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性质与特点
旅游经济学第七章 旅游消费

一、旅游消费水平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1.旅游消费的数量指标
旅游者人 数
旅游者停 留天数
旅游者人 天数
一、旅游消费水平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2.旅游消费的价值指标
旅游消费总额是指一定时 期内,旅游者在旅游目的 地国家或地区进行旅游活 动过程中所支出的货币总
额。
人均旅游消费支出额是指 一定时期内,所有旅游者 在某个旅游目的地国家或 地区的平均旅游消费支出
机械工业出版社
CHINA MACHINE PRESS
旅游经济学
主 编 丁玉平 副 主 编 武瑞营 田敏娜 参 编 侯艳艳 董 涵 胡 滨 邢兆强
高职高专旅游与餐饮类专业规划教材
目录
Contents
绪论 第一章 现代旅游经济与旅游产业 第二章 旅游产品 第三章 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 第四章 旅游市场
目录
旅游产 品质量
三、旅游消费方式的发展趋势
5.旅游消费结构
旅游消费 水平逐步 上升
旅游消费 呈现体验 化趋势
旅游消费 结构不断 优化
旅游消费 环境良性 发展
旅游消费 市场供求 平衡
第三节 旅游消费水平
一、旅游消费水平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 旅游消费水平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消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以及对 旅游需要的满足程度和水平。旅游消费水平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 旅游消费水平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产品上的人均支出量;广义的旅游消费水 平不仅包括人均旅游消费的支出量,还包括对旅游产品消费的质量和层次 ,即反映旅游者对旅游需要满足的程度和水平。当旅游者消费某种旅游产 品的时候,尽管所消费的旅游产品数量相同,但如果旅游产品质量差别较 大,则意味着旅游者获得的满足程度差别较大,其所反映的旅游消费水平 的差别也相应越大。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国内旅游
指人们在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一个 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 去进行的旅游活动。
按停留时间: 过夜旅游和不过夜的一日游 按范围: 地方性旅游 (local tour):指当地居民在本省、区范围内进 行的旅游 区域性旅游(regional tour):指居民离开长住地到邻近省、 区进行的旅游 全国性旅游(national tour):主要是指跨省、区的旅游
活动。
8.按旅行方式划分 航空旅游 铁路旅游 汽车旅游 游船旅游 骑车旅游 徒步旅游
9.按年龄特征划分 儿童旅游 青年旅游 中年旅游 老年旅游
10.按活动内容划分 观光旅游 度假旅游 民俗旅游 宗教旅游 考古旅游 会议旅游 文化旅游 ……
流动定义
1974年,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对旅游的定 义:“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 活动,是人们离开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 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 动。”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了旅游的本质特征:异 地性和暂时性
时间定义
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 普雷博士在中 国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旅行, 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
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活动中必将产生经 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即强调了旅游的综合性内涵。 由于这个定义于70年代为“旅游科学专家国际 联合会(AIEST)”所采用,因此称为 “艾斯特定 义”。
经典的度假旅游产品:海滨度假 新兴的度假旅游产品:乡村度假、古镇度 假、森林度假、度假村、度假区。
旅游消费

(一)旅游消费的概念指人们在旅行游览过程中,通过购买旅游产品来满足个人发展和享受需要的行为和活动。
(二)旅游消费的性质它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属于个人消费的范畴。
因此,旅游消费具有如下三种基本性质:1、精神性:2、高层次性:3、个人性:2.旅游消费的特点(一)综合性:1、从消费对象看;2、从消费内容看;3、从消费层次看;4、从消费效用看。
(二)劳务性旅游消费中,服务消费占主导地位。
服务又称劳务,它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始终(主要包括导游服务、翻译服务、交通服务、住宿服务等等)。
(三)时空统一性旅游消费与旅游产品的生产(服务)、交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即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离性。
(四)不可重复性物质产品可以一次购买,反复消费。
旅游产品只能一次购买,一次消费。
这是由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和不可储存性决定的。
(五)伸缩性(富有弹性)1、旅游消费是具有无限性的消费。
2、旅游消费是高层次性的消费。
3、旅游消费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极为敏感多变。
(六)互补性和替代性旅游消费的综合性使得构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个部分具有互补的性质和可替代的性质。
3.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旅游消费是旅游经济运行的源动力1、从国民经济运行整体看,消费是生产的目的,而生产决定交换和分配,因而消费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源动力。
2、同理,旅游消费也是旅游经济运行的源动力。
三.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旅游消费是旅游需求得以满足和实现的必要条件旅游需求有现实与潜在之分。
要想使后者转变为前者,一方面要在生产、交换环节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当条件具备时,关键就在于人们是否愿意和能够立即采取旅游行为(即参与旅游消费)。
三.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旅游消费是旅游产品价值和旅游企业收入实现的过程1、商品价值的实现,就是耗费在商品中的个别劳动被承认为社会劳动的过程。
只有产品卖出去了,这一过程才算初步完成。
《旅游消费》PPT课件

组合方式
甲
乙
丙
丁
旅游产品 (天数)
生活用品 (单位)
5
18
10
5
15
420Βιβλιοθήκη 3组合方式 甲 旅游产品 0 (天数) 生活用品 10 (单位)
乙 5 7.5
丙 10 5
丁 20 0
2、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 的选择决策 如果消费者已经决定出国旅游,首 先必须对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旅游 线路)作出选择。假设旅游者参加澳大 利亚、新西兰旅游和新加坡、马来西亚、 泰国旅游两条旅游线路的旅游消费有几 种组合方式,如表所示,几种组合都能 让该旅游者获得最大满足。
三、旅游消费方式合理化 第三节 旅游消费效果 一、旅游消费效果的概念 在旅游者消费过程中,旅游消费“投 入”与旅游消费“产出”的比例关系, 就是旅游消费效果。 1、从旅游消费的研究对象:宏观和微观 2、丛定的消费投入与所取得的成果之间 联系的密切程度:直接和间接 3、从时间上将旅游消费效果:当前和长 远
组合方式 甲 0 澳、新 (天数) 新、马、 10 泰(天数)
乙 5 7.5
丙 10 5
丁 20 0
假设旅游者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旅游平均每人 每天花费需1000元,而到新加坡、马来西亚、 泰国旅游每人每天只需500元,如果旅游者预 备开支8000元用于旅游消费,那么,如何进行 旅游消费决策才能获得最大效用,就取决于旅 游者个人的消费倾向和旅游开支预算两个方面。
三、旅游消费的特点 (一)旅游消费具有综合性 (二)旅游消费与旅游生产具有同一性 (三)旅游消费的变动性 (四)旅游消费表现为众多的活劳动消 费 (五)旅游消费更多地表现为满足精神 文化需要的消费
简述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简述旅游业得性质与特点一、旅游业得性质1旅游业就是一个重要得经济行业它得本质属性就是经济性首先旅游业就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得产物,就是建立在一定得经济发展水平之上得,没有一定得经济发展水平作保证,就不可能产生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
其次,旅游业由各种大小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不同、组织类型不同、服务范围不同、提供服务方式业不同得企业组成。
这些企业直接或间接地为旅游者得旅游活动提供产品与服务,在满足游客物质文化需要得同时,从中盈利并力图通过经济核算,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许多国家都已经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中得一项重要产业,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得规划之中。
再次,旅游业就是综合性经营得行业,它可以促使与带动与旅游有关得其它经济行业得发展,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得发展,还可以增加外汇收入与促使货币得回笼。
2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旅游业生产旅游商品,并通过出售这些商品,获得经济效益。
旅游业就是一种产业。
我们知道社会经济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产业:哪三个产业?第一产业:农业(这里得农业就是广义得农业,包括农、林、牧与)第二产业:工业与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外得所有得产业。
在我国第三产业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如交通运输业)第二层次:为生产与生活服务得部门(如金融)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与居民素质服务得部门(如文教卫)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得部门(如国家机关、警察、军队等。
)旅游业属于哪一个产业?第三产业得第二层次,就是为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提供服务得行业。
3旅游业具有文化性质从消费角度瞧,旅游消费主要就是一种文化性消费,即旅游消费在构成上虽然离不开物质资料但主要就是文化性、精神性资料。
旅游者通过支付一定得金钱与时间从事旅游活动,其动机都就是为了获得一种物质文化享受满足其较高层次得心理需求。
旅游者在食、住、行、游、构、娱等方面所付出得消费,其本质就是文化消费,如旅游者欣赏名山大川、了解文物古迹、体验民俗风情、品尝美味佳肴、感受旅游乐趣,都就是文化消费行为。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活动 的界定以及旅游概念, 的界定以及旅游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 活动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 活动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 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 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熟悉衡量旅游活 动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统计方法。 动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统计方法。
2、文化现象 、 3、经济活动 、 4、政治色彩 、
于推进世界和平。 于推进世界和平。
二、旅游活动的性质
旅游活动是一 种以不同地域间的 人员流动为特征, 人员流动为特征, 涉及经济和政治等 许多方面的社会文 化活动。 化活动。
第四节 旅游活动的特点
一、普及性 二、持续性 三、地理集中性 四、季节性
季节性: 季节性:
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国旅游市场规模很大, 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国旅游市场规模很大, 并且消遣型旅游者在其中占绝大比例, 并且消遣型旅游者在其中占绝大比例,那 么该国居民出国旅游的季节性很可能会表 现得非常强烈。 现得非常强烈。 当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阶 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分高时, 段,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分高时,则该国居 民外出旅游的季节性便会减弱。 民外出旅游的季节性便会减弱。
↸
为什么亚太地区的旅游业
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青睐? 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青睐?
季节性: 季节性:
1、在其出国旅游者的社会经济构成中,来 、在其出国旅游者的社会经济构成中, 自社会上层的旅游者数量如果占绝对统治 比例, 比例,则该国国民出国旅游的季节性很小 或者根本不会有季节性表现。 或者根本不会有季节性表现。 2、在其出国旅游者中,如果外出公务、商 在其出国旅游者中,如果外出公务、 在其出国旅游者中 务或者出席会议为目的的差旅型旅游者占 绝大比例, 绝大比例,则该国国民出国旅游的季节性 很小甚至不会出现季节性表现。 很小甚至不会出现季节性表现。
旅游的概念与性质和特点

(3)旅游者带有明显的年龄和身份构成;即:
疗养旅游者一般以中老年为主,并且一般收入较高; 体育旅游者一般以中青年为主。
(4)旅游者对旅游地的设施有较高的选择; 既:很注意旅游地是否有相关的 健身、疗养、运动场所和设备;
(5)旅游者在旅游地逗留的时间较长,同 时,重游率较高, 消费水平一般较低,属经济型旅游者。
一般在旅游地逗留的 时间较长
2、主 要特点
会议旅游的计划性强, 所需的床位、餐桌位、 交通工具、活动日程 等可先作出安排
一般要求接待服务单 位具备良好的活动场 所、设施、通讯、交 通条件
(五)娱乐消遣型旅游 1、涵义:以松弛精神、享受临时变换环境所带来的 欢愉为主要目的的旅游。 2、主要特点 (1)对旅游产品的质量、价格等比较敏感; (2)旅游的季节性强。表现在:第一,几乎 都选择在旅游地最好的季节;第二,在职人员几乎 都利用带薪假期; (3)在旅游地停留的时间一般较长。
注意:这个定义強調的是:旅游活动中必将产生经 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即强调了旅游的综合性内涵。
目的定义
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 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 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 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 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 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 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的基本 目的是:消遣和增长知识。
1、海岸带旅游 2、温泉旅游 3、森林旅游 4、名山旅游 5、农村旅游 6、民族风情旅游 7、江河旅游 8、美食旅游
1、徒步旅游 2、汽车旅游 3、自行车旅游 4、飞机旅游 5、骑马旅游
旅游活动
(五)按照旅游活动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划分
旅游活动
旅游的概念与性质和特点

整理课件
曾对北京、上海、广州等三个城市的700余名居民进 行的关于旅游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在决定是否旅游的关键因素中,旅 游地风光占47%);
整理课件
3、旅游者在旅游地的活动空间范围和自由度大,逗留 的时间短,重游率低;
4、旅游者由于流动性大,因此,在旅游地实现的消费 量较少;
5、受气候的影响大,旅游的旺季和淡季十分明显。
第一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整理课件
你曾经是否去旅游过? 什么是旅游?
整理课件
第一节 旅游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一)旅游界关于旅游的不同定义 一、关于旅游的定义
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 “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 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 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 交往。”
(二)按照旅游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内容 划分
观光旅游 文化旅游
旅游活动 度假保健旅游 公务旅游 娱乐消遣型旅游
(三)按照旅游活动的组织方式划分
团体旅游
旅游活动
散客旅游
整理课件
(四)按照旅游资源的性质划分
旅游活动
1、海岸带旅游 2、温泉旅游 3、森林旅游 4、名山旅游 5、农村旅游 6、民族风情旅游 7、江河旅游 8、美食旅游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 往活动。
整理课件
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国际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
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2)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3)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否则无差异曲线的定义会和它的第二特征发生矛盾。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开支预算线:是指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够买到的各种数量商品听最大组合。
消费者能够得到的商品组合,一方面取决于其货币收入的多少,另一方面依赖于商品价格水平的高低。
为什么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1.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人的满足度是一样的,无差异曲线越远离原点,满足度越高。
因此,理性的人希望自己的无差异曲线越高越好。
2.预算线是基于一个人所有的准备消费掉的钱来算的,同一条线表示同一个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线就越远离原点。
但受制于消费能力,人只能达到预算线内的各种组合。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曲线相切时,商品的组合是消费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所能实现的最大化效用。
如果两条曲线相割则是以较多的钱实现较低的满足程度;如果不相切不相割则是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实现不了既定的满足程度,没有意义。
因此,在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时,要在消费可能的前提下,即找到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