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发生炉安全管理
工业煤气发生炉安全使用管理规程

工业煤气发生炉安全使用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工厂煤气设施安全运行和职工健康,防止煤气中毒、着火、爆炸等事故发生,确保煤气正常供应,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工厂在组织发生炉煤气的生产、管理、使用、设备和煤气防护等工作中,均须遵守本规程。
第三条各厂应根据本规程,制定本厂实施办法。
第四条本规程如与国家颁布有关规定发生矛盾时,应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五条本规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违反本规程,造成不良后果以至重大事故者,要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处分、经济制裁,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章煤气生产第六条煤气设施,严禁在负压状态下运行。
第七条煤气站的煤斗间、输煤系统、排送机间及有煤焦油的地区,不得抽烟和生火取暖,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第八条经检查,确认设备及各处水封、水位、安全装置、仪表指示装置、电器、控制阀门、消防、通讯设施等完整好用,水、电、气、煤供应正常,方可投人生产。
第九条送气前必须对煤气设备和管网进行吹扫。
吹扫的介质,可用蒸汽、惰性气体、蒸汽煤气混合物或煤气。
第十条发生炉生产的煤气经化验含氧量<0.6%时,方可送入网路。
第十一条严禁用汽油、煤油等易挥发的液体燃料来点煤气发生炉。
第十二条发生炉水套和搅拌器宜用软化水。
第十三条洗涤煤气的水排放时,必须符合国家《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8J4—73的规定。
第十四条各岗位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坚守岗位,对分管设备密切注视设备运行情况及各处仪表指示是否符合工艺规定,并定期探炉检查,做好原始记录,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有关人员。
第十五条凡煤气危险的地区,按其危险程度,明确分级,并制订出在这些地区进行工作时所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
第十六条煤气站一般不接临时电源线,如确因工作需要,须经领导批准,由电工敷设,用完后立即拆除。
第十七条出现全站停电时,值班(站)长立即指挥各岗位人员按停电处理规定程度进行处理,注意保持站内正压,严防煤气倒流或空气进入煤气系统而引起爆炸。
司炉工安全操作规程

煤气发生炉安全应急方案1.煤气炉如发现缺水或无水应立即采取紧急停炉,打开放散、出口水封加水断气,同时通知用煤气工段紧急停气。
如严重缺水时不得突然加水,待炉温下降到70℃左右时再加水。
2.如遇停电同样按紧急停炉处理来电后首先冲洗水位计,确定水位位置后再开炉。
如停电时间较长、水位较低时,应将汽包排气阀打开用自然补水法进行补水。
3.如遇加水困难或较长时间加不入水时,应将备用水箱打开进行加水,如继续加不上水时可做紧急停炉处理。
4.如遇水泵故障及时修复不了的情况时,可采取开水泵进口加压泵或停炉自然加水。
5.应急水箱必须保证经常为满水。
确保水封经常处在有足够的安全切断的水量。
6.如遇煤气炉出现无压或负压时,应立即通知用煤气工段紧急停掉部分用气设备,确保煤气炉和煤气管道为正压〔防止爆炸〕。
司炉工安全操作规程1.司炉工应熟练掌握所操作锅炉及附属设备的结构、性能及操作方法。
2.锅炉启动前应对受压元件、炉墙及风道、安全附件、保护装置及仪表、汽水管道及阀门等进行全面检查,经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启动。
3.锅炉启动前,应先排气上水,当水位到达最低安全水位后,可点火升温。
在此过程中应检查汽水系统各阀门的位置是否正确。
4.锅炉启动时应先开引风机后开鼓风机,升压应当缓慢,随时注意观察水位,当压力升至0.1MPa时应冲洗水位表。
5.严格执行本岗位工艺指标,水位控制在水位计的1/3—1/2处。
锅炉压力控制在工作压力范围内,不得超压。
6.加强排污保证炉水指标合格,(排污过程中应有专人坚守水位)。
7.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不得干与本岗位无关的事。
8.严格执行有关锅炉安全操作规程,确保锅炉运行安全。
9.杜绝违章操作,并有权拒绝任何人的违章指挥。
10.每班应至少冲洗水位表一次,排污二次。
11.遇有特殊情况需紧急停炉时,不得使炉温降低过快,从炉火熄灭到放水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炉水温度高于70℃不得将锅炉水放尽。
12.当锅炉发生严重缺水时,应立即停炉,严禁向炉内进水,也不许向外排气。
煤气发生炉安全操作规程

煤气发生炉安全操作规程一、操作人员安全要求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和持证上岗,掌握基本的煤气发生炉操作知识和技能。
2.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防护眼镜、耳塞、防滑鞋等。
3.操作人员应保持身体健康,不得在疲劳、酒醉或服用药物的状态下进行操作。
4.操作人员应了解煤气发生炉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安全措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发生炉设备的检查与维护:(1)在使用煤气发生炉之前,必须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炉体、炉底、炉嘴、炉门、排烟口等是否完好无损,煤气管道是否漏气,控制阀门是否灵活可靠等。
(2)定期对炉膛和煤气管道进行清理和排污,防止积碳和堵塞。
2.燃烧气体供应和点火:(1)在供应燃烧气体之前,必须检查气罐和输气管道是否密封可靠,无泄漏现象。
(2)点火前,要检查点火装置的安全性和运行情况,并确保点火管道没有堵塞。
3.排烟和通风:(1)煤气发生炉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废气,必须确保有良好的排烟和通风系统,以防止废气在作业场所内积聚,造成危险。
4.炉蓄温、操作控制和转炉操作:(1)在使用煤气发生炉前,要确保炉蓄温良好,避免局部过热或冷却不足。
(2)操作时要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说明进行,不得超负荷操作或随意调整阀门。
(3)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储气罐的压力和煤气流量,以确保供应的稳定性。
(4)转炉操作时,要确保炉嘴和炉底的对准,避免炉嘴脱离炉底或炉嘴阻塞。
5.炉后安全措施:(1)在使用完煤气发生炉后,要及时关闭煤气阀门,并检查管道是否关闭和密封。
(2)遗留物品要及时清理,确保操作场所的清洁和整洁。
以上是煤气发生炉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以上要求。
务必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4版年度连云港东海县关于煤气发生炉的管理办法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煤气发生炉的各项运 行数据,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专家评估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煤气发生炉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 议。
28
评估结果反馈
问题汇总
将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整 理,明确责任部门和整改时限。
整改落实
督促责任部门按照整改要求进行整改,确保 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明确煤气发生炉的产能、 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 确保满足生产需求。
16
设备选型与采购管理
优先选用技术成熟、性能 稳定、安全可靠的煤气发 生炉设备。
2024/2/3
建立设备档案,对设备的 采购、验收、安装、调试 等环节进行记录。
严格执行设备采购程序, 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查, 确保设备质量。
加强与供应商的技术交流 与合作,及时掌握设备更 新换代信息。
制定煤气发生炉运行操作规 程,加强员工培训,确保规 范操作。
建立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机制, 及时处理设备故障,防止事 故扩大。
2024/2/3
定期对煤气发生炉进行检查、 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 良好状态。
对煤气发生炉的运行数据进 行记录和分析,优化运行参 数,提高运行效率。
19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14
04
煤气发生炉管理办法内容
2024/2/3
15
建设规划与设计要求
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 标准,结合东海县实际情 况制定煤气发生炉建设规 划。
选址布局要科学合理,确 保煤气发生炉与周边建筑、 设施的安全距离。
ABCD
2024/2/3
设计单位需具备相应资质, 设计方案应符合安全生产、 环保和节能要求。
01
煤气发生炉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确保煤气发生炉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使用煤气发生炉的场所和人员。
三、管理职责1. 生产技术部:负责煤气发生炉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和修订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安全教育培训,监督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2. 能源中心:负责煤气发生炉的日常运行管理,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3. 煤气使用单位:负责本单位的煤气安全管理,确保煤气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4. 岗位人员:严格遵守本制度,履行岗位职责,确保煤气发生炉的安全运行。
四、安全操作规程1. 点火操作:- 点火时必须关小一次风,人站在点火孔(或炉门)侧面一米外,以防煤气窜出伤人。
- 对于炉型较封闭的炉子,若一次点火不成,应将废气温排除后,再进行逐咀点火。
切忌聚集烟气过多,禁止采用爆炸法点火。
- 当遇到停电时,应打开放气温烟囱,防止回火。
2. 日常操作:- 经常检查煤气管道及净化设备,防止焦油堵塞或煤气泄漏。
并及时排除。
- 打钎时应关小一次风,戴好石棉手套和防护眼镜,打开蒸汽封阀门;人不要对准观察孔,以免烧伤。
- 停炉时一定要打开放气烟囱,关闭蒸汽,切断电源。
- 注意观察发生炉气化指标,使其保持在正常工作范围。
- 注意各水封部经常保持一定水位。
- 各机械传动部分经常加油,保持润滑。
- 经常保持四周清洁,炉渣倒入注定地点。
3. 人员要求:- 司炉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非工作人严禁操作各类电器开关、阀门等。
- 非工作人员,一般不要进入生产现场。
五、安全检查与事故处理1.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 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抢救伤员,并上报相关部门。
3.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附则1. 本制度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旨在提高煤气发生炉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煤气发生炉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公司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煤气管理规章制度(通用5篇)

煤气管理规章制度(通用5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煤气管理规章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煤气管理规章制度篇11、目的加强煤气的平安管理,防范生产与检修作业时发生煤气中毒事故。
2、依据平安生产法、冶金企业平安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平安监管总局令第26号〕和工业企业煤气平安规程〔GB6222-20xx〕。
一、煤气平安管理内容〔一〕煤气站负责煤气的日常平安管理,并配足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检测检验设备和防护用品。
〔二〕煤气站管理人员每天巡检一次,每周要进行全面检查一次,保证煤气设施的严密性,发现煤气泄漏要及时处理,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
〔三〕熔炼车间看水工负责高炉热风口巡检,至少每半小时检查一次,并填写点检表记录。
〔四〕检修期间,煤气站做好现场检验,监护工作。
二、煤气设施平安检查内容〔一〕一般规定。
1.各种主要的煤气设备、阀门、放散管、管道支架等应编号,号码应标在明显的地方。
2.有泄漏煤气危险的平台、工作间等,均必须设置相对方向的两个出入口。
3.各处带煤气作业区域应分别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
4.煤气辅助设施保持完好有效。
5.对于设备腐蚀情况、管道壁厚、支架标高等每年重点检查一次,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备案。
6.煤气危险区〔如地下室、加压站、地沟、热风炉及各种煤气发生设施附近〕的一氧化碳浓度必须定期测定,在关键部位应设置固定一氧化碳监测装置。
〔二〕用气点。
1.烧嘴阀闸门前须设有取样管。
2.两个炉子应分别设置独立的放散管。
3.烧嘴阀的头部有明显开关标志。
4.烧嘴阀前有放水或放气头。
5.阀门严密、灵活、无泄漏。
6.助燃风管设泄爆膜和低压报警装置。
〔三〕管道。
1.厂区主要煤气管道须标有明显的煤气流向和种类。
2.所有可能泄漏煤气的地方均须挂有提醒人们注意的警示标志。
3.管道本体无可见泄漏〔含法兰、阀门及附属装置〕。
2024煤气发生炉爆炸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事故背景及概述•爆炸事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与建议目录•爆炸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事故责任追究与整改措施•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01事故背景及概述煤气发生炉是一种将煤炭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煤炭在缺氧条件下的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等可燃气体。
煤气发生炉具有结构复杂、操作要求高等特点,若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煤气发生炉简介爆炸事故发生时间与地点01爆炸事故通常发生在煤气发生炉运行过程中,具体时间因事故原因和条件而异。
02地点多为工业企业的煤气发生炉车间或相关区域,涉及人员广泛,包括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等。
010204事故造成损失及影响爆炸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包括死亡、烧伤等。
设备损坏、生产停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爆炸还可能引发火灾、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进一步扩大事故影响范围。
对企业形象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长时间进行善后处理和恢复工作。
0302爆炸事故原因分析煤气发生炉长期使用后,设备材料可能因高温、高压、腐蚀等环境导致性能下降,增加爆炸风险。
设备老化设备设计不合理,如炉体结构、安全阀、压力表等关键部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易引发爆炸事故。
设计缺陷设备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如未定期清理积碳、检查密封性等,可能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进而引发爆炸。
维护保养不足设备因素操作因素操作失误操作人员在煤气发生炉运行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违规操作,如超压、超温、超负荷运行等,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煤气质量不合格煤气中氧含量过高、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浓度超标,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或高温即可能发生爆炸。
点火程序不当煤气发生炉点火时,如未按规定的点火程序进行操作,可能导致炉膛内爆炸。
企业未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或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无法有效约束和指导安全生产。
安全制度不完善操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或培训不合格即上岗操作,可能因缺乏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引发事故。
煤气发生炉安全管理范本(2篇)

煤气发生炉安全管理范本一、引言煤气发生炉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然而,由于其本身具有高温、高压等特性,若不加以正确管理和维护,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保证煤气发生炉的使用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下管理规范,以供参考。
二、安全设施及配备1. 煤气发生炉应配备可靠的泄压装置,并确保其能正常工作,并设备有足够的备用装置。
2. 煤气发生炉应设备有适当的温度、压力、流量、浓度等监测装置,能及时判断炉内情况。
3. 煤气发生炉周围应设置警示标识牌,提醒人员注意危险。
三、日常检查及维护1. 每日检查:工作人员应对煤气发生炉进行每日检查,包括检查炉内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是否正常,检查是否有泄漏等情况。
2. 定期维护:定期对煤气发生炉进行维护,包括清洗炉体、更换损坏设备等。
3. 不定期检测:定期邀请专业机构对煤气发生炉进行不定期的检测,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四、应急预案和培训1. 应急预案:编制煤气发生炉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抢修、疏散逃生、事故处理等内容。
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2. 定期演练:定期进行煤气发生炉的灾难演练,提高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和熟悉灾难应对程序。
五、操作规程1. 操作人员应经过相应培训并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
2. 操作人员应熟悉煤气发生炉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做好记录。
3.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违反操作规定。
六、安全教育1. 所有人员应定期进行煤气发生炉的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
2. 定期举办煤气发生炉安全培训班,向人员传授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
七、备注1.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2.安全生产是企业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认真履行安全管理的义务。
3.以上管理规范是保证煤气发生炉安全的基本要求,但不能替代具体的安全规程和标准。
八、结束语本安全管理规范是为了确保煤气发生炉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减少事故风险,保护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
煤气发生炉安全管理a
I时'间H 卜/ / 1 / 8
(一)人员管理
1.煤气站站长及安全管理人员应了解煤气发生炉的基本常识,会使用各种救护设备,懂得一般的急救常识,并按规定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安全管理资质;
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并经考核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且资格证书在有效期内方可从事特种作业;
3.员工进站工作必须经过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熟悉本岗位操作技术才能上岗作业;
4.煤气站岗位作业人员应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二)危险作业安全管理
1.生产设备、设施检测管理。
包括:
1)建立生产设施安全检测维修管理制度;
2)制定检修计划;
3)进行检测、维修前,应对检测、维修作业进行风险评价,采取
有效的措施控制风险,配备、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4)对检测、维修作业现场进行安全管理。
2.对动火作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高温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履行严格审批手续,使用安全防护用品,配备监护人员。
3.对进行检修、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应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
4.
对承包商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三)辅助设施安全管理
1.煤气站应设化验室,其化验设备应按经常化验的项目设置,不经常化验的项目宜与有关单位协作。
2.煤气站应设机修间和电修间,其维修设备应按站内机电设备及管道的经常维护和小修的需要设置,大修和中修应与有关单位协作,小型煤气站可不设机修间和电修间,大型煤气站应设仪表维修间。
维修间距离煤气站和煤气管道不小于15
米。
3.煤气站应配备客气呼吸器、自动救生器等救护设备,即可在发生意外情况时救护,也可以在带气操作、抢修时用于安全防护。
有条件的大中型煤气站应设煤气防护站,配备救护人员。
4.煤气站应在煤气发生炉旁、煤气加压机旁等关键部位设置固定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装置,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XX)的要求,并视情配备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可随时检测设备、管道的漏气情况。
四)设备的安全管理
1.设备的安全要求
1)空气管道上设有泄压水封,爆破阀,煤气止回阀。
2)各煤气净化设备中设有放散管、爆破阀、蒸气吹扫系统。
3)设备和煤气管道的放散管上设有取样嘴。
4)各煤气设备中的水封有足够的水封高度。
5)低压煤气总管与高压煤气总管设有爆破阀。
6)在煤气设备和管道上设有检修平台及防护栏。
7)各设备的安全要求应遵循《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
(GB50195-94、《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GB6222-20xX的相关规定。
8)用于生产平衡的湿式浮顶气柜的有效容积W 200M3
9)带有水夹层和集汽包的煤气站设计,制造,安装、检验应严格执行《蒸汽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
10)煤气发生炉控火应有汽封,以保证看火插杆时不漏煤气。
1 1 )水夹套应用软化水,(水质应符合《工业锅炉水质》的要求),部
应设排污阀。
12)水夹套集汽入包应设有安全阀,水位控制器,进水管应设止逆阀,严禁
在水夹套与集汽包连接管上加装阀门。
13)发生炉的进口空气管道上应设阀门,止逆阀和蒸汽吹扫装置。
14)煤气炉的余热换热器应采用火管式换热器,并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监察规程》的规定。
15)炉顶总管排空,宜使用钟罩放散阀。
16)竖管旋风除尘器应分别与煤气发生炉成对设置。
17)电除焦油器的数量和容量按设计产量确定,但应不小于 2 台,并按规
范控制煤气流速。
18)煤气净化设备和煤气余热换热器应设放散管和吹管接头,当净
化设备相联处无隔断装置进应在设备之间的煤气管道上或较高的设备上装设放散管。
19)设备和煤气管道上应按规范要求装设放散管,放散管的管口必须高出煤气管道、设备和平台4M离地面距离不小于10M放散管的
阀门前应装取样管。
20)电除焦油器,电轻油器,必须设爆破阀,放散
管和蒸气管爆破阀应装设在设备薄弱处,离地净高度小于2M时应设防护设施,泄压口不应正对建筑物门窗,爆破阀膜的材料宜采用退火状态好的工业纯铝板,并经过试验。
21)煤气炉的竖管旋风除尘器宜设泄压水封。
22)煤气发生炉、煤气净化设备、煤气柜、煤气加压机等设备与管道之间,应设置可靠隔断煤气的装置(如阀门、水封等)当设置盲板时,应设便于装卸盲板的撑铁。
23)泄压或切断水封的有效高度应按规范要求,煤气设备的水封应有保持固定水位的设施。
24)煤气设备管道上装设的防爆阀、入孔、阀门、盲板等,其装设高度离操作层或地面大于2M时应设操作平台。
25)锅炉、压力容器、超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应经法定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并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使用登记证方可使用。
26)设备的转动部份应设防护罩。
2.空气管道
空气管道系统应设置下列安全设施
1)在煤气发生炉的进口空气管道,应设明杆式或指示式的阀门、自然吸风装置和止逆阀。
2)空气总管的末端,应设爆破膜。
3)空气总管的末端应设放散管,并应接至室外。
4)饱和空气管道应设保温层,并应在其最低点装设排水装置。
5)空气管道宜架空敷设。
3、煤气管道
1)厂区煤气管道应架空敷设,并应符合《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
(GB50195-94 的要求。
2)煤气管道应设导除静电的接地设施,设施电阻应不小于 4 欧姆。
3)煤气管道在车间的进口处应设阀门、流量检测装置、压力表接头、取样嘴和放散管,装设位置宜在车间墙外,高于2M的应设操作平台。
4)车间的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易燃易爆物品仓库、烟道、进风道、
配电室和变电室,当需要穿过不使用煤气的生活间时,必须设套管。
5)车间煤气管道应架空铺设,如果地下铺设,则必须符合《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GB50195-94的要求。
6)厂区煤气管道的坡度不应小于0.005,车间煤气管道的坡度不应小于
0.003,管道的最低点应设排水器。
7)煤气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热煤气可采用法兰),煤气管
道与阀门或设备的连接应采用法兰,但与管径小于50mm勺附件连接可用螺纹连接。
8)煤气管道的隔断装置,应采用封闭式插板阀、密封蝶阀、水封或明杆闸阀,管径小于50mm寸可用旋塞。
管道检修需要隔断处,应增设带垫圈及撑铁的盲板或眼镜阀。
9)吹扫用的放散管,应设在煤气管道的最高处、煤气管道的未端、进入车间和设备的进口阀前,但阀门紧靠干管的可不设放散阀。
10)厂房内或距厂房10M以内的煤气管道和设备上的放散管出口高度,应高出厂房顶部4M。
11)厂区煤气管道上,每隔150〜200M宜设人孔或手孔。
在独立检修的管段上,人孔不应小于 2 个。
在煤气管道经常检查处,应增设人孔或手孔。
人孔的直径不应小于600mm直径小于600mn的煤气管道, 应设手孔,其直径与管道直径相同。
12)在煤气加压机前的低压煤气总管上,宜设爆破阀或泄压水封。
4、气密性试验
1)各煤气管道设备和气柜在制造及安装后,应做密封性试验,并消除泄漏点。
2)在煤气炉水夹套、蒸汽集汽器系统中进行整体水压试验,并设置以下安全保护装置:
⑴蒸汽集汽器应设有安全阀,以利于超压时安全泄压。
⑵蒸汽集汽器应设有压力显示仪表以便操作观察。
⑶排污阀:在满水位及高水位时,及进排水;在正常生产中定期排污,以保证炉体正常运行。
⑷蒸汽集汽器应设有液位计,以保证水位在正常值。
⑸进水管路应设有止回装置,以免蒸汽回流。
5、电气设备
1)煤气站的供电负荷级别和供电方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2)煤气站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室外煤气设备、煤气管道的防雷设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应为二级防雷。
3)煤气站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等级,除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