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旅游消费性质与特点
旅游经济学第七章 旅游消费

一、旅游消费水平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1.旅游消费的数量指标
旅游者人 数
旅游者停 留天数
旅游者人 天数
一、旅游消费水平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2.旅游消费的价值指标
旅游消费总额是指一定时 期内,旅游者在旅游目的 地国家或地区进行旅游活 动过程中所支出的货币总
额。
人均旅游消费支出额是指 一定时期内,所有旅游者 在某个旅游目的地国家或 地区的平均旅游消费支出
机械工业出版社
CHINA MACHINE PRESS
旅游经济学
主 编 丁玉平 副 主 编 武瑞营 田敏娜 参 编 侯艳艳 董 涵 胡 滨 邢兆强
高职高专旅游与餐饮类专业规划教材
目录
Contents
绪论 第一章 现代旅游经济与旅游产业 第二章 旅游产品 第三章 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 第四章 旅游市场
目录
旅游产 品质量
三、旅游消费方式的发展趋势
5.旅游消费结构
旅游消费 水平逐步 上升
旅游消费 呈现体验 化趋势
旅游消费 结构不断 优化
旅游消费 环境良性 发展
旅游消费 市场供求 平衡
第三节 旅游消费水平
一、旅游消费水平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 旅游消费水平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消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以及对 旅游需要的满足程度和水平。旅游消费水平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 旅游消费水平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产品上的人均支出量;广义的旅游消费水 平不仅包括人均旅游消费的支出量,还包括对旅游产品消费的质量和层次 ,即反映旅游者对旅游需要满足的程度和水平。当旅游者消费某种旅游产 品的时候,尽管所消费的旅游产品数量相同,但如果旅游产品质量差别较 大,则意味着旅游者获得的满足程度差别较大,其所反映的旅游消费水平 的差别也相应越大。
旅游消费

(一)旅游消费的概念指人们在旅行游览过程中,通过购买旅游产品来满足个人发展和享受需要的行为和活动。
(二)旅游消费的性质它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属于个人消费的范畴。
因此,旅游消费具有如下三种基本性质:1、精神性:2、高层次性:3、个人性:2.旅游消费的特点(一)综合性:1、从消费对象看;2、从消费内容看;3、从消费层次看;4、从消费效用看。
(二)劳务性旅游消费中,服务消费占主导地位。
服务又称劳务,它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始终(主要包括导游服务、翻译服务、交通服务、住宿服务等等)。
(三)时空统一性旅游消费与旅游产品的生产(服务)、交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即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离性。
(四)不可重复性物质产品可以一次购买,反复消费。
旅游产品只能一次购买,一次消费。
这是由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和不可储存性决定的。
(五)伸缩性(富有弹性)1、旅游消费是具有无限性的消费。
2、旅游消费是高层次性的消费。
3、旅游消费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极为敏感多变。
(六)互补性和替代性旅游消费的综合性使得构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个部分具有互补的性质和可替代的性质。
3.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旅游消费是旅游经济运行的源动力1、从国民经济运行整体看,消费是生产的目的,而生产决定交换和分配,因而消费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源动力。
2、同理,旅游消费也是旅游经济运行的源动力。
三.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旅游消费是旅游需求得以满足和实现的必要条件旅游需求有现实与潜在之分。
要想使后者转变为前者,一方面要在生产、交换环节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当条件具备时,关键就在于人们是否愿意和能够立即采取旅游行为(即参与旅游消费)。
三.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旅游消费是旅游产品价值和旅游企业收入实现的过程1、商品价值的实现,就是耗费在商品中的个别劳动被承认为社会劳动的过程。
只有产品卖出去了,这一过程才算初步完成。
简述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简述旅游业得性质与特点一、旅游业得性质1旅游业就是一个重要得经济行业它得本质属性就是经济性首先旅游业就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得产物,就是建立在一定得经济发展水平之上得,没有一定得经济发展水平作保证,就不可能产生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
其次,旅游业由各种大小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不同、组织类型不同、服务范围不同、提供服务方式业不同得企业组成。
这些企业直接或间接地为旅游者得旅游活动提供产品与服务,在满足游客物质文化需要得同时,从中盈利并力图通过经济核算,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许多国家都已经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中得一项重要产业,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得规划之中。
再次,旅游业就是综合性经营得行业,它可以促使与带动与旅游有关得其它经济行业得发展,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得发展,还可以增加外汇收入与促使货币得回笼。
2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旅游业生产旅游商品,并通过出售这些商品,获得经济效益。
旅游业就是一种产业。
我们知道社会经济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产业:哪三个产业?第一产业:农业(这里得农业就是广义得农业,包括农、林、牧与)第二产业:工业与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外得所有得产业。
在我国第三产业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如交通运输业)第二层次:为生产与生活服务得部门(如金融)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与居民素质服务得部门(如文教卫)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得部门(如国家机关、警察、军队等。
)旅游业属于哪一个产业?第三产业得第二层次,就是为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提供服务得行业。
3旅游业具有文化性质从消费角度瞧,旅游消费主要就是一种文化性消费,即旅游消费在构成上虽然离不开物质资料但主要就是文化性、精神性资料。
旅游者通过支付一定得金钱与时间从事旅游活动,其动机都就是为了获得一种物质文化享受满足其较高层次得心理需求。
旅游者在食、住、行、游、构、娱等方面所付出得消费,其本质就是文化消费,如旅游者欣赏名山大川、了解文物古迹、体验民俗风情、品尝美味佳肴、感受旅游乐趣,都就是文化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学复习资料

一、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论旅游消费是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为了满足其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在旅游过程中对食、住、行、游、娱、购这六方面及其他方面所作的花费。
学者们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界定基本上沿袭了消费者行为学对消费者行为的界定,认为消费者行为可以看成是由两部分构成:(1)消费者的行为(2)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旅游消费者行为是指旅游者为了满足旅游愉悦等体验的需要,选择并购买旅游产品的过程。
旅游消费的特点:1)旅游消费的综合性2)旅游消费的体验性3)旅游消费的时效性4)旅游消费的不可重复性 5)旅游消费的弹性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特点:1)旅游消费者行为具有复杂性2)旅游消费者行为受到旅游动机驱使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础理论:(一)经济学(二)心理学(三)消费者行为学(四)社会学(五)人类学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模式:最有代表性研究模式:以格尔伯特为代表的“需要—动机—行为”模式;以米德莱顿为代表的“刺激—反应”模式。
“需要—动机—行为”模式:该模式以旅游者的需要、动机以及行为构成旅游消费行为的周期。
“刺激—反应”模式:该理论认为,行为是刺激的反应。
当某行为的结果能满足人们需要时,在这样的刺激下,行为倾向于重复;反之,行为则趋向于消退。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方法:两种范式:实证主义和阐释主义两种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1. 是营销决策和制订营销策略的基础2. 为旅游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政策制订提供依据3. 有助于旅游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4. 提供关于旅游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二、旅游消费者感知旅游消费者感觉的含义:是指旅游者的身体感受器在旅游消费全过程中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
旅游消费者感觉的类别:根据感觉产生的刺激来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按照刺激作用的感觉器官的不同,外部感觉分为视、听、嗅、味和触觉五类,其中,视觉是主导“视觉捕捉”(Visual Capture)。
旅游的概念与性质和特点

(3)旅游者带有明显的年龄和身份构成;即:
疗养旅游者一般以中老年为主,并且一般收入较高; 体育旅游者一般以中青年为主。
(4)旅游者对旅游地的设施有较高的选择; 既:很注意旅游地是否有相关的 健身、疗养、运动场所和设备;
(5)旅游者在旅游地逗留的时间较长,同 时,重游率较高, 消费水平一般较低,属经济型旅游者。
一般在旅游地逗留的 时间较长
2、主 要特点
会议旅游的计划性强, 所需的床位、餐桌位、 交通工具、活动日程 等可先作出安排
一般要求接待服务单 位具备良好的活动场 所、设施、通讯、交 通条件
(五)娱乐消遣型旅游 1、涵义:以松弛精神、享受临时变换环境所带来的 欢愉为主要目的的旅游。 2、主要特点 (1)对旅游产品的质量、价格等比较敏感; (2)旅游的季节性强。表现在:第一,几乎 都选择在旅游地最好的季节;第二,在职人员几乎 都利用带薪假期; (3)在旅游地停留的时间一般较长。
注意:这个定义強調的是:旅游活动中必将产生经 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即强调了旅游的综合性内涵。
目的定义
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 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 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 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 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 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 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的基本 目的是:消遣和增长知识。
1、海岸带旅游 2、温泉旅游 3、森林旅游 4、名山旅游 5、农村旅游 6、民族风情旅游 7、江河旅游 8、美食旅游
1、徒步旅游 2、汽车旅游 3、自行车旅游 4、飞机旅游 5、骑马旅游
旅游活动
(五)按照旅游活动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划分
旅游活动
旅游的概念与性质和特点

整理课件
曾对北京、上海、广州等三个城市的700余名居民进 行的关于旅游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在决定是否旅游的关键因素中,旅 游地风光占47%);
整理课件
3、旅游者在旅游地的活动空间范围和自由度大,逗留 的时间短,重游率低;
4、旅游者由于流动性大,因此,在旅游地实现的消费 量较少;
5、受气候的影响大,旅游的旺季和淡季十分明显。
第一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整理课件
你曾经是否去旅游过? 什么是旅游?
整理课件
第一节 旅游的定义与基本属性
(一)旅游界关于旅游的不同定义 一、关于旅游的定义
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 “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 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 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 交往。”
(二)按照旅游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内容 划分
观光旅游 文化旅游
旅游活动 度假保健旅游 公务旅游 娱乐消遣型旅游
(三)按照旅游活动的组织方式划分
团体旅游
旅游活动
散客旅游
整理课件
(四)按照旅游资源的性质划分
旅游活动
1、海岸带旅游 2、温泉旅游 3、森林旅游 4、名山旅游 5、农村旅游 6、民族风情旅游 7、江河旅游 8、美食旅游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 往活动。
整理课件
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国际定义
10旅游消费性质与特点

10旅游消费性质与特点旅游消费是指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所进行的各种消费行为,它是指在旅游活动中,为满足旅游目的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
旅游消费具有以下性质与特点。
一、弹性性质:旅游消费相对于其他消费形式来说是具有较强的弹性性质的。
旅游消费是人们根据需求自愿选择参与其中的,对旅游消费的敏感度比较高,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
人们对于旅游消费在价格、质量等方面都会进行比较,能够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兴趣来做出选择。
二、刚性性质:旅游消费是一种不可取代的特殊消费形式,它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
旅游消费不同于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它是人们追求休闲和娱乐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们对于品味生活、追求精神享受的表达。
因此,旅游消费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人们愿意为了旅游消费花费一定的金钱和时间。
三、多元性质:旅游消费涵盖了很多的领域,从交通、住宿、餐饮到娱乐、购物等,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服务项目。
旅游消费的多元性质使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经济实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并在旅途中享受多样化的体验和乐趣。
四、不可分性质:旅游消费不可分,即人们在旅行过程中所花费的金钱无法分割开来。
旅游消费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它包括从离家出发、到达目的地、在目的地停留期间、回程等多个环节。
这些环节之间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无法单独计算或进行分割消费。
因此,旅游消费是一个整体,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需求和消费行为。
五、临时性质:旅游消费具有一定的临时性,即旅游活动往往是一次性的、非常规的,与人们日常的消费行为不同。
人们在旅行过程中会花费较多的金钱和时间,而且不是每个人都经常去旅行。
因此,旅游消费具有一定的临时性,是一种与日常生活不同的消费形式。
六、非经常性质:旅游消费是一种非经常性的消费,即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消费行为。
旅游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其中一种需求而进行的一次性或偶发的消费,与日常的生活消费形式不同。
人们在旅游中会买一些特殊的商品或享受一些特殊的服务,这些消费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
旅游消费及其效果

第一节 旅游消费的特点与作用
一、旅游消费的概念和性质
旅游活动是人们的一种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在衣、食、 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因有多余的收入和余暇 时间而产生的消费需求。
现代旅游消费作为一种消费方式,主要由旅游消费意识、 旅游消费习惯、旅游消费能力、旅游消费水平、旅游消费结构 等要素构成。旅游消费意识及由此而形成的旅游消费习惯是旅 游消费的基本动因;旅游消费能力和旅游消费水平是旅游消费 的客观条件;旅游消费结构是旅游消费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 其反映了旅游者消费旅游产品的数量、质量及其比例关系。
旅游服务不同于物质产品、精神产品,而是一种消费与生产同 一性的产品:
➢ 旅游服务消费的异地性;
➢ 旅游服务消费与交换的同一性; ➢ 旅游服务消费的不可重复性:一生中不可享受完全相同的服务产品。
二、旅游消费的特点
3.旅游消费的伸缩性
首先,旅游消费是无限性消费。旅游消费是人们为实现更高层 次的需要而进行的高级消费形式,因而没有数量限制。
其次,旅游消费是高弹性消费。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消费弹性 较小,而满足人们享受、发展需要的消费弹性较大。
再次,旅游消费是季节性消费。一是旅游消费需求集中在某些 月份或季节,如德国人旅游集中在夏季三个月,巴黎人喜欢八月 份外出旅游;二是某些月份或季节旅游消费的内容集中于某些特 定的旅游消费对象,例如,夏季海滨胜地游人如织。
三、旅游消费的作用
1. 旅游消费是旅游经济运行的原动力
从国民经济运行整体看,消费是生产的目的,而生产决定交换 和分配,因而消费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源动力,以销定产。
旅游业关联度较大、发展带动作用较强,不仅直接对第三产业 中的保险业、交通运输业和通信业等的发展产生很大的作用,而且作 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还能影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实现产 业结构的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
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2)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3)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否则无差异曲线的定义会和它的第二特征发生矛盾。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开支预算线:是指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够买到的各种数量商品听最大组合。
消费者能够得到的商品组合,一方面取决于其货币收入的多少,另一方面依赖于商品价格水平的高低。
为什么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1.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人的满足度是一样的,无差异曲线越远离原点,满足度越高。
因此,理性的人希望自己的无差异曲线越高越好。
2.预算线是基于一个人所有的准备消费掉的钱来算的,同一条线表示同一个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线就越远离原点。
但受制于消费能力,人只能达到预算线内的各种组合。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曲线相切时,商品的组合是消费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所能实现的最大化效用。
如果两条曲线相割则是以较多的钱实现较低的满足程度;如果不相切不相割则是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实现不了既定的满足程度,没有意义。
因此,在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时,要在消费可能的前提下,即找到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点。
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1、旅游消费与其他产品消费的决策。
2、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决策。
3、旅行方式的选择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