后形成云,再凝结为水,继之为
土,最后变成石头,从这些事物中生成其余的一切。
3、简述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
2、火的运动符合其自身的本性,受一定的原则支配。火转化为万物之后,取而代之的气、水、土的状态,但仍然受着火的本性原则支配。故气、土、水之间的转化也是火的运动。
3、外在的本原是火的形态,内在的本原是符合火的本性的原则。
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是建立在‚逻各斯思想基础之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同时也是世界秩序和原则。这个永恒不变的原则就是‚逻各斯,它即是火的内在本原。
它既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内,又存在于上帝和人的理性之中。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泰勒斯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哲学家?他在哪些方面超越了神话世界观?
(1)原因:①因为泰勒斯最早开始考虑“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泰勒斯所说的“本原”有三层意思:
一是指世界的构成元素;二是指世界的统一性,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三是指物质世界的永恒性。泰勒斯第一次摆脱了神学宇宙论的传统藩篱,试图以非神化的方式﹑用某种自然物质(水)的性质来说明万物的根源。
其辩证法思想表现在:
(1)对立面的转化关系。事物无时无刻不再朝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万物皆变,无物常驻”。
(2)对立面的和谐关系,对立的状态或相反的性质共存,产生出和谐。如不同的颜色绘出逼真的肖像。
(3)对立面的统一关系。对立面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如圆周上的终点和起点。
(4)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对事物某一方面的取舍有不同的标准,事物的性质因评判标准的不同而不同。
西方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西方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统治者应该是:A. 诗人B. 哲学家C. 艺术家D. 军人答案:B2.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质料因B. 形式因C. 动力因D. 目的因答案:D3. 康德在其批判哲学中提出了“先验”的概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先验范畴?A. 空间B. 时间C. 因果律D. 经验答案:D4. 尼采认为“超人”是:A. 道德的化身B. 权力意志的体现C. 宗教的领袖D. 理性的代表答案:B5.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体现了他哲学思想中的哪个方面?A. 怀疑论B. 唯物论C. 唯心论D. 经验论答案:A6. 斯宾诺莎认为上帝和自然是:A. 同一的B. 对立的C. 无关的D. 独立的答案:A7. 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是:A. 事物发展的终点B. 事物发展的起点C. 事物发展的中介D. 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答案:D8.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先于其本质,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萨特B. 海德格尔C. 尼采D. 柏拉图答案:A9. 休谟认为因果关系是:A. 必然的B. 偶然的C. 逻辑的D. 经验的答案:D10.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经验论者?A. 洛克B. 贝克莱C. 休谟D. 康德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答案: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理念是真实存在的,是永恒不变的,而我们所感知的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不完美复制。
理念存在于一个超越的、非物质的领域中,是知识的真正对象。
2. 描述康德的“物自体”概念。
答案:康德的“物自体”是指独立于人类感知和理解之外的客观实在,它是不可知的,因为我们只能通过感官和理性来认识现象界,而无法直接认识物自体。
3. 阐述尼采的“永恒回归”概念。
答案:尼采的“永恒回归”是一种宇宙观,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件都会无限次地重复发生。
这一概念强调了生命的循环性和重复性,以及个体在面对这种无限重复时的权力意志。
西方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西方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西方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的是哪位哲学家?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苏格拉底D. 赫拉克利特答案:C2. 以下哪部作品是柏拉图所著?A. 《理想国》B. 《形而上学》C. 《尼各马科伦理学》D. 《政治学》答案:A3.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主要讨论了以下哪个问题?A. 存在的本质B. 知识的起源C. 道德的基本原则D. 美的判断标准答案:B#### 二、简答题1.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是他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包括形式因、物质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形式因指的是事物的形态或结构;物质因是构成事物的物质;动力因是导致事物变化或运动的原因;目的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或目标。
2. 请简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其哲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命题,表达了怀疑一切后唯一不可怀疑的事实——思考本身。
他认为,即使怀疑一切,怀疑者本身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因为怀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活动。
#### 三、论述题1. 论述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
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是其对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批判与超越。
超人不是某种具体的人物,而是一种理想状态,代表着力量、自由和创造力的极致。
超人不受传统道德束缚,能够自我超越,创造出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尼采认为,只有成为超人,人类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解放和自我实现。
2. 分析黑格尔的辩证法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考方法,它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变化的驱动力是矛盾。
辩证法包括三个阶段:论题、反论题和合题。
论题是某种观点或现象,反论题是与之对立的观点或现象,合题则是两者的统一,但这种统一又会产生新的矛盾,从而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黑格尔的辩证法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上。
#### 四、案例分析题1. 以苏格拉底的“无知之知”为例,分析其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有些同学的出题题目一样,所以答案有几种,同学们自行参考)1、芝诺的“飞矢不动”答案一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中的一个。
“飞矢不动”:飞着的箭在任何瞬间都是既非静止又非运动的。
如果瞬间是不可分的,箭就不可能运动,因为如果它动了,瞬间就立即是可以分的了。
但是时间是由瞬间组成的,如果箭在任何瞬间都是不动的,则箭总是保持静止。
所以飞出的箭不能处于运动状态。
答案二: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悖论中的一个。
(2分)运动实际上是一系列静止的总和。
(3分)2、奴斯答案: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术语。
一般译为“理性”﹑“心灵”。
最初是指感知﹑认识﹑理解事物的东西,它是世界的灵魂和内在本性﹐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和前提。
3、皮浪猪有一次在海上遇到风浪,别人都惊慌失措,皮浪却若无其事,指着船上一头正在吃食的猪说,这才是这人应有的不动心的状态。
(3分)“不动心”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
(2分)4 中世纪哲学答案一:欧洲5~15世纪的哲学。
5世纪后,西罗马帝国逐渐瓦解,欧洲向封建社会过渡。
在日耳曼人征服罗马的过程中,基督教得到了保全,它成为中世纪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哲学和科学成了基督教神学的婢女或工具。
神与人、天国与世俗、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是中世纪哲学探讨的主要问题。
答案二:欧洲5~15世纪的哲学。
(1分)基督教成为中世纪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1分)哲学和科学成了基督教神学的婢女或工具。
(1分)神与人、天国与世俗、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是中世纪哲学探讨的主要问题。
(2分)5、巴门尼德巴门尼德是古希腊哲学家,爱利亚学派的奠基人。
其依靠抽象形象,从感性世界概括出最一般的范畴“存在”,并且是历史上第一位明确提出“是与真”和“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问题的人,著有《论自然》。
6、亚里士多德答案:①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②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在雅典创办了逍遥学派。
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③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7、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答案一: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目的因、质料因和动力因”形式因指事物内在的或本质的结构形式;目的因指事物变化发展所追求的内在目的;质料因指构成事物的材料;动力因指促使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答案二:亚里士多德认为,导致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原因有四种:(1)形式因:事物内在的或本质的结构形式(2)目的因:事物变化发展所追求的内在目的(3)质料因:构成事物的材料(4)动力因:促使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它们是存在于一切实在的领域中的第一原理,是构成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基本思想的要素。
8、康德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
其代表作品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实用人类学》等。
所提的重要命题有“人为自然立法”“科学知识=先验+经验”等。
9、康德的三大批判答案: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
(1)“纯粹理性批判”,讨论:我们能知道什么?(2)“实践理性批判”,涉及伦理学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3)“判断力批判”,讨论: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10、培根的四假相说答案:四假相说包括:①第一“种族的假相”,这是由于人的天性而引起的认识错误;①第二“洞穴的假相”是个人由于性格、爱好、教育、环境而产生的认识中片面性的错误;②第三“市场的假相”,即由于人们交往时语言概念的不确定产生的思维混乱。
③第四“剧场的假相”这是指由于盲目迷信权威和传统而造成的错误认识11.《新工具》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培根的代表作之一,奠定了近代归纳逻辑的基础。
它阐明的经验认识原则,开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先河。
它的分析方法为近代实验科学开辟了道路,但也带来了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局限性。
12. 柏拉图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
柏拉图在雅典建立了他的雅典学园。
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13、柏拉图的三个快乐的等级答案:柏拉图主张快乐的三个等级:肉欲的快乐,他认为这是最低等的;情感的快乐,它属于中间的等级;理念的快乐,它是精神上的,具有最高的价值,因为它们与上帝的性质相符合。
14、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柏拉图式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他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是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的暂时变动等特征。
15、柏拉图的“认识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所组成,人类感官所接触的现实是理念的影子。
他同时认为人的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潜在人的灵魂中,即理念世界中。
所以人们对概念的学习、对现实的认知都是回忆、再现理念世界的过程。
16、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的关系的哲学流派17.反本质主义本质主义将现象和本质、外在和内在加以区分,并认为人们无法越过主客之间的屏障而达到实在和客体。
而反本质主义的根本特征就是放弃作出这样的区分18、智者学派是古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且能言善辩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1分)基本思想:相对主义与怀疑论(1分)、素朴辩证法(1分)、对神的怀疑和否定(1分)、约定论的社会历史观(1分)。
[题目来源:老师课上所讲]19、贝克莱问题心灵以外的世界存在吗?有一个独立的物质世界吗?(2分)体现了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即观念的集合)的观点。
(3分)20、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指万物最初的原因与内在的本质,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实在。
(3分)黑格尔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
其自我发展经历了逻辑、精神、自然三个阶段。
(2分)21、尼采的超人哲学尼采认为真正的哲学是关于人的哲学,超人指的是人的目标和理想,因此真正的哲学家应当成为超人哲学。
尼采理论的出发点强调“重估一切价值”,所以尼采的超人可以看作基督教中上帝或传统理性派哲学绝对理性概念的替代物,将其作为避免19世纪虚无主义促使人类堕落或退化的力量。
22、《忏悔录》作者奥古斯丁。
这是一本以祷告自传手法所写的悔改故事,全书分为十三册,自始至终以上帝为谈话对象,当中描写早期奥古斯丁归信时的内心挣扎及转变经历。
二、简答1、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答案:①赫拉克利特把存在的东西比作一条河,声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
这个哲学命题体现了变化的思想,他认为,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的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
②但赫拉克利特强调运动变化,并没有否定静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普洛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①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意思是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合乎这个尺度的就是存在的,不合乎这个尺度就是不存在的。
②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以人的感觉为准。
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这些不同的感觉并无真假是非之分。
③这个命题集中代表了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错误观点,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因素,但是它触及到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表明了人类认识的进步。
3、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原”答案一:泰勒斯用物质性的“水”作为世界的本原。
这一命题有三层意思。
①物质性的水是世界的基本构成元素;②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他们统一于水;③万物来源于水最终又复归于水,万物只是水的变化形态,水自身才是永恒长存的本体。
答案二:社会地理环境,世界就如漂浮在水面上的大船,水支撑世界,漂浮物不是本原。
水作为本原是不变的常存的。
万物生成于水,水滋润万物,水是本原,不依赖于他物,而被他物所依赖,是根据。
答案三:(1)社会地理环境,古希腊人发现世界就如漂浮在水面上的大船,水支撑世界,漂浮物不是本原。
(2)万物来源于水,水是本原,不依赖于他物,而被他物所依赖,是根据。
(3)水作为本原是不变的,长存的。
4、四假相说答案:培根为揭示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
它深刻的解释了导致人们认识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种种认识论根源,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四假相说包括:①“种族假相”,是一种植于人类本性之中,人所共有的一种假相。
人们往往以人的感觉和理性为尺度,而不按自然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结果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②“洞穴假相”,由于每个人在环境、教育、性格、爱好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把自己的个性渗透到事物中,从而歪曲事物的真相。
③“市场假相”,指人们在交往中由于语言的不确定和概念的不严格而产生的思维混乱。
④“剧场假相”,是指人们不加批判的盲目顺从权威或当时流行的各种科学和哲学和科学原理、体系从而形成的错误但是培根的“假相说”渗透了培根哲学的经验主义倾象,未能对理智的本性与唯心主义的虚妄加以严格区别5.请简要解释“人应当知道自己无知”苏格拉底说“人应当知道自己无知”。
以无知揭示无知,千万不要以智者自居(自己总比别人强)。
有限的已知与无限的未知,唯一知道的是自己的无知是一种不可知论。
6. 叔本华为什么说“世界是我的表象”?叔本华认为,人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并非自在之物,而只是呈现于人的表象、即意识中的东西,都相对于作为主体的人而存在。
同时,叔本华认为自在之物只能是意志本事。
7、叔本华的“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
”叔本华觉得痛苦来源于现实社会中的人总是企图给自己去设定某种目的和理想,并企图通过认知來使之实现的过程,因为这些目的和理想都受人的意志的支配,而意志的本质就是盲目的欲望和永不疲倦的冲动,后者本身就意味着痛苦。
无聊源于欲望满足后的空虚,痛苦源于追求,二者都受意志控制,意志越强,自由和道德越少,越难以幸福。
8. 罗蒂提出的“后哲学文化”除了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表象主义等的批判外,还有什么重要特点?第一,进一步超越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潮的对立。
第二,否定哲学在各种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取消传统意义上的哲学。
第三,崇尚不确定性、相对性、描述性。
第四,以教化哲学代替系统哲学。
第五,后哲学与新解释学。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与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他称它为新解释学。
他认为哲学的基本活动是对话、沟通,其任务是促进不同的文化、不同范式之间的对话,在不同学科之间从事调停。
他的新解释学根就不是一种哲学理论,而只是对传统理论加以解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