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描绘梦游天姥山的诗歌,全文可以分为三个段落,主要采用了以下手法和知识点:
1. 开头部分,诗人通过引子来引出天姥山的描写。
引子部分主要描述了诗人在现实社会中的遭遇,他希望能够通过神仙世界来摆脱困境。
而他对于海上仙山的描绘,其实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神仙世界的追求和幻想。
2. 中间部分,诗人开始详细描绘天姥山的景色。
这部分采用了许多意象和比喻,如“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天姥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
3. 结尾部分,诗人通过描述梦醒后的感受,来结束全诗。
这部分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感慨和对于未来的期望。
此外,这首诗还采用了韵脚的变化和对比手法。
例如在开头部分,诗人采用了“烟涛微茫信难求”和“云霞明灭或可睹”的对比,突出了天姥山的神秘和壮丽。
综上所述,《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描绘梦游天姥山的诗歌,主要采用了引子、描绘和结尾三个段落,以及意象、比喻、韵脚变化和对比等手法。
这
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世界的追求和幻想,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和特色。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绝对实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绝对实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1. 简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
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文学家杜牧所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课件旨在通过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2. 诗歌背景《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杜牧在旅途中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中描述了作者在登临天姥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思念和对的期待。
3. 诗歌分析3.1 诗歌结构《梦游天姥吟留别》共有八句,整体结构规整,每句仅有五个字。
这种简约而紧凑的结构使得诗歌读起来流畅优雅。
3.2 诗歌意境作者以自己踏上天姥山的经历为背景,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凄美的情感。
诗中融入了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3.3 诗歌用词杜牧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和拟人等。
这些手法使得诗歌更富有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4. 诗歌主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思念和对的期待。
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生的短暂感触,唤起了读者对于生命的思考。
5. 诗歌影响《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其影响深远。
该诗以其精湛的艺术呈现,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美。
,该诗也被广泛用于文化教育中,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通过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这首诗歌的优美之处。
它以简洁而流畅的句式,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情感表达。
,诗中对自然界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也给予了我们启示和思考。
希望本课件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并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
谢谢阅读!。
诗歌中衬托(正衬和反衬)手法

.'
;. 诗歌中衬托(正衬和反衬)手法
“衬托” 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壮丽非凡。
再如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这篇小说中写小芹的美貌就用了这种方式。
“小芹今年十八了。
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
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
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去采。
”这里没有直接写小芹,但通过别人把她和她娘相比,和对青年人的吸引,就从侧面衬托出小芹的可爱与美丽。
反衬采取与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对的客体事物作陪衬,用以突出主题事物。
例如“鸟鸣山更幽”,就是用鸟的鸣叫声,来突出山的幽静。
再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其中的“我”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车夫是一个劳动人民的形象,鲁迅先生在描写两人对待老妇人的不同看法和作法上,就是用“我”的“小”,来衬托车夫思想境界的高大。
以乐景衬哀情:
山房春事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犹发旧时花。
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再如,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也是以乐景衬哀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梦游天姥吟留别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名篇,也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词藻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文诗歌的经典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围绕梦游天姥吟留别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展开讨论,希望在文章中能够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估,为您呈现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在词类活用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动词和名词,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语言表达,还为读者勾画出了一幅极具美感和深度的意境。
比如诗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一句,运用了形容词“连天”和“赤城”,动词“势拔”,这些词语的运用为诗歌增添了生动的色彩,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邃感悟。
梦游天姥吟留别在特殊句式的运用上也有着独特之处。
诗中采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使诗句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此地曾为汉将根,如今只是青藤老”,这个句子中的比喻“汉将根”和“青藤老”,巧妙地展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更迭,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岁月变迁的深刻感慨。
总结起来,梦游天姥吟留别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运用,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度和广度兼具的特点。
通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灵活运用,诗人张继才得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抒发对自然、历史的感悟。
这种独特的词藻和句式,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极具高质量和深度的意象。
我也想分享一下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我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关怀,也感受到了他对生命和人生的无尽思索。
这种思想的深刻和情感的丰富,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成为了中文诗歌的经典之作。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也希望能够为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谢谢阅读。
我们将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我们可以从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角度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尝试从中发现诗人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而的用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而的用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而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一句诗句,意为在梦中游览到天姥山,而在游览的过程中留下了离别的情感。
这句诗的用法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描述情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而是表达离别的情感,可以用于述说个人离别的感受或者描述他人离别时的情绪。
比如,在个人写作中,可以使用这句诗句来表达自己对离别的思念和伤感。
例句:我站在车站,看着朋友的离去,心中不禁涌上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而的情绪。
2. 表达遗憾: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而也可以用于表示对某种遗憾或错失的感慨,用来描述错过或失去的机会、友谊等等。
例句:我当初没有现在这样的机会,真可惜啊,真应该抓住才对。
我真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而,当时真的太不明智了。
3. 形容不舍: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而也可以用来形容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舍不得分离等等。
例句:每次分别的时候,我的心总是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而,真的好舍不得啊。
总而言之,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而可以用于描绘个人感受或者表达遗憾、不舍等情感,形容离别时的情绪和心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上课用)

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 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 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 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 崩 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 照耀金银台。”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 缺 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 差 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 地写了出来。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 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 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 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
——明确: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1、“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 姥 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信难求”而天 姥“或可睹”,以瀛洲陪衬天姥,不仅给天姥山 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 神游天姥的念头。 2、对比,突出了天姥的高大雄峻,进一步 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别君去兮何时还? 告别你们离去了什么时候回来? 暂且把白 且放白鹿青崖间, 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想要行走的时候就 须行即骑访名山。 骑上它去访问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哪能低头弯腰去伺候权贵,使我不 使我不得开心颜! 能够开心开颜。
一、整体把握
1、用诗歌原话填空:
A、入梦的原因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
接着,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 君 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 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 骑 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 这里,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 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 读着这些迷人的诗句,好像是在欣赏色彩鲜艳、 变化莫测的童话影片一样,是那样富于魅力,那样 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意动用法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意动用法1. 梦游天姥吟留别,意动人心,引人深思。
2. 在梦中,我来到了天姥山,被其壮丽景色所吸引。
3. 这是一篇描写天姥山的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离别之情。
4. 诗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感的深切体验。
5. 诗中的动人之处在于它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对人类生活的思考。
6. 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情感,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7. 诗人使用了意象的力量来传达他对离别和人生的思考。
8. 这首诗中的修辞手法独具匠心,让人忍不住为之动容。
9. 通过对天姥山的描写,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人生离别的深情怀念。
10. 诗中所运用的动用法使人读来如同亲身体验了天姥山的壮丽与离别的忧伤。
11. 平淡叙述之中蕴含着浩然之气,让人为之动容。
12. 诗人运用了微妙的语言技巧,将悲伤与壮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13. 诗中使用的比喻和象征让读者产生了共鸣,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14. 诗人通过描绘天姥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与欣赏。
15. 诗人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
16. 诗中表达的离别之情如泉水般流淌,让人感同身受。
17. 通过对天姥山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思考和痛苦的回忆。
18. 诗中所传递的离别之情让人感到心痛,不禁让人思索人生的无常。
19. 诗人通过对天姥山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相结合,展示了他对人生的洞察力。
20. 诗人通过对天姥山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与赞美。
21. 诗人用词简洁精练,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离别的痛苦和思考。
22. 诗中所运用的意向和比喻使读者产生了共鸣,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23. 诗人通过对天姥山的赞美,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奇妙之处的敬畏与欢喜。
24. 诗中的离别情感让人感到心痛,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
25. 诗人用词贴切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他对离别之感的真实体验。
26. 诗中所使用的意象美丽而动人,让人忍不住为之倾心。
梦游天姥吟留别(实用型)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 诗歌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
其他代表作品
除了《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还有 许多其他脍炙人口的诗歌,如《静夜 思》、《望庐山瀑布》等。
作品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对社会的反思
批判权贵腐败
诗中通过描绘天姥山的壮丽景色 和奇幻梦境,隐喻了社会的黑暗 面和权贵的腐败,启示我们要反 思社会问题,寻求改革和进步。
倡导平等和公正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权贵的不满和 对平等的向往,启示我们要倡导平 等和公正的社会价值观。
反对压迫和剥削
诗中通过描绘梦境中的奇幻景象, 表达பைடு நூலகம்对压迫和剥削的反抗,启示 我们要反对不公和剥削,维护人民 的权益。
该诗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被 广泛传颂和传承。
对现代的意义
该诗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对 现代人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激励 我们要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不畏挫 折和困难。
02
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解析
诗歌主题
梦游天姥
这首诗以梦游天姥山为主题,通过描绘天姥山的壮丽景色和奇幻经历,表达了 诗人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
个性价值
李白在诗中通过梦游的经历,表达了对个性价值的追求和坚守。这种对个性价值的追求和坚守,体现了 儒家对个体人格完善的关注和追求。
佛教思想
• 佛教思想:在《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李白也表达了佛教对生死 轮回、人生如梦的观念。诗中“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 水”等句体现了佛教对人生虚无 和空幻的看法。
通过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 化和思想,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对自然、人生 、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其强调的追求自由、独立、 真实等思想也对现代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主题
本诗描写作者自身对梦境中 天姥仙境美景的向往,表现了作者 憎恶现实、蔑视权贵、敢于反抗的 斗争精神和向往自由、追求乐土的 美好愿望。
局 限 性 进 步 性
世事虚幻无常,人生如梦,
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这是作者在当
时社会里陷入重重矛盾之后无可奈何的解脱。
傲视权贵,追求自由。
在平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亦接触不少李白 的诗歌,请你任选一首, 谈一谈李白诗歌的主 要艺术特色,然后按自己的理解诵读该诗。(幻 灯屏幕上摘选的 四首可供借鉴,亦可另行选择。 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讨论,然后再选派代表 发言。)
奇妙梦之旅
缘景明情,以意逆志
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 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月下清丽之景
山中奇幻之景 天空盛大之景
湖月梦景
静美
清幽
半壁见海日
壮美
白天景象,壮美奇绝
空 中 闻 天 鸡
半 壁 见 海 日
壮美
栗深林兮惊层巅
阴森恐怖
列缺霹雳
金银台
梦中仙境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 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黄尘清水”,即“沧海桑田”。”:“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 瀛洲三座神山。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它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 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 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 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 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 马”的迅速变化了。
老兔寒蟾泣天色, 云楼半开壁斜白。
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 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 似的。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 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
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佩相逢桂香陌。
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 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 水汽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在桂花飘香的月宫 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 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 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人, 人称“诗鬼”。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时英年早逝。 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汲取了汉魏六朝乐 府及萧梁艳体诗的长处,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 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通过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 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中晚唐 时期的部分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将进酒(节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天姥仙山----拨云尖
天姥入梦
云海漫漫
天姥远眺
仙雾弥漫
仙界云宇
半壁见海日
湖光山色
天姥龙潭
镜湖风光
美丽镜湖
镜湖扬波
古驿道
世外桃源
千岩万转
千姿百态
天姥连天
迷 花 倚
石
流连忘返
岩 泉 龙 吟
镜湖渔歌
天姥日出
白雪皑皑
天姥银华
比较此诗和《梦游天姥吟留别》在主题和意 境上的差异。
主题: 《梦天》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有“人生如梦”的 消极方面,更有蔑视权贵, 追求个性自由的积极方面。 此诗是诗人昂扬振奋、潇 洒出尘的气质的写照。 诗人求生的意志、 对天国的向往与人生的短 促、现实的困厄构成尖锐 的矛盾,困扰诗人的心灵。 此诗是诗人苦闷的象征。
教学目标:
• 1、鉴赏“梦游”的意境,体会李白浪漫主 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学会缘景明情、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 能够结合诗歌的背景来把握诗歌的主旨
高 二 语 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
内容----梦游天姥(梦游诗、游仙诗) 形式----吟:诗体名称,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属于歌行 体。
意境:
《梦天》
幽深、神秘, 充分女性化, 显得阴柔、纤弱。
《梦游天姥吟留别》
明朗、坦率, 充分男性化, 充满阳刚之气。
湖南沅陵二中 周文坤
天姥(mǔ )山,位于浙江省新昌县东南30公里,由拨云尖、细尖、 大尖等群山组成。景点有会墅岭、古驿道、天姥龙潭、万马渡、 桃源仙境等。唐李白、杜甫等追慕前贤高情,留下了《梦游天姥 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遂使天姥山成为人们无限向往的 神奇仙景。1993、1994和1999年,三次国际唐代文学和唐诗研究 会在新昌召开,海内外130多家报刊杂志都报道了新昌天姥山胜景, 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课 文 赏 析
入梦之缘由
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先“谈瀛洲”?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 瀛洲
微茫
衬托 对
实在,神秘
突出
越人 天姥
五岳 赤城
明灭可睹
比
拔、掩
高大、雄伟
手法:夸张、对比、衬托
1、写出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作用 2、增添了天姥山的神话色彩, 3、勾起游览愿望,为梦游下文做铺垫。
课 文 赏 析
•
•
• • • • • •
(1)梦天:梦游天上。 (2)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 有兔。《淮南子· 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 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 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 泣。 (3)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 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4)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5)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酒阳杂俎》卷一: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 合。”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6)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7)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 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 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1] (8)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 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 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 “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 翻了一样。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 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神奇壮美
辉煌绚丽
梦 醒 了 !
理清思路:
幻境见性情,幻境有真意。联系课文与背景谈谈,你在诗 人的梦境中透过多幅梦景,发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情”与 “真意”?
诗人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 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 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 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 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 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 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 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 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
特点: 1、篇幅较多,容量大。 2、平仄没有近体诗那样严格。 3、用韵较灵活,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转一韵。 4、以七言为主,杂有长短句式。
目的-----留别: 是自己要走了,写诗赠给留在此地的朋友。
李白 •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 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 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 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 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 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 莫见苏秦不下机。” •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 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 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住 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 此完全破灭。 • 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他在东鲁将南游吴越写下 了这首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个在东鲁的朋友,这时作 者的情感……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 遣个人苦闷。 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 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 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 态度。 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 怪谲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