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全水分的测定.pdf
GB211—84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211—84代替GB211—79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Determination of total moisture in coal国家标准局1984-08-07 发布1985-05-01 实施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商品煤样、生产煤样和煤层煤样的全水分测定。
全水分是指煤样在采取时所含水分的总量。
本标准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法A 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并作为测定烟煤和无烟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而方法B 和C 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并以方法B 作为测定褐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方法要点:煤样在105~110℃或145±5℃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以煤样的失重计算水分的百分含量。
1 仪器设备1.1 干燥箱:内附鼓风机,并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105~110℃或145±5℃范围内。
1.2 浅盘:由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每平方厘米0.8g煤样的比例容纳500g 煤样。
而且盘的重量应小于500g。
1.3 托盘天平:感量为1g 和5g 各一台。
1.4 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未潮解的块状无水氯化钙)。
1.5 玻璃称量瓶:直径为70mm,高为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1.6 分析天平:感量为1mg。
2 煤样的制备2.1 按照GB 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第3.9 条缩制煤样。
2.2 方法A 和B 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13mm,煤样量约2kg。
方法C 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6mm,煤样量不应少于300g①。
2.3 在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装有煤样的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托盘天平(1.3)称重②,并与容器上标签所注明的重量进行核对。
如果称出的煤样毛重(即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小于标签上所注的毛重(不超过1%),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轻的重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
焦炭指标的测定方法

焦炭指标的测定方法
焦炭指标的测定方法包括有以下5种:
1、落下强度测定:这是一种评估焦炭在常温下抗碎裂能力的机械强度指标。
通过将块焦试样按规定高度重复落下四次后,计算块度大于50mm(或25mm)的焦炭炭量占试样总量的百分率来实现。
2、全水分测定:通过将焦炭从装煤箱中倒出冷却至室温,并用电子秤称量焦炭的质量,同时按GB/T2001标准测定焦炭的全水分M。
熄焦后焦炭的全水分应小于10%。
3、挥发分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焦炭试样,置于带盖的增祸中,在600℃下隔空气加热7分钟,以减少的质量占试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该试样的水分含量,从而得到挥发分的测定结果。
4、粒度测定:对于粒度大于60mm、25mm的焦炭,有专门的机械强度测定方法,包括原理、仪器和设备、试样的采取和制备、实验步骤、结果的计算及精密度等方面的规定。
5、反应性测定:国内外有多种测定焦炭反应性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够表征焦炭的性质与块焦反应性的关系。
焦炭水份的目测预估

五、试验结果的计算 ① 全水分按式 (l )计算:
Mt=((m-m )/m)x100
1
计算式中; Mt — 焦炭试样的全水分含量,%; m — 干燥前焦炭试样的质量,g; m1 — 干燥后焦炭试样的质量,g。 报告值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5 精密度 重复性r,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值 全水分Mt,% <5.0 5.0~10.0 >10.0 重复性,% 0.4 0.6 0.8
现状调查 国际金融形势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压力越来越大,国内煤炭供过于求。焦化 企业必须审时度势,把握市场,适应市场,进一步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 后,努力实现焦化产品的产需平衡,积极克服当前困难,争取在困难中求 得新的发展。从长远看,在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尤其是钢铁冶金、 电石化工、有色冶炼、机械制造等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焦 化行业仍将有着较好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但也同时继续面临着资源能 源、资金成本、节能减排及环保约束等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从低成本、 高增长、高消耗的粗放发展阶段向高成本、低增长、高技术的集约发展阶 段的转变。焦化企业更需要通过控制焦炭水分,增加经济效益。
焦炭水份的目测预估
小组概况: 姓名 性别
万志鹏 徐海礼 谌 旭 史雁军 熊成荣 田 峰 王春华 邹玉明 黎学云 章 强 程应礼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文化程度
大专 大专 大专 大专 大专 大专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职务
组长 副组长 顾问 组员 Hale Waihona Puke 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设定目标 查阅相关资料,确定目标 1.熄焦时间在160s水分达到最高 2,影响焦炭水分预测的主要因素 3,确定可降低焦炭水分的手段
---GBT21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doc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代替GB/T 211-199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以方法A1作为仲裁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T 19494.2 煤碳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GB/T 19494.2-2004,ISO 13909-4:2001,NEQ)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1,eqv ISO 11722:1999,eqv ISO 1171:1997,eqv ISO 562:1998)3 方法提要3.1 方法A(两步法)3.1.1 方法A1:在氮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1.2 方法A2:在空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2 方法B(一步法)3.2.1 方法B1:在氮气流中干燥称取一定量的粒度<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焦炭工业分析

水分的测定
• 计算公式
空气干燥基水分计算公式:
M ad
m2 m3 100 % m2
式中:Mad——空气干燥基水分的质量分数,%; m2 ——称取的空气干燥基焦炭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3 ——干燥后焦炭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验结果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 精密度
水分的测定
2、将马弗炉预先升温至900℃±10℃左右。打开炉门,迅速将放有坩埚 的坩埚架送入恒温区,立即关上炉门并计时,准确加热7min。坩埚及架子 放入后,要求炉温在3 min内恢复至(900±10)℃,此后保持在此温度到 试验结束,否则此次试验作废。加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在内。
3、加热到7min立即从炉中取出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 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Vad
100 M ad
100 %
式中:Vd--干基挥发分的质量分数,%; 3、焦炭的干燥无灰基挥发份计算公式:
Vdaf
Vad
100 M ad Aad
100 %
式中:Vdaf --干基无灰基挥发分的质量分数,%;
• 精密度
挥发份的测定
焦炭固定碳的计算
焦炭中去掉水分、灰分、挥发分,剩下的就是固定碳。它 不仅含有碳,还包括氧、氮、硫等元素,与单质碳是两个完 全不同的概念。 • 焦炭的空气干燥基固定碳的计算公式:
挥发份的测定
• 试剂 1、变色硅胶:工业用品. 2、无水氛化钙:化学纯,粒状.
• 仪器设备 1、挥发份坩埚:带有严密盖的瓷坩
埚。如图
挥发份的测定
• 仪器设备 2、马弗炉:带有测温和控温装置,
能保持温度在900℃士10 ℃ ,炉膛 具有足够的恒温区。
GBT2011-1991《焦炭工业分析测定方法》

GB/T 2001《焦炭工业分析测定方法》国家标准修订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根据国标委综合【2010】87号文件精神,由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负责修订GB/T 2011-1991《焦炭工业分析测定方法》标准。
接到标准修订任务后,成立了标准修订课题组,通过研究和调查,拟修订新标准的分析方法内容,然后我们查阅了国内外同类标准及有关资料,进行了收集、翻译、整理及对比分析.2011年5月,向国内使用此标准用户发出征求意见函,共发出征求意见函32份,希望能广泛征求到各单位对修订标准工作的意见,共收到1家回函。
回函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对本标准的修标工作提出了一些修订意见和建议,详见《意见汇总处理表》。
根据回函单位意见,本着推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我们对现行标准进行了确认、修改、完善和改进,完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2012年7月征求意见.2 修订标准的依据2.1目前GB/T 2001-1991《焦炭工业分析测定方法》标准的标龄已有20年。
标准应适时修订,国家规定国家标准标龄一般为5年左右,本标准已应用20年之久,早应修订或重新确认。
2.2 根据GB/T 2001-1991使用单位在实践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同时参照ISO 579:1999、ISO 687:2004、ISO 1171:1997、ISO 562:1998,对GB/T 2001-1991《焦炭工业分析测定方法》标准进行了修订。
3 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3.1 本标准草案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格式进行编写。
3.2 增加“前言”部分。
列举了新旧标准差异。
3.3 将 GB/T2001—1991第1章“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改为:“范围”。
3.4 将 GB/T2001—1991第2章“引用标准”改为“规范性引用文件”并增加下列内容:“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焦炭分析试样水分、灰分的快速测定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按 G / 19 的规定进行。 BT 7 9
35 试验步骤
351 用预先干燥至质量恒定并已 .. 称量的称量瓶迅速称取粒度小于。2 m m搅拌均匀的试样 I 士 g 00 g称准至。00 )平摊在 . ( 5 . 2 0 g, 称量瓶中。
352 将盛有试样 的称量瓶 开盖置于 10 6 C .. 6 C 5 -1 干燥 箱中干燥 4 mi, 5 n 取出称量 瓶立即盖上盖 , 放 人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2 mi)称量。 约 0 n ,
A一 1 . 会X d 0 0
式 中: . Aa — 二, — 分析试样中灰分的质量分数 , ; % 灰皿中残留物的质量 ,。 9
A. a X 10 0 1 0一 M. 0 ,
(2 )
从 — 焦炭试样的质量,; 9
462 干燥试样灰 分按式 () .. 3计算 :
(3)
式 中: d A—
SN
S / 18 .-2 0 N T 3 1 02 0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焦炭分析试样水分、 灰分的快速测定
Meh d o q i d tr nt n mosue te tos uc eemiai o f k o f i r i h t n
a ayi s mpe d i o e a h c k n ls a l a s n s n
44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按 G / 19 B T 7的规定进行 。 9 45 试验步骤 . 451 用预先于 90 o .. 5 C士lC灼烧 至质量恒定的灰皿 , 粒度小 于 。2 称取 . mm并搅拌均匀 的试样 1 士 g
00 g称准至。00 , . , 5 ·0 2 g并使试样铺平。
洗煤厂全水分快速测定操作规程

洗煤厂全水分快速测定操作规程
1、用已知重量的干燥、清洁的称瓶(直径为70mm高度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称取粒度小于6mm,煤样10——12g(称准到0.01g),并将煤样轻轻晃动,使之铺平。
2、打开称量瓶盖,将装有煤样的称量瓶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1455的干燥箱中,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30min褐煤干燥45min无烟煤干燥60min,再将称量瓶从干燥箱中取出,立即盖上盖,在空气中冷却5min后,移入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未潮水的块状无水氯化钙]中继续冷却至室温(约30min)再称重。
3、最后进行检查性的试验,每次试验15分钟,直到煤样的减量不超过0.01g或者重量有所增加时为止,在后一情况下,应采用增重前的一次重量作为计算依据。
4、计算:Mt=G1/G×100%式中:Mt—煤样的全水分%G1—煤样干燥后减轻的重量g,G—煤样的重量g报告值要修约到小数后一位。
5、允许误差,在同一化验室进行全水测定时,最大粒
度不超过3mm和最大粒度为3——13mm的煤样,其测定值不得超过下表:
平行测定全水分的允许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海 无 涯
焦炭全水分的测定
( 参照GB/T XXXX —91)
1 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质量的焦炭试样,置于干燥箱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干燥至质量恒定,以焦炭试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百分含量。
2 仪器、设备
2.1浅盘:由镀锌薄铁板或薄铝板等制成,尺寸约为300mm ×200mm ×20mm 。
2.2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能保持温度170~180℃。
2.3托盘天平:感量1g 。
3 测定步骤
3.1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的浅盘称取粒度<13mm 的试样约500g (称准至1g ),铺平试样。
3.2将装有试样的浅盘置于170~180℃的干燥箱中,1小时后取出,冷却5 min ,称量。
3.3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10 min ,直到连续两次质量差在1 g 内为止,计算时取最后一次
的质量。
4 结果计算
全水分测定结果按
1001⨯−=m m m M t 计算 式中; M t — 焦炭试样的全水分含量,%;
m — 干燥前焦炭试样的质量,g ;
m 1 — 干燥后焦炭试样的质量,g 。
报告值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5 精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