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名著阅读专项训练(一)(含答案)

合集下载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同步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同步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同步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载体是传统文化。

从古希腊的命运悲剧,()。

而曹雪芹却相异于横向意义上西方的悲剧意识载体,着力从纵向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不同于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和”为文艺思想的喜剧结局规律及表现方式,在沉沉的哭泣中控诉男尊女卑文化的种种罪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尊女卑意识和男权至上原则禁锢的恰恰是女性的自由,而用来禁锢女性自由的正是在落后传统文化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封建制度。

在这些“吃人的制度”中,男权主义制度是“吃人的制度”的主体。

这样一来,男权主义制度和专制主义制度就是导致女性悲剧命运的最强幕后黑手。

当男尊女卑的文化基因和男权至上的制度形式契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古代中国独有的制度文化。

在《红楼梦》中,无论是性格孤傲的林黛玉,或者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都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都属于“薄命司”之列,这就从根本上相异西方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论。

”不仅贵族小姐不是因为性格而“香消玉殒”,就连女奴丫鬟们也不是因为性格才导致“红颜薄命”。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至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再到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演进路径及核心内容B.至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再到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演进路径及核心内容C.至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再到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核心内容及演进路径D.至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再到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核心内容及演进路径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B.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C.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

《红楼梦》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

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我们先说第一个。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

”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

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

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

《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

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

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

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

这是最悲惨的结局。

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

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

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

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

《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材料二: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

《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

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及答案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及答案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及答案1、清代小说家XXX是《红楼梦》的作者,小说原名为《石头记》。

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XXX,因爱情而含恨而死;XXX,最终离开“温柔富贵之乡”而成为出家人;XXX,虽然成为荣府的“二奶奶”,但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终生凄凉孤苦。

该书以这三个人物的爱情悲剧为核心,以当时具有代表性的XXX、王、史、XXX家族的兴衰来揭露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即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而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则反映了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因素。

2、在《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指的是XXX。

她长相出众,口才流利,心机极深,最善于玩弄权术。

例如,她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XXX和XXX,最终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XXX性命”的悲剧下场。

3、XXX是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

涉及她的情节有查抄大观园和病补孔雀裘。

XXX则是最卑躬屈膝的丫鬟。

书中还刻画了一个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她就是XXX。

4、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XXX、懦弱的XXX、精明的XXX、孤僻的XXX,取“原应叹息”之意。

5、在《红楼梦》第六十六回中,“情小妹痴情归地府,XXX冷入空门”中的情小妹是XXX,XXX是XXX。

6、XXX佩戴的玉叫XXX,XXX佩戴的是金锁,XXX佩戴的是XXX。

7、下列是XXX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它们分别预示了哪些女子的命运:1)可叹停机德,堪怜XXX。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预示XXX和XXX的命运)2)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预示XXX的命运)3)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预示XXX的命运)8、XXX上刻的铭文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9、在《红楼梦》的第三十二回中,XXX劝XXX关心一点仕途经济,但XXX异常反感,以致下令逐客。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红楼梦》考点分类训练(一)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红楼梦》考点分类训练(一)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红楼梦》考点分类训练(一)1.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②“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 忘了。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运用对比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同中迥异”的人物。

上述二段话中都有“妹妹”,请分别说出出自谁人之口,并结合说话人的形象对其语言进行赏析。

2.《红楼梦》中塑造了一大批丫鬟形象,其中有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丫鬟,她曾经撕贾宝玉的扇子,也曾拖着病体为贾宝玉补孔雀裘。

请说出她的名字,并联系书中内容简析该人物形象特点。

3.选取《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中的一个人物进行简要介绍。

要求写出人物的姓名及具体性格特征。

不少于70字。

4.《红楼梦》中的女性构成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尤其是金陵十二钗,给万千读者留下了极为鲜明深刻的印象。

你最钟情的是哪一位艺术形象?请简要阐述“钟情”的理由。

不少于100字。

5.有人认为,《红楼梦》中人物的命名很有学问,大都采用谐音的方式寓含深意。

请就你熟悉的一个人物及其事迹分析一个人物的名字及含意。

不少于100字。

6. “你大抵是倦了,竟回我这般敷衍”“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林黛玉发疯文学”近来在网络平台走红,一些网友给她取了“林恋怨”的外号。

你认为此外号符合林黛玉的形象吗?为什么?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鲁迅评《红楼梦》说:“其要点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曾在其文艺批评著作《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扁平人物性格刻画比较单调,人物好人就好到底,坏人就十恶不赦,可以说是类型人物,给人印象鲜明强烈,而圆形人物性格复杂,更能使小说逼真。

两者相辅相成,可以表现出人生的复杂真相。

名著阅读:红楼梦练习题及答案

名著阅读:红楼梦练习题及答案

名著阅读:红楼梦练习题及答案题一1.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了多少回?答案:曹雪芹创作了八十回。

曹雪芹创作了八十回。

2.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王熙凤等四大名媛共住何处?答案:四大名媛共住在贾府,即“荣府”。

四大名媛共住在贾府,即“荣府”。

3. 在一次大雪天,袭人与紫鹃都不在梨香院住,宝玉独自一人守在梨香院中。

此时,宝玉发生了什么事情?答案:宝玉在梨香院中偶遇了黛玉,二人畅所欲言,有相见恨晚之感。

宝玉在梨香院中偶遇了黛玉,二人畅所欲言,有相见恨晚之感。

题二1. “桃花岛”是谁的花园?答案:薛宝钗。

薛宝钗。

2. “黑凤凰”是谁?答案:薛宝钗。

薛宝钗。

3. 十二金钗中,谁最先传染了痨病?答案:接风的晴雯。

接风的晴雯。

题三1. 《红楼梦》中最具有爱国思想的人物是谁?答案:贾宝玉。

贾宝玉。

2. 《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曾在第五十五回的文字中道出了对人生的哲理,这句被人们广为传颂的名言是什么?答案:“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3.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为什么没写完?答案:曹雪芹拥有了《红楼梦》的最终结局,但他病逝后,未有机会完成全书的修改和润色,以至于全书到了程伟元等人校订时才被整理出版。

曹雪芹拥有了《红楼梦》的最终结局,但他病逝后,未有机会完成全书的修改和润色,以至于全书到了程伟元等人校订时才被整理出版。

以上是红楼梦相关的一些问题及其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按照叔本华(德国哲学家)的学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的区别:第一种悲剧,是由极恶的人极尽他所有的能力来互相构陷而成的;第二种是由盲目的命运而造成的;第三种悲剧,是由于剧中人物的位置和关系而不得不这样的,并非一定有蛇蝎的本性与意外的变故,只是由于普通的人物、普通的境遇逼迫它,不得不这样。

众人明知其害,仍然不得不互相逼迫,而不负任何责任。

这种悲剧,远比前两者更为感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此种悲剧所展示的人生的最大的不幸并非例外之事,而是人生之中所固有的。

对于前两种悲剧,我们对蛇蝎心肠的人物与不可预知的命运固然感到恐惧,但因其少见,往往心怀侥幸,以为自己未必会遇到,而不必求避免之道。

但在第三种,因为此等平常的境遇足以破坏人生福祉,无时不可落在我们面前。

况且这等惨烈的遭遇,不但时时可能自己忍受,而且有时可以加之于别人,亲身遭遇这种残酷之事,却无处诉说,真可谓是天下最大的痛苦了。

《红楼梦》正是属于第三种悲剧。

现以宝玉、黛玉的事加以说明。

贾母喜爱宝钗的温顺娴静,不喜爱黛玉的孤僻,又听信金玉良缘的邪说,因此对宝玉的心事,随时加以压抑。

王夫人本来就亲近薛家。

凤姐因为管家的缘故,妒忌黛玉的才华而担心她给自己带来不便。

袭人鉴于尤二姐、香菱的不幸,又听到黛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话,害怕祸及自身,因此对黛玉的态度也如凤姐一般。

这些都是很自然很普通的事情。

宝玉对黛玉信誓旦旦,却不能对最爱护自己的祖母诉说心事,因为普通的道德不允许,更何况黛玉一弱女子呢!由此种种原因,金玉因之合,木石因之离,中间并没有蛇蝎心肠的人物,也没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发生,不过由通常的道德、通常的人情、通常的境遇造成的悲剧罢了。

由此观之,《红楼梦)》真可谓是悲剧中的悲剧了。

(根据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翻译,有删减)材料二:一般读者都以为,“金玉良姻”是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宝玉是被迫迎娶自己并不爱的宝钗,因此令人厌恶。

名著《红楼梦》的阅读单(带答案)

名著《红楼梦》的阅读单(带答案)

名著《红楼梦》的阅读单(带答案)
第一章:贾宝玉的出生
1. 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

(答案:是)
2. 贾宝玉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

(答案:是)
3. 贾宝玉的父亲是贾政。

(答案:是)
第二章: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遇
1.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亲戚关系。

(答案:是)
2. 贾宝玉和林黛玉第一次见面时就很喜欢对方。

(答案:是)
3. 林黛玉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孩。

(答案:是)
第三章:贾宝玉的梦幻王国
1. 贾宝玉有一个梦幻的王国,叫做“蓉花院”。

(答案:是)
2. 贾宝玉在蓉花院里认识了很多好朋友。

(答案:是)
3. 贾宝玉的蓉花院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

(答案:是)
第四章:贾宝玉的喜好
1. 贾宝玉喜欢玩耍和读书。

(答案:是)
2. 贾宝玉喜欢与林黛玉在一起。

(答案:是)
3. 贾宝玉不喜欢参加家族的宴会和聚会。

(答案:是)
第五章: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事
1. 贾宝玉与薛宝钗是有婚约的。

(答案:是)
2. 贾宝玉对薛宝钗没有特别的感情。

(答案:是)
3. 贾宝玉对林黛玉有着深深的爱意。

(答案:是)
以上是《红楼梦》的阅读单,带有答案供参考。

阅读本书会让你进一步了解贾宝玉的成长故事以及他与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

希望你能够享受这个绚丽多彩的经典名著!。

人教版七上名著阅读《红楼梦》分章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上名著阅读《红楼梦》分章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上名著阅读《红楼梦》分章练习
(含答案)
第一章: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遇
练习题
1.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2.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在哪里相遇的?
3.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答案
1.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在贾府的大观园相遇的。

3.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第一印象是她聪明伶俐、美丽动人。

第二章: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
练习题
1. 贾宝玉最终娶了谁为妻?
2. 薛宝钗为什么能够成为贾宝玉的妻子?
3. 贾宝玉对薛宝钗的感情是怎样的?
答案
1. 贾宝玉最终娶了薛宝钗为妻。

2. 薛宝钗能够成为贾宝玉的妻子,一方面是因为她的家世背景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的性格温和、聪明。

3. 贾宝玉对薛宝钗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感激和尊重,也有一些无奈和不满。

第三章:贾府的衰落
练习题
1. 《红楼梦》的故事背景是哪个朝代?
2. 贾府的衰落是因为什么原因?
3. 贾府衰落后的生活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
1. 《红楼梦》的故事背景是清朝。

2. 贾府的衰落是因为政治斗争、家族内部矛盾以及经济问题等多方面原因。

3. 贾府衰落后的生活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影响是使他们陷入了更加困境的境地,也使得他们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

以上是《红楼梦》分章练习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名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名著阅读专项训练(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名著阅读一
黛玉葬花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

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

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

”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

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

那犄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1.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宝玉的______描写,最后一个自然段则是对林黛玉和宝玉的______描写。

2.阅读名著时,要对小标题有一定的理解。

下列对“黛玉葬花”解释恰当的是()
A.林黛玉把花埋在土里。

B.林黛玉对花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把花比作自己,以此抒发内心的孤独与伤感。

3.阅读名著还要对其中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我发现林黛玉是一个
_________的人。

4.下列不是出自《红楼梦》的故事是()
A.共读西厢B.香菱学诗C.桃园结义D.宝钗扑蝶
名著阅读二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

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

”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

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

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

”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

”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

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

”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

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

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

”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
心”
5.猜猜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踟蹰: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藻警人:_________________
6.把文中描写林黛玉荷锄葬花的句子找出来,画上“”。

7.猜一猜:林黛玉读的书是()
A.《西厢记》B.《汉宫秋》C.《迷青琐倩女离魂》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动作语言
2.B
3.多愁善感、心思细腻
4.C
5.迟疑、徘徊文辞华丽,触动人心
6.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7.A
8.表明林黛玉被《西厢记》所吸引。

9.林黛玉荷锄葬花遇见贾宝玉,看到他手中的书便要来看,看后爱不释手。

答案第1页,总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